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16 卷二

客观的物理世界与自性能见的主观无二无别1

天风师:那就我来先说吧?

南师:好!

天风师:承蒙老师慈悲带领大家学习《楞严经》。

南师:不客气。

天风师:从四月十五号到现在,我们一共进行了,到昨天为止,进行到第十五讲,这个从开始到现在,我个人的感受就是,大家是越来越开始重视和认真的对待学习《楞严经》这个事情了,开始呢,大家还是有点,有的是看热闹的,有的是来玩的,有的是听一耳朵就走了,现在看来很多人都开始记笔记了,是吧,也有很认真的拿着经书来听的,也有就是说听一耳朵就不来的。那样就是说,但是这个一段时间留在这里的,我看大家都很发心,甚至连吃饭之后都在讨论这个《楞严经》的一些经义,是吧。所以这就是我个人觉得这是对大众的一个最好的触动,也是这个讲和听,双方面自利利他的一个最好的一个表现。

在禅堂这边,这几位住在禅堂的在家、出家的,大家每天下午也都在研究经义,发表各自不同对经义的理解、看法。那么,在这么好的一个殊胜的机缘下,大家都能够或多或少的不同次第上能得到不同的法教,能得到不同的利益,这就是这个老师的功德无量,给我们这么一个很好的机会。

那么说到这个《楞严经》的,老师要我们汇报的就是说这个十五讲以来,我们大家都得到了些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就是我个人就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那么回头呢,大家再谈自己的看法。

那么从讲到昨天为止是到了第十五讲,我们从经题讲起,这个“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这个经题我们已经讲了三天。没有到的,没有在位的同学们,可能就没有听到这个讲解的经题。实际上这个经题呢,包涵了《楞严经》这部非常重要的经典的所有的涵义,这个佛的各种法教,各种佛法的密旨,能说的、不能说的都在里面。包括这个还有诸多的修行的法门,还有修行实证当中所要注意的事项,佛在这本经里都有所讲。

那么讲到昨天第十五讲呢,就是说《楞严经》我们讲这个版本一共有十卷,我们已经讲了——讲完了第一卷,第二卷进行了一半这个样子。讲到这个程度上的经文的意思呢,已经讲明了几个重要的问题。第一呢,就是由于这个阿难所遭受的一次劫难,这样一个缘起,佛为了救度阿难,这个和之后为阿难讲清这些道理。也为了帮助阿难能够明心见性,能够找到这个心之所在和不在,究竟是什么?也是出于对阿难的教诲,也是旁及所有的与会的大众,包括波斯匿王啊等等,这些二乘的声闻缘觉等等的一切参加这个法会的听众。那么这当中有几个贯穿始终的几个重要的线索,我认为很重要。一个呢,就是佛先后由阿难这个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佛的这么多示现和讲法。

其中就包括呢,佛先后四次在不同的位置所放的光明。第一次佛是从顶髻啊,就是说头顶,头顶放出这个百宝光明,光中又化现了千叶宝莲,宝莲上又一个佛,一个化身佛跏趺坐、在宣说神咒。文殊菩萨就持这个神咒,去救度即将破坏戒体的阿难。让文殊菩萨就拿着佛的这个神咒,去把阿难和摩登伽女带回了佛的这个精舍,就是这个道场,这次讲《楞严经》的缘起的这个道场,这是个重要的地点。那么第二次呢,就是佛又从面门放光,又在对阿难进行一番开示。第三次呢,佛又从胸口的卍字放光。第四次呢,佛是用手,用他的这个兜罗绵手,也放出了这个五轮宝,长了五个宝轮的手,就是佛手了,第四次放光用来开示阿难。所以说这四次放光每次都含有它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作用,这就是让我们看着这部经好像充满了这个色彩和光学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佛所放的光——当然是化学变化也好、物理变化也好,我们再另行讨论。这是一个因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线索。

还有呢,这次开讲《楞严经》,不是说我们啊,是佛在讲这部经,佛弟子们结集来整理这部《楞严经》,记录这部《楞严经》。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个版本所进行到的第二卷这一部分,那么有几个重要的人物贯穿在这个经论当中。当然第一最重要的就是阿难,阿难这个事件发生的原由跟这个摩拿伽女有关。但是这里面也有文殊菩萨,还有佛的一些常随众,一些重要的常随弟子在这里面示现。包括这个佛初转法轮时候所度化的第一批弟子当中的长老,憍陈那长老。那么这些人物呢都会起到他相关有的在这个法会因缘当中特殊的作用,包括波斯匿王啊等等、等等这一系列人物。

佛在最初的,也是我们讲经讲到第十五讲,最重的一个部分呢,一个事件,或者说一个说法的法教的内容呢,就是七处征心。佛用不同的问话方式,来追问或者逼问,也是为了让阿难明白,这个心到底在哪里?最后阿难答(话),来证明或者他想说明心在七个不同的地方,在内啊在外啊,在哪里在哪里,最后都被佛所不认可。这是我们所讲的这段经教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接下来呢,就是讲到这个八还辨见,这就是前两天我们讲到的,就是说那些事物,那些客尘中的东西,被我们那个能看的,能够见的,那个自性的。或者说那个能见之性,那个东西所看到的外在的物象,物理的现象,等等现象,光学的现象,光学也属于物理了,等等的变化的现象,都是外缘。佛通过这个八还辨见,又来开示阿难,最后告诉他,是那些能还的东西都会归还到它的本源之处,那个不能还的东西就是你的真如自性,也就是所谓的能见之性。当然这个阿难能不能看到,那就再说了。大家能不能看到那是比较重要的。

那么讲到这个能见的性,就是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阿难,开示阿难。当然也包括与会的大众,找到那个真如自性,那个本自圆明这个真妙美好的等等、等等的形容词,所讲的一切的都是指的这个东西。包括这两个是最重的两个部分,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这里面有几处也是老师要求提示大家要背诵下来的,几处非常重要的,这个能够帮助大家去实修的指导我们的、确立一个正确的知见的、入佛知见的这样的几处特别需要知道的地方。其中一个就是,比方说这个,“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这一段,包括那种《楞严经》里在第一卷的末后所讲的那个,这个两种根本吧。一种这个无始生死以来所带的这个“攀缘心”,那么这个遮蔽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的真如自性,不得见到这个本来面目。还有就是,那个“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这两种根本的两个方面,就是需要在经文当中特别注意的,也是老师要求我们把它背下来的,一直到后来的那个,“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者。唯心所现”。这一处老师也一直在强调要我们大家特别需要认真领会的,就是关于心的几种作用。

还有就是关于这个心的理解,和不同层面上的,在这个现代——现今这个特定的时代,所特别需要注意的,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去理解《楞严经》,心物一元的这个心的涵义,这个心到底是什么?这是,可以说是《楞严经》最重要的问题。是那些能思想的、用来思惟的、用来分别的那个意识的心呢?还是心所产生的作用呢?你去干这个去干那个,去东奔西跑,是吧,是所向外奔驰。这个心的作用,这又是一个层面。

还有就是唯心所现的心到底是什么?重要的涵义需要搞清楚,那这个真正能够佛学里所讲的,《楞严经》里所讲的,唯心所现的心,到底是哪个心?这是重中之重。

在我理解也就是《楞严经》的要旨,那就是“心物诸缘”,说了半天也不是心理学的那个心,也不是生理学的那个心,也更不是肉团心那个心,也不是妄想分别的那个心,那到底是什么心呢?这就是他的归根结底的,要闹清楚的。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对《楞严经》不能说闹清楚了,再往后面看,往前面看差不多也都等于白看了,这是重中之重的讲的这个心,这是唯心所现这个心。当然了,前面所讲的既不在内也不在外,能够还掉的,不能还掉的,都跟这个心有关啦。那么这就是我能理解的,我们现在所讲到的,这个《楞严经》里,这个一卷到第二卷中部,这些经文里所能够提示给我们的,我们所应该注意的这样一些重要的内容。老师,我就汇报到这。

南师:很好。(掌声)我听你今天讲话已经进步了,讲话的次序、态度、心境,同你初来的时候完全不同啊。《楞严经》的要点,大要你也抓的很好了,我们对你个人的,我先做这样一个结论。总的,我们等一下再听,再说,好吧?

天风师:好。

南师:第二位哪一位?第二位谁?

古道师:好,这样的,我觉得天风师刚才这个介绍的已经都很全面了。但是我觉得就是说,从这一次学习的话,主要是,还是在这个两种根本上面。第一个妄想心,我觉得是能够明白这个东西的,那个向外攀缘的心是怎么回事,明白了这一点。并且也相信,也就是坚信有那个常住不灭的这个妙明真心。我觉得,但是如果去取证到它,我觉得这个我还有还是困惑的。还没有说,就是说怎么样去当下去明白那个或者怎么样,这个我觉得还是做不到。但是知道怎么样去慢慢的去断掉自己习气,把这个攀缘心慢慢停止掉,这个包括,我觉得明白,我是报告这一点。因为别的呢很多八还辨见,七处征心等等这个,天风师已经都讲过了,我就不再啰嗦了,我自己的感受就是说收获的就是在两点上面,比较就是重要一点。我就报告到这里,完毕。

南师:嗯,好啊,那么天成师,有没有?不是强迫你非说不可。

天成师:没有,他们都讲了,我也没有。

南师:好,还有其他的诸位?有接上的有没有?

女生:没有。

南师:都没有了,好,那么,那么依刚才天风师所代表的讲的,大概研究《楞严经》到现在,他说十五次了。你大概简单的笔记也有做了,都有做下来,你文字也很快的啊。好,先希望整理好再说。大概要点你讲的都对了,不过呢,古道师又补充一下,他个人的立场,他认为对了,而信不过,信得过而证不到,对不对?

古道师:是。

南师:问题信得过,证不到,在我们中国禅宗讲明心见性,理上明,事实上没有达到,并不是他理不明,对不对?

古道师:是。

南师:嗯,所以唯识讲,拿唯识来印证这个道理,一切皆是外相,外相一切去掉以后,见道了。相跟见是相对的,是万缘放下,这一句话容易,达摩祖师也讲,“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一样道理,万缘放下,内心无喘可以入道,理上可以到。要求证到,要见道,见道要证道,求证到身心两方面,要求证到。所以见分,这一部分,第二步是证分,第三步证自证分,自证分,确定,认为真的见道了。他们两位所讲的,古道也加上,理上是见到了,事实要求证,是不是这样?

古道师:是。

南师:这是很踏实的讲话。讲理他们都可以出去做法师了,都可以到辅仁大学拿博士了,去唬人了,呵、呵。可是不能自唬啊,欺人容易,自欺难啊,自己能不能证道,这是真实道理。那我们用这个线索,今天再继续。

佛已经明白的指示七处征心,第一个观念,要了解佛法说的一切唯心。刚才天风师也讲到不是思想心、不是作用心、不是攀缘心,这一切心都不是,这一切不过是心的作用,心的体——心物一元的。由我们个人的身心,每一个人身心做单位开始,包括了整个的物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一体的那个叫做心。我们在教理上叫做“真如自性”,也叫做真心。佛学讲万法唯心,根本体是那个心,不是讲思惟心、攀缘心、情绪心等等,都不是。佛讲了这个心,是这样一个东西。这个心的性能呢?它的功能,明心以后见性,心的作用,功能作用。所以这些到昨天为止,他提出来八个东西,八个方向,譬如拿眼睛来讲,明心见性这个见,由阿难开始提出眼睛看见来,我们眼睛看东西是不是心见啊?是吗?是不是呀?

众答:是、对(小声回答)。

南师:当然是,不要不敢讲话,好像一问就不敢讲了,我本来眼睛看到是心见嘛。阿难也是这样子,佛也由这一方面马上引导他,眼睛看东西,他提出来八方面。譬如一个光明靠太阳来,当然你不能说现在人,我们现在没有太阳也看到,就靠电来,那就分析多了,没有电还有蜡烛呢,还有打火机呢,这是光明大体的。黑暗,光明的反面,看不见,什么无相都不能呈现了,这是黑暗。看到空的,一个空地很空灵,建筑了房子,钢筋水泥墙壁一隔就阻碍了,等等,用八处来讲。

一切光明还给太阳,黑暗还给夜里,看不清的墙壁还给水泥钢骨,还给泥巴,所谓还、是假设的,八处的都还完了,你能够看东西那个见在哪里?佛就直接讲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个还不掉的是——中文,《楞严经》四个字怎么讲啊?

古道师:“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南师:四个字最美了,也最逻辑——古文。“不汝还者”,并没有说“不还汝者”哦。它文字,中文古文古人很妙啊,四个字,其实只有三个字,“不汝还”三个字,“者”字是最后的顿号。有个东西不是你还得掉的,就是这一句话。呐,我们衣服可以脱下来还给柜子里去,换一句话我们讲一个比方吧,《封神榜》上有个小说,写的哪吒犯了错误,父亲责备他,他一生气,削肉还母,把身统统,身体自己自杀了,把肉扒起来连血连肉还给妈妈,是妈妈的那个卵蛋变的;削骨还父,自己这个骨架子还给爸爸,都还完了。他那个灵魂呢?走了!马上到师父这里来,师父一看你怎么这样,赶快!师父把莲花马上摘来,莲花剪一个,造——拿剪刀一剪接个身体把“阿赖(耶识)”装进去,所以莲花之身不是肉身了,这个《封神榜》这个故事。削骨还父,我们的骨头——父亲的精虫变的,我们的血液等等肉体细胞——母亲的卵蛋变的。也把它还了,封神榜写的很内行的,那个灵魂这个心性走了,找师父去了,师父一看,不行啊,这个法身来了,灵魂,成了道叫法身,没有得道是灵魂了。这个孩子,赶快拿荷叶剪个人形把它装进。所以哪吒后来这么一个身体,法身跟报身也是化身的作用,所以《封神榜》上说他脚踏风火轮,手拿火焰枪,是不是这样?

古道师:是。

南师:为什么?风火轮就是修安那般那,修气修脉,修到拙火成就,会化掉报身。风火之轮,手拿的是火焰枪,由风大化掉水大、化掉地大,他这个身体,特别哪吒的身体是特别,这个封神榜拿小说来讲。

拿我们做功夫来讲,大家现在打坐修行,yoga也好,道家也好,什么东西,都在讲感觉,身上这里气脉动啊,那里气脉动啊,尤其智慧都不同,非常执着这个身见,都在内部转。你闭到眼睛,你再八还,还一下看,我们眼睛闭到在打坐看到是什么,黑暗。

宏忍师:对。

南师:你还给黑暗去,那是光的作用,你不要理了。你身体感受对不对还给受阴去,受阴包括了风大、水大、火大,你也不要理了。你闭到眼睛就可以试验八还了,八还还完了以后,你那个知道,这个外面这些血肉变化、气脉变化、境界变化同你都没有关系,那个是什么?很容易的呀,那你也不要问他在内呀、在外、在中间,是不是这样容易啊?啊?

古道师:是。

南师:试试看。再给你做一个比方,你们也学过佛学,一点点,唯识讲眼睛看东西是几个条件呀?

众答:九个、九缘。

南师:九个哦,宏忍师在黑板(写),背一背看。

众答:空,明,根,境,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

南师:根,先有眼根;对外面的境,就是外面的现象;根、境,还有什么?宏忍师在写呢,你们跟到她写,念一下嘛。

众答:空,明,根,境,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依)。

南师:还有个种子依,九个条件,《楞严经》讲八还辨见,他不过加一个种子依,这个种子依同阿赖耶识的根本,起来作用把这个前面的八个缘都归还了。一样道理,你也可以找到,不过唯识分析的很清楚,眼睛是靠九个条件看东西,对不对?

古道师:是。

南师:耳朵呢。

古道师:八个缘。

南师:就不需要光明了,眼睛是要光明或者黑暗,你把这个先还掉,所以你打坐起来也不管光明黑暗,你有个境界就被光明抓住、被黑暗抓住在那里转了,所以不能解脱。对不对,天成?

天成师:是。

南师:你先把这个还一还看,呵,慢慢还嘛。八还辨见,那个见性从来没有坏过,是不是这样啊?

天风师:是,对。

南师:这样去体会,你用功进步就不同了,所以我讲天风最近的气象、气质都有些变化,当然,他还好。

天风师:感恩老师。

南师:他不是感恩我,感恩他自己,应该是。耶稣,麻疯病人,摸了,耶稣——果然他摸一下他的袍子,麻疯病好了。那个麻疯病人,“主啊!我感谢你”,耶稣讲你不要感谢我,感谢你自己,对,就是你自性改变。一切修养是这样来,天风是桀傲不驯的人,不过不错,我每一次刮他的胡子,他还乖乖的受刮,哎,不错这个胡子,所以他留胡子,我可以拉,没有胡子还抓不住,呵、呵。这个道理,所以自己学了经典马上要体会,不要给佛经骗住了,佛经骗住了,什么意思?这句话把佛都骂了,佛经是文字啊,文字代表意义啊,你把意义吃进去!你懂了佛经了。

尤其感谢这个般剌密帝这位祖师,《楞严经》当时印度是严密的封锁,不准出国。那个拿出了国就杀头,结果般剌密帝为了传这一本密法的经典到中国来,偷渡。他把经典串成很细,把自己的两边这个皮扒开放在肉里头,皮再缝好,到中国来,广州上岸。你想那个多痛苦,然后到了中国当然再把皮剥开,再把里头的,不晓得什么纸,什么树叶拿出来再来翻译。所以想到他这一种菩萨的精神,《楞严经》才来中国,最后一部,武则天这个阶段到的。其实武则天也没有看见,在广东上岸,当时还有个广东的和尚,丹霞山的参与翻译,这个人在广东省的资料里头查得到,他通梵文,帮忙。所以这个执笔写成《楞严经》的原文,那么美的中文,房融,他做过宰相的。房融应该是山东人,几代宰相,当时遭贬下放了,做广州书记吧,呵,第一位长官。可是我们看佛教有许多法师,唐代有许多,著作《楞严经》的这个笔记是房融宰相记录的,把他名字都拿掉,菩萨记录的,呵,这是在家出家的观念,这样可怕,看来这些人真是没有意思,他(就)是悟了道,就成了佛,我都要甩他两个耳光,太没有气度了,呵。和尚跟居士俩分的界线,那么,许多佛经,许多——《指月录》都是居士们搞的呀。这些道理我们暂时顺便讲到,不是主要的,就是气度,一切众生平等,气度要大。我现在回过来感谢《楞严经》,叫你们不要给经文骗住了,要吃进经文。

那么现在晓得了见性,他说如如不动,本来在这里,你再看他的分析,我们念下去了,古道领头了,第几页报一下。

天风师:在第二卷第六页背面,在最后第二行,第二卷第六页,金陵刻经处这个版本。

众念:【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象。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南师:云何非汝,先到这里,比较长。我们争取时间,今天迟一点,就不叫天风讲了。

这个阿难听了昨天的话,佛指出来明心见性一条捷路。讲好了,阿难说老实话,阿难说,佛啊,我虽然听你的话,认识了这个能够看见的这个作用,这个见性,无可还处,本来不可以还的就是什么呢?还不了,我们口袋东西还不了,还在你那里吗,是不是?

众答:是。

南师:当然在我自己那里,还不掉的。就跟到在你那里,阿难说,我认识到你讲的这个能见之性是无可归还之处。可是阿难同我们一样,你讲的我相信,可是我没有见到,怎么样说,我才了解到这个就是我的本身作用呢?阿难问的很老实呀,就是我们一样问的,道理都通,怎么认为这个就是我的本性?

佛就告诉阿难,哎呀!我现在问你,“今汝未得无漏清净”,你也跟我出家那么多年,虽然没有证果,没有明心见性证到无漏大阿罗汉的果,但是你也学到了一点点,“承佛神力”,跟到我做功夫,初禅你还是得到了,打起坐来眼睛闭到还蛮清净的呀,离生喜乐,心理也蛮干净的,这个境界你有了。啊,这个境界嘛你当然有喽,也可以(像)天成一样一坐一天嘛,没有关系,古道也做得到,崆峒山上做了几个月,不过被挑水挑坏了。对嘛?呵,初禅嘛,初禅大家都容易达到的,有一点清净,心理上离生喜乐。譬如你们几位出家了,其实已经得初禅,把头发割掉,胡子剃了,家里丢开出了家,已经有离心了,出离心了。出离也不是那么难,打起坐来嘛,不清净也假装蛮清净的,有点接近初禅。他说虽然不是你修到,你跟在我旁边久了,得佛的神力,加持你也见到初禅没有障碍,你呢,只能做到,见到什么?你们做不做到,打起坐来,看到念头来,晓得念头,做不做得到?

古道师、男生:做得到。

南师:啊?戴卫东做不到吗?

戴卫东:做得到。

南师:念头来看不见呀?

戴卫东:看得见。

南师:那就是了,念头跑了没有?

古道师:跑了也是……

南师:跑了又来,来了又跑。

古道师:是。

南师:哎,看到一点点嘛,好嘛,你不要太可怜了,一点都没有看见呀,念头也没有清净过吗?

古道师:有。

南师:有嘛!不过是承佛神力来,靠老师靠佛法听过来的,这一点并不是初禅之果哦,初禅的影子看到了,“得无障碍”,信不信呢?

众答:信。

南师:这一声答的好勉强,哼,宋军大概是很相信,哦,呵、呵。他说,你啊,承我的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可是拿他来做比方开始。可是那个眼睛瞎了的这个“阿那律”呢,这位师兄“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他入定的时候,一打起坐来看整个的世界,就像手里头看一个小水果一样,看一个橄榄那么大小,他都看得很清楚。还不算大的天眼,一个一个扩大,“阿那律”功夫比阿难高,果位也比阿难高。他说,这些大菩萨们就不是看,阎浮提是我们这个世界哦。大菩萨们放开看地球外面的一切虚空,包括百千世界,乃至看到他方如来,阿弥陀佛现在在干什么?说什么法都知道,都见到,达到这个境界,这是讲眼睛看见的作用啊,一个一个比方。

你说我们先讲到这里停一停,那你说我们怎么那么可怜,学那么久看到,其实我们也一样,你不要看有些人近视一百度的,同近视三百度、五百度看法都不一样,大小,有些人目力特别好,有些人眼睛见力特别差,老花的等等,差别很大,也是一个一个扩大。大菩萨跟阿罗汉的见地,眼光也是如此。所以我常常说,你们写字,喜欢写小字的,一定近视眼。他那个目力看的就那么宽,所以戴眼睛近视的人,戴了眼睛的胸襟都是狭隘的,像我从小是也近视过,但是我喜欢写大字,像我眼睛这样一看,我就告诉我,这样都看见两边。呃,你们只看到这,呐,普通眼睛——“见”的道理,你们想一想。他说大菩萨看到那么多,大菩萨大而能“见百千界”的“十方如来”。小呢,大菩萨的眼光,有功夫做到了,所谓“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乃至一个电子、空中的灰尘在飞,乃至电在空中走动,大菩萨的眼睛都看得很清楚。“国土”,世界上各国都看到了,“无所不瞩”。他做这个比方,给阿难提出,你嘛,初禅的影子都有,闭到眼睛打坐看到里头清清净净,不过妄念多,你也看到了一点点呀,但是挨到初禅的边了。他说那不是你的功夫,佛就讲靠我帮助你来的呀。所以修个禅堂,你们天天打坐,管他妈的,每天也看到一个总算在那里修个黑洞洞的嘛,每天在禅堂也修个黑洞洞的,也不错呀,接近初禅。

可是“阿那律”呢他有天眼通,他给佛骂了,说他不用功,他发愤图强,昼夜不睡,把眼睛搞瞎了,可是得了天眼通。所以他看整个的世界,像手里头看一个小水果一样。诸佛菩萨那个,不止天眼通了,看十方世界是如此,大而无外、小而无内都看得清楚,这三种比方、四种比方讲完了。

最后呢,佛说,“众生洞视。不过分寸”,普通人这个眼光,所以古人骂人的眼光小,有一个名称叫什么?

众答:鼠目寸光。

南师:目光如鼠啊,老鼠的眼睛只看到前面一步路,目光如鼠,我们以前写文章骂人,写同学们这个眼光、思想很短浅的叫,也有一句话叫鼠目寸光啊。老鼠的眼睛只看到前面一寸路这么大,所以“众生洞视,不过分寸”啊,尤其近视眼老花,再加老花,再加白内障的,一分一寸都看不清楚,先讲现实的眼睛。

阿难,但是我同你两个,他用,大概用神通带领,看——观看,太阳、月亮以外四大天王所住的“宫殿”,仰头看天。尤其在蒙古,昨天那个陆老师陆医生在蒙古住过的,像我们这里小吴是蒙古出生的,我也以前问他,小吴呀,小的时候你躺在蒙古草原上看天吗?“哟”那个好舒服哦 ,满天星斗蓝天,一点障碍没有,觉得人没有什么,好渺小哦。仰观,你可以看到天空,中间,这个天的空的“中间”,“遍览水陆空行”,空中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你都看得见嘛,“虽有昏明。种种形象。无非前尘。分别留碍”,你都看得见,虽然说天黑了、昏了看不清楚,亮了看得清楚,但是各种形象,你的眼睛近视眼也好、老花也好、白内障也好,看形象都看得清楚。看得清楚的外面的现象,都是“前尘”,前面的影子,“分别留碍”,看得到前面的影像,知道这是什么,第六意识的分别心,前尘影事,分别心,知道,“留碍”,“诶”这个好看、这个不好看,有保留的、有障碍,你都看得清楚,我们——你的眼睛也做到,“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他说你的眼睛也做到。你应该在这许多现象分别意识加上分别,这是我,啊,这是天成,这是天风,决不会把天风当成天成,你会分别自己、他人,看得清楚。

“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好吧,你眼睛张开一看,外面看到东西,哪个是物质的东西,哪个是你的佛相,哪个是你自己,你都分别的很清楚呀,眼睛一张开就看清楚了,哪个是我,哪个是外面的东西。

讲到这里他又感叹一声,阿难啊阿难啊!“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先讲这几句,用科学的分析了,阿难,你用你的眼睛看外面的东西,都是前尘分别的影事,这个交待了,“极汝见源“,你的眼力所达得到,看得见,乃至太阳月亮等等山河大地,这是上海,这是北京,都是物质世界,“是物(非汝)”,不是你,不是你的能见的那个能,可是你看到了,乃至佛形容——你眼光再厉害有天眼通的,可以看到“七金山”,什么叫七金山?佛说地球的边缘都有矿物,都有金矿、铜矿、银矿,我们地球海边,所以每一个大海边上都有大的矿产,都有七金山围到的。你把地球看清楚,“周遍谛观”,种种都是光,眼光看到的光,“亦物非汝”,乃至看到整个的地球,看得清楚,灰尘也看得到,也是看得到是东西,不是你能看的那个东西,你不是,你不过是相对的看外面,种种给你看得到的都是物理世界的东西,不是你的本身。“渐渐更观”……你看嘛,能见的东西你看不到,“咸物”,统统是物理世界现象,不是你的见性,你那个见性在哪里?

阿难啊!“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他说啊,你眼睛这是很普通的现象,你眼睛看到前面,近的也好、远的也好,所有物理世界的东西,千差万别各种色相,你那个能看见的那个“见精”啊,哎,本来清净的啊,因为清净所以看得清楚啊。“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他说你由此道理懂了,看到一切万物有种种现象不同的差别,你那个能见差别的东西的那个是一个东西了,就是你那个“见性”的本源,这就是“见精妙明”,“此精”非常圆妙。它有个能够看一切东西会明白,这个是你的见性啊,能见之性,能够看见的那个本性的作用。这一段很清楚啊。

下面佛说了,下面来了,“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呵,回转来讲,追寻了,你那个能见的那个作用是个东西吗?眼睛能够看见很清楚,你那个能见的那个东西是个东西吗?它不是个东西,它不是物质的东西,也不是物理,这个妙不可言的东西,生命。“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如果认为能看得也是物理的作用,那西医啊,现在讲都是神经的作用,或者是细胞的作用,或者呢后脑的视觉神经作用,那么如果是个物理的话,物理东西——眼睛不会看见,你的眼睛能够看到自己的眼睛吗?如果是个东西,你也可以看到我那个所见到的那个能见的作用就看得到了。“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假定你可以看到这个东西,你见到自己本来面目了,同看物质一样明白,你反观自己这个东西,你理解到了,你是见到我自己能见的作用了。好,这一句话,“若同见者”,你同看外面东西一样,看到自己这个能见的东西,“啪”(拍桌声)你见性了,你才真正掌握自己生命能见东西,那个真的“吾”了,所以叫李素美叫李真吾,她看见了。锦扬就笑她,“你真哦”呀,台湾话说你真笨,呵、呵,可是笨人也看到呀,哎,“若同见者,名为见吾”,也同看到外面一样,看出来清楚,这个叫见到我的真吾了,真的我了,这个我是不生不死的,见性。

“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呢?可是呢,你这个见性在哪里?看得见的,哎,起用的时候看见,我要准备看东西,它起作用了,我不想看的时候它不晓得在哪里,“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呢?它在哪里?你去体会一下,你体会——这个地方体会到了,你可以见性了。“吾不见时”,我不起外面的作用,回转了,了解了,你“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这个见是没有看见万物,所以你本来放下,“啪”(拍桌声)那里就是。

“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假设你回转来找自己的那个能见的自性,“若见不见”,看不到那个作用,那自然的,它不是它“不见之相”,不是同物理看不见那个东西是一样的作用的啊。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如果你反省一下懂得了,我当我眼睛一切不看的时候,我那个能看的作用在哪里?在这里一找——见,不见我不见之地,我不看东西的时候它在哪里?本来在这里,没有掉了,呵,它不是物理的作用,不是神经的作用,“自然非物”。那个东西不是你的本性是什么?“云何非汝”啊,怎么不是你自己呢?你怎么不懂呢?这个是你本来见性的面目,刚才念到这里是不是啊?

众答:是。

南师:是念到这里吗?

众答:对的。

南师:好,我现在不等你念,接下去重要,又,再说,“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再告诉你,当你眼睛看到万物的时候,“汝今见物”,已经在看万物了,换句话万物,这个是吕松涛做的饼,我看到他的饼,这个饼也看到你呀?“物亦见汝”呀?那就乱了。它是物理——没有能见的东西。如果你认为这样——“则汝同我,并诸世间,是不成安立”。世间法,物是不能见的,自性能够见物,物理世界它没有这个精神作用。

所以阿难啊,“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所以阿难呀,当你眼睛开始看外界,看东西的时候,是你看哦,不是我在看,可是你那个“见性”呢,“周遍”,转过左边来看到左,转过右边来看到右,转过后面看到,无所不在,它的作用无所不在。你说有个地方,硬要明心见性,抓个性来见,那你去找吧,找三大阿僧祇劫去找吧,它见性本来在这里,这个“非汝而谁”啊?这就是你本来嘛!

“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呢?你为什么那么笨啊?自己怀疑自己,自己能见之性本来就是个在作用,你反是懂了这个道理,说我还是没有见道,“性汝不真”,认为自己本身能够这个又不是,另外要找一个我来,见性应该有个我,这个能够看得见,你去慢慢找吧,明天吃四餐,后天吃六餐,吃饱了再去慢慢找。“取我求实”,佛这个骂人。

薛虎:老师,休息一下。

南师:哦,你见道了(众笑),他叫我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