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啊,上次讲到什么啊?
天风师:讲到这个,以这个“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南师:是,空花结空果,上面是讲什么啊?他作这个结论。
天风师:就是这个,富楼那问的这些地水火风啊不相陵灭的含义,还有这个、这些虚幻的东西当作真的东西,他就把这个如来藏性的、讲本性的东西,他理解成一个现象的东西。
南师:你答复的不对。还有第二位哪个答复啊?
古道师:如果说,这个虚空的这个光明来自于太阳,如果说这个光明、空和明的问题,就是虚空和光明的问题,如果说这个光明来自于太阳,或者说这个光明来自于虚空的话,应该虚空它自己能照亮自己,那如果说来自光明的话,为什么有云雾的时候,它就没有了呢?所以不生……对。
南师:啊,你讲。
古道师:然后他说所以这个空和日,他讲不异的,这个“非日非空”。
南师:啊?
古道师:是这么,然后下来以后是指的就是,就说“犹邀空华。结为空果”,就说把虚幻的东西希望能生出一个虚幻的果来,然后才说的这一句话,啊。
南师:对了。
古道师:“云何诘其相陵灭义”,完毕。
南师:啊,你讲的比较对,还有呢?天成呢?
天成师:前面问的还是这个、这个……
南师:嗯?
天成师:富楼那问的就是说,如来就是成了佛以后为什么还这个山河大地的现状还是存在,就是说上面的还在延续下面的意思。
南师:延续下来干嘛?
天成师:就是说,佛已经成了佛了,这山河大地……
南师:不不,那是前面的问题,讲到这里。
天成师:像这个题,我觉得还是延续那个问题,对。
南师:延续什么问题?
天成师:延续就是这一些现象,就是佛已经成了佛这现象为什么还会再这个山河大地,我们,他还是……
南师:你还停留在前面的问题。
天成师:对。
南师:这一段的问题呢?
天成师:我这一段我是认为它这个,现象的话就是说……
南师:你原文,刚才古道不是讲空明问题吗?
天成师:对。
南师:明空之见,啊,光明的与空的关系啊,明空之见,空明之见的问题,这是用文字来讲,啊。意思只晓得这样了哈。
天成师:是啊。
南师:有没有好好地体会?你们不是在修行打坐吗?自性看自己,能明之性与白天看到的光的现象,起心动念,夜里打起坐来与黑暗的光相结合,自己起心动念,观明观暗,看明看暗的,啊,空明的问题,空相与明的问题,有没有去体会?都没有去体会,对不对?所以书是书本,用功是用功,两个不相干,不是求学的。刚才古道是比较讲对了,他抓住最后的,空明两个观点啊,我不再提了,你要在这里把握住、研究,才可以听下面,不然下面听也白听,听了也不知道在什么、讲了是什么东西。大家研究这个《楞严经》,你们研究佛经的观点,很容易被前面的好句子、好观点拉走,整个全体的连不起来,都犯这个毛病,这智慧不会圆融、不包涵全体的。他是个整体的下来的一个问题,中间产生大问题里头的、岔开来一个小问题,又回到大问题。
现在,当然,你讲得不错,还是问自性本来清净光明,你都成佛了,还不能够使整个的世界转变吗?大概是这个意思。然后他讲不是这个道理,说明了……我只能够这样了,帮一下啊!我这个帮一下,你不要以我的话为标准。刚才我讲的问,古道的答话,这些要点,你再回转来读一读,前两天讲过的,连起来要研究,这就是用功配上了,把读书、读经跟自己做功夫的身心、心性的修养配在一起,才算是学佛了,嗯。
因此,他下面提出一个重点问题了,“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佛的结论,反驳富楼那的答复,不是反驳的,反驳以后的总结,注意这一句话。观与见这个问题,与照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去研究啊?譬如我们这里,大家号称啊号称啊,“号称”两个字注意哦,吹的啊,自己说是学佛,“号称”学佛,还够不上真正学佛,嘿嘿,所以中文要懂到“号称”啊。(李慈雄笑)啊,做宣传的,自己吹的啊。啊,见,明心见性的见,不是《楞严经》“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吗?讲到现在还是心跟见的问题。见的作用,讲到空与明,空与光明的关系。我们怎么知道有空有明啊?是不是见到啊?(众答:是。)见的里头有观有照,对不对?(众答:对,观也是觉。)有观有照,有觉有明,对不对?(众答:对。)有那么多字眼不同,这个字眼不同,还是把梵文浓缩、浓缩变中国字。因为中国字是方体字,一个字代表好几个意义;外文的字,好几个拼音代表了一个意义,两个方式不同。所以现代以中国字来研究佛学了,因为他把梵文变成中国字了。能观之性,所以观跟照,我们讲《心经》、讲般若,给大家讲过的,不晓得还有人注意到没有?
李慈雄:有。
南师:你说。
李慈雄:观呢,就像手电筒在照;照呢,就象打开开关、满室的,全体通明。
南师:哦,是。那么我们现在打起坐来用功,是观还是照呢?大部分还是观。
天风师:对。
许江:先是观。
南师:啊?
许江:先是观。
南师:后呢?
许江:后来照。
南师:哦。能够做到观到吗?所以这个里头啊,譬如大家现在打坐,随便你用什么功夫,坐在那里,真的观到了吗?诶,观前面有个条件“止观”,把妄念杂想停止了,把这个水一样变成很澄清了,这杯水不澄清、是混浊的,看不到,混浊的水把它澄清了以后,才看到杯子里头有许多茶叶啦、灰尘啊沉下去了,啊,这是观,所以“止观”连到的。
这里不谈“止观”,不做功夫,就拿观性,我们现在讲到明心见性、心性,不谈了啊,上面谈过了。他前面谈了,空明两个问题,这个虚空与光明的问题,是不是?(古道师:是。)刚才古道提到的。空明,啊,这是现象界的。那我们把它缩小范围,大家盘脚打起坐来,在心里头觉得空空洞洞,有没有?(众答:有。)明不明呢?(李慈雄:明。)明什么啊?
李慈雄:明空空洞洞。
南师:黑暗,(众笑),对,所以明空空洞洞没有错,但是这个空空洞洞不是明的。
李慈雄:不是明的。
南师:啊,是暗的啊。
李慈雄“觉明空昧”,诶,空昧,诶,空昧。
南师:啊,空昧,对了,对,空昩,是阴境界,不是阳面的啊,不是光明境界。因此叫你,我刚才讨论了半天,逗大家,逗出来就是“观性元真。为妙觉明”,能观之性,啊,能观之性,我们不是打起坐来看到前面空空洞洞、黑暗的吗?当然心中还有个思想乱跑,这是两回事喽,心中思想停不了,它乱跑。现象呢?闭到眼睛坐到,看到黑暗的啊,这个这个这个刚才你提《楞严经》四个字。
李慈雄:是,“觉明空昧”。
南师:昏昩。
李慈雄:昏昧,是。
南师:不是空昧?
李慈雄:是,空昧了,空昧。呵呵,呵呵。
南师:空昧啊,呵,呵,我说错了,昏昧啊。
李慈雄:空空洞洞,那就是暗,阴的啊。
南师:能观之性,(是)本来自性的本源,那个是真心真如的自性。啊,能观之性是你生命的本源,我们每个众生的生命的本源,真心自性起来的作用,这一起来作用“为妙觉明”,他起来就很玄,作用很玄妙,能够见觉,看到一切、看到光明、看到空、看到明。啊,这是两句话,“观性元真。为妙觉明”,他非常微妙,诶,能够有见觉自性、有见觉光明、空明的作用。那么,由这个现象、这个境界,知道了,反过来知道,自知,“妙觉明心。先非水火”,是非常微妙的本觉的自性,唯心起的作用——明白,呃,这个光明不是有相的光明,心中明白这个心,并不是属于物质的,不是水火的作用。我们身体上是地水火风空,刚才讨论吃饭,饭后我们一大堆讨论,跟吕松涛大家俩个讨论,啊,讲五行生克,啊,印度讲地水火风空,中国讲金木水火土等等。呃,身体上最重要的活到,水火,地水火风,是印度的医学,也是印度的生命科学。这个“妙觉明心”不是唯物的,“先非水火”。他说你现在“云何复问不相容”呢?他说,你这么问的问题啊离题了,你已经懂了嘛!你应该懂了,现在怎么再来问我,水火两个不相容的问题呢?就批评他,这是岔过来一句,佛说话,“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所以真性自知之明、明心见性、能知能见能觉(jiào)能觉(jué),这个作用的、这个本性真如自性妙不可言,能够有感觉有知觉,诶,能够明白一切——觉明。所以光明来知道光明、黑暗来知道黑暗,啊,一切都明白,是“真妙觉明”、“亦复如是”,同样是这个道理,不属于这个物理的变化。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啊,“云何俱现”再说,先解释这几句话。那么,佛就来发挥他刚才答复给富楼那解剖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再讲清楚。因为自性原来有这个“妙觉空明”的作用,譬如你明白了,“(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啊,心念清净了,一空,也见到物理世界的空,也知道自性一念的空,因此呢,显出来很明白地看到境界有空的出现,空定的境界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能够见到自己自身的空,见到自性的空,同时你也可以观察清楚自己生命当中的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每一个你都看得很清楚,都明白得很清楚了。因此呢,地水火风的作用,你在自己观照,打坐就在那里观照,不是在那里昏昧瞎坐了。昏昧瞎坐,禅宗的话骂人,临济宗,尤其是在宋朝的大慧杲,把它叫做“默照邪禅”,光晓得闭起眼睛在打坐,昏昏噩噩地昏,这是邪门左道。啊,不是邪门左道,就清清楚楚,啊,“各各发明”,自己都发现很明白,那么地水火风、身体内部的地水火风的变化,感觉知觉一定来的。所以修行修禅定,所以《达摩禅经》告诉你,没有感受、没有知觉,你白修的。(那你打个喷嚏作什么啊?)呵。
古道师:觉触。
南师:啊?
古道师:觉触之受。
南师:你找个医生按摩,譬如说我们近来叫戴思博,教你们那个印度(方法),你说你没有感觉,我说你是木头人,不要参与了,你没有觉受还能搞个什么定啊?用功在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有时候一念之间你观照清楚,智慧打开了,所有同时来,你统统知道。啊,那么,对这一句话,佛再加“发明”啊,“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若就是古文,现在白话文叫假使,假使“若俱发明。则有俱现”,发明、现在科学叫发明,借用佛学来的。同时发现、明白,是这个意思。同时发现、明白了,“则有俱现”,你一念之间地水火风配合你身心变化就发现了。
佛又引申了,他的逻辑的方法啊,怕大家不懂。“云何俱现”呢?他说我刚才讲“俱现”同时呈现,同时呈现他作个比方,怎么叫同时?“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这一段,连到的不能断,啊,都是讲话,不过用的是文字,你懂了、真的懂古文了,就晓得他在说话。嗯,他说、给你讲啊,用功一念清净身心圆明,四大身心两个,到了那个止、观照法门定境界的时候,心物两方面,包括身体的地水火风空、包括心理意识同时发现,他怎么叫同时发现呢?富楼那,我告诉你一个比方,譬如我们太阳出来一个水里头,“现于日影”,水里头一看天上的太阳,清水里头,这个池,到西湖、太湖来看有个太阳的光影,假使两个人同时看,啊,水里头这一个太阳,然后我们两个人向后转,两个人各向各的后转,你向南走,我向北走,看这个水里,诶,“则各有日随二人去”,每个人,这个太阳都跟到这个方向走,是不是啊?(众答:是啊。)自然的现象。或者是一个走东面、一个走西面,两个太阳、一个都跟到我在旁边走。啊,“先无准的”,你说这个太阳究竟在哪里?水的中央在哪里啊?为什么跟他?啊,“如风吹草动。舟行岸移”,我们车子在公路上一开动,我们两边一看,它马路在向后转呢,向后推啊,没有觉到车子在走,同样道理。他说,这个里头你就不要再出问题了,不要鸡蛋里头再挑骨头,他又怕他啰嗦,你“不应难言”:诶,你向东边走、太阳跟着,有,东边有个太阳跟到你;我向西边走,西边有太阳,我们两个太阳是不是一个啊?(众答:是。)他说你不要再问这些傻问题啦,啊。“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日既无双。云何现一”,那么为什么东边有个太阳跟你走、西边有个太阳跟我走呢?啊,“云何各行各日”,啊,他说变成两个太阳,一个太阳变两个了,他说这些傻问题不要问了,“云何现一”呢?“宛转虚妄”,就是你观点问题,你走路自己的观念问题,认为各有各的太阳跟到我走,啊,“宛转虚妄”,“宛转”是形容词,就是颠倒的意思,这是妄想。“无可凭据”,这是不合理。
那么,因此他批评了富楼那,其实刚才古道提的这个,就是上一段前天的,“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所以,我们前天我还记得,这个问题接前两天中间耽误有两个晚上吧,我还记得问过古道:古道,你见过虚空吗?古道说,见过。我说,你根本没有见过,谁也没有见过。是不是啊?
古道师:是。
南师:你还记得啊?
古道师:记得。
南师:你们都记得吗?
古道师:看的是空相,不是虚空。
南师:耶……,是色,不是空,空不可见的。
古道师:而且看得是天空的颜色。
南师:是天空的色相。这是色空两个道理,“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你不是说色跟空互相盖住、互相侵夺,“于如来藏”,他说你,所谓把心跟物的关系啊混杂了,理念上搞不清,“如来藏”是自性,“而如来藏随为色空”,把自性跟到虚空啊跟物理混杂在一起了,你没有分开清楚,自己没有观察清楚。“周遍法界”啊,因此凡夫认为看到自己的空相、虚空里的色相,以为整个的法界就是这么一个虚空。所以我前天、大前天讲到这里,后来时间到了,薛虎说到时间就算了,本来想问你们《楞严经》开头讲“七处征心”的里头,佛讲一句话是说什么啊?什么虚空什么啊?“生汝”。
众答:“(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
南师:耶,对对对。虚空,耶,来来来,只要一句。佛告诉虚空生在你的心里的话,像什么呢?像我们仰头看天上有一片云遮住了虚空,所以你心里,一般人听了,喔,心包虚空嘛,“心包虚空”,好像心好大啊,其实心还没有鸡蛋那么大,还没有……呵,包虚空,诶,中间有一句话很妙,“如片云点太清里”,你们想想看,“片云点太清里”是什么意思啊?(古道师:很渺小。)不是,再想想,很渺小也对。一片云,我们仰头看虚空上面一片云。
李慈雄:看不见,遮住了。
南师:诶……,就没有看到空。
李慈雄:实际上是看到空相,不是真的宇宙。
南师:空色。
李慈雄:空色或色空。
南师:诶,对啊。啊,一个道理,是不是啊?所以他说你现在不了解色空的道理——“相倾”“(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片云盖他,你遮住了。“周遍法界”,所以自己认为这个色、空两个东西没有分开,认为是盖满了一切。“是故于中”啊,所以你想啊,你不知道虚空,地水火风怎么去变化,同它一点都没有关系,虚空还是虚空,不怕你变,不怕你乱,“是故”所以你要懂得,“于”在这个中间,“风动空澄”下一层的,不是形而上了,形而下的现象,风力吹动,把云吹开了、水汽吹开了,虚空(古道师:晴了。)清净、干净了,呃,但是看见干净是什么啊?澄色。“日明云暗”,太阳出来有光明,虚空,太阳下去了,啊,不管白云、黑云,一遮住虚空,也就黑暗了。“众生迷闷”啊,迷闷什么啊?给现象遮住了,不能透过现象,不能明,不能明白现象后面的东西,所以叫“背觉合尘”,违背了自己的觉性、理念,看不清楚,光是执着现物质世界的尘劳的现象,因此么“故发尘劳”,所以心里头所有的思想都在物理世界、跟到唯物思想在转、跟到物质在转,叫做“尘劳烦恼”,啊,“故发尘劳”。“有世间相”,因此就是世间的形而下的现象形成了。
“我”呢,佛说,“以妙明”,妙不可言、能明一切明心见性之能,“不灭不生。合如来藏”,既不着生灭也不着涅槃,一切皆空。“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这是自性了,合一切现象,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是《楞严经》后面会给你呈现。啊,随便引用一下,你们都读过《金刚经》,这一点等于说明这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自然合于不生不灭,合于如来藏的自性、本性的功能,如来藏就是本性,“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自然有个能知能觉这个作用,圆满照见一切法界,开始是个观,今天这里是变成照了,照就是圆满。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懂、明白了这个道理,悟得了这个道理,在这个中间,这个中间哪里中间假定的,啊,“一”包括“无量”,无量的数字。所以我们讲数理、世界上的数字,你看现在电脑的发明、数学的发达到这个程度,多少圈圈、多少量的数字啊,只有“一”,“一”包括“无量”,无量数不过是“一”。小中可以无大无小,这是佛学的分析啊,在中国道家庄子话,“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完了,八个字。在印度的逻辑分析的就是这样清楚。啊,“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包含了小,啊。“不动道场。遍十方界”,那个如来藏性啊,是如如不动的,能生一切万象,自身有万象的变化,可是他没有变过,“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注意!你真到了以后,定慧到家,悟道了以后,你的本身、这个身体是什么?你的本身就包含了十方世界的虚空、无尽的虚空,到这个境界当然大彻大悟成佛的境界了,十地菩萨以上的境界了。啊,“无尽虚空”。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啊,“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啊,嘿嘿,这两句话我们常用。所以当年我二十几岁时在四川,一位老前辈问我,这位老前辈后来发现,是一个很、很老的共产党人,他是留法的、留法国的,留戴思博那个法国。他是唯物学的,他有一天问我,“诶,你喜欢搞佛学啊?”我说“对啊!”“诶,我问你一个问题啊。”“什么?”“世界上吹牛最会吹的人是谁啊?”哈,我说,“你算了,你就明讲吧,你非要我来答复”,呵,我说“你当然说是释迦牟尼”。“对啊,对啊,你太聪明了!”呵,我说“你拿些镜子来你看嘛!哈,世界人,耶稣也好,老子也好,没有人吹牛吹过得过他。”我说“吹什么啊?”“诶,‘一毛端现宝王刹’啊,一个头发尖尖上,把整个的世界都归纳进来。啊,‘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呵,在那个灰尘里头啊开讲堂耶!”他说,“他太会吹了啊!”我就大笑,我说,最后我说“你讲完啦?”“我讲完了。”“我看最会吹不是释迦牟尼,是你。”(众笑)哈哈,啊呀,好玩啊!所以这两句是真功夫了,啊,“一毛端现宝王刹”,好,注意啊!“身含十方无尽虚空”,所以身、身体上,你刚才讲,我们跟松涛讲三脉七轮啊,十二经、二十什么经脉的变化,他说现在根本就是小事情,真修啊,身心修证到空,“身含十方无尽虚空”,啊,不是那个吊一百斤两百斤甩他几下还没有用,呵,哈,那没有关系,身心里虚空,然后是“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最好的句子。这个时候啊,是“灭尘合觉”,整个楞严勉强叫楞严有个大定,这就是楞严大定,灭了一切尘劳烦恼,自然停止了,完全在觉性清净。“故发真如妙觉明性”,这个时候彻底叫明心见性了,自己爆发了自己本能的作用的,是真如,自己生命最真实的原来的如来藏性的、那个妙不可言的觉、能觉能明之自性。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那么,我们讲,那就是西方讲,西方哲学说佛学是绝对唯心。诶,你错了,我没有这样讲。如来藏的自性啊“本妙圆心”,本来妙不可言、圆满清净的心性啊——“非心”,不是唯心,注意哦!不是唯心的,他自己批驳了啊、否定了啊。“非空”,也不是空的。“非地非水非风”,也不是唯物的,“非火”都不是。也不,“非眼”也“非耳”,也不是鼻子,也不是身体、舌,也不是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同我们念的《心经》这一段一样吧?
李慈雄:是的。
众念:【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棃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
南师:对,“非阿罗诃。三耶三提”,宏忍师要写了。
众念:【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元明心妙。】
南师:对,这段,“元明心妙”,诶?
古道师:都在记呢,都在记。
南师::“如来藏”。
古道师:然后下来。
南师:“即如来藏”。
宏忍师:“元明心妙”。
南师:“元明心妙”,“即心即空”还没有完呢?一正一反。
众念:【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棃耶。即羼提。即禅那。即般剌若。即波罗密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俱即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
南师:好。先到这里。上面这一段。我们都不要讲,大家都明白了啊。
古道师:是《心经》的道理。
南师:而且比《心经》彻底,一切都否定、都不是,反过来一切都是,啊。
古道师:什么道理?
南师:就是这个道理,是者是者,呵。
李慈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南师:对,“离一切相”,以所……所以这个道理讲不清楚,自己讲,“即非”,“如何世间三有众生”,“三有”是什么啊?
李慈雄:欲界,色界,无色界。
南师:呃,三界的众生,及出世间的,世间的三有众生——一般人,及出世间的修行人——声闻小乘的人,啊,中乘的缘觉,“以所知心”,凭他们这点知识、思想学问,以自己所知的范围,讲这个佛法的境界,“测度如来无上菩提”,都是自己自说自话作注解,同我们注解《楞严经》一样,都是瞎扯。啊,用世间的语言进入佛的知见,都是由自己,换句话都在抢劫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啊,“入佛知见”,哈,“譬如”,譬如古道,古道吹箫弹琴,拉他的那个、那个什么提菩琴啊、菩提琴啊,“滚楞滚楞轰的”,“琴瑟箜篌琵琶”,虽然是很好听,讲这些说法的法师啊、大师们研究佛学,讲得很漂亮,哈,“若无妙指。终不能”,都是一边做手势、一边嘴巴吹,古道吹箫一样,指头按到嘴巴送出来的,嗯,“汝与众生。亦复”,所以他说你,他骂富楼那,你跟众生现在提的问题都是不对,呵,你怎么能够堕落,因为富楼那已经很高明,在外面作大师,其实富楼那白挨骂的,他知道,他故意替我们问。啊,那么,“亦复如是”。
南师:“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众念:【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南师:好。他说,你怎么又堕落回去了,干这些事啊,“如是宝觉真心”,这个宝贝一样,这个宝贝在你自身里头,自己身体上面会找得出来,这个觉性的真心妙明,每个人都本来“圆满”,所谓不圆满是你的见地与功夫不到。啊,“各各”更本自圆满,不分男女老幼的,啊,他说,所以我讲的都是对,“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我指头一动,你看,他这个地方都发出亮光。呃,你们心里动,“尘劳先起”,你们念头一动啊,自己觉得对了,自己先起我见的烦恼就来了。啊,“由不勤”,为什么如此呢?由于你平常不修行,“不勤求无上觉道”,这句话是真的,啊,大家一天到晚学佛,哪里在勤求无上觉道啊?啊,勤求享受,勤求乱来,啊,不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嚯,有一点功夫,自己满足了,嗯,“爱念小乘”。好,那今天先给他骂到这里了,(众笑),那么富楼那明天他变了,哦。
古道师:手下留情。(众笑)骂了又不小心,晚上、第二天早晨一看没人来吃饭,结果都变菜糊了。(众笑)
南师:中间,中间有这个翻译的名称问题,宏忍师写在黑板上,你们问的那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宏忍师给报一下。诶,不要关灯啊。
古道师:这边有灯,那看见。
宏忍师:“怛闼阿竭”就是如来的意思,“阿罗訶”就是应供,“三耶三菩”就是正遍知,如来的十号 ,然后“檀那”就是布施,“尸罗”就是戒,“羼提”就是忍辱,“毗梨耶”精进,“禅那”就是禅定,“般剌若”是不自畏。
马宏达:“般剌若”还可以翻译成,还是般若,就是般若。
宏忍师:般若,就是般若,智慧。
李慈雄:报告大家这些在《楞严大义今释》里面都有讲。
南师:啊,嗯。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