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现在讲十地菩萨,讲过了啊。其实我们这个由干慧地,讲大乘修行十地菩萨,一共到十地菩萨是五十位,都很简单的讲过去,这一次啊。为什么?因为再详细讲,大家修持程度的问题,白讲的,所以大概使人家知道。那么把等妙二觉到佛地讲完了,再作一个简单的讨论。现在十地菩萨的境界修持讲完了。再来,就五十位了啊。所以大乘菩萨五十位,等于五十一位,加上干慧地。
下文,接上的,“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这是等妙二觉,“等”是平等的等,“妙”是妙不可言,言语文字所不能表达的。所谓觉就是悟,我们中国话叫开悟,成佛了的。在梵文翻译成中文叫觉性,《金刚经》上叫无上正等正觉。那么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讲教理,以佛教教理讲,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是至高无上。正等,就是真正成佛了,一切众生跟佛平等平等,都是此心此性而成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正觉就叫做佛陀,布达。现在的翻译,梵文叫布达。信佛教,信布达,就是觉。
他说照上面五十一位菩萨的大乘行。“如是”,像这样。“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像这样的修行境界,大乘的菩萨一路一路、一步一步的进步叫“顺行而至”的。一步一步,进一步又进一步,进一步、进一步,到五十五,啊五十一个,这个修行的等次,他的境界。“觉际入交”。同诸佛菩萨本觉自性的无边无际的心心相印。本身已经大彻大悟成佛境界,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的这个自性,三世诸佛,一切交流。在这个境界是超过十地菩萨,“名为等觉”。这是等觉菩萨,文殊菩萨的境界。
因为文殊、普贤菩萨是等妙二觉。所谓文殊菩萨,注意,佛教,是七佛之师。文殊菩萨也同观音菩萨早早成佛了。由释迦牟尼佛倒转去,前劫的三个佛,这一劫的到释迦牟尼第四个佛,七佛都是文殊菩萨的关系,教育出来。什么关系?文殊菩萨,大智,都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注意啊。侧重功夫啊,身体啊,做什么感觉等等等等都不是。智慧的成就,究竟是什么的成就?所以很难讲。刚才我讲了,讲到大乘几十位的菩萨,大致上依文解义,照文字说过去,没有详细讨论。这叫等觉菩萨。等觉等于就是现在的佛,这是一个。
其次,“阿难。从乾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他说,到了文殊菩萨这个境界,等觉菩萨,特别提出来妙觉的重要了。换句话,明心见性到成佛这个境界,法身成就起大用。报化二身,佛菩萨的报化二身,报身、化身怎么起用?这是问题了,问题很大。那么我跟你讲明了来讲,这个问题,大家没有讨论过。比如说,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一代的佛,这个贤劫里头的,是我们的本师。佛教,他创始。贤劫中,将来由释迦牟尼佛以后,将来来的是弥勒佛,现在还没有就位。像释迦牟尼佛到弥勒佛,后面还有九百多个佛啊。贤劫中有一千佛。那么这一千佛的大护法,比如说后世所供的,我们供养的韦陀菩萨,是千佛里头最后一个佛,叫楼至佛,他的愿力不同。他发愿为这个贤劫中千佛做护法。等到九百九十九个佛都成佛完了,最后他的任务完成,他成佛。下一个劫数另外别人…所以这个等觉菩萨。换句话,法身佛,成就了,绝妙的智慧成就。那释迦牟尼佛能不能活到不走呢?你的报身可以留形住世嘛。那么辛苦了,如果他老人家不走,我们不是更好吗?结果他走了,他不留。他可以留报身。这个中间巧妙,至于说报身走了,化身千万。化身、大家不容易懂。所以报身、化身,由真空起妙有作用,大慈大悲。大作用就很难了,这是妙觉的问题了。
所以佛在这里提出,“阿难”,你要知道从乾慧地,乾慧这个心,干慧就是我们初步,做到一念不生全体现,见到自性空性。“至等觉已”,一步一步的修行境界,五十多位,到这里为止的话,“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乾慧地。”他说,你要知道,从干慧地,明心见性第一步,知道自性的定慧境界,到修到菩萨道的等觉之位,超过十地菩萨,到这个程度。“已”,到这里为止,这个阶段。“是觉始获”。真正是大彻大悟,真正成佛了。大彻大悟成的什么佛啊?自己彻底知道一切唯心。这个唯心是“金刚心”,密宗常用金刚心。金刚心,此心因为,从地狱到天人到大阿罗汉到菩萨,同一此心,本来如如不动。“是觉始获”,就是彻底明白成佛了。在这个金刚心中,为什么分成五十几位修行,一步一步次第,你要了解,最初的干慧地是明白了,还没有把握。其实你们有没有干慧地啊?大家都有。有时候瞎猫撞到死老鼠,偶然心中一下,好像没有妄念,很清静,都有过啊。你不要看那一点,也是干慧地。不过干了一点点,干了半份了,一份还不到,可扩充起来就是菩萨道。由干慧地开始,“如是”,像这样,“重重单复十二”,“重重”,第二遍,每一步修行,每一步境界很复杂,也很简单。“重重”变一心,譬如像我们只有一心,六根可以用,到眼睛就能够看,到耳朵能够听,到耳朵,到身体能够感觉,到舌头能够知味道,也可以转变自身气质。六根重迭,身心的重迭修持,由单、六,二六十二。所以说,菩萨有十位,到等妙二觉加上,十二位。“方尽妙觉”,才能够彻底了解明心见性这个作用。“成无上道”。成功无上,无上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正等正觉。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他说,由干慧地一直到菩萨十地境界,最后到等妙二觉成佛,是用的什么心啊?就你的心,凡夫一切的心。在佛法秘密方面,所以密宗经常用金刚心,此心坚固不动。他说“是种种地”,这个原文“是”,这个。这个什么?我们讲了五十几地的菩萨境界,“是”,这个。五十几地,每一步每一步修行的境界,你以为有稀奇吗?你以为有。你修行的有,不修行没有吗?你错了,本来有,不过你没有发现,一切众生本来有。这个本来有的本心是金刚心,也是金刚智慧。他说种种的地啊,“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这个文字看懂吗?他说注意哦,这些菩萨地境界,现在听起来好伟大,我们怎么做得到?你太没有自信了,你修行就会做到。这是金刚心的观察来的。说观察,我们现在大家就用,要观察一下,观察用佛经的话。“观”,自己智慧反省、内观。“察”,自己参究,禅宗叫参话头,自己观察。不是说打起坐来在那里死板,变成一块什么都没有,思想妄想没有了,那个叫做定。那你不要修了,那你赶快去变石头去了。如果想心中什么都没有,这个就是修道,那我说你去吃安眠药好了。再不然,你赶快死了变石头吧。那都错误了。佛法是正思维,要正思维。皆以金刚心来观察,叫做如幻的十种深喻。懂不懂啊?有人会答吧?我想会答,你不要谦虚了,大家。
薛虎: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谷响、如乾达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
南师:对,佛经上经常用十种比喻。譬如《金刚经》上,怎么说啊?《金刚经》上几句话。
某人: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天风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南师:对了。
天风师:“如露亦如电”。
南师:对了,一共数了,佛经上总合起来只有十种,比方如梦如幻。所以叫观察来,佛菩萨这些境界都是在佛经上给你讲过。有这十种幻境的深喻。很深刻的比喻。那么我们讨论讨论,大家都晓得。如梦如幻,我们中国人文学上都普遍了。佛学,到了文学普通的文学境界,乃至到现代写白话的也会写上如梦如幻,对不对?你说梦是真的啊假的啊?
天风师:真的。假的。
南师:有人说真的。
薛虎:假的。
南师:有人说假的,还有没有?
谢锦扬:亦真亦假。南师:非真非假,既真既假,梦不能说真实的,也不能非真的。他怎么做,在梦中的很真实很真实。那么我们现在是不是在梦中呢?就在这个时候,我在讲话,你们听话也是一场梦。你说真的?假的,等一下,刹那刹那过去。刹那刹那过去了,假的吗?真的。所以空有之间,你要去参了。要观察,以金刚心观察,如幻的十种深喻。这样去修行体会。这是用功了。不是傻里呱唧盘个腿,闭起眼睛,什么都不管。一切呢,那个是外道修法。那是很可怕的。所以这里告诉你,要由凡夫到成佛之路,皆以以金刚心观察如幻的十种比喻。“奢摩他中”。“奢摩他”,修止修定,这样去修定。我们打坐为什么修奢摩他?止。因为打起坐来,七支坐法身体都收回来。身体止了,你内心止了没有?得止没有?得一念清净、一念不生没有?没有。得一念清净,一念不生。也没有什么身啊,气脉啊,改变啦,有些什么境界了,那都不是了。一念清净,一心不乱,这个是正式修定。他说成佛境界以奢摩他,修止。“用诸如来毗婆舍那”,在一念清净中间你起智慧观察,这个同佛在正思维,没有妄念之间,智慧的观察叫毗婆舍那。奢摩他是止。毗婆舍那是观。毗婆舍那这是观,止观就是定慧。定慧,我们对普通小乘翻译讲的,就是止观。如果勉强讲,勉强把佛学拉开来说,定慧是因,止观是果。其实不能那么讲。奢摩他、毗婆舍那就是止观,就是定慧。定中要依慧起修,你把他身体摆定了,修定了,你内在不去观清楚,那不是佛道之路。所以他说,观什么,定什么呢?十种的如幻譬喻,你去观察。要清净的修证。这都告诉你。“渐次深入”,一步一步进来,一步一步的境界。所以有菩萨五十二位。加上金刚心一句话,五十三了。加上应化身五十四,修成功了。你看包括释迦牟尼佛这些菩萨走了没有?没有走。他还自己发愿会再来,变成各种各样的人物众生,来度人。这一段佛交代了。
然后佛又说。“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就刚才我们交代了,他吩咐阿难,由这样的修持干慧地,那么到了五十五位证菩提道的之路,修佛之路。依照这样的修持是正观,正修佛法。不是这样的都是外道,都走错了路。“邪观”,歪了。“若他观者。名为邪观。”那么《楞严经》这一段,由修大乘道干慧地,到这里,都给你讲清楚了,由凡夫到成佛之路。那么慈雄今天请假没有来,昨天他已经知道,提出来。他提出来个问题:老师啊,是不是菩萨跟十地同学小乘罗汉的四禅八定配搭。我说一点没有错。就配合四禅八定,不过把心念心性扩大了,尤其是菩萨注重行,十行、十回向更重要。小乘呢,比较偏向于自我了。自度之路,小乘四禅八定最清楚。自利利他,度他之路,自他并利,非大乘菩萨道不可。那么这里做一个阶段。
“尔时”,这个时候,“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那么每一本经典最后做结论。等于我们现在写书,大家学佛经。我们现在写文章先出题目,后写文章。佛经是先老师与弟子的对话,释迦牟尼,大家记录下来,定名这本经典叫什么名字,是这样的。有时候一本经典,佛自己定名,七八个名称。有时候归纳一个名称。分段是这样。他现在呢,《楞严经》讲到这个阶段,文殊菩萨提出问题。这段文字不要解释了,都知道。他说问佛,我们这一次讨论的结论记录下来,将来应该叫什么经呢?使我们以及将来的众生云何奉持。这两个字注意,奉行,依照,完全相信佛的话,奉行,修持。他说将来叫什么?“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这个悉怛多,这个般怛罗无上的宝印,这两个俗语我翻译的有吧?我都记不得。
宏忍师:没有。
南师:那么我补给你啊。“十方如来清净的海眼”。换句话说,另一个名称叫十方,过去,啊,这个空间里头,现有空间十方如来,过去现在未来的佛,清净的海眼,大眼。那么禅宗叫正法眼藏,同一个意义。“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他说也可以叫,这部经的因缘,“救护亲因”,阿难是佛的堂兄弟,为了度自己的亲人。“度脱阿难”,阿难有了灾难,给摩登伽女迷住了,那么佛就救度,引渡自己的兄弟进入佛道,同时也度了摩登伽女,出家了,变成尼姑,叫“性比丘尼”。“得菩提心”。使他们大彻大悟。“入遍知海”。大小乘法门无所不彻底。“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这个说的。所以我们这个《楞严经》总称,现在叫,是好几个名称把他浓缩下来,我们现在手边,手边现在叫什么?
大众:《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南师:好,那我们现在流行,你知道,佛在世的时候跟文殊菩萨讨论,好几个意义,你们将来随便你综合了。“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也可以讲,中间有带到密宗的咒语,教比丘出家的人怎么修行。所以说大方广包含很多,大方广我们解释过了。用中国《易经》的话,坤卦的境界,大地一样。大方而广佛,妙莲花,那么也同这个《法华经》同一个路数。十方的佛母,将来一切各方成佛的,以这个法门为主。所谓母不是女性,等于这个酵母,我们做包子吃的这个酵母粉。这个陀罗尼咒。中间有楞严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他说也是有个名称叫做灌顶的佛菩萨给你的智慧,虽然你不懂,先给你智慧灌到你的阿赖耶识中,灌到你脑海,脑心里,心脑当中,你记住,《楞严经》的修持方法一点都没有错的。一切的菩萨,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此经为标准,说“首楞严”。楞严等于定慧等持的意思。“汝当奉持”。他说,你问这个经叫什么题目啊,佛就说了一二三四五六,这几条随便你说吧,都可以用。那么我们中国翻译呢,就定了现在这个《楞严经》的名称。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罗义。”这个什么,我看不…“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那么阿难听了以后,这里是赞叹之词。对于这个楞严法会的,中间有许多需要注解的,你上面先写。得了这个《楞严经》的这个密义以后,这是了义经啊。后面有一句很有意思。你们研究,同《圆觉经》道理一样,除了止观以外,提出来禅,禅那,修禅。所以走禅的路,就包括了止观,好像包括了止观,又同止观一样的路,可内涵不同。“顿悟禅那”,修禅,“修进圣位”。由禅定包括了止观,才证到成佛之路。因为禅那包含了止观,修定慧,大小乘修定的方法。“增上妙理”,促进,证止观的最大一个法门。因为由止观变成禅。“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的,六品的微细烦恼。”因为修禅的关系,心识杂念空了。空了以后寂然不动。这个凝是凝结,心念,一念不生全体现。当下可以跳出了三界之外。“修心六品微细烦恼”。讲小乘法门,小乘讲一步一步的修持,由六根六尘十八界,由三界的苦集灭道,有十六忍,一步一步。这个你们看到,过去几十年前佛学院里头,大家还研究《俱舍论》。世亲菩萨走小乘路线,就跳出欲界。贪嗔痴慢断了多少,有个账的。会计一样,算得很清楚。到色界,贪嗔痴慢还有没有?还有,断除了多少分。到了无色界怎么断除完,怎么跳出来。这个小乘。这样的修行,六品微细的烦恼。
那么阿难就从自己的位置,“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就赞叹佛,大慈大悲的世尊,“慈音无遮”。慈悲心,给我们说法,告诉。没有遮拦,没有秘密,没有保守,叫“无遮”。没有阻隔的。善于开示一切众生,很细的地方,你都讲了。修行做功夫很细的地方,你都讲了。微细的沉惑。深层的烦恼,见思惑,你都把他解剖得清清楚楚。“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使我今天,听都没有听过的,几十年跟到旁边,所以今天特别开心,“身心快然”,太痛快了。“得大饶益”。我今天得到很好的利益。
但是啊,阿难喜欢替我们众生扒竿子上,占了便宜又卖乖了。他又提问题了,“世尊。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阿难一步一步替我们来,这个对佛很撒娇啊,这个什么我们叫,普通话什么东西,占了便宜又卖乖,阿难在这里替我们卖的。他说世尊啊,你说的啊,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若此妙明真净妙心”,你说心就是佛,每个人有这,不但每个人,每一个众生都有个心嘛,你这个心就是佛。“本来遍圆”。你说一切众生自己迷了嘛,每一个众生,只要找到自己本身就成佛了。你说前面都那么讲。“如是”,如果这样的话。“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啰?一个蚂蚁,一个泥鳅,一个蚯蚓、一个细胞乃至海底的,空中飞的,看不见的,都有生命。他都有心嘛。“蠕动”,软软的,那些没有身体软软的,就在那里滚的,海蜇皮啊,这些都是这样。“蠕动含灵”。含灵,就是说,只要有灵知性的生命,乃至草木都有,都有这个心啊,都同佛的心一样。如果都是佛,“即是如来成佛真体”。那么草木也好,这个泥鳅也好,那些蚯蚓也好,只要找到真…他也成佛了。他讲佛体真实嘛、此心没有变嘛,那个个是佛,怎么这个世界上有地狱啊?有畜生啊,有饿鬼啊?你还分六道轮回,还有阿修罗,还有人呢,还有天呢,天上的人,怎么分六道呢?
“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他说,那我要请问你了,这个六道的众生啊,是本来他永远是地狱就是地狱中,他本来变狗的永远变狗吗?那做人的也永远变人吗?“此道为复本来自有”。或是这些“众生妄习生起”。因为自己烦恼贪嗔痴习气变了,变出六道众生,因果报应呢?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发开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他问题大了,他举出实例来,啊?
薛虎:老师,时间到。
南师:哦,那这段这些故事你们先看一看啊,每一个都是真实的故事,佛在世的时候。那明天再说啊。
薛虎:好。
南师:好吧,下面开始是重新一段了。从根本,从凡夫修行同我们普通开始,要修行先要得到三界六道的果报是,我们生命是怎么来的?这一段就是这个东西,开始了。这段我本来好像都没有,停止了,都没有翻译,佛经。我怕说出来麻烦,我们这次要讨论了。好啊。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