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宇宙本体清净圆明,后来变生出物质世界,我才明白,这应该是吧,呃,清净圆明久了,就是阳到了极点就开始生阴了。生阴啊,就是产生了妄念。这个阴一产生之后呢,阴阳互相、相互作用、作用、作用……循环往复,到最后吧,就像太极一生、太极生、太极生了万物一样,便生出物质世界了。我所以说昨天这个问题,我后来想、觉得、理解就是,我们说这个妄念吧、
(南师:宏忍师,蚊香。)
南师:你讲你的。
朱清时:好。
(南师:不是,有蚊香吗?宏忍师答:有。南师:哦,好的。)
朱清时:所以我归纳一下,就是昨天老师讲的这一段,我后来晚上就写了这一段体会,就是老师讲《楞严经》语译这一段啊,他中心意思是说,宇宙的本体自性是截然不动的,是灵明清虚的。
南师:对,对,对。
朱清时:好,这是第一层意思。
南师:嗯,你讲。
朱清时:好。但是宇宙之道是阴阳互换的,阳极要生阴,(南师:这边来,这边来。)静极要生动,所以本体里于本觉灵明(南师:耶,对。),清静久了就会产生妄念。所以妄念呢,实际上与本体的清净圆明与本觉是一体所生的,两者是没有同异的。这个妄念吧,千万不能理解成我们人的意识杂念。人的意识杂念是妄念,但是这里所谓妄念呢,应该是宇宙本体的这个与本觉一体所生的这个东西,是阳极了之后生出的阴,是静极了之后生出的动。但是这个妄念一生啊,就是阴一产生之后吧,功用不同、变化不同,循环往复,一再放大,就造成了物理世界。我这个想报告的事,老师来看看我这个理解啊,呃……,什么地方不对?
南师:对。非常了不起,第一层面,第一层面完全对,呃,那么我现在还没有补充朱校长这个意见啊,不过呢,刚才讲有个前提,第一层面完全对。还有个深的层面,我们再讨论。啊,首先昨天讲的还不算数啊,算数啊?你们诸位大家研究的结果怎么样呢?譬如校长,我们求学有个精神啊,校长,我们走了以后,他始终还盯到这个问题的研究,在追寻。今天在讲的这个道理,你们诸位有没有去追寻?
天风师:老师,我可以发表一下吗?
南师:没有说不可以,就是问你有没有追寻,一定要你们讲啊。
天风师:那么这段经文呢,结合上文和下文。这个世界的生起啊,四大的变化的作用啊,以及本体的关系,就产生了世界的相续,众生相续,以至于业果相续。那么这一段呢,比较难于、难于理解,抽象。我能领会的,就像刚才朱校长讲这个,我也曾经有这样类似的想法,和理解方式吧。那么我从这个《楞严经》的角度呢,既然是不离这个心物一元的这样一个主旨的话,那么宇宙的本体的功能和作用也好,我们人的本体的功能和作用也好,就是这个自性的东西和外洎山河大地这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还是一个东西,就包括阴阳,就像我们这个阴阳也是一体的两面,有能有所、有相互的作用、有相互的牵制、有相互的转化,但是不管怎么变,还是一体。
这个从整个的理念上来说,它的变化,它的所谓的变化就失去了原有的平衡,或是原有的不平衡,他也会变化成平衡,这样就会产生它的、从物理上说呢——动能和势能。在没有动的时候,它静的,静的时候也有能量,诶,它是一种势能。那么这里面呢,微妙的变化、我们自身的变化,我们的心意识的变化,引起了肉体的色身的四大的变化,他和宇宙的四大五大的变化,这个原理是相同的,不是两个应该是一个。用我们自己的自身的四大、用你这色身的四大,这样的一个小宇宙去影射、领会、放大,对应这个物理世界的这个无有边际,有没有边际,我们也看到了,反正是非常广大的这么一个宇宙空间,或者说宇宙世界吧,不光是空间了,这个清净的一面,还是妄想这一面,也是一体不二的。不过是在功能的作用上有所区分,强说作为功能的作用,其实也是“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个我觉得还是在领会中产生的,就像道家的这个阴阳学说,这个阴和阳的互相的转变,这个包括道家的这个思想的理论,先有个混沌,有个太极,太极怎么样的这个产生了以后的变化,先生一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不管怎么样去说,那都是一个模仿的、模拟的说法,并不是真实的,我们不能去按照这个文字相的东西去看待它,是在这个文字相的背后是微妙的这种变化。
就像一个人他生气了,他身体里有他血液的、血的成份就变了,那么他的肌肉的性质也变了,乃至于骨骼的性质也变了。就是说,你看这生气的这个心理作用,实际上产生的人体四大的和宇宙四大的作用是一样的,他也是会转变。只是说,没有切身地体会到的时候,我觉得,那也就是,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原理。诶,如果他都不能变的话,那你修行就没有意义了。大家修行居多的还是用这些,不管心意识的哪一个方法,哪一个门径来入手,居多的还是从心上来转身,也就是从心——这个意识的功能上去转变这个物质的作用,使物质、身体的物质发生改变,也就是色转变的功能,这也是基本上来说我理解的这些年的修学,也就是修行的基本的原理。如果没有这些转变,你修行就不成立的,心能转物,其实,那物也能转心。当然啦,修行的终极目的是要心能转物啦,但是凡夫的心都是被物所转、被境所转、被尘所转。呃,这就是我的一个初步的理解。
南师:嗯。你这一段讲的套话,很多佛学的理想。“但有名言,都无实义”,上面都讲到了,套话。第四卷还没有用,不是名言、实义的问题哦!很实在的,还要深入一下,好吧?还有没有?
古道师:没有,我还是一头雾水。
南师:啊?
古道师:我还是一头雾水。
南师:哦。还有呢?
天成师:没有。
南师:嗯哼!大家还有没有?刚才先讲朱校长这个,提的对呀,很好,他进一步了解了,讲妄念自性的问题啊,有这个比喻。啊,帮助朱校长下个注解。我们这个,袁先生我的那个老师,当年在维摩精舍有几句话,很重要,很简单,用禅宗,“知”,就是知道的“知”,就是见到,“知妄念是空,妄念即是般若”;执,执着的执,“执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念。”这两句话,给朱校长刚才所讲一段,这是袁老师的两句名言。“知妄念是空,妄念即是般若;执般若是有,般若即是妄念。”此其一。
第二段,告诉一个资料,告诉你,对你再作个注解了。明朝最有名这个,密云悟禅师,密云悟也叫作天童悟,我们宁波这个天童寺,他做过方丈,密云是河北、北京那里。他同六祖一样不大认识字的,开始出身也是个打柴出身的。明朝的末期影响最大的,快到满清入关之前,啊……,有个明朝一班儒家,这些学问家、大儒,都懂佛、懂唯识、懂禅宗。有人问他——密云悟禅师,这个宏忍师等一下要写的。
宏忍师:啊。
南师:你写的时候讲“我在写”,叫一声,大家会注意。啊,诶?黑板哪,在这边好还是这边好啊?
朱清时:呵呵,这是看什么人。
南师:因为在这里写呀,我觉得大家不会注意回头看。假使在那边写,别人就会看吧。会不会有这个作用?
古道师:大家因为都看老师嘛。
南师:哦,好的。(众笑)
古道师:我们这边这样坐。
南师:哦,那我不是,我是黑板。(众笑)
天风师:他不同意,老师不是。
古道师:要放我后面,我也得扭头……
男生:那你就辛苦一点。
古道师:那也行。
南师:你们觉得哪样好?大家意见,他问,啊。
男生:放老师对面好一点。
南师:不是,不是,那边还有人耶!
南师:薛虎啊,你要过来,你最好还是……
宏忍师:你坐过来啊,你们坐过来啊。坐不下……
天风师:其实还是这个地方最好。
南师:哦……那不动,不动,不动啊……。
古道师:看样子这个让他天马行空是比较困难。
南师:呃,那不动。好,有人问密云悟禅师啊,《中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是中国几千年儒家的重大的书籍,你们也没有好好读过《中庸》。《中庸》是非常重要,学禅宗、学佛、学道不懂《中庸》、《大学》,那就不要谈了。《中庸》上有两句话,先解释《中庸》啊。“虽夫妇之愚”,宏忍师在写了吧?
古道师:写了,正写。
南师:“可以与知焉”,原文啊,“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象我们这里的太湖大学堂这些小孩子,也许明年后年就会背《中庸》了。《中庸》讲人性天性、天人之际就是本性这个东西,生命的自性。中间有两句话“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
宏忍师:与知焉。
南师:啊,你背不来,拿本子来,不要光看我,你们也听过很多次。诶,“及其至焉,虽圣人也有所不知也”,啊。
古道师:虽圣人……
南师:那你们也帮忙宏忍师,哪个去拿《中庸》,要儿童读经的。嗯,啊,哪个字错了再改正啊。那么你们大概是古文也不清楚啊,就是说,这个宇宙万有这个人,人性、本性的,这个两句古文啊,我给你翻成白话,什么叫“夫妇之愚”?就是男女之间乱七八糟。你讲恋爱,性交就是最下流的,两个一个男、一个女在媾合、 鬼打架那个时候,这叫“夫妇之愚”,男人女人,扭、绞在一起了,啊,那个时候都忘了自己、忘了命的啊,哈……,是不是这要?
男生:是这样。
南师:啊,应该是这样,这叫“夫妇之愚”,最愚痴、最笨的事,最下流,他说有道。“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在这个里头可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由凡夫变成圣人。“虽夫妇之愚”,这样笨的事情,“可以与知焉”。第二句话,第二句话“虽圣人也有所不知焉”,诶?你说明心见性,一切凡夫都是佛,那么容易见性?明白这个道?到了究竟处,就是啊释迦牟尼佛老子孔子、得道的祖师们,也搞不清楚,这究竟,你看这两句话,“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推测到第一义谛、最高顶点,“虽圣人也有所不知焉”,还搞不清楚呢!
这两句古书,中国几千年来从汉唐、秦朝,周秦还是秦朝以后,这是子思著的书——孔子的孙子、做孟子的啊这个老师啊,《中庸》是很有名的,要讲禅宗、谈禅说道,不懂《中庸》不要谈了。所以最后这里,“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原文查过没有?有人给你找了没有?“及其至也,虽圣人也有所不知焉”。这位学者大儒啊,学问好的很,他平时文字,不是不懂文字啊,第一义谛《楞严经》的最高的真理,他来问密云悟禅师,“这是什么意思?”呵,密云悟禅师笑了,“你都不懂啊?”他说,“不懂啊,师父啊,所以我来求啊,求法”。密云悟禅师讲了,你看了不起啊,六祖一样,一字不通的,这样有名,结果……那宏忍师要写了。他说你不懂啊,我告诉你,“具足凡夫法”,具足、具足就是六祖悟道了“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来圆满具备的,“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呢),即是圣人。”第一句话他解释了,譬如男女之间这个乱七八糟的——“具足凡夫法”,每人都具备的,天生自然就会干这一套。可是凡夫做了,自己不晓得,为什么那个动、最初的动怎么来的,不知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这个凡夫当下就悟到了,“即是圣人”,他变成佛了,啊,第一句话,解释,啊,“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他的解释(南师拍桌子),高明!第二句话,“具足圣人法”,一切佛都是明心见性、悟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圣人不知”,圣人最后没有说我悟道了,有个知的存在,“圣人若知,即是凡夫”,圣人觉得自己我得了道、是个圣人,哈,这是个、这是个混蛋,绝对不是圣人。
南师:这四句话,拿我们文字的批评,叫“震古铄金”啊!把古人的都震动了,哈,(师拍桌)那么简单就明白了,“铄金”,铄是金字旁边有个快乐的乐,啊,把现在人整个都熔化了。密云悟禅师的、大禅师真了不起。啊,再讲一道啊,《中庸》原文,你查出来了啊?宏忍师啊?
宏忍师:啊,写好了。
南师:“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男女之间那个事情都可以悟道、变圣人。“及其至也”,讲到第一义谛啊,最高的胜(义)真理,现在我们《楞严经》讨论第一义谛啊。啊,“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他说,“师父啊,这是什么意思?”呵,他说“你都是大进士考取,都是状元之流、大翰林,你还读不懂啊?”“师父啊,不懂来求法”。“哦”。就这解释第一句,“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当下开悟了,就得道成佛。“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不知焉”,“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还有个“知”的存在呀,“圣人若知”,还有个“知”的存在,“即是凡夫”,变普通人。这供你参考。
朱清时:谢谢!嗯!
南师:这很了不起。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今天继续讨论的,今天还补充,我是认为你们昨天是很严重的问题!
刚才,天风也提到,上面我们讲过到第三卷,佛法有明心见性,什么是心?什么是见?跟阿难讨论,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讨论法身问题、本体的自性问题,一路下来,五阴、六根、六尘、十八界,没有提十二因缘啊,立刻…都扫到,扫、洗刷干净,不要给名相困住,不要给佛学这些理念困住,“但有名言,都无实义”,啊,“都是妄心分别”,什么啊?“计度”,外缘。
跟到到第四卷讨论,既然佛说的,他说富楼那提的,啊,既然说一切万有、生命来的,就是一心的变化,此心本来是清净圆明,是不是这个形容词啊?(众答:是。)清净圆明。现在不讲文字啰,很具体的生命科学,清净,中国字,四个字形容,什么叫清净?我们看过清净没有?
古道师:想象。
南师:为什么这样讲?你进一步说。啊?
古道师:跟混浊的、复杂杂乱的相对比。
南师:就是我们看过最干净的清水,这个当成清净的观念会错误的。清净啊。圆明,懂了没有?什么叫圆明?他不方明啊?(古道师:圆满光明。)哈,什么叫圆满光明?这光明是有个亮光吗?诶,要注意,呵,如果认为一个圆圈一样有个亮光,你就不要说了。就是四个字“清净圆明”,这是话头,你都要参清楚啊。自性本来清净圆明,我先提第一点啊。
富楼那,当然比阿难不同啰,他特别提、既然等于说自性本来清净圆明,为什么?寂然不动啊?他没有讲寂然不动哦!应该想象中的清净,为什么生出万有?忽然、忽生山河大地、物理的世界,是不是这样?
众答:是。
南师:那么佛……“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那佛就问他,你常不闻如来宣说,你没有听我经常讲了,四个字啊,翻译成中文怎么说?很厉害的,“性觉妙明”,佛首先给你提出来提了,这是第三次。一个本性,一个觉,一个明,这“妙”是形容词,“本觉明妙”,本来觉性,对不对?是明,光明,我讲光明是代号哦,可以说本来明白的、非常玄妙,文字只有三个,自性,是觉性、生命的觉性,啊,是明白、光明的,第一句啊,三个字、构成四个字的一句文学话。本觉、是自性本来那个觉性哦,是光明明白的,妙不可言。他说你不是常常听我那么说吗?他问富楼那,问号、问号,这四个字。富楼那曰,“唯然”,“是是是是,是、是,老师,你是这样说的”,“唯然,世尊”,我说是啊,“我常闻佛所说斯义”,我经常听你那么讲。诶,佛说,佛就依照话来啦,“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明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又包涵了逻辑,又包涵了科学、生命的科学。他说那我问你,你不是经常所说,他又讲,我经常听佛这样说啊!诶,我懂啊。佛说,好,你懂啦?那你认为觉明这两个字,一个觉、一个明,你先把两个、中文两个字搞清楚,你想一下。觉是什么觉?昨天我作个比喻,我们睡觉,就是睡觉,(古道师、天风师:觉性。)这个觉。那么福建话、广东话我还是一下没有学会,我那里话“觉”叫“guó、guó”,还是“guo”,唐朝的时候翻译这个经典,这个字不念“觉”(jué),“guo”,“guo”醒了,我们清醒。我昨天比方,古道你睡觉的时候,我说“古道”,古道“干嘛”,在演戏嘛,古道说,“哦?”,啊,我叫古道,他睡觉,“古道”,“哦?”我说“干什么呀?”“我还在睡诶!”,他自己睡了,那个“guo”,他“guo”而未醒了。古道睡觉,我叫他“古道、古道”。古道“啊啊啊,干什么啊?”“你还没有睡啊?”“是啊,我还没有‘guo’啊,睡一下”,又睡着了。(古道师:翻了个身又睡了),啊,说“guo”。这个觉“guo”、明,古道,你在睡觉,我叫你说古道,你答应,你有光明吗?
古道师:没有光明。
南师:那你怎么会答应我?是明白了的明,对不对?
古道师:对。
南师:不是光明的明。当我,你睡觉,我叫“古道”,你马上醒来了,觉“guo”醒了,觉醒了,那个时候有没有光明啊?有。(古道师:明白了啊)不但明白了,也看到外面的光,眼睛、眼睛虽然没有张开,已经看到阴影了,张开更看到明了。这个明字包括两种意义哦,一个光,一个明白。这个“觉明”两个字搞清楚没有?所以佛就问,“汝称觉明”,你认为本觉的,能够看,古道!睡觉我叫他,那是性——知性。知性不但在睡觉的时候知道,做梦的时候知道不知道?古道?
古道师:做梦时候也知道,这是做梦,但是把梦当真了。
南师:对,当真,愚痴了。(古道师:对)不当真,自己还是知道,是觉性晓得、是梦中一样在动,不过他呢没有明心见性的,跟到梦跑了。如果是个明心见性,你们用功也不究竟,用功究竟了,梦境一来,一定马上清醒了,我在做梦了。妄念动了,他要马上让他做,自己还会指挥做梦,还会改变梦,真有定力的人,这里还可以使梦变成神通,还可能知未来,能够看到一切境界,比看电影、比看电视还厉害,这是有定力的,这又牵涉到功夫。啊。普通人跟这个梦跑了,啊,觉明是这样两个。
梦中要觉。有没有做过彩色的梦?很少有人做过,譬如梦到大太阳,上面就是什么啊?假定有,偶然碰一次的,那会光明的这个光明,是觉性上面来?还是物理世界来?你要搞清楚啊。这种意义不懂,这一段经文没有办法。“汝称觉明”,啊,我现在先提这两个字,意义听懂了吧,这两个字?那么,佛又问喽,“为复性明”,当你、诶,你这觉性啊,有两个观念大家听清楚没有?那个觉性,譬如我跟人家,古道睡觉,我叫古道,古道说,呃。这是觉性啰,他还没有太明啊,他还在昏迷状态,可是觉性在。啊,“为复性明”,那个时候,比较晓得老师叫我很重要,勉强醒过来,由觉而醒,是本性起的光明,“称明为觉”吗?你把那个觉性同光明配在一起怎么配的?两个怎么搭配的?这一段很难懂哦!校长,非常难,这是个大科学。所以一般人,看到佛经看到这样,呃,“觉明、觉明”,自性一定解释说“自性见到了觉性,自然有光明”,就那么过去了,对不对?请问这个光明自性的光明是什么啊?觉性是没有光明——无相光,有光明,佛经称为无相光,等于佛经说佛,大佛顶,没有顶相,佛没有见顶相啊!明,自性的光明、所起的光明是两种事,“为复性明。称明为觉”,你把光明给这个觉性,两个在一起的时候,你认为那个光明来明白的作用,叫作觉性吗?“为觉不明。称为明觉”,换一句反过来逻辑讲,因为觉性,我叫古道,古道答应,在睡梦中,“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呢?这个时候,你说,我叫这个,古道睡觉,我叫“古道”,古道说“是”,这个是叫不明,这个叫明觉吗?明跟觉两个是什么意思?有两重意义哦!先把觉明两个搞清楚来。大家想一想,不要讲下去这一段,明跟觉要搞清楚啊,两个配搭在一起的。
你现在看一下佛经,啊,“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明为觉”吗?啊,一个问题,“为觉不明”,你叫他是个明了的觉吗?有觉悟吗?等于我作个比方,古道睡觉,叫他古道,“古道”,他答应了的,他迷迷糊糊睡得很沉,我把他醒,古道答应“诶?”,这个时候,先明后觉、先觉后明呢?还是明、觉同时?而这个明是什么明呢?那个时候在夜、半夜我叫他,沉睡中把他叫醒,就是明白了有人叫我,有反应,还没有看到光明。问这两句啊,问题看到没有?这八个字搞清楚了吧?(天风师:嗯。)好,然后啊,富楼那再答话,有问题来了。富楼那、富楼那很高明,不是阿难啊,“由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诶?对啊,佛啊,你这样问,譬如我刚才作个比方啊,古道在半夜沉睡,我说,“古道”,古道糊里糊涂“哦,哦,老师啊,干嘛啊?嗯嗯”,诶,“由此不明。名为觉者”,所以清醒了吗?“则无所明”,实际上没有清醒,没有真正自性光明,是不是这样?说,啊?
古道师:是。
南师:“佛言”,佛说,诶,你说对,那么佛没有讲对,佛就跟到他的话,诶,“若无所明。则无明觉”啰,譬如我叫沉睡把古道叫醒,古道答应,“干什么啊?嗯,嗯,干什么?“若无所明”,还在糊里糊涂上,“则无明觉”了。
天风师:谈不上他是知道的。
南师:对啊,不彻底啰!
古道师:谈不上清醒了,还没醒呢。
南师:“有所非觉”,叫,古道在睡觉,我叫“古道”,很沉睡的,古道是“嗯嗯、老师,干什么啊?”眼睛还眯到的哦、闭到的哦,马上一滚就起来,他已经给我声音把他抓住了,“有所非觉”,这一下答应,“老师啊,干什么啊?”眼睛还闭到,“有所非觉”,“无所非明”,那个时候,他糊里糊涂的,并不明白,“无明又非觉湛”,就是那个好像有灵性——都知道,不是有些人打坐坐得、啊,就是我说虚云老和尚终南山、五台山入定,大家在入定,你,诶,“无明又非觉湛明性”,虽然你觉得我没有睡着耶,你讲话我在听到耶,但是你听到什么啊?譬如我们有好几个学生,尤其是欧阳,在香港的,啊,我讲课的时候,他在沙发上一撂皮鞋都不脱,双脚一盘,就低下来昏沉,睡觉了,我讲课,如果我讲到哪一句书,“欧阳会知道”,他马上两个腿一放,等一下书拿出来。嗯,你说,他睡着了没有?可是“非明”,“无明又非觉性”的,很清净的形容,“无所明”,没有光明,“又非觉湛明性”,觉跟明字连在一起,知觉自性与光明连在一起。在阴暗糊涂境界里头又非的,又不是你那个觉性配合那个清净湛湛的、有光明的自性的功能。佛又自己解释,“性觉必明”。一句话归纳,自性那个觉性真清醒了,连带光明来,也连带明白来,这个连带我给他加上,放在这里四个字,是佛说的话,对不对?
众答:是。
南师:“性觉必明”是佛说的吧?
古道师:对。本体的那个觉性肯定是清清楚楚的。
南师:而且明白又光明的,“性觉……”。
男生:这是佛的说法……
古道师:这是很确定的吧?
南师:啊,很确定。
男生:当时就是佛说的话。
南师:这四个字是佛说的这一句话。
男生:他说“性觉必明”。
南师:嗯,你搞清楚了吧?“性觉必明”这是佛说的啊。为什么后面加一个“妄为明觉”?这懂了没有?古道,给你说我们这样,古道沉睡啊,啊,叫一声古道,真正觉醒了,眼睛张开来,眼睛张开同《楞严经》佛这一个问题问,“阿难,你怎么出家啊?”“诶,我看到你色相好啊……,然后啊,很庄严,我就跟到你……”佛说,“你拿什么去看我啊?”“眼睛啊。清醒的眼睛看你,我心里明白啊!”他说什么是心什么是见,这就是见、觉两个问题,心性两个见觉问题,一样。
换句话说,自性清净了以后,这个光明呈现。这个光明是觉性本身的呢?还是非本身的搞清楚哦。等于我作比方啊,刚才做了很多比方。譬如古道半夜沉睡,我来叫声,“古道”!古道“哦!”(这个)就是他觉性,有没有配合上光明啊?
古道师:刚开始没有,刚开始还没有,还稀里迷糊的!
南师:一刹那一下,啊?刚才薛虎怎么讲?有吗?
薛虎:有。
南师:啊?啊?
薛虎:有。
南师:有啊,你讲有还是没有?譬如你沉睡了,我叫“薛虎”,你答应了,“啊?”有光明吗?
薛虎:有。
南师:在哪里?
薛虎:啊!
南师:啊?啊?
薛虎:就是答应的那个东西。
南师:哦,那个是知性、觉性,讲有相的光明还是明白的明?
薛虎:明白的明。
南师:明白的明是知性、觉性,光明的明有吗?那个时候你眼睛还没有张开,迷迷糊糊阴喑的。
薛虎:没有,光明没有。
南师:没有。那么这里假使有人,一清醒一叫,光明呈现的时候,是不是张开了?
薛虎、大众:是。
南师:这是个实际的问题哦!这不是推理哦!想清楚哦!“性觉必明”,啊,“妄为明觉”,可是一般人,把那个觉性,当睡梦中把你叫醒的时候,你眼睛一张开,跟到光明跑了——妄念,被光明抓走了,这个妄念跟到依他起在跑,知、觉性忘掉了。会不会这样?是不是啊?
古道师:会。
南师:啊,好。“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你那个知觉自性、能知之性,并不是光明哦!可是“因明立所”,因为有光明,光明相对的东西,另一层是黑暗啰,黑暗也是明啰,嗯?啊,“因明就立所”了,妄念始终给光明两个配合,忘记了本来,“因明立所”,是不是这样?
古道师:是。
南师:文字搞通了吗?
古道师:“因明立所”。
南师:呃,呃,对。
古道师:后来分辨明白,才有这些种种现象缠上……
南师:对了,你就按照,觉性根本就丢在旁边了。“所既妄立”,啊,“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就是指妄念,刚才朱校长提的妄念,其实觉得是正念哦,清净清醒地跟到现象光明或者黑暗,跟到现象立刻跑掉了。这一段,再回转来你们反看啊,“所既妄立”是“生汝妄能”了,这个功能跟到现象界在流转,由光明开始,啊,那么,所以“无同异中”,为什么讲同异呢?觉性跟有为的光明,两个是一体的两面,你分不清楚了,“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光明是光明,觉性是觉性。诶,“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彼此相对的,光明跟觉性相对哦,啊,我俩根本都跟到后面的现象光明跑了,离远去,我这两天始终把古道给我来做演员,始终拿古道说,譬如沉睡了的古道,叫他,醒来以后,叫到古道一念清醒,眼睛还没有张开哦,那个是觉性,啊,当他一知道、一张开,“哦,老师叫我有事”,眼睛,诶已经看到影子了,那个眼睛跟它俩配合跟到后面都在乱转,“相待生劳”,这一段,先搞清楚来,今天是第二次讨论这一段,还不算数啊,必须要搞清楚。
朱清时:在,在这里头最关键一句就是,“妄为明觉”,这个怎么理解?刚才老师又讲了一次,呃,第一句是“性觉必明”,这一点已经很清楚了。
南师:对的。
朱清时:老师讲的就本性觉性啊,本性与觉性啊,必然是清净明明的。
南师:呃,没有这样讲。自性觉性。
朱清时:自性觉性。
南师:一动……必然是明白啰。
朱清时:自性觉性一动、必然就明白了。
南师:啊,对,明白了。譬如说朱校长,你就马上会答应,就明白了嘛。
朱清时:嗯。
南师:啊,“妄为明觉”,如果这个觉,那么这样还不清楚,你一明白,跟到光明外界的现象跑了,(朱校长:哦。)这个明啊,是外明,光色的外明。所以我拿古道作睡眠来讲比较清楚一点。“妄为明觉”,呃,(古道师:所即妄立,因明立所。)再说啊。
朱清时:“妄为明觉”就是说你一明白了,你就跟到外界的光明跑了。
南师:对啊,这样。
朱清时:嗯,很好。好。
南师:譬如你们都会打坐嘛。
朱清时:对。
南师:你们打坐闭着眼睛啊,有些闭眼开眼,拿闭眼来讲,是不是啊?啊?
朱清时:对。
南师:你,当你闭眼的时候,你心里头,那个知道自己有妄想吗?
古道师:知道。
南师:知道有妄想,很想希望没有妄想,那个是觉性的作用,对不对?
朱清时、古道师:嗯。是。
南师:啊。可是希望归希望,妄想一样在来,对不对?
古道师:对。
南师:这是心性,觉性清净的和妄想两个分不开啦,对不对?
古道师:是。
南师:这个时候哦,你眼睛前面有阴暗吧?
众答:有。
南师:是不是?
众答:是。
南师:这个阴暗就是一个光明。
古道师:有个相嘛。
男生:也是、也是明的一种相啊。
南师:对啊!
男生:暗也是明的一种嘛。
南师:呃,嗯。是不是?搞清楚了这个啊?打坐的时候,我们心里头思想一个、东一个西一个,(古道师:是.)当然有些人在管思想啊,那打坐起来在那里坐三个钟头六个钟头,在那里干什么呢?做什么功夫?你说。不过是水上按葫芦,呵,在水上有个空的葫芦,把这个念头按下去,呵,呵,好,停一下,喔,诶,这个葫芦这里冒出,这里又按下去了,搞了一天都搞这个,是不是?这个时候是闭起眼睛在暗的光明里头坐,哈哈。
朱清时:嗯,老师,你看我这样理解有没有道理?
南师:呃,呃,这段很重要,你就……
朱清时:对,我就是想理解这个妄想怎么产生啊,这句话就是最起头的。
南师:嗯。
朱清时:就是说刚才你说打坐的时候,打坐,如果是没有妄想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啦,什么都不管啦,呃,心都是很自由的,但是呢不执著任何东西,一旦我觉得什么地方有气感了,这个时候就是妄念产生了。
南师:嗯,对喽,那个……
朱清时:这是明觉。
南师:对,那个明白的明,明白有气感了。
朱清时:明白就是我亲自感到什么地方有气感了,感到、就是我有妄念了。
南师:妄念了。
朱清时:当我真正进入状态,就是没有妄念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
南师:呃,呃,对,气感那个是明白之明。
朱清时:啊,气感明白之明。
南师:啊,对了。
朱清时:就是“妄为明觉”,这个气感的知,就是明白之明。
南师:嗯。
朱清时:另外一个,刚才您举例,就是眼中、眼睛看到阴暗的地方,就是光明的明。
南师:嗯,这个同生命最有重要的地方。
朱清时:嗯。就是妄想啊,是来自这两种明。
南师:啊,对。
朱清时:一种就是这个光明的明。
南师:呃,光明的明,是归于、意指这个自性的另一面,这个手心手背里面来的啊,那个明白的明啊,属于妄想知性觉性这一面的,这是作科学分类了,我们啊。只好人为地这样分类。这一点先搞清楚了,再讨论这一段。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