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130 卷八

欲界六天(二) 卷九 初禅三天

南师:现在我们讲的是佛教的宇宙观啊,讲天人了,地狱、畜生到人类讲过了,人类讲,现在讲天人境界啊。

天风师:好啊。

南师:啊。

天风师:《楞严经》,金陵刻经处这个版本,卷八第二十页第一面的第三行。昨天讲完了这个。

南师:焰摩天。

天风师:焰摩天,就是时分天这个,今天应该是从“一切时静”开始。

南师:啊,好,好。这个,我们现在还在天人的欲界里头的啊,这些天人还是欲界,有饮食男女关系的,不过饮食男女不同了,到时分天这个地方饮食…那么欲界的人都有性欲的关系啊,就是男女关系。啊,饮食男女,尤其是偏重在男女这一方面,有阴阳的。到欲界天,到时分天这一类,这个阶段,譬如我们讲过四天王天,这个这个三十三天,都是男女关系有的啊,差不多同我们人类高一点。那我们一般人讲的欲界天里头是精交,性交的关系是精神、身体身心两方面全部投入的,这个爱欲是这样。上去到时分天以后,一切不同了——气交了。男女关系有时候,远远看到一握手,没有像我们这个、这个人类啊同生物界,两个身体啊得一切身心交媾在一起,没有。只是一握手,一碰已经好了,啊,所谓气交。最后呢,是神交,再高一点的天人啊,没有…还在欲界,但是彼此的眼睛一对望、一看,已经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性需要的高潮这些,都过了。那么,这是普通的先介绍一下,刚才讲的啊,是普通的。

那么昨天讲到焰摩天、时分天,时分天到这里已经不用我们地球的太阳系统、月亮系统这个关系计算时间了。所以焰摩、焰摩,这个焰摩天啊,是离开了日月的光明,它另走一路。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有个注意啊。现在岔过来一个新的朋友,对新的朋友做一个了解。所谓一个太阳作恒星,这个系统,象我们这个太阳系统是带领,过去晓得是七个星球,地球,这个天王星、冥王星、火星等等,现在发现有九个,不管九个、八个、七个,没有关系啊。这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讲叫人世间。那么我们这个地球以这个太阳系统这个世界,是范围最小、在太空中寿命也是最短。其它的世界呢?不一定像我们一样以太阳、月亮做标准,它有个恒星带领很多星球,这样是一个世界。这么一千个太阳系统,这个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累积起来。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

其实现在天文学、科学晓得这个虚空是无限的扩大,现在才知道一点,现在西方的科学是向佛学这个路上在走,我们中国自己还不大清楚。这个宇宙是无量无边的扩大,所以佛经上说“如是”,象我们刚才所表示的,如是在太空中三千大千世界,不可数、不可知,究竟有多少,说不清楚。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一个佛土,算是一个佛的国土。

那么我们介绍了这样,又回转来看焰摩天,就介在欲界的这个中间了,下面就讲兜率陀天了。这个兜率天,也在欲界中喔,他为什么这个果报的?那边的人生命怎么来的?“一切時静。有应触来。未能违戾。”他说,我们修行的人假使得定,一切时间心境都很宁定,没有像我们人世间这个烦恼,很多情绪扰乱、不散乱,在定静境界里。这种定境,他没有讲得定哦,不是三摩地,这是我们中国儒家所谓“大学之道,知止而后静,静而后能安”,这个静的阶段。儒家的修养是有些人,你看人类社会上有些人,天生心境很宁静,欲望比较少。像这一类修行,一切时间都很宁静。譬如我们现在很多朋友、老朋友、读书人,有知识份子,看到外表很宁静,心里很乱,这个不算静。心境都很静态,“有应触来。未能违戾”,那么很宁静的人,好像很死板了,不是。就是我们古书上常有两句话讲人生的修养,“物来则应,过去不留”,黑板上写一下啊。对于事情来,就应付,就做了,不管牵制,我们普通形容一个领导的人日理万机。哈,一天…我经常想,开馆子的一天杀一万只鸡,这是讲笑话。

真的有修养的人,儒家的修养日理万机,应付,心中宁静,过去不留。喏,这一句话,佛经怎么讲“过去不留”?一切事情“有应触来。未能违戾”,就是过去不留。能够在处理万难的事,日理万机,心中没有动过,非常宁静。所以,以这个常如如不动,应付万机。有这种修养的人,而且一生做了很多的好事、功德,“命终之后”,等他死了以后,“上升精微”,上升,不会下堕,不会变畜生,不会到地狱,也不会变饿鬼了。上升,升位到什么?“精微”。

讲到“精微”两个字,我们只好岔过来,怎么解释呢?所以我们中国人自己不读中国书,《诗经》《书经》上,《书经》,这是中国最初一部历史,孔子著《春秋》是后面啊。《书经》是唐尧虞舜以来的文告,政府的文告。说尧把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这三代都是有道的,是道德的政治,公天下,那是真正的民主自由的,后来都是私天下,不是了。所以当唐尧虞舜有个传统,有四句话,尧传道给舜禹、舜传给禹。“人心惟危”,人的心理思想很危险,人的心理思想情绪都很危险。“道心惟微”,真正的道心就是刚才提到的,啊,心中永远是静的,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啊,“道心惟微”。“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就是这个微小的微啊,精微的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永远处在中庸之道。什么是中庸呢?就是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这是中庸之道,他此心永远是静的。那么,我们引用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的,尧传的,“人心惟危”,很危险,“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尧传给舜,舜传给禹。到大禹儿子手里变成家天下。家天下,就是一家的,已经变了。所以道家、儒家,我们文化始终推崇尧、舜、禹三代,是公天下,公天下是真民主自由的。他们这几个皇帝啊,据道书上说,最后都成仙了、走了,尧舜禹,不是普通。

刚才,为了这一点说明“精微”两个字,啊,这些人可以日理万机,此心永远恒静、精微。所以他死后升天,呃,“不接下界”,不堕落,上升了。那么这一类呢,“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升得高了,升到什么呢?“诸人天境。乃至劫坏”,一切人天的境界,没办法比喻,“乃至劫坏”,这个劫,地球我们世界有三灾,譬如说水灾、火灾、风灾。现在科学家担心,这个北极冰山,天气太暖化掉,化掉以后是火灾来,火灾这个地球要翻新,又变成一个冰河时期了。火灾、水灾。风灾最大了,啊,那个这不详细讲了这三灾,你们佛学都有基础了,三灾。到了风灾,很大的灾难了。他说,如果有这样功德人,升到兜率天的呢,乃至这些三灾所不能毁坏,很高了,“三灾不及”,水灾、火灾、风灾,这三个劫难都不会到。“如是一类”,这一类的生命,是这一、我们这一生,起码要修到快接近初禅禅定的境界,还不是四禅八定的初禅呢,是初禅以前的。等于说还是欲界的定,欲界里的是静定。

如是一类”,这一类的生命,“名兜率陀天”,叫兜率天。那么兜率天现在的天主是什么人?弥勒菩萨。兜率天还在欲界喔,欲界喔,也有男女、饮食男女的关系喔。不过弥勒菩萨在那里是叫,下一世的,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后来衰了,没有了,他将来重新建立佛教是他,啊,这叫兜率。说弥勒菩萨在兜率的有内院,内院等于我们这里有禅堂,外面吃肉啊、喝酒啊,乱七八糟什么都讲,进了禅堂,完全是进入定境了,这是内院,不同的啊。这一类叫兜率天,这个兜率天是还在欲界里头的啊。

这个欲界天讲了几层啦?四天王天。啊?(众答:四层。)啊,报一报啊!我问你们是故意的喔,是在考你们啊,看你报得出来不。(众答: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对,欲界有六个天啊,后面不同了,过了兜率天。

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如嚼蜡。命终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类。名乐变化天。”这一类高了,兜率天以外啊,男女、饮食、爱欲都没有,自己本身不发动,没有了,自然清静。啊,我呢?男女、饮食,也可以不吃东西了,男女关系有男女,这个天人里头有男女,可是没有像我们这样男女做爱啊,爱得要死要活的,乃至乱七八糟的,这个没有了。但是呢,也可以,也有天女,也有男的、女的。如果需要,他们做、两个人互相做YOGA一样。“应汝行事”,等于说,你们学佛的有太太的,男人学佛,或者有丈夫的,也不要说我学佛了,对方要求,不来,也不是菩萨道。

这是说,“我无欲心。应汝行事”。这是密宗修双身法的基本原则,密宗要真双修法,要做到这个。“于横陈时。味如嚼蜡”。与男女关系发生问题的时候,真做这个时候,他并不是有贪恋,本身自己没有贪恋,做了淡而无味,也做完了,应付了。完全超越了兜率欲境界,兜率以下的人世间到四天王天啊,三十三天,这些都不同,超越这种境界。这样的人,“命终之后”,人世间修行人啊,这是讲人世间修行人,你今天打坐修行禅定,已经功夫到了、气脉变了,对于男女饮食变成这个样子。“于横陈时”,“横陈”两个字,我不解释啊,解释起来很风流的啊,嘿,嘿嘿,啊,这个就是男女做爱的这种情况形容。“味如嚼蜡”,这样的在世修行人,“命终之后。生越化地”,高了。叫化乐天,这个天简称叫化乐天,有人世间的快乐、快感,但是没有人世间的欲望。有人世间的一切的享受,他已经超越了、超越了这些享受,叫化乐天。“如是一类”,这一类呢,“名乐变化天”,把化乐天的名词啊,这个《楞严经》上加以解释一点。“乐”,有乐感,禅定一样的乐感。我们修禅、打坐到了,不是“受喜、受乐”吗?初禅是,初禅是什么啊?(众答:“离生喜乐。”)对了,它有“离生喜乐”的边缘了,所以叫化乐天,还在欲界、欲界里头。好了这一层,很高了啊!所以密宗讲修双修法,现在笑话,我就笑,人家说,“南师就是不肯告诉我啊”,不是不讲,没有资格,现在都是骗人。学密宗的人,借男女双修是骗人的。你能够做到这样吗?“于横陈时。味同嚼蜡”,啊,自己是并没有欲望的这种心理。

好了,再进一层呢,这个化乐天过了,讲“无世间心”,更超越了,不但没有男女饮食的欲,这功名富贵一切一切这个世间上,厌离,并不喜欢。我们人世间这一切情绪、情怀,一点都没有了,非常,或者出家、或者不出家修行,“同世行事”,你看不出他在修行,他还是同看起是个普通人,他真修到这个样子,同于世间的一般人做事,情形一样。“于行事交。了然超越”,不但没有男女关系,虽然他活在这个人世间,一看是一个普通人。他的功夫修养到达了,待人处事之间很平常,你看他行为很平常,物来则应,过去不留。说“于行事交”,与人交往之间,不管你做官也好,做生意也好,做一个讨...做皇帝也好、讨饭也好,是真修行,在这个境界里头。“于行事交。了然超越”,这是慈雄在文殊院、四川成都文殊院看到的一副对子了,就是,“见了便做”,啊。(李慈雄:“做了便放下。”)“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就是这个境界。“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就到这个境界。所以一切做人行事,他也做生意,也是个普通人,看不出来他在修行,诶,“了然超越”。这样的修养,还没有到初禅呢,还在欲界里,“命终之后。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如是一类。名他化自在天”,高了,第六天,欲界的最高天。命终以后,死了以后,“遍能”,普遍的,一定的,这里一断气,那边已经生天了。生在什么?他化自在天。“遍能出超。化无化境”,啊,那个天人境界很清静,很妙的变化啊,不是现在科学化学这个化,变化无端,好象是如梦如幻的境界。这一类的天人啊,叫他化,不但自化,还可以化他人,随时进入这个修养很高的、接近于初禅定的境界,“名他化自在天”。这样合起来叫做六欲天。欲界里头六层,哪六层啊?

众答: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乐化天、他化自在天。

南师:这叫欲界的六天,还是在男女饮食之间超越,没有得定,没有得初禅,啊,得了初…那么,在这个中间有一类,这里提了没有?啊,不晓得啊,这个呢,我们大梵天就在超过这个,在初禅到跳出欲界,接近色界中间,有了啊?(众答:后面有,卷九。)好,“名他化自在天”。

“阿难”,佛就到讲到这里感叹一声,哎呀!阿难啊,“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他说,这六天,你看天人境界,比我们生命不同喔,他们,他化自在天活一、活一天是我们人世间多少年啊?

李慈雄:一千六百年。

马宏达:啊,活了呢,这四天王天,他的一昼夜相当于我们的五十年,他的寿命大概是五百岁,等于我们人世间的九百万岁、九百万年,越往上是。

南师:哈,这个时间是对立的,说。

马宏达:越往上要、要乘以两倍,一层一层地乘两倍……。

南师:天人的时间,同一切的他方世界时间同我们时间是对立的,这一点呢,爱因斯坦已经看到了,哈,但是没有办法抓住,所以他最后只好归到宗教去了啊。这个时间是这样。那么,这个六天、六种天人还在欲界。“形虽出动”,形体上修养很高,修行很高了,可是呢,好像同我们不同,很、很高华,很清扬、很超然,但是还没有明心见性,“心迹尚交”,习气,心里头的习气还有,“心迹尚交”,同欲界里头还是有关系。就是说思想超越了,情感上还没有离开。“自此已还。名为欲界”,所以这个,由他化自在天开始,倒转来数,“自此已还”,由四天王天的人,到四天王,这六层呢还是欲界里头。所以“跳出三界外”,太难了啊。

好,跟到是第九卷了,佛又再感叹一声,“阿难!”啊,“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我们修养YOGA的,最高的崇拜是大梵天,就在这个境界里头。佛就感叹地告诉阿难说,世间一切修心人,我们修行,也可以说以行为行来代表,实际上在佛学叫“修心人”,不能明心见性啊。

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没有修过真的禅定。禅那,真的禅定,四禅八定,没有功夫,没有道果,四禅八定,他“无有智慧”,他永远不能得定,也不能发起真正的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不过自己保守一点,把自己这个身体做到,好像不敢碰。我们许多人活在世间,所以这个男女之间个个有这个心思,不敢做这个行为。那么这些修行人更不敢弄、不敢做,“但能执身不行”,他们随便一切的行为,“若行若坐”,或者是学打坐,或者平常的行为。“想念俱无”,可是呢,他对于淫欲的观念非常淡,淡得几乎没有了,情绪上思想都没有。“爱染不生”,情、爱、欲三种,都不动心了,非常清淡,清净无为啊,情、爱、欲三种都不动了,“爱染不生”。“无留欲界”,这样的修养,修到最高处,你譬如说印度的婆罗门教啊,YOGA、瑜伽派这一班人,都是走这个路线,“无留欲界”,不想留在这个欲界里头。这个欲是指狭义的饮食男女之学。那么这一类人的修养,最后死的时候,“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应念”还不等于死喔,现生活到已经进入大梵天的境界。所以基督教、天主教讲天主,是大梵天的天主?还是欲界的天主?色界?他搞不清楚,哈,自己都搞不清楚。这里分析得很清楚啊!他这一类人“爱染不生”啊,“是人”,这个人,“应念身为梵侣”,“梵”就是绝对清净,“梵”字这意思的意义,中文就是清净,肯定的很清净,以道家老子的书上叫清净无为到极点。“如是一类”,这一类人,“名梵众天”,啊。

这个,那么梵众天的境界里头怎么样呢?“欲习既除”,饮食男女、名利心等都淡了、都化掉了,欲界的习气没有了。“离欲心现”,还没有达到初禅。初禅是“离生喜乐”,他这里还不能完全,有一点像了。“离欲心”,要想跳出这个物理世界,想自己变成升华的圣人,有这个心现了,有这个动机了。“于诸律仪。爱乐随顺”,非常守规矩,一切的戒律、道德行为,处处注意,身口意三业,随时在改正自己。对于一切戒律,你这外表的行为,“爱乐随顺”,非常喜欢,啊,守道德规矩,“随顺”是跟到道德规矩这一类走。“是人”,像这样人,“应时能行梵德”,就做到现生就在修行了,这是梵、清净之德行。“如是一类。名梵辅天”,梵众天上面,梵,梵辅天嘛,“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这一、这样的人,死后变大梵天,又不同一点。大梵天跟梵辅天呢,不是上下之隔,有点联邦的样子啊,我们比方。

再进一步人,“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这个是大梵王天。这个梵众天、梵辅天以上,“身心妙圆”,比上面讲的两种人,梵众天同梵辅天更不同,身体变化了,气脉、身体变化了,心也变化了。心也不同,道德清净达到比较高的境界,非常圆满、奇妙。也虽然不得神通,有非常奇妙的作用。“威仪不缺”,人很端正,很清净,这个威仪就是行为,“威仪”两个字代表行住坐卧四威仪,处处守规,处处都守规矩的,没有缺陷,道德清净到极点。“清净禁戒”,永远自己在戒律方面啊,管理自己很严格,此心常常清净。不但光是戒律清净,智慧开发,“加以明悟”,重要在这里,智慧开发。开发到什么程度?当然没有证菩提了,没有明心见性,可是智慧、智慧开发。像这样的人,“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这样的人就是到大梵天里头的领袖了,叫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我们这个婆罗门教,尤其YOGA崇拜的是大梵天。但是婆罗门教里学YOGA的人,他把大梵天、大梵天推崇为三界的天主,这有问题的。在佛法里讲大梵天啊,是欲界、色界之间的。到时间了吗?

薛虎:没有,还有,还有。(众笑)

南师:那今天怎么特别长啊?(众笑)

李慈雄:他时间改变了,他在大梵天境界,时间改变了。(众笑)

南师:那么,“阿难”,他说,“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四禅八定,你注意喔,所以修禅定。他就告诉阿难,上面这大梵天等等啊,梵众天、梵辅天等等,已经了不起了。在人世间来讲,这已经了不起,太了不起。所谓这三种是“胜流”特别,他们的修养到“一切苦恼所不能逼”,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烦恼,永远是至善的境界。“虽非正修”,但是以佛法来讲啊,他们属于真正地修正菩提之路吗?不合,不是真正的三摩地,定慧等持的法,证到明心见性,成佛境界,他说不是正修行之路。不过是非常了不起,在他们的修养、修持当中,“清净心中。诸漏不动”,随时不动念,随时清净。这个“漏”,就是六根完全不漏、身心不漏了,达到这样程度呢,接近叫“初禅”了。初禅,可以离生喜乐,接近了,接近了啊。“阿难”。

薛虎:老师啊,时间到了。(众笑)

南师:啊,噢。等到我想休息,他说没有到,等着我讲、讲下去时候,他说时间到了。

薛虎:这一段没讲完呢。

南师:嗯,好,好好。就到这里吧,“名为初禅”,明天继续,好不好?

李慈雄:老师,这里面有问题啊。

南师:嗯。

李慈雄:像讲初禅,事实上是,不止是所谓禅定功夫,已经包括生理的、心理行为都净化了。

南师:对,对,对。

李慈雄:所以老师你讲说,这辈子没有看过真的初禅,实质上这里面有深意了。

南师:就是这个意思。

李慈雄:就这个意思,是。

南师:心理行为,一切的毛病、习气统统转变。

李慈雄:是,是。

南师:那么,所以我再三给你们提,要研究《俱舍论》同这个唯识的《百法明门论》,心理行为、习气、讲话、动作一切都改变,一点没有改变,都不行的,是这样。不是说打坐坐的好,就叫做初禅,不是这样。

李慈雄:那并不是说他一定定几年,就叫初禅。

南师:诶,不是的,你定几年,定个七百年,不一定算初禅。所以不是我讲那个慧持法师,宋徽宗那个词,七百年他一坐,一打坐七百年了,晋朝到宋朝才出定。那他究竟是哪一种定,还不算初禅。

李慈雄:这叫“定中消息谁得知”。

南师:啊,对啊,对啊,对。

天风师:“许谁知。”

李慈雄:是。

南师:所以我这一次不是给虚云老和尚写那个序言,我,大家没有看懂。虽然老和尚也是我皈依,但是他老人家同憨山大师,不是有一打坐有七天出定吗?我说,究竟哪一种定?他自己都讲不清楚。

李慈雄:是。

男生:老师。

南师:所以他看了那篇文章,大叫,他说,这一篇文章很慎重,那个承思看了。

魏承思:老师,我,这个又要讲那个庄子的《逍遥游》,有个问题,就是坐忘和心斋,到底这个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如果用佛法的修证的话,相当于什么?现在没有人讲得清楚,我觉得。

南师:坐忘,那坐忘是只讲身体方面的功夫。

魏承思:形,形体,身体,身体。

南师:身体,这个是。心斋呢,是到内心的功夫了,内心的。

魏承思:那相当于,从佛教的修行有没有可以相…

南师:这个,因为没有办法比较。

魏承思:没有办法比较。

南师:也可以把它拉高一点。你说庄子的真正坐忘,已经到了忘身之境界了,忘身。

魏承思:忘身,那个是心斋?

南师:就是坐忘,他不是无我,不是无我,只到忘身。

魏承思:坐忘,坐忘,忘身,忘身。

南师:心斋呢,可以接近到无我境界,空了。

魏承思:就是实际上是心斋更高一层。

南师:更高一层。

魏承思:因为现在外面讲《庄子》,没有人讲清楚过,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南师:啊,那都是乱讲。

魏承思:还有那个,老师,那个“心止于符”的“符”是什么意思?

南师:啊?哪一个啊?

魏承思:这个“心止于符”,符号的符。

南师:哦,“心止于符”。

魏承思:“心止于符”,这个符是什么意思?

南师:竹头这个符号的符。

魏承思:对,符号的符是什么意思?

南师:心跟道两个接近了,净土那个道是清净无为。

魏承思:那个符是什么意思?

南师:符是符合。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