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06卷一

一切众生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天风师:那我们大家开始念这个经文,“佛告阿难”,是不是从这里开始……哦,昨天是“佛言善哉”啊,哦,那就是我自己看到过的,呵呵。

众念:【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阿难。我今问汝。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

天风师:好,到这,这一段比较长,这就是佛针对阿难所讲的一段话,下面就是阿难再接着答了。就是“佛言善哉”,因为阿难在昨天的我们讲过的,上一段经文当中,就是说阿难出家的因缘,是因为看到佛的相好庄严,非凡夫所能比拟,那么产生了这样的一个色相的因缘,看到这个佛的这个相好庄严,他呢,发心出家,是这样一个契机,那么今天佛来问他,就是说,好,那么阿难,你这个,有这么一个大前提的,善哉就是说,现在说一种简单的赞叹吧,说,好,“阿难”,“汝等”,这个汝等就是概括的说更多的听众了,包括前文所介绍的到会的、到场的这些阿罗汉啊,辟支佛啊,居士长者等等的一切大众,说“汝等当知一切众生”,“汝等”就应该不是说对阿难一个人了,而是一个复数形式了,是对大众来说的,“汝等当知一切众生”,这个不用翻译了。“从无始来”,就是从无始劫以来,这个轮回“生死”,无常“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都是因为不知道有一个能够常住的一个本体的真心,这里面可以再多讲一句,就是说,像《楞严经》的经题有“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这些重要的东西,都跟这个“常住真心”是有关系的,包括下一句的“性净明体”,这都是指的这个如来啊,真如啊,自性啊,佛性啊这一类名相都是跟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是有关的,那就是说,在明白的人看来,这就是他的所指是有特指的,在不明白的人看来,这就是讲一个名相而已,就是“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大家来注意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八个字。所以说这个呢,也不好讲的太多,通俗的说这就是学佛,可能真正明心见性要找的东西,性净明体,如果是……

南师:“咳、咳”(师咳嗽声),你讲。

天风师:说来说去的话,你修行来,修行这个,修行那个,用这个法门,用那个法门,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打坐也好等等方法也好,最后都是要找到这个“常住真心”,如果找到了,那么就是明心见性了,“性净明体”就是对这个“常住真心”的一个进一步的描述。

相对而言往下说就是“用诸妄想”,如果因为没有把握到、找到常住在这个真心、真如自性当中,不能够回归本性的明体当中,那只能用很多的妄想,来去看待事物,去生活、去工作、去为人处事,都是由这个妄想而来的,和那个“常住真心”是相对的。那下一句所讲的“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因为这个妄想不是常住真心,不是真如自性的,不是本体的,不是实相的智慧的东西,当然就会有这个轮回啊,六道啊,这样的一些变化,堕落之类的等等等等吧,都是由这个不明、不知道、找不到这个常住真心,认识不到这个性净明体,才会产生这么多颠倒妄想。

“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这一段往下说呢,就是你或者你们如果要想明心见性,求得佛果,无上菩提,一般都是指的是佛果,能够真发明性,能够明心见性,应当怎么样呢?“应当”以“直心”,这个直心,我们的古代的祖师有讲过的一句很有名的话,就是直心住持道场,这个直心,就是你应当有一个率真率直的真诚的这样的一颗心性,来应答应对我的问话,不要再想东想西的,那么多妄想颠倒,那么多分别意识,就是这个佛针对阿难引起的这个事件,而产生的这样一个问答,就是在阿难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就告诉他不要再东想西想,你就用你的真心来观照,来直接应对我的“所问”的问题。

因为“十方如来”一切诸佛“同一道故”,都是这么一个原因,这么一个道理,都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状态,能够,才能够成就佛果,都是这么一条道路,这一条阳光大道,坦然大道,没有那么多曲折,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来障碍你去领悟这个大道,包括你的了脱“生死”,“出离”世间的这个轮回都是靠这个“直心”,因为心直了,心口合一了,“心言直故”,心口合一了,里外如一了,“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你这样你才能知道,这个始终地位,就是从始到终了,从因地到果地了,一般我们都可以这样理解。所以“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因为你能够达到心口合一,心性率真、率直,你才能够在这个,这么复杂的道路,长久的修行,次第当中减少那么多的,或者是避免那么多的委婉曲折。

所以说佛再强调,单指阿难来说,“阿难”,“我今问汝”,我再问你,我现在再问你,当初你“发心”的因缘是“缘于”看到了佛的“三十二相”,相好庄严,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到的呢?你靠什么能看到这个佛的相好庄严呢,“谁为爱乐”,就是这个相好庄严,是谁在产生的喜爱呢?就是来对阿难进行设问,让阿难来回答这个,通过这个问题来提醒阿难,说这个你能看见的是什么?是谁在看见?是你的喜欢你的爱乐?这指的是喜欢了,喜乐,是什么东西在喜欢?是谁在喜欢?是谁在看见?这样的一个问题来的,提给阿难,这一段先讲到这。

南师:你到哪里去了?

男生: 在禅堂。

南师:嗯?

男生:在禅堂啊。

南师:忘记了?

古道师:不是,他可能以为不讲了,他先回去。

南师:哦。

天风师:回去打坐了。

南师:嗬。

天风师:那就,刚才我们读的这一段,是佛问阿难的这个一段话,大家有没有——我没有讲清的,或者是认为我没有讲清的,咱们再提。

南师:对,先到这里,有没有其他人发表意见?

古道师:没有。

南师:没有。

孔军:师父,我这有个问题。

天风师:您说。

南师:唔,刚刚问有没有,就是直心而道场,有就是有,没有。

古道师:孔军在问。

南师:现在有人讲。

孔军:两个问题,讲的第一句里面就是说这个,众生啊,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这个知是怎么理解,这个知是指说了解,知道,还是体会?

天风师:应该全包括,应该全包括,或者是说这个知,因为你知道了那个本体的能知的东西,你把握到了,这些下面那些知都是次要的,他自然就知道了,对吧?

南师:法师答了,满意吗?

天风师:你,不是,针对你这个问题,你听懂了没有?

孔军:我听懂了。

天风师:对,你刚才说的是能够知道呢,能够分别呢,能怎么样,实质上这个知是从本体上的知道,你能理解这个意思吗?

孔军:还没完全理解,我再体会一下。

天风师:嗯,那么这个知指的是这个常住真心,和性净明体,对吧?

孔军:对。

天风师:那么,如果你没有常住真心,你就不知道,就像说的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没有在水里,我们手放在水里就知道,“哦”这个水是温的,但是你没有放在水里,你就不知道它是温的,你只能拿眼睛看这是水而已,但是你不知道它是不是温的,但是我知道,那么,所以说这个知指的是那个本体上的知道。

孔军:所以真正体会到。

天风师:是。不是体会到,是证悟到。

孔军:证悟到。

天风师:对,因为不是证悟到,这佛法就没有意义了,那就变成佛学了,你比方说人家教授,佛学家,也能讲一套一套的,甚至讲一大堆,就这几句话能写五本书,你看以后更糊涂了,你看他知不知道呢,那个教授他也好像知道,那是知识性的知道,而不是这个证知的知道,这回应该听懂了?

孔军:懂了,谢谢。

南师:答复的很好,还有没有?

阿俊:我有一个问题,在这里就是有讲到两个直心,首先就是,前面先讲到,“应当直心酬我所问”,这一个直心,因为这一个直心是针对,就是释迦牟尼佛问那个阿难的问题,然后阿难应当以那个直心来回答我,这样一个直心,而后面一个直心是在后面,“出离生死,皆以直心”,这两个都是直心,那前面的直心我好理解,就是回答问题——我心里怎么想我就怎么说,那后面一个这个,就是同样这个直心,怎么可以达到就是出离生死?

天风师:哈?OK,那就是说,前面这个直心和后面这个直心,是吧,这两个文本的字义没有一点差别的,OK。那么,这都是佛要求阿难去这样做的,第一个,就是你问答我问题的时候,这个“酬”,大家可以标一下,就是应酬的酬,就是酬答、酬谢那个酬,在这里面指的就是回答问题的意思,你回答我的问题,好,就是说这个直心,也就是可以说,当初你们在这边也听到老师教育我们,是吧,你不要想东想西,你不要动,我来给你调整姿式,我来告诉你问题,我来给你讲开示,(南师:宏忍师呀。)这就是你的直心状态,这就是老师要求我们在这个直心的状态里,来接受他的教诲和他的开示,(南师:……六个心……)因为你的分别一起来的时候,这些东西都不起作用,只有在这个直心的状态,所以这个直心的状态也是个名相,也是个假说,说白了这个直心这两个字,如果抛开了外壳去说,就是你不要有任何杂七杂八的念头,你就以清净的去接受这样一个教诲,包括下面那个直心,如果是在这个状态里,你当然你的清净本体,你自然就了知了。因为在这个时候不被妄想所覆盖,那你这个你的觉性自然就升起了,还是这个直心,没有两个直心。换一个名相去说,你看是不是好理解?就是一个清净本然的状态,自然天成的状态,那就可以理解成直心,不起第六意识的作用,这样说太佛学化了,是吧?

南师:满不满意?

天风师:那么我可以再多说一句我的理解,比方说,你做为一个修行人,做为弟子,他是一个法器,做为上师,师父他传法给你的时候,你来接受和承载这个妙法的时候,如果你拿这个碗,它是清净无比的,你就会得到一个清净无比的法;如果你这里面装的咖啡,你这个法里面就带着咖啡的染污的味道;如果这里面还有酒,它就带着酒的味道;如果它还有鸡汤,就带有鸡汤的味道。所以这个直心就是一个很清净状态,所以真正的得法,你的法器成就了,你就成就了。也就是说作为我们受法的人,做为一个法器,如果你的法器是如法的,是具备了一切清净的状态,这个法器有容量,又没有染污,你得到的法就是无比清净的。

阿俊:嗯,这个答案我是,其实我也承认对啊,但是我也觉得还是太远,就是……

天风师:你可以说说你的理解吗?

阿俊:我就是这个,所以不理解才问嘛,就是我就是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更实际就是不染污,更实际的就是这……

天风师:哎,再换一个,我刚才用法器的方式说的,就是其实这个直心就是清净心,因为这个清净心是用这个本来就没有染污的,本自清净的那个心。所以我刚才说是把这个法器擦干净,那是一个方便的说法,密宗喜欢这样说法。

南师:你讲到这里,你就可以答复他,他代表学人一起来问,你说问的比较好,你也讲的差不多,这个时候,你可以用禅宗的话,讲到“你再去参吧”,不然你讨论下去无底子的,对不对?

天风师:对!明白。

南师:嗯。

马宏达:我补充一句啊,我个人的理解啊,这个直心可以用诚实两个字来解释,因为诚实从开始对自己要诚实,他不是直言,是直心,对自己要诚实,别人问问题也好,自己看问题也好,自己不要骗自己,从开始、从浅的层次一直到最后,乃至于成佛的总有一个诚实在里面,如实的一切看待一切、去思考,这个我觉得最根本的,他是诚实的这个直心,这个角度。但是他随着你自己所见的这个程度深浅,智慧的深浅,他诚实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到最后也是,所以直心是道场,我觉得诚实、就是不自欺的意思,不要骗自己,不要老是委曲的,就是转了那么多圈子,我觉得就是这样。

沈思行:我的理解,我讲我的理解,第一个理解是直心,第一个直心就是直接了当,如果有什么问题,今天我跟阿难说,你有什么问题你就直接了当的,很坦然、坦诚的提出问题来,然后下面一个直心,这才是明心见性的如如不动的真实如来的自性,我想,我是这样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天风师:好,我现在马上告诉你,就你说的你理解的,你这个理解就已经不是直心了,OK,不要再说了,不可以理解的。老师要不要我们往下念,往下念,还是再讲这个?

南师:慢一点,都讲完了?

天风师:我讲完了。

南师:啊,你最后答复沈思行女居士的,用禅宗的办法了。

天风师:刚您教的嘛。

南师:哈哈,刚刚学了一招,马上出手了,只好这样挡架,啊。

好。哎,我们现在回转来呀,其实前面前两天讲的还有很多秘密的,以后补充吧,你们真把这一次研究,都每天做下笔记来整理,那是很宝贵的哦,那我就前面再给你们补充,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今天一段话,佛经根据经上出的,开始佛跟阿难的问答,你要说明有几个问题,法师啊,你以后准备出去,你们几位出家法师,这个肩膀挑的更重。在家居士可以——也许他将来出来弘法、不弘法,不知道,出家当然要弘法,哎,刚才你讲过啊。

“善哉,阿难”,接住天风的,好啊阿难,他说你们,应当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为什么轮回生死?生生死死相续、连接,生死问题,这个你将来对大众这个社会,你要注意了,我叫你注意,不一定讲,不一定不讲,现在是培养你们出去弘法。普通现在人对于“生死”轮回“相续”这四个字,不一定相信,前生后世、六道轮回不一定相信,这是今后的社会,现在社会是这样。古道也有,我们早多年讲过,古道这一次有所感触,基本上现在是在家人更严重,出家也一样,不相信因果,甚至于出家里头也不相信因果,内心上,不一定年轻的不相信有六道轮回,这是讲讲而已。所以“生死相续”这一句你要特别提出来,整个的修持成佛之路,跳出生死、六道轮回,跳出三界、跳出生死,所以这里头佛特别提出来,从无始以来一切众生跳不出轮回,“生死相续”,死了又来,来了又生死,为什么生死相续在轮回里头跳不出来?啊,因——佛就提出来一句话,在《楞严经》上用的原文翻译,翻译的文章,“皆由不知常住真心”,这个真心呢,“常住真心”是个名称,他说有一个心,这是一个代号,这个心的问题讨论的很多了,尤其对现代人知识分子受西方文化影响的观念,你讲到心,第一点本(身)不相信,现在晓得用脑,这个心是心脏吗?心脏不会思想,思想在脑,这是第一个碰到的问题,你们以后。

第二个,有个“常住真心”,更是一个问题了,“哦”,一般人认为我们有心啊,这个心还有个什么叫常住的真心啊?这都要说明,马上碰到问题了。在本经里头提出一个名称叫“常住真心”,下面四个字加以说明,这个常住真心的自性本来是不垢不净的、绝对清净的,性洁的,性净,本来无所不知、无所不明,又加上中文字“性净明体”,这个心的体,自性清净光明,本来干干净净是个明体,因为一切众生不知道,所以被轮回生死里头跳不出来。

那么下一句话你要说明,“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为什么跳不出轮回呢?因为自己见不到有一个常住真心,自己不认识,而这个真心的样子,他也给你绘画了一个画一样,比方啊,它的自(性)画也画不出来,比方,它的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光明,呃,这个心的体,体相是这个样子。可是我们本来有的,不知道,所以我们现在用的心是什么——妄想的心,不是常住真心,妄想的心呢所以有生死了。因此,佛也自己下一个注解,我们平常用的心是妄想的心,自己有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永远用的是这个妄想思想的心。

那么你这里可以岔过来,比如你说“我和尚、我法师也受过西方哲学”,西方哲学现在心理学所讲的这个心,思维心,心理学的心,都是这个妄想心、思维心诶,不是本体心诶。西方哲学你也研究过尼采、叔本华、培根这些都看过,我们现在讲唯心唯物的心,中国人讲,中国文化现在讲唯心也是讲思想的心,这个思想的心、思维心正是妄想心,这要说明,啊。

依佛来讲,你说我现在是讲佛经,替佛做发言人,我这个发言人讲的对不对?不知道,但是告诉大家,依佛的话讲“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这个妄想思维心有感觉、有知觉这个心,不是常住真心,不是心的体——性净明体,因此我们跳不出生死轮回,修道也不成功,是这样来的,这完全根据佛《楞严经》,现在这几句话,我不过是个传话的人,是个替佛广播他的话,也替《楞严经》广播,是这样的认识,你要这样说明,又谦虚又客气,今后。譬如他们站起来问你问题,第一个动作你说“请坐,不要客气了”,每个人你要这样态度,听懂了?

天风师:听懂了。

南师:这里头第二个问题来了,如果碰到学佛的知识分子,马上提出来,譬如说,太虚法师这一代,一般研究教理,包括最有名的印顺法师,或者演培法师都是现在最有(影响),当然我们都是平辈的朋友,乃至,老实讲依我眼睛,看印顺、看演培还后一辈,呵,啊,虽然年龄差不多,因为我的出来早,跟太虚法师我们还勉强算是平辈了,他们是反对佛学,常——叫真常唯心派,错误。《楞严经》有提出有个“常住真心”,这叫真常唯心派,那么真常唯心派,以印度佛学来讲,属于婆罗门教,(说)常住的,他们可以用什么——龙树菩萨的“八不(论)”把你破掉,非常也非断,不生也不灭,没有常住真心,一个常住真心,楞严(经),你们禅宗的人他也不承认,禅宗楞严,一般修持都是真常唯心论者,已经犯了一个错误。呃,佛也告诉你,尤其是以中论来讲,呐,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哪里有个常住真心呢?你本身违反佛学道理,“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出...”,中论的“八不”。所以社会上,现在还没有,现在佛学哪里谈不上,像我们二十几岁的时候碰到这一批都在啊,非常打击禅宗,非常打击修行的包括密宗,你们都是真常唯心论一派,这是婆罗门教,不是佛教,佛是讲的非常非断,不断不常嘛,哪有个常住真心呀?你没有注意哦。

天风师:嗯,对。

南师:这个问题很严重!

天风师:对,还有一个中论。

南师:所以叫你将来说法是三根普被,他不提,你可以撂过去,哎,有人(提),不过,现在讲话像我们这里这样,鼓励人起来提问题,至于到外面庙子上讲经,下面坐千把万人都是哑巴,也不会提问题,你放心,可是万一有一个二个,问题来了啊。

常住真心是这个道理,呃,他认为是,《楞严经》、《大涅槃经》都有问题,是常乐我净,是问题。呃,你像印顺这些一辈子绝不讲禅宗,讲他的中论。哎,他也活的蛮长、也活上百把岁诶,我们当年老和尚看到笑笑不谈的,他也不敢碰我,他也晓得我,他们很忌讳我的,包括巨赞、印顺,“啊!南某人”,巨赞曾经好像——我在台湾,后来听到巨赞写信——禅宗里头有个南某人,一切,连袁老师他都看不起,只有南某人此宗的锵者,呵、呵,巨赞用的文字,铿锵的锵,就是强有力的人很难办的哈,呵,哈,嗯,好,这你要注意了。

所以在《楞严经》提出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你说《楞严经》这样讲的话,方便的说法。在唯识讲常住真心——如来藏性,叫如来藏性,无明破后,阿赖耶明白以后是如来藏性,《大涅槃经》这样,是!这是个大问题,佛法整个的大问题,这一点,你首先碰这一点很重要!佛出来说法,没有讲这个心的问题,由小乘《四阿含经》讲“三十七菩提道品”佛法的中心,没有提这个,无常、苦、空、无我,“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没有提出一个常住真心。但是佛在涅槃经上说,刚好提的一生的统统推翻了,基本上讲无常,苦的,世间苦人生苦,无我,无常无我,空的,空是后来加上。到楞严、涅槃的时候,他八十一岁入涅槃以前,刚好完全相反!是有个东西,成佛是有个东西成佛,这个,这个常住真心——常,不是无常,无苦是纯乐的,这是一切众生共有的大我,常乐我,它本来是不垢不净的,这是个大问题,包括整套的佛法,由始到终,你要把它讲清楚。

天风师:这以前都有学过。

南师:对啊。

天风师:经论上都有的。

南师:是不是呢?

天风师:对。

南师:这里有个人提出问题,这个里头讨论就很大了,如果你在将来碰到一个大场面,碰到知识分子,佛学分子来,你这个问题当面是很严重的辨论,你碰到这些辨论的时候,“哎!”就要慈悲喜舍,喜笑怒骂,皆从替渡,态度非常好,非常……,道理要说清楚。

天风师:有这样的人的话……

南师:不可以用禅宗办法“你再去参去了”,他一笑,可以站起来走了,不听你的。

天风师:嗯,他觉得你没有学问,是吧?

南师:此其一,你们现在研究,提出来,《楞严经》提出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他这里讲的很明白了,一切众生用的心是妄想心,什么叫妄想心呢?如果有人问,详细讲妄(想),对不起!你说向后面“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正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留到后面研究。但是他这里前提先讲了,“此想不真”,众生用妄想思维心来修法,所以我们出家不管你用什么法门修佛法,自己要反省,都用的是妄想心去修,白修的,此想不真。

天风师:借假修真嘛。

南师:啊,“此想不真,故说(有)轮转”,跳不出轮回,用妄想修,所以下面有直心的问题了。所以他说你现在有“欲研”两个字注意,要研究,“无上菩提真发明性”,要证得大彻大悟,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无上菩提”是中文,梵文整个是《金刚经》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无上的,“阿耨多罗”翻译中文是无上——至高无上,“三藐三菩提”叫正等正觉,简称中文把它浓缩了叫做菩提,不过这里提到整个的全文是“无上菩提”大彻大悟,佛者觉也,成佛就是觉者,亲自见证到性净明体的常住真心,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菩提。他说你要研究这个无上(菩提)真发明性,见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了,真正开发了,发明是,你说我们中国人现在科学讲发明,实际上佛经来的,是没有错,都用佛经名。开发明白了这叫发明,发明什么呢?发明真性,一切众生同佛平等平等,那个心性真实的本体,佛在这里指出来,你现在想要研究明白,出了家——跟我出家,无始……,研究阿耨多罗是无上菩提真发(明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应该直心告诉我,我现在先警告他,我现在给你问答,你要直心。你们刚才讨论直心对的,要了解佛学有几个名词,有几个心啊?我叫宏达、宏忍师写在黑板上,几个心啊?

古道师:六个心。

南师:哪几个讲来,免得我回头。

众答:根本心、随行心、伺察心、确定心、总摄心、希求心。

【六识的五种心态:率尔心、寻求心、决定心、等流心、染净心】

南师:率尔心,有一个率尔。

宏忍师:《宗镜录》里面那个是五个。

古道师:《宗镜录》里面五个心。

南师:六个心,率尔嘛,六个?五个五个。

宏忍师:那是《宗镜录》里面的。

南师:有率尔心,有一个率尔心,率尔就是直心,你要注意这个率尔,率尔,所以中国文化你要讲到,儒家的,孔子得法的弟子曾子著《大学》,曾子的学生子思——孔子的孙子著《中庸》,“率性之谓道”——直心,“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这个“天命之谓性”是常住真心,本性天命;“率性之谓道”,直接的,这个率性,率尔,这个率是中国字啊,读率,还有个发音不读率,那个别的地方用,譬如我们中国过去大元帅打仗,率师百万,是这个率,带领,领头的直心,率尔心,这后面四个心是什么心啊?

众答:寻求心、(伺察心)、决定心、染净心、等流心。

南师:知道了没有?看了文字知道没有?除了一个心——率尔心突然而来的,这是率尔心,没有考虑没有研究。譬如你们现在讲经的,我们现在讲经的,同刚才问话的,是不是率尔来的?不是。

宏忍师:寻求而来。

南师:寻求来的,考虑了半天,找出理由来讲话,寻求心,还有一个是什么心呀?

宏忍师:决定心。

南师:决定心是后面,伺察心,什么是伺察心呢?我们讲话思想的时候旁边有没有一个观念说,“哎哟”,我想给他打个招呼,不好意思,不大对吧,是不是啊?

众答:是。

南师:那个是伺察心,或者我现在要想提出来讲,不晓得我讲的好不好,怎么讲啊?都要觉知过的——伺察心。决定心,一定要这样讲。一念之间粗的有这五个心的作用,都是一念,这也关于你们修行,所以你打坐上去,这一个姿式一摆,是不是直心,一直到底你早成佛了,率尔一下就空了,你也空不了,结果你坐在那里打坐,不是在寻找,“哟”,空的境界,定的境界,“哟”,这个气脉怎么到肩膀了,到哪里,你都在那里,呐,寻找,呵,寻找——修行里头叫有寻有伺,无寻无伺,有觉有观,无觉无观,都在这里玩呢——做伺察心。所以禅宗里头有个决定,决定已经真的得止了,一起来,率尔心一起,此心就本来清净定在那里——决定心,这里我们了解了这个,你介绍。

佛告诉阿难,你现在想明心见性,“应当直心酬我所问”,“直”——不要考虑我问你你直接答,不要多加思想,譬如,我们站起来讲,“法师啊,我想问你个问题不晓得好(不好),不大好意思啊”,已经转了很多弯了,不是率尔了,率尔心——直心,“直心酬我所(问)”,他下面讲“十方如来”,只有一心,一念率尔起。下面的伺察心啊,还有什么心啊?

宏忍师:染净心。

南师:这些都没有了,这就是净土上提倡的一心不乱嘛,就有那么清净在这儿,哪里有什么气脉感觉啊?什么这些都没有,这些都是寻求的道理。啊,他说“同一道故,十方如来”,都走这个路数,“出离生死”,一发心,开始用功就是“直心”——率尔(心),可以跳出生死要这样修,十方如来从开始都走这个路线——直心。心,发出来是语言,没有发出来是思想,都是这个心,所以叫“心言直故”,我们嘴巴在跟人家讨论是心发动了,“心言直故”。

所以修行“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什么是开始呀?第一念发心,譬如修行打坐两腿一盘已经完了,已经到了最后了,率尔(心)一起,就是率直(去),就当下就定在这里,哪里定不定?也没有个定,随时像这个样子乃至终始的地位,始位就是凡夫,终位就是佛,“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委曲是弯弯曲曲,没有转来转去,心里想着“嘿,我用什么话好?我或者把这个法师问倒,或者是怎么表达我比他高,或者是我给大众听听我了不起”,这些、这些都是委曲相,弯弯曲曲,或者表示我学问好。哎,这是、不是对我们现场啊,就告诉你一切众生是这个心理,这一段话,你必须要把它发(挥)清楚,是不是这样讲清楚了?好多了吗?

天风师:对。

南师:要这样讲,好。实际上这一段话就很严重了,回转来你解释原文,就是刚才解释原文一样,或者我们讨论这一段,你说我们要修行要成佛,要参明心见性成佛,“哎!”这一段已经完了,明心见性直接告诉你,所以禅宗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里已经直指了,他很明白直指了,佛已经直指在这里,跟阿难开始对话以前已经告诉大家,就是这个心,你不要用妄想来,呵,也不要耍花样,直心——所以讲“直心是道场”,直心应该出在《华严经》论里头,直心就是道,道场那个场是形容词。

率尔(心)一起,一念,譬如我常说大家打坐一上坐,两腿快要搬上来那一剎那是对的,只要搬好了以后,眼睛一闭,统统不对了,已经在那里干什么?又四个心在玩了,哼,伺察心啊,那么“伺”——要详细分析呢,所谓法相唯识,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伺察分三个阶段,有寻有伺,寻是什么?去找诶,空的,怎么空?“哟”,我这里丹田有点发动诶,“哟”,不对啊,好像在胃上呀,都在那里找,再不然“伺”——等到,慢慢来,等他么来气功,“嘣”、“嗯”来了,“察”,呵、呵,伺察心,有寻有伺,或者……

宏忍师:无寻唯伺。

南师:或者无寻无伺。

宏忍师:唯伺。

南师:啊,唯伺,这是佛经上讲,我看分四个,佛经讲简单了,有寻有伺。有时候没有去找,可是有一个下意识等到,譬如讲气脉嘛,等到气脉快要发动了,在等,下意识,自己检查不出来,这是伺,守住,猫守到那个洞等到老鼠来,瞎猫碰到死老鼠,这是伺。寻——去找,有时候有伺无寻,有时候有寻无伺,无寻无伺心念清净那个是率尔心——直心了,清净了,不去寻找,不去什么,这讲心地法门,那是决定心了。

薛虎:老师,休息一下。

南师:他是——薛虎在伺察我,他用伺察心叫我们停止,到时间了,呵,他这一下用的伺察心与决定心,他说到时间了。

天风师:对,也是等流心,跟着习气转了。

南师:等流心就严重了,你永远都在旋动、妄想,流水一样永远在转。

天风师:一切种子如瀑流。

古道师:流注不停的意思是吧?

南师:对,对。

古道师:我想(是)一个境界。

天风师:和我一样,哈。

古道师:我就是这样。

南师:这个,你看,这一段佛经,你讲到这里,那你可以做禅宗弘法的法师了,你们出去,“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尽管我自己没有成,你就可以大胆的肯定!那样下去,这就叫《楞严经》告诉你,你能够这样讲法,自未得度,先度他人,菩萨发心。

天风师:大德、大德。

南师:呵,啊,哎,不要像,不要像、像天成一样,“呃……吱,哎吱!…”(师演示)。

众:哈哈。

南师:呵,不可以这样了,这个时候大雄大力大智慧,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啊,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下面千万人听法,就是这一条之路,没有第二条,嗯,好了,啊,就是这样,啊。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