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多罗禅经讲记》第07卷录音


02、〖五〗修行方便道升进分第五③

南师:这个上次讲到哪里啊?,“名波世婆娑……成就真实想”,对不对?

宏忍师:这个讲过。

南师:嗯,“成就真实想”,哦,“安般诸功德,出息与入息,众物及字义,我已略说竟”。

孙医师、宏忍师:“我已略说竟”。

南师:这个讲到这儿啊,那么黄大仙一边看,一个边用耳朵啊。

『是种增故说,未曾相离用,若为觉想乱,当习安般念。』

这个,所以这个“风大种”产生“安般”的现象,出息入息,所以我们普通的生命,凡夫,“风大”有时候有增有减的。譬如我们伤风感冒呼吸会粗了,“风大”增了;譬如一个精神衰弱的人快临死,呼吸动不了只有一半了,这个“风大种”呢,减了;增减,佛法是不增不减。所以这个出入息的道理,原理告诉你“未曾相离用”,我们人身普通同这个“风大”出入息的关系很大。

“若为觉想乱”,对,刚才孙医师的报告讲,他了解到,“出入息就是出入息,不管是睡眠当中,出入息也没有什么差别啊。”他的,我再念念他的报告,“我对出入息慢了、快了,自性也没有改变,我也不需要为安般、为修安般而令心不安,因为安般的本身也就是自性的一部分。安般难道不清净吗?”他认为,如果不用心加上,“安般”是清净的,自由来去嘛。“安般实在清净得很”,他说“安般的自性风大,自性自在,安般也是一样的自在。”这是孙医师刚才说的这一节,这一节道理呢,也就是这一节经典上“未曾相离用”。“安般”本身出入息,如果以思想,感觉、思想加上去,所谓“不增不减”,加了,这个人思想多了,给他搅起来两个东西啊,呼吸同这个思想,那么就会发生散乱,生命也是变乱得快,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应该修“安般”出入息,用这个法门方便,由“风大”调整变成“气”、由“气”变成“息”的时候,止息随息清净的时候,跟到是觉想,能知、能觉、能感受作用的清净下来,这是一个方便,是一个方法。所以他说“当习安般念”。

『已能应于数,则除内贪着,于数若随顺,是则离不顺。』

那么开始修这个呼吸的时候,先一个方法叫你数息了,假使能够数息,每一个数,譬如我呼吸十次、二十次,每一次都记得是“一、二、三”,中间没有杂念思想进去,这个数的这个作用达到了,“则除内贪着”,再不要数了。啊,内面还要贪恋,我数息还要数,现在一般人也叫……,日本啊、一般学禅的,都叫“数息观”,这一辈子在那里尽数,我常常笑他们,你们学会计啊干什么?这个数到某一个阶段懂得了就要丢掉,所以叫你们注意那个“三十七菩提道品七觉支”,有个叫什么“觉支”?你知道吗?

女生:“择法觉支”。

南师:“舍觉支”。知道“择法”,对了,答复对了,“择法”;还有个“舍觉支”,每进一步的时候,就丢一个,丢掉。譬如你得到了大阿罗汉神通境界,神通都要丢啊,才能再进步,不然你就停留在这儿。

“已能应于数,则除内贪着”。这个时候,“于数若随顺,是则离不顺”,你还要跟到数、数息再下去啊,糟了!这个就……,所以修行要知时知量,对治方法。

『志在无乱境,能摄诸乱想,先数从一起,如是乃至十。修行顺此数,便得功德住。已得功德住,则能求升进。灭一切乱觉,佛说增上故。』

“志在无乱境,能摄诸乱想,先数从一起,如是乃至十。”现在倒转来讲数息的法门,为什么开始要记数呢?能记数的是我,心静了,呼吸是生理啊!他两个配合,勉强把它做媒配合为一,道家就叫做“婴儿姹女”,这个小女孩嫁给婴儿,嫁给这个童子,两个,所以婴儿姹女“交配”,他说有个“黄婆”做媒人,“黄婆”是自己的意志啊,嗯,他两个已经结合了,心境不乱了,那么这个方法,记数开始叫数息,“先数从一起”,“如是”到“十”。“修行顺此数,便得功德住”,由一数到十,由数十倒转来数到一,就是这样一个方法,不要再加数字,一顺一倒,慢慢你几次来回,觉得没有散乱心,这个“数”这个念就要舍了,“七觉支”(中的“舍觉支”)就要舍掉了,就晓得这个方法到这里不需要了,“数”就不要了,随息了,听其自然就是“随”。你刚才讲的,孙医师讲“听其自然”其实这个就是“随”,还没有到“止”。“止”是“止”,你所报告的看起来大乘境界,实际上不过是“随”,“便得功德住”。

“已得功德住,则能求升进”,能够随息到达止息才能进步。那么这个时候,心息合一了,心跟息两个绝对自由合一,“灭一切乱觉”,没有乱想,思想没有了,“佛说增上故”,才慢慢说进步,这个时候还不能说是得定哦。这个“数”啊,上面这里讲“数”,数的法门,数息的,下面等于讲“随”的法门。

『数能灭一切,觉佛但言灭,一切不死者,以增上故也。』

这是古文翻译啊,古代的啊。这个数息的法门啊,能够“灭一切”,你心、“心念”能够数,跟“气息”配伍、配合了,就“灭一切”散乱心。佛就是觉,悟了的人啊,“觉佛但言灭”,是这个方法使你灭你的乱想心,但是它还有很深的内义,它也可以使你生命增强,所以道家后来这个方法跟它配合了,求长生不老,一切能够使你不死,这个气息的功用,以能“增上故也”,当然有很多的方法,增长。

『内外出入息,去则心影随,决定善观察,顺是趣涅槃。』

什么叫“随息”呢?就是你刚才讲,睡眠呼吸也自在,一切自然。“内”、“安那”,进来是“安那”;呼出去,是外、“般那”。这就叫做出息、入息。实际上我们的散乱心念头,跟它几乎是一样,呼吸进多了以后思想乱,血液也流得快;如果就是修呼气的话,使血压也降低了,可是你慢慢心境也不动了,“去则心影随”。所以一出一入之间,哪个时候修入息、哪个时候修出息,就是最巧妙的应用,要智慧,所谓方便波罗蜜,最高的智慧,“决定善观察”。从这个道理可以达到涅槃最高的成就,清净自在,生命究竟那个涅槃的境界。“趣”就是趣向。

『修行出入息,随到所起处(经本小注:随门竟),如是知升进,能离外贪着。』

他说你要知道,修行出息与入息,这是讲“随”喽,你听其自然了,可是你要晓得,我们有功夫,《庄子》(大宗师篇)就讲过,庄子那个时候佛法还没有来,“常(众)人之息以喉”,普通人呼吸靠肺部这里;“至(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一呼吸到达脚底心、脚趾尖,是真的哦!那我们在座有几个人这两天都碰上了,啊,脚底心都晓得有感觉了,不过还没有到那么高,“至(真)人之息以踵”,到脚后跟、到脚底心。

黄医师:“全息”。

南师:啊?

黄医师:“全息”,那就是“全息”。

南师:哎,“全息”,那个“全息”是现代科学在讲,连旁边细胞这里都在呼吸,“全息”,嗯,这是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中医所发明的,现在世界上都流行了“全息”这个名词。

所以他说“修行出入息”以后啊,“随到所起处”,那么它每一口气进来,你知道它到达哪里,假定你今天消化不良,譬如说我们讲一个例子,这个举一个例子、事实例子,可惜你们都没有看到啊,所以我说这个是科学,昨天晚上这里吃饭,这位老兄啊(指李素美)这个吃多了,哈,鱼翅啊什么,吃多了。后来她差不多十一点钟吧,跟宏忍师啊来找我。

“老师啊,我糟了,我很严重!”她说,“我这个脚啊,屁股这里这个骨节本来不对。你看嘛!他们都没有给我治好,现在你看我一个脚短、一个脚长,完了!这很严重啊!”

我还坐在那儿,她一进来,我就骂她:“素美,你老是神经!又来了,不要来!”

“哎!老师,不是骗你,真的,我走给你看!”

南师:结果走出来,是一只脚长。

李素美:呵呵。

我说:“告诉你,不是骨节!”

她说:“我左脚不对了!”

我说:“右边!不是左边!”

“哎,老师,我是左边呐,你老是讲我右边!”

我说:“右边呐,我看到了!”我说,“气挡住了!”

“哎呀,老师啊,明明那个这这骨节歪了!一个腿还……怎么气挡住了?!”

我说:“气挡住了!”“没有,胃气滞到那里。”

后来告诉她怎么用药,这两日。咦,她坐了一阵,一个钟头好像坐了?

李素美:二十分。

南师:二十分啊,打坐,“现在气走通了,老师啊,好了!我现在才相信你!”我说“素来你都不相信我啊!哈哈……”

众人:哈哈……

李素美:“一个脚长,一个脚短,我走给他看,他笑人家,我想严重了,别扭的很呢,一个长一个短,嘿嘿……”

南师:啊,那么讲这个道理啊,譬如举这个例子,有时候你假使说今天,譬如今天肝假使有问题,会传染进来,那个气会到这里发生作用,所以有一本佛的经典就是说以这个出入息治病的经(《治禅病密要经》),自己可以治病,就是现在所讲气功治病啊,不是说帮人,你自己本身。

(“叮铃铃”电话响宏忍师:喂,喂,哦,艾德(Addair),你等一下,好。南师:喂,艾德啊,你好啊!……)

南师:为什么讲这些啊,这个要自己多去体会,所以这是一个科学的法门啊。

“修行出入息,随到所起处”,你要慢慢体会,自己知道这一股气从哪里、进到哪里。还有里面起来,譬如打嗝啊,有时候你坐得好、坐得很好的时候,里头“呃…”(师示范打嗝),这个嗝,在西藏当年,如果听到有一种嗝,喇嘛什么到你前面就拜下来,这个人快要成就了,嘿。

黄医师:嘿嘿,要成就了。

南师:嗬,所以我们以前笑,你不要看有些胃病打嗝“呃呃”,我说“你好啊,喇嘛会拜你!”“啊,是胃病!”我说“你晓得,那些喇嘛不懂,听到也是。”可是真的有时气到了,那是从哪里起来?你要体会了!有些“嗝”是胸口、食道管堵塞,譬如婴儿啊,我们带婴儿时,喂小孩喂了奶,(对黄医师说)这个是你大概会晓得,要把他(她)抱在身上,背上不是这样拍,有时候拍拍不错,最好顺到下面。等到这个婴儿奶喂饱了,摸几下,等不到三五下,他(她)婴儿“呃”打一个嗝“呃”,放心了,把他(她)放到摇椅去了。它已经下去了,不然还堵在这里。有些“嗝”是这里,有些“嗝”是胃上的,等到“嗝”从丹田上来那个就不同了!打嗝是什么道理?那个真的做功夫!我常常跟人家比方,你在水池、水缸里丢一块小石头下去,它沉到了底要冒泡上来,就是说你的“服气”,道家叫“服气”,衣服的“服”,你的真的气已经到下面去了,它反映出来,那个碳气啊、浊气排掉,所以呼吸叫、中国叫四个字“吐故纳新”,吐掉那个,就是吐掉碳气了,我们呼出去,人的呼吸自然呼出去旧的了、碳气了;进来的是新的呼吸、是氧气了。哎,你看道书就叫“吐故纳新”了。

“所起”它这里讲下面小的注解(经本小注:出入息所起处同在脐),出入息“所起处”都是在丹田肚脐这里,这几个小字注解,后人注解不一定对的啊!这句话你给它红笔划起来、框起来,哎,后人往往这个叫做啊,在古文批评啊,画蛇添脚了!蛇本来没有脚的,你画蛇添脚,引导了人走错了!“随到所起处”,你知道,比如真到气通了,那个“嗝”反应上来,那股气是海底气。你真到了自己出来,等到噢,脚底心,庄子所说,“至人”得道的人气从脚底,沉到脚底,从脚底返上来,不会打嗝了,经验告诉你,那就不会打嗝了,不是打嗝的道理,自己会知道。

“如是”,这个样子,你这些道理现在我都加以说明了,你们就看懂了,不然这个书啊,读死了也不懂,你看,呵呵。“如是”,知道一步一步的进步,能够离掉“外贪着”,这个人脾气会真改了,气质变化了,外面真正的贪心习气啊,这个“贪”还包括欲念、男女之间的欲念,性欲的诱惑啊,不同了,呐,“外贪着”去掉了。随息法门。

『安止极风处,三摩提等起,三昧既已起,便得功德住。(经本小注:极上下风际)』

“安止极风处”,这个就是讲“止”喽。刚才你提到“六妙门”,他在这里是“随”,“随”他讲完了,他就那么简单几句话,实际上如果“演绎”起来,所以你那天用一个逻辑的名词“演绎”起来,就是详细把它分析讲出来,假使要我来写的话,起码有半本,“随”的这个道理,那很多啊。

跟到是讲“止”了,“止”,“止”在“极风处”,它下面有这个小字(经本小注:极上下风际),也不对,画蛇(添足),“极上下”的“风际”,这都乱扯一顿!“上下风际”在哪里?有啊!这个注解的人本身大概修过,懂,可是用古文一来,使人更迷糊了!所以我叫它画蛇添脚是这个道理。“安止”,得到这个“随”得了,真的不出不入了,那个是“止”,那个才是“息”了。“安止极风处”,在哪里?“风处”究竟在哪里?那么这个你就要参考大乘了,参考《楞严经》才知道,佛在《楞严经》上分析“地、水、火、风”物理世界,那么这个道理我讲,现在念一下给你听喽。喏,佛讲到“风”,还作了比方,他说“性风真空,性空真风”,下面你记得吧?

南师、宏忍师:“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宁有方所?”

南师:他说这个宇宙的之间的空、气,这个气流、这个风的作用,可是还是性空的,同人性思想的本身一样,它本来是空的,可是它起的用啊,大气流会形成一个宇宙,或者形成一个星球,有股这个,“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它本来也是一个清净不动的,没有风、来去风的作用。“周遍法界”,无所不在、无所在。“随”那么它怎么起作用?精神心、物两个配拢来,唯心是一半了,唯物一半,心、物两个配拢来,“随众生心”,应你所知道、知识范围,每个人知识范围、理解范围、功夫的深度范围不同,“应所知量”,跟到你的业力发现。换句话说,你能够真修这个风…

李素美:“循业发现”。

南师:“循业发现”。

孙医师:“应所知量”。

李素美:“循业发现”……

南师:“应所知量,循业发现”,跟到你那个业力的深度。那么换句话,你修“风”,修“止息”修好了,你修成神仙长生不老、生命常在,也是你的业啊,他并没有否认这个不对的,也没有说不可能,他是告诉你,佛只告诉你这个大乘法门;我们现在这一本经典属于大小乘之间的东西,只讲功夫,没有讲最高原理,所以“极风”到空的境界,并不一定说上面到头顶、下面到脚底心,或者停留在哪个穴道,不一定;所以我批评这个小字注解后人“极上下风际”,是画蛇添脚,反而把这个范围搞小了。

“安止极风处”,“三摩提”,什么叫“止”呢?他说真的…,所以刚才孙医师在报告上很好,但是没有进一步了,真的不出不入了、“止息”的时候,这个才是得定的初步,“三摩提”,真正的“正受”,所谓定嘛,你呼吸也定住了!所以我说人啊,什么叫定啊?譬如一个轮子在转动,在转了、在动了,定呢?我打一颗钉子把轮子钉住不动了,这叫做定嘛!对不对?你说心不散乱、又不昏沉,叫定,一颗钉子定住了,这个心定住了嘛;那你“息”还在往来,你还在动态中啊。所以“安止极风处”,风到了,也到了空的境界,“三摩提等起”,你的各种“三昧”定的境界才来了。现在你们说,一切都只能叫打坐,不能讲得定哦,不但定没有、也没有得止啊。不要把普通的打坐就叫做入定啊,那就是叫做吹黄牛皮,还不是水牛皮啦!

黄医师:嘿嘿。

南师:那不对的!他说“安止”到“极风处”啊,“三摩提等起”。“三昧既已起”,“三摩提”也翻译叫“三昧”,就是翻音了,一个简化,“正受”。“三昧”、“三摩提”,现在英文叫“Samādhi”,就是“正受”的,中文就是“正受”,感受一切在乐感中所得的境界。所以“三昧”、“三摩提”这才达到了,“便得功德住”,这个算是你有功德了,有功劳有成果了,功德是在这里会……,有功劳的成果你达到了,所以得定了,你就可以得定了,这个叫做得“止”。这个“止”,就是你看等于一句话就给你讲完了,古文的简单,现在一写又是半本书了,起码几万字才说得清楚。我们并不是说一定古文好或者现在好,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整个的不同。

『修行止住已,种种观察风,先观于本处,谓风所从起。』

“修行止住已,种种观察风”,这个叫“观”了。“先观于本处,谓风所从起”,得“止”以后,所以由“止”再修“观”,所以普通讲由“定”再发生“慧”,智慧是观察来的,这个观察中间有差别,所以就“择法觉支”了。那么你说既然有思想、有观察,就有思想;有思想,就叫做妄念了?可以那么说,可在逻辑上就太笼统了!观察,同“止观”的观法,同普通的观察,同思想、同妄念,还有差别,在逻辑上、在范围上有(差别);这是一个科学,换一句话,这个成分啊,多一分、多半秒又不同,成分不同,名称就变了,作用就变了。

所以修行得“止”以后,你在这个“止”的境界,你那个能观能知的自性并没有停止,种种就观察这个风的作用,“风大”作用怎么起这个呼吸作用,“先观于本处”,观察,“谓风所从起”。所以我们粗的呼吸,“风大”就是,譬如讲现在外面的气候,没有风,所以我们天气很闷;那么这个空气里头的风到哪里啊?它没有流动,就是在停止、闷住在一个状态里。可是你不能说它没有风,它风的本性还存在,不过是不动了,不再那么……流动就起风了,我们觉得有风。它风在静止当中,风还是存在,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那个得定的时候,风的功能,它在你生命,不一定说在你身体同外面,还停在这里,你要先看清楚。

『此处为云那,为一为二耶,冷暖悉观察,八种如前说。』

这个“风大”,我们生命重点是一口气,为什么只讲“风”呢?”“地、水”,“地大”是骨头、细胞、蛋白质这些肠胃等等是“地大”,“水大”是液体哦,“火大”是本身的热力。“风、火”是相连的,因风、气流动的摩擦就发热了。“水大”跟“地大”相连的,冷冻的、浓缩拢来就是“地大”了;“地大”融化了,就是“水大”。这个“四大”要分开来研究了。

那么这个“四大”、这个物质世界,跟精神世界怎么会结合成一个生命呢?这是一个大科学。所以我现在给国内讲,你们做的…我反对你们这样搞、不要搞气功,现在他们在酝酿,我出的题目是要他们这个“国防科工委”下面,就是“人体生命与生物功能的研究”。整个的生命的能在这里。所以啊,它起了作用还是一个,所以说心物啊是一体的,还是二元的、一元的?

“冷暖悉观察”,这个气息在身体内部、生命内部有“冷”、有“暖”,所以“冷”、“暖”;有时候“粗”,使你身体长大;有时候使你觉得身体瘦小的呀,收缩了,一点点。都不要害怕,都是过程的现象;还有“酸、痛、麻、痒、胀”,甚至没有病好像发了,并不是那个修功夫使你发病,你本身里头有病,它给你弄出来,我们感觉到。这八种“冷暖”在上面已经讲过了。

『为总观诸大,唯在一种耶,观时悉俱有,以一增上说。』

所以你要分析自己生命“地、水、火、风”,甚至你懂医的要观察哦,究竟五脏六腑,肺部啊、肝部啊、肺部啊,呃,这个这个脾脏部分,还是我脑的问题呢?你就要“内观”清楚,还是现在的情形?最近,譬如李素美昨天,我们俩争,她说“老师,骨头那个地方,还是李传志他们啊没有给我调整好啊”,谷医生啊,有个美国医生啦,也是搞这一(个),上次来过,好像你们没有碰到,那个医生会。我说“不是,是气的问题。”后来证明是气了。他说你这个时候要观察清楚,“观时悉俱有”,或者你观察这个时候“四大”统统起了作用,身体变化,还是某一点“四大”里“增上说”,这一部分的功能增强了,你这样的看法。

『修行观风大,造色从彼生,唯心与心法,依彼造色起。』

所以佛法里头采用叫修“安那般那”,“风大”是生命最初的能源。我们觉得“风”不是空气的气流哦,这里是修“息”哦,也不是鼻子的出入气。这是“风”了,这是第三步的现象。在这个前面的能力是气哦,气不是……,譬如我们假使台风来了,我们觉得…喏,你手这样来觉得动力大,才觉得有风嘛;动力小,只有气哦;不动了,那个是“息”哦,那个是真的,那个是“风大”的根本,“修行观风大”。

我们这个生命的“色法”,“色法”就是“地、水、(火)、风”,就是我们肉体每一个细胞;换一句话说,你遗传的基因,这个“色法”的,遗传基因可以说“色法”的最初的东西,就是“因”,“基因”,所以科学叫它基因,这还是个“因”。这是“造色”,基因也就是“造色”之因。这个“造色”之因,是靠这一股生命能,这一股生命能我们现在叫它是炁。从此“造色”啊,造出来色法,造出这个生命身体,这个胎儿一个精虫、卵子基因变成精虫卵藏以后,变成我们现在一个人,变成孙鹤龄、南怀瑾啊,这个色法,你那个色法、面孔是这样,我是这样面(孔),我的身体、你这个色法,都是这一股炁的为主啊。

乃至我们现在讲思想的唯心,这个心,上面讲“唯心”是全体的心,整个精神生命;下面讲“心法”是唯心、意识的心,意识思想,“唯心与心法”。我们的意识与思想,这个等于你看,佛在三千年以前,等于现在的科学,这个“心法”是脑神经,喏,“依彼造色”,由脑电波、脑神经、心脏的反应来的,这个是“心法”,现在思维、思想、感觉、知觉。“唯心”呢?进一步了,那个是生命的根本。我们讲佛法里头还有个唯心——法界唯心,那个“心”是讲宇宙万有同一本体的心,那讨论起来很多,现在不讨论那个啊。他说“唯心与心法,依彼造色起”,都是靠这个现有生命里头四大“造色”,“地、水、火、风”来的。

『非彼造色已,而复有种大。诸有入出息,是风名依种。』

所以佛法就不同,它的科学,他说并不是我们有了这个身体以后,“四大”以后,“造色已”,然后“有种大”,然后才有呼吸的作用;他说不要这样看,这个先后因果啊,两头不要颠倒矛盾了。换句话,他的强调讲的是我们生命能够基因、发生成基因变成这个生命,是靠“风大”来、靠气来。换句话,你把一个基因的一个分子放在冷冻度不同的地方,保护得不好,那个基因死亡了,还是“风大”最重要。所以要了解我们“诸有”,“诸有”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呼吸喽,乃至一个癞蛤蟆、一个蚯蚓、任何一个生物它都有呼吸、“全息”的作用,就是现在科学所讲“全”,完全的“全”。“诸有”的“出入息”,一切所有的生命出处“是风名依种”,这个都是这个“风大种性”的功能所发生。

『报风及长养,是为三种风。』

什么“报风”啊?我们生下来活一百岁的人,他天生这就是,这个身体叫业报之身,报身来还账的。如果一辈子享福,是善报而来的;一辈子痛苦的呢?恶报而来的,受罪的。所以受报受报,那我们普通人讲“不好受”啊,所以我们要找享受,这个是“报身”。报身本身,他的身体、她的身体,像李素美有时候经常埋怨“老师呀!我这么一个人,就这么一个身体,有时候气死自己,恨不得有时候不想活,一天到黑就生病、难过!”我说“你是业报来的啊,享福太过了前生啊,这一生该还!”换句话,“你身体很好啊!”我说“本钱很足啊,你不知道啊,你要把这个业报、恶业报还完了,你善报起来,也要靠它的。”这个报风,你看每一个人秉赋下来,身体健康,譬如她(马有慧)胃好得很,拼命会吃,她的报好、胃口好;有人吃不下哩,水都不能喝啊,两个报不同。

这个“报风”是一种,“长养风”是一种。这就是我跟黄医师俩讲,他那里观察最多了,婴儿一生下来放到,也没有喝奶,几秒钟“长养”,那个是叫“长养风”。可是我们现在身上,你不要看到衰老啊,只要没有断气以前,你那个“长养风”还在哦,那个功能还在,不过它弱了。所以你懂得了,把那个功能自己调整增强了,你可以祛病延年。“报风及长养”风、就根本之风喽。“报身”的风、“长养”的风、同你根本的风,“风大”,“是为三种风”,他佛学是用“风”字,就是生命能啦,这个“气”。

『或说入在前,或说出在前,皆有因缘故,彼作如是说。』

“或”,或者有人认为“入在前”、出在(后),认为呼吸啊,先进来,我们普通的观念啊,认为“入在前”,我吸气才有呼气嘛;“或”有人观念认为,因为我出气,所以要吸进来嘛,“或说出在前”,入在(后)。

“皆有因缘故,彼作如是说”,其实不同,他说里头,有些人…仔细这个里头(是)科学哦,他说有些生命来,这个人以出气为主,所以我们常常骂人“这个很有钱的人,他妈的,我才不去看他呢!”“为什么?”“他老子财大气粗!”他出气为主,也喜欢骂人,也呼来唤去,出气为主,他的呼吸。哎,有些内向的人呢,看到任何人都害怕,以入气为主。的确有差别,这是“报风”的问题。所以你看讲呼吸,那么科学啊,里头很多啊!“入在前”,或者出在先呐,以主,入又在后;有些人是入在先,出为后。他说各有他的生命因缘,“彼作如是说”,有一派是做这样理论,这些派别是释迦牟尼佛这些大弟子们、大阿罗汉的经验修持来的、科学实验来的,各有各的理由。

『如其真实义,慧者乃决定。于脐处所起,净治毛孔道。(经本小注:此报风开毛孔,故名出,非出外)』

“如其真实义,慧者乃决定。”他这把、他提出来古代修持人还有三派的意见,等于科学意见的不同报告,医生的意见不同,当然都非究竟。真正究竟,只有你自己修持证到那个境界,大智慧你才看得清楚,大乘境界、菩萨境界、慧的境界,你才晓得这个道理;不能够说一定是以这几少数人,或者多数某一派多数的经验,认为出气在先、入气在(先),都不能定。

“于脐处所起,净治毛孔道”,他说我们普通道家后来修丹田,肚脐这个脐轮,密宗叫脐轮。实际上,这一部分是从肾上腺的荷尔蒙有关联的,一直到通到睾丸这一部分;女性到子宫这里,肚脐这里;所以婴儿的呼吸在丹田呼吸。那么马有慧不是前两天觉得气都在丹田里头转嘛,“胎息”了,这里好像没有了,对不对?

马有慧:对。

南师:你的报告,对不对?

马有慧:对。

南师:嗯,前几天,肚子里头呼吸了,她这里没有了,这个脐处,这个叫“胎息”,道家,很了不起的!胎儿的呼吸,靠在娘胎,它没有鼻子呼吸啊!靠那个脐带跟肚脐俩连起在这里呼吸。所以婴儿这里……(录音中断)……已经很好!这一个是“报风”,也是与“长养风”有关的。

下面这个注解对了,“此报风开毛孔,故名出,非出外。”所以叫做呼吸出来气,并不是损失掉了,在本身里头“胎息”。

『由此风义故,故说出在前,毛孔已开净,慧者乃决定。』

“由此风义故”,你懂了这个气的道理,“故说出在前”,因此这一派说出气在前。如果整个的毛孔,他这里讲毛孔,换句话,你每一个(细胞),修这个法门,整个的细胞都换过来了,“毛孔已开净”,净化了。哎,那些人身体好了,入气多、出气少了。所以他说这些理论啊!不是空洞的哦,上面讲“慧者乃决定”,你要真修实证,得到智慧开发了,功夫做到才懂了。

『如人初生时,阿那入故起,息风最先出,是故说般那。(小注:此是真实义)』

“如人初生时,阿那入故起”,等于刚在入娘胎那个胎儿的呼吸靠脐带“胎息”的,就是下面的靠这里呼吸,嘴巴并没有张开哦,鼻子没有呼吸的,只跟妈妈的脐带,在肠子这里呼吸的,“如人初生时”,“阿那”先入气,第一口气先进入,胎儿才能成长。

“息风最先出,是故说般那”,所以得定的时候,功夫到了,最后这个碳气呼出去,定住了。下面注解,这几个字加得好“此是真实义”,非功夫到了不懂,这不是空洞的理论,这是个科学。

『息风诸种大,割截不生苦,当知彼非受,谓受则不然。』

他说这个来去,我们生命里头的来来去去这个呼吸,一进一出这个“气”、这个“息”了,后来变成气了,再粗了变成风了。“诸种大”,这些大种,地、水、火、风,尤其拿“风”来讲,“风”根本,它是一个物理的东西,还不是物质,是物理。“割截不生苦”,你拿刀来砍它,你把它磨碎了,它也没有痛苦感觉,所以他说你要搞清楚,你感觉到,你能够感受得苦得乐,能够生命里头起作用,那个受阴的作用啊,不是“气”的关系啊,不要认为我今天能够感觉,“哎”,觉得“哎呀,这个气就……”你不要把气认错了,当知“彼”、它,不是受。“谓受则不然”,你认为气——受气了,气感受痛苦了,“唉唉……”,他说,“完全搞错了!”你看多科学啊!

『以彼修行者,不患诸断逼,是故出入息,于身复非受。』

所以你在修行做功夫的人,不能说绝对无病的,随时也碰到饮食吃不好啦、气候变化,也有病啊;或者是碰到,跌伤了;或者碰到前生的业报,土匪打断你啊;或者给政府抓去关起来受罪啊、受刑啊……哎,这些是另外的问题哦,不要给这里……。“不患诸断逼,是故出入息”,是生命维持根本,可是它并不知道苦、乐,或者非苦非乐,这个“气”在这里本身做主。

『识命若断时,息则不回转,是则众生数,必由命根起。』

可是呢,它同我们生命的重要关联在这里啊,当我们要死的时候,这个“命根”要断了,就是识神、意识也完全涣散了,这个时候要死了,这个“息”啊,只有出去、呼出去,不回来。所以晓得一切众生的生命啊,这个“风息”的关系是“命根”的重要。

『息则是身行,世尊之所说,亦名根本依,众生所由转。』

所以他说你要了解这个“风息”的作用,是身体上生命的活动、“行阴”,这个身体活到,生命活动是“行阴”很重要的一部分。喏,换句话,它来去生灭,就是生命活到“行阴”作用,这是佛所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的生命拿“地、水、火、风”来讲,这个“气”的关系,“风大”是我们的“根本依”维持,能依的“根本依”,靠它的。“众生所由转”一切生命活到就是这个“风息”所转变。

『是息既已灭,命则无所依,以能持命根,故说众生数。』

所以这个“息”啊,呼吸假设一停了,你就没有命了,死亡了。所以他这个息,还不是讲来去啊,(是讲)那个根本的能量。“以能持命根”,保持我们的“命根”,生命维持是它。“故说众生数”,所以众生有那么多种,就是一个“气”的变化。道家呢,有个咒语,也就是金(光咒):“天地玄宗,万气根本(本根)”,“气”有各种气。

『阿那般那念,缘风为境界,虽曰正思惟,而非真实行。』

所以这个修出入息法门,炼气。“阿那”就是入气,“般那”就是出气,我们心心念念跟它配合修持,即是依风,“四大”,“地、水、火、风”,依风来做修持方法的境界,虽然也是修禅定的一种法门,可是这个并不是道哦,这是一种方便方法。

『一切所修观,彼悉缘风起,于观有差别,次第今当说。』

他说你得止以后、得定以后,“一切所修”的观行法门观想、观心等等,但是没有这一个出入息的根本作用,你还起不来它的真的功用,所以对于观想中间、观行中间的“差别”呀,现在再告诉你。

『阿那般那念,分别有三种,所谓从闻起,思慧与修慧。』

“闻、思、修慧”,他说你修出入息也包括佛教的大的教理,“有三种”差别。“闻”,多听、多学,“闻”是知识的渊博,佛法的渊博叫做“闻”;你学了你要研究啊、思考,光是记诵、记下来没有用,你要“择法”,“思慧”;闻、思、修,你要真实修行求证,才得到真正的智慧。

『于是安般念,比丘闻慧生,一切时悉受,名字为境界。』

所以开始呢,你只晓得修出入息“安般念”,在出家弟子们只听来的——声闻众,所以佛的第一部弟子最初叫声闻,是听老师嘴里讲的,耳朵听来,等于一般西医、等于你们大家读大学、读到硕士博士也不过是声闻,把老师的那套考试出来,分数通过了拿到学位,你有没有学问不知道啊。那个学问还不是真的你的,你没有吃进去、没有融化出来。所以我常常说学位没有用,你没有真学问。你要把所有的老师的知识吃进去、融化了,产生你的光明,那个是你的智、学问。他说开始你看,等于我们现在所晓得世界上,包括世界上,当然缩小范围,美国也好、台湾也好,很多师父啊在传,在家出家教人打坐、参禅,都在讲数息,哎呀,我听了越听越生气、越生忿。搞了一辈子,都在那里数鼻子呼吸,不晓得干什么,这个叫禅?你说怎么办?所以你连自己都不懂,包括日本这些。

『于是安般念,比丘闻慧生,一切时悉受,名字为境界。』

光是说“我在…”,“哎,你修什么?”“我在修数息观。”一听就是笨蛋!你去数吧,慢慢数吧,你数个几十年,将来看,数有两个“数”带到棺材,一“数”一口气都带不进棺材!你数得有什么用!就是不懂数的道理。

『境界出入息,正念思慧生,当知彼缘名,时或复缘义。』

所以你懂了“出入息”是利用这一口生命的本有的一出一入的境界。出入息,刚才孙医师的报告也讲,它本身存在就是一个境界。出入息,你刚才也讲,本来在,我不要管它。怎么不管它?!不管它当然也可以啊,那是凡夫嘛,你没有经过修炼。所以你怎么样能够控制,使气怎么样能够要止就止、要生就生?“正念思慧生”,要研究、思惟,要思、思想,研究,然后产生你的智慧。“当知彼缘名”,我们修的这个法门的话,是修以“缘”相对的这个作用、出入息。为什么要修出入息?这个“息”是“风大”所变的。“时或复缘义”,你还要透进去研究、智慧观察“风”的本身,所以我引用大乘《楞严经》的“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既然你晓得空,你要呼吸完全停止,“我空了就是!”你怎么做不到呢?做不到,你在吹牛!所以大家会讲经,经会讲有屁用?!哈,佛经是个科学!

你说:“性火真空。”

那好,我打你,“痛不痛?”

你说:“性痛真空,性空真痛!”

众人:哈哈……

南师:哈哈,痛还是痛啊!

黄医师:真痛啊!

南师:哈哈,对不对?所以“时或复缘义”,“义”就是中间的最深的意义的道理,你要搞清楚。

『阿那般那念,所起修禅慧,悉已舍名观,唯缘诸法义。』

所以你用这个出入息,“安那”入气,“般那”出气,你心念跟它配合,到那个境界了,得到那个“三昧正受”定境了,“所起修禅(慧)”,初步的禅定境界、得止,这个时候,你要起智慧的观察,这个智慧的观察叫做“观”,所以得止以后,才叫“观”。

“悉已”通通达到了,“舍”把这个境界丢掉,起智慧的观察。观察什么?“唯缘诸法义”,把大小乘的佛法所讲原理来求证一番了,这个叫“正观”。

『当知近境界,无有种种异,亦非相续缘,说是等智行。』

在这个起观的时候,你应该知道了,一切现在同我有关的各种境界,譬如昨天(李素美)气岔到了,痛、歪掉了,也是境界;今天你说她(马有慧)肚子“内呼吸”也是一种境界。知道了便舍,不留恋这个,更进步!“无有种种异”,可是都是“风”所变化。可是每一个境界过去了,你不要留恋,“哎呀,昨天我肚子里头会讲话,今天话不会讲我肚子了!”嗯,这个要追求昨天的,不对了!

“亦非相续缘,说是等智行”,每一个不同的境界,都是它的变化的现象。等于学化学一样,你一点成分……我们学物理这个原子排列的,这样排列是个金刚钻,如果这样排列就变成煤炭了,而同样都是这几个原子,它境界不同,“说是等智行”。

『谓是安般念,无痴智慧性;亦名为舍性,是则佛所说。』

所以你只停留在这个境界上,只修“安般”,“无痴”,最后达到悟道了,没有痴了,“智慧”般若开发,这也就是“七觉支”(中)所谓“舍觉支”。不要以今天一点成就为满足,这个是佛法最重要。

『当知是慧性,舍根共俱生。若使是舍性,则与余共起。』

所以能够放下,做人也是一样。譬如我们一个学问、一个观念,尤其做医生,或者,一个病例,不要先入为主,自己有个主观成见,事实认定,非这样不可;别人讲的相反意见听不进去了,这是最笨的、没有智慧!佛法智慧是绝对客观的。他说“当知”这个智慧之“性”啊,是“舍”,进一步随时丢掉,放下、放下。所以佛法学佛、做学问,我常常提出来,不要“得少为足”,也是达摩祖师(讲的),有一点以为就满足了,自己对自己觉得有成就感了,你就是停留、堕落。他不断地上进,“舍根共俱生”。“舍性”,要丢得掉,好的才起得来。

南师:对呀,欧阳哲总务,嘿嘿(欧阳哲送水)

女生:这杯水给你。

南师:嗯嗯。

南师:“则与余共起”啊,那么其他的智慧境界都会来。

『欲色二有系,无色无身依,非彼最后禅,身密无息故。』

这些都是同密宗后来传法有关系。欲界,我们一切众生是欲界的生命,都靠男女两性来的;甚至比我们高一点的,虽然没有男女两性,他靠阴阳两性来的,也是欲界。色界,只有光了,已经超过了欲。欲界、色界这两个生命,“二有”,这两种有,就是生命;“系”,一个绳子解脱不了。第三种“无色”界,欲界、色界都有形有相的,同这个“息”啊、“四大”都有关系的,尤其同“风大”;“无色界”的人呢,最高了,他没有身、没有身体,只有精神生命,没有物理、生理这个生命,“无色”就“无身”所“依”。

但是呢,到达“无色界”那么高,你说得了禅定没有?“非彼最后禅”,不过是身体的秘密,呼吸真的停掉,它不要靠来去的呼吸,这是“身密”——生命最密。

所以密宗什么修气、修脉,这个道理不懂,你修死……我常常笑那些喇嘛,你修三辈子都没有用!呵,就是这样。“身密”是“无息”,那生命真正的机密,你说身外有身,你要修到身外化身,不是这个“气”的作用了,所以到“止息”境界你慢慢就懂,有这样重要。不是你讲的“嗯、嗯……”这样马马(虎虎),你常常啊“得少为足”,犯一个毛病,常常“得少为足”啊,四个字,没有深入啊!“身密无息故”。

『或谓根本地,亦复是眷属。说言唯眷属,非是根本地。』

但是你要知道乃至于到,超过无色界得大阿罗汉、菩萨境界,还离不开它耶!你要起作用,还要这一股“气”来作用,所以这是“根本地”。有一说,这个“风息”作用与菩萨神通境界生命、身外有身,不是“根本地”,不过是有很关联的“眷属”,最有关系的。等于说你现在眷属是什么?你最有关系是老婆跟你儿子,这个叫眷属,属于你的。可是老婆、儿子呢,还是不是你的哦,不过是暂时归你之所属,并非你之所有啊,属于是亲眷,是属于你的。甚至我们今天这个生命这个肉体,如果拿法律条文来讲,也是暂时租用了一百年的所有使用权喽!并非我之所有啊。上帝也好、菩萨也好,并没有把这个肉体一定是归你的,也同大陆法令一样,土地租用一百年哦,要退回的哈!这是“眷属”啊!“说言唯眷属,非是根本地”,所以“根本”是拿自性的了。

『欲使彼舍性,在于根本地,阿那般那念,应当在八地。』

他这里提得很高哦!你要看这个经典,所以修出入息到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当然成了佛,那个时候并不是搞这个了。

(“叮铃铃”电话响,女生:喂,请问您哪一位?南师:好,我们先休息一下…女生:哦,请你等一下噢。南师:先休息下。女生:袁明的电话。南师接电话:喂!哦!袁明居士啊……)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1992年香港录音整理,定稿于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