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太湖大学堂禅修实录


第三十九讲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20090919)

1、致知在转物

诸位朋友,现在我是冒充当老师几天。已经完成了啊,不是老师了,我们都是好朋友。这个,大家自动自发地这一次,举办了这个禅修班,原来想要讲的,真正中国禅宗的内容,与禅修的,准备要这么讲的。到了现场,这个禅宗的教育方法是活的,没有呆定,随时转变。一个俗语叫作观机施教,观察当场的现状,改变了要讲的东西。后来发现大家,关于这个修养方面啊,所谓宁定方面,大家平常没有基础,因此呢,教这个打坐,十六特胜。

其实十六特胜啊,非常深,后来在西藏的密宗,包括在印度开始,各宗各派演变成YOGA瑜珈,演变成西藏的密宗,单修与双修的,都从这里头出来,非常深刻。到中国来,影响了中国的道家,修神仙丹道的。你看到那么简单啊,这是有形有相的一个功夫,很深刻,慢慢去体会。生命的根本,在气,不止在呼吸。呼吸是最初步的,真正的元炁,跟空连在一起。注意,所谓的风跟气,呼吸这个东西,我们现在往来的保养气,活到的作用。真正得定,成就的气,是无形无相的,一片空了,当然,空了,你身体解脱了,整个的脱胎换骨。现在我照文字,四个字简单地讲,脱胎换骨。就是把父母所生身体变了,完全变了,太不容易啊,不要轻视了。

主要,回去,我认为大家学佛学道,不要太高深了。中国两篇重要的书,尤其头上,注意好好背一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知止、而后有定。这个两个字就有问题了啊。究竟知在先,还是止在先?当然知在先,后面有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到了什么?得到明德了,大彻大悟了。你看知、止…,一共七步功夫,等于四禅八定。但是,他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去认识这个生命?能够知,知觉、知性,自性(之用)就是知性。我们活到有个所知,知道一切,这个知,怎么止?止是把他停住,知在止上,是怎么止,这个很深了,我只提醒大家注意。然后,告诉我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致,有几个字啊?五个字,“致知在格物”,前天提过的,这(时候)佛法没有来的啊。知,是个什么东西?知性,自性。致知在格物,格,人格的格,一个格子的格。格物,是我们上古的古文,等于说,换一个,致知在转物。譬如我们讲一个故事,没有时间,很短啊,讲个故事。明朝的王阳明,读到这个书,开始年轻修行的时候,拼命去格物。格物,他怎么呢?天天对着竹子,长的毛竹,看到这个毛竹,怎么给它格物,格了三个月,吐血了。呵呵,换一句话,拼命用心格物,物怎么可以格呢?把它转变呢?后来他不格物了,那么,后来不格物、王阳明自己认为大彻大悟了。这是讲年轻(时),致知在格物,这个话我们不研究了,不讨论,就告诉大家,致知在格物。就是等于我已经讲过,再提起大家注意,《楞严经》上的话,“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就是致知在格物。心,不要被外部的环境,不要依他起,不要被外物,不要被物理世界的这些一切一切思念情绪牵走了,致知在格物。

说“物格而后知至”,心能转物,不被物质环境所引诱了,然后才能够回到知性,认识清楚。“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就一心不乱了。“意诚而后心正”,就正心了。“心正而后身修”,身体气脉才转变了。“身修而后家齐”,古代的家,不是现在小家庭两夫妻这个家,是代表整个的社会,大家族啊,不分家的。古代的一家,譬如王家、马家,人口都实际上可以几千个,就是一个社会形态了。“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影响全国,一个地区。“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我们中国上古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这是原文,上至做皇帝下至做一个讨饭的,“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的教育目标是这个,先教做人,人做好了再做一切一切,先知道生命的意义。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儒家手里,这些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精神都有,我们丢掉了。

这是曾子作的,传孔子的心法,著了一部《大学》。下面怎么样去,教你去做官,怎么样做政治,怎么样用势,怎么样讲经济,都有,都是几句话。

2、具足凡夫法 具足圣人法

第二本(篇)书就是《中庸》,曾子的学生子思作的,就是孔子的孙子,他是曾子的学生。“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就是我们要明心见性这个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三步啊,“修道之谓教”。心性三步,等于戒定慧,等于渐修到顿悟。“天命之谓性”,天是代号,这个自性生来就有。“率性之谓道”,能够,率,不是自己率领的意思,知道明心见性了,你就懂得道了。明心见性以后,也要修,修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贪嗔痴慢疑,一切都要清净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道在哪里?心性这个东西,道在哪里?它就是……人人都有,没有离开你啊,道没有离开你啊。以为自己没有道,去修持做功夫才能得道,那是错误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它没有离开你啊,自性没有离开生命啊。“可离者非道也”,有个“我现在没有道了,要做功夫修道才得道”,那是笑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说心性我没有了,现在做功夫再把它找回来,那是笑话。哎呀,我做了几十年功夫变神仙成佛了,好像做功夫做出来。什么是功夫啊?这是你唯心造的,这个心没有离开过你。所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

下面两句,“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很难懂了,道就在你自己那里。什么叫夫妇之愚?男女之间做那个乱七八糟的事,换句话,讲白了,男女之间叫做爱、性爱,拉大便、屙尿、吃饭、读书、打坐,都是道的作用。“虽夫妇之愚”,就是那一件事上,也是心性自己动念起的作用。“可以与知焉”,你可以明白了道的作用。但是道的,真到了最高处,它是不二法门。所谓不二法门,难道圣人才是道,凡夫没有道吗?那就变两个了,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一个,“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到了最高的,明白了变圣人,修持以后,虽圣人大彻大悟,成佛成仙,对于道是个什么东西,也有所不知焉,还不彻底呢。照文字这样解释,所以这两句话很难懂。我们都会背啊,这个背,我们七八岁的时候就会背,中国文化的根根啊。“及其至也”,这个讲到禅宗了,这两句话,很难理解了。“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男女之间那个乱七八糟的事也在道中。“及其至也”,到了最高处啊,就是仙佛圣人都有所不知焉。

好,这里给你们讲一个高深的文学学问,禅宗了。明朝有位大师,同六祖一样,叫密云圆悟,也叫天童悟,在浙江宁波天童寺做过方丈。过去做方丈,做个大庙子丛林的方丈,是政府中央聘请的诶,地方首长聘请的,不是随便去做方丈的。政府皇帝下命令请求他,这个庙子你来做方丈,就是大学以上的校长一样,他做过天童寺的方丈,也做过北京密云寺的方丈。他是同六祖一样,一个字不认识,砍柴出身的,他是大师,有名的密云悟禅师,最了不起。他打柴出身,好像没有学问。明朝有一个大学士,就见他“师父啊,你是了不起。”当然他不听那一套恭维,他说“你问什么嘛,你讲嘛。”他说“《中庸》上说,这个道,这个东西,男女之间乱七八糟干那个事情,也是它的作用,虽夫妇之愚,以与知焉,及其至也,到了最高顶尖的时候,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你们原文要会背,你像我,从小背来,到现在没有停过啊。古今中外解释这两句话,几千万的文字,当然我们都很清楚,都有道理,但是都不彻底。“师父啊,你,我向你请教,这怎么讲?”“噢,唷,这个简单。”他说这个简单,他也用文字讲了,你看他没有读过书:“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就是我们普通人,普通人活着在这里,就是自性这个天性的作用,“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一下明白了,悟到我这个就是明心见性,“即是圣人”,这个普通人成仙成佛了。所以虽夫妇之愚,也可以与知焉。他说,因为他是“具足凡夫法”,自性本来具足,“凡夫不知”,凡夫一知,一下悟道了,“即是圣人”,他成功了。“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具足圣人法”,悟道了以后,“圣人不知”,他把知,明白了以后,自己不装模作样是个圣人,非常平淡,非常普通。“圣人若知”,圣人还装起得道那个样子,装模作样,“即是凡夫”,他是笨蛋,就是普通人。太清楚了,密云悟禅师解释这两句,千古以来没有人那么清楚讲得,你说他不认识字…。所以“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那么这叫《中庸》,《中庸》之道讲天命。后面就不给你们多讲了,我是引用《大学》《中庸》,很普通。以《大学》《中庸》来讲禅宗,注解佛经太清楚了。但是呢,中国几千年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始终搞不通,必须要禅宗、佛学来注解这些书,就搞通了,互相帮忙,所以三教同源,很了不起。

我们这一次呢,长话短说,时间不多了,马上大家归心似箭啊,你们诸位。甚至归心似箭,箭还不对,归心似煎,好像在油锅里煎熬一样。希望老头子赶快下去,我好赶车子走了,归心似煎,长话短说。诸位回去以后,我告诉大家走观心法门,心明白了,你一切功夫做到了很自然。

看了大家的情况,看了大家的心得。有些同学,很慈悲,写给我报告看,谢谢了,多少都有点心得。但是就怕离开这里以后,半天以后都没有了。记住,回去的行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离不开。我常说世界上一切做人做事,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没有……只有利害。但是你不要胆大妄为,逃不出因果两个字,因果报应很厉害。

你们诸位有个困难,学这套东西,所以我也感觉到永远没办法。因为我们在座的人不会超过六十多岁的人,这一代的人受斗争、阶级斗争的教育影响,随时对自己不相信,对自己防备得很严密,对别人也不信,心境放不开。这个教育思想,几十年,太厉害了,把每个人心地缩得很狭小,浓缩的,对谁对事,一切放不开。没有平等的心,没有扩大胸襟,慈悲喜舍,修行行为就是四个字,慈、悲、喜、舍。舍,就是一切丢掉。我讲句老实话,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受这个阶级斗争的,不敢轻易给人家,相信人,也不敢轻易相信自己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一切文化基础,非常失败。所以,因此我还活到,我们这里,跟沙弥啊,大家办一个小孩子的学校试试看,希望能够成(就)这个培养后一代。我对这一代的人,包括我自己跟大家,有个八个字早就讲过,算了。我们的命运,你不要去算命看八字,我们八个字决定一生,“生于忧患,死于忧患”,都在烦恼中。所以我们这一代呢,还是给后代垫这个,做建筑的,伟大的建筑的垫底的。所以希望大家回去,认识了这个,自己好好地努力。

我这几天呢,也发现,年纪也大了,不像当年。当年如果真的打七,人数比你少,那都是老头子们跟我学的,我越年轻的时候跟到我都是老头子们,而且他们学问、阶级,讲阶级到三星上将以上,学问都很好,跟到打七,我跟他们生活在一起,饮食起居睡觉都在一起,一天盯住十六个钟头。诶,他们也很乖,都很吃得消。这一次,在我感觉到已经不是当年,我也精力差了,等于盯你们只盯了半天多。可是你们,如果你们真用功,用得很好的时候,我那个精神也会出来。我会盯你二十四个钟头,我是依他而起,看对象讲话。所以这一次呢,大概是如此。

我想给大家留下点影像呢,现在。其实心在哪里,戒定慧得定的,诶,这个时候,呐,你们每个很定啊,都得定了。呐,这个时候心境都很宁静。吶,就是现在,不要再去找了,诶,你永远保持这一剎那的心境就对了。诶,这一下对了。可是有少数人还没有进入,大多数到了这个境界了。所以,当下就是,一念清净,一心不乱。如果这样的情况下去,半年、一年,你身心转变非常大,身心转变非常大。

那么,这次我们七天当中,这一段话,所以做个结论。希望诸位离开这里,离开太湖大学堂,回去,还是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不到的啊,做到哪里,算到哪里。记住,一切事情,没有善恶,没有是非,只有利害,这个社会。但是不要给利害骗走了,最后逃不过因果报应。

好了,谢谢,再见啊。不要拍掌,拍掌没有用。好吧,我看还有个,你们还要坐就坐。还有,我今天刚才出来忘记了戴表,多少时间了?(马宏达:九点三刻)

诸位还要行香一圈,打坐一次吗?(大众:要)

那好,我们再来了,行香吧。行香一次,因为很…,行香一次,再打坐一下差不多了。可以吃中饭,他们要远路要走的呀。厨房还是十二点吃饭吧?(马宏达:对)那下午我们就不连续了,本来我以前打这个七天的老规矩,是到下午四点钟以后才结束。现在为了有些出远门的,就不谈了啊。好啊,起来行香啊。

马宏达:就是说。这个,下午,大家如果愿意留一会儿,在这继续用功的话,欢迎。

南师:也欢迎,没有问题。

马宏达:不是要赶你们走。

南师:没有,没有这个意思啊。对,这句话补充得好。哈哈。

而且这一次行香,打坐,我们现在开始。不要觉得我快要走了,就是刚来报到一样。佛家有一句话,佛教,出家如初,写一下啊,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第一念动机,出家,剃光头,那一念很诚恳,永远保持这样,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很快成功了,可是那一念是很诚恳。

然后古人有三句话:信佛一年,佛在眼前,很诚恳的,你们刚学。信佛两年,佛在大殿,远一点了。信佛三年,佛在西天,跟我不相关了。

现在,我们再起来,行香、打坐,不要觉得我要离开了,就是刚来报到一样,出家如初,成佛有余,算不定你这一趟,一行香,一打坐,大彻大悟了。好啊,好,你们开始行香吧。

马宏达:还有就是修行的事情,大家不要有上课下课的观念,你要修行是一辈子随时的事情,不是下课了就散乱了。如果要提前走的同学,请把那个学员证,还有房卡,还有鞋柜钥匙一起,交还总台。然后……

南师:这个千万注意,我们过去经验,同学把钥匙带走了,搞得我们很麻烦,当然还可以重新找人来配过,但是个小动作做一下。

还有一句话最重要,离开了这个禅堂,永远有这个影子存在,包你有用处,好像没有离开这里一样,很有用处。好吧,起来行香。

行香,最近这几天发现,大家进步很多。千万行香,走路不要拿脚跟顿在地下,为什么,足跟,用脚跟很重地顿在地下,伤自己的脑。

十二点吃饭是吧?(薛虎:十二点吃饭)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9年9月最后一次禅七录音整理,定稿于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