《我说参同契》第1-04讲 朱嘉与白玉蟾


朱熹为什么要研究《参同契》呢?据说朱夫子在福建武夷山讲学的时候,刚好有一个道家南宗的白玉蟾,也在武夷山修道,有很多徒弟,后世称他为南宗祖师。既然称他祖师,差不多也是神仙了。一个道家,一个儒家,二人门下都有大批弟子。人类的好奇,古今中外都是一样,这些儒家年轻的读书人,每天都听子曰、子曰,听了半天,没有怎么样。可是看到人家那边修炼神仙丹道工夫的,不是红光满面就是脸上发青发乌,觉得总有一套,奇怪呀!就偷偷跑过去听。

朱熹总是讲那是异端,你们不要乱去听。后来弟子们告诉朱夫子,白老师那里的确有些怪事情,他有先知之明,是有道之人。朱夫子说,他“偶中尔”!也就是说瞎猫撞到死老鼠,给他碰巧碰对了。这个话当然是在他自己的补习班里对自己学生讲的,可是那个白玉蟾老师,也没有出门就知道了。第二天白老师就叫学生来约朱夫子,两校同学联欢去郊游。朱夫子也很高兴,就同意了。一去郊游,这可好了!下起雨来,大家没有带雨伞都淋湿了。可是白老师虽在雨中,他走过的地方四面没有雨,身上也不湿。朱夫子忍不住了问:“白老师呀,你这个是什么道理呀?”白玉蟾笑笑说:“偶中尔!”这一个“偶中尔”,朱熹脸面就挂不住了,心想我昨天说给学生听的话,他怎么知道?而且今天马上回敬我一个耳光一样。这个很奇怪,因此朱熹开始研究《参同契》。朱熹经常偷偷研究佛、研究道,这是公开的秘密,谁不想活得长命,谁不想变成超人?只是面子上死不肯承认。所以我对宋儒不论哪一位,始终有一点不认同:学问道德宋儒没有话讲,就只有一样不好,明明借用了佛家、道家的学理,来说明儒家的道理,然后翻脸批评他两家都是异端,都是骗人。宋儒搞的这一套,叫什么圣贤之学呀!

说到朱熹批评佛道两家的话,似乎内行又很外行。譬如他做了道家与佛家的比较,讲了很内行的话,在朱熹文集里头都有。他说道家修道是“形神相守”,这个对道家就超过普通的了解,这是说修炼神仙之道,可以修到返老还童长生不死。怎么叫“形神相守”呢?道家认为这个身体是形体,等于是个机器,这个机器的电能是道家所称的元神,是我们灵魂生命的根本,那是电能,就像电灯有了电能才发亮。所以只要我们这个肉体存在,那个元神就在我们身上。身上每个细胞每个地方都通元神的,人老形体衰了,这个机器用坏了,神也不通就离开了。道家所以能够返老还童长生不死,他做的工夫就是把形与神凝结在一块,这就叫炼丹。

佛家不同,佛家讲涅槃,生死都是空的嘛,时间到了,打个坐就走了。所以朱熹说佛家是“形神相离”,学佛的人求空,把肉体都看空了,使神和身体分离,这是朱熹的批评。表面上一看,佛家、道家都驳他不了,他不简单的呀! 道家、佛家的修炼工夫和学理,他还是做过研究的。

朱熹的学问没有话讲,但他对于白骨观没有深入研究,批评白骨观不是究竟。他说学佛的喜欢修白骨观,所以觉得这个世界是痛苦的,没有意思,不想留恋,而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不同意这个观念,又认为白骨观在佛家工夫是下层的,当然他没有写他认为高的工夫是什么。其实他没写的下一句,就是认为人的生命是可以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不过他老兄同我们一样没有留住,朱熹在他的传记里有好几条是他对《参同契》、对道家学问研究的结果,他下意识地承认,人的寿命是可以修的。

第二点关于儒家与佛道的关系,我常常提一句话,读书人都爱好仙佛。尤其中国过去的读书人,你查他一生的历史、文章、诗集,都记载有几个和尚道士的朋友,好像不交几个这种朋友,就没有学术地位。就像很多现代人,要认识电视电影明星,才表示自己交际广泛一样。当年想认识和尚道士,是表示自己清高,所以文集诗集里,几乎每一个人都谈到与佛道人士交往的事。知识分子都好仙佛之道,但是知识分子很难修成功,因为学问好,欲望就多,烦恼就大,叫他放下来打坐修道,想是想,办不到。可是反过来看历代神仙传、《高僧传》,我们却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仙佛的学问都很好。所以如清代诗人舒位有句诗说:“由来富贵原如梦, 未有神仙不读书。”这是真正的名言,青年同学要想学神仙的,书一定要读好才有希望。

我曾经把这个诗第一句改了,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一个喜欢喝酒的文人朋友,他是富贵中人,所以上一句就改成“由来名士都耽酒”,一般名士都喜欢喝酒的,下一句还是“未有神仙不读书”,因为学神仙许多是爱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