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海蠡测》第19章 佛法与西洋哲学(1)


西洋哲学,渊源于古希腊,流衍而成近代各学派之思想;有谓佛法亦系其中哲学思想之一派者,此实似是而非之论,须加辨正。按古代西洋之民族思想,多为神话所笼罩,希腊诸哲学家酷爱真理,探讨寻求,不遗余力,渐使神话理性化,而奠定哲学之基础,影响欧洲数千年之文化,其在西洋哲学之功勋,洵有足多者;盖希腊人生活简朴,蔬食饮水,芒鞋布褐,乐其天年,其政治则早已创立民主制度,思想自由,学说争鸣,故能孕育其哲学思想而发皇光大之,实非偶然事也。

希腊古代之宗教雏形,初亦为庶物之崇拜,而演进为多神教,终至成一有系统之神。如希西阿(Hesiod)之神统记(Theogong),阿斐克之宇宙开辟说,皆说明众神有一定之系统;而其神亦为人格化,人间亦必须神化。至若神自何来?与宇宙万有始末之关系为何?则又须哲学理论为之解释。哲学初起,皆为“宇宙论”,其求证真理之方法,则多为“辩证法”,苏格拉底建立“知识论”之基础,及黑格尔乃集辩证法之大成,溯至康德时代为止,常与科学相混合,无严格之区分;及后科学大兴,始渐脱其范围,二者俨然异趣。科学专重证验,哲学概属想像,门庭各别,愈离愈远,竟不知二者之本为一体,各执一端,而相水火,无有融会而贯通之者,实为学术上一大缺憾!

19.1、希腊哲学初期心物之争

希腊最古学者泰勒斯,即为“唯物论”者,史称其为米利都学派之基石。彼认万有一切根源,发端于水,否认神为“造物主”。但承认世界有精神之存在,磁能吸铁,因磁最富于精神;且谓知识为固具,非外力所加附。其门人亚拿其孟特,以万有之根本为无限;无限之为物,充塞宇宙之间,既无一定性质,亦无一定界限。世界具体事物之形成,由于无定形之物质自身发冷发热,交互分化;先则为水,继复凝固而引导火气土之出现。一切万有,均生发于无限,终复归于无限。虽有消灭形成之过程,只如旧变为新,但不否认神之存在,唯神乃不参与世界之生灭;精神存在,同其师说。亚氏门人亚拿其孟斯放弃其师门之抽象物质论据,而以具体之物质空气,为万有之根本;谓人生与宇宙,皆假空气以维持其运行,空气之稀薄者变为火,浓厚者成风云水地,甚至谓神亦由空气所产生,但不直接否认神之存在;此皆为米利都学派哲学论说之特征,依违于心物二者之间,终不能化矛盾为统一;以现代科学进步之观点视之,不待辩而知其误矣。凡此诸说,与印度原有诸学派佛称为外道者,各家义理,大体甚为相近。

有赫拉克利特者,其立说不同于米利都学派之所云,更接近于近代之思想。如云:世界上无不动之实体,亦无不变之实体,万有一切,皆不断在变化和运动,固无片刻之停止;人生亦然,如火燃焰而复熄灭。所谓宇宙,即为生灭流转之过程,无始无终之大变化;如火灭而形现,形消复归于火。在此不断创造变化之世界中,所谓“固定”、“休止”、“存在”等等,仅为功能之幻觉耳。复谓事物都有内在矛盾而发生斗争,而又同时并存于统一之整体内,此种现象,不但为自然发展之根源,且亦为社会发展之根本,此皆为规律的,乃自身所固具,绝非神之所赋予,故云:“生即是死,壮即是弱,少即是老。”而复反对调和矛盾之说,以为唯有斗争力量,方能使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赫氏为当时“唯物论”者之巨擘,其思想不惟影响于当时,且波及于后代,成为“辩证法”之先导;此皆统一于“唯物论”,但亦认精神现象为万物之要素。

复有毕达哥拉斯者,为“数论”之创说者。其本人毕生无著述,唯门徒记载其理论,推崇备至,称之曰“神人”。彼谓万有根本,即是“”,“”乃抽象的,脱离一切感觉性,合理而支配整个世界。人能认识万物,即是认识“”,盖万物由面而成,面由线成,线由点而成,“”和“”,即为物之起源。能谐和世界秩序之存在,皆基于“”,人类社会生活亦然。对于“”之一数,推崇备至,乃由“唯物论”而进入“唯心论”矣。其于矛盾斗争之说,则斥为无秩序而破坏均衡;故谓善之与恶,静之与动,凡矛盾事实,但为外表而非内在,矛盾乃彼此对立转化之现象耳。此派学说,影响亦巨,学者争趋其所立说,有相同于印度之“数论”,而犹不知点之从来,故于“”之学,终未能臻化境。吾国古人,讲《易经》“”、“”、“”之学者,亦以太极始于一画,一始于点,点之连接为线,为一阳之初爻;而一犹非太极之究竟,必须知乎“画前一卦”,方合于道矣;比之数论,较远胜矣。

及至埃利亚学派诸人,则宣称一切存在,皆属于“静止”,本无矛盾可言,万有根本,为非感觉之物质,而为唯一“静止”不变不易之实在;其实在之特征,唯理性才为真知之渊源,一切多种变化,咸为感官之幻觉;彼依“唯心论”而诠释实在,但又否认“造物者”之存在,复否认矛盾与运动,以万物虽有运动,而每以一瞬间皆存在于空间一定之位置上,并未转移于他方,唯不在于原定之位置。即使运动存在,亦不外于感性;感性者,乃虚幻无常,自为变化耳;其思想已接近于“形而上”者,故黑格尔诋之为“消极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