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昨天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啊?
天风师:“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南师:啊,好,能够看见是心,不是眼;能见的是心,不是眼。你坐这,对了,你等一下可以随时动的。好啊,我们开始。
天风师:是,Sami(沙弥),沙弥讲还是比丘讲?
南师:比丘讲,不是沙弥讲,沙弥现在暂时不讲这个。
天风师:那我们大家先来,这个金陵刻经处这个版本的线装书的第十五页,一行二行最下面这个字。
众念:【阿难虽复得闻是言。与诸大众。口已默然。心未开悟。犹冀如来慈音宣示。合掌清心。伫佛悲诲。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佛言如是。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南师:好,到这里。
Sami:先到这里。
南师:先到这里,“汝今何见”这里,这一段大概说故事一样,简单明了你说一下要点。昨天讲到的啊,注意啊,佛说的,佛为什么讲这两句话?“如是见性。是心非眼”,请大比丘法师说一下,昨天是讲什么?
天风师:昨天等于是讲到这个,嗯
南师:你翻过来。
天风师:好,翻过来。也是佛在这个,咱们从这个佛的示现,从这个胸口放光,从这个地方开始,再往前移一点,就是说有一个重要的佛的说法,就是有很多大阿罗汉很多修学的修行人,现在虽然得到了、都修成了九次第定,四禅八定,灭尽定,但是也没有证得漏尽通,也没有得到无漏的果位,原因何在呢?都是源于执著于生死妄想,依生死妄想当作真实本心。然后呢,阿难就再一次,听到这里阿难就又开始祈请、开始拜佛、又痛哭流涕、五体投地地又来拜佛,又来请求佛来给他进行更多的开示,来教诲他怎么样去明白这个自性真如的道理,如何能修成证果。阿难又、之后呢,阿难又代自己和大众来请求佛,所谓这个发明,所谓的发妙明心、开我道眼,又来请求佛进一步地开示大众。这时候佛又从、在前文在此经的前文已经讲过的两次放光,第一次就是头顶放光,光中化出千叶宝莲,宝莲上又坐了佛陀的化身——跏趺坐,然后宣说神咒,委派文殊菩萨去救度阿难,这是第一次放光。第二次放光是佛从面门放光,而且因为佛面门的放光,产生了大地六种震动,诸佛菩萨的国土都是洞开了,在不同的国土,都能够沟通和聆听到佛的讲法的开示,这是佛第二次示现这个放光的。
古道师:第三次?
天风师:我这是第二次,现在是第三次。佛等于是,昨天讲到,佛从胸中的卍字涌出宝光,有百千色,也是遍照十方微尘,普遍一切佛的世界,十方诸佛菩萨都得到了灌顶,然后这个光呢又转了一圈又回到阿难和与会大众之中,示现了这么一个形象。然后佛呢、也答应,或者是讲到了就是说,要为阿难和在坐的大众,建所谓的大法幢,也就是给他们开示更重要的这个妙明真心的道理,也指出来一个一点、两点、三点这个非常重要的,在经中我们来看到的就是“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这是一个重要的一句话。
然后呢,在这之后呢,佛又讲到了一个用佛的手张开来,伸开来手握成拳,来给这个阿难讲的另一个道理就是说,有一些很有智慧、很聪明的人,也不是说那么简单就明白道理的,还要借助于比喻啊,打比方的方法,能够开示大众,能够使这个学人悟道。经文上所讲的就是三句话叫“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这个阿难,佛就又用他的手、用佛的手和阿难的眼睛能看见佛的手,和佛所讲的没有手何以成拳,和没有眼能不能看见东西又做了一个比喻。这个阿难,按照他以往的知见理解、博学多闻的理解,结果又错了。佛呢,又告诉他这个不对的。然后第三条,最后又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昨天的经文讲到了最后两句或者再往前说一句,就是“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就是灯能够发光,能够示现种种颜色,并不是灯能看见灯,而是我们的眼睛能看见灯,而且这个眼睛能够显现出五光十色。最后两句呢,就是昨天讲到的“如是见性。是心非眼”,那么最终能够觉察观照这一切的,能够明心见性的,悟得这个实相真如的,并不眼睛而是心,昨天就是我们……
南师:到昨天为止。
天风师:昨天就讲到这里,所以有不足的地方,老师。
南师:大家认为怎么样?古道?
古道师:讲的对,讲得也比较全面。
南师:天成呢?
天成师:我认为最后一句的时候是,“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南师:嗯,就是他讲的一样喽?同意。那么一直我们讲了这几天,大家把经文推开浓缩下来,佛在讲什么?诸位,不是问他们光头的出家法师,还有认为你舍不得——我们一样不剃头的,讲讲看。
古道师:我觉得种种比喻,还是种种善巧,一直在示说示现一个指示一个不生灭的东西,也就是妙明真心,种种方便就是示现这个。因为我们能够分别妄想的这个心不是真心,所以他说修行人犯的根本的两种错误,第一就是用这个妄想攀缘心,说此心不真,故有轮回。那第二个呢,就是指示这个妙明真心,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这个真正的本心。但是我们就说到现在,读到这里,学习到这里,是这个道理似乎明白,但是说如果说真正的切入去明白、找到这个真心,还是比较迷茫的。这个道理懂,我觉得是这样,报告完毕。
南师:你讲的好,那再浓缩你的话,佛就告诉我们叫真学佛修行,简单四个字中文的习惯叫,要明心见性,对不对?
古道师:是。
天风师:对。
南师:就是明心见性。心是什么?他跟阿难两个论辩了七次,阿难还是没有明心吧?同我们一样还没有明。那么明心里头佛点出来有个心,在哪个要点上?这是要注意的,大家要研究了。第二,现在开始明心这一段阿难没有清楚,佛有所交待了,你们要注意。换一句话,修行打坐用功用哪个心?他叫我们特别注意。现在开始说明心,你还没有透彻,阿难所以起来要求,佛再来讲。心不明,由于见地不清楚,没有见性,所以心不明,我这个话注意,你暂时回转来倒读,这几天读到现在。那么因此讲见性这个见,明心见性,这个“见”,千万注意什么是见?心跟性的分别在哪里?见性的见,佛就用方法,用世间的方法,先从眼睛入手,见是怎么见。大家一般所谓明心见性认为有个东西可以看见的啊,这一点我们先说明,一般学佛的认为明心见性真的见到一个什么东西,真的明心见了性就是开悟,开悟了才好修行,现在佛是指这个。不然你的修行都是用妄想攀缘心在修,佛也讲过妄想攀缘心不是说你完全不对呀,就是你没有找到那个根,换一句你修的都是枝节的,依妄想攀缘心来修,最高修到声闻缘觉,最高了,依正法佛法来讲。其次走岔路,修到天人境界,阿修罗。再一条小的岔路,就变成魔王、魔心,走到魔道的境界。而魔道、天道包括阿罗汉、声闻缘觉都有功夫的哟,四禅八定、九次第定都做得到的哦,不是做不到的哦。他没有讲四禅八定、九次第定做不到,他里头讲,你纵然得到四禅八定、九次第定还是没有明心见性,不是不对哦,这叫外道。所谓外在哪里?不明心、不见性就叫外道,叫心外求法,自己内心根本没有找到,不能成佛。也有所成就哦,很高哦。现在他领导证到正统的菩提,大彻大悟而证得涅槃成佛之路,一切众生共同的,是指引你这个,讲见性的见——是什么。到昨天讲的,“如是见性。是心非眼”,由这一句说到这里。下面发挥今天刚才念的,是不是啊?
众答:是。
南师:那么讲了半天见,大家也搞不清楚了,哦,大家就傻在那里,你看到啊,“阿难虽复得闻是言”,几次了,听了,上面都听过了,虽复——反复听了,啊,同大家一样,自己默然,变成傻瓜了,都搞不清楚这个理由在哪里。就是你们今天三位的报告,也没有找到那个中心,虽然报告了,还是默然,“心未开悟”一句。那么只希望佛呢重新讲,所以只有大家一大堆的菩萨佛都合掌,等佛再讲。那是一个镜头,是个电影镜头,佛没有办法,原来拿个拳头,现在佛把拳头打开了,拿个手掌这样摆一下,“开五轮指”手一展,把拳头打开了告诉阿难。他说,他就点名了,我开始悟道的时候,佛说自己,成佛的时候,先度五个比丘,这五个比丘都是皇宫的高贵大臣的高干子弟,跟到、受释迦牟尼佛父亲国王的命令,“你们也剃了光头跟到我儿子去修行”,这就是五比丘。第一个领头憍陈如,所以佛现在提出来说,把手一打开,他说我初、第一个我出来说法度了五比丘,憍陈如,啊。他说,你们现在的四众——在家、出家、不在家、不出家的四众,你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都由于客尘烦恼所误,这个不是开悟,耽误的误。客尘,人世间一切活到的我们接触的世俗的事情、物理世界的事情,都属于客尘、是烦恼,都在追这个东西。他说你叫憍陈如先出来讲一讲,什么叫客尘烦恼?我当时度他们五个人,他们就懂了,当时怎么开悟的,现在他们也证得罗汉果。他点名,自己讲了半天大家不懂,他指定下面的已经修持有经验(的)起来讲。
“时”,当时憍陈如他们就起来了,“起立白佛”,我是最初入佛门,佛门是先入山门为大,第一期的徒弟,真的是佛的徒弟第一期的,所以变成长老,老前辈。“于大众中。独得解名”,注意这一点。佛叫他出来说明,我在大众里头知解第一,学禅宗的说你有知见、有见解了,得到解脱了,他没有讲直接开悟噢,没有说是大彻大悟,独得解名。为什么呢?当时佛告诉我不要被客尘烦恼困住了,我悟到客尘烦恼一切不入,然后证果了。他说我因为悟到“客尘”两个字——成果了。一切外物、一切做功夫乃至一切学佛,早晚起来做课诵念佛拜佛念经,是不是客尘啊?
众答:是。
南师:古道?
古道师:是。
南师:不过是好的客尘,上等的客尘,价钱高一点,还剃了头发、刮了胡子,也是客尘。所谓客尘,他作了一个比方,等于开个旅馆。客人来住旅馆的,吃啊住啊同我们一样,一宿三餐。像宋军啊,我们现在今天来个新客人宋大居士,也吃了晚饭,晚上住一夜,过两天要走了,吃住完了就走了,把行李一背走了,“不遑安住”,住旅馆的客人永远停不了。所以中国文化“人生如寄”,中文四个字,人生如寄,就是客。你们年轻的时候,现在我们郭校长在旁边,我们以前小的时候读古文第一篇读什么,《春夜宴桃李园序》,有两句名言他是怎么说?哪个背来?
古道师: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夫人生者,百代之过客。
南师:好,你看王羲之那个时候,晋朝,佛学进来,他把佛学叙述的变成、用得那么好,“天地者,万物之逆旅”,这个世间呀,是个大旅馆,“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一千年万年不过是旅馆住的客人。下面呢,“浮生如梦,为欢几何”,人生做梦一样,住旅馆,就运用这几句变成中国话千古的名文,一篇,了不起,天地者万物之逆旅,“逆旅”,你再要问我旅馆为什么叫逆旅啊?哪个答复?
古道师: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南师:对,浮生,为欢,高兴的日子有哪几天啊?
古道师:所以要秉烛夜游嘛。
南师:嗯,所以他说人生,旅馆为什么叫逆旅呢?
宏忍师:迎接客人,逆迎接。
南师:逆是什么?是迎接呢?为什么不叫迎旅呢?
Sami:逆者,停止旅行的意思。
宏忍师:客人来了迎上去。
南师:客人是进来,我说,诶,请来到这里来住,倒转来迎接的叫逆,逆旅是这个意思。逆是倒转来,因为客人在前面来,你沙弥过来,我马上说你来了,叫逆。还有一点,懂得啊,顺便给你讲中文,譬如我们吃饭叫速客,为什么用个速呢?客人来就催他,我们菜都上了,他还没有到,古道老是在那打坐,所以叫宏达,“打个电话,叫古道快来吃饭”,速客,快点来,再请快一点,所以逆旅、速客都要懂得,中文,现在不讲中文了。
他这里“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客人永远不会停留在这个旅馆的,“若实主人”,开旅馆的老板不会动啊,每天在那里守到这个摊子等客人来。他说我当时啊,佛刚刚成道第一次来看我这五个人,把我们骂了一顿,就像你白修行的,就讲“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有个做主自己可以做的,“以不住者。名为客义”,这是第一段,第一个比喻。
第二个比喻,我们这两天在庙港是天天阴天,又冷又不舒服,没有太阳,今天新霁是不是?
古道师:是。
南师:我们庙港今天是第一天,下午打开了有太阳,云散开了,霁,中国的“霁”是云字下面一个齐,云散开了,靠边站去了,天上的云,靠边站,整齐地靠边走了,晴天出来,所以叫新霁,“清旸”,天空是清的,太阳出来了。这个“光入隙中”,太阳出来照到我们窗子缝里头透过来,我们平常看不到有灰尘,窗子有缝透过来,才发现房间我们房子里头啊,嚯,光线照到有好多灰尘在飞,灰尘在动摇,虚空没有动过,第二个比喻注意哟!灰尘在动摇,同客人一样都在跑来跑去,虚空没有动,所以我当时听了佛讲了这个道理,正思惟修就是禅定,禅修,正思惟,“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我们心里头本来有个知道的自性啊,自性起的作用永远是干净的、不动的,外面的事情这一个思想、那个思想、这一种感情来往,这些都是客尘烦恼,动摇的名尘,所以“以摇动者。名为尘义”,我们出家人要跳出红尘是跳出这个尘埃,不是离开了北京、离开了上海,跑到终南山以为自己跳出红尘,山上那个尘更大呀,嘿。我们刚才念到这里,是吧?是不是念到这里?
天风师:对。
古道:摇动名尘。
南师:我们到这里也这样认定。好,看佛怎么说了,再念。
众念:【佛言如是。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南师:好,先到这一段,慢一点,先到这一段。那么讲到这里,这一段完全是演电影一样,一个镜头在演。佛的说法,所以大家讲禅宗,禅宗的堂主,主持禅堂那个导师也称堂主,古代的堂主。开始的时候,堂主就是大和尚、领导,现在禅堂,这个堂主随时是演戏,不是死在那里打坐的,偶然一天讲个一次乱七八糟的,“嗯……”(拟声)下坐,又走了,吃包子去了,什么堂主,早就应该把禅堂烧他妈的。嘿,你看我们的堂主——佛来了,佛听到他憍陈如讲客尘烦恼,比方,两个比方,讲得很清楚。佛没有说,因为他们很有成就的长老了。佛说对,在大众中,本来这个手掌刚才是那么的,对不对?这一番话,喏,他手是那么讲话,佛在演讲,讲到这里佛把这个手停了,变成拳;变成拳以后,一下变成拳给大家展示一下,一下手掌又打开,给阿难讲,“你现在看到什么?你现在哦”。“啊”,阿难说,“哎呀,我看到你那个漂亮的手了。”佛经上形容是如来百宝的轮掌了。管他是百宝还是骨头不管了,反正你的手掌众中开合,一下变成拳、一下变成掌,挥来挥去的。那佛说你看到了,看到了,你看到我的手在你们前面挥来挥去,一下变成掌、一下变成拳,还是我的手有开有合?还是你能够看见的那个见性有开有合呢?这是很普通嘛。阿难说,他说,阿难答复的很合逻辑哟,你注意哟,“诶,你的手在大众里头,一下变成掌、一下变成拳,有开有合,我们同时看到你的手有开有合,你的手一下开、一下合在动嘛,我那个见性嘛,看到你的手一下开、一下合。哈,你手一动我就看到了嘛,我就看见了嘛!”佛就说,“那好,那究竟是哪个动?哪个静呢?”
呃,你们注意啊,你们进禅堂两腿一盘,干什么?打坐。打坐是静的吗?放腿是动的吗?一样的道理哦,在这里参究,谁动谁静?我岔过来这两句,跟佛的手作用一样,现在我岔过来也讲过了。那么原经上就讲,佛手,佛就说话了,“阿难,好,我的手没有停”,这个,这个阿难就说,他(佛)说“你看到我的手有开有合,有动,哪个在动?哪个在静呢?”
阿难答复他,“你的手一开一合嘛,我都看到了”,那他说,“一个看到同这个现象谁动谁静?”阿难就说“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阿难答的问题在这里蛮深刻的,可是错误在哪里?阿难说“你老人家的手不动嘛,一下合拢、一下张开,我的看见你手那个见性跟到你,就忙得不得了。你开了我也看到你开,你合拢来我看见你合啊,这个见性自己都搞不清楚了,我都搞不清,谁为无住啊?”这个见性在哪里啊?谁为无住,哪个?等于禅堂叫你参话头念佛是谁,谁为无住?
【佛言如是。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佛言”,佛听了,你说的对,“如是”,对,你说的不错。佛再来了、又演戏了,“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首右盼。”佛放的很快,演电影这一幕很好,佛就给他一道光,他就这一边看,佛就转过来这一边放一道光,他就转到左看。那么阿难,这个,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首左盼,“佛言”,佛就问了,阿难你的头今天什么原因摆来摆去啊?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因为看你光嘛,左边来左边看,右边来右边看,当然头要摆动了。那佛又说“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那么你看我手放光,左边你看左边,右边看右边,头也跟到转,还是你头在动,你那个能够看见的在动啊?“世尊。我头在动(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答复的又是,我那个见性忙的很诶,跟到你光在转诶,你问你说有摇动没有摇动,他没有答摇动的问题,同前面答一样,你手一开一合,我紧看你一开一合,我忙得很诶。你现在左摆右摆,我也忙得很,见性没有动,“佛言如是”,你说的对。
【佛言如是。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有几位一起跟南师念)。
佛在这里直指了,不等阿难问话了。就说,他说,“好,这个动作,你们都懂了”,他不但对阿难讲,也对大家讲。动摇的是外像,我们哪一天叫大家背来,“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动摇一切皆是外缘,为之客尘烦恼,外缘都是客尘烦恼。以不住者——动摇的名之为客,他说你们看阿难刚才跟到我手动摇,他也、阿难也懂了。他说,那个能见的没有动呀,是头在动,跟到客尘在转。啊,再说我的手,手在开合,他那个看到我手开合的、能看的那个东西没有动过,但是它也没有静过、没有住在哪里,为什么你现在“以动为身”,一般人把动的当身,“以动为境”,能动的叫做境界,始终,这个都是外缘,从始到终,能动的,我们念头在动的是客尘,念念生灭是客尘烦恼,你念头在生灭的旁边有一个“知道念头在生灭”吗?随时知道吗?天成?
天成:知道。
南师:那个没有动过啊。
天成:是。
南师:对啊。他说大家认不到,从始到终跟到念念生灭,都抓这个生灭境界。你在山上有时候打坐也蛮好,过后拼命想回到那个境界,对不对?
天成:是。
南师:好笨吧?哈,他能首先观到了。
古道师:那个境界也是客尘。
南师:也是客尘,对了。他说你管他干嘛,你遗失了真性,颠倒行事,就是我叫你提两个,两行要背来的,过两天要发来考卷的,颠倒行事,这是众生自我颠倒,自性身心本来清净在的。下面,一个直指的,“性心失真”,没有个真的假的,本来真的就在这里,自己失了,“认物为己”,这个身体也是客尘。你看心脏随时跳动,呼吸随时往来,啊,拼命叫你修呼吸,呼吸本来是个生灭法,还自己去、你守那个,能守呼吸那个没有动过啊!认物为自已,这就是轮回的道理,“颠倒生死。自取流转(经文:轮回是中。自取流转)”,这是讲明心见性第一卷,《楞严经》第一卷到此告一个段落。啊,先吃一点东西,喝杯茶。
天风师:老师,那个刚才,您讲到那个明心见性那个见,您讲了一下,没有再讲太多,然后可以把那个见理解成是觉照?
南师:觉照就是客尘烦恼。
天风师:但是他有这个觉照才能见到那个性。
南师:那你胡加上的,你加上的。啊,你(天成)讲吧,你帮助给他听。
天成:我就是说那个“识精元明”那一篇,老师讲说,是“见闻觉知”它就四个都在这里面。
南师:都在里面,你以为还有个什么叫“觉照”啊?
古道师:哎呀,一体两面,一个是用、一个是体,体者不动,用者客尘。
李素美:哈哈,他都讲得都是很清楚,哈哈,他讲得都很清楚,他就“啊哟“(笑)。
南师:对啊,古道讲得很清楚,
李素美:就是“哎哟“(笑)。
古道师:这两天学这个,我们晚上回去在那想起了那个《信心铭》,《信心铭》里面一些句子突然想起来了,说,“将心觅心,岂非大错。”
南师:对啊。
古道师:“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南师:对啊。
古道师:实际上一念放下就是那个。
南师:嗯。
古道师:一念不生全体现。
南师:早就生了。
古道师:有这个一念,放下的念头已经不是了。
南师:已经啊……哈。
天风师:该去哪去哪吧!
古道师:请你吃东西吧,哈。
Sami:我每天都记不得上了什么,只记得古道师父讲的。
南师:啊?
Sami:我每天只记得古道师父讲的法。
古道师:哇,咱俩有缘,哈哈。
南师:听得很对。
Sami:他就只讲一句心不见性,我就只记得这一句了。
南师:哦,对,古道说的。
天风师:古道师就是菩萨,自己未度,先度别人。
南师:他早就度了,他自己度了不知道。
天风师:对,不知道就等于没度嘛。
南师:嗯,休息一下再来。
天风师:自己发了财还以为自己是穷人,那不是就很麻烦。
南师:啊,觉照跟知性,见闻觉知。
古道师:频呼小玉原无事,哎呀,只要檀郞认得声。阿弥陀佛。在这一段,然后就想起很多祖师们说的这些话,什么百丈禅师的那个开堂说法。
南师:你何必想祖师,你想自己就通了嘛。
古道师:就是感觉用那些来注解,感觉就好像人家说的……
南师:那又是客尘了,你用自己注解自己多好呢!
古道师:跟天成师学的。(众笑)。
天风师:好,很好。
南师:再来吧。
李素美:他说你讲的好,好,很好。
南师:不是我讲的。
李素美:他说,好,很好。
古道师:他说好是自己有法喜了。(众笑)
南师:好嘛,你叫他们开一开嘛,你何必跑呢。
许江:老师,明心见性,您刚才讲不能明心是因为不能见性,心和性是什么区别?
南师:不是前两天都在讲这个问题,讲过了吗?
天风师:等头撞脑门拍一下就知道了。
南师:啊。
天风师:这叫打头。
南师:对呀,前两天不是提过这个问题吗?
许江:忘记了。
南师:忘记了,慢慢找一下。今天我们都散会,你在饭厅找一下,前两天在这里讲过的,把它捡回来一下。好,你问题摆在那里,啊,再来。
天风师:再来是第二卷,老师。
南师:嗯,十卷楞严。
天风师:这个第二卷开始了,这么严重啊。第一卷已经结束了,开始第二卷了,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南师:啊,这个不念了,就原文念起。
天风师:念一遍就读过一下。
南师:好。
天风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
众念:【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古道师:先到这儿呗!
南师:先到这里吧。先讲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头,第二卷,重点。嗯,消文吧。
天风师:我们就先理顺一下这些文字,“尔时阿难。及诸大众”就是接着刚才,刚刚讲过的第一卷这些过程。第一卷的结尾呢,就是佛让这个憍陈那(如)这个长老,也是佛的第一批弟子,初转法轮的时候鹿野苑的时候,他的五个随从众,后来也跟他出家修行。
南师:许江,呃,你要仔细听啊!
天风师:这个佛悟道以后,就是回来专门找,最先找的就是这五个……
南师:老徒弟。
天风师:就算他的徒弟,实质上当时他们都认为佛堕落了,佛放弃了苦行。
南师:那个故事不讲了。
天风师:太多了,那么这个憍陈那(如)长老就是说辈份比较老,地位也比较高,那么佛为了开示阿难和其它的大众,就是在上一卷的结尾,让憍陈如说说他是什么因缘悟道的,他就把他所领悟的客尘的关系给大众作了报告。
南师:主客的关系。
天风师:哦,主客的关系,主和客的关系。
南师:光指客尘关系,你没有搞清楚,是主客的关系。
天风师:主客的关系,对,我就是太强调这个客尘了。主客的关系。
南师:古道说,曹洞宗的时候把临济讲宾主,曹洞讲君臣都是主客的关系。
天风师:讲到后来呢,佛呢,最后佛接过来这个话头,所谓的普告大众,和在座大众所讲的,重点就是以摇动者为尘,以不住者为客,就是客尘的基本的含义。那个不动的又是什么?“手自开合。见无舒卷”,是哪个是动、哪个是不动?哪个是静、哪个是主?这个上一章上一卷的结尾,重点由佛来开示这一段。
南师:这一段重点你讲了,你讲是外形的重点,内在?
天风师:内在的重点就是,就是所谓的念念生灭,也就是客、也就是尘,然后“遗失真性”,由此造成的颠倒行事,失去了这个自性本性,就失去了,就被妄念所遮、被客尘所遮,就看不到。“认物为己”,把客尘当作自性,当作本有的自己,这个已应该是理解成自性。“轮回是中。自取流转”,因为这样找不到自性,被客尘所遮蔽,看不到主人、找不到自己,认不得自己。
南师:天风啊,你现在在干什么?你现在在做什么?
天风师:在消文。
南师:消文,文消了没有?
天风师:还没有消完。
南师:不是,文消了没有?
天风师:正在消。
南师:你讲话讲完了吗?
天风师:还没有。
南师:你讲完了来。呃,呃,你现在干什么?手在干什么?呃,你刚才,你干啥?你摸胡子嘛,现在又在翻书嘛,你的客尘在哪里啊?
天风师:都是客尘。
南师:你哪个主人呢?
天风师:主人也是这些,因为我要完成这件事情,所以说主人和客尘……
南师:没有啊,你主人没有动过啊,你主人在哪里动?你就是客尘在动啊。不懂吧?你还笑许江,许江正要笑你呢!这叫“一个棺材两个死汉”,禅宗祖师骂人。再来再来,客尘,你现在干什么?你那个知性知道的有动过吗?
天风师:没有。
南师:那个在哪里?
天风师:在清净本然。
南师:啊?
天风师:在清净本然之中。
南师:是吗?在哪里清净?
许江:在尘上面清净。
南师:啊?谁说的?
李素美:许江。
南师:许江怎么说?
许江:我说在客尘上清净。
南师:在客尘会清净吗?所以我说你两个“一个棺材两个死汉”,古道只好低着头靠在桌子上笑了。好,那第二个消文,可惜你放过了,刚才,啊。
李素美:两次了,老师已经从开始已经接引过两次你,你都失去……
南师:他说,素美说从认识你,接引过你两次,你也这样放过了。
李素美:都没抓到。
南师:好,现在转一个问题,不是消文了。消文,我觉得前面问题没有讨论完,可惜了啊!现在再来,阿难大众听了佛的教训,“身心泰然”,他们懂了,“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刚才我问你这些都在缘尘分别影事,现场问你,你都不明白了。你妄自聪明,骂你的。阿难当时呢认得了,妄认缘尘分别,今日开悟,悟了这个道理。等于失了母亲的奶,忽然又回到母亲身边来,又抓到奶吃了,“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第二个问题,连带问题同那个一样的,这个身体跟心,身心两方面,“真妄虚实”,生命的真假跟虚妄的,这是一个问题。记住两句话第二卷,“身心。真妄虚实”。第二个问题,“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是,天风,刚才你讲了半天是什么作用?是不是生灭法?
天风师:是。
南师:每一念说文消文,这是生灭吗?是不是?
天风师:是。
南师:那个不生灭的呢?没有找到,你说我没有找到,嘿。生灭与不生灭,换一句话,生灭法有一个作用,使它能生灭的,那个是不生灭的,这两点,“发明性”,再开发,明白的指示认识心性的道理,这是第一段啊,很重要的啊!这是阿难提出来,提出来,佛还没有开始答复,有个人起来讲话了——皇帝,当时最有名的皇帝波斯匿王,这个波斯不是现在的伊朗啊,印度的中印度有一个最丰、最繁华丰饶的国家,经济大国,在印度当时中心,波斯匿王,抢到说话一样,先站起来,皇帝离开自己位置很恭敬了,向佛问话。他说,我啊,听你的教诲,皈依你了,我见到迦旃延、毗罗胝子这两位尊者,大阿罗汉,佛的弟子,故事,他的本生故事你讲经要加上说了,现在我们不讨论他两位尊者的本生出家见道的故事不谈。他提到,他们都告诉我,“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他说我们这个身体一死后就涅槃了,见到涅槃了,把死就当成涅槃,哈。这两位是很有名的,后来也皈依佛,先是一个大外道啊。他说,我现在碰到佛,怀疑这个问题——生死问题,生跟生命,跟生死云何发挥,“证知”,怎么求证,此心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生死。他们讲,原来拿外道的话说,死后断灭了。譬如我们现在学佛的要特别注意哦,大家把老和尚死了就说涅槃,这个涅槃也是代表死亡,这是错误的,这是个大错误,不过一般用惯了。他说我现在听佛讲出来证知此心不生不灭,他说现在给大家呢,“诸有漏者”都没有成道的人,都愿意听这个问题。
这一段,你注意啊,再回转来。阿难提出来说我懂了,再叫佛讲出来身心的真妄虚实,现在是生灭与不生灭,希望讲清楚。正说到这里波斯匿王岔过来说,我听别人他们讲的死后就涅槃了,他说我啊,一直怀疑生死的问题。你怎么样挥发讲清楚一点,证明此心不生不灭,波斯匿王自己抢过来先讲话了,他年纪比较大,嗯,好。
古道师:“佛告大王”。
南师:好,念下去。
众念:【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唯一纪二纪。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南师:好,先到这里,这一段一方面你要学学这个翻译的文章。所以中国文人讲《楞严经》假的,文章太妙了,写的又有逻辑又有文学,写的太好了。
佛就问他,他说问生死问题,“佛告大王”,你的身体现在不是站在我前面吗?我现在再来问你,“你(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吗?同史勇仁(音)买的金刚钻一样几千年不坏吗?这个“为复变坏”,认为随时会变坏呢?这个文章好啊。世尊,答复“我今此身。终从变灭”,我晓得一定会变老、会死的,“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你还没有死,你怎么晓得会死。“世尊”,他答复,“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虽然没有死,好的文章来(了),“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好文章,又是逻辑。
他说,我看到一切法无常,他懂了,不会永恒的,“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这个身体是无常的,一定变的,虽然没有死,但是我观察现前,现实的,这很现实,“念念迁谢”,四个字,念念迁谢,有一个不迁谢你可以明心见性了。每个念头每个念头变动的,自己作不了主,这个念头还没有想完,那个念头已经早就钻过来,“念念迁谢”,四个中文字,说了内容,写白话文要写好几十个字了。“新新不住”,每个念头都新起的,昨天想过的今天又想,想过了又来个新念头,都是新新。每个念头“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我们的身体也这样,身体也这样,身体这、下面这,“殒亡不息”,生灭法,新陈代谢,身体永远不停的。所以他谁也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诶,他答复的很彻底。
佛说,佛问的更厉害。好,照你这样说,大王我问你,“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你现在年纪大了,也六十几了,你衰老了,你的颜貌、相貌跟你年轻时候比呢?“世尊”,他答复得很清楚了,这一篇好文章。“我昔孩孺。肤腠润泽”,他说我小的时候那个皮肤啊,皮毛,多漂亮啊——发亮光的,小孩子童年,“年至长成。血气充满”,同你们现在一样留个胡子是假装的,还血气很充满,我现在老了,“颓龄”,老了,过了六十多了,“迫于衰耄”,快要衰老,耄是九十,哦,八十了,耄是八十,“耋”那个老字下面有个至字,那个念耋(dié),是九十。他说我现在衰老了、六十多了,希望还活到快到八十了,“形色枯槁(悴)”,相貌出来很老了,精神就昏昧,头昏脑胀,血压高,背痛、腰酸都来了,发、头发白了,脸上打皱纹了,“逮将不久”啊,我看来活不长了,“如何见比充盛之时”呢?他说,我哪里能够跟年轻的时候比呀?我年轻时候很漂亮啊,就是这个话。“佛言大王”,他说那我再问你,你的身体形容总不是一下衰老了吧?“王言”,这个波斯匿王说那当然了,世尊。注意这一段,文字好的很。“变化密移。我诚不觉”,这个人身体的衰败同年龄的衰老,这是个高度的秘密,找不出来,它自然在变动,我实在检查不出来,但是外表看得出来,“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一年一年,热天过了,像我们春天过一阵夏天了,一下又过年了,这个时间,何以故呢?他说我二十岁的时候,虽然少年,颜貌已老,二十岁的时候比十几岁的时候老多了,初十岁时,“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他说我过了二十岁,你说以为自己年轻吗?这个二十岁跟小的时候比起来,比十岁时候老多了,三十岁又衰二十,十年来计算,比二十岁更老了,你现在三十几了。嘿嘿,他说我现在六十岁又过,六十二了,看看回头一想,看到自己五十岁的时候,哎哟,我还羡慕当年五十岁,回头一想,很强壮的,重点还不是这个文章啊。
“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他说我现在报告的十年十年这样看的,其实生命这个东西就是个奥秘,这奥秘的无常的变化,找不出来理由,这是生命的关键了。明心见性,佛经这个奥秘,生命的奥秘,在这里也讲。“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一年一年的变化流动改变,且限十年,不要拿十年来讲,仔细想,若复令我微细地思惟,仔细地研究,“其变宁为一纪二纪”,一纪是十二年,这个变化的过程生命不是十年二十年来计算的,“实为年变”,每年都在变,这个文字很漂亮的哦,“实为年变”,“岂唯年变。亦兼月化”,一年一年都不同,每个月变化都不同,自己不知道, “何直月化。兼又日迁”,其实再仔细讲每个月变化不同,不算数,每天都在变化。再仔细一想,“沉思”,你仔细研究,“谛观”,看清楚,哎哟,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刹那刹那,刹那刹那是时间哪,不算数,时间还不算,“念念之间”是不得停住,你的感觉知觉每一念。刚才我问你消文的时候,你做什么,你手摸一下,诶,你手摸一下胡子已经变化了,再问你一下,翻一下书,已经几十个变化了。所以《达摩禅经》告诉你,念念之间,一念之间有九百六十个变化,“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身。终从变灭”,他说所以啊,由这个观察,我晓得嘛,每个人也知道这个身体总归要死掉,这个身体。
(哦,没有,这里重要不能停,)念下去。
众念:【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
南师:嗯,哈,先讲。佛再重点告诉他,你看到变化,你讲的道理都对,变迁不停。你有没有悟到,你会死,你晓得身体死了以后,你的心里头本来存在有个不死的东西,有个不生不死的功能你找到吗?你知道吗?
众念:【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南师:他说,我实在不知道。他问他哦,你身体里头本来存在的有个不死的东西,你知道吗?他说我不知道。
众念:【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南师:好,这一段。这一段宏忍师找,我写《楞严大义今释》有几首诗。你知道,等一下写在黑板上啊。
他说他晓得要死,他说你有个、身体里头有个不死的,他说我不知道。那么佛就告诉他,他说我现在明白地告诉你有个不死的东西,啊,自性不生灭,不生不灭的自性、作用。他说你几岁的时候看到恒河的水啊?这个波斯匿王,他说我三岁的时候,我妈妈带我去到庙子上拜天——婆罗门教耆婆天,婆罗门教天主。他说我过恒河那个时候就晓得看到恒河的水。佛就说,照你所说你现在六十多岁了,当然二十岁比十岁老,现在六十,年年岁岁都在衰老,你三岁的时候看到这个河水,你十三岁的时候也重新经过恒河吗?他说我是,三岁的时候看恒河,看那个、见恒河那个见,同十三岁的见没有两样。佛说你现在六十二岁,你看恒河的水还是能够看得见,那个能见的作用没有变过。你现在虽然悲伤自己头发白了面皱了,老了,你那个能见河水那个见的作用并没有衰老,“观河之见”并没有衰老,啊。能够衰老变化的,那个有相的客尘烦恼是色身,那个能看见眼睛花了看不到现象但是还是能够看见的那个见,“不皱非变。变者受灭”,不变者,没有生灭,这个里头没有生死。所谓生死生来死去,是形相的生灭变化、客尘烦恼的关系,你怎么听那些外道尊者们那些讲这个话,他们说死后就是(全灭),那是断见。那么波斯匿王听了这一段话,“信知身后舍生趣生”,注意哦,死了,身体真死了,那个能够主持生命的,舍掉这个身体,“舍生”,丢掉这个肉体,“趣生”,另外抓一个生命来。这个趣就是抓一个新的生命。那个没有变过,那个没有生死过。这一段到这里,十几页?十三页。
那么,我写到《楞严大义今释》有两首诗,宏忍师写出来了?
宏忍师:正在写。
南师:没有吧,书不在这里。
宏忍师:写了。
南师:有啊?念念看,你大声念,宏忍师。
宏忍师:
华发无知又上颠,几回揽镜奈何天;
离离莫羡春风草,落尽还生年复年。
生死无端别恨深,浪花流到去来今;
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
南师:哎,你用闽南语唱念一下,闽南腔唱国语。
古道师:她正在写。
南师:我在《楞严大义今释》前一段,你们都没有注意。
宏忍师:嗯?
南师:我在《楞严大义今释》前面写的。
宏忍师:有啊。
南师:是,你注意到,我说大家没有注意,这两首你念念看。
宏忍师:大家一起念。
古道师:大家一起唱。
(众唱)
华发无知又上颠,几回揽镜奈何天,
离离莫羡春风草,落尽还生年复年。
南师:停一下,第一首采用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死同那个不生不死,这一首诗一个道理,第二段这是用波斯匿王的。
(众继续唱)
生死无端别恨深,浪花流到去来今。
白头雾里观河见,犹是童年过后心。
南师:就用波斯匿王这一段,“生死无端别恨深”,都在怕生死,“浪花流到去来今”啊,过去、现在、未来,白头胡子到,河(雾)里观河见,雾里,眼睛看不见了,雾里看花,都衰老了,此心同童年没有两样,“犹是童年去(过)后心”,两首吗?两首吧?
宏忍师:是。
南师:这一段,我在《楞严大义今释》有十七首,偈,诗偈,就是讲这一段。
那么现在回来同客尘烦恼见性这一段,连起来啊,是一个问题,好几层的分析方法。大家今天的课比较重了,连到一天一天跟到越来越重的哟,累积起来,要搞清楚哦!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