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这么简单明了告诉我。这个大禅师啊,这个名字叫什么?一下……不管啊。
这个禅师说啊,比如有一个房子有六个窗子,中间关了一个猴子。外面有个人,向那个窗子来叫这个猴子,这个猴子就找那个窗子来……答应。啊,反正那么讲。这就是佛法。这个人听了明白了,啊,你听了也会明白了。
可是问一句,万一里头的猴子睡着了,外面的猴子在叫。外面还在叫,里头猴子睡着了,这个时候,怎么办?你听懂吧?你刚才也讲了,里面猴子睡着了,外面那个猴子还在叫,他怎么答话?
此时啊,他到这个时候,很难给你讲了。他说此时啊,就像……此时啊,里面猴子睡着了,外面猴子还在叫。此时就像苍蝇在蚊子的眼睫毛上作个窝。呵,你听懂吗?此时,就像苍蝇在蚊子的眼睫毛上筑了一个窝,然后,站在十字街头,就是站在皇后大道东,最闹热,大叫“地广人稀”。这个人就从此大彻大悟,了了生死。
问题在后面,呵。你听懂了?(众笑)。
Jolene(何碧黙):这故事是听了啊……
南师:这个是禅宗故事,禅宗参公案,这个故事你参通了,你这个,这讲到佛法,扼要简单,请你告诉我,他说容易啊。一个房子六个窗子,里面关了一个猴子,外面这个猴子在哪个窗子一叫,里头猴子就在那个窗子上答应。哦,他懂了。
但是他说,里面的猴子万一睡着了,外面猴子还在叫,这个时候怎么相见?怎么相见呢?哦,他说,此时啊,你问这个事情啊?好,我告诉你啊。苍蝇在蚊子的眼睫毛上,苍蝇比蚊子大哦,苍蝇在蚊子的眼睫毛上筑个窝,然后在十字街头,大叫--地广人稀。
何碧黙:是苍蝇大叫地广人稀?
南师:没有讲苍蝇叫(还是)蚊子叫。
许江:都没说,就是说在十字街头大叫。
南师:苍蝇在蚊子的眼睫毛上筑了一个窝,然后在十字街头,当然在蚊子眼睫毛上那个窝里头那个十字街头,大叫,这是我给你注解一下啊,大叫:地广,哇,那么大,无量无边的地;人稀,一个人都看不到。
许江:没见到人。
南师:从此大彻大悟,也了了生死,这是禅宗的教育法。
何碧黙:可是每一句都不懂。
许江:反正师父就这样说嘛。
何碧黙:因为六个窗子,我以为他在这个窗子里面跑那边去,其实他是在另外一个窗子都有可能啊。万一这个……
南师:你看,我现在猴子一叫,你看你嘴,手也在动……这这……猴子里面动得很厉害啊。
男生:他从一个房子到另外一个窗子。
何碧黙:这六个窗子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南师:对对对。
何碧黙:那么这个猴子他。
南师:心意在里头。万一猴子睡着了,里头的。外面猴子还在,都在叫,这样,此时如何?这是中国的禅宗。参佛学、了生死,这样的教育法。哼,这也就是密宗哦。哼……
南师:嗯?戴卫东现在鞋子,带子掉了。
Sami:所以他姓戴。
南师:sami下午讲的,在美国留学一对东北的夫妻。
男生:是。
南师:好朋友。太太早上起来,鞋子掉了,就叫丈夫,戴卫东啊,快来哦,给我系鞋带哦。
众笑:哈哈哈。
男生:戴卫东说,地广人稀。
南师:哈哈哈。
男生:没有人?哈哈哈。
女生:哎,看不到鞋子。
男生:哎,没有见到人?
南师:中国的禅宗。禅宗的堂主,那古道没有来。
男生:在那边呢,都来了吧,都来了,师父们都来了。
南师:真是地广人稀啊。都听懂了啊?故事再参一参。
何碧黙:听懂猴子,那个蚊子还在……
(众笑):哈哈哈。
宏忍师:那个蚊子还在,苍蝇还在。
南师:苍蝇在蚊子的眼睫毛,蚊子的眼睫毛,细的无以再细了嘛,苍蝇还在蚊子的眼睫毛上作了一个窝。这个窝里头另有天地了。然后在十字街头大叫,地广人稀。啊呀,中国禅宗的教育法。你看,这一下地广人稀。
男生:哈哈哈。
何碧黙:大家都……
南师: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啊。
男生:老师啊,这叫吃冰棒拉冰棒。嗯,没化,哈哈。
宏忍师:啊?
南师:吃冰激凌,拉冰激凌--没有化。
男生:吃一个冰棍,拉一个冰棍,没有化,哈哈哈。
南师:嗯……好玩。
何碧黙:有一点懂,有一点懂。
男生:慢慢参。
南师:慢慢的。
何碧黙:就是,就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那个意思。
南师:那还在讲教理,讲道理,禅宗几乎不用教理,用一个很深刻、很平实的话,答复了这个问题,彻底了解了。今天还是照规矩第几卷第几页……
天风师:“阿难,风性无体”,从这儿开始。
众念:【阿难。风性无体。动静不常。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僧伽梨角。动及傍人。则有微风拂彼人面。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若生虚空。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审谛观。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天风师:这段经文呢,是讲到了这个,这一阶段的七大当中的第四大--这个风大,就是这个,佛用一个阿难的袈裟,很熟悉的僧衣,袈裟来作比喻,来引发这个风的体性,风的作用,乃至这个……风从三个方面,是从袈裟里、阿难的肢体产生了风,还是这个从脸上产生了风,乃至于虚空中产生了风。从这个三个方面,来说明风的出处。最后都把它一一地破解,破掉。
这个经文的文字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第一句就是,“风性无体”,这个要解释一下,就是风的本性嘛,它是没有一个体量,没有一个体性。啊,看不见摸不着的。“动静无常”,动静是两种极端的这个相,吹动的时候和风静止的时候,都是有风的时候。它只是一直在变换当中,无常嘛,无常嘛。“汝常整衣。入于大众”,就是他这个每次要到僧团当中的时候,都要整束,庄严一下衣裾嘛,都要整衣,出入这个人群当中。这个“僧伽梨角”,就是袈裟这个衣角。“动及傍人”。他这一动,走动或者是扇动的时候呢,就会他自己和旁边的人都会感觉到有这个微小的风,吹、刮到人脸上,或者扇到人脸上。那么,由这个缘起来说,那么这里,“此风为复出袈裟角。发于虚空。生彼人面”,就提出这么三种设问,这个风是从你的袈裟里面产生的呢?哦,还是从虚空中产生的呢?还是来自于你的脸面,就是你的人面?
“阿难。此风若复出袈裟角。汝乃披风。其衣飞摇。应离汝体。我今说法会中垂衣。汝看我衣。风何所在。不应衣中有藏风地”,这是在破解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风,假设是出自于这个袈裟的里面,那么这就等于说,你呢自己呢,是披着一件风啊。那这个衣服就会自己飞了,自己飘摇了。“应离汝体”呀,你这个,你就穿不住了,风自己就扶摇而上了,起几万里也,就跑掉了。那么我现在呢,佛自己说了,我为大众来说法,在这个法会当中呢,我的衣服也是这样的搭着的。你看我的这个袈裟,哪里有风啊?不能说我的衣服当中啊,藏着一个风的发源地啊,这是藏着风的一个地方吗?这个显然是不会的,就破掉了第一个--这个自身的概念。
说“若生虚空”啊,“汝衣不动。何因无拂。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若无风时。虚空当灭。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名为虚空。云何风出”。这又讲了一个,这样的一个,是不是从虚空中产生的风啊?如果这个风啊是从虚空中产生的,那么你这个衣服没有去动它的时候呢,为什么没有这个微风拂面哪?何因无拂啊?“空性常住,风应常生”,这个虚空,这个体性是常住不坏的,不生不灭的。那么依此类推呢,这个风也应该是这样的,永恒的、常住的。假若没有风的时候,风停止的时候,静止的状态呢,虚空当灭。也就是风消亡,这虚空也跟着消亡了。“灭风可见。灭空何状”,若风停止了,你能感受到。这个“见”当这个见闻觉知的感受来说。风停止了,虚空就灭了。风停止了,大家都能感受到,但是如果虚空,它本来是无形无相的,你又怎么能去灭掉它呢?被灭掉的虚空又是什么形状呢?显然是荒唐的。假若“若有生灭。不名虚空”,假若说虚空是可以生灭的,那它就不叫虚空了,不能名其为、名其曰为虚空了。“名为虚空。云何风出”,它既然能叫虚空,又怎么可能风从它里面出呢?就这个从虚空中产生的这个可能性也被破掉了。
“若风自生。被拂之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假设这个风,是自己产生的,从来自于你这个脸面,“从彼面生。当应拂汝”啊,这个不用袈裟角,也不用从虚空中来,你自己的脸上就吹着风啊。“自汝整衣。云何倒拂”,那么如果假设在你的脸上出的话,你在这儿整理袈裟的时候,怎么会这个袈裟这个风,反倒又回到你脸上来了呢?啊,就是倒拂嘛。就这些都是不成立的,把这些可能性都破解了,破掉了。
“汝审谛观”,你仔细地审视,认真地去观察、观看、观照。“整衣在汝。面属彼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风自谁方鼓动来此”,你仔细地、认真地来看一下,就那个在整理衣服呢,是属于你,你一个人,你阿难在整理衣服,这是一个你整衣服的行为,“面属彼人”哪,每个人的脸是属于每个人,“虚空寂然。不参流动”啊,虚空它是寂然不动的,如如不动的状态,不生不灭的,不增不减的,那么它不参加这个流动变化。“风自谁方。鼓动来此”,这个风到底是从哪儿跑出来的呢?来到这里发生的这个作用啊?“风空性隔。非和非合。不应风性。无从自有”啊,说风,这是咱们现在讲到第四大,地火水风啊,这个风和虚空,“风空性隔”,它们的体性是不同的,“非和非合”,它既不是和合物,也并不等于说不是在一起,是两方面都不能这样说,都不能这样确立它,这样说都是偏颇的,都是着了一个边界。“不应风性。无从自有”,也不能去说,这个风的体性是它这个自然而然的,或者是没有任何依据它就会产生一个风,没有任何来源。
下面就也是前四大都有讲过的,前面讲了三大,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例,就是佛用禅宗的这种直指人心的方式,来点明了这个如来藏性。“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说呢,就是阿难呢,你呢,还是不了解不知道啊,这个妙明真心的如来藏,“性风真空。性空真风”,这我们前文也有讲过,在这个般若部当中呢,般若学说,就会说,“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在唯识学的讲座上说,都是依他所起。那么在这里面,在《楞严经》里,一个特殊的语气和文本的方式来表达呢,就是经常用的这个,性风真空啊,性空真风啊,包括我们前文所讲的,这个“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等等的,依此类推下来的。前文后文都有这样的模式。风的体性,它的本性也是没有自性的,也是无我的,也是空性的。那么这个空,第一个空,是当这个含义讲,“性空真风”啊,正因为有这个虚空的体性,他也就能生发万物,包括这个风的这个,也能显发出风的作用,风大的,它们的本性也都是清净的。清净本然嘛,本体都是清净的。“周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随处随地的,都是这样的清净本然的。只不过是在一个特定的因缘下,随众生的心识、业力,“应所知量”,根据每个人,每一个群体,他们的这个认知程度和这个认知范畴吧,来变化。
“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就好像你一个人啊,你这么一整理这个,这个“服衣”,就是衣服嘛。你整理这个袈裟,那么产生这个微风,如果是遍法界的拂,如果在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的地方,有人去弄衣服、扇扇子,就产生这种动作行为,能够引发风动的,那么“满国土生”啊,到处都可以产生这个现象、这个作用,并不是说你在这个法会上可以产生,哪里都可以产生。这个国土嘛,在古文言文当中,它是念作国土(dù),但是土地的“土”,还是“土”啊,它是和国连起来呢,就是阿弥陀佛的国土,应该念国土(dù),现在一般都念成国土(tǔ)了。
“周遍世间。宁有方所”,你不管在什么地方,发生这个能够扇风的这个作用,这个风性都是可以存在的,并不是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它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宁有方所”。“循业发现”,就是随着众生的业力、行阴作用在这儿起的这个“用”。“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就是世间的人们不了解它的真相,无知啊,错误地把它当作因缘、自然所生,“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一切都是由于这个第六意识呢,识心,分别计度、测量、揣度,这些作用起的这些。“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怎么样去表达,都不能够切中真理的本怀,都是了无实义的。
经文我们就先解说到这里。下面请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再说。
南师:嗯。
古道:他的消文解释的很清楚。
南师:啊?
古道师:我觉得他消文解释得很清楚啊,那我觉得没啥补充的。
南师:同意?
古道师:同意,同意。
南师:你呢?
天成师:同意。
南师:都同意啊?哎哟,你们拉了票。
(众人笑)哈哈哈。
南师:啊,还有大家呢?我觉得今天法师讲这个经,情绪没有以前高,今天法师的情绪有问题。呵,说话交代,这段经文解释的依文解义,比他过去解释别的,啊,马虎。你们三位都一样的举手啊?哼,我看《楞严经》已经差不多到了,现在自然科学有本翻译的书叫作《能趋疲》,呵,这个体能啊,趋,就是赶起来跑、动力,疲劳了,机器引用,譬如一个机器开关用久了,它的功能也会疲劳,不分人跟情绪。(注:能趋疲法则)
而这一段经文讲风大,同大家自己的修持,尤其大家在修这个安那般那呼吸法门,等等,与生命,刚才大家饭前饭后,我们这一桌上讨论这个生命的生来死去、睡眠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风大。风大就是气。尤其修安那般那,尤其几千年来到现在,小乘的修法在东南亚一带,在印度,小乘比大乘流行哦,讲安那般那修法,很多了。乃至修天台宗的讲,六妙门呼吸法,安那般那,各地……,同风大都有密切关系,应该要深入一点,尤其表达啊。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在旁边听,听来,所以批评你们今天你几位座主,哎,还有那个禅堂台柱。
李慈雄:老师,我在这边。
南师:都是有点“能趋疲”了,哈,疲劳了。第二,佛用的比喻讲风大,是几千年以前,在说法在课堂里头,就是用白话。你们很多喜欢用语句文字,要深入浅出。佛是讲整衣,所谓整衣,你真讲整衣,袈裟角,就是抖动衣服啦,穿衣服,这叫整理衣服,抖一抖衣服一穿,就有风出来了。吹到人的身体上,一个人把衣服一抖一穿,这个风就有了,你就感觉到这里有风来了,他用这个比喻,很浅近的比喻,很平实的,也很科学的。生活当中啊,衣服一抖动,不要说衣服,我们坐在这里有个人在旁边一走过来,就感觉有风,动相,拿衣服到脸上来这个动相。找风的来源,先找这个。固然他在破、破除一切现象作用,叫你找风的自性的本体,可是他的比方很浅近,这一段就用抖衣服啊这个作说明。衣服抖动,脸上觉得有风,是衣服上面出风吗?还是脸上生风吗?还是虚空中生风吗?像这个道理啊,假设到外面说法,三根普被的时候,给普通人讲不清楚,但是也要说明一下,现在人很刁钻的,就是几千年(前),佛用很平常,衣服抖动,你的感受来讲,讲风性,究竟在哪里来?有风,风的自性是怎么样?
如果我们进一步体会,讲风性,就是讲到气喽,这个修行很重要,同用功的方法,安那般那,因为这是释迦牟尼佛,有安那般那、白骨观等等原始的修法,很重要来的。譬如我们修安那般那,现在把风,穿衣服,有风的抖动,我们有感觉。佛说,这个风是从衣服来的?还是从你感觉面上来的?还是从感觉来的?这个风性究竟在哪里?还是在虚空中吗?
同样的,我们要自己体会,不穿衣服,当我们坐到,人自然有呼吸,吸进来的气,是鼻子吸进来的?鼻子一动,你气吸进来,还是意识动了,吸进来的气?你呼出去的气,还是意识呼出去,还是鼻子呼出去啊?我们身体内外随时跟风大连在一起,后天的生命存在一呼一吸,就是风大的问题。所以这一段,要特别特别注意的,比上面地水火风配合参。尤其在胎儿,这个生命就是靠这口气哦,风在转动。所以《达摩禅经》修炼的,就讲这个。风大,就是气。气的来源是什么东西?它的现象,它的来源,它的作用。假使出去弘法,借机会,等于我现在借机会提起大家注意,风大有如此重要。
修行到最后的成就,很多的重要经典上提,大家都忘了,“心风得自在”,得到自在,那叫修行功夫,见地配合功夫有所成就了。我们修行不能上路,心风不得自在,两个也不能合一,也不能自在。譬如我们生命活下来,每分秒钟都在呼吸,一天有多少次呼吸,我的书上讲过我也忘记了,在哪里讲过啊?啊?
宏忍师:好多。
南师:好多?你举个例子。最起码的,啊……
宏忍师:《禅与生命科学认知初讲》……
南师:不是,第一本书。
宏忍师:《静坐修身与长生不老》
南师:《…长生不老》。一天是多少次呼吸, 都有,科学的计算,都很准确。一分钟有多少次呼吸,都有。这都是经典,不要看过了忘记了,要真实体会。这个就是风动的来源,啊,不是来源,这是风动的现象。
那么,《达摩禅经》有在给你分析,有三种风,还是粗的哟,没有细讲。我们生命活来,由娘胎脐带一剪断,就开始呼吸,长养风来了,保持你生命存在。等到你修到禅定,得到定境,几乎到达气住脉停的时候,这是形容词,四个字,道家的形容啊,佛家不用这个,气好像停止了,呼吸,好像,并不是……没有停止。脉停,脉也不跳了。这还有呼吸的哦,这是报身的呼吸,这个很难懂了。还在动哦,风还在动哦,这是第二层,这是叫报身息。再高深的呼吸很难懂了。中阴身作灵魂的时候,刚才比如Jolene讲到死亡,那个灵魂中阴,投胎那一刹那,暖寿识里头带风大,那个根本息,生命根本息。所以风大,是唯识经典上是叫是生命的根本依,所依赖的配合的。没有气,就没有现在我们现有的生命,所以风大这一段非常非常重要。
佛用浅近的、表面上一点点比方,你研究到这一段,他拿穿衣服一抖动,有风来,譬如我们呼吸,粗的呼吸感觉到有风,细的呼吸有没有风?有风,但是你没有感觉,不能说没有风啊!因为你心息不能配合,所以不觉得细的呼吸来往,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做功夫。甚至于到最高深,入定了,譬如说你真的入定,不管你入哪一种定,它风大已经静止到根本息一样,意跟风两个合一了,慢慢达到心风自在,智慧神通、一切,身心气脉转变等等就开发。很重要,这个风大。
所以风跟空两个,我们常常比方它是一组,前两天慈雄也、李慈雄也经常用到,就是我所讲,它这个《楞严经》里头,风与空大的关系,虚空里头究竟有气没有气呢?有风吗?没有,因为虚空无体嘛。虚空,我们其实哪个人都没有看见过,也没有体会到。除非真得定见道了,才见到了。所以空很难见,不但空难见,空的前面这个风,你就抓不到。所以空里头有气,气里头有空。
我们佛经上讲空,心、风,实际上在中国就是神与气,精、气、神三个东西。精是什么?就是识,唯识学的识;气,就是生命的能,叫作风;神,就是真正空性的一灵不昧。所以禅宗祖师百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是神,精气神,这都切实做功夫要体验。所以风大这一段,同修行非常重要。
当然,最高的同七大都一样,“性风真空。性空真风”,就更要体会了。风的自性跟空,界限无法分别。其实有界限的,可是很难分别,非高度的智慧、实证,非高度做功夫实证,界限没有办法了解,很严重很严重。“性风真空”,第一句。如果真功夫修养、修持到这里,翻过来,“性空真风”,“性风真空”,严重了,更严重了。风大里头一动,风跟气两个,空跟气两个,嗯,分不开的。譬如我们的呼吸,进来、出去,有吗?没有,空的。如果气进来、不出去了,变成有了,会死亡的哦!如果气出去了,这个呼吸气走掉,不进来也会死亡的,死在外面了……内外是一体的。这个风跟空,重点关系就这么重大。
但是佛当时,现场,几千年前,很平实地讲,不过拿衣服抖动、穿衣服作个比喻、引导,使大家深入。我们现代化的研究,距离了几千年,当然懂那个道理了,风动到面上,也不是衣服出来,也不是面上出来,也不是空中所生的。哦,既然这样,所以有个问题就来了,它风在哪里?所以懂这个道理,你就懂到了,懂了天台宗,懂中国的禅宗,十六特胜的修法,乃至天台宗抽出来十六特胜的一个小法门——六妙门,乃至密宗的气脉,这个东西。譬如过几天,李总已经买到了,大概不到一个礼拜运到这里,那个人体光线,手一按上去,你是什么,身体什么功夫,就出来了。这个机器运到了。实际上,那个光线,人体的光——风动。啊,动了会发生光。风力发电嘛,道理。人体的电,也是这样。这很深刻的这一段,我提起大家注意,我只提大家注意哦,要深入。我看你们四大台柱,今天在这一段情绪不高。
李慈雄:老师,我可以补充吗?
南师:好啊!当然,当然。为什么不可以补充呢?吃了面条,也有干饭吃,那多好啊!
李慈雄:老师,今天在研究风大,有两个心得。一个是,《达摩禅经》里面讲,修习安那般那,讲的“观察风所起,根本极清净,修行诸微妙,于是处显现”(《达摩多罗禅经》修行方便道安般念决定分第七:观察风所起,根本极清净,修行妙微相,则于是处现)就是这个风唉,真正观察,事实上呢,“根本极清净”,也就是所谓的性风真空。
南师:是。
李慈雄:那这里面,事实上对修安那般那是有很大很大的作用,此其一。第二个呢,老师前两天在念永嘉大师讲的,心是根法是尘,两种同是镜上痕。
南师:犹如镜上痕,差了两个字。
李慈雄: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亡性蛮真。
南师:性即真。
李慈雄:性即真。倒过来讲,这个法啊,在念安那般那时候,把这法呢,改成是风,事实上呢很有体会。譬如说,我就倒过来念,心是根、风是尘,或者习是尘,两种犹是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风双亡性即真。这里面呢,在修安那般那时候,事实上我是感觉是很受用。这两个报告。
南师:很好,很好。
(众人鼓掌)
南师:好,那么这一段,我们讲到风大了,风大就是气大啊。大家不要生气啊,不要气大啊。哼……气大这一段好好体会。风空,不生不灭,也生也灭,就是生。动静往来,就是风空的生灭法,相与用的。寂然不动,心风归到涅槃清净,这个般若自性是不会瞪发劳相。这一段很重要。那么我们现在这一段过了,后面更重要啊。地水火风空……后面两个注意喽,觉和识来了。就跳出了,我们借用现代话,跳出了唯物、物理的范围。讲心性之学,精神的范围来了。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