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111 卷八

何为真修正性增进善业 干慧地

南师:啊,我们今天开始“云何正性”啊。

宏忍师:是。

南师:“云何正性”,怎么样是正性啊?“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就是说讲修行第一步啊,这是很基本的,真正学佛修行,学出世法,尤其是出家做和尚、做尼姑,就做比丘、比丘尼,甚至于在家学佛的,正统的走别解脱道。戒律叫比丘戒、别解脱戒,一般叫小乘。这个小乘我解释了,不是大小的问题,是高速公路即生成就的。先要断除了…不吃荤,戒除五荤。五荤,昨天讲过了,大家知道了。五荤知道了吧?

宏忍师:知道了。

南师:五荤,你知道了,他们知道了没有?

大众:知道。

天成师:昨天也讲了有。

南师:甚至于不杀生、不吃肉更好。五荤都是素的,都是植物啊。什么道理?不吃五荤。昨天提过的。乃至“永断淫心。不餐酒肉”。就是说饮食男女两个要切断,这属于出家了,小乘修行。出了家,跳出来第一步要这个,饮食男女。讲到饮食男女,“以火净食。无啖生气。”像我们现在照外国人吃法,在《楞严经》的说法里头,吃生菜、吃生肉都不行,水果当然生吃了。“以火净食。无啖生气”,这是卫生。修行免得肠胃出毛病,不好。因为人类习惯了用火来做熟了吃的,尤其这里变成了一个律仪戒。但是你习惯性吃生菜啊,那又不在此限。这一段大概交代了。

再其次,“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他说不断除男女关系,性欲性交的问题,饮食男女。其实我也早讲过,男女问题比较难断,可是还容易,最困难是饮食问题了。啊,那么在这里讲别解脱道,快速即生成就,修行人,如果“不断淫及与杀生”,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一生求即生成就的,“无有是处”。不可能。“无有是处”。绝不可能,这一句话。

所以说“常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这个牵涉到“四弃八弃”,只提一下啊,那么就要把比丘戒、比丘尼戒拿来讲了。大概写一下。

宏忍师:这是根本戒,也是最基本的那个。

南师:是啊,是基本,你要黑板上写一下大概,给人家。

宏忍师:我不知道哪个…

南师:那叫,拿到…

天风师:四弃就是杀盗淫妄。

南师:先要断除这个基本的啊。“执身不动”。身体不做这个事情,“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那讲到菩萨戒比、比丘戒别解脱戒更难。菩萨戒是心戒了,起心动念都不可以。所以叫戒定慧三学。这是讲禁戒。“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先要断除淫欲男女关系,断除,戒掉…清净的饮食,由小乘戒身口意业等等,一直到十善业道,这个做好了,虽然做不到,心里要注意。然后才能行菩萨的清净律仪。菩萨戒更烦了,一切起心动念都是戒。“执心不起”。这样禁戒,就行为方面成就了,至少不杀不淫不盗。“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你就可以跳出,未来再转生,没有生杀之业,人也少病少恼。我们为什么身体多病呢?因为前生的杀业的宿债没有还清楚,这一生多病。还有呢,这一生前生多生累世不布施医药,把人家有病不帮助,可怜。像天风师他们学医啊到处帮助人,他生来世自己身体永远无病无恼,永远健康长寿,容易修身成就的。所以能够守戒律开始,“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不会受人家侵害,也没有…少病少恼,所以这个不杀戒持到是这样。

第二条不偷人家,不占人家的便宜,是偷戒盗戒。“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你不想偷人家东西,这不偷盗别人。什么叫偷盗?占人家便宜,贪小便宜,看到东西都想要,想占有,都是偷盗的心理行为,这是戒律。偷劫,偷盗人家,占便宜,劫是抢来,想办法把他骗来抢来,都是偷盗的行为。这个这些戒除了以后,对于这个未来来做人修行更方便。“无相负累”,不欠人家的。只有不欠人家,不是…所以我们有时候出门掉了钱,或者拿个皮包给人家抢走了,都是他生、前生多生累世,我们侵占了人家,啊、会偷你抢你骗你。“偷劫不行”啊,就盗戒戒除了,占便宜心理戒除了,他生来世啊没有欠、付累,欠人家债。“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杀盗淫戒除了,基本戒律修好,可以修行了,不杀不盗不淫。将来出来再做人修行更方便。“亦于世间。不还宿债”。不还这个欠账了。乃至我们常常讲儿女亲属都是过去有债务的关系。

他说做到了这一步,先守戒,这个是开始修行,清净的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多生多世持戒,这一生来自然接近佛道,智慧成就。他说,这样的人过去能够持戒,欠债少,这一生开始修行,健康。就由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就是这个普通身体,“不须天眼”,这个果报就很大了,不需要修定得天眼通,自然能够看到十方世界,听到佛的说法。假使戒律真正清净,多生累世来。有啊,有些人,譬如我们有些过去老朋友,现在年轻朋友也有听到,听到当然不讲,笑一笑。哎呀,有时候我自然好像有个道理就告诉我就懂了。哎呀,有时候好像一个菩萨指引,其实没有,好像我就懂了。我们听了心里有数了,这是他过去生的受报来,好的。不需要修定,天眼自然就会顺利碰到佛缘,还听到佛菩萨给你说法。有许多人修行打打坐的呀,那我们这里在座的人都有,不点名了,你们自己去研究访问吧。有时候碰到困难,做梦啊,睡觉啊,菩萨会来告诉他,啊这样这样这样,哎~他一这样就好了。这种故事也蛮多,平常有时候听到你觉得迷信,不然。他这里告诉你,因为过去持戒修行的关系,这一生的父母所生的肉身不须要天眼,也自然能够看见十方世界这个佛菩萨的给你说法。“亲奉圣旨”,啊,佛菩萨怎么…譬如明朝的朱元璋皇后,马皇后,她就有,常常做梦,她有咒语,有很多传法,佛菩萨给她说法。她醒来就叫儿子记。儿子是哪一个呢?就是永乐皇帝,就北京打到南京这个儿子,亲自给她记。尤其《大藏经》里有这么一部经。啊,所以她是成佛了,后来死后一般这个禅师们给他颂咒,称她马如来。她是“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做得到。因为她多生累世的持戒修行的关系。“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所以一生中人也很努力,他的宿命就是过去多生累劫的修持的所得的命运的果报,比较清静,得到平生做人,做事业也没有艰难危险的事情,都可以避免的过去。“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的渐次”。不是他讲三段了?

那么第三段最重要了。“云何现业”。我们这一生的命运遭遇叫现业,现在所有的果报业力这个里头嘛,你们学佛要听到,佛教两个偈子,流行的。一个偈子,我们要想知道前生、现在、未来的事,很简单,不需要修神通:“欲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你要想研究自己前身做了些什么业,做了些什么事,这生为什么?“今生受者是”。你生的家庭、社会、环境、命运一切遭遇都是前生的果报。“欲知来世事,今生做者是。”你要问:“我来生会变成什么?死后还来做人?还升天?还下地狱?”你要问这个,不需要问,不是迷信,只问自己,你就“知来世事,今生做者是”。你自己反省自己这一辈子思想行为,做了些什么事?来生的果报自己就知道了。那么这是佛教的名言,看起来是迷信的话,错了!非常科学,行为科学,很清楚,换一句话,我们把它缩短。若问昨天的事啊,今天受者是。昨天干了什么?就是今天做的。昨天想到今天要洗澡,所以今天去洗澡了嘛。欲知明天事,今天做者是,明天会不会给人家讨厌?我今天晚上刚刚洗好澡了,衣服也换了,一定不会太臭,不会给人家讨厌。这样很简单的嘛。你把他缩短,这是个行为科学的名言。所以讲到现业,就是现在的行为,这一生。那么学教理上讲呢,种子、唯识学讲“种子生现行”,我们这一生所有的命运,身体漂不…你的长得漂亮还是长得丑陋,头脑好不好,有病有痛,或者无病无痛,前生多生累世种子带来。“种子生现行”,过去的业报带来。现行,就是现业,现在行为。“现行生种子”。这一生所作所为啊是来生的果报,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先讲了这个。

那么这个经典上讲,“云何现业”。现在果报呢?“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刚才讲持戒,这个前面讲这一生,或者前生啊前生多生累世,持戒修行,饮食方面素食,守戒律,男女方面清净。因为这个持戒人这一生啊,对于性的关系比较淡,“心无贪淫”,不贪欲。这个“心无贪淫”,严格的讲,公开的讲,生理关系,所谓贪淫人一天没有男女关系受不了的,我的朋友,过去,亲自看到过,多得很。那么有人很清净,对于男女性的,“心无贪淫”。只讲贪淫同戒杀,两条就关于修行的基础。“于外六尘。不多流逸”,他这样一来淫念同杀念清净的人,个性不同,生来的。对于外六尘不多流,不贪求社会上世界上的事。譬如我们两位出家人有个榜样。并不是说我把他两位捧得很高,你们又搞错了,你就犯了戒了,犯了妒忌心的戒,不是这个事。我们拿现成来做榜样,譬如天成师老老实实的,年轻、一下就出家了,我还问过他讲过恋爱没有。嘿嘿,没有,然后我讲过。讲过什么?不过偷偷爱一个人,然后看到这个人。后来为什么不爱?也没有谈过恋爱。后来看到她骑个摩托车,一看了以后就不想爱了,就出家了。他就那么简单。他的对“于外六尘。不多流逸”。譬如天风师也是这样,有太太有什么,他风花雪月都玩过,一下看佛经,哦,什么都丢开了,连家庭都丢了,出家。就这个道理,就是,他们至少到今天如此,明天两个变了以后,我不知道,也许变得更好,也许成佛了,也许还俗了,那我不知道,我现在拿现成他们两位来讲。那譬如,那,登琨艳,不捧也不行的。他好像人家讲他话这样这样,我看他就是个、天生是个修行人,除了喜欢做建筑艺术以外。“于外六尘是不多流逸”,两句话,对外面色声香味触法同人家不同,不大喜欢去沾染,去堕落。就是像天风师一样,过去没有出家以前,他等于社会上滚得很烂了,一下就蹦出来,他不会漂流到下面,不会放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因为不向外面堕落得太厉害了,对于社会六尘,物理的世界不会太堕落了。“旋元自归”,像圆桌面一转圈就回来了,这个旋元两个字很有意思,自己在外面滚,尤其像天风师那样滚啊滚,滚得噢哟,吹得不得了啊,吹得小母牛翻筋斗,一个接一个,牛都吹得。诶,他一下看到佛经,出家了。“旋元自归”呀,就回转来,回到家。“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对外面红尘中,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我们普通叫红尘滚滚的,不想要了,随便是这样,那些吊儿郎当事都丢掉了,穿着和尚衣到山上去了。“尘既不缘”,不攀缘外界。“根无所偶”,根就六根,眼睛耳朵看佛经,在山上住到,一切都不想了,享受也不要了。他要喝酒也是很多,过去听说喝多少斤多少斤,我是不会喝啊。听他那个酒喝得身体都搞坏、喝坏了。可是断了就断了。六根就是生理上不沾染,“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啊,随时反转来。这我不是讲他们两位唱经典了,他们做到了就了不起。“反流”,向外面,世俗的六尘,红尘中流转,流就是堕落下去。没有堕落下去,回转来观自己心地修行;“全一”、保持一心不乱。这个古文用的都是四个字,非常美丽。“反流全一”,是大修行人。一切不向外流,功名富贵什么都不贪图外面,完全归到一念一心专一。“六用不行”啊,说六根,六、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很少外用了,念念清净,归在一起,专门修行,“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心清净了,国土也清净,国土代表环境、社会、国家、时代。心清净了,所以大乘经典告诉你心净则国土净,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你心中。不是我引用那个人一首诗,这个叫,什么样一首诗啊?“不移一步到西天……”

宏忍师:张紫阳。

南师:张紫阳说的,这位真人,神仙,通佛的,修禅宗的,他成就了。“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啊。西方是净土,净土在哪?在你心中。“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西方在目前。”下面两句、后面,“顶后有光犹是幻”啊,心净就是佛,你贪图神通,你头顶会放光,那是魔障。“顶后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你就是两个脚踏在虚空,飞得起来是神仙吗?那是魔道,那是外道。真的佛法就是一心清净,本身就是净土,就是佛土。这里告诉你这样,“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你就在净土中了。第一步修行。

“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啊,修行那么简单,这就是由渐修到顿悟,先听了,持戒不吃素,不沾美女,男女关系很难,告诉你一点不难,你们现在有没有男女关系啊?

薛虎:没有。

南师:现在有没有吃荤啊?

薛虎:没有。

南师:就在这个时候修就对了嘛,对不对?

薛虎:是。

南师:很容易嘛,所以不要害怕。当下就是啊。他说能够这样一念清净,“皎然清净”。如果一念身心放下,“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就在这一下,你们听经这一下,心静,这一下你听经都不要听,你不需要听的,不需要听,我讲你都听到,对不对?

薛虎:是。

南师:用心去听、听不到啊。还是,譬如这个时候,“琉璃内悬”。你的身,父母所生肉体就在这里,等于一个玻璃壳,玻璃套一样。此心一念清净,玻璃套里头一个亮光一样,这个时候四个字,“身心皎然”,就在现在这一念之间,你身心外面都干净。“妙圆平等”。你要顿悟,就在这一下,觉悟当下,哪里去找佛法呢?就在现在。这个时候妙不可言,圆满清净,“获大安隐”。我刚才给你讲的,你说在这一下我的乱七八糟,将来念经,你也不要听我乱吹。诶,你这一下身心有如琉璃内悬,身心安隐。非常轻安,一心不乱。隐、什么妄念杂想都没有了。“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什么是佛法?这是佛法,这就是佛,心即是佛,一切的佛。这个是秘密,这个是很清楚的秘密,你不懂。因为你不懂,你慢慢去找吧。你懂了,秘密就没有了。就是这个大密宗,一切如来,这个秘密圆满,等妙皆现,啊,净妙。本来就是此心一念就是净土,妙不可言的。这一下你体会,不需要进禅堂,就在这个椅子上,在牛粪堆上坐到也一样,这个时候就在佛莲花之座,“皆现其中”啊。现身就对,当下即是。如果你一念之间听懂了,这一下做到。“是人即获无生法忍”,就证入菩萨境界。菩萨得到无生法忍,没有身故。怎么你还以为菩萨有个境界出来叫菩萨?刚才有四个字,“旋元自归”,圆桌面一转,转到内心一下放下就对了,这就得道了。一切无生。没有动...没有故意起不起心动念,也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故意叫他不起心动念,那自然得到,一切生灭都不动了,自然得到无生法忍。他把修行第三步都告诉你了,渐修法门,不稀奇。你看佛有秘密没有?他把秘密都告诉我们了。可是呢,听了,如果你拿不到,白听,再来。如果拿到了,你当下就可以得无生法忍。得了以后你就进入佛道中来了。

“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好了,你这一下信得过,现在此时此刻,就是一心不乱,无生法忍。当然你说还要修不要修?那当然要修啊,随时住于在这个境界里头就是修了。不修而修,修而不修。如果你用心去修,已经走外道,心外求法。不用心去修,自然这个境界随时现前,就是修了。因为修,时间空间三世十方嘛,时空,时间空间,每天慢慢昼夜用功,一心不乱,这个清净境界,“随所发行。安立圣位。”一步一步的功夫,一步一步境界。境界随到你所起的起心动念作为,“安立圣位”。有位置了,有一步一步的次序。他说“是则名为第三增进”。这是第三步。他不是这一段讲到修行有三步吗?

大众:是。

南师:三步什么?戒定慧是吧?等于是这个了,这三步都告诉我们了。这三步结论,结论在哪里呢?我们大家反省一下看,结论在哪里啊?

薛虎:结论在最后。

南师:最后,哪一句呢?旋……

宏忍师:旋元。

南师:旋元什么?

大众:“旋元自归”。

南师:对嘛,就是一念之间,对不对?

大众:是。

南师:都讲了。然后念念清净之间,就菩萨分一直到成佛有五十个位置,五十个层次、阶梯,一步一步。这个第三真正的修行增进。“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音ying)十方界。乾有其慧。名乾慧地。”第一步修行,他给你一个功夫次第,境界也告诉你,“阿难。是善男子。”没有讲是初地菩萨,没有...得无生法忍,一念清净。善男子还没有说善女人,包括在内了。“欲爱干枯”。饮食男女的欲爱断了,清静了,不算断,没有断。即使有欲,饮食来,也可以吃啊。吃了他一下就清净。也可以好几天不吃,甚至很久不吃。男女关系清净了,“欲爱干枯”了。干了的啊,干枯不干枯,这个有差别。“根境不偶”。平常做人做事,不管出家在家,对外界的名啊利啊,好听的、好吃的、好玩的,六根看到也看,跟到也是好啊,也唱歌、也跳舞、也喝酒,喝吧,到嘴里来,喝到嘴里也是吐在酒杯来,你还看不出来。他的六根对外境、对物理是“不偶”。这个“不偶”怎么说?你们会懂上海话,不搭界的,搭不拢的了。表面在外面应酬,真的修行大菩萨,可是呢,也跟着你们笑啊,闹啊,跳舞啊,什么都来。可内心的“根境不偶”,他六根没有动过,对外境啊,也跟到一起玩,叫你读书拿个博士就拿博士吧,叫你是干儿子就干儿子,干女儿就干女儿……随便都来。“根境不偶”,不配搭。“现前残质”,四个字,如果一心不乱见到明心见性了以后,到现在还在世间,你看不出来,这叫菩萨修行,现前就是目前。残质,假使你是三十岁到达这个境界。譬如天成几岁出家是,你告诉我十八。

天成师:二十一。

南师:二十一,到现在多少啊?

天成师:三十六。

南师:假定说是,假定啊,你有没有、是不是菩萨我不知道。还是萨菩吧,算是萨菩,不算菩萨,萨菩吧,假使那个时候,你现在三十几啊。

天成师:三十六。

南师:算不定你活一百岁。由三十几岁到一百岁,叫“现前残质”。这个肉体物质做的,本质残留在这个世界,这四个字是形容的。像我九十几了,哎哟,“现前残质”,随时要倒的啊,你们注意。所以我原来告诉你,老师你好不好?我说好啊,活一天算两天半的。因为“现前残质”,残留的物质,这个肉体。“不复续生”了。这些欲望一切不连续了,这一生准备了(liao)。这一生就过了,就了(liao)。“执心虚明”,那活到在干什么?随时在用功上,“执心”,随时要注意心地,心境空的,明的、光明,念念空灵,叫做念念空灵。所以百丈禅师告诉你,“灵光独耀,迥脱根尘。”就“执心虚明”,随时你心境在这个境界,这是讲,前面讲已经修到一心,就在本心就是佛了。什么是佛?心就是佛,“执心虚明。纯是智慧。”完全是智慧,智慧不是妄想哦,什么都知道,不要起心分别动念,都清楚了。所以佛经一看就懂了,没有看过佛经,拿来一看就明白了。哎呀,这……笑话嘛。“执心虚明”,注意哦,“纯是智慧”。平常叫你不要妄想,不要分别,到这个时候有分别妄想没有?没有。没有分别妄想,他也能够做事,也能够写文章,也能够做一切。嗯?智慧,这个智慧不需要妄想。分别妄想,等于《中庸》上讲的“不思而得,不勉而中。”自然出来了。“慧性明圆”,你们看到悟道…诶,我补充一句,你们看过《六祖坛经》吗?

大众:看过。

南师:六祖见到五祖,然后告诉五祖一句什么话知道?“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五祖听了笑一笑,没有答复,有数了。就是这个道理,弟子自心…这个慧性呢明圆,什么都懂了,越来越明白了。过去不懂的,现在慢慢都懂了。“蓥十方界”,等于整个世界上的事情,物理也好,宗教也好,哲学也好慢慢都通了,这叫智慧,智慧是不学而知,无师自通的。“蓥十方界”,“蓥”就像那个玉啊,那个宝越擦越明白,拿个金刚钻来,黄金擦得亮亮的,晶“蓥十方界”。等于世间一切都清楚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是智慧的发起。所以戒定慧。不是学来的,不是读佛经啊,读书啊,你普通人的智慧不活的。普通人只能叫聪明,教一点懂一点,学一点知道一点,那是知识,学来的,智慧是无师自通的,自然出来了。但是到自然出来,认为了不起吗?学佛第一步叫“干(乾)慧地”,是干的,啊,是蒙古高原西北高原上出来一根草一样,干(乾)慧里头生的慧。“干(乾)有其慧”,不是乾字哈,这个不是乾坤的乾,念干。“干(乾)有其慧。名干(乾)慧地。”这叫“干(乾)慧地”。第一步先有,所以常常有许多学佛的人,哎呀,一学佛以后马上就写书啊,写出来。对不对?对,是干(乾)慧地的佛法。诶,不能轻视他,有所得了。为什么叫做干(乾)慧地呢?“欲习初乾。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由干慧地以后开始进步。啊,先讲十信。为什么叫它干(乾)慧呢?

薛虎:老师啊,时间到了。

南师:啊,我刚咳嗽,正好讲到干慧,那就留到明天了。先把它干一下,明天。讨水给它喝。好,叫干慧地,他一步一步都为你,很实在地告诉你啊。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