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多罗禅经讲记》第03卷录音


02、〖二〗修行胜道退分第二②

南师:好,现在是第五页,上次我们(讲了)一半,现在再提起大家注意呀,这一篇蛮长的,就告诉我们,这一本经典实际上叫经典,是后世记录修行的经验,历代的祖师,由“安般”法门,“安那般那”修出入息。修出入息,是现在这个经典上讲哦,假设流行地讲,是修气、修脉,假设叫现在密宗流行话,就是怎么样修气修脉,是讲这个法门。由修气修脉,也就是说,这个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十念法”里头“修出入息”,就是修气、修脉的法门。

现在他这一本经典所记录开始的很奇怪的,同过去所有经典不同的,先告诉我们什么是修行退步的情形,现在一直还在讲“修行退”,很多没有讲完啊。

上次我们讲到“亦愚六巧便,是说修行退”,讲到这一句,对不对?现在是倒数第四行开始:

『贪欲嗔恚觉,十想巧方便。得向诸禅地,及法心妄解,一切次第度,无知故修退。』

你看古代的翻译,我们非常…,已经非常感谢、非常佩服。一个印度的大师,到中国来学会了当时魏晋的文学,三国以后的晋代的文学,晋代文学都是这样,差不多。他中文自己翻成那么好,当然在我们现在看起来很“差劲”。哎,如果拿白话来注解,就是另外一大堆了!

它里头包含很多,这一段。“贪欲”,就是“贪、嗔、痴”三个啊,“嗔、恚”,就是“嗔恚”连到的,啊。譬如说啊,在修行的过程做功夫的当中,这个修行,我们现在讲做功夫的当中,贪欲念特别重。“贪欲”啊,小的贪欲念就是男女之间性交性欲;大的贪欲念多了,贪名、贪利,要发财、要求名、要出风头,甚至于要学问好、要修道进步等等都是“贪欲”,广义的贪欲,太多了;狭义的贪欲指小的,男女性的方面啊,或者是自己个性上某一个最贪恋的,譬如爱漂亮的衣服,或者是爱好吃的东西,都属于“贪欲”。

“嗔”,脾气大,譬如最近有一个同学上一次来,给我痛骂了他一顿,脾气大啊,叫他修改脾气,去磨。“每一天拿一个本子,我心里头烦恼了几次,几次要发脾气,骂了几次人,自己都记下来。嗯,两面对照,一天有没有发脾气。”两面对照,他就发现自己毛病太大了,他看到自己那个本子都害怕,啊,这是“嗔心”。“嗔”,恨心要杀人。

“恚”,怨恨、埋怨。包括儒家所讲,怨天尤人,甚至恨天气不好啦,埋怨自己运气不好啦,“恚”、就发怒的。

“贪欲”我们知道,“嗔恚”也可以看得懂,这个“觉”字是什么呢?这个“觉”是知觉、感觉太强了,譬如说一个人心灵个性太聪明、敏感,也属于这个“觉”,或者对于身体上的反应痛苦啊、舒服啊,感觉是太强了,也属于这个“觉”。

让我们看他的文字啊,“贪欲嗔恚觉,十想巧方便”,“十想”哪十种想?喏,就是佛所说的“念佛、念法、念僧……”,这“十念法”,“念戒、念施、念天、念安那般那、念身、念休息、念死观”,或者我们现在讲念佛,一般人想念佛、念咒子、修密宗观想啊,“十想”的,所以十种念法就是“方便”善巧,是成佛之路、修道悟道之路的一种善巧。这个“巧”就是佛学专门叫“善巧”,善恶的“善”,很巧妙应用这种方法叫做“善巧应用”。“方便”,就是这种方法。(在录音16中宏忍师所查“十想”:无常、苦、无我、食不净、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不净想、断想、离欲想、尽。)

他说我们“贪欲、嗔、恚”,感觉、知觉,包括佛的所讲的十种念佛法门的这些“巧方便”的法门。“得向诸禅地”,听佛经研究多了,晓得修任何一种法门,都可以达到趋向于得定,初禅、二禅、四禅八定,每一禅每一禅的地位。

“及法”,以及佛法的“心”。“妄解”,自己生出来很多见解。

(南师对某学生:哦,昨天有一个,你那一本带子还没有给我定噢,还没有看完,是吧?)

啊,以及有一般人学了佛学的,以及佛法自己有些见解,要写佛法道理著述立说。

甚至于“一切次第度”,就是小乘的“戒、定、慧”,大乘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些等等,“一切次第”,有次序。“度”,使你到达成道彼岸的各种的度门、方便。

“无知故修退”,这怎么讲法呢?就是说,这些每一个心理这些状态自己都要很清楚,假使自己不清楚是“无知”吗?是这样解释吗?还是说关于什么叫“贪嗔痴”、关于什么叫“十念法”、关于什么叫对于佛法的心理的“妄想”?如果一下不小心,没有清楚,在功夫上乱做下去,他说会退步的,你自然就退了。譬如说我们晓得“安那般那”的修法,是佛亲(自)再三提起,尤其最严重告诉儿子,罗睺罗是佛的儿子哦,从小就跟他出家。儿子请问他什么法门最容易得禅定、证果位的?他告诉他是修这个“安那般那”。那这个法门里头,修这个法门,假定、假使到现在这个时代,把这个法门已经变了,变到气功去了,最下流的,气功是个下流东西,真正的“安那般那”是什么不知道。也就是说上面这些好的心理、坏的心理,自己如果在智慧上没有弄清楚,光修这个法门,反是修行是退步,退道之路。这是这一段啊。接下来:

『不观处非处,业报及正受,禅定诸解脱,净味愚不了。』

这还没有断哦,连下去哦,

『诸根到处道,性欲不分别,心随众杂相,是悉无知退。』

所以做功夫并不是看你很用功,随时会退步。什么叫“不观处非处”呢?就是说这个方法,什么时候该用“安那般那”呼吸法、什么时候该不用,这是一个道理。还有,我们现在,你现在讲,以你孙鹤龄蛮聪明的人,已经被这个法门困住了,你只觉得呼吸往来叫做“安那般那”,你不知道眼睛也在呼吸往来、耳朵也在呼吸往来、全身毛孔包括大小便,都在呼吸。人家说毛孔不(呼吸),你学医的嘛,不呼吸怎么(行)?譬如我们,所以做坏事,带兵的就知道,要把你活埋了,挖一个坑,不要那么深的,只要到心脏,活埋人只要埋到心脏这里以上,上面给他露出来,几分钟就死了。因为下面一半没有呼吸就会死亡,不需要把这里捂住啊,只要埋到这里就会死;假设埋到这里呢,还可以不死,因为他有一半还会呼吸。所以呼吸呢,你要管是“安那般那”,你们只在鼻子里做数息观,像古文讲一句了,“何其笨也”!呵,何以这样笨呢?这才是“不观处非处”,啊,该用的…啊,什么时候应…?

如果讲密宗的修气呢,初步修还要“观处非处”是什么?地点问题。所以道家、密宗就主张四个东西:“法、财、侣、地”,第一个要得“法”;第二个要“有钱”,要生活嘛,修道,不是发财,这个“财”包括两面,还要福报够了,福德就是钱;“侣”,好的照应你的人,同伴比你功夫做的好的善知识在旁指导;“地点”,地点有什么重要呢?譬如有些假使修、初步修气,有些空气不净的地方还不能用,所以最近我就想到,尽想叫人在香港带几瓶啊氧气筒,那个小的氧气筒,这个空气太厉害。

对呀,讲到这个我要告诉你,像我有一次在台北闭关,我要找个地方闭关。哎呀,跑到阿里山顶上嘛,麻烦,没有人招呼;台湾,中国南部我到处看了,没有去。后来我忽然有一天想到,“我怎么那么笨呢!到这个年龄、到这里,还要找地方啊?我就在台北自己家里坐到,街上信义路很闹热,我就在这里!门一锁就闭关了。”就闭了三天(年)!闹市哦,很脏哦!哎哎,可是我就叫了两个氧气筒摆在房间,我还抽烟。

他们吓死了,“老师,你还抽烟,摆两个大氧气筒,一点,燃烧起来……!?”

我说:“不会啦,我会小心啦!”

我要打坐的时候,把两个氧气筒打开,很舒服,那样。所以香港应该也有小氧气筒的“法门”卖!

孙医师:呵呵。

南师:呐,那么讲到这里,我就要问你,“人为什么要呼吸?”你是个医生,今天只有一个医生,不好,没有趣,考起来没有意思,那个医生没有来。

孙医师:科学讲,呼吸不是……

南师:没(那么)讲…所以你怎么修法只在那里搞呢!你是学医的,所以特别给你(提)。所以他们修行搞错了,练成以为是鼻子这个气。那么我第二个问你,呼吸、你刚才已经科学地讲到,我们人,细胞、皮肤都在呼吸,都在新陈代谢,实际上,我们本来不要呼吸,这个空气氧气…,为什么我们非要自然地鼻子会呼出气呢?因为氧气进入你(体)内以后呀,产生碳气了、废(气),所以我们必须要呼出去,是碳气,把它排出去,非要(这样);那么碳气自然出去了以后,它又要进来新的一点气变成氧气。所以有一去一来。所以得道的、得定的人啊,他整个里头啊,氧气充满,不需要呼吸。

问问看,我正要打电话问呢,香港有没有小罐的氧气筒卖?日本的很多,小罐的买一罐在家里,喏,有时候蛮好的。不过小心哦,不像我一样又抽烟,氧气一点就燃烧了,不得了!

所以“不观处非处”有这个道理,对不对?这个答得你蛮舒服的啊。

“业报及正受”,就要分别,什么是“业报”?譬如说我精神特别好,每一天,一个人,假使有一个人,一天到黑无病无痛,非常健康,不知道病痛是什么,世界上有这种人,所以一天只需要各种好吃,然后男女关系等等,这是他的业报,是消人间前生带来的洪福,红尘中的福报,也是他的业报。假定有一个人一天到黑是生病,苦兮兮的,“哎哟、哎哟”,所以地狱众生没有办法修行,他痛苦,“哎哟、哎哟”叫得已经来不及,没有一念给他松懈一点点给他可以修的时间,就是地狱果报。天人果报也不能修行,他享福太过度,比人世间的健康的还要健康,够享受,又没有苦为什么要修道?这是福报中,也难。那么我们这个身体呀,本身身体是业报之身啊,每一个感受每一个受,自己要清楚。譬如今天很健康,明天又感冒了,感冒了病魔来找你,病痛就是业报来的,“病由业生,业由心造”,这个“业报”搞清楚。“正受”就是“三昧”、“Samādhi”,得到这个,都是禅定快乐中的“正受”。

『禅定诸解脱,净味愚不了。』

乃至每一个“禅定”的境界以及一切的“诸”、各种“解脱”道。这昨天有个同学,一个哑巴十几岁,天生生下来从小受伤变成哑巴,那后来我把他…十三岁就来找我,把他医好一点,现在也四五十了,跟他们差不多,老头子。晓得他来,带个信给我,中间就问我一个问题,他说“现在我做到究竟怎么可以解脱走?身跟心俩怎么分开?”

“哎”,我说,信上批,我说“你这个问题太奢望了”,啊,人也不在这里,他告诉我…,“慢慢再说。”

“解脱道”,硬是有“解脱道”,身心可以分解的。那么解脱的法门很多,佛法里,“禅定”以及一切“解脱”的法门。

“净味愚不了”,哪个是法门最清净?譬如“业报”跟“正受”,“正受”算不算“业报”呢?你打起坐来得定,是不是“业报”呢?我问你,你答一下。

孙医师:是。

南师:什么报呢?

孙医师:啊,善报。

南师:善报,对!禅定之报,做功夫就得到嘛!哎,那个是“正受”。有些人不做功夫达到那一种境界也有,那是“业报”带来。有哦,可是他不知道。这种各种境界的“净味”,没有智慧不清楚,你分别不明了。

『诸根到处道,性欲不分别,心随众杂相,是悉无知退。』

“诸根到处道,性欲不分别。”“诸根”,譬如我们身上这个眼睛、耳朵、鼻子、身体。但有一个同学,特别我提出来,有一本经典上讲到,佛讲到:除了这个生理器官以外,特别把男女两个生殖器佛提出来,这是另外“两根”,叫男根与女根,也叫“命根”。男女生殖器,佛学戒律上,也叫“身根”。“身”、就我们吃的那个东北的人参一样,那个根根,所以身上的根,“六根”以外,身根。“到处道”,譬如气脉各种通路都要搞清楚。

“性”,什么是本性?什么是精神欲望?譬如我们讲这个人个性很犟,这个时候就不是本性,是他习气所带来的“欲”,习性,习惯的“习”,就不是本性。“性”跟“欲”中间有差别,不是中文连起来两个叫“性欲”?那个观念就不同了啊。“性”跟(“欲”)分别不清楚。

心理境界的智慧,“心随众杂相”,杂念太多,一切这些分别不对,你看现在的他告诉我们修呼吸法门,可是牵涉到佛法所有的关系,“是悉无知退”,如果统统分别不清楚,你功夫气、呼吸做得再好,也在“退道”之列。

『于苦乐速道,其心不趣向,如是意迷惑,必向退转处。』

什么是世界上真正的苦?当然清净之乐,得道是清净之乐。“苦、乐”…那个很快到达。譬如我们今天喝酒的人,喝到酒喝醉了,在贪喝酒,很舒服,可是他很快呢,得到苦报,过后是痛苦的,“苦乐”的“速道”。

“其心不趣向”,“心”啊,没有明白分析方向,随时这个样子意乱情迷,第六意识都搞不清楚,必定、必定白修道,一定“向退转处”。

『起住与起缘,入出及方便,六法不成就,是令修行退。』

“起住”,譬如我们修密宗的人,修准提法大家也跟到学,什么叫“生起次第”?怎么样才“生起”?譬如呼吸大家有,为什么我们现在要修呼吸?刚修缘起这一念开始注意呼吸时:“起住”;与其“起”的“缘”,譬如有时候我们要做呼吸法,感冒了,鼻子都不通,呼吸很困难,或者是里面有外感进来,胸口一块板一样贴住了,呼吸都很困难,“起住与起缘”。

出息跟入息的各种方法,修炼出入息有各种方便的方法,至少“六法不成就”,我们如果拿普通上面讲的“六法”,提到小止观的,我刚才问你为什么尽在数息呀?“数、随、止、观、还、净”,都没有搞好,也是使你修行认识不清楚。

『知法亦知义,知时亦知量,自知与知众,及知福伽罗,于七愚不了,是令修行退。』

“知法亦知义,知时亦知量。”这个特别注意哦,这两句要圈起来,修行最重要,要知道各种方法,也知道“义”,真正的道理,更重要“知时”、“知量”。譬如你做气功,我们有时候呼吸不通,可以故意做外形的气功,强憋深呼吸使它打通,很有效果,乃至按摩啊,乃至针灸啊,乃至一般把头顶顶在墙上啊,乃至各种方法,可是你要“知量”,用一下就够了,不用了。哎呀,不要说“哎,这一下越弄越舒服!”尽搞下去了,很讨厌的,变成病了。修行四个重点啊,这里,“知法”、“知义”,道理要弄清楚,“知时”、“知量”。

“自知与知众”,自己随时要清楚,尤其想教别人的时候要知道别人,哪个人适应适宜哪一种方法,哪个人到某个时候应该教他另外转一个什么方向。

“及知福伽罗,于七愚不了”啊,“是令修行退”,以及知道他的福报,以及知道他的业力等等,这些道理搞不清楚啊,都会使你修行退化。

『兴起诸恶法,习行卑贱业,亲近不善友,是令修行退。』

有些修行人想想没有希望了,或者是对某一个因缘不合适,起了反作用,反而做起坏事来,甚至于说恋习下等的职业,妨碍了,因生活关系妨碍了自己正修的清高,交了不好的朋友影响,“是令修行退”。

『错说违所应,受者心乐向,当知是不久,必于修行退。』

领导别人讲经说法说错了,违背了正法,不应该的乱讲,哎,可是很多人都相信。譬如修行界来谈,讲到台湾现在密宗啊、喇嘛一大堆,个别老师,我说不要谈了,我们也不批评,都为了吃饭了。可是那些人受了这些不好的影响,他愿意啊,“受者心”里头还高兴,愿意走错路啊。这个样子情形,“不久”,一定是“修行”会退步、退化。

『所止处及人,床卧等众具,斯皆非所乐,近令修行退。』

真正修道的人没有什么看风水啊,没有什么管舒服地方、不舒服地方的,“所止处及人”,也不管好环境什么,修行是为自己,“哎,什么床铺好不好啊,方位对不对啊。”“哎呀,我打坐坐不好,是那个椅子、床铺方向,摆不对了!”嘿,你打坐坐不好,同床铺有屁的关系!床铺又不帮你打坐,嘿,房间也不帮你打坐,是你心境不对。哎,“斯皆非所乐,近令修行退”,爱好物质的环境,也是使你修行会退步。

『喜随诸杂相,损减所修慧,弃舍所缘处,心不得真实。』

这个还没有完啊,喜欢跟到外面的,一听,“哎呀,不要修安那般那,念佛有利啊!”哎,“或者我教你个咒子,马上有感应啊!”“啊,我教你密宗、我教你禅,哎,我教你什么……”“喜随诸杂相,损减所修慧”,自己没有智慧,本来你准备修那个…譬如说修“安那般那”的,慢慢因人家的影响抛掉了,心里头,诶,听到这样好,然后嘛有些人,像这个台湾一般现在听到喇嘛来修密宗的,老师越拜的多越好,得到的灌顶越厉害,哈,好像帮忙得越大。这些道理没有清楚。

『修行舍本相,散心随外缘,虽欲还彼处,意终不复乐。』

本来你修这个法门,后来因为不坚定,丢掉了,心呢,散乱,跟到外面环境转了。然后心里想想,哎,想回去照原来这个方法修啊,可是啊,意识习惯了,一天到黑在矛盾中。

『遂失长养分,其心不一定,身无复滋润,悦乐亦不生。』

这样的情形啊,使你不会进步,不会成长,功夫不会成长、不会培养出来,心越来越不定了,身体也越来越变坏了,啊,“悦乐亦不生”,越修越烦,不修还好,越修越烦了。

『所依不可乐,身意俱错乱,三昧不复起,其心永不住,如是不住心,必于修行退。』

那么你本来要念佛的,或者本来念咒子的,本来修禅定的,不管你走什么法门,或者本来修“出入息”的,越来自己对自己信心不够了,“所”依傍的这个法门不喜欢了,慢慢使身体意乱情迷,永远不会得定,心也不会定,这样心不能定在一心上,“必定”于“修行退”。

『爱见慢增禅,于缘心味着,有此累念生,是说修行退。』

自己有偏见,“爱见”、“我慢”,自己认为很了不起,一点不合于自己心理,叫“我慢”。“我慢”越增加起来,所以“增上慢”。“于缘心”,对于外缘的心啊,对于外界的心啊,世法上越来越有兴趣,这样增加了自己欲念的拖累,“是说修行退”。

『身如利刺害,或复极振掉,举体皆烦壮,如蛇毒充满,有此三过恶,必于修行退。』

身体不晓得调整好,身上像“利刺”,针一样扎,自己感觉到有刺一样在刺;或者呢,心越来振动、跳动,散乱很重,整个的身体内部啊,烦闷越来越强盛,好像毒蛇在里头一样,不是真的毒蛇,身体不对了,变化起来。这种、三种过错一来,自然会使你修行退步,这种地方需要医药帮忙,需要自己调整了。

『得未得服行,他务意不闲,习近三退法,是说修行退。』

自己停止,得少为足,为满足了,得少,一点进步为满足了。“未得”,自己认为有所得。“服行”,自己随便就修行。“他务意不闲”,外面的事务太多了,使精神、意识不得悠闲,这样的“三退法”,使“修行”会退步的。

『业与烦恼报,说是三障阂,亦有解脱障,是令修行退。』

本身“业”太重了,自己的业力太重了;本身自己的“烦恼”的果报太多了,自生烦恼,等于我们中国普通两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扰之”是烦恼的报,自己的。这些“业”与“烦恼”本身是不好的果报,这三种都是障道的因缘。当然也可以想办法使自己脱开,解脱开这些障碍,假使脱不开啊,“是令修行退”。

『方便想要行,三摩提行地,于彼不观察,是令修行退。』

“方便想”,方便,佛学里就是方法;思想搞清楚,重点要怎么样去修,进步。“三摩提”就是得定的“三昧”,就是现在英文翻译“Samādhi”就是“三摩提”,得定的境界;“行地”,一地一地,一个步骤有一步骤的境界。自己修行到每一个境界,观察不清楚,也使你“修行退”。

『方便想诸地,三昧行及余,所闻随悕望,则于发趣退。』

各种方法的思想,乃至一步功夫禅定,四禅八定、九次第定,菩萨有十地的境界,各种“三昧”的修行,“及余”,及其他。听是听了,“哎呀,我一辈子也做不到!”呵,“所闻随悕望”;或者是…咦、有些人,你还接触得很少,我常常见,刚刚听了某一个佛法讲空,他就要先告诉你“我已经空了!”

呵,你说“光明!”

他就要说光明,“我的光明才多呢!”

“嚯,你的光明有多大?”

“哦,比香港还大!”

呵,啊,这些鬼话啊!他所听、就跟着欲望出来,“则于发趣退”。

『生时作灭想,灭时作生想,二想俱当失,是则修行退。』

生就是有,灭就是空,该空的时候用空的法门,该有的时候就要提起来,所以禅宗祖师讲“放下!”他说“我什么都没有,放下什么?”“那提起来!”放也放不下,提也提不起来,就什么都不是,呵!“生时作灭想,灭时作生想,二想俱当失,是则修行退。”

『若于住法中,而作生灭想,兴此诸颠倒,是说修行退。』

有时候你修行到那儿,定住了,什么思想自然定住了。所以《金刚经》上讲,一切诸大菩萨应如何降伏其心,就是定住了,呃,这个时候说“哎呀,我大概不对了吧?”反而起“生灭”的思想,很多人到了某一个境界,已经到了,他还自己认为没有到,“兴此诸颠倒”,也是“修行退”。

『入时作出想,出时作入想,二俱作住想,是说为颠倒。』

有时候修行,你还没碰到过经验,我明明心里想修出气的,诶,结果在入气上面追随了,出的时候也相反了,哎,在两种相反的作用上去修。你看到这两句话,你想我绝不可能;嘿,我就告诉你,有可能,有时候自己会搞错了,“二俱作住想,是说为颠倒”,他并没有说修行退,这个是“颠倒”,错乱了。

『欲断烦恼缚,修行正方便,由彼得力故,相似诸相生。』

所以进、出呼吸叫你随念,念念清楚,配合为一,慢慢烦恼清净了,这是“修行”的“正方便”。因为意跟出入息的止念,配好了,合一了,“由彼得力故”啊,“相似”、差不多的,所有禅定境界都会出现。

『相似相既生,修行心随转,烦恼即时起,是说修行退。』

(“叮铃铃,叮铃铃。”电话响)

南师:有时候修定打坐到了这个境界、“相似”,呃,“相似相”,各种境界来了,好的时候。“修行心随转”,可是给境界呢,好的境界把你引跑了。

(欧阳哲:找老师的。南师:哦,我的电话……)

“烦恼即时起,是说修行退”啊。

『退过诸驶水,漂浪修行者,随我力所能,少量退法海,无量余退过,是深非所测,诸深明智者,自当广称说。』

啊,这个,他说修行呢,(退)很容易,进步很难,退步很快、像流水行船一样,很快就下流,啊,跟到波浪就漂走了。这个,所以这一本经典先告诉我们这许多的毛病,叫我们注意,“随我”的能力,随时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对自己不能马虎,“少量”退步的就要警觉到。现在他是、他所讲的还是“少量”,还有很多很多使我们会在进步中生“退悔”的,深不可测。

啊,总而言之,学佛法成就,我常说不是功夫是智慧,要高深“明智”的智慧。“自当广称说”,多去看佛经,多去请教善知识,这是这一段。这个还有,这是讲退步啊。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1992年香港录音整理,定稿于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