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关于昨天的空大的讨论,很热烈,很好,但是所谓地水火风空,空大的,非常重要,很难懂,看到是唯物唯心的统一。而且有一个密法,这属于东密,东方密宗没有的,藏密里头从印度过来,有个观空定的修法,是修个五大的空定,重要,这是补充昨天的啊。昨天我看你们讨论很热情,有个专门修观空定的,观空定的修法成就是很快,尤其是在西藏的修法,不管是红教、花教、白教、黄教,是有相当修持的成就的这些喇嘛,在喜玛拉雅山高山顶上修,大部分在悬崖峭壁,面对整个的虚空,修观空定的,打坐的方法也不是七支坐法,狮子坐,不然悬崖峭壁,你入定了,算不定,也许功夫,身体跌下去了。啊!有这种修法。这是第一点。告诉你们昨天讨论得很好,各人的意见不同,没关系的,就是文殊菩萨的偈子:“迟速不同伦”,有人成就得快,理解得快,有人理解得迟,不一样,“归元无二路”。最后都是证得菩提而成就。第二点应该注意,昨天讨论到,大家没有提到,佛学的十种入,都还记得吗?大家报一下,哪十种入?
天风师: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识。
南师:识,九个成分,九个名称,地水火风空青黄赤白,是色空里头的。我们拿现在话来分类,好像属于物理,生命物理。十种入,只有一个,识、心意识的。九分之一,这个生命,世界物理的生命,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大小万物,以及人的生命,十种一切入,是穿的,川流不息,穿过来穿过去。譬如我们生命坐在这里,地水火风空,与我们生命是中和,穿来穿去川流不息,变化无常,地水火风空,青黄赤白,是色,空色不二。由这个昨天的补充,空,讲到最后,很难很难,今天开始加上这十种入的,它给它分两类,地水……《楞严经》是分七大,地水火风空以后,今天开始,什么?
天风:见识,也叫觉识。
南师:觉与识,这个觉字啊包括感觉与知觉,实际上觉就是觉性,生命的自性的,能觉的部分。然后包括心识的作用,这个重点大家必须要经常注意。那么先请法师消文吧。今天,你也照规矩报一下。
天风师:我们金陵刻经处这个版本的卷三,第十八页第二行。昨天我们讲到了七大当中的空大,地火水风空,今天进行到这个第六大,大家找好了,我们念一下这个经文:
【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必一于明。暗时当灭。灭则云何见明见暗。若明暗殊。见无生灭。一云何成。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明暗相背。云何或同。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云何非同。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云何非异。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如是见精。因何所出。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天风师:好,这段经文比较长。
南师:消文也比较难。
天风师:有接近,有正好有三个页码。
南师:你们可以三个人抽签啊,各人讲一段。
天风师:让首座和尚讲一下。
古道师:主讲来,主讲。
天风师:那我就先和大家一起
古道师:当仁不让。
天风师:义不容辞啊。佛就说了,“阿难”呐,能见能觉的这个东西啊,它本身呢,并无自性,它是一个没有可以触摸的东西啦,“见觉无知”,但是不能理解成见觉是它没有作用。“因色空有”,色和空应该是两个概念,不是仅仅说一个色空,色,指的是色相,空,指的是虚空,那么这个虚空呢,我们要确认一下这概念。这空是个物理的空。我们讲的六大,第六大这个空,特指的是物理的空,物理空间的空,那么这个见闻觉知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因为色相,因为虚空,各个方面的关系,它才能够建立起来,这个见闻觉知的,能觉所觉的这样一个功能和作用。
“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这段经文所说的意思呢,是说,就比方说,你今天在这个祇陀林,当时佛所在的这个道场和精舍,也叫丛林呐。“朝明夕昏”,朝就是早晨,朝阳升起光明来了,那么“夕昏”,到傍晚了,黄昏时间,就开始昏暗了。“设居中宵”,中宵指的是半夜,这个我们说南方人吃宵夜,就是一般指的是晚上,中午那就不叫宵夜了。“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就是到了午夜时分,半夜当中呢,中宵,有月亮的时候就叫白月,一般指的上半夜,实质上就是有月亮,它就有光照,黑月就见不到月亮,没有月亮或月亮非常非常小的时候,便是昏暗的或者是黑暗的。那么就等于说光明和黑暗等等这个变化,是因见分析,因为你有了这个能见能知、能见所见这个功能和作用,这个分析,你看,咱们现在用的分析,古代很早就有,分明剖析的含义,其实上就是看明白它、闹清楚它,因为有这个见闻觉知这个能见的功能,当然就分得清白天晚上、光明黑暗这些现象,佛用这个眼前的事物来做了这样一个比喻。那么这个能见的功能,“此见为复与明暗相。并太虚空。为同一体。为非一体。或同非同。或异非异。”这一段所指的就是……
南师:问题很多。
天风师:对,这里面有一系列的问题从这里提出来了,下文是解说了,提出了这么些设问。那么这个能见能觉的、能知能觉的这个功能,是从这几个方面,你看,是光明是黑暗,明相,暗相,明暗相,还是在这个虚空当中,这几个方面,它们是一体的呢?是一块的一个整体呢?还是不是一个整体?或同非同,是相同的,还是不相同的?或异非异,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一些问法,从体相用各方面,功能本体都做了设问。
“阿难。此见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元一体者。则明与暗,二体相亡。暗时无明。明时无暗。”这先说第一个比喻,做的假设。如果假设呢,这个能见的功能和作用,“若复与明与暗,及与虚空”,这个光明黑暗,这虚空,虚空指的是物理的空间啦,“元一体者”,如果它们是一个整体的,属于一种体性,一个整体的话,“则明与暗,二体相亡。”那么这个明和暗他其实是相对立的,是相消长的,相破,相对的,如果它们是一体的,这二体相亡,这个明和暗就互相都不成立了,就构不成明暗了,叫“二体相亡”,因为你是变成一的了嘛。暗时无明,黑暗的时候就没有光明,光明的时候就没有黑暗。“若与暗一。明则见亡。”如果光明随着黑暗的消亡而消亡了,光明,那么这个能见的功能也就随着光明的消亡也就消亡。这个能见的功能就变成短命的了,黑暗来了光明消失了,这个能见的功能也就消失了。“必一于明。暗时当灭。”如果反过来说,这里应该有个分号,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个逻辑关系的对立面来说呢,如果这个能见的功能是在光明里面存在的,属于它这一边的,那么这个暗时当灭,当黑暗来临的时候,这个能见的功能,也就消亡了,也就灭亡了。
“灭则云何。见明见暗。”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能见的功能都已经消亡了,还怎么样能够看到这个光明和黑暗呢?
“若明暗殊。”再假设说了,如果光明和黑暗它是不一样的,这个殊是特殊,表示,殊就是不一样、不同,所以说表示殊途同归,不同的道路同样的归宿。这个殊和同它也是一个对立的词,一个一体,一个两面的作用。
“见无生灭。”这个光明黑暗虽然是不一样的,不是一回事,是两个作用,但是能见的功能并没有跟着它们一样互相消长,会生灭,这能见的功能是不生灭的。
“一云何成。”所以说它是一体的,这个也不成立。
“若此见精。与暗与明。非一体者。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那么这里面又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了,再假若说,这种见精识元,我们这里叫见精,就是这个能见的功能的这个本体的东西,说与光明与黑暗它不是一体的,那么你,这个汝是你啊,“汝离明暗,及与虚空,分析见元,作何形相。”你离开了这个光明,离开了这个黑暗,又离开了这个物理空间这个虚空,所谓的虚空了,你去分析它这个能见的本性,这个能见这个功能这个作用的最后的这个归属,它是有本性的,就讲这个元嘛,元旦的元。作何形相,离开了虚空,离开了光明,离开了黑暗,这些显现出来的作用,你说色相也好,还是什么也好,你去来分析这个能见的功能,它是什么样子呢?作何形相,就已经找不到他了。
“离明离暗。及离虚空。是见元同。龟毛兔角。”离开了这个三者,就是光明,黑暗,虚空,你再去找这个能见的功能,这是在古代,2500多年前印度的比喻,就等同于龟毛兔角,那时乌龟是不长毛的,兔子不带角的,现在这个生物科技做的不算啊,2500年前的认识就是这样的,等于这个世间是不可能有的物种,是不可能的。
“明暗虚空。三事俱异。从何立见。”那么这个明,光明,黑暗,虚空,这三种事物,三种色相,它们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也不在一起,这个见性,能见的这个功能的本体也不在它们当中的哪一个里面,你如何去确立这个能见的本体的功能是在哪里呢?“从何立见。”无从确立。
“明暗相背。云何或同。”又回答前面这个问题。光明和黑暗它是相背驰的,光明来了,就占领了黑暗。“一灯能破千年暗”。黑暗来了,光明就变成了没有光明了,就变成被黑暗所占领,它们相背的。“云何或同”。你怎么能说它俩是相同呢?这个很好理解了,光明黑暗它们肯定是不同的。
再往下就是“离三元无。云何或异。分空分见。本无边畔。”这个地方可能就不太好理解,大家就用安静的心态去体会这里面这些细致的分析。这个能见的功能,能见能觉的这个功能,其实这个见,我们老师在开课之前,开讲这个经文之前,也提醒过大家,这个见,并不是说这个章节里讲的第六大这个见,并不仅仅是看见那个见,那么简单,它的背后代表的是见闻觉知,觉受,感受这里面的作用。所以说,“离三元无”,这个作用离开了光明、黑暗、虚空,它也是没有自性的,也是找不到的一个东西。“云何或异,分空分见”,你要是说,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它呢,它又不能说它是不一样,它有它相同的东西在,就是这个光明黑暗虚空它有它的共性的东西在,“分空分见,本无边畔”,你分隔开这个虚空,分隔开这个能见的功能,因为早先我们讲过,眼睛能见的这个功能,包括耳朵能听的功能,它有见有见缘,听闻有听闻的缘,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它都有它的缘,眼见有九缘嘛,就包括这个空,那么你把这个空,虚空,这个缘法和能见这个功能,把这眼睛,包括这个本体,如果把它分开的话,这也是不可能的,你也不能去把它确立一个,属于这边,属于那边,“本无边畔”。你能看见东西这个作用,是离不开虚空的,就是你找不到的,你不能把它分隔开来,“本无边畔。云何非同。”又怎么能说它不同呢?它有它这样的作用,关联性。
“见暗见明。性非迁改。”你不管是黑暗出现了,还是光明出现了,这个能见的功能的本体,这个性指的是本体,性相用嘛,“性非迁改”,这个能见能觉的的这个本体作用,它没有改变,没有动摇。这就是像那个性和境的关系,尘境有所动摇,但是这个觉性没有动摇。“性非迁改”嘛。“云何非异。”又怎么能说它不是不一样的呢?这里面分几个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一样,同与不同,异,不异,几个方面,都进行了剖析。
然后佛再往下又深一步地说了。“汝更细审微细审详。审谛审观。明从太阳。暗随黑月。通属虚空。壅归大地。”你再看它这里面,仔细仔细地看啊,仔细再仔细地琢磨,观照,用了那么多字来说明这个,审、谛、观,审,审视,审量,思量,然后这个谛就是认真仔细地嘛,观照,观察,琢磨。光明随着太阳而来,黑暗随着没有月亮的黑夜而来,这个通达的状况呢,属于虚空的状态;壅归大地,这个坚实阻塞的状态,属于大地的状态。“如是见精。因何所出。”那么这样的话,这个见精,早先我们就有这个词汇,“见精识元”嘛,这个能见功能的这样的一个妙明的作用,“因何所出”,它到底是从哪里出来的呢?他既不属于大地,也不属于虚空,也不属于黑暗,也不属于太阳,也不属于光明,哎呀,这里面到底从哪里来?“因何所出”。
“见觉空顽。非和非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这给出这样一个结论来。见觉空顽,这个见,能见的功能,所见的作用,能觉的作用,和所觉受的作用。包括这个空,这个空顽,因为它物理的空是一个没有自性的,这样的一个空,我们这里要多说一下,刚才开讲的时候说过,这个空指的是物理的空,物理的空就是空顽,也叫顽空,它是没有知性的,属于物理性质的,它相对于来说,是有生灭的,物理现象,它和那个真空,那个自性的空不是一回事,这个大家要分清楚,才好理解这个经文。否则的话,就这里面用的名相太多,这个见有很多种理解,这个觉有很多种理解,空,虚空,都有很多种理解,所以说这里面所讲的顽空,指的是有生灭的,物理的空,空间的空,而不是自性空,真空的空,也就是真空的空是指的是妙用无方啊,真空妙有啊,非生灭的空,有的这个经文又形容,属于那种不可方物的那种,凡有言说,都是虚妄啦,这个不能说太多了,这个真空,我们就是要区分开,它和顽空,我们现在这个经文里讲的,这个见觉空加那个顽字,它确定的是物理性质,而不是我们所说的妙明真心啊,是那个见空性的空,不是那个空。“见觉空顽”,能见的功能,能觉的功能,能觉的作用,包括这个没有知性的这个空,这个虚空,顽空,“非和非合”,它不是和合。那么,“不应见精,无从自出。”它们这里面都没有产生这个知觉的作用,和能觉的作用,能见的能知的所见的,这一切不应该说是这个见精这个精啊,见精就是能见的这个妙用,无从自出,它不是,凭空而生出来的,自己就能把自己产生出来,因为它是没有自性。
所以说,再比方说了,“若见闻知。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这一段就刚才我们所讲的空,物理的空,顽空的空,和妙明真心的那个空,空性的空,这个要区分开。一个是生灭的,一个是不生灭的,那么这段经文是说,假若、或者是如果说,这个见闻知,其实它是简化的,这是文法的需要,它一段字是四个字,他就把觉字给略掉了,假若说,如果说见闻觉知啊,这里面的见闻觉知事实上也都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识的作用,主要指的前五识的作用,那么这个“性圆周遍”,他们的本性,或者说它们在这个究竟的意义上说,这个性,性相用的性,它是圆满周遍的,本不动摇的,它们这个能起的作用,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这个作用,是本体是性圆周遍的,是本不动摇的。那么,“当知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这里面又引发了一下,那个是不动摇的,本不动摇,但是还要应当知道呢,这个无边不动的虚空,这个虚空它是不动的,但是呢,在包裹或者包含、含摄在虚空里的其它四大呢,就是说地水火风呢,加上这个空呢,就变成六大了,这六大,就是合起来称为六大了。均名六大。“性真圆融”,它们的体性,本体上,也是妙真如性,圆融无碍的。“皆如来藏,本无生灭。”它们这个能产生的这个功能,这个能,也是这个如来藏,妙真如性,非生灭法的,这样一种功能,也是本来就没有生灭的。
“阿难。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佛又在指责或者批评阿难了。说你这个本性啊心性啊,沉沦嘛,沉沦这一看就不是精进啊往上走的感觉,这是一种,不是堕落也是在迷惑当中,“迷中倍人”嘛,“汝性沉沦,不悟汝之见闻觉知,本如来藏。”你就没有去领悟到体悟到或者是明心见性地认识到,你自己这个所具有的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的这个功能,也就是那个如来藏的妙用。
“汝当观此见闻觉知。为生为灭。为同为异。为非生灭。为非同异。”你仔细地去观察,你自己的见闻觉知,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的这个功能,也都是这个如来藏,妙明真心的妙用的体现啊,你仔细地看一下,你看看你这些见闻觉知的这些,能见能闻能觉能知这些,能所两方面,这个能知的作用,能闻的作用,能觉的作用,是生灭法呢,是“为生为灭”呢?还是“为同为异”呢?还是不是生灭的呢?还是不是同异的呢?就是让他在几个方面去说了,去理解去观照,那么这里就有从唯识上或者从其它的不同的经教上去理解的,不同的法相上去说的。那么从这个相上说呢,这些不究竟的东西都叫戏论。从本性上说的呢,从实性,这里讲的性,那从性上说,实相说吧,这样的,佛把这各种各样的见闻觉知的,生灭的,异同的,非生灭的,非异同的,都让阿难去仔细地谛观,目的是让他明心见性,知道这些能产生作用的,所产生的作用,乃至于这个如来藏性的这个清净妙明的本体的作用是在哪里。
好,往下就是说,“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又进一步地,严重地提出来这个问题。你也不知道,说这个阿难,你还是也不知道如来藏的妙真如性当中,自性中本来具有能觉的妙用,是明明了了的。那么,“觉精明见”,能见能觉的功能,显发出妙明真心的所见所觉的作用。“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那么这个“清净”是从法身意义上说,讲三身的理念,清净就是法身嘛,“本然”呢,功德本然嘛,就是报身了,“周遍法界”,就是化身了,法报化三身具足了。“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本来是那样的,但是由于众生的业力,感召之不同,知识啊阅历啊,业力啊各个方面都不同。应所知量,随着众生的妄想分别,就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显现。
“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就像有一个你能见这功能,这根性,能觉的作用,“见周法界”,这一个作用,一个“能”的作用,就有所有“所”的作用,一个能就会产生所有的“所”,这个是以此类推的。
“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妙德莹然。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也就是,现在讲的是地火水风空觉,也可以说叫见,现在讲的这个六大,还剩下一个识大没有讲,这个六大和前面所讲的,我们做功夫所用的眼耳鼻舌身也没有什么区别,也有它这个四大,眼耳鼻舌身这前五识前五根,应该说前五根尘吧,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和这五识所产生的尘境,就是色声香味触,它也离不开四大的和合,是吧。你没有这个四大,地水火风,怎么会又形成这个眼耳鼻舌身呢,所以说用七大的角度去阐述佛法,让阿难明心见性,和用眼耳鼻舌身意,用六根,用十二处,用十八界,来说明这个问题,是一个道理,没有改变。不过是换了一些名相而已,不要以为地水火风空,就跟眼耳鼻舌身意没有关系了,跟色声香味触法也没有关系,事实上,整个《楞严经》都是讲的心物一元,永远都是有关系的。所以这个听、嗅、尝、触,“觉触觉知”啊,能听的、能闻的、能尝的、能触觉的,这些觉受触觉知觉,都是这个妙明真心所生发的功德作用,所显现的光辉啊,“妙德莹然”,这是形容词,很美的,老师一直赞叹的这《楞严经》的文学很好,确实很好。说“妙德莹然,了然觉知,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同样这些作用,“一即一切啊,一切即一”,“遍周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一切的地方,一切一切的空间,圆满十虚啊,圆满十方虚空,这“十”也是印度的理念,中国的讲四维八方,这个十就是,大家都知道,不做详解了,也就是一个大的无极空间的理念,“圆满十虚。宁有方所”,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处所,不是属于这里的,也不属于那里,也不属于你自己的,也不属于这个东南西北哪一个地方的,具体的,你家的,他家的,都不是,而是什么呢?“循业发现”,是因循着众生的业力,和行阴的作用,等等等等的这些东西,随着一些特殊的状况来发现,来发明显现出来。
“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世间的人没有知识,没有智慧,不知道里面的奥妙和道理。“惑为因缘”,错误地理解为这是因缘之所生啊,自然的属性啊等等,都是一些不究竟的看法。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一切都是众生的分别、了别的心,在那儿起的作用,在那儿计算,测度,测量,在那儿琢磨。“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一切的这些说法都不是究竟的,都不能够切中真理的本体,都不能把本性说清楚。所以说,“都无实义。”都是在文字相上打转转。经文咱们就先解到这吧。
南师:今天我们法师和过去讲的都不同。
天风师:也没有不同啊。
南师:很不同。过去这几天,辩下来对于经文的深入,表达,说法,消文,解释这一段文字讲的跟过去不同,有进步,非常。这个禅堂四柱今天缺一柱啊,这个大柱子法师讲得很不错,你们两位呢?堂主,首座。有补充?然后大家,刚才听的有补充,这段非常非常重要的。很重要来了。
天风师:我这样讲也就是抛砖引玉,我不过是依文解义地把这个经文给大家讲一下。
南师:啊,好。不管你抛砖也好,抛经也好。
天风师:我们这个目的都是能够让大家明心见性嘛,我们自己先不要说着急明心见性。(众笑)。
南师:好啊好!
天风师:用古道师的话说,先把大家忽悠成佛了,我们先不着急。
南师:堂主古道师呢,补充吧?
古道师:我觉得他今天阐述得特别好,好像没啥补充的。
南师:啊?
古道师:太完美了。
南师:不对,诸位诸位,其他的来。好,我们戴卫东来了,禅门大侠。
戴卫东:我是,我也觉得法师今天讲得非常得好。但是还是有一点小疑问的,就提出来,就是说,天风师在这里就讲到见闻觉知啊,他就是讲到,这个前五根尘相对,这里我想再问一下,就说见闻觉知,这个意在这里面,不是识哦,就是说我知道可能是逻辑上后面还要讲识嘛,这个识也是这七大的第七大,也是这样的一个说法。但是我觉得呢,这里并不,好像还是有一些疑问,就这个意,并不是意识哦,见闻觉知或者这个知,或者这个意的作用,也是不是在这里,也同样这样一个包含在这里面,而不是在后面那个识里面?我是有这一点疑问。
天风师:ok,这是第一个问题啊。我们大家再接着提。
南师:好啊好啊,来来,再来。戴卫东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谁答?(这里有杨梅,有洪主席拿来的无籽李子,浆盆,都摆在那)
天风师:这个首座和尚答,首座,首座。
南师:首座答吗?
天风师:首座最懂得这个第六识。
天成师:这个它有包括了这个六识在里面,有包括在六识在里面。
南师:首座和尚属宗下人答话,很简单,一句话答完了。
古道师:我没有,我没有,他补充我没有补充,你还是这个这个……
戴卫东:也就说意是意,识是识嘛。
天成师:它意有意的成分,意的功能在里面。
戴卫东:对,意的功能在这里已经讲到了,对不对。后面识是讲意识嘛。
天成师:对,对。
戴卫东:我们俩意见一样哦。
南师:好,还有呢?还有人答这个没有?还有其他的问题,再来啊,昨天一样,很精彩的讨论啊。有人提没有?
古道师:昨天喝酒了,今天没有。(众笑)
南师:那还是拿酒来吧。
古道师:没有没有,没那个意思,开玩笑,要不大家太紧张了,我一胡说八道。大家就能放松起来。
南师:这一段很重要啊,昨天讲到空大,物理的虚空,那么我们为争取缩短时间,刚才在天风师还没有讲以前,我首先提出大家注意,物理的虚空这个空也很难认识,拿佛学作名称很难见到。难见,并不难,一般学佛的,搞学问没有去参究,没有去实证。所以我也跟大家提出来,你们当然机缘不够,福德不够,象我们当年研究西藏密宗的时候,修空定,专修物理空定,很大一个法门,这种修法,这要实际做功夫去体会参究。佛经、理论,变成佛学没有用,你佛学十二部,三藏十二部倒背如流,抵不住生死,抵不住实证的功夫,一点用都没有。那属于迷信了,真正的佛法是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的实证,借用现在的名称。现在这一段提出来,由地水火风空,直到第六大,总称叫做觉,地水火风空觉识,第六大,《楞严经》所讲的第六大,第六大类。那么我们看看经文,佛当时讲法,现在是经过几手的翻译,变成唐代的房融,这位宰相,退休的宰相,在广东做书记省长,他翻译的,刺史,他的笔下整理,很了不起。但是你看,讲到觉大,马上提出觉与见,感觉与知觉,连带是四个,见、闻、觉、知,这个生命,我们这个生命能够看见东西嘛,能够听到声音嘛,感觉嘛,身体有感觉,知,这个知性是包括看见,听闻,感觉,知觉,无所不知,就是我们的意识了。普通叫做意识,意识,第七识也好,第六识也好,前五识也好,第八识,随时都具备自然见闻觉知,四大作用,四个台柱。他讲到第六大,觉大,我的发音,你们叫觉大,不是空大了,就提到见,这里头有几个名词先要注意,一提到见字啊,你注意哦,第一个提到有个名称叫“见精”,《楞严经》提出来的,影响了中国文化唐代以后,道家佛家。见,我们眼睛看见,这是一个一半物理、一半心理作用。一半是有形、一半无形的综合,精气神的精。中间有一句名称,见精什么圆明啊?别的地方有“见精圆明”。非常重要,要认识这个名称。
第二个问题,你们读书读经,其实这是话头哦,禅宗做功夫是参话头,还有个名称注意,“见精”提过以后,有个“见源”,佛提出,见精的来源,根根是什么?这要注意了。对不对?这一段经文里头,后面还有注意的这段经文,他把,你看他的等于说科学的精神,分析个遍,佛前面都是分析,解剖,解剖,分析,给你讲得清清楚楚。后来有明暗空,明暗是色的现象,物理世界色相的现象,空是物理的虚空,三个不一样。所以明、暗、虚空,还有个什么?见,对不对?它们有四个,注意哦,他都是分析啊,非常分析清楚。到最后,最后佛在这种地方,《楞严经》佛的讲话,说法当时,分析解剖,一点一点指出来,分析时候多半采用否定,都给你反驳了,我们所有的见解知识学问到他手上都给你否定,反驳得体无完肤,最后他总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他说这些地水火风空大,同见闻觉知都是如来藏性这个知性的问题,见闻觉知这个知,其实见闻也是觉,你再注意,这个经文告诉你,这个知性你真见到了,悟到了证到了,修行证到,无所不知,换句话,天上人间无所不知,这里头有哦,经文里头有好句子,你去找找看。后面结论一段,很多的宝贝不要丢掉。这是跟你们提出来。
第二个要点,讲到《楞严经》,你们这个禅堂的四大,几位台柱,我很感谢你们,承蒙你们那么久下来,没有松懈,每天还在用功,你很对得起三宝,佛菩萨,也很对得起十方众生,你们也很对得起太湖大学堂的禅堂。没有空过日子,很值得赞叹。如果再加一把力,精诚用功,没有不成就的。很了不起,也看到你们天天在进步。但是在修持上要好好体会。
另一方面,你翻过来讲见精,马上讲佛说觉大的时候,提出来首先是个见精,同他《楞严经》初步,七处征心,八还辨见,盯到这个“见”字来,明,我们中国后来禅宗处处讲明心见性,立地成佛,见字来,见字。我们要自己参究,一个婴儿刚生下来,“哇”一声以后,眼睛慢慢张开,他见来了,第一个是见,因为眼睛睁开会不会看到一切啊?只看到现象,同我们现在一样不一样另外一回事哦,也许同我这两天一样,有白内障的嫌疑,迷迷糊糊,我其实处在婴儿状态中啊。不大清楚,看到这个是古道,还没晓得,婴儿状态。可是他一切是见觉了,第一个反应是见。然后婴儿听到声音,有感觉,饿了晓得哭了,屙尿了难过,他“哇”叫了,我们听到孩子哭了。见闻觉知马上来,这个见。死的时候,最后,看不见了,耳朵声音也没有,意识也散了,这是凡夫的生死。
我们参禅修道,做功夫,见闻觉知修道是不生不死,一切具备哦,它自性本来见闻觉知的,没有这个生死的问题,生死是我们自己业力把它迷糊住了。见闻觉知非常清净,本来清净圆明,周遍法界啊,是不生不死的。所有神通智慧也是这个来。这要特别注意,要深入研究,去体会,研究不是搞文字哦,拿身心性命,等于你们在禅堂做功夫,譬如大家在打坐,我不是前两天提起你们问你们问题,参究没有,其实《楞严经》全部,所有的经典都是话头,话头就是问题,每个都是问题,一部《楞严经》,尤其像今天所讲多少个问题,问题里头又钻出问题来,禅宗叫做参,参就是研究体会,拿身心投进去做功夫的体会,这是参话头,破这些问题。什么叫破问题啊?所以禅宗开悟了叫破参,把问题解决了,求证到了。自己生命这样子,就破了,破参,破参是禅宗破初关,见空了,叫破参。这里头多少问题你要去破参。譬如大家闭起眼睛都在打坐,不管你修什么道家、佛家、密宗、百千法门、修YOGA,你打起坐来,眼睛做到闭起来了,或者半开半闭收回来,实际上你在看呢,你打坐的时候也在看,是看自己里头半阴半阳、半明半暗的境界啊。是不是啊?
众答:是。
南师:对吧?
大众:对。
南师:你已经用功不进步了,没有参。你真的打坐,不管什么,你能够把这个见精圆明拿开吗?也没有眼睛了,也没有看到。还是有一个所看的能看所看,你们理论上都讲到,功夫要去体会。我们打起坐来都还在看吧?
大众:是。
南师:打起坐来还在听呢,不过听清净而已,是不是?
众答:是。
古道师:听得更清楚。
南师:搞了半天,说自己修行几十年,所以我讲说你究竟是骗我还是骗你自己啊。当然我也常说,人生只做三件事,走路的,自欺,骗自己;欺人,说话骗人家听。做官也是这样,被别人欺,最后进了铁窗,进了牢,我们到了棺材。做功夫也是这样。你哪里到了空性,见到空大了?你见闻觉知都在这里。
所以佛经这一段分析得更清楚。他说明暗是现象,他没有再讲明暗还有半明半暗的呢,还有光色喽,这些光色来,电灯亮一点发亮一点,还有天上的云霞,这两天我突然两句唐诗。我自己也笑,小的时候读这两句,这两天忽然在意识独影上浮出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嗯,它都是色相哎。你打起坐来,你们自己想。“云霞出海曙”,这是唐诗了,古诗,云,云是云。中国字的美,五个字,它单独的字,等于《楞严经》上的书,五个单独的字,把它独立起来很多,云是云,霞是霞,太阳反射的光影的水气,七彩的,那个是霞。出是出。海是海。曙是曙,天亮了,早晨看看东方,“云霞出海曙”,东方天亮。呦哟,尤其像在蓬莱,素美去过的,山东蓬莱,像我们在海边,想想看,天风师的家乡也是蓬莱,海边,秦始皇在那里看海景,“云霞出海曙”。梅花是梅花,柳树是柳树,不同。渡、过来,过渡过来。江、是长江,春天来。中国诗十个字,多少学问,很妙,变出来两句名诗,单独的文字,诗的组织,就是这样,单独文字你给它组织好,平仄音韵对了。名句是再做不出来了,你不对了,你那个歪诗,打油的,没有用,你们现在都会做诗,那我觉得撕掉的撕,这张纸拿来要撕掉的。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诶,这不是见吗?你,我们大家打起坐来,在那个眼睛在里头,也许坐了两个钟头,你说真的空了吗?真的见到空吗?还真的念头空了吗?其实,在里头啊,嗨,“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看了许多境界。哎呦,不过今天坐得好啊,坐得好的什么境界?在阴暗的境界里头,没有亮光。有没有?有几个在定中,身心皆忘,一片亮光啊?一片云啊?因为空大没有见到。所以你看文天祥,我常常对文天祥,愿意不做宰相被杀头。元朝皇帝求他,只要你老先生点个头,做我的宰相,你还是国家的宰相,功名富贵一样,样样都有,比以前比你在宋朝还厉害。哼,还是不干。使者,你赶快给我杀了,才是我的知己。啊,因为文天祥,他俘虏的时候在路上碰到一个道人,你看,你们看不出来,你读文天祥诗集就看出来了,这个人专门在半路等他,叫他做忠臣,不要做……这个大概是和尚还是道士不知道,路上传他大光明法。大光明法,自性光明,他明心见性了。所以他有名的,文天祥的,什么歌啊?你们学过。
天风师:《正气歌》。
南师:对,你背背看,那完全是一个,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的啊。“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这个变出三千大千世界,“上则为日星”,对人生命上也好啊,“沛乎塞苍冥”。跟宇宙法界同体的,他三年坐牢在光明定中啊。他自在了。
讲到这里,你看这一段,牵扯到昨天所讲的见空,然后空里,现在跟你提觉性,跟空两个对立的中间,明暗,色空,你中间有个知觉知性,这才是真参话头、真用功、真禅宗、真密宗来了,秘密啊。你这样进去参究体会,你这一段经文就是很厉害,放光动地啊,我们形容它,“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啊,真了不起,要这样体会进去。比如说“见精,见源”,然后扯到这个一切知觉。那么最后也告诉你,大的缘起,形而上、形而下,整体上,佛直指人心见性,它这一切地水火空风,六入也好,十种入也好,包括心物一元的,都是如来藏性变的功能,半阴半阳,如来藏性变的物理世界是阴的,自性、净觉的世界是阳,变成我们生命,生命呢,我们开眼是阳的,闭眼是阴的,同白天虚空中太阳,日出,月亮,有光是阳,我们闭眼是阴。请问,我们修持了半天在阴中还阳中啊?
好,所以尤其古道,他是禅宗宗徒,尤其他是曹洞宗徒。所以我常常提,你那个曹洞宗是属于,洛浦见夹山,洛浦用功到…禅宗就不同了,问师父,“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什么境界?”它是半夜是大亮、正明,正在半夜的时候一片光明;天晓不露,白天天亮了,看不见了,你以为他讲什么?这是禅宗哦,同《楞严经》这一段有什么两样?师父怎么答复夹山,两句话是,“烛明千里像”,蜡烛一点什么都看见了,“室暗老僧迷”。这是禅宗。所以禅宗你要文学好,不用文学用现在的什么段子,黄色的段子,那就是禅宗。“烛明千里像”啊,“室暗老僧迷”。洛浦这个才能,本来临济的徒弟,临济收服不了啊,只好夹山来收服,所以洛浦在山东离开,在湖北离开临济,临济就讲,哎呀,我们临济门下有一条赤梢鲤鱼啊,这条鲤鱼很厉害,红尾巴,红尾巴马上要变龙了,可是他收拾不了,摇头摆尾向南方而去,不晓得死在哪个酱缸里。结果死在太湖大学堂酱缸里。“烛明千里像”,这是禅宗的味道,就在这,推开了这些。啊,然后就有,“龙衔海珠,游鱼不顾。”他每一句说,他们的答话,他不是后人写的,他们学问大,文学都出口成章,洛浦先来见夹山的时候,也是用临济门下那套话,一站一拜,嗯?哎,出去出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啊。给他摆摆手,还是这个天,还是这个山,还是这种庙子,天地是一个,“云月是同,溪山各异”啊,这里是江西,你师父临济是湖北。
古道师:不同家风。
南师: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教育法不同,你给我滚蛋,不要来这一套。“云月是同,溪山各异。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小公鸡在这个凤凰窝里头翘什么尾巴,你给我滚出去。你看没有骂人,骂了人。多漂亮句子,“云月是同,溪山各异。鸡梄凤巢,非其同类”所以,洛浦只好跪下来,碰到这样厉害的老师,不知道两个膝头就发软了,就做YOGA了。啊,这篇的道理,你参、参究,禅宗。你看,从这里给你体会啊。他讲的,“见精圆明”,你要找出这个“见源”,当你打坐,或者开眼睛的时候,等你开眼睛难办喽,婴儿生下来,我们众生一张开眼睛,已经给光明骗走了,晚上给黑暗骗走了,给虚空也骗走了。那明、暗、空、见、觉,参一参,这一段,重要。
补充资料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一
宋 释师范
八月十五,月圆当户。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取个眼兮耳必龚,舍个耳兮目必瞽。君不见老长沙弄爪牙,一踏踏倒小释迦。将谓是个老大虫,元来却是一只虎。
颂古四十八首其一
宋 释慧开
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
《景德传灯录》卷十六
宋 释道原
鸡栖凤巢,非其同类出去。
正气歌并序
宋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