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72 卷四

修证自性的法则与原理2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惟垂大慈。开我蒙吝。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即时如来敕罗睺罗击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

阿难大众。俱言我闻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阿难大众。俱言不闻。

时罗睺罗又击一声。佛又问言。汝今闻不。

阿难大众。又言俱闻。

佛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我得闻。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

如来又敕罗睺击钟。问阿难言。尔今声不。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少选声销。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阿难大众。答言无声。

有顷罗睺更来撞钟。佛又问言。尔今声不。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

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钟声若击。则名有声。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

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

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唯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复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南师:他“如来光中”,“如来”是自性代表。(你那边重要啊,这边。)啊,在如来自性光中“映令暂现”,因为他“伏归元真,脱黏内伏”,“伏归元真”以后,自性的光明,一念一动,无始以来六根的应用习惯就出现了。“既为风质”,象舜若多神一样一股气,这种神,现在都存在,呵,也许在我们旁边,你也不知道,他的身体就是一个气、气化,空的,若隐若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没有我,这个体,讲我们这个肉体的体,没有这个肉体,啊。“诸灭尽定”,这个“得寂声闻”,所以这一切,他们都可以达到四禅八定、得灭尽定境界,灭尽定,大部分灭了感觉、触受与思想、妄想,都清净了,所以证入声闻乘境界。他是对阿难讲,他说你现有的同学在旁边,你看到。

进一步,特别提出来迦叶尊者,“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是最高的同学,由意根入手修的,迦叶尊者就是我们禅宗的祖师,佛传法给他的第一代祖师,摩诃迦叶,他已经把意根是完全清净,啊,可以说不动念、一切皆知,已经明白了,明心见性,圆明清净。了知一切并不是靠思想意念来的,那么迦叶尊者现在也是,还在云南鸡足山入定,奉佛的遗命,等弥勒佛来出世的时候,他再涅槃圆寂。他说,这里特别提出来禅宗方面,“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他不要起心动念,一切明白,“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阿难”,再叫一声“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已。内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佛又加重了,就是你用功,六根,随便哪一门,一念清净了,“脱黏内伏”啊,脱开跟物质身体的黏粘,归到清净寂灭的境界。你随便拔哪一根,眼耳鼻舌身意,哪个方法修,“内莹发光”,注意这个“内”,又不要想成身体以内,我都特别提出来告诉大家。一看“内”字啊,一般人看经典,就怕是身体内在做工作,完全错了啊。“内”,自性之内,本无身体内外中间。“内莹”,一念清净之下,不守这个身体内外,中间都不住。“内莹”,“莹”是象一块宝玉一样发亮、水晶一样,自然把你身体内部也发光的,这是真的哦。一念清净以后,念头明白了,发智慧之光,无相,心念真清净了,打起坐来“内莹”,即使你这个肉体内部也发光。

到这个情况之下,“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内外达到这个境界,修行。“如是浮尘”,外面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是物理变化来的,四大地水火风,我们看到、耳朵听到、眼睛看到、身体感觉,一切都属于外面的浮尘、外尘。他说你功夫到这一步,修持到这样,“如是浮尘”以及物质世界真实的人世间叫器世间、物质的,啊,一切的“变化相”,人世间,物理世界,地水火风,感觉,这一切变化太多了。总的一句话,这一切变化都同你不相干了,不相干,佛四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形容,等于开水倒在冰上一样,一切都化掉,这个形容得非常好。“如汤销冰”,如果有功夫、有见地人看到这里,那顶礼膜拜、鼓掌赞叹,那是真实的境界,一切都化掉了,立即一切都化去了,一片清明,

“应念化成无上知觉”,你的智慧打开,啊,一切事,物理世界一切都给你溶化了。当然别人没有关系,你自己内外知道,所以你自心就知道了。“应念”,你念头一动,唷,明白了,这个也是念头,明白了也是念头,就“化成无上知觉”。所以《六祖坛经》六祖告诉你,六祖只见了五祖,初步以后,五祖到后面去看他,他在舂米,六祖就讲,“弟子自心上常生智慧啊”,他(说)我不晓得怎么,里头什么都明白了。呵,五祖没有答复他,笑笑,就抓出他舂的米一把,看一下,“这个米熟了没有?”呵,换一句话,你功夫纯熟了没有?啊,就是这个道理,啊。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于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呵,佛作了个严重的结论,给阿难讲得太透彻了。他说上面我所提的啊,你拿这些现成的你旁边的同学们,这几位、这几位、某人做到怎么、某人做到怎么,他都讲了,为什么如此呢?因为自性的功能是非常伟大的。

“阿难”,他说我举个例子给你说啊,我们普通人,“如彼世人”,看东西的作用习惯用眼睛,“聚见于眼”。如果眼睛看了东西,你眼睛赶快看前面东西,盯住一看,眼睛一闭,当然看不见了,什么都看不见,前面。六根,“暗相现前。六根”就“黯然”,自己就什么都不知道。他不用黑暗的暗,用这个字,有一点暗中间有点淡淡的影子的。这点佛呢,只用这个方法来比方。我再加一点告诉你,譬如有时候,你眼睛看前面看惯了,你眼睛赶快一闭,前面那个影像还留住的。啊,那是影像,那不要以为自己真正的看见,那个影像留住的影像不是眼睛作用,已经是意识作用了,我补充一下。

这是佛当时用很现实的,他说世界上人,看东西就是集中全力拿眼睛看,如果眼睛紧急地闭拢来,完全看不见,“暗相现前”。这六根呢,跟到这个眼睛看不见的,自己也暗昧了。暗昧不是不知道哦,啊。自己不用眼睛,普通人,有时暗昧了,是糊涂了。有时候“头足”都分不清楚了,等于人睡醒,睡觉睡得很熟了,有时候忘记了身体,唷,我睡在哪里啊,今天?大家大概都有这个经验啊。“头足相类”,他说像这样的人啊,一个人睡着了,眼睛闭住了,黯淡境界现在前面,上下左右“头足”分不清楚了,用手摸摸,身体向外摸一下,啊,就晓得手一动,虽然看不见,晓得了、喔唷,我这边是左边、右边,这是头、这是脚,啊。这是佛做了一个比方啊,讲普通生活习惯做比方,叫你认识,用这样个比方使你、叫你知道一个什么?“知觉是同”,你能知、能感觉的、能知道是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个作用,不是身体,不是唯物,也不是生理上的。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因为受光的影响,习惯于光明,我们人,啊。“缘见”、“因明”而来,黑暗就看不见了。当然,我们讲到这里,大家要注意,你拿社会上去讲,有些人就问你,不懂了。有些生物,我们这个众生的生命,除了人以外,有些生命,不喜欢光明,光明看不见,夜里才看见,很多生命,譬如猫头鹰。譬如佛经上也有人问,狗为什么白天可以看见,夜里也可以看见,黑暗也可以看见?佛就答复了,他说你看狗的眼睛,旁边有一圈黄的,呵,等于现在讲,它具备有红外线的功能,黑暗也可以看见啊。这几句话,我补充进来给你们,也许你们将来出去讲佛法,碰到这些问题都要了解。这里讲普通人,“缘见”看见东西因物理的光明作用,黑暗就看不见,啊。他说,真正见性的人,自己见到自性,明白了道理的人,“不明自发”,不需要光明、黑暗,不给这个现象左右,啊。“则诸暗相。永不能昏”啊,啊,我所以常、所有的黑暗同你没有关系,明暗同你都不相干,你自性是光明清净的,所以我常用夹山禅师洛甫的,“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啊。啊,那是功夫境界,所以禅宗不用佛经的经典道理,“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啊,这是夹山跟洛甫的问答。所以你用功到这里认识清楚,啊,六根的用功,随便从哪一根,就“脱黏内伏”啊,记得吧?

大众:记得。

南师:下一句呢?

众答:“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

南师:啊,好。呵,果然答出来了,记住了啊。到这个境界“根尘既销”,六根,你不受他左右,外界物理世界不受它影响了。“云何觉明。不成(圆妙)”,那你自性怎么能不现前?当然可以明心见性了,这是实际的功夫,这个时候不可能不明心见性。“云何觉明。不成圆妙”,你那个本觉之性的自性的智慧光明,自然就达到圆满清净妙不可思议的境界了。这一段,是讲用功的这一段,最重要的啊。

啊,现在开始,其实一个,可以从白话故事的方面使大家容易了解了,可是那么讲,我那么说,不要轻易认为是轻松容易啊,更难,比原来更难。现在阿难、释迦牟尼告诉大家一个用功的方法,我们这几天讨论,就是说,用现有我们活到这个人、这个生命,物理世界的这个生命,我们活到身心内外,一切皆是唯物的,唯物构成了生命的外相,有这个生命的这个外相啊,外相分析人的生命存在六根,生理的官能,包括五脏六腑一切等等,有个生命的根本叫自性,所以学佛是求明心见性,不是唯物的,简单明了就是这个道理,他已经交待很清楚了,是不是啊?

大众:是。

南师:大家了解了啊。因此他作了个总结的比方,嘿,这个总结比方非常有趣,后面那么多,今天也许,如果我给你讲,推翻了文字,专讲内容,二十分钟讲完了,就可以讲完,可是你们听了,也白听的,没有用。现在如果根据中文翻译的文字,一句一句来嘛,又要很长了,听完了,结果呢,对大家还是没有用。你想,应该采用哪个方式啊?你们是老板呢。给薛虎……

李素美:讲二十分的,讲不明白的,再讲仔细……。

天成师:折中,折中。(众笑)

南师:折中?讨价还价,那……

天风师:法无定法嘛,应机说法。

南师:那,那我把原文跟到一念。你们全体注意哦,我念到哪句有问题,任何一个人说,请停,问问题,好不好?

天风师:好。

南师:我们大家一起啊,有问题就提出来,啊!阿难现在问一个问题啊,新提出来的,上面他好象明心见性,都懂了啊,理论都懂了。“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

众念:【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

南师:啊,好嘛,懂了吗?怎么说?天成师说吧。阿难这个问题是什么?不是大家说念过去吗?走折中路线。

天成师:这一段就是前面就是二这个决定义,二决定义就是讲这个,二决定义我们要因地发心的时候,他以不生不灭这个心,这时候,这个如来藏性的这七种名要能相应,如果是以生灭心发心的话,那最终的话和这个果位不相应,这就是阿难提的问题,“如金刚王。常住不坏”,他就提这个问题。

南师:你认为是这样?

天成师:对。

南师:诸位听到天成师父讲的,听到了吧?

薛虎:听到了。

南师:是不是这样?有没有问题啊?

宏忍师:是的。

薛虎:是。

南师:是这样吗?

宏忍师:赞同。

天风师:这个基本上是这样的。就等于说这个因地发心和这个果位,果地觉要相应、要相同,这就是等于因果就成立了。

南师:是这样吗?

天风师:然后就做了一个比喻嘛,“如金刚王”啊。

南师:好,你们都同意了啊,我讲给你听。“阿难白佛言”,向佛说,照你讲的话,“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请说,哪位讲?什么是“因地发心”的?怎么样与果地相应?你们刚才都同意,可以过去了啊,我一问又答不出来了。

天成师:就是因地发菩提心啊。

南师:怎么叫因地发菩提心?我也会讲,都会讲,看了文字。因地就是我们,譬如有思想、有感情、有知觉,这个是因地吧?

天成师:是。

南师:啊?生灭心嘛。

薛虎:是。

南师:是不是?

大众:是。

南师:请问这个因地生灭心是它的本体是不生不灭来的,对不对?

大众:对,是。

南师:是不是?

大众:是。

南师:他说因地发心本体是不生不灭的,我都懂了,理论懂了,阿难说理论懂了,可是阿难为什么提问题呢?他说“(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你说,生灭心清净,达到不生不灭地了,对不对?

某人:对。

南师:你们诸位哪一个有没有做到啊?不要客气啊。

某女:偶尔有啊。

南师:欸,瞎猫撞到死老鼠的时候,也撞了一下,有没有?

大众:有。

南师:有,成佛了没有?

某人:没有。

南师:呃,问题就在这里。“因地发心”,什么是果位呢?成佛那个位子。那么佛经上什么是果位有?“世尊。如果位中”,你说有“菩提”啰、有“涅槃”啰、有个“真如”啰、有个“佛性”啦、要是讲唯识学有个叫庵摩罗,“庵摩罗识”啦、还有讲“空”、还有讲成佛了,那个叫“如来藏”,有七个名称不同。

宏忍师:“大圆镜智”。

南师:还有这个“大圆镜智”,七个啊,都是成佛的境界,请问,我现在懂了,用我生灭心偶然瞎猫撞到死老鼠,一念清净,我怎么这七个东西好像都没有来啊?是不是啊?

薛虎:是。

南师:你说懂了嘛,懂在哪里?请问天成。他是问这个话,问的这个话,是不是啊?你看看文字。

天成师:是。

南师:不要给文言骗走了。他说你有“七种名(称)”与果地相应。请问,我一念清净,偶然做到,换句话一切凡夫各个、一切众生各个是佛,为什么我现在不是佛?而且成佛了,你又讲,在佛经上讲,他归纳起来七种大名称,“菩提”,《金刚经》上三藐三菩提,连起来,“涅槃”,怎么证得“涅槃”?当然不是端这么一个盘子叫“涅槃”啰,呵,呵,什么是“涅槃”?什么是“真如”?所谓凡夫的妄想心怎么叫做佛性?我们的确不敢承认自己是佛。什么是“庵摩罗识”?

宏忍师:白净识。

南师:啊,唯识所讲的八个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清净面转了来,第九个是“庵摩罗识”,平常讲唯识不讲。什么是“真如”?这个是永远不变的,至高无上。什么成佛叫“如来藏”?一切万有法门都唯心所造,最后你讲唯识,讲到最后,第八阿赖耶识变成“大圆镜智”。这“七种名”是果位上的事,到家的话,成佛的境界,现在我理论懂了,跟成佛最后的境界配不起来,是不是啊?

大众:是。

南师:那么,你们说知道了啊。

天风师:就是等于证得了法身,还没有求得,求证到报身的圆满。

南师:啊,那是你大学里上课可以那么讲,呵,大学里头反正都骗人的啊,就你还是,欸,北大的高材生,都可以那么…“称谓虽别”,这七种名称,名称有差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真懂了以后,自己当下成佛,个个明心见性,啊,就证到这七种境界的名称的差别,他一个总相,永远是“清净圆满”、“体性坚凝”,所以这叫真如,如来,如如不动了,不被世间、物理世界功名富贵,一切都切不动了。“如金刚王。常住不坏”,不生不灭永恒存在,这个生命。他是问这个问题,怎么配得起来?你这个理论懂了,同真实的功夫怎么相配?是问这个问题啊,看起来文字很容易懂,刚才我先告诉你啊。

那么,阿难又讲了,再说,“若此”,中文叫“若此”,我们翻译成白话“若此”两个字翻,白话是怎么翻?如果是这样的话,“若此”两个字是这样翻。如果是这样的话“见听”,啊,“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啊,他说如果这样话,我们一辈子这个人从娘肚子里出来到现在,一切被光明左右了,夜里看不见,白天看得见,明暗。声音被动静左右了,鼻子呼吸被通塞拉住了。啊,虽然我知道了,这些也是空的,“毕竟无体”。

那么佛说,阿难说我也懂了,“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阿难说我也懂了,譬如我们这个思想念头,因外面有境界生起,圆桌子上有水果,所以我知道有水果这个念头,起来要吃水果。“离于前尘”,离开了水果,我没有水果,“本无所有”,此心本来空的,他说这个道理我也懂啊。“云何”要“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呢?这个念头本来空的啊。譬如我看到水果,想吃水果,没有水果也不想,没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断灭”作用,生灭作用,“断”,可以断掉,不想就不想了嘛。是断灭心,“以为修因”,拿这个求菩提之果是怎么样配搭拢来啊?“欲获如来七常住果”,同你上面一样,哦,这样一来,我不想就不想,我算成佛了吗?是不是?薛虎。

薛虎:是。

南师:你成佛了吗?

薛虎:没有。

南师:啊,你不想就可以不想嘛,他问的这个问题,当我不想的时候算成佛吗?“欲获如来七(种)常住果”上面所讲的,常住佛果的这个地位,他说怎么配搭?在理论上也讲不过去嘛,在功夫上没有做到,对不对?

薛虎:对。

南师:他是问这个问题。好,那么,阿难问这个问题很厉害的哦,第一个问题,再加上,“若此”,又是两个字,中文,古文“若此”翻译成白话,如果是这样的话,“若此”,假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啊,“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他说我也知道啊,我们眼睛看东西,就靠光明与黑暗,两种大的现象起变化。我们能够看,假定没有光明黑暗,眼睛前面什么都看不见,没有东西。“见毕竟空”,啊,这是讲现象界。“如无前尘。念自性灭”,外面没有诱惑的我的东西,我思想根本没有起来。“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自己根本没有起这个作用。啊,譬如现在人,大家讲开放发展,金融发财,啊,我笑,这个时代有个皇帝姓钱的,大家向钱看,这不过三十年当中的事,使全体众生,全世界人向钱上在奔走,很可怜的,因为“钱程”,那个钱,经济问题在诱导大家。啊,“念自性灭”不了,此心歇不了。

“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他说我也知道啊,你仔细研究,这个心不要打坐,不要出家,不要修行,心本来空的嘛,这个思想念头本来空的,“微细推求。本无我心”,我们心在哪里?没有一个心啊。心都是, 唯识叫“依他起”,靠外面境界引诱生来,“本无我心。及我心所”,我心里所想的东西,每样想的都把握不住的啊,也没有个东西啊,没有心、心所起的作用,这两句,“本无我心”讲心的能,“及我心所”讲心的用,两样本来空的啊。“将谁立因。求无上觉”,既然我们本来,此心的本来空,我还要修行求道成佛干什么?“将”哪一个“立”,建“立”这个求佛的原“因”,“求无上”正“觉”呢?要悟他干什么?他说这是第二个问题。啊。

还有个问题。“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 呵,他把佛逼得墙角里头去了,他说你早就说过嘛,我们这个人性生来的,你先说过的,“湛精圆常”,自性是本来清清净净,圆明清净的,永远常住不生不灭。欸,耶,事实上我们的心,情绪随时在变化,自心停不了,照你佛说的,那个清净本来的心怎么停不了自己的妄想呢?他说你的话有点矛盾啊,嘿,哈哈,他批评释迦牟尼佛啊,“老师啊,你的话,呃,这个‘违越诚言’,佛应该说的老实话啊,你好象说得不大老实啊,矛盾的两边的。‘终成戏论’,你老人家恐怕在说笑话吧。”是不是啊?欸,不是我说的,是不是阿难这样讲的?

薛虎:是。

南师:啊,他说你不是说笑话?“云何如来真实语者”,他说希望你永远说的真话,你说的话不会错的。可是我不懂你这个实际的话欸,他说我真不懂啊,惟望你啊,如,佛是说诚实话的人,说实在话的人,你绝不会骗人,我实在到这里不懂。“惟垂大慈”,你老人家再慈悲一点吧,给我们说个明白。这一段很有趣哦,这个白话的对话。“惟垂大慈。开我……”啊?

宏忍师:“蒙吝”,“蒙吝”。

南师:呃,“开我蒙吝”,开发我的蒙蔽。小孩子一样,这个“蒙”是蒙古的蒙啊,小孩子在中国文化称童蒙。蒙、就是,譬如我这两天眼睛可能有白内障的嫌疑,所谓白内障是膜,眼目蒙住了,是这个蒙。有白影一点盖住了,童蒙是智慧没有打开。所以我们现在这里办儿童教育,这是童蒙教育,孩子的脑筋没有打开。他说我算是不懂,脑筋还蒙蔽的。“悕”、心里上卡住,竖心旁边这个“悕”。我是心里打不开,头脑不清楚,希望你给我讲清。你看他提了三个问题,这一篇话很简单,所以你们看了,我晓得一定懂了,可是仔细给你一分析呢,有这么多的内容,你要把看懂的变成白话,现在对话,就演电影一样,他当时怎么在讨论,释迦牟尼佛当场给阿难怎么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佛经是记录讨论下来叫做经典,啊,这是当时讨论的实录,后人叫他经典。

佛听了他的问题以后,“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啊,注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佛听了,看到佛的态度修养了啊,呵,反正碰到最严重的观点,释迦牟尼佛非常态度好了,呵,叫做无可奈何,碰到小孩子不懂。前面讲了那么久,他都懂了,最后到那里又不懂,他应该生气大骂一顿,滚你的,我不讲了,呵,呵。

可是佛不是那么做,佛没有骂这一句。他说你啊,他说怎么样说的,“佛告阿难。汝学(多闻)”,你学问很好,知识很多,学问非常渊博,可惜啊你没有得道。“未尽诸漏”,六根没有清净,六根不清净,妄念不空,都有渗漏。所以你心中,你也认识,之所以不能,出家,不能得道不能成佛,因为理论上知道,徒然知道,人生的烦恼痛苦是“颠倒”的“所因”,唯心所造,心、生灭心,你知道。可是有个真的“颠倒”啊,这个“颠倒”的真实的“颠倒”到你“前”面,你反是认不到了,在思想理念上你知道,事实一来你就不知道,“实未能识”。而且也可以证明,虽然你跟我出家,剃头出家修道,你对我并没有信心。等于我们这里同学一样,天天讲老师好、老师早、老师不得了,实际上老师在你们心中也不过狗屁而已,呵呵。呃,“恐汝诚心犹未信伏”,你对自己信不过。他说我现在啊,没有别的办法啦,最后有一个,一个教育的方法,我把普通的事情,尘世中的事情,给你,表现,除去你心中的疑惑。啊,

“即时”,他一边讲完了,佛这一次命令谁呢?叫他的儿子,罗睺罗你起来,“击钟一声”,你去把前面钟“嘭”打一下。他叫儿子起来动手了。啊,佛的儿子跟佛去出家了啊。罗睺罗去打钟一声。“问阿难言。汝今闻不”,他说你听到钟声响啊,啊,你,不是这样啊,这句话不能翻译。“汝今闻不”,你听到了吗?“闻”是听到了吗?啊,“汝今”你听到了钟、听到了吗?“阿难大众”,不止阿难一个人,大家都同你们一样。“我闻”,我们听到了。

啊,那么,钟打过了一声,没有声音的时候,“佛又问”,你们听到吗?“今闻不”这个不要念“不”字啊,“否”定那个否,啊,古文“不”字到这里照“否”字念的啊。“汝今闻不”,你们大家听到了吗?“阿难大众”都答复没有听到,因为没有打钟。“时”,当时,罗睺罗听了大家跟佛两个问答以后,又打一声钟,佛又问,“汝今闻不”,你们闻吗?听到了吗?阿难大众又说,听到了。

“佛问阿难”,这是当场现场表演,所以这一段很容易看,小说一样。佛就问阿难,“汝云何闻。云何不闻”,他怎么样叫听到,怎么样叫不听到?“阿难大众”,大家跟阿难一起答都说,“钟声”一打,我们就听到,钟声打过了,没有声音了。“音响”,音跟响,钟发的声是什么声啊?音跟响怎么分别?知道吗?你们现在也常讲音响音响,音跟响是什么分别?啊,(南师敲了下桌子“碰”)这是响。它的音呢?“bia”(又敲下)。钟呢?一打起,木头碰上一个钟,“嗡”,它是声音“嗡……”。音跟响,一个是作用,一个发音,音跟响有作用。所以中国文字,你真研究清楚,现在讲音响音响,都会讲,音跟响是两件事,一个是作用,一个是实体。啊,“击久声销。音响双绝”,这是很科学的,不是文学,你不懂科学,读这个书以为,“音响双绝”,那你可以用这个喏,你可以用改音声双绝,那就错了,音跟响是两件事,啊,“音响双绝”。那么,你们说没有听到,“无闻”。啊,佛先问了,你们刚才答复我,什么叫“闻”听见啊?什么叫听不见?这个大家都明白了啊。

薛虎:明白了。

南师:你看佛很啰嗦在那里,演戏一样啊。那么,佛讲到这里,佛叫“罗睺罗”,叫他的公子再去打一声钟,罗睺罗又“咚”打一声钟。佛就“问阿难”,“汝今声不”,声音知道了吗?“阿难大众。俱言”,啊,这个……。

薛虎:听到了。

南师:听到了,“声”……

宏忍师:声音。

南师:声音。等一下不打了,钟没有了。佛言,听到了?“尔今声不”,一个是闻,一个是声啊。闻是听,声、音声啊,音响。“阿难大众”都说“无声”,没有声音。“有顷”,这样一个问答以后,释迦牟尼佛跟他公子两个唱双簧,啊,罗睺罗。“有顷罗睺更来撞钟”,罗睺罗又去打一声钟,“嘣”,“佛又问”,“尔今声不”,你们现在,声音吗,知道了吗?“阿难大众。俱言有声。佛问阿难。汝云何声”,怎么叫有声、无声呢?“云何无声。阿难大众”都答复佛说,“钟声”一打,我们就叫做有声。钟声不打,没有声音的时候,“音响双绝”,我们就叫“无声”。

呵,佛告诉大家,很简单的逻辑啊。“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他说你们怎么乱七八糟讲话呢?啊,“大众阿难。俱时问佛。我今云何名为矫乱”,那么大家听了也不服气,同阿难一样,一起问佛,老人家,你怎么讲我们随便讲话呢?我们没有随便啊。“佛言”,佛说,欸,我叫罗睺罗打钟,问你们闻吗?听到吗?你们说听到。我叫罗睺罗不打钟,问你们听,你说没有听到。后来再打钟,有声音吗?有声音。他说后来他不打钟了,我问你们有没有声,就回答没有声音。他说所以你们不是乱七八糟讲话吗?呵,自己没有主见,依他起,我讲个什么你就信个什么,我说有个菩提涅槃,你们就找那些东西去,是不是这样?

薛虎:是。

南师:哈哈,好,就这么一个比喻。“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再说,耳朵听声音,他用观音法门来引导了啊。当我们这个人耳朵听声音的时候,啊,“闻性已灭”,这一声钟声响了,我们听的作用没有了,那变成死人嘛。人,自性是活的嘛。啊,这个耳朵听了声音,没有声音以后,就没有作用,这个耳朵听就没有作用了,可你能听的东西永远存在的,有声音来就有反应。啊,“钟声更击。汝云何知。知有知无。自是声尘。或无或有”,他说打钟一样,声音一敲耳朵听到了,认为有声音,不敲的时候,你说没有声音,实际上耳朵听的那个作用永远是存在,你不能够因现象的变动,说听闻的知性是空或者没有,你观念错误了。

“岂彼闻性为汝有无。闻实云无。谁知无者。”能听声音的动静二相不起的时候,你永远存在,你不用的时候,他还是存在,用的时候,也是存在。啊,这个自性的能闻的功能,你不要问是空的还是有,他本来存在。“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所以声音,听声音,能听声音的自性,声音作用有生有灭,有起有不起,你那个能听声音的闻性没有生灭,呃,你不要问他是空还是有。

所以你不要受一般世俗的知识观念牵走了,随时自己发生“颠倒”,颠倒、现在人喜欢讲是矛盾,自己不要矛盾。“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一下讲听见,一下讲有声无声,都在现象上自己去追、追究。“何怪昏迷。以常为断” ?所以对自性的能知能起用的功能不反转来研究,光在现象上。譬如打坐嘛,光跟到身体气脉在转,玩了半天,同你都不相干。啊,“离”,所以佛的结论,终不应该说,“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动静”是讲声音,“闭塞”是讲鼻子,“开通,说闻无性”,你不能够认为声音来去,没有声音的时候,闻性就断灭了。佛做一个比方非常有趣啊,他说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有一个“重睡人”,你们看到这一句没有?

薛虎:看到了。

南师:啊,什么叫“重睡人”啊?

宏忍师:熟睡的。

某人:睡死了。

南师:睡得很死的人,最爱睡、睡觉。“如重睡人。眠熟床枕”,他说,眼睛闭起来,最喜欢,爱睡觉的人最喜欢是什么?自己拿个枕头同棉被一盖,佛大概睡觉很那样哦,呵。我常常说人生最享受啊,就是自己那个狗窝,枕头一躺,棉被一盖。啊,尤其春天来,啊,暖和和的。尤其年轻的时候,要去读书上学,起不来,喔唷,那个睡得之香啊。“重睡人”。他说他家里有个人,有个人睡觉,“重睡人”,在家里睡觉。在他睡的时候啊,“舂米”。古代的米啊,不是现在,现在人不晓得米是怎么来的啊,古代看到,我们乡下舂米,唝啊唝啊,舂米。欸,那个人在睡着了,在梦中听到舂米的声音啊,喔唷,怎么搞的?太湖又下雨打雷哦,啊,或者认为打鼓哦,啊,或者是认为那个舂米的声音在梦中认为或者是打雷,或者打鼓,或者听见啊,意识把它变成打钟。嗯。

“其人梦中”,睡着了,那个声音,所以睡跟梦就是这样来的,其实睡着了,并没有人真的睡着,都清醒,有重大的声音听到,不过呢,意识分别不清楚了,认为打雷、或者打鼓或者撞钟。啊,忽然醒了,啊,“遄知杵音。自告家人”,哎呦!原来在舂米啊,刚才我听到空中在打雷欸。啊,梦中还下大雨打雷,原来舂米,因此对家里人,他说我正做梦的时候啊,听到是舂米的声音啊,呃,当成打鼓。这个经验很普通,佛就拿这个普通的故事给阿难讲。阿难,你说这个梦中人,“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啊,你看,人睡着了,外面有声音,照样耳朵听见,听见声音,他听错了吗?薛虎?

薛虎:没有,他听错声音……

南师:哪个错了?

薛虎:意识。

南师:意识知性错了。

薛虎:意识知性分别错了。

南师:呵呵,意识知性分别错了,啊,这个“闻性不昏”,能闻之性还是他,意识分别配上去,见解错误了。“纵汝形销”,所以你知道生命的自性同这个闻性的声音的作用一样。“纵汝形销”四个字,就是你死了,你的形体消失,都没有了,没有这个肉体了,啊,骨头也化成灰了,给火烧了。啊,“命光迁谢”,生命的神光死掉了,迁移走了,这个肉体没有了。“此性云何。为汝销灭”,你怎么断定没有自性的存在?死亡以后同睡着了一样的,他说你不、你怎么可以断定没有这个作用呢?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一切众生只看现象,从无始来跟到色声香味六根的,六根的动,念头跟到动。“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自己永远不反省有个自性不生不灭的本来在这里,纵然你做梦,纵然你清醒,纵然你活到,纵然你死亡,没有变过。这就是心性的道理。“由是生生杂染流转”,因为认不到,一切跟到外境变动,所以在生死中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这样变来的。啊,“若弃生灭”,生灭是个念头,一个起来一个思想一个思想,不被这个东西骗走了,“守于真常”,永远定在自性本来清净的上面。“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这一念清净不是你求出来,你本来有,只在这本来清净的上面,“守于真常”。道家后来用个“守”,叫做定,守就是定,定就是守,啊,定在这里,“常光现前”,久而久之,你这个身心一切变化销落,“应时销落”,妄想、感觉知觉都空了。

“想相为尘。识情为垢”,我们生命活到的只有两句话,记住八个字啊,给思想骗了。“想相为尘”,思想构成了物质,物理的现象。“识情为垢”,给情绪骗了。“尘”、“垢”,这两样一去,“二俱远离”,呃,不被分别,不被这个分别思想、生灭的思想困住,不被情绪跟到走。“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你本来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就叫法眼明了。“云何不成无上知觉”?当然大彻大悟。据说如此,我最后加四个字,我说的啊,据佛说如此,不晓得对不对,你们去参。

薛虎:老师啊,时间到了。

南师:哦,到了,我也晓得到了,正好到了。

薛虎:卷四终了。

南师:啊?

薛虎:第四卷完了,讲完了,第四卷结束了。

南师:哦,第四卷结束了,好,第五卷是二十五圆通了。嗯,这一卷,很精彩的结论,很普通。好嘞!薛虎告诉我时间到了。

薛虎:时间到了。

南师:正好啊?

薛虎:嗯。

南师:好啊,这一段刚才告诉你,要你们自己看,不需要讲的,都看懂,但是结果我还来讲,我晓得你们都看不懂,因为什么道理?你们文字,你们中国文字根本基础就没有弄好,啊,所以以为每个字都认得,意思懂了,完全不懂,少年没有下过功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