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100 卷六

文殊菩萨总结二十五圆通偈5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 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南师:我们开始啊,这个从意知根去修行,须菩提是空性嘛,一切皆空,般若道理一切皆空,空个什么?这个理论啊,空个什么,这个道理。如果用意识来修行,思维意识的,我们人生命的所知、能知、所知的根根,这是意,心意识的意,有思维的。唯识宗,唯识法相所讲八个识,有个名称,叫五遍行,前五识、六识、七识、八识无所不存在,作意、触、受、想与思。这是知性的问题,知性的根根是意识思维,意识思维这个东西,他提到知的根,意识思维这个东西。尤其严重第六识,我们所知的都是第六识在思维,起心动念,第六识的根根后面是第七识——意根。第六识是想多,分别思维都是妄想。思,是第七识了,不思不想的,可是知道,这个知性。这个知根啊,它是跟思想在混乱,搅起来在那里,所以我们思念、妄念永远清净不了。

“湛了终无见”,妄念、思维,整个的清净了,就是心意识意根的现量。现量就是我们平常用的一念不生,说全体清净,其实一念不生,还是意识现量的境界。所以用“湛了”,象一杯水一样,混浊的下去了,混浊的在上面,第六意、第六意识分别没有了,思维也清静了,变成一杯清水一样,明明了了。明明了了一念不生就是得道吗?所以,就是明白了、明心见性了吗?还不是。所以古代禅宗袓师有两句很精辟的名言,“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啊,啊。所以我们第六意识,修唯识法相,有几个无心位,几个无心位啊?

宏忍师:五个。

南师:五个,宏忍师父给你们,要写出来,啊。无想天、无想定、灭尽定、睡眠,无想天、无想定、灭尽定要功夫做到阿罗汉境界的,到达那个是无心位。我们活到的无心位,我们一般人睡眠与闷绝,昏过去了,譬如脑,一棍子给你打下来,头打昏了,没有思想了,或者植物人、白痴,其实植物人同白痴还不算无心位。完全昏,头脑昏乱,闷过去了,差不多同死亡差不多,叫闷、绝,呼吸也停止了,同睡眠,这五个属于无心位。所以大家无心位是变成意识、意识不动了、知性没有了,

所以禅宗祖师,唯识法相来给你分析清楚。禅宗祖师直接明了两句话,“莫谓无心便是道”啊,“无心更隔一重关”,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大昏沉,昏迷境界。同现在文殊菩萨讲意根的修持,须菩提报告的,他并不是批评须菩提不对喔。有人根据这个了,所以尤其是现在一般人学佛修道,尤其出家、在家学佛的,就想达到去妄念,妄念去得了吗?去得了,完全把妄念去掉了变成无想定。释迦牟尼佛出家,开始,没有成佛以前,大家记住,他修三年达到无想定境界,然后达到了,他说走这个错了,不是道,他才抛弃了。现在一般学佛只晓得,去妄念,拼命怕妄念,压制妄念,也是大错误,错得一塌糊涂,压妄念不敢思想,练久了以后,人变、变昏沉了,什么都没有了,乃至一个字也不会写了,什么记忆力丧失了,这将来修行修的结果,堕在畜生道,无知的,变猪了。

所以妄念究竟如何清净呢?这里就告诉你,“湛了终无见”,心意识完全一念不生,清清湛湛,知性,清清湛湛,都知道,啊。但是,没有杂乱,没有妄想,杂念妄想好像都看不见,清净了,不是压制下去,可是你那个清清明明那一念,也是念。“想念不可脱”,这是意根现量,那一念如何去打破,才能证得菩提。所以“想念不可脱”,“云何”,你怎么样可以达到圆满通达、证得菩提之路、明心见性?这是文殊菩萨对于用意知根修持的,提醒你注意,是个话头。文殊菩萨每讲一个这一段、每一个用功方法,记住啊,一般看《楞严经》看到的,把“云何获圆通”看成了都否定了,他没有否定,只提起你注意,在这个中间,你怎么样能够开悟?证得菩提?不要困在这个境界。跟到须菩提下来,第几位啊?这是。

宏忍师:十二位,舍利弗,眼识。

南师:啊,舍利弗是,嗯。“识见杂三和”,啊,“诘本称非相,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舍利弗用什么修啊?

宏忍师:眼识。

南师:啊?

宏忍师:眼识。

天成师:眼识界。

南师:就是说,利用我们现在眼睛清楚、知识明了、读书明白一切事。我们读书求学问,是眼识的作用,眼识看到世间的文字,文字就是一种语言表达,看了文字语言,懂了很多东西,看人世间靠眼睛来的,开始。眼睛看了、读了很多书,我们吸收了时候,懂得是眼睛吗?不是,是意识,第六分别,眼睛看到书本了,我们思想知道了,啊,第六意识同上面须菩提那意知根。这个时候,眼、眼识同意识,啊,“杂三和”,三种混合,外境,一切境界,意识也好,眼识也好,根、境、识,叫三和。眼根,有眼睛的作用,就是我们生理有个眼睛,啊;境,外面,我们看书,这本好书、好电影,这个是境;眼睛、眼根对到境,加上意识分别,才了解学问的道理;所以“识见杂”三个“和合”,三缘和合。

“诘本”,研究、质问,“诘”,就是追根到底,啊,问到底、问底,“诘”,这个是,这是问到底。究竟我们眼睛看书、看一切知识,心里明白了,是眼睛明白吗?是你意识明白吗?还是外境使你明白了?你要推从逻辑到极点,审、推从这个事,推论就是比量,推到现量。“诘本”,追寻它的根本,一切皆是“非相”,境,是虚幻的外境,啊。眼根,它只能够看东西,它没有其它的分别的作用,看了东西,交给意识,就明白了这是什么道理,懂了。三样都无根的,似相而非相。所以我们用眼识来修,知识进来,理论去修持,修不成功的,一切学问理论,真的达到修持,一切用都没有,一切没有用的,把一切知识学问都要丢掉,也不跟意识,不跟意识分别跑,也根本不跟眼睛的知见走。所以用意识、知识面同所见的观点、观念,自己进来修持,以为做工夫,没有用的。

“自体先无定”,根、境、识三样,你究竟从哪一面入手?如果你走这个路线,不是不对,对。你要找出它修持根本中心在哪里,嗯,不要着这个意识的相,当然不要着外境的相。所以根、境、识三个,它本身是无定、变化无常的,“云何获圆通”,在这个中间的修持,你要仔细研究,怎么样能够证到圆满通达、证得自性本来圆明清净的菩提体性?跟到下来,十几位啊?

天成师:十三位。

南师:你就报一下,啊。

天成师:普贤菩萨。

南师:啊?

天成师:十三位,普贤菩萨。

南师:呃,普贤菩萨同观音菩萨提的不同,愿力,普贤菩萨提的是心闻之力啊,大愿。普贤菩萨这个问题大,啊,这里起,前面的小乘罗汉到了须菩提,到了舍利子、舍利弗,做个阶段,跟到是大乘菩萨出场,大愿普贤菩萨。他的修持方法,我们提到普贤菩萨,这个是没有讲清楚啊,很难讲清楚,不过提一下。观音,从世间观世音、世间音声,耳根入手。普贤菩萨的听法,不是耳根,心闻,心里头,啊,内心自己愿力的,有个声音。我们,观音菩萨用观世音,耳根听进来,这个耳根,声音来,这是来自十方,都听得见,比眼、耳、鼻、舌、身任何一根来修持都好,这是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很圆满,十方都听见。进来以后,进到心中,与观世音法、菩萨法门跟普贤法门几乎相连,进到心中,就不是耳根了,是心闻。

心闻的道理能够洞穿了、透脱十方,没有方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生于大因力”,这位菩萨的修持最难了,因为普贤菩萨跟文殊菩萨两个平等,大乘菩萨有十个学问的梯次,叫十个地,菩萨十地,到了第十地菩萨超过了,还没有成佛,有两个菩萨位置,一个文殊,一个普贤,叫做等觉菩萨、妙觉菩萨,等妙二觉,快要大彻大悟彻底了,还留一点点,还没有完全透彻。这是超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妙觉菩萨,这是文殊、普贤,所以他到这个程度,超过了等妙二觉,完全成佛。所谓成佛是十……十三位,在《楞严经》上讲,一个凡夫到成佛是五十三,这个梯次的位置。

因此他这个内容包含更大,“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这个心闻的道理啊,譬如我们凡夫,这心闻也有喔,有些人敏感的人,或者有功夫的人,或者是有神经病人,有亲戚朋友在外地或者在外国,发生了什么事,他或者是一下睡觉、一下下意识,好像听到他喊救命的声音或者讲话的声音,不是耳朵听到喔,也有耳朵的感受,是心闻的道理。他心闻这个东西,意义很深,“生于大因力”,是从大愿力所成的,定力、慧力到了家,大菩萨的,这个是大菩萨智慧神通的境界,“生于大因力”。“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嘿,普贤菩萨心闻的法门,菩萨以上的境界。你刚刚学佛,开始修行,“初心”,初初发心入佛入道的人,你根本是理解都没有办法理解,达不到的,所以只有念普贤,所以,啊,普贤行愿品、行愿品,你慢慢熏修,熏习、练习去修持自体。所以初心的菩萨根本就做不到这个境界,“云何获圆通”。是可以皈依普贤菩萨,你也可以皈依普贤菩萨学这个法门,可是一皈依,一闻,就说是我会心闻,那就错了。这个里头,“云何”,你要参究,怎么样达到圆通自在境界?这是关于第三位啊?

天成师:这是第十三位,接下来第十四位,孙陀罗难陀。

南师:呃,“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啊,“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这是孙陀罗难陀,又回到安那般那呼吸、以呼吸来修,譬如说数息啊、随息啊、止观啊,啊,六妙门,都很流行的,还、净。用鼻根的呼吸来修行、做功夫,啊,那你要注意,“鼻想本权机”,所以用呼吸法,注意鼻子,眼观鼻,鼻观心,注意呼吸的往来。啊,心念,其实这是一个“权机”,不是真的了,骗你的。“权”、是方便,姑且用的。中文这个“权”字啊,“机权”两个字常用到啊,儒家、佛家、道家,中国文学是,什么叫“机权”呢?是个方便,啊。小孩子玩火,叫他不玩,不高兴,你拿个东西骗他,拿张纸来骗他,“耶,这个比那个好,比那个火还放得大,你赶快丢了那个,来拿这个看看,点得更大”,他把火一放,你抢走了,其实这里没有火。这样骗叫做“机权”,呵,用机关、权变,权是变化,机是机关。小孩子玩火,焚火烧身的时候,你用方法把他救出来、骗过来。教你看鼻子气啊、心念专一啊、啊、修气修脉,呵,呵,文殊菩萨就告诉你,这是,呵,“空拳诳小儿”,《法华经》上的话。

《法华经》上佛讲一切、自己讲的佛法,他说,是这样,小孩子哭了,“不要哭,我,你看看,我这里有个好东西,过来,不要哭,我给你。”这过来,小孩不哭了,过来,“什么东西啊?”没有。佛说,自己所有的法门都是“空拳诳小儿”,也是“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啊,小孩子玩钞票,我们把钞票骗回来,呵,拿个秋天的黄色的树叶递给他,“喔唷,哼,这不是美国的钞票喔,这是联合国的钞票啊,你玩这个好啊。”其实是个一片黄叶,“指黄叶为黄金,为止儿啼而已”,骗小孩子不哭了就好了。佛说自己说的法都是这样,你们注意,结果你还剃了光头,去跟他学,我们还皈依他,究竟我们骗了佛,还是佛骗了我们,不知道啊。呵,这是“机权”。

他鼻息修法,是个方便,是个加行法,你说骗你吗?也错了,是真实的。你心收不回来,用呼吸收心,所以叫“心息相依”,啊。这个心,像猴子一样、像羊群一样、牛群散在外面,呃,你把它哄回来进到鼻子,用气来给它栓住,气跟心合一了,宁静了,你不要再观气了,呵,赶快回转来观心。他说,鼻息本来是个权机,《楞严经》上文殊菩萨说得很明白,本来是骗你一个方法,把你诱惑过来,教育上叫诱导,把你哄进门来,静下来,得定了,嗯。“只令摄心住”,所以用呼吸法门把你散在外面的妄想、乱心收复回来,啊,用呼吸法把它收回来,你心定了,不去乱想,不杂乱,不妄想,专一了。

“住成心所住”,住,住在哪里啊?用鼻息把妄想心收回来,归到你那个意识本位的心,一念清净,归到第七识意量本位的心,住,住在哪里啊?住成心所住,心所里清净、一念不生的清净上面,那这你就不要去管呼吸不呼吸了,那个时候息自然止息了嘛,啊,所以六妙门,自然得止、得观了,所以还净,还到哪里?还到心的本来清净。所以你讲研究六妙门,你们将来出去弘法解释,啊,还净,你就解释不出来,啊,《楞严经》,你就记住文殊菩萨告诉你,住成心所住,还到这里,心静了。还净以后到家吗?是真正净土?不是,还没有证得菩提,啊。“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更隔一重关”,所以这里,你要翻一个身。“云何”,在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能够获得、修证到圆满通达、成佛得菩提之果?你要搞清楚。讲了三位啦?第四位啦?

天成师:第五位。

南师:啊?

天成师:第五位。

南师:第五位,谁啊?我叫你报啊,你这是。

天成师:第十五位,富楼那。

南师:富楼那干什么的啊?

天成师:说法第一。

南师:嗯,说法第一,你就报一下嘛,这样都不肯,呵呵,呵呵。“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啊,“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呵,他把这些法师们说法、学者们会讲佛学,啊,道理一通的啊,他是辩才无碍,讲佛法,对不对?(答:是。)这个说法是文字言语、知识的问题,辩才无碍,像天风师一样喔,他不算是辩才无碍,他很有辩才,无碍还谈不到,啊,叫辩才无碍就不同啦。这些人玩弄嘴巴的,玩弄音文,啊,这是玩弄这一套,学问好,头头是道,啊。以前我们笑,一位大将军出来,讲演很好,呵,我们听了以后,给他两句,演讲了,一次演讲,哇,那个气势很大,讲得很好,呵,我们听了,“东拉西扯十万字”,啊,“七颠八倒一团糟”,呵。你看,现在也看,有些报纸上看的这些长官们、首长们的文稿、文字,“东拉西扯一万字,七颠八倒一团糟”,不晓得他说些什么。这个说法是弄音文,玩弄。“开悟先成者”,嗯,开悟的人、得道的人,他可以辩才无碍,达到是,啊,先有成就的人。一般的人都在乱说法,你看有些法,在我们,我跟你们,经常跟宏忍师,两个人说笑,宏忍师都见过。宏忍师当年有几位大法师,大陆去到台湾,嗯啊,坐在上面讲唯识,又拍手又摇摆,人又矮,哇,讲得自己开心极了,下面这些学生一个字都没有听进去,呵,呵,那个人“说法弄音文”,自己好像都明白了,别人都听不懂。

“开悟先成者,名句非无漏”啊,不要给学问困住了,文章写得好,嘴巴会讲,道理懂了很多,这些“名句”不是究竟的,不是无漏法门。但是,你不能说学问、文章好不能开悟喔,有人会开悟的哦。所以叫你在这里注意,不要给这个骗住了。“云何获圆通”,你要参究,怎么样在透过文字言语、学问的后面,你怎么悟道?啊,你要研究,这些都是话头。跟到下来再一位,十六位了啊?

天成师:十六位,优波离持戒第一。

南师:好,你总算开口了啊。啊,持戒的啊。“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讲守戒律的人,戒律讲规矩啊,一举一动,起心动念,嚯!尤其讲戒律的人啊,不得了。戒律有四个字,开、遮、持、犯,嗯。开遮,要持戒嘛,受了戒要持戒,保持那个规矩,啊,不保守那个规矩,不持,不持戒就是犯戒了嘛,放松了就犯戒。但是戒呢,有开戒,有遮戒啊,有时候,在某一种时间、某一种地区、某一个事情上,这个戒律可以打开道理,另外解释了,不一定呆板的。什么叫遮戒呢?有些是,等于我们穿衣服,人本来生来,妈妈肚子里出来,光屁股出来的。你看,假如现在生个婴儿抱过来,光屁股来,我们会怪这个婴儿没有礼貌吗?还高兴得很呢,哈哈,你看多好,哎哟,光个屁股,好有意思喔,大家赶快拿红包,对不对?(答:是。)现在我们都脱了,光屁股,行不行啊?呵,这就是戒律,必须要遮住了,开遮。

所以这一些戒律,多半是遮戒,不是性戒,性戒没有。什么叫性戒呢?这些都是,遮戒都是遮相,行为,等于法律一样,犯了罪,才制这一条法律。性戒是本性、天性的善恶,分得很清楚。譬如杀生,杀了人家的命,你一个蚂蚁也好,一条虫也好,他都怕,这是性戒。所以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哪个宗教都不主张,不杀生。杀、盗、淫这些属于性戒,其它都属于,多半是因时因地、因社会团体制宜。所以持戒、犯戒,这是束身,束身就是中国儒家文化《大学》讲,啊,“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用,对身体本人行为端正,坐要坐得好,啊,讲话要礼仪,什么,戒律就是礼貌。“但束身”,把你身体端、正心、诚意。假设无身,这个戒律有什么用?所以戒律是欲界中间的重要的,菩萨戒,好的呢,到色界还用得到,最高,到空性,见到空了,没有戒了。“非身无所束”,戒律的道理,是对个人、对某个时间,我们就必须要遵守。啊,譬如出了家,就要守戒,就要守规矩,不守规矩,你说,耶,我们众生会乱讲,耶,这两位法师乱七八糟的,啊。就给,他们两个乱七八糟没有关系,整个佛教给他受污染、受影响了。所以为了佛教、为了佛法,他们只好做得那么规矩了,那,这是必要的。并不是遍一切,同明心见性的关系,这不要死盯住戒律上讲,这个里头怎么开、遮、持、犯,都要搞通,否则呢,你怎么能够证得菩提啊?那变成演木偶戏了,光是表示一个身体那个动作,没有用的,啊。那么,这是讲戒律,现在第几位啊?

天成师:第十六位,接下来第十七位,大目犍连,神通第一。

南师:哦,神通了。好,现在大家学佛都想求神通去了,文殊菩萨告诉你,“神通本宿因,何关法分别,念缘非离物”,啊,非离物,“云何获圆通”,啊。他说,神通,许多是报通来,“宿因”,多生累世修持,修定力、修慧力才来,累积起来,这一生,天生天才。目犍连有神通,他的最好的师兄、好朋友,啊,舍利弗呢,没有神通,舍利弗神通比他大,智慧比他高,智慧的神通。说神通,宿因来,多生累积是报通来的,报应来,很多功德,专门修这些功夫,慢慢累积了这一生。不但神通如此啊,譬如有些人文章写得好,有些人生来会画画,譬如我们刘红伟生来就会赚钱,耶,他多生累世的经验来的。这些神通,宿因来的,前生有根基打下来,“神通本宿因”,啊。神通呢?

天风师:“无关法分别。”

南师:嘿嘿,不是你意识想,第六意识分别心,想修神通,就得神通,那去问观世音菩萨要。观世音菩萨说求什么得什么,呵呵,天天念观世音,你看,我要得神通,你会得神通?马上得神经了,呵呵,神通的二号给你了,呵。所以神通的道理,文殊菩萨讲得最清楚,宿因来的,宿,过去多生累世修来的,啊,自然会。你看,譬如我们这里,沙弥办这个教育啊,有些孩子天才,他宿因来的,阿赖耶识带来的,天才儿童,天才,什么叫天才啊?他乱吃,吃得很多,吃不饱,那也是天才啊;他会骂人,也是骂人天才,也是宿因带来的;耶,他专门讲好话,也是宿因带来的;一切都是种子,前生带来的种子,人性是这样。所以神通是宿因来,不是你分别意识所想就到的。

“念缘非离物”,而神通是靠有念来的,念头,专注一切,你就会发神通。譬如我不会写毛笔字,我很是,不会我硬要它会,多练一下,念头专注那个上面、攀缘那个上面,啊,神通是靠、离不开物理、物质的作用,更离不开,说你没有身体了,你神个通的个屁啊,呵,死亡了没有神通吧,一个人死了以后,变中阴身,有神通。我们,假使一个朋友死了,他变中阴身,已经得五通了,自然的,宿因来的,耶,可是我们对到他的尸体在哭,他也过来靠在我们旁边,他也晓得了,“不要哭了,我要走啦,我们以后再见”,他劝我们,我们不知道。因为这个物质,我们身体的电子跟他的中阴电子,磁铁、这个磁场两样了,所以搭不拢来,所以神通是靠东西来的,靠有生命有个东西来。“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所以,佛就告诉这个这个,谁有神通啊?(答:目犍连,大目犍连。)呵,啊,目犍连。有一次佛给他讲,他跟佛俩讨论神通,是另外一本经,哪本经我记不得,我们给当时看了,很有味道。佛说你不要玩这个啦,没有用的。那目犍连说,世尊,何以故呢?最大的神通抵不住无常啊,你要死了你逃得了吗?呵,呵,好,这目犍连就跟佛两个打赌了,啊,怎么逃?结果等于《西游记》上说的,搞来搞去,佛说,你还在这里啊,没有逃开啊?啊,等于《西游记》描写孙悟空的神通最大,一个筋斗可以十万八千里,他打了好几个筋斗,跳不出如来的手心。如来是什么啊?代表菩提本性,你跳不出这个。所以“念缘非离物”,你这个要参究神通的妙用,证得菩提以后,自然有神通,智慧神通都会来,去参。

薛虎:老师,时间差不多了。

南师:好,好,讲到神通,十七位啦?

天成师:十七位了。

南师:嗯,你明天记得喔,要开口喔,你老是不开口,你将来是,这说的将来变哑巴了,不好,呵,宿因变哑巴,因为不开口,呵,好吧。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