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多罗禅经讲记》第14卷录音


10、一念之间六皆具

孙医师:那,那个那个“六妙门”里面的“观”呢,是不是、可不可以在最初的“数”、“随”、“止”里面也有“观”啊?

男生:“随”的时候就有了。

南师:实际上一念之间,这“六个”都具备,任何一念,你听懂吧?

孙医师:嗯嗯。

南师:同时都来,都有了。

六妙门,天台宗根据这个来的,根据这个来,参合了最初的翻译,这是安世高翻译啊,《安般守意经》,根据那些、最初。所以后来玄奘法师对于这些,认为中国的佛法没有完备,所以发愿重新到西藏取经,哎,到印度取经,是这个事情。那么天台宗根据…天台宗它的宗旨,他的师父是慧思禅师,你《指月录》上有。南岳慧思,他一个人在南岳,湖南衡山顶上,一辈子只有一个人啊,在那里修行。他是修…根据…那个时候《楞严经》这些都没有来啊,唯识都没有来,他根据《法华经》悟入的,悟道了,这个悟得是很高喽!所以慧思禅师也等于是“应化圣贤”。“应化圣贤”来讲,菩萨再来,你懂吧?那么后来他收的徒弟啊,只收一个好徒弟啊,其他当然还有些徒弟不相干了。这个好徒弟就是后来的天台智者大师,那么他的大……佛法的宗旨是《法华》,《法华》只有一乘论,佛法只有一个,真理就是一个,没有两个,没有什么小乘大乘等等,你把《法华经》整个看完了,不晓得……,就是讲故事啊,佛法在哪里?有啊,佛法在他那里头,你把这个故事…通过了…。那么智者大师走的这个路子,可是他自己出来弘法的时候呢,他创了“止观法门”,还是从基本修来的,以这些加入。最后他的观法,最后“观”,由“观”到“慧”呢,不走这个路线了,走到大乘路线去了,掺杂了般若,般若那个时候鸠摩罗什法师已经翻了,掺杂了《中论》等等,啊,那么修“空、有、中”,已经把这个“止观”拉到大乘里头去了。

这一本经典所讲的“止观”,等于还在小乘里头,可是小乘是小乘啊,它非常扎实,修有的一步一步路来,啊,所以天台宗的这个“六妙门”呢,是根据那个安世高三国时候翻译《安般守意经》来的。这个里头也提到“六妙门”,没有那么明显,那么这个里头回“还”呐,“还”到什么程度?“还”到呢…清净就是道,“一念不生全体现”,那个就是道,就到这里证“阿罗汉果”,一切就“灭尽定”就对了。

那么照天台“止观”呢,换句话说,清净还要翻一个面,这是属于“空观”。一切现在都是“有”了,归到“空”;落在“空”上还不对,“中观”,“非空非有,即空即空(有)”,“三止三观”,那就后面的事了。那个“止观”呢,已经……,后面的“三止三观”已经脱离、已经要突破超过了“安那般那”这个阶段了,在后面“见道”部分,现在这个是讲的“修道”部分。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1992年香港录音整理,定稿于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