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15 卷二 三释

【色心诸缘 及心所使诸所缘法 唯心所现】八还辨见

南师:你讲大义吧,不念经文了。

天风师:讲大义。

南师:对,大义要点,这连带一两天晚上,非常重要的。

天风师:嗯,最重要的就是佛用这个,各种比喻的方法来引导阿难,还有与会的大众,怎么样能够去识别妙明真精的这个原心的所在?当然这里面涉及到很重要的就是说这个心、意、识这三种作用,最后体现在唯心所现上,那么佛一再又强调就是汝身汝心,就是这个物理的、生理的、思想的、现象的作用都是这个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的东西,我认为这就是最重要的,本自具足的又不能够把握的,就像,下一个比喻的就是看不到或者把握不了一个澄清的百千大海,而只去看到了一个浮沤、一个泡沫,把它当作大海的全部,当做海的本体了,我就简单说这么多。

南师:那,天成呢?

天成师:这个,“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这四句很重要,就是说我们这个,色的话就是说种种这个世间的所有的这个现象,有形有相的就是说这种现象,心的话就是我们各种就是说知见,所有的这个知见,诸缘就是说心色两个、两道一块形成了这个世间相,就是三界,就是说我们这个,由于我们执着的话,产生了这个三界,乃(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就是说讲这个物理世界所有各种现象,都是说从我们自性所显现出来的,就是都是从我们这个真心、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就是说“云何”,我们就是说是忘失掉本来这个元清净体,元清净体就是说在这个是,认为这个是物理世界上或者在执着上面,这个有的人在执着在这个名上面,有的是执着在这个利上面,就把自己就迷掉了。另外就是说把这个,认悟为迷的话,就是以昏昏暗暗这种现象认为就是见到了这个,为空的话,就认为就是指自性,在种种这个错误的这个知见上面,就是说自己在不断地攀缘,“聚缘内摇”,向外就是攀缘,就是依扰扰相的时候以为心性,这个样子我们就迷了,就是说是在无明,就是说我们这个颠倒众生在这个世间,到现在都还没有返本归源,归到本位,我(说)完了。

南师:上座呢?有没有?

古道师:我没有,昨天不是都讲过这个?对对。

南师:宋军有没有?

宋军:没有。

南师:好,两位都报告了这个昨天讲的。有一个,应该这样讲,你们诸位虽然学佛出家,现代人,现代人所争论的一个,什么是唯心主(义)思想?唯心跟唯物的关系,应该从现代文化切入,而且对现在佛教讲一切唯心,这个是什么心?应该先报告这个。我刚才告诉你推开《楞严经》,把《楞严经》精要拿出来。一般现在所讲的,我们再三提过的,讲经的时候,现在认识的都是西方观点的文化,认为唯心这个心,把生命,我们生活活到能思想的心,有感觉、有知觉这个就当成心的作用,如果拿这个当心的作用,现在的科学医学上还是大问题。医学、生理学上认为还是唯物的,所谓我们一切感觉知觉都是脑的作用,是唯物的,你所讲唯心是哪个心?要从这个问题进入的。如果在哲学来讲,我们都晓得讲中国文化是心物一元,怎么样是心跟物两个一元的?是不是啊?《楞严经》最后就——这个要点都没有点出来,最后他点出来,也不是点出来,指出来指明白,佛学佛教,佛所教的一切唯心这个心,不是有感觉、有知觉的这个心,这个心是一个功能,意识所发生的功能,这个是属于唯物的。唯物的后面,那个最后那个功能,换句话说唯物那个物——最初那个物怎么变出来的啊?就是追寻这个问题。这个里头所以讲到心物一元,他最后告诉你身心两方面,包括物理世界、精神世界是一个体的作用,这个体的作用在《楞严经》佛法里头叫作心,所以这个“心”字不是代表现在思想知觉感觉这个心,现在思想知觉感觉这个心,不过是心的第三层的起用,叫做心、意、识,这个识的作用,这个中间就很多了。那么到昨天为止佛就告诉你,譬如这个原文我叫你们统统背来,我们再倒转来背一道。

卷二第四页的正面最后两行,其它的本子,你们内行的站起来给大家找。佛说的,“遍告同会诸善男子”,这是佛说话了,我,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常说,“我常说言”,找到了吧?

众答:找到了。

南师:大家书上也找到了?

天风师:找到了。

南师:“色心诸缘”,这个色是讲物质的、物理的,这个心包括一切思维知觉感觉,这两样东西,“诸缘”。“及心所使”,中国文字就是一个心,借用的,中文里头文字要懂得一个叫做假借两个字,一个“心”字。

我再说一道,“我常说言,色心诸缘”,这个心,是个理念的心。色不是颜色,是讲物质物理的,我们这个身体,这个身体活到,下午陆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天课,这是色身方面的事,佛学名称叫色身。物理的、有颜色的身体这个身,地水(火风),十二经脉,二十几个经脉,十万八千个细胞这都是属于色法。色法跟心法,我们能够思想、能够意识,现在医学认为是神经,我们不承认。神经是个反应的作用,这个“心”字是指理念,所谓理念能够思想、能够知觉,有聪明、有笨的都是这个心,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色心诸缘”,诸缘就很多,譬如刚才陆老师上了一天医学的课,拿中医来讲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加起来二十四个脉,吕松涛也在做这个机器,加上耳经、眼经,什么经乱七八糟,真的经、假的经,一切经太多了,这属于两个字“诸缘”,古文就两个字解决了,缘是一个连一个很多,这是第一个心,啊,这样了解了没有?

古道师:明白了。

南师:第二个心,“及心所使”,这个心,第一个心我说是理念,我现在假定,为了大家了解。第二个心啊,心,理念心所起的作用,及心所使,使就是用,因为我们这个生命有这个心,心有这个想法,譬如陈峰去开航空公司,吕松涛去做医药,宋军去发展治沙,呵,不是自杀,是治理沙漠,譬如说赵海英去做官,刘美英去做办医院,这都是心所使,这个理念的心指挥了这个身体去做一切事,这是两重作用。同一个“心”字,所以中文比较难。“诸所缘法。唯心所现”,他只提了两个要点,然后告诉我们一切,这个“诸”字很多很多,“诸”字包括太多了,所缘的法,所发生世界上各种现象,政治也好,经济也好,文学也好,做人也好,生病也好,这都属于“诸所缘法,唯心所现”,这是讲理念的心,都是这个心的作用。这是前几句释迦牟尼佛说的。翻译成中文,变成中国文学,那么浓缩只有几个字。

那、心,“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几个字?

女生:十六。

南师:十六个字,四个字一句,四四十六个字,如果拿现在人写哲学、写科学、写文学写二十万字了,这是四句话,所以中文跟新文化、跟外国文化不同,十六个字已经说完了。

下面再说,佛说,“汝身”——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物”、这个里头如果用白话,唯心所现,我们加一句,加一句白话,怎么加呢?其实啊都不对,其实啊你们都不对!你们不知道你的身体乃至你心理起的作用——两样,都是由一个东西起来的,这个就是明心,佛学的明心见性的心了,这个代号也叫东西。那么他说明这个心的作用,加上好几个形容字啊,“妙明真精”一句把它点一点,非常玄妙,而非常清楚透明有光明的,而真实的永远不生不死的。心理不是,唯心不是,唯物也不是,没有变过,这个中间有个真精,这个心!所以佛学讲这个心是这个心,这个佛在这里讲“妙心”,非常玄妙讲不清楚,用中文也是“心”字做代表,这也不是理念的心、也不是使用的心,这是一个代号。就是说所有的生命后来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妙明真精非常玄妙的这个作用,所起来一个东西。这个“物”不是物质的物了,应该翻禅宗祖师讲“这个”,就是这个。我们如果不用——把它这个“物”字不同意的话,可以翻成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的功能,这个物等于一个功能,借用以自然科学的观念来。因为为什么要把它换呢?不换呢人家说所现物,又讲走到唯物的观点去了,这个意思懂了吧?所以……

他说学佛要明心见性,是见这个性。“云何汝等。遗失本妙”,玄妙,本,遗失啊,本妙、“圆妙、明心”,“宝明”的“妙性”。“云何”是反——文字上的反问——为什么大家忘记了?自己本来有,每个生命带来的,我们每个人生命带来的是什么?“妙明真精妙心”,有这个功能。可是我们自己忘记了,遗失了本来妙圆的,又是妙明,这个非常宝贝一样,真正的无价之宝,是形容词,妙明、妙性,他说我们自己忘了。

“认悟中迷”,你本来是清楚的,如果我们一个生来的人,我说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在大学里给大家讲哲学,人家问,“老师啊,那你这样说来,世界上哪个人是哲学家?”我说“乡下的山寨村里没有文化的那个老太婆是哲学家”,为什么?我小的时候问那个老太婆,我们乡村里很穷苦的老太婆穷了一辈子,我说“阿婆啊,你怎么这样苦你这?”“哎呀!孩子呀,没有什么,这是我的命啊!”哎,她心安理得,我说她是哲学家。什么理由都不问,“孩子啊”,答复我,“那是我的命啊!”这个命是什么东西?她用不着问,她悟了。我们这里出家、学佛、学科学、求医的每个是“悟中迷人”,佛骂我们,呵,你们是“认悟中迷”!

然后嘛,打坐修行,同时也包括物理的研究,“晦昧为空”,一片无明,什么都不知道,心里空空洞洞,打起坐来闭到眼睛在那里头做功夫,实际上在打起坐来在那里求清净,实际上盘个腿闭到眼睛在里头开运动会。在哪里开?还不能——没有电灯光,还没有像北京的什么、那个什么鸟窝,还不及那个鸟窝,在里头专门开运动会,思想来来去去,搞身体气脉。“晦昧为空”,“空晦昧(暗)中。结暗为色”,结果呢,陆老师一看耳朵,肝有问题,肾虚了,哪里长个东西,就是在那里结暗为色。生理、生命的里头它凝结拢来另外生出一个东西,这个“色”字就是生理内部的生命内部的妄想,这个物理作用、生理作用,“结暗为色,色杂妄想”,这个生理的作用加上里头的思想。其实我们现在活到是什么活的?八个字,“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哎,十二个字。呵,他说我们在这儿,“呐”、有思想,我们这个活到每天有思想,“相”,非常注重,尤其是男人每天起来刮个胡子,啊,胡子刮了还摸一摸,漂亮一点,女人擦个口红,把皮画一画,“想相”,衣服穿的好好的,“想相为身,聚缘内摇”,在里头,都在身体里头做功夫,聚缘内摇,里头在动。然后把精神养的好,睡觉,为什么睡觉养精神啊?如果严格问——睡觉是养精神,其实是聚缘内摇,充电。“趣外奔逸”,精神养好了,向外面做生意啊、发财啊,欺负人家骗人啊、吹牛啊,这样玩一辈子,呐。“昏扰扰相。以为心性”,闭到眼睛自己想不出来,至少活到可以去到大学讲课带博士生骗钱,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明心见性。“一迷为心”啊,“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一般的现象,这样肯定自己心在那里,心就在这个肉体的脑子里头,整个身体的内部,迷惑色身之内,太可怜了。把这个生命啊,父母所生这个生命,这个肉体里头有个东西在动,以为这个是心,他说根本的错误。那佛直指了,他不等你答复了,他晓得我们都不懂。在这里,我们如改一改他佛经的文章,用白话,这里加上一个,“哎!”一声,再来个惊叹号,佛在叹气,“哎!”惊叹号,你们啊,不知道,色身——这个身体,在佛学叫色身,是物理的地水火风空,拿中医讲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加上四五百个穴道,加上十万八千个细胞凑拢来的,这个叫色身。你们不知道这个“色身”,“外洎”、这个“洎”就是及,及字一样,扩充,把身体就做标杆扩充一圈圈,推开,“外洎山河”,整个的地球,“虚空”乃至整个的物理的每一个星球“大地”,由我们每个人个体生命开始,“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这个叫一切唯心的心。注意了,叫你们提这个要点,不是注意这个身体了,物理世界同我们生命同一体。所以佛学经常你们也用到,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慈悲是这样来,同体、心物一元,这个叫心物一元。那么佛做了一个比方,下面,“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等于你那个心是一个大海,我们忘记了大海,不认为这个大海一样的心,只把大海上起了一个小水泡,父母两个人做性爱把我们生出来,那个小水泡起了一个脓包,把这个脓包内外当成心了,他完全错误了,就这么一件事。所谓明心见性是见这个,你以为在那里念咒子打坐那个是心啊,不是。这个道理叫佛法,一切唯心,在这个要点点出来,已经讲了,讨论了三个晚上了。

古道师:是。

南师:好像你们始终不抓这个,(你们)这样答话是什么意思啊?

天风师:我们以为大家都知道了。

南师:啊?

天风师:大家都,事先讨论过,都也认为是这样的,所以就不认为再有讨论的必要了,这样想,呵呵。

南师:那都为什么表达讲的时候没有讲的明白,汇报?

古道师:语言能力差,表达能力差。

南师:啊?

古道师:语言表达能力差,有待于继续训练。

南师:哦,这样啊,那么姑且放一马吧。这个是要点哦,所谓明心。那么我们接下去啊,所以佛骂我们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至)可怜愍(者)”,你学佛白学了,这个本体——本题没有抓住。好,我们念吧,啊。

众念:【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佛告阿难……】

南师:好,先讲这一段,其实啊。

天风:好,我来讲。

南师:我讲了,节省时间了。其实佛很慈悲啊,佛就骂了我们一顿,众生可怜愍哎。阿难同我们一样,“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四个字是形容词,拿现在话,承蒙佛那么慈悲,愿意救度我们,使我们开悟,这样很深切的教诲、教训,感动了、哭了,“垂泣”大概鼻涕眼泪一起流下来。“叉手”合掌对佛说,“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现在我们虽然听了你老人家如是的妙音,讲的那么清楚,古道说他会说法表示的清楚啊,“悟妙明心”,现在我们也懂了,哦,心是这个,佛法讲唯心是这样伟大一个心,这个心是本来是、个个是佛,每个都是佛,都是圣人,原来是圆满的,清净的,永远是不生不死的,常住的,这个心地法门你告诉了我们。讲的他好像开悟了,下一句又没有开悟,“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但是我已经了解了,我现在眼睛看到你,听到你声音给我讲的,这个说法的声音,乃至我眼睛看到你本人坐在这里讲,都是攀缘心诶,都是内在意识思想来的,“现以缘心”,攀缘的心,“允所瞻仰”,眼睛能够看你,耳朵能够听到你讲这个道理,道理也懂了,“徒获此心”,懂了这个心的道理,究竟还是没有明心见性,但是讲句老实话,我不敢承认这个能够眼睛看的、耳朵听的这个就是明心见性吗?就是见到了本心吗?呃,老人家对不起,道理我相信,事实上我没有见到,是不是这样?原文?

天风师:是。

南师:是吗?

天风师:是。

南师:是不是原文这样说呀?陈峰,这个原文是不是这样?

陈峰:是。

南师:呃,因此他说希望你老人家,“愿佛哀愍”,可怜可怜我们,智慧太低,实在不懂,“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实在我有怀疑,还是没有懂,希望你再慈悲讲清楚,救——“拔我疑根”,我心里有怀疑啊,你讲的我相信,可是真没有见到心在哪里,“归无上道”,你再给我们讲清楚。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也同陆老师看病一样,蛮可怜的哈,看准了讲一声,还不相信。好,然后佛只好再讲了,怎么说?

众念:【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

南师:先到这里为止,所以我们禅宗有本书叫《指月录》是这样来的。佛就告诉阿难——答复他,嗨,你们啊,你们“以缘心听法”,攀缘心,《楞严经》开始说众生不能悟道是攀缘,一个思想接一个思想,就是猴子偷苞谷,刚才我听陆老师讲狗熊偷什么?跟猴子偷苞谷一样,抓一个抓一个丢一个,抓一个都是这个攀缘心,一个攀(缘)连一个,你们现在研究佛学打坐做功夫都是“缘心听法”,缘心听法都是妄想,“此法亦缘”,缘过了就空嘛,“非得法性”,真正佛法的意义,佛性的本身不知道,他说比方有人拿个指头指月亮给你看,指头指月亮,月亮在哪里呢?这里,指头一指,大家跟到指头就,把指头当月亮,没有去看月亮,找不到月亮在哪里,“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大家只拿到指头当月亮,这个人岂但“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两样都不是,这个批评,我们不要解释了,都看(得)懂,对不对?

古道师:是。

南师:“何以故”,他说个理由。

众念:【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何以故。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明暗二性。无所了故。汝亦如是。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有客。寄宿旅亭。暂止便去。终不常住。而掌亭人。都无所去。名为亭主。此亦如是。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无分别性。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南师:好,这来了,这是因指头看月亮的故事,引出来八还辨见了,佛说,什么道理呢?“何以故。以所标指为明月故”,一般人,指头告诉他,“哦”月亮在哪里,“呐”指头一指在那里,不看月亮光看指头了,他说这个样子,“岂唯亡指。亦复不识明之与暗”,明与暗都搞不清楚了,这个道理不要我讲,大家看懂了是吧?对不对?

众答:对、是。

南师:不过他根据原文,佛又自己说,“何以故”,什么理由呀?“即以指体。为月明性”,把指头当月亮是错误。那么忘记了,“明暗二性。无所了故”,哪个是明、哪个是暗,搞不清楚了,他说你们的观念啊,观点。这就是说,拿现在话,世界上一切人,人家讲了一个理论,就跟到那个主观的理论在转,自己是、那个理论对不对都没有去研究,你们都是这样。所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你刚才听我讲心这个样子、那个样子,你如果听了你就是明心见性啊?他说没有,你听了我的法音,讲的话,认为自己认得心,他说没有。实际上“此心自应离分别音。有分别性”,譬如我们讲话这个声音,你听到,听到了你心里头有个理解,那个理解到了这个声音的意义的时候,已经不是声音了,那是心的一个理念,此心自应离开分别音有分别的自性,你要找一下。他这里做个比方,譬如上面做宾客之分,一个客人住在旅馆,住完了明天中午算账已经走了,这个声音讲话已经过去了,客人永远不会住着,不会把旅馆当家的;“而掌亭人”,旅馆的老板呢,并没有去,还住在旅馆里,这个叫做旅馆的老板,叫“亭主”,这个道理也是这样。若真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无去也无来、永远不变,“则无所去”。“云何”怎么说“离声。无分别性”,离开一切声音,能够知道声音那个不起分别的、无所谓在这里、在那里,本来在这里,这个道理难懂了,啊。“斯则岂唯声分别心”,能够分别的心,我们现在能够思想的心叫做分别心,眼睛能够见,“分别”我的容貌,声音听到了,分别我的声音的是非,“离诸色相。无分别性”把这个作用都抛开了,你那个能生分别的那个在哪里?这样比方,我觉到佛当场讲的。

我们来讲,推开这个经典来讲,我们白天的一切事情头脑清清楚楚,当你睡着了,这些事情也没有,这些现象也没有,你那个白天能够分别清楚的那个自性在什么地方?要找这个。

“如是”,你能够这样找,“乃至分别都无”,我们能起思维意识分别的感觉与知觉这个作用空的,这叫做彻底的空,“分别都无”,“非色非空”,它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可是呢,一般的外道,印度佛在世的时候,当时有个外道的领袖也是教主叫“拘舍离”,“昧为冥谛”,当我们一切事情放下,譬如,比睡眠,又不是睡眠,打起坐来什么空空洞洞那个叫“冥谛”。现在在美国也很流行,冥想就是这个“冥”字,现在更流行在日本、在美国各地有些做内观、打坐,都是走这个冥谛的路线,“非色非空”,空空洞洞静坐在这里,就是大慧杲骂的默照邪禅。“离诸法缘。无分别性”,那么如果认为这个眼睛闭到打起坐来空空这个就是道的话,“则汝心性。各有所还”啊,你研究研究反省一下,你的此心同此性,应该每个有个归还的本位在那里,所以叫八还辨见,“还”、还就是回归,各有个回归本性。“云何为主”,究竟谁是主谁是客呢?主观的那个东西是什么?那么讨论了。

众念:【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南师:呃,阿难很厉害,抓住佛的话,拿婆婆的蛋糕向婆婆拜年了。他说佛啊,你说的,一切东西各有本位可归还的。好,你老人家刚才告诉我,我们一切众生有个心,心性,你说的,“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呢?他说无可办法,无所归还,你说本来一切众生皆是佛,心性就在这里,它无可还处的,我不懂了,我真不懂。“惟垂哀愍”你可怜可怜我嘛,你给我讲清楚了,“为我宣说”。

众念:【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bó(土+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南师:好,来了,在这一段最重要的,《楞严经》,上面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来了。阿难说,你说此心本来在这里,你也用了种种譬喻辩论了那么久,他说那个心归还到哪里?那么,“佛告阿难”,你现在看到我,能够看到我的那个能见的,看得见的,即是唯心所起的,精气神的识、凝聚,有光明、有分别,看到我这个色相这个人,“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这个作用啊,眼睛能够看见东西、看见人这个作用,虽然说不是本体啊,虽然说不是那个最玄妙、最精要的、光明的、本身的体,可是能够看见哦,也是心的作用一种哦,这是第一个作用了,“如第二月”。为什么他用月亮做比喻,因为我们古人晓得月亮本身不会发亮,吸收了太阳,它发亮,哪一天太阳不照到、它是暗的,明暗分、一变了,所以佛用这个比方他很科学的。你眼睛能够看到我,虽然说不是本心本性的全面,但是不是第二个月(亮),啊,如第二个月亮也是一种光明,“非是月影”,这个不是影相哦,不是空的啊。他说你现在、我分析给你听啊,则“汝(应谛听,当今)示汝(无所还地)”,哎,我现在告诉你,你说有个自性自心,没有办法归还到哪里,本来,不能归还的东西在哪里啊?

天风:本体。

南师:永远在我口袋里,是我的嘛,你有个东西是属于你的,归还不了的。“阿难”,在这个“大讲堂”里头把门都打开,太阳照过来,“日轮升天”,那么整个大讲堂里“则有明耀”,这是白天,第一。

第二到了夜里,“中夜黑月”天黑了,“云雾晦暝”外面起雾了,有云,看不见东西了,“则复昏暗”讲堂里什么都看不见。“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可是看不见也好,看得见也好,白天同夜里,窗子有个缝,我们也看到外面有个通道,有影子。

“墙宇之间。则复观壅”,那个墙来挡起来,门也关了,也看到,看不到外面,隔开了。

“分别之处。则复见缘”,如果有个地方摆的东西,我们眼睛仔细一看,哎哟,房间里虽然没有(什么),还有把雨伞啊,你又看到一个东西。

“顽虚之中。遍是空性”,什么都没有,这个房间里,你看得见吗?看得见,看到什么都没有。

“郁之象”这个房间里灰尘好大,烟雾弥漫的,“则纡昏尘”就晓得一(个),就是很昏、很不干净,空气不清爽。

“澄霁敛氛。又观清净”,如果灰尘都没有了,就看到房间里空空洞洞的,很清净。

这样有八个,八个地点啊,八个现象,这个八个现象全面讲了。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这八个现象(在)一个房间里,讲大体粗的有这样八个现象,我现在把八个现象,我们两个都把它归还,“还本所因处”。

“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光明因为太阳来,我们现在光明因为电灯来,把电灯一关了,光明还给电灯了,他当时没有电灯啊,他说光明还给太阳,“何以故”呀?“无日不明”没有太阳,不会有亮光,“明因属日”所以光明归太阳,因此把它归还太阳。

黑暗呢还给夜里,“暗还黑月”,是夜里天黑了,不是房间里黑哦,不过天黑了,房间里也看不见了。

“通还户牖”,打开门窗交通的还给窗子,户是门,窗子是牗。

“壅还墙宇”,阻碍的还给墙壁。

“缘还分别”,哦,门关了还(是)没有关,窗子关了没有关,这个因缘是思想分别心起的。

“顽虚还空”,这个里头什么都没有,是空的,归到空。

“郁bó(土+孛)还尘”这个房间里头大讲堂有昏是灰尘,这归灰尘本位。

“清明还霁”,没有灰尘,清清爽爽,就是还给灰尘、完全清干净了,霁就是天扫干净了。

同样的道理,拿眼睛来看,我们看的东西大象有八方面。我们常常讲,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眼观八面,这个八个现象,“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大致上是如此。你要注意啊,你说佛怎么讲的,现在拿光学来讲不止这样,诶,他老人家是二千八百年前呢,不是现在呀,如果他现在来做分析科学就不得了,他当时分析的那么清楚,二千八百年前同现在科学的粗的分类是一模一样。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他说我们把现象,你所眼睛所看到现象,不外乎八种。这个里头有问题啊,他怎么不讲它七种?也不讲它九种?佛怎么停止(于)讲八种?这是个秘密啊,再说啊。他说你看这“八种见精明性”,你看得见的,眼睛一看就知道,这个眼睛能够看到这八个现象,这个能见的东西他说你还给谁?还给虚空吗?还给亮光吗?还给哪里?那么这里不止这一段哦,前两天讲过,一个瞎子他说有没有看见呢?阿难说瞎子看不见,他说你错了,瞎子不过是看得一堂黑暗了,也是看见,那个能见的还给谁?这叫八还辨见,啊,“当欲谁还”,这个文字你注意,中文翻的特别好,他应该说“当欲还谁”啊,他不那么写,哎,这等于宋军写文章一样,“当欲谁还”,哪个来拿回去。

“何以故”,什么理由?“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你还给光明了,黑暗来看不见了,“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所以各种现象归还本位以后,你把一切现象都放空了,一切都不理,你打起坐来,现在我们常常讲,你打起坐来眼睛在那里有没有在看呢?

众答:有。

南师:当然,你们专看暗,你不晓得把暗还给暗了,呵,打起坐来以后,坐久了以后,眼睛前面起个光明,你去追这个光明吧,一定去追,你不晓得这个光明要还给它,哼。他说,你要晓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能见那个东西没有动摇过,所以讲了两句有名的话,佛说的,“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一切可以归还的那不是你的本性,“不汝还者”,他文字来了,又高明,他没有说“不还汝者”,不汝、不是你能够收的回去的,如果我们中文讲“不还汝者”,那是我给你的,呵。“不汝还者”用的好,不是你能够收的回去,那个不是你的见性是什么?“非汝而谁”。嗯,所以啊,他说阿难,你要、这就直指了啊,“则知”你应该了解“汝心本妙明净”,你那个此心、此性、此见本来是光明的、妙净的,你自己迷住了,“汝自迷闷”,因此受轮回生死给现象转去了,漂流于生死之中,所以我说你们最可怜的,自己忘失了本来。

好,我知道了,时间到了。因此中国禅宗哪一位祖师啊?古道会记得吧,“不汝还者”,就在义乌浙江。

古道师:不汝还者……

南师:看到这一句,佛说的不汝还者,这个原文怎么讲?呐,书还摆在……

古道师:不汝还者……对。

南师:不汝还者……又怎么样,非汝是谁,他看到这里开悟了,他真悟了,他做了一首有名的偈子——

众念:

不汝还者复是谁,
残红落满钓鱼矶。
日斜风动无人扫,
燕子衔将水际飞。

就是这个故事,这叫八还辨见。那么有些讲教理的,包括波斯匿王看河水,那叫十番辨(显)见,那不是八还了,十番,一次二次的十次,今天打坐到这里。“不汝还者”,参一参看。

赵海英:老师(我)有个问题。

古道师:老师没有问题。

南师:有问题,她说我有问题就有问题。

赵海英:老师,我最近也在,最近也在读《楞严经》的这几段啊,他前面用的那个比喻,佛用的那个,不是比喻了,就是波斯匿王见恒河那个见性,同他童年开始到他老了,那个见性没改,这里讲的这个见性,那个比喻我觉得有相似之处。但是呢,我们一般读的时候呀,对于这个能见之性呢,容易把它误解成所谓的知性,甚至把那种分别,那种分别的那个能力也认为是这个东西,但是其实刚刚老师解释的很清楚,佛讲的心物一元那个心包涵这个知性和分别之性,还包涵了比这还要大还要多,但现在就这两个比喻呢,就这么读下来呢,我觉得很容易误解,这就是所谓的知性而已啦,那个能见,就跟那个像佛、这个佛经里前面讲的第二月,他没有说是月,而是用了第二月这个名词。

南师:对!你讲的特别好,这里佛也给你点出来,你了不起,你特别留意,佛说这个虽然不是第一月,不过是第二月,并不是月影哦,这个是第二月,对了,你对,赵海英就是海英。嗯,对了,这里还有个秘密,他说你这个能见能思的这是第二月,并非月影啊,他又交待了,嗯,拿这个来指引你慢慢进入。

赵海英:我觉得我们见不到那个本心啊,就说我们平常迷了,见不到本心,是因为我们本身就一直在用攀缘心去想象,或者去分析那个本心是什么。

南师:是。

赵海英:只要有这个攀缘心其实就不会见到那个本心。

南师:那没有错。

赵海英:所以时刻、如果说把这个攀缘心真放掉,它那个自己就会出来,但是呢,其实我们……

南师:出来也不需要,哦,不是、不是不需要,讲错了,出来、不出来都在那里。

赵海英:都在那里,对,但是因为老是用这个攀缘去分析分别这个心呢,把这个迷掉了。

南师:是。

古道师:那如何不分别呢?

南师:如何不分别啊,禅师告诉你就在分别那里,不分别的就在分别那里,呵。你看到永嘉去见六祖吧,你记得吧?

古道师:是。

南师:六祖问他,怎么说?你应该清楚。

古道师:他那个公案,记得好像他到了以后,围绕六祖转了三圈,然后锡杖一拄

天风师:为何(何故)行者,不是不是,哎,生大我慢。

古道师:对,然后六祖就说他,他说就是何方行者,“何故行者,生大我慢?”这么傲慢干什么,他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顾不了许多,然后还,我整个公案……反正,好像是说分别也不错……

南师:这个样子,就是这两句答话,他说六祖一看就晓得他那个神态,这个里头神态没有记载,“对了!”他说你“莫是分别乎”啊,分别心来的吧,他说怎么说?

古道师:分别也不差。

某男:分别亦非意乎。

古道师:啊?

某女:分别亦非……

某男:分别亦非意。

南师:没有两样,分别是不分别。

古道师:哦,分别亦非意。

南师:所以六祖说如是、如是,就是这样、就是这样。

(注:六祖坛经 机缘品第八

永嘉玄觉禅师,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阅维摩经发明心地。后遇左豁朗禅师激励,与东阳策禅师同诣曹溪。初到,振锡绕祖三匝,卓然而立。祖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来,生大我慢。」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祖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祖曰:「如是如是。」于时大众无不愕然。然觉方具威仪参礼,须臾告辞,祖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祖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祖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祖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祖叹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