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这个很难懂的啊,很难理解的,还不要说修证功夫实证到这一步,理论推测都很难。所谓识阴,我再提啊,心意识。那么我们把普通话简单地说,识阴,就是生命的知性,能够思想、能够起作用的,不属于生理、不属于物理的。在佛学里头,譬如修禅定叫知性,知息入、知息出,一切的知性,能知之性,这个本性、本体,这个本性是个什么?实际上这个知性啊,是包含了四个方向啊,我们活到的生命,见、闻、觉、知。见,能够看见这个东西,眼睛,尤其是眼睛啊。耳目两方面,闻,耳朵能够听声音。觉,全身内外能够感觉,这个感觉是靠物理、生理作用。这个知性。
那么到中国的普通话,儒释道三家,南北朝到唐宋以后的汇合,一句话叫“灵知之性”,四个字。“灵”,灵魂,这个灵,知道的知。这个功能是个什么东西?是唯心的唯物的?怎么修证到?以修行来讲,不管儒家、道家、佛家,把身体离开,物理的这个身体离开了,修到“一灵不昧”四个字。尤其儒家,宋、宋明,宋朝、明朝以后儒家特别用的。你讲学佛啊、宗教啊,讲了半天,儒家一概不承认,不是不承认,他归纳,“一灵不昧”。就是平常儒家的理学家讲,修养到“昭昭灵灵”,昭昭是个,这个没有四点、下面。“昭昭灵灵,一灵不昧”,这是修养的圣人境界,内圣的境界。换一句话,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叫灵性,包括活到叫灵魂。灵跟魂是两个东西啊,严格地讲,灵跟魂是两个东西,综合一个。所以这个是中国文化,讲生命的本体起用的一个大麻烦的问题。我们简单这几句提出大家作注意啊。如果写这个问题是写好一两百万字一个专论的书啊,很麻烦啊。
这是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提出来,识阴境界,所谓认识论这个识、识阴。大概这个原则先把握到,讲识阴,很难懂啊。其实一切生命的众生,不管任何一个动物,乃至细胞在活动,在佛法认为,都有知性的作用。这个知性,成份多少的问题,知性的成份多少,乃至于植物、矿物、山河大地都有灵知之性,它的成份多少问题,所以叫十二类众生。
我们理解了这一个范围。现在看佛告诉、吩咐修行的人,行阴已经修证到,知道生命的根本,整个色受想行,心、这四样都属于心物一元的唯心所变的这个识性,现在是讨论这个。
那么佛的原文,我们翻译成中文,尤其是《楞严经》的文学,以文学境界,一个科学研究最高的逻辑变文学化,所以更难了解啊。我们,你看这个原文,“阿难”,这是感叹的话,这是佛当时说话的记录。佛就讲一个严重问题,每一次很严重的时候,提起他的名字,说某人你要注意,说阿难,你要注意。
“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先暂时切断这几句,文字了解。他说,阿难,你应该知道啊,一个大修行人得了定慧,到最后的境界,色、受、想、行都证到了,不是空洞理念,自己身心体验证到了。“穷诸行空”,生命的那个动元、最初那个动元也是空的。空不是没有哦,空能够生出一切作用来。“穷诸行空。于识还元”,但是,生命最初的那个动力的原因还是心意识所变的,就是说,拿现在话讲唯物,怎么变出物理的东西来呢?唯心变出来,心物一元的那个本心变的。
现在他换一个字,不用心字,是用识,认识论这个识。“穷诸行空”,知道行阴本来也空,但是,“于识还元”,知道行阴的空的、有的两面,都是心意识所变的,“还元”,回到本来那个本位上。“已灭生灭”,因此对于生灭法已经不讨论,不放在心上。宇宙万有一切、万有的东西一定在生灭,有生必有灭。
譬如说,我们比方啊,举个例子,现在譬如说霍金讲的弦论,是最新的科技,光学一切东西,量子力学弦论,弦是震动的,一点一点连续来。这讲得很好,弦论现在很流行,但是大家都了解了,科技也到了这个程度,所谓纳米科技。可是这个弦论震动的是一点一点了,一秒一秒震动来一个,那还有它弦在,那一条弦是什么?现在等于说,把这个弦论还原(元)到那条弦上“于识还元。已灭生灭”,弦的震动,这个不管了,震动的一点一点都是生灭法。生灭灭已,那个不生不灭的呢?那个是寂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我们刚才作一个比方,弦论的震动,知道了。可是震动有一条弦在这震动啊。那么弦等于是寂灭自性、不生不灭的自性,那个本体的功能,对于本体的功能、心物一元的本心呢那个东西,它的精妙还没有圆满,还没有彻底地明心见性,认识不清楚。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这个修行功夫做到这个境界,他有个感受啊,有个境界,这个境界,自己这个身体,“己身”、“根”,身体的五官,这个六根,不是五官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包括脑、全部的神经,“能令己身”,自己身体,六根,“根隔合开”,可以把它丢掉。
譬如身识,譬如我们这两天提到曹洞宗,你不要看我们讲故事啊。良价禅师,曹洞宗的祖师,他开悟以后。我常常叫你们研究,禅宗的祖师,你看他生死来去,他最后告诉徒弟,要走了、死了,定好那一天,徒弟们都来了,他那天腿一盘就死了,真的死了。这徒弟们统统跪下来痛哭,“师父啊,你慢一点走,多留一下啊。”他平常讲的很多了,那些徒弟们痛哭流涕,你看这个《指月录》里都记载的有。他眼睛又张开了,“嗨哟!你们跟我学了那么久,对生死根元都讲了。怎么还是那么讨厌?那么笨啊?恋恋不舍。好吧,暂时不死,多留几天陪你们玩玩。”眼睛又张开了。然后,过了几天,他吩咐庙子上的当家,办这个、请大家吃一餐,他叫作、记录上叫作办“愚痴斋”,“你这些笨家伙,修道一辈子,生死都看不开,我要走,还那么留恋,请大家吃一餐。”过了七天了,他又多活了七天,吃完了他要走了,真的走了。吃完了,然后一切准备好,眼一闭走了。
比方像这样的故事,不止良价禅师一个人,古代修行的,不但是佛家、道家、儒家都有。这就说明,我们这拿故事来说明,古人记载啊,现在看到比较少。现在讲西藏呢,什么这些活佛走的时候,可以发五彩光、光明,还只讲走那个…我们不评论啊。现在用这个故事就是说明,“能令己身。根隔合开”,要留就留,要去就去,生死来去自由,不麻烦别人,也不拖累自己,来去自由。那么,我常提这个良价曹洞宗祖师,譬如临济嘛,最有名的曹洞、临济两派,临济祖师走的时候,也是这样,弟子们要他写个偈子,他写了这个有名的叫你们注意。他对于生死来去都非常自在,可以自由。
这就是解释,我刚才讲这个故事是解释,佛经上说,“能令己身。根隔合开”,生死来去可以自由。同时“亦与十方诸类通觉”,没有空间的限制,没有时间的限制,跟一切众生,“一灵不昧”,我们刚才用到,心心相通,啊。
“觉知通㳷。能入圆元。”就是有他心通,你,别人的起心动念,一动,思想一动、情绪一动,他已经知道了。这个超过了他心通的境界,这时候同一切万物没有时空的间隔,统统相通的,“能入圆元”。
“若于所归。立真常因。”可是这里有个偏差,这里偏差是见解的问题、思想问题。功夫是证到了这一段,到达识阴境界、心意识境界这一段。但是,“若于所归”,最后的根元,“立真常因”,认为生命,除了生死、生灭之外,那个能生、能灭的自性永远是不生不死,常在的,永恒不变的。
譬如如果我们反过来,我岔过来讲啊。譬如研究中国最初的文化,第一本经典是《易经》。所以提到《易经》,我们晓得过去文化四书五经、四书六经,以《易经》为群经之首,我们中国文字、思想、一切一切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的根元。那么,到了汉代讲易学——《易经》的学问,叫做三易。简易,非常简单,凡是一个科学也好,哲学也好,最高的学问,到了最高处,一定是最简化。象现在的自然科学,精密的科技到了最高一定是很简化。还没有达到简化,这个科技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所以简易。交易,易学的关系,一切都有关连的。譬如身心是一体,这个二元一体,都是交易的关系。还有呢,变易,万物都在互相变化。所以《易经》的三易,简易、交易、变易。我为什么讲这个呢?到了宋儒,呵,变成三易改一个字了,简易、交易、不易,把那个变易变成不易了,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宇宙万有在变,有一个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宋儒以后的儒家讲《易经》,这一派,就是由程颐、程灏到朱熹这一派下来,是走这个路线。
那么,以佛学的观点来,这在逻辑上就是犯了一个什么?“若于所归。立真常因”,建立了认为一个生命是万变当中始终有个不变的在,这个是真常论。同时,佛学里头有人研究佛教的学问理论,把《楞严经》也归到真常唯心论。说《楞严经》这…其实他忘记了,《楞严经》处处是批驳真常唯心论。所以真常唯心论,这个偏差,不算外道。说这里到了,修持到这里,智慧的偏差,“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自己在这个里头产生了一个观点,认为彻底通透了,不过知道、证到生命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叫“立真常因。生胜解者”,自己在里头,讲出了哲学、理学一大堆的理论,高明得不得了。
“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外道种。”佛就大加批驳,他说,这样见解的人堕到什么里头呢?“因所因执”,有个前因,有因则有果,好,这个里头要研究,这种,究竟因中有果?还是果中有因?还是因果同时?这要看,研究《中论》了。我们晓得佛法基础,我们也常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因果这个原则、法则,不但是唯心论者、唯物论者、科学家、宗教家、哲学家,谁都不好认,有因果论。但是严格讲,因果是两个东西吗?因中有、有因生一个果,那因中已经有果了。还是果里头早就有因呢?有未来的因呢?还是因果同时?这个研究很深了。
那么印度的,佛学叫做外道。外道的定义是心外求法。印度的外道另一派,说娑毗迦罗这一派,现在还、这个学问还存在喔,比释迦牟尼佛还早一点。他认为宇宙生命根本有个是叫作“冥谛”,我们现在大家都听到的啊,最近这六七十年由印度到美国,整个的世界上很多人学打坐、学瑜珈,最高的境界就是“冥谛”。所以普通的打坐在美国,现在我们翻译过来叫冥想,认为打坐就在那里冥想。什么叫冥呢?中文的冥啊,就是夜里、深夜什么都没有,空空的,清幽自在。这个冥谛,冥谛这一派,在释迦牟尼佛以前就有,而释迦牟尼佛是批驳的。他是“因所因执”,对于因与果这个逻辑、这个科学的分析没有搞清楚,认为有一个第一因,没有第一因。第一因,最初的就是最后的,哎呀,我这个这个理论在因果论里头另外再讨论。
那么,这里佛批驳的,对于心意识到了这里,堕落在“因所因执”,就像娑毗迦罗这一派说归冥,最高的原则,宇宙万有最初是冥谛了,没有上帝,也非上帝所创造。宇宙的本身最后最后、最高的那个境界是冥谛。一缕清明,等于半夜三更,天上星星也没有、月亮也没有,一片,可是不是黑暗,呵,这个叫。他说如果是这样立真常唯心论到这里,神通本事都有,定力也有,见解上生了错误。他说,那走入冥谛的范围。
“迷佛菩提”,佛者正觉也,对于本性、本心的觉性没有透彻,偏向了。“亡失知见”,亡失了正菩提,菩提是大彻大悟正知正见。所以修行到了,尤其我们打坐,所以这个,两腿一盘,眼睛一闭,坐在那里,眼睛一闭,什么都不想,清清幽幽,念头也不动,认为这个就是道,属于冥谛。临济宗的,譬如到了宋朝大慧杲禅师,大骂,大骂一般学佛修道的人,叫做这个啊?“默照邪禅”,这是属于冥谛。认为六根,眼睛也不看外面,耳朵不听,一下守住这个清清幽幽的空空洞洞这个就是道。所以临济宗大慧杲大骂“默照邪禅”,有时候骂曹洞。那么,认为这个是落于冥谛里头了,这是“亡失知见”,亡失了。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佛评论,为什么功夫修养到这个境界有所偏差呢?那么,我们中国儒家,因为大家只讲儒家,不懂,譬如宋儒,朱熹的学问,譬如我们从宋朝以后,明、清一直到民国,满清被推翻到现在九十八年,都走的朱熹的思想。朱熹认为一切的修养,“集义之所生”,由一切知识凑拢来。同时,跟朱熹同时的宋朝儒家们,他们都学禅、学佛、学道的,最后归到儒家。陆象山认为朱熹这个见解不对,“尊德性”,就是《大学》里,“知至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见到、明心见性见到第一义啊,诶,然后学问自己都明白了。所以“尊德性”和“道问学”两派争得很厉害,名士啊。那么,不管如何,我们现在讲到这里,借他们中国,借我们自己中国儒家两派争论,在佛来结论,给你作一个结论,“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把打起坐来,最后得到忘掉身体,清清幽幽,一定多少年都不动,“冥谛”里头一定很多年,身心,而这个肉体还不会死亡。中国很多高僧有这些功夫,肉体还不会死亡,保存到,乃至,当然不象六祖的真身,又是另外一个事。
“成所归果”,成果,就是在冥谛里头,看身心还是存在。“违远圆通”,真正距离明心见性、彻底成佛开悟之路,有差别,有一点错。“背涅盘城”,涅盘就是寂灭,真正的自性的清净寂灭,不彻底了解。那么在这样,叫作变成外道。佛所讲的外道不是其它宗教啊,佛教里头所谓外道是心外求法,迷失了本心体,没有、明心见性不彻底,以为心性之外一念不生、住在冥谛里头就是最高的第一义谛最高的境界是错误的。这是第一条,他批驳。
第二条,佛又说,“阿难”,第二种呢?“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这四句都相同,不讲了啊。对不对?(众答:对,是。)已经。“若于所归。览为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有人到了行阴尽了,见到最高的境界,自己一定清清净净。“若于所归,览为自体”,一念不生,清清净净,身心障碍都没有了,离开了生老病死境界,一切皆空,“尽虚空界”,而且认为一切皆空。等于说,我们借用两句话啊,借用的啊,不能把别人搞错了。庄子说的,“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这两句是庄子的啊。它的内容,另有一个道理,但是我们借他两句话来讲。到了这个境界,自己认为啊,身体同、身心就同虚空一样合一,虚空界中的一切众生跟我同体,都是我身上,“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所有一切生命是我本身的流出去。那么,就借用佛家两句话,儒家,我们古有的文化,不是佛学来的啊,自己中国上古的文化。“物我”…“人我同胞,物我与也”,所谓“同胞物与”。一切人,所以中国人看一切生命,凡是人,都是我的同胞,胎生的,同胞一样。“物我与也”,一切万物都是同我,这个同体有相关的亲属,血脉相同。中国儒家是所以叫“民胞物与”,这很伟大的。所以叫“仁爱”,就是佛说的“同体之慈,无缘之悲”。我们中国儒家同佛家有同一个道理。
可是这里头呢,容易你会、在正确里头会走入偏差。他说,那么就到这里,看所有的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是我的分出去,这生命同我也有分。认为自己了不起了,做万物之主一样。“是人”,他说,到了这个境界,见解的偏差生出一种骄慢心来。“是人则堕能非能执。摩酰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到了这个境界,走的什么路子?哼,走到宗教路线去了。宗教路线是,马上会变成自己认为是万物之主了。修持到这个,自己认为神通智慧都具足了,是万物之主。因为你们很少研究过《圣经》,这里跟到我的素美知道,宏忍师知道,沙弥还小了,那我在美国的时候。一个神父拿一本《圣经》来,他是有一点…你什么都可以讲,有个东西,我们神父同牧师不敢讲的,你给我们讲一下。我说,什么?那个叫什么啊?(宏忍师:《启示录》。)啊?(宏忍师:《启示录》。)对,《启示录》。“你可以给我们讲吗?”我说,好啊。我说,这是基督教的、天主教的密宗喔。“老师,对啊!这句话,谁都讲不出来,你讲。”他讲那个上帝主宰以来,你翻开《圣经·启示录》,后面没人敢讲,这上帝一下来,全身是白衣,三只眼睛,眼睛里一把剑就出来了。我说这个是大自在天的天主,你们所讲的大自在天的天主,就是这个。后来讲来,就是说,摩酰首罗大自在天天主,就是三界天人的最高天有顶天的天主,是摩酰首罗。在佛学说,大自在天主,现在是观世音菩萨现身在那里变的。这个不讨论啊。
“生胜解者”,他说,如此一个人修持到这里,自己认为就是天主,主持万有。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在外国,有些走邪的,天主教、基督教也认为邪教的,很多也走上这个路线。“是人则堕能非能执”,自己几乎是万能,无所不能,他的神通功力、见解也到了,堕落象大自在天天主摩酰首罗,“现无边身”,一切众生的生命,包括我们所讲的,“民胞物与”、“同体之悲,无缘之慈”,变成自己的功德、自己的成就。“成其伴侣”,走了偏差了,变宗教教主了。所以呢,你,现在喏,你看那个那个中国人那个一个无知的工人变成法轮功,说释迦牟尼佛还不及他的,同样道理啊。
他说,“迷佛菩提。亡失知见。”对于真正明心见性、宇宙本体论都没有搞清楚。“是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他说,修持到这里,不能彻底明心见性,亡失知见,这是第二种,“立能为心”,自己认为就是宇宙万物的主宰、无所不能,而身心功夫真证到了这个境界。“成能事果”,他的万能就是前天我叫你们看《指月录》,那个那个天神来见那个和尚,谁啊?(天成答:元珪禅师。)对了,那天一样。“违远圆通。背涅盘城”,彻底不能成就。“生大慢天”,因为不修持也好,修持越有功夫、越有见地,我慢、骄慢的心越大,自己变成万物之主了,生出大我慢,“我遍圆种”,认为我普遍在一切万物的身上,你们所有一切众生,不过是我的分化出来一点小点而已。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