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这个我们开始啊,《楞严经》我们大家集体的研究,到昨天为止啊,我知道你们回去会讨论。你们下课回去讨论,这几位大法师很了不起了,不讨论以为自己懂了,一定是错的。讨论的不懂的,觉得不懂的,是、也是错了,觉得自己明白的也错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非常严重、千古以来人文文化最严重的问题,有关于宗教,有关于哲学,有关于科学,实际上是个大科学,生命大科学与认知科学最高最高的东西——本体论。世界上的学问讲这一切科学也好、宗教也好、哲学也好三个要点——体、相、用。这个体是使我们二十世纪当中,由西方文化哲学过来,大概一百多年我们中国采用,“体”是个假定的,就是宇宙万有的生命的功能最初来的那个是什么?也就是哲学上常问到的,先有鸡先有蛋?时间是什么时间开始?宇宙万物是怎么来的?当然包括人生,至于宋军昨天也讲到写的文章,生命从猴子变来,我说那是达尔文的祖先,不是我的,乱讲,从细菌变来都是乱讲。
所以讲到昨天为止,《楞严经》最重要的,在佛学问题就提到两个专题,“七处征心”。宏忍师要写了,“征”,这个征字,诤讼、讨论、追问心在哪里?七次的往返辩论,阿难没有懂,所以诸位说没有懂是应该,阿难也没有懂,一切人没有懂。因此佛转了一个方向,讲明心,没有懂,大概他把明心也讲了,大家不要忘记了,后来我的结论告诉你不懂,先信仰。他是非宗教,否认一切宗教,没有一个万物的主宰,非宗教、非自然,也不是唯物的,也不是自然来的。所以真正讲人类文化在二十一世纪才开始来追问这个问题,所以你们现在懂了,我是活到九十几了,于人世不久之客,客位上的人,随时会走掉。你们可要努力抓起来,未来二十一世纪以后,全世界文化思惟探讨的科学一定走向这个路,百分百给你肯定的。今后你还要(用)老实的宗教方法来讲,一定吃不开的,完全是新的科学了——本体论。然后释迦牟尼佛讲到这里,晓得不懂,转了一个方向,讲明心以后,我们中国人惯用叫“见性”。首先你们困惑一个字,同阿难一样,困惑到“见”字上面。
那么我们翻开《楞严经》的,金陵刻经处的卷一第十四页。
天风师:卷二。
南师:卷二,第十四页。注意,我昨天叫大家注意,佛的结论,你们其它的本子,宏忍、宏达要帮他们同学们找一下,佛告诉大家,这个“见见之时”。第几页?
天风师:十四页。
南师:不,十六页,十四翻过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十四页,还是他讲的对啊!
他说,“四义成就。汝复应知。”原文啊,先把原文古文先讲一下,其实唐代的白话文,现在人文学程度差了,写不出来这个文字,老实讲像我下手就可以写这个文字。这不能说,老师你是学古文出身,错了,你们不肯努力,读书不够,我也可以写白话文,但是古文浓缩简单。
他说,“汝复应知”,你再需要的应该知道,下面这几句叫你们背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释迦牟尼佛讲这个,大家听了明心见性——见,总想拿一个东西见到,是不是?古道?
古道师:是。
南师:四句话没有留意吧?释迦牟尼吩咐很清楚,“见见之时”,譬如我们眼睛张开看到宇宙万象,像朱校长是科学的大家,当今中国的科学大家,譬如朱,尤其校长,朱校长本人也在这里,他是化学光学的专家了,专之又专,在科学实证上是不是眼睛看见的东西啊?
古道师:是。
南师:是吧?可是,眼睛是所见的作用,那个能见的东西不在看现象这个作用上面。“见见之时。见非是见”,那个能知道彻底的、宇宙万相根根的那个见地,不是眼睛所看见,不要给所见困住了。所以叫,在古代两个字,“能见”与“所见”的问题。“见犹离见”,即使你看见东西,就心里就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是见(的)现象作用,不是体。能见之体是“见不能及”,不是眼睛了解的,(是)观念了解的,“见不能及”。可是呢,一般人讲一个“见”字困在见上,那么由这一点,我昨天想到你们这里一定是一个大问题来了。你讨论这个见,一般几十年学佛的人,搞佛学也困在这上面,搞不清楚了,我们中国字有个……。
现在我们推开这四句话,“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最后一句话,你用这个观念来都错了。譬如我们现在批评天风师的观点,古代叫见,现在叫观点,同我的观点不一样,是不是啊?
古道师:是。
南师:天风师的观念同我的观念不一样,是不是啊?
古道师:是。
南师:所谓观点、观念、见解,古代古人叫见地。禅宗里头讲见地,古人的见地,现在人讲观点、观念、见解,是这个“见”,理念上一个东西。譬如观点不同,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师生之间,老实讲观点不会一样,理解不一样,是谈这个“见”。不是眼睛看的,这个观念是先要搞清楚。
所以最后一段,“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不是你把这些(观念),“见不能及”,你困在现实上看东西。譬如说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当他做了实验、发明东西的时候,乃至研究一个动物的,乃至研究物理的,乃至研究光学,忽然悟到了,这个科学上发明的时候,是眼见吗?当牛顿看到一个苹果落地的时候,他发明地心有吸力,是眼见吗?不是那个苹果的问题,一下悟到了,就是我们中国人讲开悟。观念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吧?
古道师:是。
南师:大家都困在那个“见”上玩了,这叫被文字所困。因此他提了这个“见不能及”。因此他批评,你这个都没有理解了,这个基本没有理解,再说你困在“因缘自然”上面,自然是唯物的、物理的,因缘是构成一般人的现象,一件事物的成功必须要许多条件构成。他说,你怎么困在这个上面呢?“及和合相”,或者把心物两个合在一起来探讨这个,探讨这个本体论,他说你完全错误。
(南师:诶,现在需要空气,你不要这个时候关了,老兄?马宏达:开开了。南师:哦。)
南师:他说叫你们,所以这个智慧,被现有智慧困住了,太低了,变成狭隘了,变成没有真的见识了。所以我们常常,读古书的人,讲某某一个同学文章写得好,文章写得好,但是不能用,他没有见识。学问很好,处理一件事,尤其假设处理一个国家政治大事或者一件大事,有远大的见识。见识两个字也是这样来,这是观点观念问题这个见,这个观念先要解决,解决了,是不是对了?
某同学答:是。
南师:然后他说你之所以不能够明心见性悟道,困在这一方面。我现在告诉你“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真正的觉悟一条路。
那么,阿难因此又起来又哭了一场。佛就、释迦牟尼佛转到第二路线来,他说“汝虽强记。但益多闻”,宏忍师要帮忙他们,你不能坐那儿。
宏忍师:我知道,他们…
南师:他们不一定,也许新人翻不过来,我念到跳过来了,对,“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开悟(未了)”,你要回自己找那个能——能思想、能动感情的,就是说你找人,我常常问人,你敢说你明天早晨将醒未醒之间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你先在这里看清楚。我常常说,一个人睡觉的时候你怎么样睡着了的?你要看清楚。谁能够在这个实验上清楚?如果你在睡眠的时候,你说我要看清楚,自己怎么样睡眠的,那你一定睡不着了。当你说完全放掉了,你已经不知道怎么睡着了,这个关键你弄不清楚,见的问题,所以见地的问题。早晨我们一醒的时候,眼睛还没有睁开第一个思想来了是什么?你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这个见地的问题是这里,你要把这个微密地观照。
他说,我现在给你分别,因此讲出来两个问题,昨天产生两个问题,谈到见的问题,释迦牟尼等于说没有办法了,一般人不懂,他转了第二个方法,教育的方法。他说,世间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由二(种)颠倒分别见妄”,由两种颠倒的错误观念,“见妄”就是错误观念,这个见,你把它拼命在见啊见啊见上,你见三辈子也见不出来,现在话就是观念,两种分别颠倒的、错误的观念。这两种分别颠倒的在心理的现象上面有两句重要的话——“当处发生。当业轮转”。当你这个思想念头一动,这个时候当处发生。就在你这个念头一动,思想,处出来的,这时候,“当业轮转”,你被一股力量吸住了。观点,你形成一个观念,不同的力量吸住了。
因此提出两种,这个宏忍师要写黑板多一点了。“一者。众生别业妄见”,第二种是“众生同分妄见”,这是很重要。别业的妄见,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有他主观的,我所以讲给大家讲到逻辑是,“逻辑上我客观地告诉你”,这句话放狗屁。“诶?我客观的怎么狗屁啊?”你讲客观已经是主观了,没有客观的存在,这是在逻辑上表达的虚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主客之分,所以众生的别业妄见,每一个众生都有主观的见解,乃至父子兄弟之间,一个妈妈生九子,“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他所带来的主观成见不同,没有办法统一的,这叫众生的别业的妄见。这个“别业妄见”呢,在这里顺便带到,你们将来研究唯识学属于什么?对、异熟果,个人不同,异熟的,每个人都异熟果不同,观点不同,这是“别业妄见”。
第二是“众生同分妄见”。别业妄见,譬如每个人观点不同。众生的同分妄见,包括整个的世界,包括一个时代的社会,譬如说我们这一百年来,我所讲中国人的思想非常奇妙,跟西方文化的冲突,所以政治方面嘛,有独裁主义、资本主义、帝王体制、民主自由,尤其是“五四”以来。“五四”是一个历史的代表的一个阶段的名称,大家都知道的,讲提倡科学救国,民主。民主,什么叫民主呢?到现在下不了一个定义。譬如说我们拿中国直接讲,在台湾当年国民党,好像看共产党很独裁、不民主,共产党看了国民党很独裁。他两个党派,比方啊,我们现在不批评政治,举两个例子,我常说国民党是对党内很独裁、对外民主,他失败了。共产党对党内非常民主,集体的讨论那很激烈,对党外呢,讨论完了,对外一致。这是“同分妄见”与“别业妄见”的问题。观点问题所构成的,众生有别业的妄见——这个生死的根根在这里。譬如说、我说民主用了一百二百年了,现在民主到东方来,到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到台湾,现在作了结论了。你看到今后三五十年以后对民主,大家提到民主就头痛了,厌弃了。观点转变了,观点转变了,“同分妄见”,共同的观点跟到转变,共同里头的观点呢?大家个人有个人不同的见解,这是别业的妄见。不管你什么观点,什么观念,都是妄见,虚妄的。譬如学佛的人,佛也分很多的宗派,修净土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像我们当年一听不信的,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要告诉我。告诉我懂了以后,这就行了吗?修禅宗的人说参话头就行了,学密宗的人干什么就行了,搞唯物的,搞科学的,你的见解同我的见解完全不同,变成冤家一样,别业的妄见。
同分的妄见——社会一个时代到了,共同认为。你现在在世界上,你谈到政治,谈到社会学,不谈民主,人家笑你,民主自由是最好的一个虚幌子,同分的妄见。这个时代的共业,大家都向这里走,实际上呢,内心上对于民主自由的体制同意不同意?凭每一个人别业的妄见个人主观看来都不同意,别业妄见。我是举这个政治(例子),我现在不是讲政治思想哦,是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叫别业妄见、同分妄见。不要在眼睛上、明心见性上转了,观点就是见,你的观念改变不了。这样说明见的道理,搞清楚了没有?还有问题提出来讨论,这不能马虎过去了。等一等,你们下午讨论得很辛苦,讨论见与不见,见道之见。
天风师:下午也探讨到了见地和观念的问题。
南师:对啊。
天风师:这个见、见、见,能看见的、所看见的,最后还是以一个心底的见地在起作用。
南师:对,心底见地是念头起的作用,念头起的作用有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各人有各人的观点,同一件事情,每一分秒钟都有这样不同,他是讲这个,这个弄清楚一点比较好进入了。
天风师:对,就像学佛要入佛知见。
南师:对,这还有问题没有?再讨论一下,古道?来啊,反正头痛,给他头痛到底。
魏老师:老师,我有个问题,见地的提高是思惟的进步,还是修行的实证功夫的进步?
南师:见地的提高是渐修的——智慧差的人靠渐修来,由思惟修开始,最后到打破了思惟,彻底的。
魏老师:那这个当中主要是思惟呢?还是?
南师:统统从思惟来,思惟本身变成一个见地了。初步入手还是这个见地来,没有错。所以禅修就是思惟修。有问题没有?再来哦,这不能放松自己喽。
古道师:我这会儿没有问题,我坐会儿、我坐会儿。
南师:他头昏了。
古道师:还懵着,提不出问题。
南师:好了,就算如果暂时我们冒充自己懂了吧,就跳过去,别业妄见看了,昨天也讲了。譬如他拿灯跟色来讲,他讲,佛的比方怎么叫“别业妄见”,因为他的比喻用的,观念错误——他用眼睛来作了比喻,大家给它骗,给它牵住了,所以眼睛里有病的人,我们现在很简单不用他的比喻——戴个有色眼镜看东西,什么都变色了,一句话。这就是眼睛有病,这是讲观点的有病,同眼睛没有关系,这一点文字上没有交代清楚。这样了解了吗?别业妄见不是用灯光看,由病眼看灯光的比喻吗?是不是啊?
众答:是。
南师:那现在用不着这个比喻了,一个人戴一个有色的眼镜看世界上的物质一切都变色了。所以我们的学问、我们政治思想、我们学问思想、我们对艺术的思想,一个人每一个都戴自己一个有色眼镜看一切东西,这就是别业妄见了。这样了解了没有?
古道师:是,明白了。
南师:(这样)我觉得比释迦牟尼佛那个比喻好的多了。
古道师:带着极强的个人意识。
南师:对了!但是你不能说佛不合科学,他在两千、三千年前那个社会用最科学的讲法,我们现在是换一个事,戴一个有色的眼镜看东西。
李慈雄:当时没有有色眼镜?
南师:没有流行。
李慈雄:没有流行。
南师:可是那个时候有玻璃了,几千年前已经有玻璃了。
天风师:有天然玻璃。
南师:天然玻璃,对了。好,那么这个问题解决了,那我们今天翻过来是同分妄见,集体的。那么,这一本线装的书上是卷二。
天风师:卷二(第)十五页背面,“云何名为同分妄见”。
南师:那先念一下,你来。天风师来消文吧,把文字先消了。
天风师:讲,念一遍。
南师:把文字先消了,念一遍再讲吧。
众念:【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馀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适珮玦。慧孛飞流。负耳虹蜺。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天风师:我们先讲这一段吧。
南师:对,简单明了地说。
天风师:这一段非常简单,就是他这个佛用当时的宇宙观去说这个阎浮提,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所居住的世界这个范围,详细说起来有很多了,很多,大东南西北的,那么这里面大海中间有一块陆地,说有三千洲,也是个比方说法。
南师:不比方,好,这里,你讲到,那我来代你讲,怕你简略了,不是抢夺你的功劳啊。
讲到同分妄见,佛提出来,他何以故呢?“此阎浮提”,这是印度文化的观点来的,也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三千年前对我们这个世界,印度人梵文叫阎浮提,这个世界一个名词。除了大海水,大海的中间有陆地,同地质学有关,同地球物理有关的。这里头要注意啊,如果要研究世界地球物理的时候,我们要了解三千年前的印度,释迦牟尼佛的观点,同我们中国人的有一个观点,道家的,邹衍一样的观点。我们中国人道家春秋战国以前分大地、分九洲,这个大地分九洲,所以我们中国叫赤县神洲,这是中国的文化,范围比他小。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他以前印度他是在我们春秋战国以前,春秋以前这个阶段,比孔子年纪大,比老子小一点。在这个阶段,印度的国家,我们中国是诸侯之邦,中央集权分裂了。周朝,所谓周文王的时候分封这个国家——一个县就是一个国,所谓诸侯八百,一个地区的,所以一个县就叫一个国了。在印度呢,当时的观点,平陆,这个对地球的变化有关的,他说印度观点,认为地球有三千洲,正中的大洲“东西括量”,大国还有二千三百,他的看法。譬如我们现在看马来西亚,同这个马来西亚旁边的什么?印尼,如果讲海岛当时都是印度的小国,统统属于印度的。每一个小岛上都有他的酋长,就是国王,有很多。他说其余的小洲在诸海中,其间还有二三百个,或者一个国、两个国、三国、四十,我们现在全世界还有多少个国家?请问大家谁知道?
朱清时:三百多个,联合国,三千……
众:一百多个。
天风师:一百三十,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吧!
南师:对,现在的变化啊。现在又统一分裂分裂,在过去是那么多。所以他这个经典里头,这里有许多,我常常告诉印度朋友,你们的文化很伟大,你们自己都丢完了,太可惜了!他说我知道啊,都在你们中国,所以我要你学中文赶快拿回去啊。这是研究上古的都是真的,那么他讲了这一个上古的国家土地的观念以后,他就提出来。他说,这个任何一个国家里头“同感恶缘”四个字,这个国家里碰到地震,譬如我们中国去年碰到四川川北的地震,“同感恶缘”了,而四川那么大,就是川北那里发生地震。“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很可怕,都不吉利,地震太可怕了,那么中间讲不止地震,或者一个地区忽然看到两个太阳,或者两个月亮,或者是我们老百姓讲天狗吃了月亮——月食。“其中乃至晕适珮玦”,天上的变化。这个里头很多天文学都不是空话啊,我不多讲了。“慧孛飞流”,扫把星出现,以前对于全世界,印度跟中国一样,扫把星在哪个方位出现,已经知道两年三年中间地球政权上,帝王政权出变化,社会有变化,中国跟印度了。欧洲当年也是这样迷信的,这不能叫他迷信,是个科学,也不能叫他是伪科学,应该加一个名字叫旧科学,旧科学不是没有价值。
他说,在这个时候“负耳虹蜺”。你看有个负耳虹蜺,就是太阳边上多了一个、挂上一个耳朵一样。“虹霓”,或者穿上,太空在沙漠地带看到彩色的一个彩虹,这些等等,“种种恶相”,在中国、印度、欧洲上古的时代看到天上的变化是非常害怕的,这叫天人合一,会影响地球人类政治、社会发生变动,或者会有瘟疫,要死人的。
那么释迦牟尼提了这个,他说譬如说世界上有那么多地区那么多国家,在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发生这个坏的,譬如地震啊,譬如天灾瘟疫流行啊。譬如像我们最近看到墨西哥有猪瘟啊,他们发生这个现象。“但此国见”,只有这个国家发生这个现象看到。“彼国众生。本所不见”,其它国家同我没有关系,不但看不见“亦复不闻”,听也没有听过。哦,我们现在是电讯快了,在当年印度发生什么灾难,我们过一百年也不知道,同我们屁不相干,“亦复不闻”。阿难,他说,这个就叫“同分妄见”。
譬如说四川去年地震死了那么多人,我们很同情,大家出钱去救济,他的痛苦不是我们所能够受到,他的感受这叫同分妄见,就叫做共业。共业里头……譬如当年唐山大地震,我有个朋友孙毓芹,刘老师在这里知道,会谈古筝的,古琴名家。他的外甥就在地震中,唐山大家都死了,他在床上睡觉,地震来了以后,那个一震,连床连人震到外面去。他醒来一看,那里都死了,我怎么睡在这里?共业里头有他的别业,个人的果报不同,他是讲这个问题。
“以此二事。进退合明”,所以对于人生的观点,感受与思想,你的观点、你的心理状态,有“同分妄见”与“别业妄见”的不同,就是讲这样一段。这个需要,为什么我抢住你讲呢?我刚才讲了一句不必要的话,你准备把它跳过去很简单地讲,这个里头有宝贵的资料。研究印度的历史、印度的哲学、印度观点与中国的配合的,不能轻易把它跳过去了。
好吧,那下面接下去,所以……那么对于同分妄见搞清楚了吗?同等的,可是里头有不同的,有人在灾难、大灾……譬如一个车子翻车,这个车子上的命运,是遭遇这个恶报、果报,或者是不好的事情,可是有车子上翻车,譬如这一次地震,在、在……呃,这个古道本身有个经验,他到哪里去,到终南山看一个朋友,好朋友,他车子上山去看这个朋友,看到一个车子下来,就是他的朋友,他不知道,结果他开到前面听到这一部车子翻了,他赶快回头一看就是朋友的车子,可是朋友全家受伤,可是这个朋友不在车子上,共业里头有别业。这个同分妄见,这个问题他说明了,我们作一个了解了没有?
众答:了解了。
南师:好,然后念下去。
众念:【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似前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古道师:另一段,先到这儿好吧,见见这里,后面这个又谈这个见闻觉知。
南师:哈,文字很麻烦了啊,佛也再做说明,我们照他文字讲来,阿难,他说,你应该知道众生一切生命,众生就是一切的生命,“别业妄见”,个人的观点不同。犹如灯光看,有病的眼睛看这个灯光啊,同好眼睛的人观点不同。有病的眼睛看灯光有影,没有病的眼睛看灯光……其实世界上人,如果你懂得眼科,世界上没有一个、一对,任何一个人一个眼睛是准确的,百分百准确的眼睛也是眼病。观点都不同的,这里对了。
他说譬如有眼病的人——“眚即见劳。非色所造”,我们有眼睛不对的人,有色的眼看到别人,有色的眼睛变了。他说,并不是物质的本身的错误,是你观点的错误。但是“然见眚者。终无见咎”,可是当你晓得自己,“哎哟,我看这个灯光有个圈子”,晓得“灯光是没有圈子的,是我眼睛出了毛病”,“然见眚者。终无见咎”,后面那个能见的并没有眼花了。例如,他举个例子,你今天拿眼睛来看这个整个的国土,乃至你前面很多的生命、朋友。他说,我们认为生来这个眼睛很好,读的书学问很渊博,我们对于政治的理想、对于文化学术理想各有各的观点,要……你们认为自己很准确,佛说统统是见地上的毛病,没有一样对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原则呢,他说,文字上,他说一切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都是观点错误,造成这个社会人类的不同,“见与见缘。似现前境”,能见的,见与见缘要注意哦,能见的——第一个见是能见之见,见缘是所见的现象。因此观点不同,对于这个社会一切的变化,“似现(在)前境”。好像,譬如我们讲,讲一个现实问题,大陆中国我们在上海尤其像我们在庙港,我们这个大学堂,在这二十当(多)年发展所造成这个环境,这个环境一看,我们目前讲好伟大哦!二三十年,等于我前一个、两个月到了香港,我经过新界一看,哎呀,我说我二十几年我美国回来站在香港一看,新界荒凉不得了,现在造成这个情形,我说好伟大。这个伟大也是假嘛。这是时代的把它构成这样,这个时代看到是很伟大的建设,都市的建设,也许三百年后,狗屁,统统把它拆掉,都不是,前人的错误。会不会呢?不知道。啊,他说,所以“见与见缘。似境现前(似现前境)”,有个好伟大的一个建设的目标摆在面前,这个现象都是靠不住的,诸法无常,一切皆空。后面的动力,“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我们的不要认为现代人自己这个观点是对的,你那个能见之性(是)明心见性,“(元)我觉明见所缘眚”,你自己觉得脑子很清楚已经是个毛病了,这是大病。“觉见即眚”,能够感觉的、能够知觉的本身它就是个毛病。真正的修行到了——明心见性、一念不生的时候才知道,我们活了,我今年活了九十几年,活了九十几年以前的所做所为都是错误的。“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自能够反见自己的心性,那个心性的本体不是病态所成的。“觉所觉眚。觉非眚中”,能够本觉之性它不是一个病态。“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呢?这个道理就告诉你,所见的现象靠不住,你要找能见的本性本体是个什么?在这个本体上面,你怎么拼命还在现象上找,在感觉状态、在观点的状态上找本体呢?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他说,所以能见自性的反转来,追究自己能看、能去感觉、能够作用的那个不是病态,那个是什么?无所见,一切皆空。他说那个不是病态。我们看经文是这样,对不对?再去研究、你们去讨论一番,是不是这样?不要给他蒙住了。哦,法师,是不是啊?
天风师:是这样的,后面所讲的……
南师:你同意我?
天风师:我同意。就是下午跟这个几位大德们探讨的这段经文也是这样认为的。
南师:对。
天风师:最后这个见,就是见地见解,和正知正见这个见,而不是局限于在以往的那个眼睛所见的那个见那么简单。
南师:校长有问题没有?
朱清时:是,我是有个问题,见解这个东西啊,都是属于意识,第六识。
南师:是。
朱清时:那说如果是本体的东西呢,那就不是第六识了,那就更深了。
南师:对,他是讲本体这个见,阿难要找的……
朱清时:所以呢,能见是本体的见,是吧?
南师:对,对。
朱清时:本体见那就是真如,或者是阿赖耶识的那种见了?
南师:阿赖耶识,是,也可以那么说。
朱清时:所以刚才,前面说到,“见见”的说法,说第一个见是能见,能见的主要是理念类的东西,譬如像灵机一动开悟了,出现一个念头,那这些开悟出现的念头。哦,开悟是另一回事,出现了念头是产生是意识空间里头的新东西,你要开悟那个见,那我知道那就是本体的东西了,所以现在就是能见是否还应该分成两种?一个就是本体的那个东西?
南师:在言语表达上应该这样说。
朱清时:还有个理念的东西是意识。
南师:是。
朱清时:就是产生了新思想。
南师:是。
朱清时:所见,我知道,那就是前五识所得到的,是吧?
南师:这是推开了唯识这些名词都不要。
朱清时:对,对,就是前面能见,要分成这两种对吧?
南师:对。那么今天下面还接下去,还是怎么样?啊?
古道师:到这儿吧。(众笑)
南师:先到这里,是吧?
古道师:我们下午,我在那边,下午的时候,譬如说就是“以目观见”嘛,是吧?那就是前面这个文的话分明就是说,阿难呢,你今天用眼睛看到的这些山河国土及诸众生,要看到这里,就看到大家,是吧?他说皆是无始见病所成,用眼睛看到了,无始见病所成,那譬如说大家本身在这儿,就是在这儿的哦,山河大地就是山河大地哦!
南师:没有错。
古道师:那看到这个是眼睛病了,我们呢,不是说观点上去理解的,把它当作说眼睛有病了。
南师:诶,那不错了。
古道师:那这个眼睛有病了,那山河大地看不见了,那看不见不对哦。那大家坐在这里,那看不见更不对喽,对不对?那看见了怎么又是病呢?那看也不对,不看也不对,眼睛能看得清楚也不对,看不清楚也不对,那又何况就今天老师又讲,眼睛没有百分之百能看清楚的,这个本来都有病,那就,我觉得这个就……今天老师这么一讲,我就是从这个……本来无始以来的,我们对这个事物的认识的观点错误了,观念上是错误的。
南师:对。
古道师:不是说这个,说阿难你这个眼睛有问题了。
南师:对,对。
古道师:好。
天风师:其实我理解的,老师,就是这个见病,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这个见地呢,包括那个后面那个见解,也包括这个眼睛的概念,就是说他这个能看的功能和所见的作用。
南师:没有错。
天风师:因为我们现在的眼睛只能看到前面这个视线,实质这个视线并不是我们眼睛看这样,这本身就是病。
南师:这个在物理科学家如果作光学研究承认你这个话,但是可以作比方,所以佛也只好借这个做比方,是背后的真正的他讲的,古道说的是对的,你这个也对。等于学禅宗的,有两个徒弟,一个老师在那里,师父在那里打坐。两个徒弟为了一个问题争吵,他说他的对,他说他的对。小徒弟这个、小师弟听两个师兄都是很高明的,可是争论不休,跑来问师父,他说,师父啊,那个胡子师父讲这样,师父对不对啊?师父说,嗯他的对。他说不对啊,那个古道师父是这样这样讲,你说对不对?师父说他的对,也对。他说那师父他两个都对,怎么吵成这样,你说哪个对?师父说你的更对了。哈哈哈(众笑)
天风师:我这个,下午后来你看我理解,后来我标在上面,就是这个见病就是把虚幻的影相当作真实。
南师:对,一切世界皆虚幻。
天风师:就像我们前文讲的,把一个浮沤当作大海的整体。
南师:对,就是说,所以依佛法观来人世——一切皆空。一般人把功名富贵抓住很牢,把生命抓得很牢,一切都不是你的,都是病,病态的心理。
南师:我看大家把(被)这个困了两三天很难受,所以古道困得要吃阿司匹林。(众笑)
古道师:是不是,那比如说这个生命的话,比如说真正像……譬如说通过这个个体的生命,来剖析、来找一个真正有一个我,实际上也没有这个我。
南师:本来无。
古道师:肉体归肉体,血归血,是吧?水归水,四大一空,你说还有什么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兜拢来就有那么一个功能。
南师:对,可是大家拼命求,你们……
古道师:拼命要找一个成佛啊,干什么,一定要找个佛性出来,明明佛就是,就没有涅槃嘛,没有涅槃佛,也无有佛涅槃嘛,你非得你想求个涅槃,不是,我觉得岂非大错。
南师:本来是。
古道师:所以,还是该闹啥闹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屁了,哈哈哈哈!我记(觉)得就是这样,反正刚开始这个问题不理解,然后种种、种种,开始否定、否定、否定,最后把自己给弄得困惑了,回来在后来吃饭的路上,慈雄兄,我们在那边,慈雄兄光笑,他又不说对与不对,光笑,可能看我很可笑吧。
南师:没有,他看你很可笑,他自己在笑自己,他不敢确定,故作明白状。(众笑)
李慈雄:他作了一个比喻,他说像一部车子,你假设要把它分析到上面一个零件是最终的,结果你把它零件全部拆开之后,车子什么都没有了。
古道师:功能也没有了。
李慈雄:什么都没有了。
南师:本来如此。
李慈雄:兜在一起又是一个车子可以用了。
南师:就是这样,这个生命同物理世界本来是这样一个事。
古道师:对,所以本身车子那个概念是虚幻的,然后我们又找那么一个概念,到底哪个是?把各个零件都抛开,没有汽油跑不了,没有轮子也跑不了,其实我们人也是这个样子。
南师:所以释迦牟尼佛告诉你,供养一千个佛,不如供养一个无事的闲人。
古道师:哈哈哈,供养天成师就对了,哈哈!
南师:对,无事的闲人。
李慈雄:你古道这个也是一个虚无的概念。
古道师:那是。
南师:那当然,那当然。
古道师:古道师,非古道师,名古道师,是名古道是假名古道。先名词代替着用吧。
李慈雄:慈雄非慈雄,对吧?
古道师:文殊非文殊。(众笑)。
魏老师:这个心物一元的心还是不是能见的范畴?
南师:啊?
魏老师:心物一元的这个心,是不是还是能见的范畴?
南师:对,对,对。
魏老师:还是能见的范畴。
南师:不是,心物一元心是……。
魏老师:应该不是吧?
南师:在逻辑言语上表达的。
魏老师:但实际上它这个东西就是本体了。
南师:就是代表了本体,一个名词一样。
魏老师:所以它应该跳出了能见嘛。
南师:它这个里头。
魏老师:刚才朱校长提的这个问题阿赖耶识,如果还有阿赖耶识的话,那就是没有心物一元的那个本体的东西了。
南师:阿赖耶识是心物一元的东西。
魏老师:还是心物一元的东西。
朱清时:阿赖耶识就是心,就是本如,就是真如。
魏老师:但是它还不是本体的东西。
南师:对,是个名词的问题,所以后来的阿赖耶识,后面又找一个如来藏,又讲一个真如,都是,都是……。
魏老师:所以这个是,真如的话才是本体的东西……
南师:都是头上安头,无事生非。
古道师:是的。我就想起那个老子说的那个,他说观,就是观这个世界,观到最后,他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说感觉在那种空的境界里面,好像似乎有、似乎没有,但这个又是个什么东西呢?他说“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南师:对。
古道师: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后来人就执着一个道啊,有一个那么个道体,就跟哲学里面所说的本体一样,或者真如、佛性,认为真有个那么个东西,一定要用眼睛、用思惟意识去想证到那个东西,实际上越想越远,所以说那个东西就是禅家说的...
南师:都是病见。
古道师:对,非耳目之所到。你想用耳目也好,怎么样,用思理思辨去想明白那个东西是不可能的。
南师:是。
古道师:本来就是,没有这个东西。
南师:没有这个。
马宏达:所以他这一段讲的这个见眚,见眚。他是给科学家讲的话,如果用另外一个角度讲,他们比较容易接受。你说我们眼睛看的这些东西都是假的,这些你给科学家讲他不会相信的。
古道师:那是,我们明明是……
马宏达:明明看到是吧?
古道师:每天吃饭我们是吃到假的了吗?
马宏达:可是如果你要讲就是说,这个是一个我们现在看到这些东西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类的肉眼,然后根据现在的相对的这些条件,一个相对的一个观点,就是眼前,大家因为共同有这个肉眼,比较类似的,虽然每个眼睛不一样,但是有共同的一个类别——就是这样的肉眼,这样的光线,这样的环境,所以看到共同的东西,但是他是相对的。如果换了青蛙,换了狗,它肉眼是另外一个东西,它所看到的境界是另外一个东西。
南师:是,没有错。
马宏达:就是盲人摸象的这个道理,不同的,你不能说他是错的,但是他仅仅是一个点,观点观点,你观的只是一个点。
南师:对。
古道师:比方人,同分观点就是同分妄见的话,就是饭是好吃的,大家都要吃这个东西。
马宏达:那个是个人的观点,那个是共同的观点,但是他并不代表绝对的,他不能说他是对还是错,他不能说他是对还是错。
南师:“麻子上台阶——群众观点、各有不同。”
马宏达:所以他这个不能绝对化。还有一个,老师,包括一个那个,刚好查资料所遇到的一个资料,就是我觉得可能对大家用功可能有一个启发。就是那个《瑜伽师地论》里面有一个方便说法吧,讲到这个寻思,还有思维,还有分别,它们三个有什么区别,区别是什么?
南师:是,这个资料很好。
马宏达:就是《瑜伽师地论》第一百三十六卷吧。
南师:寻思,你写一下。
马宏达:对,对,寻思,还有第二个是思维。
南师:你说明一下。
马宏达:第三个是分别。那么他是方便说法啊,他就是当时他那个把这三个东西,三个词并列到一起,来区分它。其实我觉得他这个分析蛮好,所以大家实际用功智慧上也好,还是定力上用功蛮有帮助启发的,他说“寻思”他所凭借的东西,他就是说根据圣教量、圣言量,就是说佛菩萨说的法,根据这些东西,你读了、你听了之后然后再去体会,这个过程叫寻思。
南师:没有错。
马宏达:第二什么叫思惟呢?他说思惟所依据的是现量——现量境。
南师:现实的境界,面对现实的。
马宏达:就是现量境,眼耳鼻舌身意这前五识加第六识的境界,它都有它的现量境。这个现量境,当下,就是老师上一次讲这个率尔心是第六识的现量境。当下这个境界出来你还没有起分别,更不要谈执著了,还没有起分别之前就是个现量境。
南师:没有错。
马宏达:这个是依据这个境界起来的直接的观照,这个是思惟。
南师:对。
马宏达:所以讲思惟修,禅定思惟修,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就很容易理解。第三个分别,分别所依的是什么东西?分别所根据的就是比量,比量,分别。它所依据的是比量,就是相对的。刚才我们讲见眚啊,这个麻子上台阶观点儿啊,个人根据个人的比量都不一样,这是分别。所以说不起分别心啊,什么此处最吉祥啊,讲的是这个角度来讲,不要起妄想执着,是起这个分别,但是它不是这种、这个现量境的思惟。
南师:很重要这三个。
马宏达:他这个分析,《瑜伽师地论》这个分析蛮好,帮忙用功的,看到,无意中看到的哈,贡献给大家。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