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三种不同的人


这是孟子大体上,对于去就问题,对知识分子所作的人格分类,共有三种情形,也是三个等级的人。这也和我以前说过的,上海闻人杜月笙所说的话相似。认为世界上有三等人,第一等人是有本领,没脾气;第二等人是有本领,有脾气;末等人是没本领,可是脾气来得大。

孟子从自己生活经验中体会的结果,所说的这三等人,第一等人有学问有气节,不是你给我官大钞票多,我就会出卖自己,我就是我,顶天立地大丈夫,我来跟你做事,是为了实行一个理想,不合理想,“则去之”,宁可当和尚去。历史上这种人很多,唐宋许多高僧,都是这样出家而成道的。唐代的诗僧贯休,诗作得好,学问好,最初很受南越王钱镠的尊敬。一次请贯休作诗,他当场一挥而就:

贵逼身来不自由 几年辛苦踏林丘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光寒十四州
莱子衣裳宫锦窄 谢公篇咏绮霞羞
他年名上凌云阁 岂羡当时万户侯

这是贯休的名诗,“一剑光寒十四州”,因为江浙两省十四州,都是钱镠所统辖。他看了非常高兴,可是这位盐贩出身的南越王,还要求贯休把十四州改为四十州,他野心勃勃,还想侵略他人,扩充领土。可是贯休听了以后说“死也不能改”,拂袖而去,他的脾气就这样大,真是有本领,有脾气。也只有贯休能够如此,因为他是和尚。在古代,出家人是世外高人,对皇帝也只是合十为礼,不必跪拜,官府也不能给出家人过重的罪刑。而且他的诗并没有错,钱镠的权力所及,的确只有十四州,诗不能改,州也不能添,就预言他只有这么大的权力,想再大也大不起来了。

后来贯休又到四川去了,当时四川也是一个国家,四川王王建,和李后主一样,也是一位风流才子,诗也作得好。贯休画的十六罗汉,就是在四川画的。贯休见王建,也有两句名诗:“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全诗为下:

河北河南处处灾 惟闻全蜀少尘埃
一瓶一钵垂垂老 千水千山得得来
秦苑幽栖多胜景 巴渝陈贡愧非才
自惭林薮龙钟者 亦得亲登郭隗台

后来中国文学界,根据这两句名诗,对贯休和尚叫出了一个“得得和尚”的外号。这是说他远自东南,几千里外,竹杖芒鞋,一步一步,跨过云贵高原,进入四川盆地。只这“得得”两字,便道尽了跋涉的辛苦,也描写出了那高人飘逸的风致。可是现在就不是这样了,穿的是皮鞋,该写成“橐橐来”,如果是坐车或乘飞机,则是“隆隆来”或“呼呼来”了。这就是说,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有学问、有才能、有人格,也有他的脾气,不对的时候,拂袖而去。不过现代的衣服是窄袖、短袖,尤其夏服,无袖可拂,就只好甩手而去了。现在一般人也有一句俗话,就是“拍拍屁股就走路”。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你这地方脏兮兮的,我坐了这段时间,把我的裤子都坐脏了,算了吧,为了保持自己的清白,起来拍去所沾的脏东西,走我自己的路吧!

陈子问孟子“古之君子,何如则仕”这段话,前面说到是一种影射,是谁影射谁呢?老实说,陈子提出这个问题来,也就是对老师的一种试探,看看孟老夫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肯出来做官。陈子也许是受了梁惠王或齐宣王的请托而来,也许是陈子自己的意思,觉得老师你何必如此坚持己见,他能每月送几万块钱给你用用,也就马马虎虎算了。

孟子因此才对他说出这些道理,也就等于告诉他,我孟子不是为了吃饭或升官发财,来向这些君王求工作的;我是为了救社会,救世界,救人类,所以想帮忙一下。可见孟子周游列国,只想教育人,其他什么也不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