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142 卷九

五阴解脱 受阴区宇魔境3-7

南师:现在讲受阴境界,昨天讲到第几个啦?

大众:第二。

李慈雄:第二个,今天讲第三个。

南师:再提起注意,所以修行用功到受阴境界,是介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啊。真正的受阴,佛学很难解释。我们现在这是感觉状态,换句话说同神经系统、同色阴境界,身体的神经、精神系统、脑的系统都有关联。再说受阴境界是情绪化的多,还是唯物的方面影响,一半。昨天讲到受阴境界第三个魔障,现在讲第四个。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这一段要仔细啊,要记住,将来用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本师释迦牟尼吩咐,一个修行人,大家看了不要害怕,你们还没有到这个程度,差远了。可是也不要说灰心,算不定一个普通人会撞上的。其实研究这些啊,一个精神病的医师,神经病的医师,假使在这里听课,我们的说法就更深入一点,不同了。可你们到底不是学医的啊,大概知道。修行人到了这里,看到了,已经证明到色阴尽,身体的障碍比较放松了。身体的障碍,酸痛胀麻痒等等等等境界过了很多了,不是完全脱离,很轻微了,感觉的状态情绪化就来了,“受阴明白”。忽然到这里不算明心见性哦,很定,很宁静。“前无新证”,啊,这个“前无新证。归失故居”,好像进步不了,就停留在那,心里常常一念不生,啊,规规矩矩,也懒得说话,也懒得动,不活泼了。“前无新证。归失故居。”也退步不了,也退不下来,定定,换句话傻傻定定。修行到这个境界,生理心理都起变化,自己看不清楚,“智力衰微”,就是定境要发起慧力,自己智慧的力量不够了。“入中隳地”,这在小乘的定境啊,这是中间定,进步与退步的中间,定住了。“入中隳地”,隳是有点隳裂啊,这个不是堕落的堕啊。堕落堕跟这个不同,会写吧?

大众:会。

南师:宏忍师父黑板上给你写,堕落的堕怎么写?这个隳字,裂开意思,相近于堕落,中间定。入了中间定的,隳裂的境界,“迥无所见”,自己没有进步,好像是空的,可是空的很干枯。以禅宗的祖师中国人讲,一句话解决,叫做枯禅。枯禅,枯槁的枯,接近于枯禅。修行程度、用工夫到这个程度,“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枯槁了。这个枯不是口干,也有点口干,胸部已经有点轻度发炎,自己检查不出来。不是完全口干。很希望有进步,进步不了,所以枯禅。那么常常一坐几个钟头,或者一天,不动,不想动,枯槁的境界。所以不要认为,哎哟,这是修行有功夫,一坐不动如山啊。你看他的外形,内在的功夫落在枯禅境界了。非明眼人,不是碰到明师善知识,看不清楚。换句话,天下瞎眼的很多,哈,没有善知识看不出来。那么在这种情形之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自己那个心中无事,定定,也没有杂念妄想。生理呢慢慢也干枯了,身体、情绪是慢慢衰落了。“将此以为勤精进相”。那么因为没有智慧,破不了枯禅境界,不会进步。往往自己认为,这是精进的程序,很精进,一天离不开禅定,或者呆呆在打坐在那里。这个就是受阴境界,感受来的,“此名修心无慧自失”。这就因为修行,修行要明心见性,把心念抓得太空太紧,没有智慧,自己丧失了踏进智慧的这个路线。“悟则无咎”,如果当时自己反省到开悟了,没有关系,是个过程。“非为圣证”。不是一定可以多少天,寂然不动。啊,等于我写一个老前辈的序言,当年也是我师父辈,我直接说了,叫大家看他的传记,效法他,很了不起。可是自己要小心修持,不要一定多少天,现在你们学佛,说某人一定多少天,他是什么定?你搞清楚没有?他连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啊,那就很严重了。那“非为圣证”。不是好事。

下面几句话,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吩咐我们一样。“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他说假定呢,你认为现在功夫到家,一坐多少天,一定多少天,身心也可以不吃不喝,也可以不吃哦,这个时候啊,而且胃口也并不想吃了,也可以不喝,认为自己到家,则堕在忆魔入其心腑。忆念就是一念定在那,啊,情绪化定住了,专一。“旦夕撮心”,行为思想放不开了,慈悲喜舍没有。而且更怕事情,万事万物一点事物来都不喜欢,你拿供养给他,他也不喜欢;你理他,他也不喜欢,空的,没有什么。“旦夕撮心”,这个撮字,把心,这个有句普通话叫揪拢来,揪心。

李慈雄:揪心。

南师:“悬在一处”,就定在一个境界上。“失于正受”,正受三摩地,不能真正得到明心见性的这个三昧定慧的境界。“当从沦坠”,这是堕落,修行人的半途的堕落,沦堕,沦堕堕在枯槁境界。

假使一念当时死掉,来生出来,就是现在有些小孩子啊,你研究,生来他带来傻哩呱唧定定,行为很端正。那么现在的,照现在的医学说有些孩子们,有些大人,自闭症,接近于这个了。他习气带来的,就有自闭症的现象,啊,要想办法引导使他打开的。啊,这里没有说沦堕,沦堕到谁里。这是一种退步堕落的现象,到这个境界。可是蛮有智慧的。听到佛法听到书啊都很明白,并不是坏事,是一种病态。这是第四个了是吧?

大众:第三个。

南师:啊,你们又给我减少了一个啊。哈,“又”,再说,“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这个都是重复了,不讲了。“受阴明白”。这个不讲了啊,不要重复了,对不对?

薛虎:是。

南师:都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这个呢又不同了啊,所以用功的岔路很多的。诶,色阴销,身体障碍轻松了,我们现在打坐修行都是身体障碍很多,这就是色阴境界。过了色阴境界,受阴明白了,这个人,太聪明,尤其我们同学里头很容易犯的,我看到好多人,啊,不管在家出家,慧力不错,很聪明,读书的样样通,处处明白,“慧力过定”,超过定境。知识渊博,讲什么马上懂,透于一切,是慧力够,没有定境。“大学之道知止而后定,定而后…”没有。“失于猛利”,慧力过于聪明,太过聪明。所以儒家孔子告诉我们,“过犹不及”都是毛病。这是魔障,也是偏差了。“失于猛利”,他的缺点,“失于猛利”是什么?他的过失缺点在于猛利,太聪明了,聪明过头了,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己认为超过一切。甚至看旁边人、看别人,自己就看不上去了,那么笨啊,这样还不懂,他一听、一问几乎都懂了。啊,悟了。“以诸胜性。怀于心中”,此心中自己认为智慧超过于人。而且自己认为已经是卢舍那,认为成佛了。认为是什么佛啊?卢舍那不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你们学佛的晓得是什么?

大众:圆满报身,报身佛。

南师:啊,是色界的,是菩萨界,卢舍那佛,中国是。“疑是卢舍那”,自己就像卢舍那,还有身体,现身已经成佛了,不过肉体还在,报身还在。“得少为足”,自己认为满足了,成佛了,这是很可怕。这种情况,佛就告诉我们为什么发生?“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没有反省,自己不谦虚不退省。恒审思量,忘了恒审思量,随时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缺点、过错。啊,不要轻视后学,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要特别的谦虚反省。“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恒就是常常要审查自己,缺乏了这个东西。“溺于知见”,溺,溺爱了,喜欢自己的聪明。认为这个聪明,你看叫什么,无所不知。你们这些笨蛋,一听,哎哟,怎么搞的?看任何人看的很低了。沉溺,就是淹到水里一样叫溺。水里死了叫溺死,对不对?

李慈雄:是。

南师:就是淹在聪明里,聪明反被聪明误,溺于聪明的所知所见。如果自己反省,恒审自己,反省领悟到,“悟则无咎”,没有问题。知道也是个好过程,但是“非为圣证”,不是说你证到佛法证空了。下面一样。“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如果你认为在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无所不知,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哎,马上着魔了。着什么?这是天魔境界,外来的,“则有下劣易知足魔”,自己够满足自己,自己的我慢了,进入你的心脏去了。啊,自己配合进来。“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等于说我已经开悟了,现身就是佛。你不是看到,嘿,像我们看到现在社会上很多,像昨天讲的法轮功那个人不是,前面那个已经讲过了,那还不到这个程度,这种程度啊,在佛教界出家里头蛮多的。你们接触得少,我们以前接触很多,看到,就很可怜很无办法。啊,认为自己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大彻大悟已经到家了。这样一来完全堕落,给魔障困住了,给魔障骗住,“失于正受。当从沦坠。”退堕,修行倒回去了。这是第五个啊?

大众:第四个。

南师:哎哟这么啰嗦跟我讲,嘿嘿。“又彼定中诸善男子”,另外一条。“见色阴销。受阴明白。”都一样不讲了。【新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这个你看,不但我们,你看看小乘佛经,这里有个人注意的,崔德众,看小乘佛经啊,《阿含经》里头很多。出了家悟道到这个境界,出家的集体的请求别人把他杀掉,自杀,请人来把自己杀掉。要求解脱,因为自己没有办法死。他说这一类人“新证未获。故心已亡”,新的功夫没有进步,“故心已亡”。原来我们的心啊烦恼情绪很多,他空了。原来的习惯,我们普通人吃喝玩乐烟酒赌嫖,心里很活跃,烦恼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是习惯。修行到这里这些都没有,空了,啊,完全空空的,啊,心空的。可是“新证未获”啊,进一步不晓得怎么样,没有边际。“历览二际。自生艰险。”历,经历,这个修持;览,自己观察;二际,前同后,一切。我说妄想那么多,情绪那么乱,现在妄想也空了,情绪也没有,空了。空了以后就在空的境界。怎么办,前面呢?佛法就是这样吗?修行就是这样到家吗?“历览二际”,前后一反省,哎呀,觉得修行真难,前路茫茫,无人可问。“自生艰险”,自己觉得修行太危险了。怎么办呢?进,进步不了,退,退不成,又不愿意退步,就定在空中。因此影响自己心里,“于心忽然生起无尽忧”。对于修行的进步,学业的进步,再无新的境界,发生忧愁。越忧愁,引发了身体的,“如坐铁床。如饮毒药”,觉到自己活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意义,白活了。可是心境很空,那这个世界是没有味道,不想活,“心不欲活”。求、常常求别人帮他一把,在我胸口刺一刀,嘿,或者帮我在喉咙割一刀,自杀。佛经上记载,过去有些比丘有这些事。因为自己对自己没有办法下手。可是密宗有个方法教你也可以自己下手,那不能告诉你们。真活不下去,自己一下就解脱了。可是他们没有这个本事,“令害其命”,叫别人帮忙杀了他。因为没有身体,老子也讲过我们人身最痛苦这个身体障碍太大,我之所以为我累的,我们一天到黑的忙碌就为了这个身体活命。没有身体,心很空灵。可是现在活到呢,这个身体好像很多余,不如早走,“早取解脱”,会到这个境界。哎,你们因为所见,所经过的人太少,没有见过,像我们几十年这些人都碰到过,告诉他,老兄,死了以后那边也不好玩呢,你考虑考虑啊。

“此名修行失于方便”。为什么?他都不懂方法,不晓得转变方法。所以修《达摩禅经》,告诉你到某一个境界就晓得了。禅经上告诉你,易观,赶快改变方法,或者变成念佛啊,或者变成运动啊,或者你去拜佛,变动一下,不要执着原来的空的境界了,叫易观了。“此名修行失于方便”,不懂方法,不晓得易观,就堕落到…真有这种事。啊,这尤其在,高山、森林、寺庙里头有这些修行人,啊,都希望别人帮忙他解脱了,就是自己不懂方便不晓得易观。“悟则无咎”,领悟到了,哦,在这样境界里头没有问题,一下过关了。但是过关了不要认为真的得解脱了,“非为圣证”。不是真的得道啊。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如果认为这个修行境界,自己功夫到这个程度是对的,好了,马上入魔了。入什么魔?一种忧愁魔进入你的心脏同脑子了,啊,或者自己拿刀来割自己。手执武器,刀啊剑啊,乃至剪刀啊自杀,自割,一块一块肉的割掉。啊,希望自己不要活到,不喜欢世间的寿命,寿长活到有什么意思。那么心里常常的忧愁,然后不喜欢见人,慢慢的,进到深山老林,或者乡下搭个茅棚,一个人啊变孤独的生活。拿现在的医学,很大的自闭症。不耐见人,任何人不愿意见。“失于正受”,就到山林变成非常孤独,而且随时想早一点死掉,哈,有这种境界。这样一来呢,他堕落了,那还不如不修行,多好呢。这是第六个啦?

天风师:第五个。

南师:还是第五个啊?哈,少了一个。【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这一条比较容易,我们这个学佛的初步常常有,初步学佛的或者将来用功到这个境界,色阴销,身体障碍没有了。“受阴明白”,感觉情绪变化了,内心非常清净。“心安隐后”,并不是明心见性哦,内心非常清净,此心很轻安;隐,妄念、杂念妄想比较少了。忽然很高兴,说,你譬如修初禅的,小乘,初禅离生喜乐,自己非常,我随时在笑。高兴,哎哟,学佛,得道,哈真好。“无限喜生”,心里头随时在高兴。见人都高兴,得道了,兼其不能自己停止,都在喜悦,疯了一样,笑。他也本来是个进步的现象,“此名轻安”,修行到身心轻灵,心境平安。轻、安,轻、安是两句话,这个身体很轻灵,没有障碍,无病无痛;心里呢,很平安,无事。认为这样所以很高兴,得道了,欢喜得很。没有智慧不能自己禁止这个喜欢的心理,以为自己得道开悟了。“悟则无咎”,开悟了,自己明白了。这是忧魔、悲魔、喜魔,喜也是种魔,啊,疯子一样。【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如果认为自己这样,菩萨得初地是欢喜地,进入欢喜境界了。嘿,随时想笑,随时开心,随时高兴,你骂他他也高兴,打他也高兴,你们没有见过吧?当年我们亲自见到这一类人,你打他骂他他都高兴。“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进入他的脑子心脏。所以看到人就笑,甚至在街上、路上,路道,自己自歌自舞自徘徊啊,高兴得很,一边走路一边跳舞,一边笑,嗬,还唱着山歌啊,道情歌,“天也空啊地也空啊,什么在其中啊”,哦,一大堆,说的都是佛法。“自谓已得无碍解脱”,自己认为已经没有障碍,真正得解脱之道,真正定慧的境界啊,搞不清楚了。智慧发不起来,“失于正受。当从沦坠”,退步了,堕落下去,修行的堕落关键那么多。五阴阴魔讲完了,你们听完了,你们修都不敢修了。

李慈雄:(笑)

南师:啊,“又”,再说,【(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这个,刚才讲的还有一种呢,啊,自己以为,“自谓已足”啊,上面“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不重复讲了,对不对?

李慈雄:是的。

南师:可以吧?

李慈雄:可以了。

南师:“自谓已足”,自己认为修行功夫到家,满足。“忽有无端(的)大我慢起”来。骄傲,我们普通叫骄傲,自己内心骄傲起来。大我慢,慢心是骄傲,我们普通叫骄傲,骄傲不足以代表,佛学叫我慢,因为我,因为私心。我,认为了不起,啊,比骄傲还厉害的这个叫慢心。我们常常告诉一般记者,写文章的,照西方文化,“哎呀,某个你的孩子啊很好啊,你值得骄傲”,我说你放狗屁!中国话从来不讲这个话,孩子好也好,文章也好,值不值得骄傲,这是西方文化翻译。中国文化,知识分子最怕是骄傲,谦虚为第一,你骄傲是个大过错。现在人都跟到西方文化屁股后面跑,“我很值得骄傲啊!”你值得屁的骄傲啊,嘿,因为骄傲是大我慢,我慢就起来。“如是”,白话文“如是”两个字,古文,白话文就像这样的。“乃至慢”,骄傲,“与过慢”,骄傲里头还有过头的骄傲。慢,内心上,乃至夜里睡觉会觉得自己是菩萨在睡,自己是英雄在睡,慢与过慢,一切过错,自己认为没有过错,一切过错都是有道理的。自己乃至打人骂人都是有道理的,那,我还高兴老子才打他呢,他还不值我打呢。“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慢心这个是加好几重啊。我慢,我慢有,乃至慢与过慢,两重,过慢,及慢的过慢,再有那个什么慢?增上慢。什么叫增上慢?人天生都有个我了不起,最差等的人都觉得世界上我是第一,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认为我是第一,我们大家自己反省一下。如果有钱,喔,我是大老板有钱,增上慢,更了不起。如果有学问好,哎哟,你们有钱的做官算什么,我学问比你好。如果长得漂亮的,看不起,好丑啊,那当然自己最好,天下第一。增上慢的毛病非常多,因为慢是人性的最大的缺点,我慢,骄傲。可是人有名气有钱有地位有什么,乃至老了,你算老几啊,格老子都九十几了。

李慈雄:(笑)。

南师:嘿嘿,我走过的桥比你的路都多啊。老头子讲话,我吃的盐巴比你的白米都多啊,这个老头子是这样讲,老太婆。增上慢,年龄增上,都是慢。所以慢心要自己努力地反省,慢心就是第七意识的我见,私心。啊,做老师的对孩子学生,也要注意自己有时候用了我慢,你看孩子们,你观察这些年轻孩子,他天生有个我慢,书读不好,他要做官,老子将来是领袖。嗯……,这么一摆,头一歪。这是我慢、增上慢,所以教育上注意。还有一个慢呢?卑劣慢,佛学把你心理讲,你们看过鲁迅写的《阿Q正传》吗?

李慈雄:有。

南师:啊,阿Q最没有出息的人,被人家欺负,他欺负了以后,打不过人家,人家打他的时候打得起包了,很生气,想想打不过人家,摸摸头,不要紧,他妈的,那是儿子打老子,这叫卑劣慢。打不过人家,已经没有出息了,最后不要紧,不过他是我的儿子,打父亲,我是他爹,没有关系,好像很大方,这种慢叫卑劣慢。慢,你看对于这一条佛说得特别多,人天生的私心我见傲慢的心太大,这点去不了不要修行,他说我慢、过慢、增上慢、卑劣慢,我慢我见一下起来。这个时候啊,就像那个法轮功那个祖师爷一样,“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心中连佛都看不上,孔子啊老子啊,这些圣人,耶稣,看不上,我超过他。何况你们出了家修行打坐算个老几啊,他看不上,心中我慢。

“此名见胜无慧”,观点的问题,思想观点的错误。见解,知见的,好胜心,病根在好胜心。人都求胜,都想超过别人,任何人心里都想超过别人,是好胜心。好胜心在佛学的名称叫见胜,见解上要超过人家。“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没有智慧不能反省自己,救不了。如果真有一天明白了自己是个错误,“悟则无咎”,没有问题。“非为圣证”,是个过程。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他说如果有些人到了这个境界,我慢一起啊,认为得道了,学问也好,知识也渊博,本事也大,这个魔障来的,阿修罗了。“则有一分大我慢魔”,进入他的脑子心脏,因此看不起庙子,看不起和尚,看不起教导,也看不起牧师,也看不起神父,什么都看不起。“捣毁经像”,毁坏了佛教,把佛像拖到地上,丢到厕所。“谓檀越言”,谓一般居士,在家人,你们信这些干什么,佛像那是泥巴做的啊,那是金铜打的,他骗你的,或者泥巴木头做的。什么是佛经啊?纸张啊,纸张上面写的字,那树叶子啊。或者是把经文,后人造的写在这个羊皮啊,这些毛毯上给你看,这在西藏啊在印度那边有的。我们的肉身,这个生命是真的,唯物主义,自己不尊重自己,去信这些宗教,狗屁,不要信,你们怎么随便去相信泥巴刻的一个人,木头雕的,你还拜拜,你好笨啊,你们颠倒。可这种,很多人相信这个理论,“其深信者”,从打庙子啊,打菩萨啊,最后都受了果报。“埋弃地中”,把佛像啊打了就丢在地下。“疑误众生”,他的果报入无间地狱。自身,本身失于正受,永远不会走上正修行成就这条路,“当从沦坠”。哎,第九还是第八个啊?

李慈雄:第七个。

南师:啊,第七个啊。

薛虎:老师,时间到了。

南师:时间到了。哟,我还想赶快下面五十个都讲完,讲完,因为我有很多事要做,给这个耽误……

天风师:还有三十二个。

南师:哎哟,还有那么多啊。

天风师:讲完了十八个。

南师:哎,下次你们这些书看了大概会懂吧,不需要讲。

天风师:你讲了好。

李慈雄:没有真懂,表面懂。

南师:还更,天风还帮忙给我高帽戴了。

天风师:还需要再讲清楚一点。

南师:啊好好,好啊。那今天到这里为止啊?

李慈雄:是。

南师:那还有那么多,我想本来讲一点,好吧,那就吃东西吧。

李慈雄:报告老师,有个问题哦。就是这个是不是一定是色阴尽了之后,受阴的这些阴魔才会才起来?

南师:不一定的。

李慈雄:不一定哦。

南师:不一定,这个他经典上列的次序文字嘛,不能不照次序的,不一定的。像这些五阴的阴魔境界有时候不是修行人,上次跟你讲的,一般人也有,病态,是一种病态。换一句话研究五十种阴魔,要找精神病的医生、专家,或者神经病的,精神病是精神病哦,神经病是神经病哦,心理病是心理病哦,三种医学路线不同。同这些专家来,那么我们讨论的讲法不同了,还要配合气脉的讲法,同内心的五脏六腑、同脑神经那个气脉的关联,中间内容含藏的很多,是这样的。普通人也有。那么修行在一定到受阴尽那个境界里碰上,不是的。

李慈雄:一样的。是。但是这个经典给人家感觉有这种……

南师:经典文字他只好照次序写他的。

李慈雄:是是是。

南师:这些要自己悟到了,不然又失误了,失误了当从沦堕,呵呵,你问得好,你明白了,能够反省到,不从沦堕了,不然你给经典骗了。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