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19 卷二

见见非见 别业妄见

南师:阿难白佛言。

古道师:虚空云何随汝执捉,昨天讲到这里。

南师:嗯,对。

古道师:然后今天“阿难白佛言”,开始。

南师:好啊,新的问题都来了。

古道师:是,直接往下讲呗。

南师:你说吧,今天。

天风师:这个昨天我们讲到,金陵刻经处这个版本,第十三页第二面的第一行,接着就是,虚空云何随汝执捉,接着就……

众念:【阿难白佛言。世尊。必妙觉性。非因非缘。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因明。因心因眼。是义云何。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是故阿难……】

南师:云何不见,先到这里,你先解文了。

天风师:好,云何不见。其实这一段呢,大家念到这,看起来呢,有几个反复。一个是“阿难白佛(言)”,就是阿难回答对佛所讲的话,还有“佛言阿难”,就佛再告诉阿难的;阿难又言,然后佛又告诉阿难,这是两组对话。这两组对话呢,你这样看下来呢,我们整体上理解他的意思,其实比较简单。

老师一再提醒我们看这经文,不要被经文所困,更不要被文字所困,甚至来说不要被一些原有的知见所困。“实、实……”,这个麦克风刚好用啊,实际上呢就等于阿难在这之前,他又听到佛以前说的一些见地,和对一些比丘们、对一些弟子们所做的开示,以及讲的一些教法。那么他就用这些原来听到的东西,又来去辨别这个见的、这个能见和所见。这几天我们讲到现在,这个能见和所见的关系大家一定要把它分清。我们这段经文里还有很多见,就是看见的那个见,这个见呢,就是具有能看的功能的含义和所看见的事物的外相,这个含义两种,同样是这一个汉字。

南师:哦,对不起,你要岔进来告诉人,能见、所见,这个能见是包括最初那个这个生命里头有一个能见的从哪里来,这个能见的见,要补充这几句,所见好讲了。

天风师:好好,对。那么这个老师刚才提醒了,就是这个能见、所见都是眼睛,我们说现在的眼睛目力所及能看到的一切,都称为所见,这些物理的现象,甚至它包括我们心理思想的活动,这就是说它唯心的东西、思维意识分别的东西,这些辨别的能力都属于所见,而不仅仅我刚才这个,我讲得可能那个太单一了,不是说我们看见这个盘子,这个叫所见,而是我们看见这个盘子里面有水果,啊,这水果有什么颜色,会产生很多想法,这都属于所见的作用。就是这个能见和所见呢,还具有它的本体的性和相和用的不同的层面。也就是上文我们所讲过的,就是在,包括说文殊菩萨,叫文殊菩萨,他是文殊菩萨这个人,并不是两件事,它的名、性、相、作用是一体的。在这个含义下我们去往下文理解就很好理解,这一段经文并不难。

所以说这个,那么这个阿难又提出这个问题就讲了,诶,佛啊,你以前给人家说讲道理,讲这个见性,讲这个见的,能见的所见的这些功能,“具四种缘”,就是具有四种因缘。那么这个因缘呢,就是所谓的所讲的就是因啊,“因空”,有空这个一个缘。

南师:空间。

天风师:事实上这见有九缘,这里面,因为,后来佛给他解释,这是一个不了义的,一个方便的说法,或者在那个时候告诉大家的只有四种。其实这个按照究竟来说呢,这个我们大家了解的这个眼睛的见缘是有九缘,这里面讲的四缘。

南师:我们,这里头你将来出去说明,唯识学法相唯识,后来的佛学,再加上有九缘。《楞严经》应该比法相唯识学讲的时间早一点,法相唯识是根据《楞伽》、《解深密经》等等演变来,后来再分析加上去是九缘,这个要说明一下啊。

天风师:嗯,这是后来深化的。

南师:不是深化,后来的菩萨们再分析。

天风师:时间,对。那么这里面讲到这个四种缘呢,就是“空,明,心,眼”,那么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是义云何”这个佛……

南师:不,这个你要说明,所谓空,我们眼睛看东西必须要前面有间隔、空间,明是光亮。

天风师:对,这个,我以为这个大家都很好懂啊。

南师:明是光亮。

天风师:对。

南师:“因心”动了,看见;“因眼”,眼睛在看见。

天风师:因为有空间的距离。

南师:对,都要说明。

天风师:因为有这个“明”就是光明了,“心”就是心理的辨别意识,也是能见的一种功能,所见的一种功能。“因眼”,讲的眼根,我们这个眼睛坏了就眼根失去了,就不行了,所以说佛讲的六根具足,眼根就六根的一种。那么阿难就问佛,你讲这四个缘又是什么意思呢?

“佛言阿难”,佛给阿难解答了。“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这刚才这个我以前说过了,它不是一个究竟的东西,在此后的讲得更深入的讲法当中,在这个唯识法相,包括《解深密经》当中,这个就讲到是有九缘了。所以说佛给阿难一个肯定的回答,这是一个,这个不是第一义,第一义在佛法里分第一义谛、第二义谛,也就真谛和俗谛,也有分这个了义和不义了之分。这个谛也就当真理,这个义呢是义谛那个含义,所以说它不是究竟了义的含义。佛在这里也给他做了一个比较确切的明确的回答,不让他落入这个浅显的道理当中。

“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现在阿难,我再问你一个问题,这个“吾复问汝”,就是我再来问你,所有世间的人说、我们能看见这个东西,云何名见?云何不见?为什么说能够看见,为什么说看不见?凭什么说看得见,凭什么说看不见?

南师:你讲的完全对,不是不对,完全对。不过云何名见,云何不见,在文学上你要、古文的翻译,变成佛经。佛经所讲云何——为什么,怎么叫做;云就是说话,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云何两个字就这样。云何名见?说怎么叫做看,看见那个东西是什么东西?怎么叫做看不见?这个你要给、你将来是普讲给大众听,这要解释明白。

天风:更加的浅显哦,很明白,好,就这样的。然后阿难又回答了,“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哎,说到这个,现在这个凡夫眼吧,是吧,世人指的是……

南师:一般人。

天风师:世间的一般人,因为或者是由于,由于什么因缘呢?因为有日光、月光、灯光,见种种相,能够看见世间种种的物质现象,名之为见。这样就称为能够看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假设或者是假若,没有这三种光明的外缘,没有这个光照,我们灯一关什么也看不见了,都黑了,就叫不能见。这是阿难的直接的问答,这个佛呢,已经又发现他这个思想走偏了,又忘记了那个能见、所见那个东西了,又执着于在眼见的东西,所以又给他进一步的开示。

说“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这个联系到后文,事实上这里我给大家提示一下,这里讲到一个明、一个暗、一个空、一个塞。那么这个明暗是相对的,是一组关系,说这个灯开了就有明,灯关了就是有暗;那么这个空间呢,如果是敞亮的那就叫空间,如果有东西堵住了,它是叫塞。

李慈雄:塞?塞是什么东西?

天风师:塞,就是这个瓶塞的塞。

南师:塞,他北方话,堵住了。

天风师:那么佛就进一步地来阐明这个明暗的、空塞的,空和塞的关系,就给阿难说了“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那么你现在如果,其实指的是深一层的眼睛的能见的功能的意思。如果没有这个光明了,你现在看不见光明了,那你是不是连黑暗也看不见了呢?事实上不是,事实上你是能看见黑暗的,这里有那个话外之音了,你现在看不见光明了,不等于看不见黑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那你说你看不见光明,能看见暗,你为什么说你看不见呢?你这个看见的功能还在啊。

南师:那不是啊,这个完全对光色讲,你把它简化。阿难,(若)无明时,没有光明,没有,刚才提的我们能见是因为太阳,太阳光,或者是没有太阳,月亮光,再不然是借用,夜里借用灯光,这三种,很普通的。无明时,没有这三种光照,这个无明不要扯到那个十二因缘的无明。

天风师:就是没有光。

南师:这个以后要注意啊!不要在这里解释十二因缘的无明。这个无明指没有光明的时候,你讲没有光明就看不见了。那么世界上没有光明的时候,没有太阳、月亮、没有灯光,我们能不能看到黑暗呢?就是那么一个对话。

天风师:对。

南师:若必见暗,其实没有光明的时候,我们眼睛看到前面一片昏黑,是看到暗。那么所谓这个时候,前面的昏黑是无明,没有光明,没有月亮、太阳、灯光那个光明,你不能说看到黑暗那个不叫做见啊!怎么说是无见呢?你明明看到黑暗。他是这样的一个说话,把它白一点,不要加上说文了。好,那么阿难再辩,阿难再讲了。他再叫阿难名字,再重复叫他名字,阿难,你要注意,就是说。

天风师:就是强调这个语气。“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其实这里面刚刚老师讲过的也是这个含义。就是这个光明,能有光照时候看见的,和没有光照时候看见的黑暗,这就两者的关系了,这个也不是很难理解是吧。要是如专门抠这些字眼把大家讲糊涂了,简单来说都很好理解。那么而且佛这里面强调,“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假设说这个光明,这个能看见的光明和看不见的光明的时候所替代,这个陵夺是互相代替的意思。

南师:对,这个你要,你又给它困住了,还名不见,如是二相,光明跟黑暗是两种现象,那你刚才讲过了,你也看到。若复二相自相陵夺,你把见,光在现象上见,光明跟黑暗两个互相是矛盾的,光明来没有黑暗,黑暗来了没有光明,这叫陵夺,一样做主的。明做主没有暗,暗做主没有明,这是在中国文学上叫做陵夺了,侵占。

天风师:对,互相占有。

南师:占有了。“非汝见性于中暂无。”

天风师:对,就是说,不是你能见的那个见性在这个当中有丝毫的缺失。

南师:对。

天风师:一点都没有那个“暂无”,一瞬间都没有断掉这个能见的功能。不管它们怎么互相黑暗和光明互相占有,互相侵夺,互相占有原来的位置嘛,这个光明和黑暗在变化,但是你这个见性都是有的,都能看得见,同时都能看见,这个有光明时候的光明,和有黑暗时候的黑暗,这时候并没有丝毫的停留和歇息。“如是则知二俱名见”,所以这个光明和黑暗……

南师:看到光明,看到黑暗,都是有见。

天风师:两个都可以说是能看见的。

南师:对。

天风师:“云何不见”,你为什么说看不到呢?

南师:对。

天风师:刚才就念到这是吧?

南师:好,再来。

大众:【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

天风师:好,这等一下再讲。

南师:对,对,下面最重要。

天风师:因为这个,先把这个弄、理清了。

南师:对。

天风师:下面就好懂了。所以说佛进一步告诉阿难,你现在还要应当知道,你看见这个光明的时候,你看到光明的时候,你这能见的功能并不是光明。

南师:不是光明。

天风师:不是光明,对。

南师:你只看到光明的相。

天风师:对,你看见暗的时候,你的能见的功能也不是暗。

南师:对。

天风师:你看见这个空相的时候,你的能见的功能也不是空相。

南师:嗯。

天风师:那么你见到了不是空相,你见到那个阻塞的时候,你能见的功能也没有被阻塞。“四义成就”,说现在……

南师:这四方面。

天风师:这四个方面,这个光明、黑暗、空性的和阻塞的,这四种状态,你这个能见的功能都是具备的,都没有丝毫的缺失,是常住不变的,它有这个含义。下面就是,这一段可能是……

南师:最重要了。

天风师:最重要了,咱们单独来念一下这一段。

南师:《楞严经》的明心见性之事。

大众:【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天风师:好,就先就到这吧。这……

南师与众:“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好。

天风师:这里面就是“汝复应知”,你还,告诉,佛跟阿难说,你还应当知道,就是下面这十六个字,“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南师:好,我来给你。

天风师:这个,老师……

南师:四个见啊,“见见之时”,两个见了,“见非是见”,四个见了,“见犹离见”,六个见了,“见不能及”,七个见啊。我们中文翻译的,翻译成古文,太妙了,借用词,所以中文常常有时候,把一个中国方块字有时候作动词用,有时候作名词用,有时候也不作名词也不作动词,介词——连接的关系用。这要懂得中文的六书的道理,小学、小孩子先学这个,现在我们只提一下。

在这里是“见见之时”,第一个是所见之见;注意啊,见见,第二个是能见之见;第三个,见见之时,这个中间,是“见非是见”,那个所见的并不是能见的;“见犹离见”,我们所见的看得到,一切都看到,这个是现象,这个第六个字是现象之见,见犹离见,看到的;至于看到了以后,已经不是能见,能见已经在看了,看完了它不负责的,它已经退回去了,“见不能及”,你拿所见的目前的现象,来讨论能见本性那个功能是做不到的,这是文字先解释。

或者,见见之时这四句话是可以明心见性。所谓见性,懂了以后你就见性了,见性以后你再不要拿、打起坐来啊,去找寻了,寻找。寻找的——你心见的那个也不是,这四个字。换一句话说,我们再翻过来,最普通,譬如我们眼前看到目前满桌子的点心,圆圈摆上,一圈坐的人都看见,这个是所见的现象。这个现象是眼睛配合光明一切因缘的构成的现象,后面知道这里是点心、这里是蛋糕、这里是水果,后面那个真正能够见性这个心的功能,不在这个现象上面。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你目前所见的都不是了。那个真的明心见性,能见的见,离开身心双方面,离开唯物唯心都丢开了以后,最后一个东西不可思议,不可把捉,那个是见性,自性,心之自性。所以那个见道那个见,明心见性,见道了,见道那个见,离开一概现象之见,离开身心,离开物,离开心,离开一切一切,离开还要离开,见不能及。所以真正见道了,没有个见不见的,悟了,这个叫悟了,中国人就叫悟了。这个悟字啊,心字旁边一个我,我懂了就叫悟了,并没有个什么了不起叫悟。这样就懂了,这个懂了就是见道了,不属于眼睛,也不属于分别,也不属于思维,也不是生理作用,也不是物理作用,一切都不是,不是的也不是。有个不是的,已经属于见了,已经属于所见了,连个有个所,不是的都不是,非常彻底的空。有个空,你说你又落在见上,你见空也不是,见有也不是,是不可思不可说不可……就这么个见,这四句话是“见道之见”。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啊!他说你,这个道理你懂吗?你懂了以后,你跟了我那么久,你都听过的,你现在怎么提出来,“复说”——我们看,明心见性,见的功能是因为因缘的关系,或者不是因缘,是自然的关系,“因缘、自然”,这是物理世界用的,在这个心境境界里头没有这个名称。我们现在所讲因缘是各种因素条件,现在叫做条件,在佛学叫做因缘。自然,认为是天生,这个宇宙生来自然有这个功能叫做自然,自然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没有变化的叫自然;有变化,你说自然变化,嘿,那后面,变化固然讲了,你说有个自然变化,你还是固定在一个上面,也不是的。所以因缘、自然都是物理世界的讲法。

那么“及和合相。”你不能够说我们看见是靠眼睛看,靠到光明。唯识所讲叫九个缘,眼睛看见靠九个条件看见的,是“和合相”,所以批驳唯识这一条。九缘看见也是“和合相”,九缘是什么,还记得吗?

众答:空、明、根、境、作意、分别、染……

南师:染污。(注:百度是染净)

大众:染污、根本依,种子依。

南师:对,这九缘还是和合相,唯识,所以懂唯识,九缘是和合,讲现象,所以叫做,唯识叫做法相学,只讲现象,没有提本体,本体连九缘都拿掉了。啊,和合相是这样。这一段搞清楚没有?非常重要!

李慈雄: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个能见的自性跟能见的功能是一回事或不一回事?

南师:一回事,那是言语名相的表达,也可以叫做自性。拿哲学来讲,逻辑讲叫做自性,文学也叫自性,功能拿科学来讲叫它是功能,没有差别。

李慈雄:我是不是本来的认知是功能,实际上已经是属于那个就是形而下的产生的这个功能?

南师:你的认为是——功能还是因缘相的。

李慈雄:是,因缘相的,是是。

南师:是,也可以那么讲。

李慈雄:是,就是真正的见性应该是属于离名离相。

南师:如果要讲科学跟哲学俩结合,你说功能后面的主宰是谁呢?这可以问这个了。

李慈雄:就,就所谓见性。

南师:啊,对呀,哈……

李慈雄:是是是,再讲,用唯识来讲可不可以讲说,这个见性的话就所谓的白净识?

南师:嗯?

李慈雄:就是那个阿赖耶识的那(个)反面的白净识。

南师:白净识也没有,白净识也是法相学的另外加上。

李慈雄:一个说法,一个说法。

南师:对,一个说法而已。

李慈雄:这样来,像我们所讲的眼识,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见性的这个能见的功能?

南师:什么眼识?

李慈雄:眼识,眼睛的眼。

南师:眼识不是,现象。

李慈雄:是现象。

南师:作用,功能。

李慈雄:这已经是作用了。

南师:作用就是功能了。

李慈雄:已经功能,是。

南师:哦,是这样,想一想,还有问题再……

李慈雄:是。不是,老师就说在您的《楞严大义》里面呢,这一段应该是很重要,所以我反复地研究。这里面我当时就发觉,老师在《楞严大义》里面实际上是把能见的自性的本体,跟能见的功能,跟所见的作用,是三个层次是不同的。

南师:是。

李慈雄:是。

南师:对,有没有问题?那个翻(译)的。

李慈雄:这是原来这个《楞严大义》这么说的,然后,这里面我是感觉这是很有道理的是这样,是。

南师:那个名相上,如果这样说,写成文字(落入)名相,已经不是了。

李慈雄:呵呵呵,是。

南师:等于《楞严经》现在佛讲得很清楚,也已经不是了。“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所不及(原经文是:见不能及)”,他也讲了空话,不是,你等一下再问佛,佛说我没有说过啊。

李慈雄:是,呵呵。

南师:因为他话说了,已经停了。

李慈雄:已经不是了。

南师:你要见你那个自性,不要“见”他的话。

李慈雄:是,是,懂了。

南师:这是禅宗了。

李慈雄:呵呵。

南师:好,这一段大家搞清楚了,很重要啊!“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啊!所以明心见性,拼命去,去禅宗学佛求到一个明心见性,你见个屁啊!你怎么见,你有所见,我看见了一片光,早就不是了。你说我没有,不靠太阳,不靠月亮,也不靠灯,我自己一片清净光明,你怎么知道?可(这个)知道,你已经看到光明那个已经不是了,就是内在的(见),呵、呵。

李慈雄:所谓灵光独耀就那个东西。

南师:哎哈,灵光独耀,也是形容而已。

李慈雄:呵呵。

天风师:说是一物即不中啊。

南师:即不中(zhòng)!不是即不中(zhong),错了!

古道师:中风。

天风师:中枪了……

南师:你山东人要发山东口音,即不中(zhòng)。不对,不是不中(zhong)。好,这一段,念下去。

众念:【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南师:先到这里,这一段先表达过来,再翻过来。

天风师:这一段就比较简单了,说到这,佛就……

南师:严格的讲话了,训话了。

天风师:有点像骂人的味道了。

南师:对。

天风师:就说这个“声闻”,就指的是这个听他讲法的跟常随众这些学生们,“狭劣无识”啊,就是这个狭呢,还代表一点聪明的意思,劣就是比较这个不太好了,就骂人的话。

南师:顽固。

天风师:缺少智慧,无识嘛,这个无识就是缺少智慧的意思。“不能通达清净实相”,不能够明心见性,直通这个菩提大道,都是这个东琢磨西琢磨瞎搞,什么内守幽闲啊,这个那个的,是吧。“吾今诲汝”,我现在教训你们,你们应当去多动脑子,去开发智慧。

南师:打坐修行,“思惟”修习。

天风师:好好弄,好好看经书,好好打坐。这个不要贪吃贪睡,是吧,“无得疲怠”嘛,是吧。你要是这样的话,猴年马月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啊,“妙菩提路”,找到这个圆妙清净的本心呢?!这个话说得比较严重了。

南师:骂人,阿难……

李慈雄:老师我这边有个问题啊,我们在这个修行过程里面,其它佛经也讲到,能所双亡。

南师:是。

李慈雄:包涵呢,就是后面的观世音菩萨讲的,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都讲能所双亡。那这里面的能见跟所见,真正讲见性的时候是不是也是空掉了?

南师:当然能所双亡。

李慈雄:是,就是这个东西,是。

南师:就是这个东西,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条路。换一句话普通人讲真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好。

李慈雄:是,好。

天风师:往下念。

众念:【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而今更闻见见非见。重增迷闷。伏愿弘慈。施大慧目。开示我等觉心明净。作是语已。悲泪顶礼。承受圣旨。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

天风师:到这吧。

南师:好,对。

天风师:这一段叙述的过程。

南师:对,对,很重要,阿难同我们一样,阿难是代表我们的笨,他故装的,有一点,呵。

天风师:就是这个时候呢,在佛的这个训斥下,说得比较严重了,这个阿难就……你看这个,每次发现到关键的时候阿难就哭是吧?

南师:对,哭一下,向哥哥耍赖,哭一下。

天风师:这个是个习气吧,是吧。说“世尊”,佛啊,就像你老人家讲的,“为我等辈”,向我们这些人啊,是吧。你为我们这些人讲了这个,这些“因缘”的道理,讲了这些“自然”,和非自然,什么无主宰这些道理,是吧。前面都有讲过,包括这些眼见的功能的“和合相”,包括那些“不和合”的东西,我们现在还没有明心见性。

南师:没有开悟。

天风师:“心犹未开”,还没开悟,还没明白。

南师:心没有打开。

天风师:还跟以前那么差不多一样,甚至更糊涂了。“而今更闻见见非见”,你看刚才老师讲了七个见,然后这个见不是那个见,那个见不是这个见,见也不是见,不见也不是。

南师:他说你越说我越糊涂。

天风师:“重增迷闷”啊,这家伙原来是一重糊涂,现在好几重糊涂了。

古道师:跟我一样。

天风师:整个闷绝了,原来是一般的迷,现在是大迷了,就都快闷绝了。所以说“伏愿弘慈”,这个祈请,希望佛陀世尊,大发慈悲啊,给我们开开,“施大慧目”,给我们开开大慧眼。

南师:打开智慧之眼睛。

天风师:打开智慧之眼,让我们明心见性。“开示我等觉心明净”。就干脆你就是说,让我们这个,能够把我们这个心胸眼目都打开,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找到这个。

南师:明心见性。

天风师:能明心见性,就好了,要不然太痛苦了。说这些话的时候呢,已经是泪流满面了,鼻涕眼泪了,然后又“顶礼”,又跪下来磕头,这个挺辛苦的啊!(众笑)然后,从讲《楞严经》开始到现在已经哭了五六回了,已经跪了好几回了,一会合手,一会合十,一会叉手,这回又是又是……

李慈雄:悲泪。

天风师:又是“悲泪”,折腾得够呛,这个还要听佛的这个圣言开示,“承受圣旨”。这个“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这个时候呢,佛陀也是又生起慈悲心了,这是自己弟兄是吧,自家亲戚,然后还有那么多没有明心见性的学生们,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那么这个“将”就是准备了,要,有这个,也有这个“欲”嘛,就是准备要替阿难和诸大众,这个“敷演”,这敷是打开的意思,敷在桌面上,就是把它展开;演就是这个演讲吧,把事情讲清楚吧。这个大陀罗尼,陀罗尼一般是指的是一种佛法的,在经教当中经常用的,有的时候称作咒语,有的时候就可以理解成妙法,或者是、有的时候也会当作一个佛的一个秘密的教义来讲,有的时候也在后世的经典中也当作坛城。

南师:陀罗尼,原文翻的,我们这个唐……

宏忍师:总持。

南师:哎、总持,中心的中心,是梵文的一个名称。后来咒语,念咒子没有翻,只翻音,不翻内容,不懂的,也是中心是总持。坛城道场,所以修行道场,譬如禅堂,我们今天大学堂那个禅堂就是大坛场,也就是道场,中文叫禅堂,在中心的中心。实际上陀罗尼的意义,不可说不可说,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佛就给我们开演了大陀罗尼。“诸三摩提”,譬如禅定,四禅八定,是八个定境,分开还很多,加大阿罗汉叫灭尽定,九次第定,每个定境都有它“三摩提”。三摩提,严格讲、正受,翻译文字叫做正受,实际上就是境界。譬如我们在吃饭,吃饱了摸摸肚子,诶!不吃了,饱了,这是吃饱三摩提。三摩提,正受。病好了,我起床了,好舒服啊,起床三摩提。三摩提百千万亿个,境界不同,其实就是境界。诸三摩提,有个总的三摩提,包括了一切三摩提的三摩提,就是陀罗尼了。佛准备指出这个,最“妙”的“修行”一条道路。但是下面,三摩提下面又吊了一句。本来三摩提一提你就懂了,譬如禅宗,临济,喝!就是他的三摩提。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都是三摩提。这个不懂,只好告诉你个方法去修吧,“修行路”,所以本来说得好好,又吊了一句。佛也说法了,这一段我们注意了!因为我们不能够大彻大悟,他再来一个二彻二悟来了啊,不是大彻大悟,二号的大彻大悟来了。

众念:【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南师:念下去。

大众:【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sheng)。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云何名为……】

南师:啊,这里,云何。是见……非灯非见。这一段,告一个段落啊,你们书上先记录下来。那么这一段,我来讲吧。

天风师:你讲。

南师:替代你一下,很容易讲的,但是很深的。

现在他告诉我们正式打坐修行之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你学问好,听得多,知识广博,跟我很久,记录得很多。“但益多闻”,不过一种常识知识,佛学高明,不算。“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怎么样禅修,修禅定,“奢摩他”是止,就是修定,就是这么打坐。你们进禅堂每天要修持的奢摩他之路,这个奢摩他之路,奢摩他的路四个字讲完,“微密观照”,自己内心观照自己的一切,只能讲一切。你说观照心地,心地不过是一个法门。观照外面也可以啊,很多禅师看到外面桃花,看到什么开悟了,是看外面。能观能照的不在身体里面或者外面,也不在中间,所以要懂得微密地观照,随时随地起心动念,应是,真修行随时随地都在“观照”两个字。所以我们初步念《心经》,观自在菩萨就观开始,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照。观照是最重要的法门,走入智慧开发悟道之路,就是两个字,一个观,一个照。

观,我常常比方像我们夜里找东西,看不见,黑暗,拿个手电筒到处找,那个是观。照,找东西一样,刚好找到天亮,拿手电筒还没有找到,太阳一打开全体都看见了,那个是照。懂得“观照”两个字,这要切实懂得。

所以他说我现在告诉你“微密观照”,这个是用功之路。等你微密观照到彻底,你自然会开悟,智慧打开。他说你们现在虽然修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他上面讲心开,心开是初步见道,彻底是心了,了掉了,了了无所不了,不止是心开了,彻底了了。他说你们不懂,微密观照,结果呢,你没有开悟,心犹未了。微密观照修行之路,修定。心犹,了了,心了了,开悟了,那这个禅,这就是禅了,修成功了。他说你们啊是只晓得搞佛学,知识很多,没有真修行,微密观照的功夫没有做到,所以心也没有开悟,都白搞一场。

你现在仔细听,我呢,为你们,“分别”,仔细分析给你听,“开示”给你讲。同时不止为你,为使“将来”世界的众生,“有漏者”,普通人。没有了道以前,使心悟了,了了,得无漏之果,大阿罗汉。心没有悟,没有了,都是有漏之因。“获菩提果”,使他们得到了大彻大悟、菩提大觉大悟成佛之果。佛说了,我现在告诉你,“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生死,上面已经提了,有两种“颠倒”,《楞严经》开始就讲大家不修行两种颠倒,哪两个种啊?

天风师:第一个,一者……

古道师:用攀缘心,二者不识本心。

南师:对了,一样道理,再重复一道,有两种颠倒。在这里关于攀缘心,就是个名称,要注意三个字。我们的思想一个接一个是攀缘,一个连一个,由这个思想牵涉到,由感情牵涉到理性,由理性又牵涉到感情。心有很多心,观察心、伺察心,种种的心,多得很。所以有些老太婆说,我是念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啊,念“多”心经啊。我说你真的念的多心经,大家都在念多心经。念多心经的颠倒攀缘心,是怎么来?四个字,“分别见妄”,都是此心,攀缘心就是分别心,分别一切妄见。“见妄”,你的观点错误,都在妄念在用,攀缘心。观点都错误,都是妄想,好、所以叫做妄心。其实有智慧人听到佛法——妄心两个字已经开悟了,原来一切心都是虚妄的嘛,已经悟了嘛,何必还来《楞严经》呢?呐,不要妄想!已经悟道了,所有心皆是妄想,所有的心都是“分别见妄”。嘿,他说你们之所以不能成道,由于两种的分别见妄。为什么那么讲?我刚才那么讲,听了很好听,佛也一样在,“当处发生。当业轮转”,这个念头攀缘心,妄心一动,就是业报,就是分别,妄心马上变去了,你的业力也变了,跳出了轮回。抓住了妄心,你就在轮回里头转,两句话给你讲完了,“当处发生,当业轮转”。所以你的个性习气转变,昨天逗胡子和尚,讲他的过去,那个风流潇洒、英雄气派,他要打死人也可以,叫他写文章很文静也可以,现在剃了光头变和尚也很规矩,当处发生,当业轮转,这个当字,当下就是,佛交待很清楚了吧,呵,当处发生。

怕大家听不懂,他语气又一转,“云何二见”呢?观念,你的观念,妄想观念错误了,这个见是这个见了,呐,你的看见,“一者。众生别业(的)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有两个东西。所以人类到现在几千几百万亿年,一个东西,就是一个文化,思想问题。众生的别业妄见,每个人有每个人主见观点,我们讲你的主见,你的主义。政治上叫三民主义、共产主义、自由主义,主义就是意见。一切的人,共产社会主义的国家,相信唯物思想或者马克思主义,是同分的妄见,这一代,相信自由主义发财第一,同分的妄见。

“别业妄见”,像天风啊、古道一样,天成一样,这个功名富贵不要了,出家去修道去,别业的妄见,个人的。每人观点不同,主义不同,是别业的妄见。碰到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六十年当中,七十年当中,统统在社会主义转来转去;现在全世界人有个同业妄见,民主政治,“同分妄见”。其实民主政治,我从小有别业的妄见,我不同意它(众笑),到现在我也没有同意过,呵、呵,这就是别业妄见。

他说一切众生修道不成功,有个同分妄见、别业妄见,这个意义很深了。同样念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成功,不要念,“哈!”一声就悟道了,有人悟了,有人疯了,有人听了这一声傻了,呵,他的别业妄见不同。好,这个道理懂了,佛给我们分析。

“云何”,怎么样叫做“别业”的“妄见”呢?佛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你想他在两千、三千年的时候,他是那么科学化,逻辑分析非常清楚。现在人说这个叫科学,伪科学,他放狗屁!你是现代人,你想佛在三千年前那个文化、那个社会,尤其在印度文化比中国差得远了,印度人阶级分别,他没有受过教育的太多,他能够那么清楚用科学的分类!

怎么叫做别业的妄见呢?譬如说,“阿难”,世间一切人,眼睛生了红眼病,或者眼睛啊,这个叫什么光啊?

李素美:散光。

南师:散光,还有别的?

李慈雄:青光眼,和白内障。

南师:青光眼,你眼睛或者老了的,白内障,这个“赤眚”,眚是眼病叫做眚。眼睛有了妄,夜里看到灯光有圆圈,或者看到灯光旁边有两个光影,三个光影,“别有圆影”,甚至于看到灯光发出来不是黄的,也不是白的,彩色的光,眼有病就看到这样。“于意云何”,你想这个眼睛有病人,你想想看,“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啊?眼病看到这个灯是这样,你说灯有毛病还是他眼睛有毛病呢?他问这个话。阿难啊,我告诉你,“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呢,你说灯出了毛病,那个眼睛没有病的人,没有看到圆光,也没有看到彩色啊,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呢,只有眼睛有病才看到这个光影。“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他说如果说能见的出了毛病,能见不是眼睛哦,眼睛出了毛病,能见在后面。若是见色,见已变成色,变成物像了。则彼,那么没有、眼睛没有病的人看到圆影叫做什么东西啊,没有啊,他眼睛没有看到。这是第一点。

“复次”,第二点,“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他说假设这个圆光,灯的圆光,不要灯也有,那么这个有眼睛病的人看到墙壁、看到什么,都有这个圆光了。不过佛说的这个要注意,有些人生病有,不要灯光,他眼睛坏了,他看别的也有光,有的啊,佛不过借用一下啊,拿这个挑剔说佛不合科学,这是不对的啊,他不引用那一条了。傍观屏帐几筵,这个你注意哦!你们打坐,有时候眼睛在打起坐来,张开也好、闭到也好,有看到圆光的哟!

古道师:有。

南师:有没有?

古道师:有。

南师:读到这里,现在先吩咐你,老师先告诉你,这也是眼病,眼的什么病?禅病。不打坐你出不来,有出来,恭喜你,是功夫!可是你认为我得道了,有眼通了你是病了,你疯了!那是你心清净了,气脉通到眼神经,风大、气跟地水火风刺激神经发现的光明,如果你不给它骗住了,也许你可以发神通,眼通。你给它骗,我得通了,我见道了,有光明了,这就是灵光独耀了,那你快去死吧!你说是道,你疯了你!送精神病医院去。注意哦!有这个道理哦,我现在从这个时候吩咐你,所以有些人还自己认为是秘密。有些人一片光明中,他不认为了不起,这个人成功了。如果认为:我嘿,一片光明,你们算什么?!完了,这个疯了,这个是变阿修罗,变魔了。同眼病是一样的啊,讲到这里我岔过来讲。

所以说“离见别有。应非眼瞩”,如果这个圆光,本来不要看它就存在,那就不是属于眼睛看的问题。“云何眚人目见圆影”?为什么只有有病,眼睛有病才看到圆光?“是故”,所以有这个道理,“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他说,所以你要知道,有病的眼睛看到灯光才有圆圈,当知,色、那个光影,在灯的,因为这个亮光变出来;见,不是灯有问题,是见病为影,眼睛生了病,所见的生出一个影,光影来;影见,其实呢这个影相,这个亮光彩色的都是假的,没有东西的,影见,同眼睛所见的,两个都是毛病;见眚非病,自己内在的那个看到自己眼睛晓得了,我们懂了,哎呀,我赶快去看眼科去,我眼睛有病了,他眼睛看到光了,看到灯了,看到什么了,或者眼睛里每天看到鬼了,其实没有鬼,是你病鬼,眼病鬼,见眚非病;你总不能怪到灯,是灯是见。灯同你没有关系,光也同你没有关系,这一段,佛是讲现实的光影。

其实你们打起坐来,注意!常常在玩弄眼神,大家反省,玩弄眼神,你以为这个是道了,这个是功夫了,已经是笑话了,不是神经病就是精神病!当然你们有神通了,那是神通三号,还不是二号,精神分裂了,对不对?

“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这个中间有一个东西能见所见的呀,它不是灯,也不是眼睛看见,等于第二个月亮。第二个月亮,什么?非体,不是月亮的本身,但是也不是影相。譬如昨天我们讲的中国文学有两句名诗“千江有水千江月”,天上月亮只有一个,一千条河流里头,像河流有一千个月亮,那是第二月,投影过来的,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因为有水嘛,千江有水就千江月,万里大地有第二个月亮?没有,没有反影,反影过来。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所以看千江有水千江月,明明只有一个月亮,我们结果上当了。李白的诗,什么?啊,什么对影成三人啊?

李素美、古道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南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发神经了。但是他没有神经,他晓得那个是影子,不是我。就是“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就是这个道理。“自(目)眚所成”,是你自己眼睛有毛病构成一个影相,啊,所以啊,这叫做“别业妄见”。“今欲名谁是灯是见”,究竟是灯的毛病还是看见的毛病?佛说,“何况分别非灯非见”,在这个里头还在研究有病嘛,这是眼睛病态、心理的病态,这个叫做别业的妄见。

好了,这一段别业的妄见说明什么?众生自己心性的观点各有主见的不同,妄念、思想、分别、习惯各有不同,你没有办法改变他的,他就是个病态,就是个毛病,这叫别业的妄见。别业的妄见我们经常犯的哦,有时候说,给刘老师跟我,经常是我的反对派,有时候我犯错误,她经常指出我,我不信,“老师啊,这个吃不得”,我偏要吃一下,我吃了以后,晓得上当了,结果还告诉刘老师“嗯,蛮好吃的”,我心里有数,病态,上当了,呵。

李慈雄:哈哈,别业妄见。

南师:别业妄见,自己还很固执,对不对啊?

李慈雄:是的。

南师:这个要注意,这一段,好了,同业妄见,啊?

薛虎:老师,休息一下。

南师:休息啊?呵,我们的老虎叫我们休息,我就不能不听话。

古道师:今天就到这个别业了。

南师:别业。同业的妄见更大,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一百多年,那同……

古道师:同分妄见是不是也是共业啊?

南师:共业,众生共业。

古道师:每一个时代一种风气什么东西。

南师:你就逃不出来,当然我们都在,像我啊,刘老师逃了八九十年,但是你还是逃不出来共业妄见的范围,业报。

古道师:实际上两个,这个共业和别业,它两个这个……

南师:一个大小圈圈而已,你不过跳出了小圈圈,你还逃不出来大圈圈。

天风师:一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古道师:对对,一个是大环境的,大环境里面的小环境的,所体的,个体的……

南师:对了对了,你逃过了,譬如我们两个也逃,抗战时候,都在抗战,她晓得,还到了,逃走了,她的延安的别业妄见,结果逃到共业妄见里头来了。

古道师:这跟大家到大学堂来同样学习,但……

李慈雄:每个人有妄见。

古道师:对,各有各的对佛法的理解不同。

天风师:别业妄见。

古道师:习气都不同。

南师:每人不同,各人不同。

天风师:到这里坐着,同分妄见,共业。

南师:可是大家讲大学堂,出去的时候,人家讲你大学堂,你还给人家辩论,心里尽管不同意,那是个同业妄见还是很好的,哈哈。

古道师:同分……

天风师:所以这个时候“当处发生”啊,“当业轮转”。

南师:啊对了,八个字,最重要!“当处发生,当业轮转”,就在那一下,没有第二下。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