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好嘛,天风师父开始。连消文连讲啊,这一段可以快一点过去,免得重复。
天风师:这一段我事先看了一下,不是有特别文字和逻辑上比较复杂。
南师:比较复杂,你用白话讲出来。
古道师:念一句讲一句?
天风师:诶。这个昨天我们进行到这个地方就是富楼那问了,前前后后问了五六个问题,这阿难呢又开始接着七处征心、八还辨见这个之后呢,卷三的末尾,就是富楼那问过的几个问题之后,阿难又出来问这个问题。就是问到这个演若达多“狂心自歇,歇即菩提”,还有跟这个因缘、自然的关系。那么阿难就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疑惑,要求佛来回答,就说如果是按照这个没有自然、没有这个因缘的关系的话,那就变成跟那个自然外道一样了。这阿难有时候这把这个前后的理念他就不是特别清楚,就提出这个问题,经文从这儿开始,就是回答这个阿难这个问题。就是“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这一段呢就是讲呢,说以前我们举的例子说是这个城中这个演若达多因为看镜子迷失了自己、迷失了这个,找不到自己的头了,认为镜中那个影像呢是鬼怪啊、魑魅啊,魑魉,就是产生了这个狂性,就是发狂了,俗话说就是疯了。那么这个“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这看起来就是,经文的意义呢就是说这狂性的因缘呢,如果能够从根本上对它进行灭除,就没有这个狂性了。“自然而出”啊,“因缘自然。理穷于是”,那么如果是他是由于自然而出的,或者是由于因缘所生或者是自然而出,就“因缘自然。理穷于是”,从道理上说,归根结底嘛,这个究根结底把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进行分析呢是这样的,“于是”嘛!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事实上这段呢,从语言这个逻辑上说呢比较复杂,颠来倒去地说。那么其实呢也,经文的含义也并没有那么复杂。就等于说他这个人的头,他没有疯之前、没有疯狂之前,他这头还是这样的,他疯了以后呢,头还是这样的。说“曾无变易”啊,他并有改变。再反过来说一个修行人,他如果说是他开悟了和没有开悟,还是这个人,他本性也没有变,不过是他破除了这个迷,他相对而说他变成悟。那么他没有悟之前相对于悟呢?他早先是在迷中,如此而已。那么这里面说,跟佛要回答阿难的这个自然和因缘这个里面呢,阿难原来是包括这个佛的很多弟子都是由于佛的因缘所生法,在这个包括十二因缘啊、四谛法啊,初转法轮、二转法轮时候,因为这些因缘,这声闻弟子由这个而开悟的,也是证得了这个小乘的圣果,三果、四果啊等等都是这样。佛有个很著名的偈子就是“因缘所说法,我说即是空”。就是这个目犍连也是这样的,说听到一个弟子、佛弟子在颂这个偈子,说这个“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然后呢,“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是这一个版本吧,然后呢很多弟子听到这个去推演、琢磨、思维这些因缘的道理来了解这个,再经过修行或者是领悟,就豁然开朗,明白了这个有为法这个次第,从中见到了这个“人无我”的这些境界,或者是达到了这样的圣果。那么现在佛又破除了这个,说这个非自然,非因缘、非自然。这个阿难事实上在这里面,阿难是混淆了这个非自然、非因缘,这个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关系。那么在这个本体上说呢,这个修行等于说除了要明心见性、要证得法身,这法身是不增不减的、不垢不净的,也是这个不生不灭的,是非生灭法,当然它不是自然也不是因缘,它不需要依他而起,它就是这个本性就是这样的——清净自然。那么有为法呢,世间这个诸有为法它是有增减的、有生灭的,事实上阿难呢他虽然证得了法身的清净自在、本自具足的境界,但是他还没有把这个从第四卷以来,《楞严经》开始佛给大家呢,在这讲这个器世间的世界和物理世界,物质世界。包括修行来讲呢,从这个报身角度说,他是在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他是有为法的,是诸有为相,在转变四大也好、五大也好。那么阿难并没有把这些融会贯通,他只是在这个本体上领悟了佛所讲的法。这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呢一谈到现实的问题呢,世界的问题呢和人生的问题呢,包括这些世间诸法吧,诸相显现的时候呢,他又迷失了,实质还是没有证得这个“法无我”的境界,还执着于这些现象和这个迁变、迁流的东西。那么这里面佛又给他、给阿难解释就是他这个、演若达多他这个,你说他这个头是自然的吗?是“本自其然”的,还是“无然非自”,还是这个无实而不自然呢?还是“何因缘故”,是因为什么因缘他疯了呢?怖头狂走呢?那就是像昨天我们探讨过,那你说他是因为看了镜子发疯的,有这么个因缘的话,但是他疯了之前和疯了之后还是演若达多,他的头还是那个头,并不是失去了。那么他就是治好了,他恢复正常了,也不是说给换了个头,还是原来那个头。其实呢,我的理解呢就是,如果是说因为镜、看镜子的因缘发疯了,事实上也不是完全靠镜子。那我们大学堂这么多个人,我相信每个人都照过镜子,那也都没有疯,所以你就不能说演若达多看镜子疯了是他这么一个因缘,那么我们每个人看镜子,我们每个人都会无状狂走、满街乱跑、不穿衣服,这个好像也不是究竟。他只是对他个人的这么一个特殊状况,或者是说是一个别业妄见,不是同分妄见。不是所有的人看了镜子都全世界人都满街乱跑,这个是吧?更多的人他是,每个精神病他有每个精神病不同的发病状况,所以说从本体上说,他是没有这个因缘的属性的。他本体本自具足、本自清净。那么这个能让演若达多这个疯人比喻到现在还没有破掉这个因缘和自然的这个概念呢,说自己害怕,自己把自己吓坏了,因为照镜子,最后是“怖头狂走”啊,是自己产生了恐怖、大恐怖,自己害怕自己了,自己把自己吓坏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头把自己吓坏的,即使很可怕的人也不一定就把自己吓坏了。何况这个演若达多也是一个,还是一个很有名的人、很聪明的人,甚至很有知识的人,也可能是因为思虑过度啊,或者是精神压力过大,那时候他产生的这个疯狂的,在某种临界点上,他已经精神压力很大了,也可能是谁说他一句他就会发疯和失态。早些呢他就是一个和平常人不太一样的。那么从这个头来说,头是一个自然的属性,并不是每个人的自然产生的这个头,爹妈生出来的这个身体,身体当中就包括这个头,他就会发疯。所以说“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就是这里就点出了最重要的道理的根本就是因为有妄想,有妄想,是他之前的妄想就很大,他才会被镜子中自己的影像所吓疯。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啊,也是同样的道理。说“未狂之际。狂何所潜”,就是他没有看镜子没有疯之前,他的狂藏在哪里呢?有一个什么样的根源呢?就是有什么样的起因呢?还是有什么样的因缘呢?还是自然而然他就会发狂呢?当然都不是。说“不狂自然。头本无妄”,大多数的人他不狂,很正常的人,他是自然的。说“头本无妄”,头、人这个头、头颅,本身大脑也并不是说他自己就生,娘生下来就会带着妄想来的,不是这样的。那么“何为狂走”,为什么他会就是无状去狂走呢、会发疯呢?从这些道理推演完了以后,就把因缘和自然这个都给他破解开了。“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所以如果,这个“若”就是假若、如果。如果领悟到体会到本来我们这个头并没有是因缘、自然造成的这个演若达多的疯狂。“识知狂走”,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这识嘛就是认知嘛。这个头造成的作用,他那能够知道、认知到,这样的疯狂的、发狂的,他这个到处乱跑的这样的一个举动。“因缘自然。俱为戏论”,这都是不究竟的,相当于这个黄叶止啼啊,空拳哄小儿啊,这都是戏论,都是不究竟的法,说佛在初转法轮时候讲这一些方便的法,就是权教,不是顿教,不是圆顿之教,从这个判教的角度上说是这样的。“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由这个道理和缘故我才说的这个“三缘断故”,这三个恶缘嘛,就是杀盗淫,这前文卷四开始所讲的这个“三缘断故”,三因亦断嘛。那么这里面讲的这“三缘断故。即菩提心”,等于说把这个杀盗淫断掉了,那你就直接就达到一个直入菩提大道了,就直接就在这个菩提心境界里就觉悟的境界了,那你没有这杀盗淫,贪嗔痴就等于同时等于熄灭了。在某种意义讲也是一个大乘的境界,也是一个很高的果位的境界,没有杀盗淫、没有贪嗔痴,他这代表很多很多的业力的产生的因缘了。没有这些东西了,那等于说“菩提心生。生灭心灭”,实质上这里面就等于一步到位了。就像昨天那个栯堂禅师诗里所讲的,“举足便超千圣去”啊,就直接这个就往这个清净本然的、回归到根本的这样的一个境界。“菩提心生。生灭心灭”,就是这它就不是生灭法了,已经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这就是“无功用道”,从这个、抛开这个生灭法,这个包括能够产生生灭的这些作用也通通都消失了,通通都尽嘛,去除掉了,“无功用道”,当然这个无功用道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了。就像说这个大禅师所讲的,吃了一辈子米饭、没有嚼过一粒米之类的。就是达到了这个真正是这个所谓的“无心道体”这样的境界。说“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那么如果是他是一个按照自然外道的理念,他说这一切都是自然的、什么什么的,那么其实呢就是入了这个外道的里面,那么好像是这个一切都顺应自然的啦,等等等等的。先讲到这儿,老师。大家对这段先探讨一下。
南师:诶,体悟……这个天风师父讲过了。诸位还有什么意见啊,这段消文,理论?这段文字看起来很绕口啊,包括了因缘、自然两个逻辑的理念在里头。这个故事我们这两天停留两天都在讨论,啊,迷头认影。诸位听了有什么想法不同,或者有什么意见补充?没有就跳过去啰,有就赶快讲。实际上里头很多问题哦!我的意思要看这个研究这个我们在讨论,不是光听啊。大家要参悟个理的,自己的理悟讲这个道理。有没有意见?嗯。
刚才天风师后面还没有讲完,补充一下,有个名称啊,“无功用道”。《楞严经》出现,后来密宗也常用。就是十地菩萨第八地不动地的叫“无功用道”。修持菩萨到第八地不会退转了,小乘、大乘修菩萨道没有到第八地菩萨还会退转的,这是第一点。第八地是个什么境界呢?名称叫不动地,实际上到了“无功用道”。“无功用”不是不用功哦,不需要很努力去用功,自己那个功用永远是一行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晓得?在密宗的yoga修持叫一味瑜伽,就无功用道,这是第八地的功夫。啊,所以你研究唯识,无功用道、“我恒摧”是那个……
古道师:第七识的。
南师:好,古道师指出来第七识的。玄奘法师在讲到第七识,《八识规矩颂》,所以真正达到意空无我——“无功用道我恒摧”,这是《八识规矩颂》玄奘法师。真达到无我的境界,一念清净,第七识完全见到性空的时候,这是无功用道。到第八地菩萨才破了我见,人见、我见啊。这一点刚才法师没有,随便跳过去了,没有说明。我给你补充。
天风师:好,对。
南师:这点要注意的。那么后来,刚才天风师停留在……
天风师:就是无功用道这。
南师: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这一段难懂了吧?文字难懂吧?
大众:是。
南师:那么大家要不要懂啊?
大众:要,要懂。
古道师:没想明白。
天风师:一定要弄懂这个。
南师:所以天风师会,他会武功。
古道师:对。
南师:他学的迷踪拳。迷踪拳是谁的啊?
大众:霍元甲。
南师:霍元甲。啊,就故意把那个路跳不出来,他走几步使你找不到路走了,迷踪拳。上面他破了因缘生法,都为戏论。佛为什么破阿难这个生灭?世间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皆是因缘生法,修行悟道也是因缘生法。是不是啊?
大众:是。
南师:但是佛,那是讲渐修的法门,由人、凡夫修天道,行十善业道——去恶向善,然后是声闻缘觉,都是生灭法来的。现在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本体论,已经跟生灭法的词搭不上了。所以讲生灭法,“但有言说,都无实意”,是个戏论,是个逻辑问题。是不是啊?
古道师:是。
南师:是这个意思吧?我请教大家诶。你也不要随便恭维我的是,也不要否定我的不对啊。哈,好,这是一段。现在讨论自然,阿难不是问,说假使你不承认因缘法,可见自性的佛法——明心见性,这个明心见性也是自然的啊。所谓自然,天生就有了,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天风师:对。
南师:阿难问的这个很有问题啊,因缘不对了,没有因缘、自然有了。就是你说这个疯子演若多、演若达多,一下疯了,说我的头在哪里?我本来面目我找不到了。他如果一旦清醒了,我本来面目、本来在这里嘛!他说那不是自然吗?他的反复的讨论在这里。一个佛经翻译得太高明了,唐代的文学,讲逻辑科学性的。这个是推理的逻辑,给他文字再一讲,很优美的,把他蒙蔽了。
现在推翻了因缘,讲到既然有个自然,提一个“若有自然”,好了,现在第二个问题来,这里因为翻译用古文,这里要加一段,加几句,就是佛批驳阿难的,执着那个因缘生法的道理已经把他过了。第二个问题来,假定说有个自然存在,就是这样“若有自然”,古文很简单,四个字。我们晓得这句话是这样,等于白话:阿难你要知道,假定你认为有个自然的东西存在,“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啰。
天风师:“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其实就是建立了一个自然的理念概念。
南师:对了。
天风师:等于又产生了一个生灭性。
南师:不是。“如是则明自然心生”,这个自然的作用,明心,我们不要修行了,不要用功,只要找那个自然心就是道了嘛!自然心生起呗,生灭心就灭了嘛!事实上我们都在生灭中,我们的自然心在哪里啊?没有个自然,这两句话不是刚才你那个说的啊?
如果假定你认为有个自然是自性,“如是”,如果是这样。“则明”,就明出一个道理啰。这个自然心一生起,生灭心自然就没有了,是这个意思。这两句文字清楚了吧?
天风师:对。
南师:诶?如果你这样认为啊,这个逻辑的话,“此亦生灭”。
天风师:又建立了一个生灭。
南师:又是个生灭,你有个自然心生起,那么妄想心灭,我们一个念头自然就不会起生灭作用。其实呢,你讲自然这个作用,也落于一个生灭上了。啊,所以……如果我们佛法讲无生,不生不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好,他说如果,这里又一个如果了,“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如果说没有生也没有灭,你把……假定了,就佛替阿难在逻辑上推理,你认为自然是不生不灭的,假定认为这样,这个叫做自然。他这也不合理,不合逻辑的道理。佛怎么说呢?比方,“犹如”,也是个比方。“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譬如世间,我们人世间社会上,古人用世间,现在可以代号,整个的人嘛人世间这个社会上,人,这个世界上啊一切相把它综合,譬如我们建筑个房子是泥巴、砂子、水泥、木料综合、和合拢来构成,“成一体者”,这叫和合性。不和合呢,称自然性。单独、不要,这个和合就因缘啰!不和合的、单独有个成立的,自然就有个自然的东西,寂然不动的。“本然非然”,世界上没有个东西是本来,就在那里就是道,你说自然地得道。所以这一点呢,后来佛教拿这个问题来批评道家。吶,批评什么?批评老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教有一派拿这一套也来破这个道教老子。可老子讲自然不是这个自然,这个我在老子书上有说过的啊。这个是破印度的自然外道,认为有个自然存在的。他这里也破印度的自然外道,“称本然性”,“本然”就“非然”,你说本来有个自然。本然的意思,你们认为有个本来自然存在的那个自然,这一句话啊,你们认为有一个本来存在的这个东西叫自然,他非然,这个自然不成立。“非然”,没有这个自然,“和合”也“非合”,也破了因缘。世界一切因缘生,譬如我们比方这个房子水泥、砂子、泥巴一切综合拢来,表象上叫做和合所生,其实水泥是水泥,砂子是砂子。等于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构成,五大、四大性离、各自独立,并没有个和合作用。说“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现在我告诉你,啊,因缘所生法是和合来的,单独自然有个生命做主是叫自然,两个理由都给你破了。所以和合形成、因缘生法,自然存在,两样都否定了,“合然俱离”。第一句话是不是这样?
天风师:对。
南师:第二句话来了,“离合俱非”,也不对。因缘生法和合也对,啊,有个东西本来如此的自然也对,哼。所以大家读不懂,这个古文他用的太古文、太美丽的古文,八个字,里头逻辑那么多,啊,你再念念看啊,本然性。“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离。离合俱非”,一正一反。这样都懂了吧?你们研究佛经佛学,先要学会因明逻辑是这样清楚地辩论。“合然俱离。离合俱非”。那么空也不对、有也不对,因缘也不对、自然也不对。“此句方名无戏论法”。戏论是什么?开玩笑。你们讲佛法讲了半天,都在开玩笑。到达了不即不离,即是、即一切法,譬如《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样四句话就“合然俱离。离合俱非”。这四句话你懂了《心经》吧?诶!到这样的讲话、说法,“此句方名无戏论法”,讲真理,不是开玩笑了。这一段是这里,搞清楚了吧?所以这一段天风师蛮滑头的,讲到骨头啃的时候,啃不下去了,他便说老师我先讲到这里,就推给我了,把胡子一拉。啊哈,胡子很有点办法哈。这样搞清楚了吧?
天风师:对。
南师:好了,更严重的来了,“无戏论法”。那么就是你达到无戏论法,住在不空不有、见性——自己自性本来清净,悟道了。你注意哦,“无戏论”了。空也不对、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不)非空(非有)也……四句都离开了,禅宗叫“离四句,绝百非”,很严重了。
下面有个更严重,《楞严经》秘密出来了。“菩提涅槃。尚在遥远”。(南师拍桌子)你见空性悟道了,你要达到真正成佛这个地步,真正大彻大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得涅槃自性清净,还差远啦!不过停留在哪里呢?你理解功夫一样到这里,在“无功用道”,八地菩萨境界叫不动地。八地后面两个叫什么?第九地是什么?
天风师:法云地。
宏忍师:善云地。
南师:你讲大声一点嘛。
宏忍师:*地。
南师:你写嘛!十地才是法云地。第九地是什么地啊?啊?
宏忍师:不是不是,妙慧地。
南师:嗯,十地才是法云地。好嘛?所以这里还在第八地境界,所以叫大家留意。“非汝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你看这里痛骂、批评阿难。
某男:善慧地。
宏忍师:善慧。
某男:九地善慧地。
南师:记住啊,十地要会背啊。现在这个要注意哦,无戏论法啊,所以得“菩提涅槃尚在遥远”。我给你点出来,他说你认为一念空了、清净修行一点点,心念空了就对了吗?差远啦!还没有到八地不动地无功用道。到了八地无功用道还没有成就诶!他说真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路啊,“非汝”,不是你阿难一样“历劫辛勤修证”,他讲阿难这句恭维他的话,你不是这一生哦,你是多生多世修持到现在,可是阿难以多闻第一,记忆力比任何人都好啊,佛经都是他记忆记下来的,那个时候没有电脑,都靠他头脑记下来,我们才有今天的佛经。他说你是“历劫辛勤修证。虽复忆持……”
天风师:“十方如来十二部经”
南师:他说你把所有的佛经每一个要点、每一句话都记住,使,不但只记我的,讲他多生累劫这个记忆不忘的。如来,啊,十方如来的十二部经典。十二部经典大家清楚啊,回去查啊,什么十二部经典。你说我读了十二本经就叫十二部,那是笑话。啊,况且你们一部还不会。“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他赞叹阿难,你这个理论上佛法你都懂了,清净的妙理,你的脑子心里记的如恒河沙数那么多。你佛学道理通通懂,佛一句话批评,“只益戏论”,空话,没有用,功夫没有证到,啊。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好,他就说就是见色,你看《楞严经》开始为了两个,这个摩登伽女勾搭阿难的时候,一直拖了我们半年多了,佛都没有骂他。在这个机会里头骂他了。“汝虽谈说因缘自然”,你的佛法道理懂,到了那一关,不怕你山上下来、你过不了关。“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学问那么好,修持也那么高,理论呢。不能免离摩登伽女的灾难,那一念之间你就迷糊了。摩登伽女灾难,阿难没有动淫念诶,不过受她迷惑跟她去了而已啊,去了自己也作不了主诶!他衣服脱光了,不是阿难脱的,摩登伽女指头一指,那个咒一念,她妈妈帮她念咒的,阿难那个衣服自然掉下来了。今天Sami给我看,现在社会上已经变成这样了。最近今天Sami告诉我知道,男孩子带奶罩,女孩子不带奶罩了。那个衣服也是这样脱下来的。这个时代跟摩登伽女比灾难还严重啊,不能免离摩登伽女的灾难。“何须”,他说以你佛法那么多,修持也不错,记得那么多,还要等我说一个咒,佛的这个咒是什么咒啊?你不要认为楞严咒是救阿难的哦,《楞严经》楞严咒不是这个哦。佛当时叫、佛顶出来一个咒叫文殊菩萨去救不在这本经上哦,有个咒的哦!他说你还要等到我传一个咒子叫文殊菩萨去把你救出来,你不但这……救出来不是只救阿难了,文殊菩萨这个咒子一念,把摩登伽两个男的女的都拖回来,摩登伽当时就出家了,变尼姑了。“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当时摩登伽女跟到阿难到佛前面已经证果了,得阿那含果,她已经悟道了,出家了。“于我法中。成精进林“,比阿难还快,进步得很快,你看摩登伽女的功力,也是多生累世。哈,所以讲摩登伽女的爱——无明爱取三烦恼,没有了。“爱河干枯”啊,佛讲一句话,讲阿难,你好丢人啊,还是摩登伽女帮助你的解脱的啊。阿难是迷糊的啊,一路糊涂回来还迷糊啊,他说摩登伽女的功力影响你,“爱河干枯。令汝解脱。是故”,这样。“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如摩登伽女……”,啊,这个是远离世间二苦。他这个时候他严格是责备阿难,你今天好机会,还靠摩登伽女今天固然迷惑你一下,你借此机会,摩登伽女证果了,得阿那含果,当然不是成佛,就声闻境里头,阿那含是几果罗汉?
天成师:三果。
南师:啊,三果哦!给你结果的好,诶,天成师结果。“是故阿难”啊,他说你,你虽然记下来,密咒你也记下来,你记忆力是,呵,所有佛经都你记下来,你没有一次回心向道、一念不生在用功啊,“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天真放下来“修无漏业”,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你狂心未歇,学问纵好,学问好的人是狂心更大,这是必然的,“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这个世间只有这个,一个讨厌,我讨厌你,你讨厌,讨厌这个吃的,这个好吃、这个不好吃,一个憎、一个爱,世间法的就是俩——一个喜欢一个、不喜欢。这个是严重,十二因缘的“憎爱二业”。啊,所以你们记得,我常常苏曼殊并没有悟道,可诗作的好,苏曼殊的诗,你记得吗?
古道师:“芒鞋破笠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南师:全诗呢?
古道师:全诗……
南师:十年,有一个人很像啊,我念给你听。十年面壁成空相。“九年面壁成空相”,九年面壁,“持锡归来悔晤卿”啊!碰到那个女的了,阿难碰到摩登。他说现在我明白了,“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憎”,憎爱两个字,这首诗好。“九年面壁成空相”,他自己也自吹的啊。“持锡归来悔晤卿”,山上下来碰到。悔,后悔。
古道师:见面的意思。
南师:晤,见面。悔晤卿,碰到她了。最后自己得解脱了。“雨笠烟蓑”,戴个斗笠,“归去也”,再回去吧,“与人无爱亦无憎”,断了憎爱了。
古道师:与人无爱亦无憎。
南师:归去也,结果心里就是,归去,回去啊。回去当然剃了光头出家时候,“与人”,跟世间人没有关系了。“与人无爱亦无憎”憎爱两个字,因此引出来的啊。“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讲,他说譬如目前的摩登伽,素来她妈妈就是老妓女的头子,生在妓女院里,“宿为淫女。由神咒力”,由佛所说那个咒力,“销其爱欲”,欲念爱心销了。“法中今名性比丘尼”,摩登伽女出家的名字,这是由男女关系出家就是性比丘尼。“与罗睺罗母耶输陀罗”,释迦牟尼佛的夫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个太太,“与罗睺罗……,同悟宿因”,跟佛的夫人一样,都悟到过去前生的因缘,“知历世因”,得宿命通,晓得前生跟佛什么关系,摩登伽女也晓得自己跟你多生什么关系。两个字,多生,所以几世夫妻是几世的爱情是“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啊,所以真正学佛啊,注意这句话,一念之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这一念之间,马上一念,达摩祖师说,什么?
宏忍师:“一念回机。”
南师:“便同本得”。一念回转来,“克念作圣”,就是回到原来的头,本来的位置啦。“一念回机”,这个开关一样,一关,“便同本得”,你本来就有了,修这个无漏业果。自然可以跳出一切世间——“出缠”,那么跳出来以后,或者授记,授记是,跳出来悟道了以后并不是成就哦,佛给你授记,像你这样修下去,修几生以后在哪个地方证果成佛,这个叫授记。“如何自欺。尚留观听”啊,他说骂了阿难一顿。他说你啊,刚刚讲得好好的,已经悟道了,他说了那个偈子,害你们早晚都在敲那个木鱼,“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是他悟到的。他说你刚刚说了人家好的,(南师拍桌子)一下又搞糊涂了。“尚留观听”。
薛虎:老师啊,时间到了。
南师:啊,哦是,“尚留观听”。因为为什么叫“尚留观听”呢?他中间岔过来问,是不是啊?佛给他俩个谈,刚才给佛的对话是给谁俩个对话?
古道师:富楼那。
南师:给富楼那对话。富楼那对话得好好的,心物一元怎么变成世界,阿难突然在中间岔过来问题,所以搞了半天佛在这里骂他,“尚留观听”啊,你还在旁边,在这里提出来问题,岔过来,他……你们,说一段小说一样,到这里你才搞清楚,不然这个文字……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