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经文在:修行方便道安般念决定分第七“若初禅息短”至“一切谛明了”,曾在录音10和11中讲过。)
『若初禅息短,第二禅息长,以违正受义,是说则不然。』
南师:所以下面告诉你,初禅的人,他说,啊,怎么讲?那初禅的人,你把禅(经)……
女生:第八页。
南师:啊,这个十一页啊,啊?
黄医师:“于彼初禅中,息风势极远。”这是第八页。
南师:“若初禅息短”,对不对?“若初禅”的人很不容易咯!这一、卷二第七呀,卷二第七看到没有?他说“初禅”的“息短”,“初禅息短”,这是什么道理啊?啊?
女生:他说这里短,后来长。
南师:对啊,“若初禅息短”,“第二禅”的“息”就“长”,他说有些人是那么讲的,“以违正受义”,这是错误的。这是可见不是真修行人,没有经验,他也……“是说则不然”,他说这个说法不对。
『于彼初禅中,息风势极远,第二禅息短,正受渐差别。』
他说“于彼初禅中”啊,“息风势极远”,“第二禅”的“息短”,是“正受渐差别”。人真得定,初禅境界里头的人,“息风”,一进一出,这个不是气咯,更不是风,这个“息”的时候啊,力量大,下面有,他说真得定的人,觉得“入息”啊,一直不止到脚心哦,譬如你打坐在这里,一直到下方虚空世界去了。“出息”的时候,呼出去,不是只到鼻孔这里出去,不止只到头顶哦,出去的时候,一直到上方世界充满,你就想到孟子说“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是真的功夫。所以初禅,“息风势极远”;“第二禅”的“息短”呢,“第二禅”觉得呼吸啊,只有一点点进来好像就满足,我们吃饭一样,功夫到了就吃饱了,不要吃那么多口了,有一点点吃就满了。“正受渐差别”,“正受”、定的境界“三摩地”,三摩地的感觉,这个初禅有差别。
『满身遍觉知,则依第三禅,最后身行息,以离毛孔故。』
他说,经典是……这还要讲有呼有吸哦,还有一点呼吸在哦,到了“第三…”,下面的“满身遍觉知”,到了后面你坐在那里,一身,里头身体内部快感、舒服、安详,不想动了,浑身十万八千个毛孔都感觉到轻松、安详,一点障碍没有,也没有觉得腿盘到,也没有觉得屁股坐在这里,也不会哪里不舒服、哪里……“满身遍觉知”。换句话满身十万八千个毛孔,它已经跟宇宙的气、大气层合一起了,“遍觉知”说过,这是“第三禅”的境界。换句话,这个时候没有呼吸呀,可是有没有呼吸呢?如果拿科学测验还是在呼吸,毛孔还在呼吸,哎,鼻子呼吸很轻微,心脏跳动很缓慢的。
最后第四禅,“最后”的“身行息”,身体那个动,连血液流通都慢了,心脏跳动都很慢嘛,为什么呢?他也告诉你,这都是真功夫经验,连学密宗都没有讲得这样清楚,密宗还不懂。“以离毛孔故”,毛孔呼吸都不需要,这就是真正宝瓶气了。
『此说诸三昧,随顺功德相。修行安住彼,不为觉想乱。』
“此说诸三昧,随顺功德相。”现在告诉你,历代由佛下来,历代祖师的功夫经验告诉你,这种理论,这种经验告诉你,一切“三昧”境界是真正正统的功夫成就,叫“功德”的现“相”。
“修行安住彼”,是“不为觉想乱”,所以修行人在这种境界里,安详、“安住”,“住”就是定,定在这一(境界里),“彼”就是他,定在这一种境界里,感觉身体什么感觉没有了,痛苦什么,只有乐感、喜欢感,那个乐感已经变成平安了,思想杂乱妄想没有,“不为觉想乱”,才能够谈得定,他说。所以你们大家修行出家、在家,学了半天有屁用,影子都没有摸到啊!还以为是打坐,在这里打瞌睡,说是我得定了?也得定了——“瞌睡定”,没有错啊,那叫“世间定”,瞌睡也是定啊。
『何故初禅中,唯说长无短,不舍诸所依,由是故息长。』
那么他再说“何故初禅中”啊,“唯说长无短”?“不舍诸所依”啊,“由是故息长”。他说为什么初禅的人,刚刚得定、初禅啰,这个已经达到初禅了,初禅以前还有……像我们大家修行,你们打坐叫做“未到地”啊,还没有进门呢!不能说你不在打坐啊,不能说你不在修定啊,可是“未到地”啊。初禅是进入了,他说初禅的境界里头,“唯说长无短”,怎么说只有呼吸进出这个感觉啊,“息”是很长,没有说没有短的感觉呢?
因为“不舍诸所依”啊,“由是故息长”,“息长”了。这个“不舍”,没有抛弃,初禅境界,老实讲身体的感觉,五脏六腑,这个整个人坐在这里并没有空得了,舍不掉,空不掉啊,“舍”就是施舍放下。放不下,所以有这个肉体四大存在,还要风大这个气的作用。“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息”进来要很“长”、很“长”。换句话,需要氧气充进去,你是学医生,怕他死了,赶快鼻子给他灌氧气,氧气一灌好几个、七八个钟头,十二个(钟头)、几天可以灌上,为什么?那么多氧气给他进去,病人这个命就吊住不死了!所以你这就懂这个道理,学科学就懂了。因为初禅人“不舍诸所依”,有这个物质生理还存在,需要这个气进来,“由是故息长”。
『彼以觉想力,能令息去长,第二舍诸依,势羸故息短。』
“彼以觉想力,能令息去长。”这个时候,还有感觉的哦,还有这个“想”不是妄想了,禅定境界的“想”。这个力量,呃,不但进来“息”长,那你们真的没有到,没有经验,讲给你听,这个时候自己出不出去?有时候也放掉的,有意的,可是不一定从鼻孔出了,觉得“息”出去,“能令息去长”,甚至你站在那里,譬如说到这个境界时候,站到以后,上面在忙乱,乃至有个人谋杀你,手已经把你统统捂住了,你这样,哎,你脚底心在呼吸,向下方虚空去想了,一点事都没有。武功好的人,古代还是做得到,何况修禅!真的!所以,印度那些Yoga把他钉在棺材里,钉了有三天,到期拿出来,活的,他就到这里了。
“第二舍诸依,势羸故息短。甚(深修多罗)…”他说到了“第二禅”呢,他比较身体放下了,感觉就不需要了,那么这个“息”这个“势”力范围,“羸”就是弱了,所以这个时候“息”很“短”,进来只要“嘶”(象声词),比如说,我们比方给你听呀,进来“嘶”(象声词),嗯,够了,已经充满了;然后呼的时候“嗯”(象声词),就够了嘛,啊,它就不需要、就不呼不吸,停在“息”的境界里。
『甚深修多罗,佛说山顶泉,涓流势不远,余处无来故。』
“甚深修多罗,佛說山頂泉。”他说你,你们没有注意啊,释迦牟尼在的时候,在别的经典,经典是“修多罗”,就是佛经,经典是很高深的佛经里头,佛就讲过这个话,他说入禅定的时候,呼吸为什么短呢?“佛说山顶”的泉水,到了山顶最高,那个泉水,上面,譬如说这是一个山,啊,这个山上,这个是山顶,啊,这个山顶,我这个茶杯是山顶,这是最高峰,这里有个山泉,这个水流下来,势力并不长吧,它最高点就在这里,它来源只有那么多,“涓流势不远”,一滴一滴在流,所以势力不会太长,因为“余处无来故”,它山顶只有那么高嘛,你懂不懂?所以到了禅定境界,“暧、顶、忍”,(顶)轮打通了,呼吸停了,心念空了的时候,“啪”(师拍一声),不需要呼吸那么长,佛就告诉你这个道理了。
『如彼山顶喻,第二依亦然。唯从其处起,是终不能远。』
“如彼山顶喻”,这个比喻佛告诉你,“第二依亦然”,第二禅境界差不多也是这样。“唯从其处起,是终不能远”。所以第二禅那个在定中境界,呼吸,只是需要一点点呼吸了,所以来势也不长、也不远。
『彼说健士夫,负重而上山,竭力令气奔,息风急回转。』
他佛经上还有个比方给你,一个年轻健康的人,背上背得很重去爬山,而且要比赛,看哪个先到,拼命爬,后面背得很重,“哼哧哼哧哼哧哼哧”(急促呼吸声),一定这样了,啊,“竭力令气奔”啊。“息、风”,喏,“息”是“息”,“风”是“风”,哈。“风”就鼻子里头有声音了,嘴里“哈哈哈,哼哈”这是“风”了,还不是气;可是“息”呢,在你丹田内部,生命,“息”就是黄医师那一下剪刀把婴儿,跟娘胎“咔嗒”一剪断,你那个护士把婴儿嘴一挖了,哭出来,那个脐带…,在那里叫做“息”。换句话说,婴儿在娘胎,这个你等一下给大家报告一下,他没有呼吸的,就靠这个,我们这个脐带跟妈妈那个连到的,营养品也这个带来进来,呼吸也这里,嘴巴、鼻子没有呼吸,这是根本在这里啊。啊,所以“息”是“息”,“风”是“风”。他说譬如背重的声啊,“息”跟“风”两个“哼哈哼哼哈”(急促象声词),要呼出去,要“急”于“回转”。
『既到安隐处,其息乃调适。是喻说彼息,前短而后长。』
“既到安隐处”,达到目的地诶,坐在那里休息半天,“哼哼”慢慢听不见这个声音了,慢慢变成“气”了,然后叹一声“嗨!好累,他妈的!”哼,啊,然后慢慢可以睡着了,只有“气”了,“其息乃调适”了。
“是喻”,这个比喻给你说,“说彼息”诶,“前短而后长”,所以你懂了这个比喻时候,啊,爬山,背个重,那个时候是“哼哈…哼哈…哼哈…”,呐,“前短”,哼,“后长”,静下来休息,很长很长,啊。
『所说健士夫,负重而上山。以身力方便,是乃令息长。』
“所说”的“健士夫”,“负重而上山,以身力方便”,而“乃(令息长)”。还要年轻健康背东西上山,他身体本钱有,才能够使呼吸长短。我们老头子去背两下就完了,“唉,唉!”算不定还断气了呢!
『如彼劣方便,不自力负重。以无力方便,息微故不远。』
所以呀,如果一个年轻体力衰了、老了,“如彼劣方便”。“不自力负重”,自己都没有力量背重的,因没有力量背了,所以气息也短了,“息微故不远”。
『譬如壮夫射,能令箭极远。劣力无方便,势弱去则近。』
“譬如壮夫射”,年轻人拉弓射箭,啊,“能令”这个“箭”,一箭百步穿杨,很“远”射出去。假使老年人射箭,也没有生病,没有力气,“劣力无方便”,这个箭射得不远,就是比方这个生命一股气的作用,“气息”。所以说老年“气息”还长啊,寿还有,所以我们常常说,“哎呀,这个老年人,冬天啊,大路上那个冬天很冷,脚底都热得啊,穿不住鞋子,有长寿之相。”他“气息”还到这里。
『此喻应当知,是说长短义。修行细微觉,一切谛明了。』
“此喻应当知,是说长短义。”所以佛经上这些比喻,做功夫明确告诉你,你应该知道,才晓得呼吸怎么是长、什么短,应该知道。
“修行细微觉”啊,“一切谛明了”。他说修行人对于“安那般那”出入息,太细了、很微妙,太细。一般人不知道,打起坐来在那里鼻子在拉风箱练气功,叫做修数息观,叫做在那里打坐,那是狗屁!影子都没有!所以我上课,才告诉你这个话;不上课,我说“好啊,好啊!”哈,哎,我讲的不讲对象,哪里传这些法门,我都知道!他怎么懂啊?!连这个都是修“安那般那”很多年,他也搞不清楚啊!“修行细微觉”,叫你“一切”呀“谛明了”啊,仔细呀!
上面所以告诉你,“决定分”是这样,啊。
南师:那么,上面你翻过来,你还有气息哪一部分?你要我再……有问题告诉你。
黄医师:还有,就是那个…
南师:上面,你…
黄医师:“当知和合法”
南师:第几页?
黄医师:第一页,刚刚“第七”
南师:“第七”。
黄医师:“决定分第七”开始的时候。
南师:第四页哦。
黄医师:嗯。
南师:旁边是第四吧?
黄医师:一开、一开始是第……
南师:不是呀,这个边上第几呀?换个边……
黄医师:就那个了。
男生B:40页。
黄医师:40页。对,就是这个了。
南师:就是这个嘛。
黄医师:对嘛,就是那个。
女生:刚刚那个。
南师:就是这个呀。
宏忍师:哎,对,第四啊。
黄医师:对啊,对啊。
南师:对呀。
黄医师:“第七”分嘛。
南师:就是这个嘛。
男生:“决定分第七”。
黄医师:对呀,“决定分第七”。
吴美珍:“决定分第七”。
南师:哪里?你问。
黄医师:“正观无常相”
南师:哪里啊?
黄医师:“息法次第生”
吴美珍:倒数第四行……
(以下经文在:修行方便道安般念决定分第七“正观无常相”至“修行趣涅槃”,曾在录音10中讲过。)
『彼诸修行者,安住决定分。出息入息时,正观无常相,息法次第生,展转更相因,乃至众缘合。』
南师:“正观无常相,息法次第生,展转更相因,乃至众缘合。”怎么样?
黄医师:嗯,还是跟着下面去“起时不暂停,当知和合法。”那这里面的“和合法”是“和合”什么呢?
南师:噢,他说,就告诉你“出息入息时”啊,“正观无常相”。“安住决定分”,“彼诸修行者。”啊,对不对?
黄医师:对,对,就是不懂。
南师:你们这些大家修行人,修这个法门,其实不但学禅,学密都是一样,这个法门是根本,通一切法,你们这些修行的人,“安住决定分”,已经明白了,道理都懂了,已经开始修了,所谓有经验就叫“安住”;道理确定了,这叫“决定”,修这个方法。在“出息入息时”,“正观无常相”,那么譬如我刚才讲,一般练气功,一般人“呵,认为气功可以治病啊,气功可以长生不老!”放你娘的狗屁!好像骂得痛快一点,才是过瘾!气功可以长生不老?哪个活到的啊?气功练得好?!你出息入息,气功是鼻子一出一进嘛,一出“哼哼”(模仿呼吸声),它根本不能存在啊!气不能停留在这里,是“无常”法门!刚才我讲气是个生灭法,有来就有去,有生就有死,你把气修得好,会长生不老?!没这个事。“正观无常相”。
“息法次第生”,呼吸这个东西啊,来了,气进来,就不会出去了;出去这一口气,绝不会进来;出完了才吸进来,吸饱了才呼出去,“息法次第生”,“展转更相因”,呼完了才吸进来,吸完了才出去,它“无常”嘛!“啪”(师拍一声),呼吸它不会停留,你懂吗?
黄医师:懂了。
南师:这看懂了吧?
南师:“乃至众(缘合)”,而且呼吸还不止说鼻子,你有个鼻子就会呼吸啊?假使鼻子生鼻瘤有什么用?有个鼻癌,呼吸都不通了。
(电话:“叮铃铃,叮铃铃。”宏忍师:哦,你是王伟国啊,哦,请等一下噢。南师:喂!哎,哎,哎,你说……)……录音中断……
合个掌,拜一拜,一个印度的祖师过来,学会中文翻起把宝贝留给我们,我们几千年埋在土里头,你看翻得多难呐!外国人学了中文,那个时候翻。你说他翻得不好,好些人看不懂,(说)翻得不好;你真懂了,你说他哪里翻得不好?而且距离到我们现在是,嘿,一千多年呀,那个时代的文章啊,那个时候!你现在看懂了吧?
黄医师:懂了。
南师:“出息入息时,正观……”,咱们“展转更相因”咯,他说,不能说是出去了进来,也不能说进来了再出去,这个…哪个在因,哪个是果?不知道啊,“展转”互相在交流。
但是你认为呼吸就呼吸啦?还靠“众缘”呢,这个人没有鼻子了,呃,或者脑子坏了一半,或者哪个里头呼吸器官有了障碍,“啪”(师拍一声),他呼吸也不通了,“乃至”要“众缘合”,身体健康,无灾无痛,他呼吸才能流畅啊。所以我们有时候打坐起来,你觉得腰酸背痛,或者胃上难过,就是你晓得那一部分的气没有到,已经不通了,告诉你。所以真得定了,统统是舒畅得乐啊,就是这个密宗叫“气脉打通”了。气脉打通了,为什么会得乐呢?我问你?这个香港假使整个的房子都没有,去山顶上、海洋上,这个气流好不好?所谓不好,是因为给房子(“啪”师拍一声)挡住了!这里有个烂房子在这儿,哎,然后这样子气流就不好。所以我们坐起来觉得没有得定,没有好,身体气脉不调顺。所以说“展转更相因,乃至众缘合”。
『起时不暂停,当知和合法,是性速朽灭,法从因缘起,性羸故无常,一切众缘力,是法乃得生。』
哎,“起时不暂停,当知和合法,是性速(朽灭)。”所以我们的呼吸起来作用,它是“不暂停”,这个就是暂时那个“暂”,这是古写,现在写下面一个“日”,一个太阳。他说呼吸来去起来作用,它没有停留过诶,所以一般打坐的人靠数息观,以为心念这样停止能够得定,怎么做得到?他没有认识“息”的作用啊!但是,“起时…”,“当知和合法”,你要四大调和“和合”,这个里头有秘密哦,这一句话翻译的,他翻译只翻到这个程度了。哎,不要想到男女两个交媾和合,这样就想错了啊!“因缘和合”,他上面讲了,“四大”调顺,无病无痛,一切完全好;还有很多靠方法道理通了的“和合”。他说,你晓得呼吸来去靠“和合法”,它的本性,呼吸啊,“速朽灭”,很快空掉了。你气,所以大家练气功保留在丹田,怎么留得住嘛?它当然化掉!是“法从因缘起”,啊,诸法从因缘而生,懂了性空、性本来空的嘛,我们修呼吸是因缘所生,走这个法门。
“性羸”,但是呼吸的风性本身很弱的,所以它不是永恒存在,“故无常”。“一切众缘力,是法乃得生”,所以修呼吸也靠身体健康,方法懂了、理论懂了,才能得定。
『虚妄无坚固,速起而速灭,非常毒所毒,其性不久住,修行如是观,此则决定念。(经本小注:“毒”作“治”解)』
“虚妄无坚固”啊,“速起而速灭,非常毒所毒。”“毒”,不是吃毒药的,古代的“毒”,同政治的“治”,不是平常那个,把它治服得住的。“其性不久住,修行如是观,此则决定念。”你不要认为修出入息,出入息是个方法是个方便,它本身不是道,道在心得定、生慧,闻、思、修慧,啊。
『譬如运行天,息变疾于彼。决定无常想,修行趣涅槃。』
所以,“譬如运行天,息变疾于彼。”他说呼吸……“运”,就是太阳日月,在天体上转来转去,白天夜里在转,太阳一天到晚在转嘛;我们的呼吸来去,比太阳转动、比车轮的转动还快啊,“疾于彼”。“决定无常想”,所以你修行,不要认为“哎,我今天练了一百口气了,好像都给十八代祖宗都赚了功夫一样!”这是笨蛋!哎,这个呼吸是“无常”的啊,修行的目的不是炼气啊,是靠这个气炼心,心气合一,最后证得“涅槃”,清净了。就是这个道理,懂了吧?
黄医师:懂了。
南师:先吃蛋,懂了,赏吃蛋糕,你好像刚才还有两盘水果什么,美珍又买这个吃,这个美珍啊,阿弥陀佛啊。
南师:学粗的“安那般那”嘛,出入息嘛,你最后圆满次第时候,你可以说已经不出不入了,要保持住了。
黄医师:嗯。
南师:啊。
黄医师:所以啊,得听明白。
彭嘉恒:对,对,这个,回去自己看没有办法。
黄医师:真得听明白。
彭嘉恒:回去自己看很难的。
南师:哎呀,我说这一次没有真正很……老实讲他们几方面都是,上海在做笔记到处摸,笔记、录音带台北也在做,我很想打电话去,不要冤枉了,我真的还没有讲啊,详细讲还要讲一道的,那要看对象。譬如说你今天问得对了,我晓得你懂一点了,你听了就不同;你不然,我上次讲的录音你再听,没有用。它这个东西是个科学,也是都是学科学的;那个没有摸过的,你给他讲原理,听死了也没有用,他笔记做得再好,分数考得出来,实际上他没有用。呃,你电、学电机的,理论是个博士了,你叫他晚上来,“哎,对不起啊,这个电灯线坏了,你是学电机的,你修一下。”他一点屁的办法都没有,博士啊!
黄医师:嘿嘿,对呀,只会说,不会做。
南师:呵,呵,你还不如找一个街上的工人,他一个电的原理都讲不出来,他给你摸好了。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啊,所以佛法是个科学啊。唔,今天你检查一下看,今天就是再讨论一下问题。我们下礼拜六……哎,孙医师不会有别的事吧?
黄医师:孙医师他、他弄错了,以为要再另停一次。
南师:不是,她打电话给他…
黄医师:没有听见。
南师:上一次,宏忍师告诉大家只停一次嘛。
黄医师:两天……
南师:嗯?就是怕……
……录音中断……
吴美珍:不懂。
南师:好东西!
吴美珍:老师今天讲我就知道了。
南师:那反而是好的,嗯。
吴美珍:嗯,就停了,它,忽然间它重重呼吸一下,好像心都跳出来一样。
南师:哎,对、对、对,是好的,嗯,有时候还重重呼一下。
吴美珍:对,忽然就我自己吓一下,怎么忽然间……
南师:他讲“息短息长”就是这个东西。
吴美珍:就是这个,对,忽然间大力呼了一下。
南师:嘿,对了,对了,对了!
吴美珍:今天老师解释,我就懂了。
南师:唔,呃。所以你就晓得有时候短。
吴美珍:对。
南师:你不要认为是自己错了。
吴美珍:有点奇怪。
南师:现在你就懂了。
吴美珍:我懂了,对。
南师:啊,佛告诉了,你到了高的境界,它不需要多的进来了,呼吸也是吃饭一样,我不需要进款了嘛,呵,那是好境界,自己有信心了,你现在就懂了,嗯,对了。
啊,所以下面就告诉你,很重要很重要,叫你懂得“地水火风”三灾的道理,呃,“成与坏”的道理。呐,你像佛经、佛法,大家说第三灾,最大是风灾来,风灾来三禅天都挡不住,啊,第四禅境界的人才行,呃,就是这个道理。
啊,我们今天还是检讨一下上面的成就,你们诸位趁这个时候都翻一下啊,平常是不肯翻的,书读你,现在可以你读书,翻一翻找有问题的赶快研究一下,自己回去……我告诉你,你真要修行、真要懂这个,你最好每天像蔡老板一样,把《药师经》拿来念一道,你每天念一道,配合自己修行这个,每天有新的心得,才有进步,不是听完了回去没有。有时候你看看,你如果有问题,我还在这里,赶快就来问。呃,难得机会,将来一分开了以后,也许十年、二十年又不见面,你就问不到了!那个时候,我告诉你才痛苦!我的一辈子,想找一个人问,“菩萨啊,你在哪里啊?你怎么不来告诉我一下?”自己解决不了问题了,痛苦啊!嗯,是这个道理。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1992年香港录音整理,定稿于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