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75 卷五

修证自性解脱的总纲3

天风师:昨天,上文所说的这个偈子,佛概括了,这一段很精妙的这个文体啊,这是在古印度是韵文。

南师:“叹未曾有”。

天风师:然后这个,这个是一个过场化了,是吧。“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听到了佛的这个慈悲的教诲,这精妙的道理扼要,都明白了很多。然后这个“祇夜伽陀”,这个是一个名相,这个是在,呃,简单地说一下就是,这个长行,重颂并孤起 ,这个“祇夜”是那个重颂,这个“伽陀”呢,就相当于孤起。

南师:你们这个要写吗?你们需要知道吗?

某女:要。

天风师:因为佛所讲的这个偈颂啊,概括性的就这样的一个很精练的韵文方式,它是有两种,一种是对前段经文的概括和总结,所以叫重颂,重复表达他的重要的含义,还有一种呢,是跟前后文没有关系的,他就说出这么一段来,说出一个重要的佛法或者是道理,那么,他就分成重颂和孤起颂这两种,那么。

南师:你再讲“祇夜伽陀”。

天风师:对,对。那么这个“祇夜”是讲的重颂,“伽陀”呢,是讲的孤起。实际上他就是讲,在这里的这段经文里就说,前文所讲的这个颂是这个意思。那么,通过这段颂文、偈文来说明了一个道理。那么,“杂糅精莹”,就是把那些好像是不重要的东西都剔除掉了,就取出了精华的部分,啊,你看这个“莹”就像那个宝玉、宝石的那种莹光,啊,是非常精妙的,这形容词啦。下面下文就是“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这“未曾有”也是十二部经里的一种格式,啊,就是前面、以前没有听说过,叫“未曾有”,以前也没有感受过,以前没有体验到这种感觉,就是“叹未曾有”。所以这一段经文就是一个过场的表明。

天风师:接下来就是,“阿难合掌。顶礼白佛”,啊,这个也是这样的一个礼数啦,又开始,呃,跟佛来讲话。类似于这样的经文,“合掌顶礼”,这就,我们以后就不要解释太多了,因为已经解释了好几十遍了,这是这个过场。说呢,【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沉垢。】那么,到这儿是一个结句,这是阿难又提出了一个祈请。说,我现在听到了佛的这个啊,对大众所讲的,还有十方诸佛同一悲愿这样的一个、所谓“无遮大悲”呢,就是没有限制的、普为大众所说的、像阳光普照一样,如果有遮的,是自己遮的自己,佛没有去单独对谁说,那么这是开宗明义的广目大众而言的,叫“无遮大悲”,是佛在大悲心当中流露出这样的妙法,开示大众。他这形容是“性净妙常”啊,“真实法句”,但是呢,啊,这里面没有说这个转折语,我们理解上加进去。但是这个从究竟实相的心性上呢,还是“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还没有能够在心地上、在实证的功夫上去做到,像六根这彻底的解脱。然后,“(六亡一亡)六解一亡”就是这一个含义,由这个一根,圆拔一根呐,是吧,这个六尘,就根尘、根尘紧迫这种境界。说“舒结伦次”啊,还没有把他一步一步的这些结使啊、这些障碍啊,按照这个次第把他全都打开,还没有究竟的实证这些功夫。“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啊,还特别地希望佛再次啊这个慈悲地、怜悯我们,这“斯会”就是与会大众,包括这未来世的,啊,“及与将来”吧,未来世的这个众生们,布施给他们这样的微妙法音,来能够让后世的后学者来解脱,说“洗涤沉垢”,这个无始劫以来身上所带来的积习,烦恼业障,用“沉垢”来形容,这文学语言啦。

天风师:那么到这里,【即时如来于狮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棃。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那么,这一段呢,也是一个描述、叙述语言,就是佛呢又开始在这个当中呢,讲完这些话,听了阿难这些祈请,这个佛呢就,他所坐的座位称为师子座吧,这个在师子座上,“整涅槃僧”呢指的是一般是佛家人穿的内衣或者是这个衣裙都可以代表,就是小褂这一类的。说“敛僧伽棃”,这“僧伽梨”就是外面的大褂、大衣,也包括袈裟这一类的,就外面搭的衣和里面穿的衣都整理了一下,就把这个意思明白就可以了。

南师:换一个姿势。

天风师:啊,又调整了一下姿势,是吧?舒服一点,坐了那么长时间啦。说“揽七宝几”,那么这个,佛面前放了这个,可能放了一个小案几,茶几之类的,镶了些宝石啊,所以说称为“七宝几”,也把这个小桌子摆动了一下,摆摆正。说“引手于几”啊,就是伸出手来,在这个几子上,在茶几上,那个小桌子上,“取劫婆罗天所奉华巾”,这“劫婆罗天”呢是一个,呃,这个欲界天的这个名字啦,说他供养给佛的一个、一个很好的毛巾、手巾这一类的,是很名贵的、很好的这么一个毛巾,那么佛呢,就在“于大众前。绾成一结”,就当着大家的面,把它打了一个结扣。“示阿难言。此名何等”就是打了一个结,然后问阿难,“你说这叫什么呢?这是什么呀?”“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这个阿难呢和大家一看,这都好像很明白啊、很简单,说这个叫结,啊。“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说“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那么这个,第二次呢,佛又打了一个结,又问阿难,“这又叫什么呢?”阿难和在会的大众又说了,“这也叫结嘛”,是吧,“那个是结,这也是结”。说“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那么,这个佛呢接着呢,又把这个… 这个很长的毛巾,又打了一个一个、又打了好多结,就打成了一共六个结,包括前面那两个,又打了四个,就六个。所以就拿在手里面给阿难大众问,“这个又叫什么呢?”说“此名何等”?说“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这“酬”就是应酬、回答的意思。那么阿难又和大众们都先后说了啊,“这也是结嘛”,啊,就这个意思。这段文字说来说去,就是用这个、佛用这个毛巾呐,来打这个,前后打了六个结,来说明后文一个重要的含义。那么,“佛告阿难”,说“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说我开始打了一个结,问你是什么,你说是结,第二次我打了以后,你说还是结,然后打了六个结,我拿起来问你,你还说是个结。那么,【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只有六结。终不至七。亦不停五。云何如来只许初时。第二第三。不名为结。】那么这个阿难就佛提出这个具体的问题,他又有他的理解来说,啊。那么说,世尊佛耶,你看你拿这个毛巾那,这个“宝叠华缉绩成巾”,说它是一个毛巾,“如我思惟”,以我的思考方式和理解呢,说你如来打一个结,噢,那么就是一个结,你打一百个结,就是成一百个结,何况你这个毛巾呢只打了六个结,当然也不是七个、也不是五个,那么,怎么能、为什么佛,啊,你省,我当初说第一个是结、第二个是结,第三个,最后你又,难道不是结吗?啊,“不名为结”吗?他没有明白这里面的次第的含义,他说你打多少个结还是结,你现在虽然打六个,不是五个,不是七个,那它不叫结叫什么呢?说【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啊,现在,佛来讲这个道理啦,那么,佛又告诉阿难,说这个毛巾呢,这个宝华巾,你也知道,这个毛巾呢,原来就是这么一条,啊,那么我打了六个结,我绾了六下、打了六个结,就叫六结,你仔细地观察和审视,这个“巾体是同。因结有异”,同样是一个毛巾,打一个结和打六个结是不一样啰?啊,所以说“巾体是同,因结有异”,因为打了六个结是不同于一个结了。“于意云何”,你看你怎么去理解呢?说“初绾结成。名为第一”,我打第一个结的时候,它就应该叫第一个结。“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啊,那么,到后来我打成六个结,那是不是应该叫第六结呢?啊,它还是不是第一个结呢?和第一个结是不是一样呢?这“成第一不”,是一个设问。这阿难就回答啦,说“不也”,他直接就回答啦,“不也,佛。”今天好像佛的一解释,他听懂了,说,啊,真的不是一个,和六个还是不一样的。说“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啊,说,你打成六个结,然后它就是叫第六,啊,有第六个结的名字,终归结底呐,不是第一个那个结的名字,他说啊,“斯第六名。终非第一”是这个含义。说“纵我历生尽其明辩。如何令是六结乱名。”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啊,即使我累生累世、过了多少年多少劫数,也就是能够闹明白这个道理,我现在已经清楚啦,啊,那么,现在呢我就把这个六个结和一个结,这个,给闹混乱了呢?啊,这个“乱名”就是把这个秩序啊、顺序啊,啊,这分别的东西就闹不清啦,啊,这并不是六个结叫一个结,六个结就是六个结,还有第五啦第六啦。“佛言。如是。”佛肯定他这个理解是对的。

那么,“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那么,其实佛用这个打这个六个结和一个结,这样的一个过程,来说明的道理,在这里面来强调出来,怎么强调呢?就是,说这个六结肯定有各自的不同,虽然在一条这个毛巾上。说“循顾本因”呢,你归根结底地去,啊,“循”就是遵循那、沿着这个方向啊,找到它根本的起因和道理、原因。说“一巾所造”,就是这一条毛巾打的,但言外之义呢,打这一个结和打六个结虽然都是这条毛巾,它还是不同的,说你这个道理呢,则“令其杂乱。终不得成”,那你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把它闹混淆了,啊,六个和一个还是有区别的。说“则汝六根。亦复如是”,啊,这个点题了,扣到卷四卷五开首的都是在讲这个六根的妙用、六根的互用、乃至于六根的功德,都离不开这个六根。前文一个起伏,啊,这个“一切十方三世十方诸佛,成就涅槃妙门,唯汝六根”,他这里又讲啦,“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那你要说归根结底,这一条毛巾打六个结,它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条毛巾,这就是“同中”啊,有相同的地方,啊,就像这个六根呐,都跟这一个人有关,一个人的六根跟这个人有关,但是呢,究竟的从根本上说,每一根产生“毕竟异”,归根结底地去说,还是有区别的,有异还是不同嘛。“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是不是先讲到这儿呢?老师。

南师:啊,没有,这一段讲完。

天风师:这、这一段文啊,这接着说啊。

南师:“阿难言:此结”,是吧。

天风师:“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南师:是啊,到这里讲完,“阿难言”,阿难答复。

天风师:对,然后呢,“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啊,这个“解jie”也可以念xie,是吧,xie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南师:嗯,好。

天风师:这一段经文呢,就是,呃,都是佛用这一个毛巾、用天人供养的这个毛巾,打了一个结两个结,然后打成六个。

南师:好。

天风师:用这个来给阿难和大众说道理。

南师:这一段,你讲得很好,休息一下,休息,是鼓励、奖励,讲得好,文字解释。大家听了这一段有什么问题?现在是问大众啊,不是问天成师父,啊,也不是问天风师,把风吹到墙裙那边去了。耶?大家都不说话,这是好像老规矩,我们这里,我们这里可以盖庙子,有那么多女大菩萨在这里,不要塑的。听得很啰嗦吧,有没有感觉?好像都懂得么,对不对啊?一个毛巾打六个结,讲那么多啰嗦,是不是啊?(某人:是。)啊,你就讲嘛,这句话,要我来代表大家讲,太没有意思了。啊,你觉到这个经文很啰嗦,啊,这就是大家读书的毛病,读任何的书,越浅显的地方越简单越要留意,文字,写好文章,处理事情也一样,做人也一样,很容易的事情在这里就出毛病。你看,佛在这个经文上,这一段记录的经文,你看到很没有必要,太啰嗦了,尤其是中国人喜欢文学,会,“嘿”,几个字,五六个字就把它解决了。他偏要那么麻烦,一个结又说一句,两个结又问一次,打三个结又问,已经简化了,他没有打六个结问六次,是比较合于中国人的习惯了。这个地方就要注意,我们仔细,要学佛的人,要懂得逻辑,这是科学。是一个毛巾,佛来打结,这个故事很简单嘛。现在我们推开经文,大家这个故事都记得吧?(答:记得。)对,一条毛巾,佛来打结,你就想想,我们看电影,看佛打一个结问阿难,这叫什么?“这是结。”啊,佛又打一个结,这叫什么?“这也是结啊。”你看多啰嗦啊,打了六个,这个六个叫什么?六个结。啊,六个结,这个里头知道了,所以学《易经》、学佛法,体相用,有体,相,现象,有作用。在学《易经》呢,叫理、象、数,黑板上写的有。理就是讲体,象讲现象,你看唯识法相,讲现象。很多经典,譬如《地藏经》,这些经典是讲现象,你们读《地藏经》啊,很有兴趣,都是讲的现象,啊,《阿弥陀经》也是现象,《楞严经》不像《阿弥陀经》,不像《地藏经》,他理象数具备,这是象。象,现象里头就有数,这个数是不能推翻的,所以讲唯识法相,叫心不相应行法,你不能够心里,我懂了,一塌糊涂就给他过去了,你懂?你一点都没有懂。此所以啊,科学分类了,研究数学的归数学。这六个里头有数学的作用,一个六,一个二,古人,一跟……一跟二,一到六,各有各的个体。同样六个结子,六个结子各有各的现象,譬如我身上穿的纽扣有五个,你看到都一样,你仔细研究五个六个不一样,同样打法,有不同的样子出来。象数就那么重要,所以《楞严经》你看到这一段啰嗦,他象数很清楚,给你讲,这个意思,所以你看到这一段经文,但是你看了,有时候,聪明的读书的,读经读到这里笑起来了,觉到好啰嗦,翻译的人又不够漂亮,为什么不把他浓缩?他不能浓缩。嗯。

这样意思,第一层了解了,哈。(众答:是。)啊?(众答:是。)耶,好像他们都没有听到耶。啊?呵,都了解啦?(众答:是。)你想想,他代表六个结,代表身上眼耳鼻舌身意,你修行,你们都用功,不管你真的用功、假的用功,冒充在这里听课、在这里打坐,呃,不说多少年么,也有个把月了吧,你想想自己打坐起来、用功不上路,这个结在哪里?找出来没有?嘿嘿,有没有?(某人:没有。)对啊,你半个结都找不出来,自己还认为没有结呢,当然年纪大啦,小便不通,啊,前列腺打结了,哼,呵,眼睛白内障,眼睛打结了。呵,嗯,身体哪里不舒服,打结了,女性的话,月经来流通,有时候月经不顺,打结了,到更年期打结了,老年人,嗯,前列腺什么都不行了,打结了。你结在哪里都没有找到,你还想解个屁啊,是不是啊?(众答:是。)用功了半天,用哪个方法去用功,你从哪个结先开始解。你看这一段,有这么深的重要意义,所以他不啰嗦吧,这下看了,他不啰嗦了吧,我这样讲了。(众答:是,是。)因为大家太轻易了,很轻松就过去了,觉到文字也啰嗦,呵,事情也啰嗦,释迦牟尼专干这个事,嗯。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印度文化思想习惯,也是科学思想,科学家就那么啰嗦,可是科学家呢,啰嗦是对不对?对的,可是科学家困在结上了;哲学家呢?困在名相上了;宗教家呢?困在迷信上了;学问家,困在文学上了;都困了,都给结打了。这一段有这样重要。

所以下面的问题呢,刚才天风师讲到这里,这一段,他懂。耶,我很佩服他,今天晚上很佩服,因为天风个性乱七八糟、天马行空,他很有耐心,一句一句讲完,他很进步了,呵,在他以前的个性,我相信没有、没有入山、没有出家,也“这个乱七八糟,两句话讲完,啰嗦个屁啊”,他一定把他踢翻了,一定是这个个性,耶,他现在公然留起胡子、剃了光头,很耐心地不动心,都一句讲完,一点一点讲完,当然因为我叫他讲,不好意思,假充也叫老师么,只好讲,可是他的耐心,你看他在进步。观察一个人是这样的,告诉你,像我对人观察是那么一点一点,啊,不过呢,“寒天吃冷水,滴滴在心头”,不给你们讲怎么观察人。这个观察很明显,对不对?(众答:是。)是不是啊?(答:是。)

好,现在用这个回转来反照自己,就,那么没有那么细密的心思不要学佛了,一句话,那么精细,谁能够研究佛学、研究佛法?嗯,这个已经算是粗的了,如果你翻开《大藏经》看看,那个舍利弗跟弟子们讲的,目犍连跟弟子们讲的,那些经典比这个还要啰嗦,啰嗦得有时候受不了啊,呵,呵呵呵,连我总算很有耐心,在山上看经看得,“刺……”把它翻过去,放一下等一下,真是,拿别的经典看,拿别的书,走一下,哎呀,对不起,忏悔,不够恭敬,呵,哪怕你是错的,我也要看完,重新拿过来再翻,修行人就要这样。啊,同时这个也告诉你做事、做人做事、处理事情的道理,要这样子去,不要妄作聪明,就误事了,把世法、出世法都告诉你。

这一段,重点你看结完了以后,他后面,啊,“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到这里。啊,“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啊,是啊,你告诉我们的,我们的六根,只要随便用那一根入手去修,“脱粘内伏”,把那一根的“根、境、识”三个啊,连起来是一体,打了结了,把“根境”里头“识、意、心”拿出来“参证”,你成功了,“脱粘”,把这个结,第一个结解掉,“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后面是什么啊?(答:“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耶,你就成功了,当下成就,当下可以证果,初步可以证得了,见道了。做不做得到?这叫“六解一亡”,六个,由一个开始,解开了这个结,六个结同样中心都抽掉了,还是恢复一条线、一个毛巾。用功的方法,所以,他现在讲佛表示这个动作,你看是演一幕电影,刚才天风师所报告这一段,我们把它演成电影看,啊,很、很优雅的,你看佛,从经上是,把衣服,讲了那么久了,啊,我们也讲了一个多月,他老人家在那里讲了个把两个钟头,大家不懂,也累了,他也把姿势换一换,衣服拉一拉,然后,啊,茶几转一转,手靠在上面,还把毛巾动一动,打结,很精彩的一个场面。然后,微笑状,“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什么?”所以喏,你学禅宗,“云门饼、赵州茶”,云门祖师每一天,这些和尚们过堂,在一起吃饭,他这个饭里头也有饼,大概有馒头有饼,他拿起那个饼,问大家“这是什么?”没有一个人答话,同你们一样,那个不是饼吗?怎么没有一个人敢讲是饼,大家知道是饼,也不敢讲,呵,讲了是饼,一定挨骂,不讲饼也挨骂,呵,大家一定挨骂,不如不讲。“云门饼”不是同佛的“打六结”一样?这些祖师们教法。“赵州茶”,赵州来问。人家来问什么是佛法,“喝茶去”,同这个“打结”有什么两样?这样明白吧?这个场面。说“六解一亡”,回到身体上来,你的修行。啊,所以说“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佛现在说你,你连个自己想修行学佛,你连自己这个结的中心打在哪里都找不到,譬方做人,我们有时候同学们有、有毛病也有过错,有过错我告诉他,你这个毛病改一点,他也不服气,他自己结、一掌打死啊,变成炎症、癌症了,他都不知道,人类为什么生癌症呢?身体上,就是身体打结,身根打结了,同“意念”打结,所以生癌症的人必定有、肝有问题,同思想情绪个性有问题,当然不生癌症有别的问题,呵,一样道理。啊,所以修行自己结在哪里不知道,这白谈修行。

所以,最后一句话,“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这个要点懂了吧?(众答:明白了。)好,那么因此,佛说,“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他说,你自己对于修行这个念头、起心动念、情绪、思想都找不出来,你根本是个彻底的凡夫,谈什么佛法,谈什么修行?所以,这个原因呢,由于你无始以来的自己心性狂乱、在发疯,你不要看到每个人活到好好的、没有发神经,以佛法看来,这个世界,佛看,佛的眼、法眼看这个世界,整个的世界是个病态的世界,整个的人生是个疯子的狂乱的人生,整个生命是个颠倒的生命,这要注意了,学佛。由于无始以来心性的狂乱,你自己狂、疯了,“知见妄发”,你平常的学问、所知所见都是妄想,妄是虚妄,可是虚妄,你不知道虚妄,在乱发,这个动、机器在用。“发妄不息”,而且你发动了,从生命开始,这个狂心一动了,这一个念头,连到、连绵不断的,像河水、江水一样奔流不绝。那么现在,最近你不是讲物理学的,不是那个美国人,呃,朱清时在这里讲,那个“弦论”,“弦论”你们也听惯了啊,其实“弦论”就是狂乱,哼,啊,没有错,“弦论”原理是对的,呃,那就是“发妄不息”变成“弦论”,这样意思懂了吧?(答:懂了。)啊,“劳见发尘”,第一个是,由于无始以来的“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然后加上一尘一尘劳见,“发尘”,刚才我讲,心性、自己心里不清净,身体不清净,变成癌症,病结块了,病是尘劳烦恼,病态。所以讲佛为大医王,能为医、能医众生病。像天风自己医很高明,自己认为很高明了,我也认为他高明啊,高明不高明,自己知道,呵。啊,这个“劳见发尘”,结块了,啊,佛做个比方,“如劳目精,则有狂华”,等于我们眼睛,用电脑用久了,瞪到眼睛出毛病,如果普通一个人看虚空,瞪到眼睛不动,看久了,眼睛前面发花,“如劳目精”,“劳”是个现象,“则有狂华”,眼睛里头看到有影子。啊,那么,眼睛,也可以说你、叫你散光,或叫老花等等,是目发疲劳。“于湛精明。无因乱起”,眼睛看久了,那个花点,那个光影,眼睛的疲劳起的,啊,你眼睛本来是很清净的、很湛、清清湛湛,而且很精、很精灵的这个眼睛,也很光明的,“于湛精明”,三个要点,眼睛不疲劳,好的眼睛,平常人,清清净净,他很精灵,他看光明很清楚,因为过于用疲劳,妄想用多了,你这个琴弦不能断、拉紧了,结果看到眼睛前面有光影。同样道理,有人打坐、修行,譬如我们有个同学在美国最近也是这样,耳朵跟眼睛、脑子都出了毛病,菩萨给他讲法,魔鬼给他讲法,什么都知道,一切都狂乱得不得了,是这样来的,自己为什么这样来?这个同学为什么变成神经呢?“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神经(病)了,啊,他等于“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没有道理,有因啊,不是无因,因,他讲无因狂华,狂华的本身是无因的,你是有因的,你什么啊?眼睛疲劳,眼神经、视觉神经错乱,听声音、神经错乱,神经病了。佛讲这一段很科学的。

他的结论,“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你懂了这个道理,你晓得物理世界,一切世间上山河大地,整个的物理世界,我们这个物理世界怎么造成的?大家都晓得这个世界有四个过程,知道吗?(答:“成住坏空”。)“成住坏空”,啊,空劫二十劫,很长,空劫起来以后,成劫形成世界二十劫,这个世界存在二十劫,要毁灭也是二十劫,八十个劫,等于人的生命,生老病死。所以这个世界,物质世界整个的三千大千是个病态,自性的一个病态。换句话我们生命活到的,一百年一千年活到的,五十年六十年三十年活到死亡,也是个病态。所以整个的世界同生命的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自性本身,《楞严经》开始讲,“瞪发劳相”,记住吧?(众答:记住。)也有四个字,一样道理,就是这里给你解释,等于眼睛看久了,自己起疲劳,无明怎么来的?明来的,因为你执着明为真实,它变成无明了,啊。啊?

薛虎:老师,时间差不多了,就到这一段了。

南师:哦,这样啊,那结打到明天啰。

薛虎:好。

南师:这个,这个毛巾就打在这里了,这个六结先打到这里,过一夜再说。啊,把这个结打牢一点。这一段很简单,意义非常深刻,大家要搞清楚,不要马虎过去了,这样你可以读书了,可以做事,可以看经了。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