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们再来啊,现在第二卷了,第二卷差不多重复啊,可是有不重复的。
他第一卷讲到“功德住升进”啊,现在“修行胜道升进分”这一部分的第六个部分啊,就刚才定国公问了“怎么叫胜道?”进一步了,讲走入佛的、求佛的境界了,由那个方便方法,一步一步进升了。
『功德住升进,及余方便摄,修行一切地,共地不共地。』
“功德住”,功德已慢慢累积起来了,这个是成果啦;“升进”,再求进步。“及余方便摄”,注意这一句话,除了修“安那般那”以外,下面白骨观、观心法门都有,其他的方法也要懂,甚至于念咒子、念佛都要懂,“及余方便摄”。
“修行一切地”,“修行一切地”,“共地”,与凡夫外道法门,乃至运动啊、其他练气功啊,帮助帮助,吃吃药啊,没有关系,这是“共道”;“不共道”就是般若智慧的解脱,佛法。他就是说,修行要想成功啊,“共地”与“不共地”,你都要知道。
『功德住升进,彼依胜道起,种种相行义,今当说善听。』
“功德住升进”啊,“彼依胜道起”,就真正用“安那般那”这个功德到达了,停在这个境界上,再求进升啊,就是要依“胜道”佛法的般若智慧,进一步道理起来了。
“种种相行义,今当说善听”,这个种种的境界,“相”;“行”,它的修行功夫;“义”,它的道理。他叫“相、行、义”,我现在应当讲,希望你仔细听。
『梯楴既已起,修行心爱乐。(小注:心住处名)如是爱乐心,巧便功德住。』
这个“梯楴”是翻音了,梵文,当时为什么?他或者找不出一个中国字什么字,喏,就是说“这个、这个”意思看来,就是说修行“这个、这个”,我在佛学字典啊……到处没有查到,这个境界已经起来了,“修行心”啊,就“爱乐”它了,对于这个功夫啊,发生一种爱乐,所谓孟子讲的“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开始嗜好,嗜好还不行,变成快乐了。等于抽烟一样,开始嗜好,“好”这个东西吃一吃,以后是非吃它不可了,那个是“乐之者”,吃了舒服了。“修行心爱乐”。(备注:梯楴,音译,经云心之住处也。楴(dǐ),树根。发音上看,梯楴疑是悉地)
“如是”的“爱乐心”,“巧便功德住”。你要真实功夫,永远不会放弃,步步在进修,发生“爱乐”之“心”啊,这个巧妙,这一种方便,各种巧妙、各种方便,达到另外一个功德境界。
『慧者善方便,起意勤修行,如其功德住,是则巧方便。』
所以智慧的人啊,善于学各种学问、各种方法,但是目标只有个帮助自己,达到修道的成功,乃至学医啊、学药啊、学针灸啊、学气功啊,这种等等,“慧者善”于各种“方便”。“起意”,发生动力,精勤于“修行”境界。“如其功德住”,慢慢修行到了功德圆满境界。“是则巧方便”,这个靠各种善巧“方便”来。
『将入微妙境,勿随流注想,慧者摄心住,如应善受持。』
来了,当你功夫做到“安那般那”得止的境界,“将入”很“微妙”的境界。“微妙”境界,只能够用微妙,讲不出来,自己有数了,这叫“和尚不吃荤,肚子里有素(数)”了。
思想要停,杂念妄想,就要观心了,杂念妄想能够休息、空得了。“勿随流注想”,我们思想同水一样流注不断的,一股细流永远不断,一个一个念头这样,你要怎么把它切断?
这个时候要“摄心”,心要收回来。心跟(气),气已经止住在内、身内,身体内部呼吸止住了嘛,得暖得乐,得到了。念头还在,另外哦,他并不是因为你呼吸停住了,你这个里头自己(仔细)观察,思想杂念、感想感觉你没有停哦,赶快要修心了。“如应善受持”,要同这个呼吸止的境界相应、相合,相应就叫Yoga,就是瑜珈,瑜珈就是相应,两样配合,配合“善受持”。
『所住妙功德,澄净无垢浊,具足无减少,清净安隐住。』
这个时候,这“安那般那”气停止了,你不要怕,只要你稍稍停一下,一定停止,你就要有信心,就进去了。“所住”的“妙功德”,慢慢,你不要求快,一杯水一样,浑浊的时候,你先摆在那里,定住了,都不动了,它澄清的慢慢下,慢慢、慢慢你澄清,脏的澄清了,剩在杯底。《楞严经》佛也讲过,可是杯底,你是水看到澄,实际上泥渣根根没有掉啊,在杯底,最后你要把杯底那个泥渣也弄掉,那个是“净”了,“无垢”没有浊了。
“具足无减少”,你身心都在清净境界上,没有减少,这个才是真得“清净”,真得“安”。他不用“稳”字,佛经不用“稳”,用“隐”,“安隐住”,很平安,隐掉,没有了,杂念思想都没有,气息也停住了。
『淳一普鲜明,凝定而不动。是缘由感有,时过复归无。』
完全清净“淳一”普遍发生光明清净了,“凝”住,凝是两点“冫”一个“疑”字,冻拢来,呼吸也停了嘛,心念也停了,等于凝冻拢来,不动了。这个样子,你说是空吗?不是的,是有哦。如果“时过复归无”,你不在这个境界上用心就没有了,这个境界是唯心制造出来的,但是应该在这个上面制造、下手。
『色相次第起,种种众相生。修行正思惟,身心生喜乐。』
这个时候“色相”,就是你,我不是讲你们俩是不是脸色也变啦,样子也变啦,身体也变啦?一切一切好的境界会来,“次第”,不是一步来的,不是一步登天,慢慢来的。“种种众相生”,各种境界也会出现,就是他讲的有光啦、向顶上啦、得乐感啦等等。“修行”人要在“正思惟”的,这个时候生理生一种乐感,心理生一种喜悦之感,“身心生喜乐”。
『于是功德住,具足摄止观。既能起身乐,心亦正安隐。』
他说所谓“功德”,是功劳一步一步修过来的成果。于是在这个样子的时候,“功德”,你有了“功德”,停在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呢,是具备了充满了,叫做“止观”,“得止”了。可是,慧观很清楚啊,自己晓得到了什么境界。在这一种情况之下、境界之下,“既能起身乐”,身体上发生乐感;“心亦正”,心呢,更清净“安隐”。
『自地亦他地,功德住升进,是今当略说,修行应分别。』
“自地”,自己本身,譬如做呼吸的时候,修止的时候,止地哦;修观的时候,观地。譬如我现在所谓“念佛”,这个功夫是“自地”境界;“他地”,止观变成“他地”,修“安那般那”是“他地”了,另外一种。“自地亦他地”,喏,“功德住”,每个地地都有它的境界,“升进”。现在分别告诉你,“修行应分别”。
『修行三摩提,巧便随顺念。智者开慧眼,说名为功德。』
修行目的是达到“三摩地”得定。巧妙方便,都是根据心念来的,“随顺念”来。“智者”,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打开了这种“慧眼”,自己看清楚,这是智慧的眼睛看到,就是心念看到,“说名为功德”。
『心足处安立,说名功德住;圣道修对治,说名功德进。』
心、身满足,“心足”了,“处安立”,“说名功德住”,心达到那个境界了,所谓有愿必成,就是“心”满足了,“说名功德住”。那么,走佛法的路子呢,还要知道“对治”法门,有时候功夫会出毛病,修“安那般那”修过分了,它气太胀了,也不好;不够,也不好。太涨了也不好,就要修出息了,所以修道要对治,晓得吃药,“说名功德进”。
『对治诸圣行,功德住升进;随地过恶心,所起悉能除。』
对治法门是心地来的,修一切功德,“对治诸圣行”,“圣行”就是小乘四阿罗汉的境界,四果罗汉;初地、二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菩萨,十地。就是说每一地、每一地上进的时候,你的坏的心理,有“过恶”的心理啊,“所起悉能除”,自己会检查得到,起来会除掉。
『修行勤精进,功德利增广,信戒闻舍慧,无贪恚痴根。』
“修行勤精进”,这一段很重要了,现在开始啊。“功德利”啊,会“增广”,所以你真做功夫了,你心地法门、思想一定变,“功德利”。“信、戒、闻、舍、慧”这五种心理,所以叫你注意“三十七菩提道品”,学过唯识的“心所”,这个“八识”,这个时候可以得“正信”,你功夫到了才晓得真有这个功夫,这个不是骗人的,不过不是外来的,是本身起来。这个时候,才有戒律,你不要守戒有戒了,要起一个坏念自己都不愿意了,这就是“戒”。“闻”,随便学什么世间法、佛法,一听就懂了,智慧特别开了。“舍”,随时晓得丢,世间功名富贵啊什么一切一切等等,随时晓得丢。智慧开了。“无贪、恚、痴根”,“贪、嗔、痴”的,贪心、(发)脾气的心,“痴”包括很多了,这些根根自己都看得很清楚,就是心理状态。
『欲精进惭愧,除喜不放逸,悦乐念定舍,正智余善法,如是一切种,自地离诸垢。』
“欲”,这个“欲”不是男女之欲,好的那个“欲”,“四正勤”那个“欲”,哦,“四如意足”那个“欲”,要得定就得定。“精进”、“惭”与“愧”,非常惭愧,自己有时候一点错误,自己会难过得很,脸上看不到,心里会发……,脸红,自己惭愧。“除喜不放逸,悦、乐、念、定、舍”,喜心、不放逸心,都来了。“悦”,喜悦,喜是粗的,悦是细的。乐感。“念、定”,“舍”、放下,“舍”就是空掉。“正智”,等等其余的“善法”,“如是一切种”啊,“自地离诸垢”,你心地上随时会检查到,这是修心地法门了,“安那般那”到这里,“安那般那”是起手,这里是走入心法。
『其功德住立,即随地对治,是由精进力,助善长养心。』
这些“功德”成就所“住”的所建“立”的法门,“随”一步一步功夫来“对治”的,都是靠你“精进”努力不懈地修“力”,增加你的善业,“长养”你的本心地。
『何于彼地中,种数不摄受,功德住升进,自地已广说。』
他说为什么在其他的法门里头啊,那么多的种类、心理状态不包括进去一起来说呢?他说这个就叫“功德”,“功德”是指心地法门的改善、变化,“功德住”的一地一地“升进”,“自地已广”,在你做功夫的境界里头啊,统统讲了。
『自地善根力,他地功德生,修行最胜义,此相今略说。』
关于自己修本地法门,这个本地譬如说,假使我修出入息,今天修出入息,这是出入息的“自地”;假定我今天修、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不乱,只念这个,不管出入息,那是修净土“安那般那”的“自地”。“他地”,是“功德生”。“修行最胜义”,“自”、“他”两种啊,“此相”,“今”开始慢慢,哎,简单地告诉我们。
『自地既增上,余胜净法生。当知是功德,他地而升进。』
他说你自己在本(地)修的法门里头有进步了,跟到你修别的法门,一样也跟上进步,“净法生”。“当知”道心地法门的“功德”啊,“他地”跟到来,也会“升进”,会带上来。
『无量行方便,一切诸度法,种种对治相,他地功德起。』
所以修行不止走一路啊,很多,“无量法门誓愿学”,无量的行门誓愿去做。所以,以中国文化,刘备死的时候,吩咐他的儿子两句话,我常常引用:“勿以小善而不为”啊,你不要认为一件小的好事不肯去做啊,那其他大善事哪里有机会给你!慢慢累积小善。“莫以恶小而为之”啊,不要认为一件小坏事可以马虎啊。刘备死的时候吩咐儿子的,他说“你跟到叔叔啊,跟到诸葛亮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啊!”所以这个行为里头,“无量行方便,一切诸度法,种种对治相,他地功德起。”
我们先讲到这里,今天。下面开始啊,讲“四加行”了,“四加行”。
所以“安那般那”很简单的法门,做起来很深,那么生理的变化很大,变化他统统没有说,为什么不说呢?不是佛法悭吝,因为每个人生理、心理、业力不同,变化统统不同,大原则相同。他讲原则,不讲…细则不讲了,细则是看个人的经验了。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1992年香港录音整理,定稿于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