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一想,中国三千年教育,由周朝到秦始皇,汉唐宋元明清,政府没有出几个钱办教育,你们怎么不去研究呢?那中国文化过去有没有学校?有啊,“学校”两个字夏朝开始的,唐朝有国子监,现在我们北京还有国子监古迹,汉朝叫太学。政府有学校啊,政府的学校是给高干子弟读的,不是给老百姓读的。老百姓是自己读书的,中国历史上这些名人、才子、忠臣、孝子乃至于最好的宰相,最好的文人、武将,都是民间自己培养出来的,培养一个货品给你朝廷、给你政府来买嘛,人才是个货品,中国老百姓自己培养的,都是私塾出来的。所以古人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然后,你们政府用个什么功名嘛,三年一考,五年一考,考取了做官或者备用。历代没有像我们今天这样,花了多少的教育经费培养了多少人才,然后出来了还要负责给大家找职业!哎哟,大学生失业的太多……活该!谁叫你读书的?中国本来诗礼传家,都是家里读的,自愿读的,要谋生你就直接学谋生技术好了。这个我们要反省了。
书院是宋朝开始的,宋朝真正开始提倡的是范仲淹,因为他是孤儿出身呀,他跟名宰相晏殊两个开始提倡书院。然后清朝呢,有一个皇帝提倡,雍正皇帝,下了命令各个州县都要办书院。但是,书院是私塾制度哦,不是现在学校制度。所以这个问题是大问题。
推翻满清以后,教育怎么样变成现在这样?对不住,我到这里切断了,不讲了,这个讲起来就很严重了。谁的过错?不谈了。所受的教育是先给你带上个框框,带上个紧箍咒,不能发展了。这是一个问题了。
现在回转来讲,中国的读书人,尤其现在像学国学——国学是什么?刚才我说过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个大宝库,包括那么多内涵,不是孔子、孟子就能代表的,谁也不能完全代表,因为内容太丰富了。
既然研究中国文化,每一位同学你要有思想准备,做学问要准备凄凉寂寞一辈子,至少像我一样的凄凉。不过你们看我现在很不凄凉,很舒服,其实我负担很重啊,搞这个地方心里的负担更痛苦。所以你准备寂寞凄凉,不想做官,不想出名,安贫乐道,才能做学问。
那么,你第一个要学宋儒了,我常常引用,宋朝的大学问家张载(横渠),宋朝有名的五大儒之一,陕西人。他年轻出来的时候,到西北去当兵,找谁呢?找范仲淹,范仲淹在西北做大元帅,在边疆防守西夏很多年了,他是江苏吴县人,老元帅了,你看范仲淹守西北的诗:“将军白发征夫泪”,西北当时的敌人是大夏国。他守在那儿,多年没有战争,是因为他在那里。可是他的痛苦呢?“将军白发征夫泪”啊!张横渠来找他,范仲淹一看,你来干什么啊?他说我想当兵。范仲淹看了看说,过来,我俩谈谈。范仲淹也许赏识人才,所以他看张横渠,年轻聪慧,是有前途的,何必来当兵呢?那么张横渠问了:“那你要我干什么呢?”“去,回去读书。”范仲淹就抽了一本《中庸》给他看,也许还送他两个路费吧。张横渠后来变成大儒,所以他的名言,你听,读书的目的,做个学者为了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知识分子的目的是这个。尤其你们今天是国学院,研究中国文化全体的东西,应该是以这个精神来读书的。
如果读了国学院,你要担心前途职业,我也不晓得你该怎么办。其实也容易,先学会写信,先学会做秘书。当年上海交通大学翁史烈校长来看我,我说你开个秘书班,培养青年一代秘书,任何一个商业、政治都离不开秘书。但是你这个学秘书的呢,要培训他会骑摩托车,会驾驶汽车,会打字,才够得上做秘书。学问再说了。中文、英文信要会写,交际应酬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