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尽心篇》孔子登山 孟子观水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最后表达他自己的意思,这些都是他议论的文章。

他说:孔子当年出了鲁国的东门,登上一座小山,在山顶上回头看鲁国的首都,不过如此。等于我们现在坐在房屋里面,觉得自己很伟大,但爬到观音山顶,回头一看台北,一片乌烟瘴气,高楼大厦如火柴盒,小得如模型,儿童玩具一样。如果到高空一看,天下都小了;升到太空,地球也小了。所以孔子再登泰山,就把天地也看小了。因此看过大海的人,对于小的水,也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

上面的东山、泰山、海,都是陪衬的话,重点在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这里的圣人是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历代的圣人。在圣人的门下,真正能学而有成的,就很难讲了。「难为言」就等于佛家的「不可思议」,就是太伟大了,无法表达。这和学佛一样,先要有正见,正确的见解,才能够修行,科学也是要先把理论弄清楚,才做实验。学问、做人也是如此,眼光不够远大,做起来会错的。

他继续说到观水之术,在一个参究性命心性之学的人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味道,因为讲的是入世之道;实际上他讲的是「大行」,是与入世法、出世法都有关的。

他说我们游山玩水,看水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不经孟子说出,我们都不会仔细留意。他说观水「必观其澜」,要看它的波澜起伏,有时是波涛汹涌的大浪,有时是水波荡漾的小浪,尤其在阳光、月光下观看起伏的波浪,七彩的光色反映眼前,把水的美丽容光都照出来了。

看了孟子的话,如果就到碧潭边上,或打一盆水在阳光下,用风扇吹起微波,看到水面的七彩映光,就以为懂得了孟子的看水,那也是错了。他的意思是说,看水要懂得水是永远活泼泼的,我们人的心性修养,也不是呆板的,如果修得楞眉楞眼死板板的,就算是修道,也是错的。因为此心是活泼泼的,天机也是活泼泼的。

我记得年轻时,与一位有道的老前辈,在西湖边上漫步,一路上柳绿花红,非常美丽,一边观赏风景,一边请他传一点道。他说:你这年轻人,怎么问这些?你不正忙着看花么?你懂得看花吗?我说懂呀!这是桃花,这是杨柳,这是杜鹃……他却说,年轻人就是年轻人,你根本不会看花,这样把眼睛都给看坏了。我问他看花还有秘诀吗?他说有啊!一听到秘诀,我精神来了,就追问下去。他说看花要看花的精神,是看一株一株的花,开得多活泼!你们看花,精神都被花吸走了;有道的人看花,把花的精神吸收来了,心目中就充满神光了。所以我听了这个话,几十年来,看花、看书,始终记着老前辈说的,把书的言语文字的精义融会于心。大家看书,都把精神付出在纸面文字上,看风景,看流水,都是如此这般。现在大家都看电视,我告诉年轻人,要半闭着眼看,放松心情,如在梦中一样看,把影像吸过来,才不害眼伤神。一般人看电视,把全副精神都投射到那块玻璃上,瞪大了眼睛,神光暴露,自己的思想情绪,被那假的影像所转移,有时还不知不觉地大喊大叫,拍案搥胸,又哭又笑。

孟子告诉我们看水,要看波澜,看那个活泼泼的精神,把它吸收过来,体会于心,也是活泼泼的。其次他告诉我们水性是「不盈科不行」,上游流下来的水,流到堤防前停下来了,一定要等到「盈科」——满了,高出了堤面,才又流了出去。这是孟子告诉我们修养的秘诀,「不盈科不行」。要想学道,则「不成章不达」,自己不参透学理,永远不会通达。有的人学道,做了几天静坐的工夫,就想开悟,那是死水一潭,理事不能融通;做人做事也是这样,不充实、不圆满不行,要充实、圆满以后,才能得成果。

孟子前面说天下大事,怎么突然又说到个人修养上来了?他这是告诉我们,当官也好,教书也好,经商也好,做人也好,先求充实自己,「不盈科不行」,「不成章不达」,天下事没便宜好占的。人都是偷心不死,爱占便宜,尤其学佛学道的人,希望老师传一个秘诀,明天就得神通,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所以要「盈科而行,成章而达」,这是不可磨灭的真理,自己不充实而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