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师:昨天我们讲的这段经文很重要,其中把后面这一段呢,就是说,“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他这里面用了很多的见、见、见,有的这个可能大家需要注意,有的见是当眼睛来看见,可以理解成是探索,有的见是讲的见地,或者就是能见之性,就所谓那个清净本体,那个自性的东西,或者是能见之后的那个功能,所以这些见,重要的是大家要把这些见的不同的含义,这字呢把它理顺。
南师:你能够这样讲听不懂,你讲再逻辑(些)听得懂,见见这么多见,大致归类,一个是所见,看外面东西,一个是能见的,是这样,你再讲一讲。
天风师:好,所以说呢,整个经文呢,看起来好像是——不是那么好理解,但是呢,看经文最重要的是领会经文的经义,然后跳出这个文字相,如果单纯在这个文字里出来出去,就会把自己搞糊涂,所以说呢,你看我们用经义去理解,抛开经文这个文字的束缚,我们来理解,也无非是佛告诉阿难这个在不同的示现当中,你看到了天王的宫殿也好,你看到了这个百千大千世界,像佛菩萨看到的,能够穷尽微尘,清净国土的,无所不瞩的也好,还是像众生那样子能够看到分寸,还是能够看到这个分寸更小的,包括像鼠目寸光这样的,不管是什么样的见,就是说什么样的眼界,以什么样的视线,远的也好,近的也好,大的也好,这个诸佛菩萨的国土也好,天王的宫殿也好,还是众生物理所及能看见眼前的这些东西也好,这一切东西都告诉你,他并不是你能见之性的那个本体,只是它本体的作用和显现。
那么之后呢,在这些大前提下,佛进一步开示阿难和大众,就是说最后是要大家明白,你能见的那个东西是什么,佛又给他进行了几番反反复复的解释,你能看见那个东西,或你能看见那个东西(的功能),它不是东西,是看不见的,如果你能看见那个东西,那个自性,那个能见的自性,那你就等于说你能看见我一样,以及看见桌子一样,那就错了,包括你这个能见的功能关闭了、停止了、放下了,那么那个功能如果是一个东西的话,那你为什么看不见呢?简单的说就是说这个能见的功能不管它在用还是不在用,是起用了还是不起用,你都看不见它,这就把这个最重要的理解了。
那么还有一个对境就是说,这个能见的功能,通过眼睛看见了这样一盏灯,那这盏灯能不能看见你呢?这盏灯,这个物理的世界它没有这个能力看见你,如果它能看见你,这个世界的秩序就更乱了,所以说这个灯它是没有自性的,它是没有能见这个功能的,而我们有灵的生物,我们人,我们有,和你看见的一切物象,上下左右十方八维这一切都是眼睛能看的那个功能的对境,而不是它的本体,而本体是属于我们那个又看不见、又确实有的那个妙净圆明的。是这么一个理解。
所以说最后佛又讲了很多这样的,反正反正,这个里里外外的进一步的周详的替阿难来说明这个能见之性所在,最后佛又给阿难说,你这个搞来搞去,这个自性就在你,能见之性就在你的,就属于你的,那个还不掉的那个见就是你自己的东西,而你呢不敢确认它,反过来还要我来帮你证明你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你既然是,不是物质抓不着摸不着就是还不掉的,而且是你本自具足的东西,那么你要找那个东西不是这个又是什么呢?实际上用了多种方法还是要告诉阿难,你自己来确认这个能见之性。老师,就讲这么多。
南师:刚才主讲的法师说过了,你们也听过了,你们大家有什么问题问这位法师法吗?根椐听到说的《楞严经》讨论,尽管说,哪位还有什么补充?还有其人有意见没有?
古道师:没有了,我觉得讲得很明白很清楚了,讲的已经很清楚了,我觉得没有什么补充。
南师:好。
古道师:看谁(人)有什么补充的没有?
南师:大家有什么意见没有?不要客气的啊,这不是,不是争强好胜,换一句用普通的话真理越辩越明白了,还有意见赶快问,没有就过去了,叫法师再讲下去。
古道师:那就再往下继续。
南师:那就再继续下去吧。
天风师:我们昨天讲到了就是这个金陵刻经处这个版本第八页的第二行,然后昨天是到“性汝不真,取我求实”,往下“阿难白佛言”,大家一起念。
众念:【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性必我非馀。我与如来,观四天王胜藏宝殿。居日月宫。此见周圆遍娑婆国。退归精舍。只见伽蓝。清心户堂。但瞻檐庑。世尊。此见如是。其体本来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满一室。为复此见缩大为小。为当墙宇夹令断绝。我今不知斯义所在。愿垂弘慈。为我敷演。】
南师:好,到这里。
天风师:好,那么这一段呢,其实很好理解,这个回过头来呢,这个阿难又跟佛来说了,上文讲到是佛加持了阿难这个,佛的神力加持了,就是为他打开了初禅天,他看到了四天王天,属于初禅天(下)里的一个境界,那么他觉得打开了眼界,看到了很多他以往看不到的东西,这个佛也给他开示了诸佛菩萨的视力,是无所不及的,周遍微尘界的,那么这些物理的世界,这些昏的暗的明的都能看得到,林林总总,这里有个词汇叫“伽蓝”,这个伽蓝呢就指的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寺院道场的意思。那么回过来以后呢,这个阿难就说,“哎”我现在这个能见之性,它肯定是我的,他相信了,我有这个功能,我已经相信了,“必我非馀”,不是其他人的这个功能,是我有的。那么我和佛看了四天王天,还有看了日月宫,看了周圆周遍的娑婆世界,大千世界,然后现在又回到这个精舍,我只能看见这个道场了,只能看见这个户堂,能看见房子了,能看见世尊,我又在佛面前了,“此见如是”,那么这个见就变成现在这个什么样呢?好,我现在在屋子里我只能看到这个屋子,是这个见是不是能变的呢?他又产生了这样一个怀疑,他说这个见是不是就缩大为小了呢?原先能看到四天王天,现在只能看到这个屋子的墙壁了,是不是这个墙壁把我这个东西给隔绝?我现在就搞不清楚了,这个,希望这个世尊慈悲,能透彻一些,讲的开阔一些,讲的更白一些,好让我来懂,事实上阿难就是把他的视力所及还是定位在眼睛的功能上面,他忘了那个自性是没有大小的,那个见性是不变的,是无碍的,都是他那个本体的不变的如如不动的东西,他现在呢他觉得又有点疑惑了,就是为什么刚才能看到天王宫天王宝殿、看到那么远的地方?现在我只能看到这个墙壁了,或者看到窗户外面了,他就觉得,他又把这个见的最后根本东西又闹糊涂了。
南师:天风法师在二十一世纪的,研究这个经典,是一个完全科学性的,你可以加上,我们自己用现实,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佛讲这个比喻的时候,二千八百年,(差不多)等于三千年,佛是很科学的讲,拿现在现实的事情你要加以说明,将来你们出去是弘法。譬如我们这个能见之性,能见,刚才讲,你把这个见字那么多,归纳起来,一个所见的,看得见的,所见的后面有个能见的功能,这是本性,见的本性,这个先说明了。
譬如我们现在上飞机,我们坐在房间只看到这个房间,是这个餐厅一切都看得见,你上了飞机在空中看看整个的上海,看整个的地球天空下面都看见,这个见性,见的现象放大了,如果,坐飞机大家都有经验,也许这些人在坐的有些还没有坐过飞机就没有看过了,譬如我们在国际上跑来跑去,这个飞机一上太空,看的那个见的面就大了,再说现在人登上太空梭,我们中国叫什么?太空船,太空梭上了太空,看整个的地球、太阳、月亮都很小,这个见就放大了。
阿难等于在这里提出问题,那么在房间里所见的这个功能不管,所见的现象缩小了,到太空上飞机看到是那么大,见的所见的,没有讨论能见的呀,在这一段他的问话,扩大了,是不是碰到小范围,我们那个能见的本性也跟到缩小了?好像到房间里那个能见的功能也夹断了,就是看到一点了,他是这样问的,啊。
这个原文我们推开,你要使以后的,二十一世纪世俗人离开经文,用白话文给他讲的很清楚,是这样问话,那么再看佛怎么答复,你念了原文讲清楚了,还要白话给大家讲。
众念:【佛告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说言见有舒缩。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
南师:先讲这一段,这一段很啰嗦的,很小,看到很小啊,道理很多,你先把这原文报(告)了,再发挥你的意见。
天风师:佛就针对这样的,阿难这个问题呢,又刚才所讲的这个,这个视觉的变化,实际上就是引用这个能见所见的概念,是所见范围的变化,佛又进一步给阿难做了这个开示,“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就是不管是我们世间所发生的对境,包括这些尘,都属于一种尘染,不管是大的、小的、里的、外的,一切的一切,“不应说言见有舒缩”,那么这些事情的变化。
南师:这个地方你停一停,这一句话是重点,以后你出去弘扬佛法,讲到这里记住,佛怎么答复这个问题?佛说,阿难,叫他的名字,阿难,你要注意,一切世间的大的、小的、里面的、外面的,所有这一切事业,我们现在讲所有这一切现象,先讲这些事,“各属前尘”,都是眼睛前面的影像,什么叫前尘?眼睛前面的影像,等于灰尘一样它飞来飞去变化不同,不究竟的,佛学的定名文学化叫前尘影事,都是个投影,这是一个前提,必须要强调这个前提。
原文,“阿难。一切世间大小内外。诸所事业。各属前尘”,不应该说“见有舒缩”,你要认识清楚,一切的现象,我们眼睛所看到,不管到太空,乃至目前看到一个小孔,这些作用,都属于目前的一种虚幻的现象,这叫做前尘,你要解释清楚了,不然又给文字困住了,这是影像,都是一种影像,所见的都是影像,他说你观念错误了,不应该说能见的那个东西有缩拢收小或者放大,他说这个观念你不对了。这个先交待清楚,你再来,我讲过了,你再来,你讲,你对大众讲,不是给我讲。
天风师:就是佛告诉阿难这些虚幻的影像,不能说你看到的这些影像的变化,不能说是你这个能见之性的大小变化。
南师:放大或者缩小。
天风师:对,就是你这个能见之性并没有放大、并没有缩小。
南师:对,下面你讲他的比喻,佛用逻辑的比喻,哎,这个现实的比喻来讲。
天风师:佛又进行了这个下面的这个形像的比方,就说“譬如方器。中见方空。吾复问汝。此方器中所见方空。为复定方。为不定方”?
南师:对。
天风师:那就是说比如一个方形的容器,咱说一个箱子,是吧,是方的,这个方的中间呢,就有一个方形的。
南师:我们眼睛一看,就是这个方的。
天风师:用眼睛一看中间是一个方形的空间,那么这个方形的空间,你看见这个中间是一个方形的空间,它是固定的呢?还是不固定的呢?
“若定方者。别安圆器。空应不圆。若不定者。在方器中。应无方空”,这里面就是产生,又是接着上文所讲的,这些大小内外的变化,这些虚幻影像的变化,并不是我们能见自性的变化,能见之性是不变的,就像这个,你现在把这个空的箱子换成一个圆形的器皿呢。
南师:把空的箱子,我们中间再放一个圆的,放到空的里头进去。
天风师:对,那么这个方的是不是就变成圆的呢?那么这个方的是不是固定的呢?你要说是固定的,放在圆的,它就不是方的,言外之意,就可以确认这个是不固定的,这个不固定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影像,这接着上文。
所以说呢,如果是——不是固定的,“在方器中。应无方空”,这个比较好理解是吧。“汝言不知”……
南师:不是,你要表达的使下面那些老太婆,没有读过书的老头子,一切群众都要理解,你不是对知识分子们专讲。
天风师:那咱们再详细的解说一下,就是说这方形的箱子里,这存在一个问题,它里面就一个方形的虚空,方形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的存在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如果是,你说它是固定的,我现在把里面放成一个圆形的东西,这个方形的就已经不存在了。
南师:方就变形了。
天风师:方形的这个空间就变了,变成圆的了,那么就是说,从这里可以说明,方形的空间它是不确定的。
南师:好,还要叫大家注意,佛是那么做比方,你们诸位听了这个比方,这个观念不要给箱子空的、方的、圆的拉走了,他是讲看到方形、看到圆形的那个,那个东西不是方圆内外,这要加说明,不然给文字又拉跑了、给言语拉跑了。
天风师:对,这一段呢,跟前文所讲的这个娑婆世界也好,这个四天王天也好,日月宫殿,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新的、新鲜的意思,和它是、可以说是意义上是并列的,或者是稍微有点引申。
南师:那么可见佛的讲话是很逻辑、很科学的,他比方的很清楚了,重点在下面两句,“汝言不知斯义所在。义性如是。云何为在”,他说你现在所看大、看小这个能见的功能有变化,你自己也声明自己,这个道理,斯义、这个意义这个道理我实在不懂,佛说怎么不懂,道理就在这里:“义性如是”。这个道理是你的,后面有一个见的观点,自己的不清楚,“义性如是。云何为在”啊,没有个见性的东西、没有一个固定的在一个现象上面,现象有变化,你能见的没有变化,这个道理很明显啊。“义性如是”,义就是这个道理,讲见性功能就是这样。“云何为在”,你怎么硬要找出来一个东西在哪里、在哪里?见性无所不在的,你硬要找一个所在的,有一个点上去,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啊?这是一个论辩。
再说,阿难,他又说一层,叫他名字,再讲,再来,阿难。
天风师:咱们再接着向下念。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应说言。更除虚空方相所在。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南师:好。
天风师:佛又进行一段开示。
南师:这一段,佛又传秘诀了啊,很直言的。
天风师:上面讲这一段呢,佛又往下进行了引申,又重点的这个加重了语气。说阿难,这个就针对阿难兄弟的一个很亲切的说话了,是吧。刚才这一段关于方和圆、大和小的比方,实际上这里面又开始引申,又开始铺开了一个更大的空间来说。就是呢、不管是抛开这个方圆,抛开这个器皿的形状,不应该说,应该怎么样理解这个能见之性,他又出现了一个空间上的物理变化。
南师:法师,你不要给经典困住了,你讲到这里提出来(让)听众注意。说现在佛进一步答复,答复现在问题,阿难跟他讨论,忘记了我们开始的时候,佛讲到见性无所在、无所不在,阿难提出来,为什么我们眼睛看外面三千大千世界看得到?为什么进到房间里头看不见外面了?可见这个见性有缩小、有内外、有差别、有缩有放大的道理,一路连下来,这个问题,所以现在回到老问题——阿难问的。
佛告诉阿难,“若复欲令入无方圆”,不要给空间的方圆、大小、长短、内外一切等等困住了,因为看到缩小放大这是物理的作用,等于刚才讲,方的里面看到空,箱子里头空你说的,摆一个圆的再放箱子里头去,看到箱子里头是圆空,不是方空,这都是物理的现象,“但除器方”,只要把圆体拿掉那个箱子还是恢复空,方空,把空的拿掉了,一个圆筒看(空)是个圆空,这是物理现象变化,“但除器方。空体(是)无方”,讲物理世界空的,同见性一样没有方圆、没有内外、没有大小。所以你懂了这个道理,不应该说,除了虚空以外还有个空间的方圆大小的在那里,照你刚才问我,在虚空上看,眼睛这个能见的看所见的,整个的虚空,上海啊,整个的中国都看得见,乃至于月亮那个圆圆的影子也看得见,下了地以后到房间里就看到房间,“若如汝问。入室之时”,这个能见的东西也跟到缩小了,“缩见令小”,那么你仰头看太阳的时候,你难道你这个见已经跑到太阳那一边去了吗?向太阳那边追过去了吗?“汝岂挽见齐于日面”,你不是把你的能见的都拉的好长到太阳边上去了?那么“若筑墙宇”,现在我们空地上盖一个房子,墙一打,就把这个能见的空间的作用把它夹断了吗?乃至墙上打的小孔,你难道能够把能见的作用就变成一个、夹断了,唯物一样变一个小孔吗?而且这个小孔也有空,大空也是空,它本来虚空,“宁无续迹”,里头怎么样贯穿的没有个迹象可以找的。“是义不然”,所以你问的道理,这个比方啊,你问的比方是错误,不对了,他下面直指了。
阿难,他说,这是大家要背来这一段,佛就直指了,再不辩论下去了,辩论下去很多,你照现在学科学的,如果学光学的,如果学物理的,假设辩论这一段,可以写个几十万、一百万字的书,我可以给他。他现在、佛不愿意这样做下去,切断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就加上这一段要背来了啊,又是一个重要要背的。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很可怜的,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把自己生命的本有自性的功能忘记了,“迷己为物”,只在物理世界物质上去找这个功能,找本体的功能,这是一大错误,前面《楞严经》已经讨论过了。他说这个心,所有物理世界都在心体以内,是一种现象。这个前面有过我们不重复了,不过你讲到这里给大家要提起、要注意前面,说“迷己为物,失于本心”,心体是无所在、无所不在的,所以呢大家是跟到物质,物理的世界跟到物质在转,尤其现代,我们做现代的人,全世界的人类思想跟到唯物思想在转,这是(这样说)没有错的,“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因此同你理解一样,能见可以看整个的虚空,假设到空间上,上空中去看,到了房间里只看到一个小房间,因为跟到物在转了,给物理的现象迷住了,所以你找不出自己的本性,观大观小。假定你一下回转来,忘记了这一切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前尘影事,物(理)界物理的现象一起、去追求,“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所以你真放下了物理一切现象,不在这一方面追寻,马上找出自己心性的能见所在,你本来从娘生下来在这里就能,一个婴儿生来他张开眼睛已经看见了,他也知道要吃了,他本来在这里,“若能转物”,不被物理所转,“即同如来”,就同佛所悟到那个见是一样。这一句话八个字注意,“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但是有些人读了说,那是悟道的人,心能转物就是佛了,错了,同佛俩一样差不多了,还要修证过,理上见到,事上还要修证,“即(则)同如来”,他没有说“即(则)是如来”,对不对啊?
天风师:对。
南师:啊,注意这个字,“若能转物”,不被物的所转,“即(则)同如来”,你跟佛俩平等平等那个见性是一样。(师:外面在做工吗?女生:在放鞭炮)如果这样,如果有这个认识,一切众生就是我们在座的,这个道理一懂,你一念一回转来,所以达摩祖师说“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八个字,就开关一样,你一回转来你就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没有什么了不起,没有了不起吗?即同如来,即同如来有什么了不起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众生本来是佛。哎,这个“同”字注意啊,所以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达摩祖师告诉你,一念回机、转过来,便同本得,你本来有的,是不是达摩祖师这个话?
天风师:对。
南师:啊,就是佛说这个话一样。那么这个时候你一念回机,自己信得过,像你们出家那么多年,用功那么多年,你们都有了,有时候有回机回到了,就是不敢承认,哈!换句话,这样就是吗?“呃”太容易了吧?不是不是。所以还到山上去饿肚子拼命打坐去,总想把它饿死了,会见到性,哈、哈、哈,其实你吃饱了也可以见到,一样的啊。一念回机是,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他说你到这一念回机,你信得过了,“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不但你心理上平静,信得过了,开心的不得了,得欢喜地,你身体也会转动,圆满清净境界,身心两方面立刻出现,进入不动道场,哦!原来我从无始以来没有变动过,也没有生灭过,他说在这个时候你的智慧见解会打开了。“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在一个小点上,于一毛端,一根头发尖尖上,由这里透进去,你可以彻底地了解,这个空性,这个见性,同十方世界国土一样大小。这几句话要背来哦,你做咒子念,你念了一辈子,包你开悟,降魔的,呵、呵,比什么鬼也不能障(碍),记住!那么这几句话一定要背来。
天风师:大家再念一下这几句话,加深一下印象。
众念:【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南师:对了,恭喜大家,要信得过,现在你说我见不到,见不到,用佛法、用宗教的办法,信得过就进去了,这个里头无主宰非自然,心物一元的,所以《华严经》第一个提出来,信为道源功德母,一信就进去了,你不要再找了,你智慧找不到。进去了以后,你慢慢修持,身心圆明,一切放下,很快就会到达,智慧打开了。到了这一段,先做这个交待,可是呢,阿难同我们一样,信不过,再来。
众念:【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南师:呵呵,阿难也问得好,同我们一样,挖根挖底的问,挖得很厉害。好,那我替你讲了,阿难听到这里,不是阿难不懂,阿难比我们当然高明多了,可是有问题,同我们一样,阿难起来对佛讲,世尊啊,老师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他说你这样讲,我也有一点懂了啊,不过呢,这个能见的这个精明的妙性,这个就是我,明心见性的那个能见的自性,哎!那么这个自性啊,现在我生命活在这里嘛,“今此妙性。现在我前〞,就在我前,我眼睛一张就看见东西嘛,“见必我真”,我眼睛看到的都是我真的看到啊,是我眼睛,这个眼睛打开看到前面东西,真的看到!那么,你说看到的那个就是你的生命的见性,哎!那我现在的妈妈生的身体,我里头是身心,我眼睛看外面看到呀,哎、哎,那我现在这个生命是妈妈肉体生来的,身跟心,心能够知道看到东西,这又是个什么东西呢?他问的很好嘛,阿难没有问错吧,他同我们一样一步一步追问,呃,你说见性就在,是,我现在打开眼睛是看到外面,我知道在,那我这个父母所生的身体同我能思想能感觉这个东西又是什么东西呢?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而且我现在的父母所生的身体,同我心理有感觉、有知觉这个心理作用,这个能够意识能够分别的实在的啊,这是很实在,大家都懂得,那么你说这个是我们明心见性,自性起的作用,这个能见的那个东西啊,“啪”(师拍桌声)意识分别不出来的,没有别的方法可以分析、可以辨别,这个辨字你注意,不是辩论的辩哦,科学分析的辨,没有办法分析,没有办法“分辨我身”啊,我的身体还在这里,老了还是老了,男的还是男的,女的还是女的,没有办法变化,“彼见无别分辨我身”,假定说这个身心是现象,全体都是见性里头的东西,“若实我心,令我今见”,你说能够眼睛看出东西是唯心的作用,我的心、我们的心使我能够看到前面的一切现象,那么这个见性,所见之性就是我了,我眼睛张开就可以看见,“而身非我”,这是眼睛作用,对我身体没有关系啊,呵。呃,你说眼睛看花,譬如我那个儿子、那个女儿,拿个,见的,喔哟,大学里花好漂亮,看到花漂亮固然不错,我身上痛还是痛,感冒还是感冒了,呵,这个道理呀。这个“见性实我,而身非我”,那么这个身体就不是我了,见性在眼睛前面?他说如果是这样呢,要我这样了解的话,那就你老人家前面讲过的,“如来先所难言”,你已经骂过我们,你要这样观点,“物能见我”啊,可见是唯物的了,万物能够见到我,我反是见不到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连我自己本来面目迷失了,同时也迷失了唯物的那个本性啊。“物能见我”,你不是骂过我吗?现在你也所讲的我理解的,你犯同样的错误,他对佛说,他说我实在不懂啊!“惟垂大慈。开发未悟”,希望你老人家大慈大悲啊,再帮我们指点清楚一点,打开我的智慧,开发我的道,佛听到这里……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我能够看东西——就在我前面眼睛就看见了,就在我的前面,他说这个道理在这儿,“见在汝前”,见性能在你的前面,这个观念错了,“是义非实”。“若实汝前。汝实见者。则此见精。既有方所。非无指示”,假设能见之性在你的眼前的话,“汝实见”,你前面张开眼睛能看到东西——你说在眼前,那么这能见的这个精明它有个方位了,只在前面就看不到后面,也看不到上面、也不看(下)方,看不到后,“既有方所”,像物理世界可以指得出来,这个东西在这里,我前面看茶杯就在这里,那个见性这样子的。
【且今与汝坐祇陀林。遍观林渠。及与殿堂。上至日月。前对恒河。汝今于我师子座前。举手指陈。是种种相。阴者是林。明者是日。碍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树纤毫。大小虽殊。但可有形。无不指著。若必其见。现在汝前。汝应以手确实指陈。何者是见。】
你说见性就在你的前面,他说我跟你俩现在坐在这个树林里,“祇陀林”,佛当时所在地,我们现在坐在太湖大学堂里,“遍观林渠”,你看这个房子外面有山林、有河流,乃至有禅堂的建筑,“上至日月”外面天空、太阳、月亮,面对“恒河”,你呢现在坐在我的位置的前面,你拿手来点一点这一切的现象,看得见的树林,我们远看到树林,绿绿油油的黑的阴的一片,看得见是太阳的光,再看不见是墻壁阻碍的,“通者是空”没有墻壁阻碍的是虚空,如是等等一切的现象草啊树啊,乃至一颗很小的灰尘,小大各种物像,小大虽然差别,都是有形有状的,“无不指著”,每一样都可以点出来,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若必其见,现在汝前”,你说能见就在你的眼前,他说你拿(手)点一个(看),哪个是你的见?我们看到那么多这里是赵海英,这里是李素美,这是三位法师都在我眼睛前面,你点一下我能见在哪个身上?“何者是见”?
众念:【阿难当知。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汝可微细披剥万象。析出精明净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分明无惑。阿难言。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象前。剖出精见。离一切物。别有自性。】
南师:对,阿难答复的好,好,我休息一下,你讲,法师,把这个文字解释一下,大概。
天风师:那就从佛告阿难开始啊。
古道师:阿难当知。
天风师:就是说“若空是见。既已成见。何者是空”,如果那个刚才接着前文所说的,你说这个,你要去指,能够指陈的话。
南师:能够指得出来的话。
天风师:对,能指得出来,这个陈就是当陈列讲嘛,能够摆在那里的才能指嘛,说如果那个空,那个空间,天空、虚空是你的见性,那么那个虚空就变成这个见性了,那空又哪里去了?“何者是空”。“若物是见。既已是见。何者为物”,如果所有的东西,你看的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你的见性了,那就不得了了,那你看这个东西都变成你的见性了,哪什么东西才是这个东西呢?说你可以去仔细的微妙的去剥离,这个“披剥”,就是世间的这个种种虚幻的影相,包括物质世界的东西,这个披剥等于是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打开,最后达到看的,没有什么能看的,都清楚了,然后“析出精明净妙见元”,就是我们前文,《楞严经》里一直所讲的那个元妙的巧妙的这个精、这个明。
南师:妙不可言的,不是巧妙的。
天风师:妙不可言的,用了很多种文学语言来说明的这个东西,你要是说可以的话,把它全部打开来,最后,这个“析”就是说剖析嘛,你就能够找到这个东西了,“指陈示我”,你就拿来给我看,像这支笔你看,这就是那个妙不可言的东西,“分明无惑”,你拿在手里大家都看得到,看得清清楚楚你就破掉了所有的疑惑,那不是最好了吗?然后阿难怎么回答的呢?阿难说“我今于此重阁讲堂。远洎恒河。上观日月。举手所指。纵目所观。指皆是物。无是见者”,那么说阿难呢,这时候已经比原先要聪明多了,回答也很肯定,就说我现在在这个……
南师:一切都是唯物的,拿现在讲话。
天风师:我现在这个佛的道场的伽蓝,一层一层的楼阁当中,就像我们现在这个太湖大学堂当中,咱们这前面是太湖,阿难前面是恒河,是吧,再往上看,看到日月天空,“举手所指。纵目所观”,就是放开眼量打开视界,这个目力所及,看到所有的地方,“指皆是物”啊,只要你去指认一个东西,你去比划一个东西,它都是物,包括虚空,包括日月。
南师:对,都唯物的。
天风师:对,它都不是那个见性的东西,不是那个能见的东西,这样。
南师:对,他说,所以佛啊,你所讲见性,当然不是物理的,“如佛所说”照你所讲,他说我也没有成佛,我还是凡夫,“况我有漏初学”啊,普通人,没有得道的,没有明心见性,有漏之身,初学的“声闻”,剃了光头跟到你出家学佛,声闻众只听你讲法,自己也没有见道,阿难就放大胆了,不但我们这些没有得道,乃至在座的诸大菩萨他们也不敢于万物的、唯物的现象前面老老实实解剖告诉我们的见性,“离一切”物象以后,另外有一个东西是“自性”啊。你看讲唯物的辩论很厉害吧,他说一切大菩萨也讲不出来,不止我,阿难这一拉,把全体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都拉上来,他说你们讲得出来吗?
“佛言”,佛听了以后,对,“如是如是”,你说的对、你说的对。
众念:【佛复告阿难。如汝所言。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是见者。今复告汝。汝与如来。坐祇陀林。更观林苑。乃至日月。种种象殊。必无见精受汝所指。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
南师:先到这里,你这一段辩论很精彩的,你一点都不能放过啊。佛告诉阿难,他说如是,对、你说的对,他并不是说阿难见性了,你这个话辩驳的很好。“佛复告阿难”言,“如汝所言”,照你刚才讲的,“无有见精。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他说我们眼睛看的东西,能见到的很精明看得到的,离了唯物,物质的现象以外,另外能见的那个性在哪里啊?“则汝所指是物之中。无有(是)见者”,你很明白的指出来,在万物的现象,物理的现象当中内外,找不出一个见性的功能啊,“无是见者”,佛说,所以你讲的很对哦,不是不对,那么现在所以全世界的讲唯物的观点都是这个道理,所以唯物观点你很难辩驳得了的,唯心唯物道理在这。
“今复告汝”我现在对你讲,“汝与如来”,你跟我坐在这个林园里头,以及看到林园外面,我们坐在大学堂,这个讲堂里头看到讲堂外面,一切草木树林乃至上到日月,种种万相的不同,“必无见精,受汝所指”,你也讲到这个都是唯物,没有哪个能见的自性在那里呀?受汝所指。而且你还进一步明白的说,“汝又发明此诸物中。何者非见”,可是你再进一步想想,你眼睛看到的现象,那个现象,如果你不看,那个现象摆在那里同你没有关系,你一看它,那个现象你知道是这个现象,这个里头就有个东西的作用,“何者”,哪一样东西上面“何者非见”,譬如我那个孩子那天拿个摄影机给我看,“哦,爸爸你看我今天照的这个花多漂亮”,他一照就有这个漂亮,不照,就没有,这个花固然漂亮,同他没有关系,他说你在这个里头“何者非见”,见起的作用,能见之性,见到这个现象所起的作用。这个辩论很难了,呵、呵,阿难跟佛两个一点都不客气呀,阿难这又说了,提出来,“阿难言”。
众念:【阿难言。我实遍见此祇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以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象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
南师:好,这一段,阿难一听,阿难言说,哎!你老人家说的对,他说我仔细观察这个眼睛看到是外面的现象,“我实遍见此祇陀林”,这个树林当中,哪一样东西,只要眼睛一看“何者非见”呢,都是我见的,看见的在那里起作用呀,“何以故”什么理由呢?譬如我看到树,树本来是树,因为我看见它是树——我的观念有树,“若树非见。云何见树”,我看到树知道是树,这个树里头就有我的所见的,树是所见的,我能见对到树所以起作用,“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果树不是看到我呀,是我见看到树啊,树本身无见,树假设能够看到我,那还叫个屁的树啊,那是个圣、人树了,呵,阿难有个(观念)、树有它的见性了。由这个道理“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我眼睛看虚空就有空的现象出现,空,如果空,不是我的能见的现象看到空,何以呈现了空呢?“若空即见。复云何空”,若空有看见我的作用,那还叫做什么虚空啊?再我想一想刚才你的问题,“是万相”当中,“微细发明。无非见者”,不错,一切现象,当我面对现实的时候,它见性就在那个现象前面呈现,哪里不是我?
所以说你打起坐来身上就发动,有静的境界,你就看见了,你不打坐就看不见,你不能说打坐气动脉动不是我,也是我呀,也是我的自性功能发起来,“老师你经常骂我,你也错的呀”,你应该批评我这样,无非见者,那这一段辩论很精彩。
佛听到这里“哎,如是如是”,对,你说的对。“(佛言)。如是如是”。
众念:【于是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如来知其魂虑变慴。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
南师:等一等,所以这一段很精彩了,讨论到这里,佛言,阿难你讲的对,这一对,对的不对了,所有的在座大众,“非”,除了“无学者”,无学是到了家了,大阿罗汉,明心见性悟道了的人,不讲,除了他们以外,听佛讲到这里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不晓得他们两个讲的什么道理,实在听不懂,“一时惶悚”啊,搞了半天我们白吃素学佛了,白剃了光头出家,都不懂,“失其所守”啊,平常连这一点功夫打坐的,古道一样在崆峒山下来都白搞了。
佛呢,当时都晓得知道看出来,知道他们“魂虑”的思想慌了,那么我们搞些什么,跟到你跑——剃了光头跑了那么多年,原来影子都没有,佛也知道他们的心理,“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佛讲了,下面来了啊,怎么讲?念下去。
众念:【诸善男子。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黎四种不死矫乱论议。汝谛思惟。无忝哀慕。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愍诸四众。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南师:好,这一段也很重要,讲这——所以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这一段后面的经文非常扎实的,阿难,佛看这个情形,心理起大慈悲很难过,这个佛法真难懂,老实讲佛自己也难过,我怎么说都说不明白、说不清楚,他起来安慰阿难,及诸大众,你们这一切善男子们,你们这一班好人啊,修行人了不起,但是佛自己是法王,悟了道,真语者实语者,不骗人、不说慌,我是真实语者,“如所如说”,一句都是实实在在的讲,没有骗人的话,“不诳”,诳字,诳、言字旁边一个狂,慌话;“不妄”,不是幻想,也不是像外道魔道有“四种不死矫乱”,说有一个冥谛——有一个空空洞洞的一切不想的,这个里头呢详细不讲了,要专门参考找出来,他们讲四种四个方面有一个不生不死的东西,他说我也不是这样,有个做主的,为万物做主的,我也不是这个道理。你们仔细想一想,不要光心里烦,你想一想我平常教你们所讲这个道理,你看佛到这里无可奈何了,他讲不出来了。
他的过去生的老师,现在前面的狮子座的教务长,大智慧第一文殊菩萨起来救兵了,文殊菩萨起来加进来,“是时文殊师利法王子”,他过去是佛的老师,这一生出来辅助佛的做教务长领导,大菩萨的智慧第一的,“愍诸四众。在大众中”,从他的座位上起来向佛做个礼,合掌恭敬而向佛讲,世尊啊,“此诸大众。不悟如来发明二种精见色空。是非是义”,两句话,他说你,他们听到这里啊,这一班人没有悟道,不晓得你老人家如来在开发,“发明”两个字——开发明白的指示,两个东西,两种道理,“二种精见色空”,能见万象,明心见性那个见,生命里头能见的,以及物理世界的,色是物理世界的,一切色本空的道理,就是缘起性空真正的道理,后来佛法解释缘起性空,还是浅的。在这里讲“精见”,我们这个生命一切众生,有缘的生命,这个能够见,明心见性这个见,对于色空,物理的物质的作用,与空的道理,换一句话说,对唯心唯物是心物一元的那个功能,能悟、能见、能听、能用的那个本体,“是非是义”,哪样是物理的作用?哪样是唯心的作用?哪样是唯物的作用?这个就——哪个是色?哪个是空?哪个是见?哪个是精?我分别不清楚啊,“是非”,是,就是这个,是错的,这样是对的,他们搞不清楚。
他说世尊啊——佛,“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他比方我们摆在我们生活的前面,一切都是唯物的,都是色空,色法就是唯物物理的,地水火风空都是唯物的,地水火风变成物理变成物质以外,那个空性见不到,知道有个地水火风空,那个真空是什么见不到,啊。“前缘色空等象”,我们看的有颜色有现象的虚空也是物理的。“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这个里头有我们生命能见的精神在里面,物理里,物理当中物质的世界,有一个能见的精神在这个里头,可以指的出来给人家看,“应有所指”,它中间“若非见者”,物理里头没有精神,“应无所瞩”,物理世界它没有精神作用是看不见的。“而今”,所以现在“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所以这个究竟,物能见人、见心,心能见物、见物吗?心物同有所见吗?还是心物是两见不分呢?现在当前这个情况“不知是义所归”,这个道理太难了、太难了,这个要点归纳在哪里?实在找不出来,“故有惊怖”,所以他们害怕,觉得生命失去了,究竟生命是个什么道理?不知道。文殊菩萨说这些人啊,前生智慧功德没有修好,不够的,“非是畴昔善根轻鲜”,并不是说他们智慧功德不够就不懂,他给大家说好话一样,在法庭上求情,虽然犯了罪也不能——他们不是故意的呀。
“惟愿如来大慈发明”,你再来开发说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他说惟愿你发明大慈大悲开发明白指示,在唯物的、唯物的世界里头的各种现象当中,指出来有一个能见之性,明心见性这个见精是个什么东西啊?请你再重新指示,“于其中间。无是非是”,四个字注意,唯物跟唯心中间没有哪个是对,没有哪个是不对,没有哪个是见性,没有哪个不是见性,这是心物一元的见性,“无是非是”。
嘿,留一下吧,留到明天吧?
众:是,好。
南师:太严重的问题,很严重哦,这一段,《楞严经》所以你仔细研究,比唯识还难研究清楚的很啊。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