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太湖大学堂禅修实录


第三十集 三家合流智慧成就(20090917)

(密集打板声响起)

静坐(至04:00)

1、人味与科技污染

关于环境的污染、空气的污染,很难讲。身体的健康,环境的污染。现在许多地方现代化的建筑,盖的高楼大厦、大厅,空气好得很啊,有冷暖气啊,中央系统。呵,中央系统都是病气,都是污染空气的。只要有感冒的细菌通过,冷暖气统统传播开了。哎呀,没有科学知识啊,人体对气味,安那般那呼吸气,平常排出来都是碳气,出气,脏的。正常的人靠毛孔呼吸,不止鼻子,甚至脏的水份出去,靠流汗排出来。一天坐在冷气(房里),关着,也不流汗,也不通风,靠中央系统的排气呼吸。“哦,环境好得很。”都是生病之道,促使短命。

我们当年在高山上住惯,譬如在峨眉山闭关下来,三年。然后,下山快要到城,峨眉县,城市的边上,还有十几里路。哎哟,我受不了,觉得这个城市里头怎么那么一个臭气向外面来。我晓得这就是人味。你看一堆猪、一堆羊、一堆牛关在一起,它那个味道,人有人的味道。我们看旧小说,看到妖怪要吃人了,鼻子闻,“嗯嗯,这里有人味。”好吃了。嗯,就是这个味。哎呀,实在受不了。

我们另外一个师兄弟,武汉大学毕业的,也(是)山上跟到下来。他没有闭关,在那里住到。“哎,受不了!”(他)也受不了。我说:“坐一下,坐一下。”找块石头坐下来。四、五十分钟以后,慢慢习惯了这个气味,再向城里走。到了城里面,峨眉县是四川嘛,哦,那个味道慢慢习惯了,就是闷一点的。到了街上,饭馆子前面做回锅肉,炒肉,放了葱,那个香味,我们那位师兄弟(说),“师兄啊,我不行了。”“为什么?”“我闻了这个肉还是香的呀。”哈哈哈,我说赶快去吃吧。原来感觉到、没有进城以前,受不了,这一下子他说“我闻到肉还是香的。”

所以我讲现在的医学很奇怪,人一疲劳,生病送进医院,现在医院,当然我不是医生,可以乱批评。现在大陆的人习惯更奇怪,一进医院,不管你什么病,躺下,马上给你吊盐水,认为是当然。当然盐水里头吊到,算不定好的医院给你加一点维他命,一吊有时候吊一天两天,也不来诊断,以为自己这个就是医病了。那个盐水这样吊多了,加一点消炎,寒得啊,身体越来越糟糕了。不知道,都没有医学常识。

过去夏天太热了,劳动者汗流得太多,啊,盐份排得太厉害了,太太赶快给他喝一碗盐水,补充盐份。再加一点药,夏天有夏天的药,就恢复了。现在动辄……我们这些不讨论啊,免得耽误时间。

刚才,我本来想这一堂,你们行香的时候继续讲这个道理,观心法门,找生死的根本。讲到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重要的关头,这个名称,大概内容给你们讲了。有没有听懂,有没有理解,是你们的事,讲不讲是我的事了。正要进来讲,我也觉得不大对头,所以赶快叫他们换空气。等一下同学已经发现了,有同学跑来讲,叫我进去一下。我以为反应有什么事啊,赶快,空气不得了。今天的,大家功夫有进步了,功夫有进步了,说“人体的排气厉害了,赶快要换空气,窗子、门……”我说,那这样,好啊,你们发现了,我也感觉到不对。赶快开窗换空气,我们这里有一个交换对外面空气、自然空气交流的,赶快打开,把它换了。

所以讲,环境的污染,现在许多的大会场闷在里头,啊,高度的冷气一放,觉得空气是很好。最可怕,我认为都是得病的地方。所以我不大肯去这些地方。你讲什么,我说现在人拼命讲科学,自己也不懂科学。真懂科学,使用科学,人用科技,不是人给科技用的啊。可是现在人的知识,自己认为聪明,现代化、懂科技,实际上是一点科技都不懂。我的认为,对不对,告诉大家。闲话不说了,言归正传,闲话不说。

2、五般若

到了禅宗,唐初开始,就走《金刚经》的,《金刚般若波罗蜜》,什么是般若?梵文,啊,般若,发音bó rē。这是古音,啊,般若,现在变成般若(bō rě),可以,大家都惯了。是智慧。我们普通的知识妄想,思想来;般若的智慧,就是读过儒家的《中庸》就晓得,“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是用知识妄想推测、理想出来的,自性本身具备无比的智慧,就是释迦牟尼佛悟道的话,“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自己具备的,都同佛一样、圣人一样。不是思想知识出来的,这是般若。

佛学就把这个般若,一般人不懂,所以他不翻,梵文有这个字,中文没有这个词,外文也没有这个。梵文,所以叫五般若,五个部分。文字般若,一切的声音、言语、文字,各种民族的,英文、中文、法文等等,由智慧思想变成文字,这所谓文字般若,包括言语,文字就包括言语。人的思想在里头,没有发出来,就是思想。写成字就是文字。嘴里讲出来就是言语,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一切的聪明变化,比如宗教、哲学、科学等等知识,都是方便般若,智慧的一个范围,一个功用。眷属般若,心里要做好事、做坏事,啊,这个念头的变化,一切的行为变化都是唯心所造,这叫眷属般若。它的关联的,祖孙、兄弟、夫妻、儿女等等比方,这叫眷属,连在一起,相关的。

境界般若,每一个思想,每一个,譬如说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各有各的那个意识境界,自己认为很美的、很好的。境界就是三摩地,准确翻音。所以现在我们以中国“境界”两个字翻英文,没有办法翻的。所以当年在纽约这班人,翻佛经的时候来问我怎么翻法。我说没有办法,外文找不出来,勉强只能用个现象。现象也是境界之一。我们那个境界的,有时候不是现象,似现象非现象之间。譬如刚才我们大家讨论,如梦如醒之间,那个是境界。那个境界是现象吗?不是现象。如幻如梦,这个境界怎么?只好用境界,中文境界倒翻对了。外文翻不出来,翻现象。我说你们不要这样翻,也误了外国人。那怎么翻?我说翻音嘛,境界。因为当时佛经翻过来,有时梵文有中文没有,保持原音加注解。不像现在人妄做聪明,就乱翻了,不可以。四种般若了。

实际上般若是什么呢?智慧的成(就),学佛成仙(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哦,是般若的成就。所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什么智慧呢?刚才讲了四种,都是旁边的事,中心一个实相般若。换句话“实相般若”也是勉强变成中文,就(是)大彻大悟。悟个什么东西啊?很难解释这个悟了。所以中文字呢,这个“悟”字,竖心旁边加一个我,是你的自心,天然的智慧叫开悟。但是悟,中文这个悟还不能完全代表,因此当时不敢翻成悟。“实相般若”,智慧之母,智慧之体,智慧的根本。根本的智慧是没有智慧,但是无所不知。不是……

我们《中庸》,孔子的孙子著《中庸》,就是四书的最重要一部书《大学》《中庸》。“不思而得”,不是思想、不是推理而得到的。“不勉而中”,一点没有勉强人为的知识心、思想加上。而中(zhòng),对了。不是中(zhōng平声)。中(zhòng入声),打中了,这是实相般若。

3、金刚不坏之身

所以我们禅宗,五祖起采用《金刚经》。《金刚经》佛说的,我们再提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实相般若的用、无所住。如果这个由知识来、教育来,后天加上的,已经有所住了。起心动念,应无所住,自性空的。那么这个心的状态呢?《金刚经》这个叫,给你分三段的论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既然讲过去、现在、未来,就用上时间观念,行动的观念,这个观念讲刹那。什么(是)一刹那?就是一弹指,我们指头这样一弹六十个刹那,刹那是这样快,但是还不足以形容。佛说这个心的变化之大,自己大家不知道,除非明白了,明心见性,自己看得很清楚。

这一刹那之间有九百六十个心的变化,当然大家不知道。所以你打坐做功夫,坐半个钟头觉得很清静,不晓得起心动念走了许多思想。自己看不清楚,感觉知觉上给感觉瞒住了。有九百六十转,刹那之间,心。这一念之间,刹那之间是那么快。

但是不管它多快,他把它分段了。“过去心不可得”,一个念头一起来,它不会停留,诸行无常,不永恒的,不停留,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还没有起来。“现在”就是剎那之间,这一下不可得。无住,无着,不留的。可是这个生命活到是这个东西作用。这个东西叫它是心,代号,也叫它……心的后面,它怎么起来?谁做主的?无主宰,非自然,心物一元的,生命的根本。明白这个东西是生死的根源,抓住自性本心本性,这就是金刚不坏之身。

唐代以后,禅宗走这个路线了,很清楚走般若的路线。观心,参究一念,言下顿悟,悟这个。然后把握这个。至于身体的变化、功夫、四禅八定,就是分段生死、变易生死这两个生死一概不理,只抓能生能死的那个最初本能那个功能。明白了,这叫悟。悟到了,还要修。

当然一悟彻底了,修不修呢?没有修行了。但是不修而修,修而不修,还在修。这是人为给它加上说。生命的根本在这个。所以我们修禅定,做功夫,修气修脉,乃至加上…,后面你们还不懂。修气的人,现在印度学Yoga的,中国学道家学密宗,呵,能够知道修气已经了不起了,懂得修脉就很难。

4、精气神的成就是有为法

譬如说,我把密宗几十年,把密宗秘密抖出来了。什么修气的部分,初修,当然还有身体的拳法,就是身体自己打起坐来练习运动啊,那些我都把它拿掉了。当然,因为人喜欢搞那一套,搞起来很有味道,越来越着相了。只把他的中心修气的九节佛风、宝瓶气这些拿(来),强迫地使呼吸停止,心里憋住,停了,这是有形的,有为的功(夫)。停掉以后呢,你是有很多的转变,很多的境界。但是,达到真的明点起来,得喜、得乐,走入变易生死的,(是)昆达利尼(Kundalini)。这是说梵文,印度现在还用,现在变成印度话,英文也翻译(为)Kundalini,藏文翻译成变汉文,叫拙火、灵能、灵力、灵蛇等等,都讲过了,就是昆达利尼。

学Yoga最重要的中心一派就是修昆达利尼。其它有些变身体上的运动,等于练拳少林拳、太极拳一样不同。一个Yoga是柔软的练法。武当也比较柔软,比起Yoga来更柔软。少林是由筋骨来的,看起来硬,其实就是一种Yoga。所以达摩祖师在少林寺传的,的确传了Yoga,后来叫作练武功,变了。这些都是有为法。明点就是内外一片光明,境界由点开始扩大了,就是精、气、神的成就,有为法。

有为法,这些修气、修脉、修明点、修拙火昆达利尼,包括了四禅八定,离不开生理的。换句话,离不开物质的。那么究竟唯物做主,还是唯心做主呢?是一个问题。譬如大家研究唯识法相,弥勒菩萨这个系统下来,佛过后的中期到后期的佛学起来,分析得非常精详,把心性的道理分析得非常精详,非常了不起,偏向于唯心唯识。

心物一元,在法相唯识里头很难讲了,只好讲出来一个,推翻了一切宗教哲学的东西,这是佛的推翻,释迦摩尼佛的创作。什么上帝啊、做主啊、神啊、生命有个主宰的啊…,“无主宰,非自然”。那生命的来源叫什么呢?释迦摩尼(说),阿赖耶。就是如来藏,如来,觉悟本体那个名词,包含很多内容。心物一元,它既非唯物也非唯心,心物一元。看不见的,当你没有明白如来藏以前的这个是阿赖耶。什么神啊、主啊、佛啊、菩萨、上帝这些名号都去掉了。可是讲到唯心方面特别多。

那心物怎么一元呢?在法相唯识,怎么唯心?你说世界万有同生命都是唯心变的,它的关键点(是)怎么变的?法相唯识的,随便怎么讲。有交代,非常少一部分。很简单,交代不清。那只有《楞严经》交代清楚了。《楞严经》第四卷起,佛的弟子富楼那就问,“宇宙万有本来是空的,怎么生出万有世界、物质的世界来呢?”佛在这里就答复了,统一了心物一元,统一了法相唯识、唯心的东西。换一句话,佛就告诉我们,地、水、火、风、空这五大,物质的、物理的关系,它也是不生不灭,唯物的东西也是不生不灭。

为什么不(生不灭)?它同唯心一样,是心的一体的两面,它也不生(不灭)。譬如我们现在,教你们修定,十六特胜,借风大而来修,转变这个身体,叫做气,修气、修呼吸,这是风大。那佛告诉你风大的根本,它是怎么啊?佛有几句话,“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翻译成中文这样美丽,唐代的翻译。

“性风真空”,它不生不灭,真空生妙有,妙有回到真空,“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下面是什么?“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心物配,一元的,科学的发现是“应所知量”,你的了解到多少,求证到多少。“宁有方所”,它没有个东西,超越时空的。换一句话说,在佛学里头,假使我们专讲唯物观点,它已经推进到唯物观点本身那个生起唯物的地水火风的功能,它是不生不灭。一样的。肯定的唯心之论,不是西方思想所讲唯心唯物。西方所讲唯心,那是讲心意识思想的心。哈,那不对了。

5、观心法门这个路线不容易走

那么,我越讲越扯远了。现在回转来,所以禅宗走的路,就这个唯心的观心法门开始修,就不管受阴,不给身体物质方面拉住了。这样,当你在静坐的时候,我知道这里难过、这里酸、这里痛,我也给你们交代过,好几次上课都讲过,“酸、痛、胀、麻、痒”。不止酸、痛、胀、麻、痒的,我统计起来,佛在佛法里头讲三十多种变化。这种感受,粗的啊,详细(就)多了,你们都要记得,发生什么问题。

那么做气脉的功夫入定呢,这些现象都来的。来了你自己印证喽,自己认为“哎哟,就是这个道理!”叫你知道、认识它,赶快空,把它丢掉。不给它牵走了,去了感觉这一面。那么在这样修定境界里头呢,物理的地、水、火、风、空,所以光色也起变化,也十几种,二十多种。我也告诉大家,叫你认识以后,碰到这些,一笑,不给它吃住,回到唯心的路线。这样,所以禅宗走的了生死,就不管身体,存在不存在分段生死,换了,死了以后做主,自由来去。“这个身体用了几十年还不大舒服,不幸而变女的,虽然很漂亮,也没有意思,换一个吧!”自己做主可以换,唯心来的。

那么修密宗的怎么讲呢?偏向于修定,唯物方面。修禅宗的,中国的佛法,修禅宗,修到了法身成就,知道那个根本不生不死的那个知道,但是不能转变自身啊。有一派密宗:“报身你转不了啊!”我们这个肉体是受报而来,要想使这个长生不死,做得到吗?他认为可以做到。当然可以做到,唯心造的。花很大力气锻炼这个身体,锻炼这个四大,这就属于变易生死的范围。

可以啊,佛所以讲四大弟子留形住世,可是他不能……假使迦叶尊者,佛的公子罗睺罗,都还在哦。如果他站在你前面,他说“我是释迦摩尼佛的儿子,我这个,给你看看。”哦,你高兴得不得了。但是你明天想这个家伙真的假的,凭什么?也没有文凭,也没有护照,啊,又没有身份证,你怎么知道呢?比方啦,这里头讲起来笑话很多。禅宗认为白用心思,不走这个路线。“金刚不坏之身”,明心见性,生死来去自由,做主。

这是,今天是第五天,大概教你走观心法门。可是观心法门这个路线不容易走哦。不只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当下这一段空,你就定在这个空的境界,不给感觉一切拉走,忘掉身心,几个人修持到这一步啊?很容易的,认得了就容易。可是不只认得这个哦!就晓得转过来认识唯识法相。在这个里头,念念皆空里头,看到自己起心动念,每个错误、每个影像都要知道。

这就了解到我们中国文化,孔子的得法的弟子曾子,曾参所著的《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讲唯心的修养,知性开始,同十六特胜一样。知息长, 知息短,知息长短,知息……

但是这个知性哪里来?唯心跟唯物之间。我们中国《大学》里早就有了,“致知在格物”,心物一元。“格物”很难讲了,《大学》“物格而后知至”,《大学》的第二个法门。“物格而后知至”,知道转变唯物。等于《楞严经》上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同一道理,《大学》是四个字,“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你才晓得知性、起心动念的厉害。“知至而后意诚”,就懂得心意识这个意的作用。“意诚而后心正”,这是正心诚意。“心正而后身修”,这都是功夫啊,儒家。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内省之学。做一个领导人,要悟道了的圣人做领导人才行。一反一复,“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做到了这一步,才是《大学》“止于至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真明白了“明德”。所以我说《大学》开头三句话就是佛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什么?就是佛的自度、自觉。什么叫佛呢?自觉。“在亲民”,是觉他。“在止于至善”,是觉行圆满,佛学是这个。法身、报身、化身都成就了,同一个道理。

所以起心动念,不但只管当下即空,自己的贪、嗔、痴、慢。“贪、嗔、痴、慢”后世翻译太文雅,鸠摩罗什当时南北朝的翻译。翻译《楞严经》就直接翻译个心理状态,“淫、怒、痴”。性欲观点,饮食男女,“淫”。“怒”,发脾气,随时做到自己发脾气,自己第一,任何人都看不惯。淫、怒、痴,没有智慧,就是“贪、嗔、痴”。所以自己起心动念,念念观察清楚。

这个文化的发展,到宋朝以后理学兴起。像我们小时候读书,受这个影响。桌子上给你摆的一张纸叫功过格,有功有过。我们小时候读书学这个。功过格是什么呢?一百个圈圈,方块,什么都没有,上面“功过格”三个字,放在那里。旁边有红笔,红墨,朱砂的。当然有黑笔在那里。叫你自己今天做了的事,自己的思想自己反省。有过错的,在黑的上面点一点,拿黑笔点一点。我现在一个思想来,这个行为做对了,爸爸妈妈说“你做得好”,赶快回去红格,拿红笔在格子里点一点。每天检查自己的行为、起心动念,看红的多、黑的多。当然看下来,几乎大半都是黑的。

从这个心地,起心动念下功夫做,儒家,这是戒律开始。所以光学佛修道,不从这个基本的这个行开始是不行的。所以你把《大学》、佛学、道家、儒家融汇了,就是这样检查来,起心(动念)。

诶呀,我也讲得多了,你们听累了,对不起你们两位。古文,用一句古文,对不起诸位足下两个腿啊!(众笑)对不起了,我向你们大家两个腿道歉。起来了,放香一下,休息一下。超过时间了吧,他已经催我了。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9年9月最后一次禅七录音整理,定稿于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