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79 卷五

三香 香严童子 四味 药王药上

天风师:【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天风师:这是二十五圆通谈到第三圆通,由香严童子来向佛和大众汇报他的悟道因缘和一门深入的方法。那么,也是这样的一个次第,“香严童子。即从座起”,然后,恭敬地礼佛,“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就是向佛来汇报,说的就是我闻听了如来的教法。那么,教他什么呢?教我这个去“谛观诸有为相”,那么“谛观”呢,就是,这个“谛”就是真谛、四谛的谛,“观”呢,就是观照。那么这个,怎么样能在观照当中找到真理、找到这个妙谛?那么,观察的对象呢,就是这有为相。我们在前两卷、三卷四卷都有讲过这个有为相,这个有为是相对于无为法而言的,有为法是有生灭的,那无为法是没有生灭的,所以说这里面,佛教这个香严童子呢,去观这个有为法、它的生灭相。“我时辞佛”,那么,这个香严童子遵照佛的这个教导,他就自己去专修啦,这“辞佛”就是暂时的辞别去一个安静处里专修。“宴晦清斋”啊,那么,这个“宴”比方宴坐啊,这个安安静静的,有正念的,这样的一种修行的方法。这个,处于一个清静啊,这个,是相对来说安静的地方。那么,这个“斋”呢,也可以理解成这个。

南师:你要解释文字“宴”,安静,晦、使人家,跟外界不大接触的,等于闭关,隐晦了,隐,隐士那个隐,同一个意义。

天风师:嗯。然后,他在这个安静的专修这个场所当中呢,耶,有一次就看到了一些师兄弟啊、这个同修、比丘出家人,在这里烧沉水香。那么,沉水香呢,一般呢指的这个东南亚这个湄公河啊、恒河边啊都会倒伏一些这个檀香木,这檀香木沉到水里久了就是叫水沉香,这里翻译叫沉水香,它埋在土里的叫土沉香,这沉水香是一种特种香料,就是在这个供佛啊、或者是在室内这个燃熏啊,都经常用到,是很名贵的一种香料。那么这香呢,就会弥漫出香气来,这样他就在这个修行的场所呢、在他的闭关处呢就看到了他们烧香。耶,他就闻到了香气,“香气寂然来入鼻中”,那么当然啦,这个香气本身又没有形象、又没有动静,大家要注意这个香气,它不是香烟,香烟是有相的、看到的,而这个香气、这个气味是没有形相的,就像这个现在我们厨房里传出一种什么味道,烧火的烟厨啊,就是饭菜的香味,是吧,这个香料的香味,它是没有形相的,没有,不是烟雾缭绕那种,它这里用的是香气,不是香烟。

南师:真的啊?

天风师:所以说才会有“寂然”这样的描述,就不知不觉地鼻子就闻到这个味道了,“香气寂然”,“来入鼻中”,这大白话。说“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啊,那么这个,烟气呢,啊这个香气呢,他闻到了以后,他就产生了一个觉受,那么同时呢,实际上呢这个前文没有讲、后文也没有讲。这个佛教这个香严童子,早先观的“诸有为相”,并不是让他去修这个、这个香味这个法,不是让他去使用这个鼻根,而是教他就是等于是前文讲的观这个诸有为相,就是诸法的生灭、起灭,如何来的、如何去的,就这样一些生灭的过程,实质上就象《金刚经》里也有这样的一些描述。他在思惟这个问题的时候,正好闻到了这个香气,那么他就产生了一个作意,啊,说“我观此气。非木非空”,这个香气是从哪来的呢?也不是从这个沉香木中来的,因为沉香木在、在那边烧嘛,它也没有木头放到鼻子里,也不是在这个虚空中空生的,啊,突然间就冒出一个香气来,也不是这个烟、烟雾缭绕这个烟当中来的,也不是用来燃香的、用来熏香的这个火啊,这个香不管是蒸的,还是烧的,还是点燃的,总而言之它是底下有加热,那么它就有了火,也不是这个火的里面出的香,啊,说“非烟非火”。那么,这就是从相上看的。那么,从这个思惟角度看呢,就是,“去无所著。来无所从”,《金刚经》里用过这样的话,如来者,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从、无从所来,无从所去。

南师:“无所从来”,嗯。

天风师:啊,“无所从来”,这个原文没记太清,说本来无所,和那个意思是一样的,“去无所著,来无所从”。好,“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好,这就,一下子就在这个、把这个问题给参透了。那么这个心念、妄想,啊,这些分别意识就一刹那的销亡了,所以说“发明无漏”,就引发了这个、或者说明心见性了吧,发现了这个诸法的实相,原来这是空性的,啊,证得了空性,达到了这个无漏的果位,就是证得了阿罗汉,就把这些道理都给参悟出来了,“发明无漏”。那么,这样的话,“如来印我得香严号”,这个,佛陀呢,就认可了他的修证的功夫和见地,那么,也赐他一个法号,法号叫“香严”。后来后世人们,因为他年龄小啊,后世人们称为他香严童子,当然在佛老人家面前就是弟子吧、晚辈,是叫香严童子,可能到八十岁也叫香严童子,就变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号。

南师:还有一个,一切学佛大小乘到不动地、无功用地,到八地菩萨,不管年龄大小、男女老幼,都可以称童子了。

天风师:嗯,这叫童子。所以就得到了这个“香严”的这个法号,或者称他叫香严童子。那么,他自己得了受用,“尘气倏灭。妙香密圆”,就是这个,也是这个,“尘”是代表尘染,我们前文有讲过,前三四天讲过的,这个尘劳烦恼,从印度这个佛教文化传进来的这个尘劳的概念,在中国经过两千多年传播,已经变成中国化了,这是,也是泊来文化,说尘气,尘世间的这个烦琐的气味和尘染,啊。

南师:习、习气啊,习气。

天风师:这个烦恼、尘劳包括这个习气,啊,反正是这个,实质上他用这个气,一方面代表人自己所具足的、这个具有的习气,因为他因为有了这个香气,耶,悟道的因缘。所以这个气也应该是个双关语。啊,“倏灭”就是,它这是个形容词,这个倏呢就是相当于非常快,一刹那,是吧,形容词就刷一下子,这象声词,一下子就灭掉了,荡然无存。那么,这个是,这个是过程啊,工夫是过程。那么,“妙香密圆”,这是他的果啦,他就得到了这样的,说这个香,他不是执着于这个水沉香这个香味,就像上文讲的这个妙色,他是因为色因而悟道的,那么这位菩萨呢,是因为这个香气而悟道的,所以说,他就赞叹这个香气的这个殊胜妙义,他就称为妙香。这个“密圆”,这个密,昨天我们有讲解过这个密圆是这样子的一个概念,所谓密,就是这个本体的作用,这个“体备于内为密”,啊,就是这个真如自性,每个人都具足的,但是每个人又不会去使用它、不会认知它、不能去证得它,那么,这个内当然也是个方便说法,也不能说它在里面、还是外面,但是,看不见的,我们统称为密、为内。说“体备于内为密,用显于外称圆”,这个“密圆”是这么一个两方面的含义,把它这个体和用两方面都表现了,同时又说明了他的那样的一个美妙无比的、不可言说的这么一个状况,“妙香密圆”。那么这个香严童子啊,他说“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那么,他本人的受用就是从这个妙香庄严的这个角度上得到了这个、这个香味的启发证得了无漏果位。那么,现在佛,啊,如果是,要问这个每个成就的弟子们,一门深入,啊,这个得到成就、一通百通的这样的、一通百通一通俱通的这样的一个修行的妙法和方便法。那么,作为他本人来说呢,他就说,我呢、得实证功夫,从理上、从事上能够亲证到的,亲自实证的功夫和法门,就是“香严为上”,就是这个妙香、庄严、这个香气给他的启发,他认为这是最适合他的,当然这是最好的。这么一段,香严童子的报告。

南师:好,这一段,天风师父讲得很清楚,文字理念都讲得清楚了,有真实修行的方法。你们大家,在家的也不谈,出家的在庙子上天天闻那个臭香,呵,尤其现在庙子烧香。我晓得大家,一来,外面的人,庙子被变成卖香店,啊,而且居士们烧香是一大把、一大捆的,一天烟雾缭绕,统统是空气污染。

天风师:好多的是化学香料。

南师:啊,谈不到香严,这是一啊。那么,佛教也不晓得提倡,烧香有七八种方法,我们中国人喜欢,习惯性的,农村社会,印度、外国人喜欢用香,中国当时古代对于香不太注意,传来以后,农业社会,就把这个木屑,有香味的,混合做一种化学成品,拿个树枝啊,或者什么做成,烧的香,点个火,代表一种严肃的。古代做的香有很多好的,实际上供佛不一定烧香,有七八种,要研究戒律,涂香、抹香。譬如,这个里头提到的沉水香,沉水香就是刚才天风师父也讲过,北方叫水沉香。嗯,这个木头是,不是故意放的木头,放了很重,一个沉香木,好的,很重很重,放了很重很重,放在水里头不会浮起来,沉下去,这样好的是沉水香,它的木质是不同。沉水香供佛的烧法是蒸的,最好是蒸,啊,不是这样做成一枝香啊,或者用个香炉,下面用火把它点燃,这里叫烧香,燃烧的意思,就是使它烧燃,下面用火,上面带点水份,把沉水香这样一蒸发,假使,譬如你做饭,或者是泡茶,架空的,上面有个架子,沉香木放在上面,下面热气蒸上来,香味发出来,那真是“非烟非火”,“非木”,一点形式都没有,香也出来,这种香味出来,是净化了空气,如果拿现在科学来讲,它有高度杀空气里头的细菌的作用。这是讲有为方面,刚才这一段,佛提到有为法。

那么,出家人烧香随时烧,有没有用香严童子修法的人,你查《高僧传》也好、查印度到中国,很少用。《楞严经》上,这里特别提出香严童子这个法门。那么刚才法师依文解义都讲了,你也晓得香严童子,你再研究这一段,翻开来看到,仔细看文字,你们大概没有去体会,所以佛法,早晚做功课有讲“法门无量誓愿学”,对不对?(众答:是。)大家只晓得嘴念,有口无心。你体会香严,现在你假想,香严童子,那你看这一段文字,他说佛告诉他修有为、观察有为法,刚才法师也讲过,我们一切世间法,有所动作皆是有为。啊,那么,他教他观有为法,“宴晦清斋”,宁静下来,心里放下,找个安静的地方,隐蔽起来,不参与这些乱七八糟,正式修持体会。“清斋”不是吃素喔,“斋”,一般研究佛学,看到“斋”字,就想到吃素,错了,那么,现在佛教,社会上流行,吃素人说我吃斋。这个斋字啊,也不是印度来的,中国文化,刚才吃饭的时候,魏老师魏承思提到,大家讲“五经”,《礼记》,从上古,我们中国人,佛教没有来,戒律非常重要,说“斋、戒、沐浴”,是中国古代都有,心里要求忏悔的,世人反省自己,“清斋”,所谓吃斋,离开夫妻关系、男女关系,饮食清淡,心里万缘放下,在那里反省,反省,我的口音听懂吧?(众答:能听懂。)清食,这个叫吃斋,斋心。那么你说《庄子》上说斋心,就是这个,斋字下面有个心,这心一切放下外缘,等于我们讲学佛,找一个地方,“宴暗清静”,“宴晦清斋”,万缘放下,“清斋”两个字是这样,要搞清楚。那么,佛教里把斋字用的,就是翻译中国文化,用中国的上古的,这从《礼记》上古就有,斋心法门。如果你读历史,譬如像我们这一次碰到几百年的一次的太阳的全食,在中国历史上,你过去如果旧史,你翻开一看,一个国家,我们的国家碰到这些事,皇帝、最高的领袖马上,像北京的话,清朝,退到养心殿去了,离开宫、皇后,离开这些贵妃,宫女都不能在旁边了,一个人在那里,啊,斋戒沐浴,在反省,我对国家、对老百姓做错了什么事,呵,这叫天人合一,为什么引起天变?固然不是我变,怎么会碰上这样倒霉的事情?国家会出大事,自己反省,等于佛教所讲忏悔。所以你刚才看这些经文,大家看《楞严经》,都看懂,以为懂了,里面很深,“宴晦清斋”,你们也没有专体会过、修过。譬如你学密宗的,假使我们当年学密宗,当然尤其是在萨迦派、白教里头、黄教更重要,这个烧香的供养,啊,有一套规矩的,现在一般都不大清楚,我们都亲自自己去体会过。

那么,这个时候,你想香严童子,自己去体会,忽然,不是他自己烧,旁边的人、这些出家同学们烧香,他闻到香味。请问闻到香味是什么闻到的啊?(答:鼻子。)啊,鼻子,同修安那般那气一样。好,这里头有个大科学,闻到香味或者是臭味,那个鼻子的嗅觉碰到空气里头有这个异味,本来是平淡的,忽然变化了,空气里头化学变化,我们闻到臭味、闻到香味,或者闻到、甚至闻到花生米的香味啊,啊,酸味啊,我们吃饭也随时闻到,这个鼻子,六根并用。这个味道、香味来的不是气,也不是木头上发,这四、这四句很注意!说“非火非木”,是啊?(答:对。)“非烟”,呵,我们也可以讲更没有物,这个气是什么来?鼻子会感觉到,鼻子能够感觉,因此,在这里头就是一个话头,闻到气味,禅宗讲参话头、参究,参究了,他就参究了,他参究悟道的意思在哪一句话上?你知道吗?悟道与功夫,可见你们也都没有好好做功夫。

天风师:“去无所著。来无所从”。

南师:刚才法师也讲过,用《金刚经》“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好像来过,好像没有来,不是在这里悟道,在功夫上、理念上、智慧上,忽然感召的,哦,气味透进鼻子,等于我们做呼吸法,啊,修安那般那一样,由于这一点,反过来参究,“由是意销”,重点在这里,念头清静了。啊,气味本来空的,“意销”,五根前面动的,学过唯识更要知道,最后做主的第六意识,还不是分别,耶,这个意是第七识,意念我想完全清净了,所以呢得无漏果,无漏,就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灭,就是大乘道了,大乘道、菩萨道,龙树菩萨的《中论》的八不就是无漏在发挥扩大。这是事上的一件事,但是告诉你这个事上,怎么样叫“由是意销,发明无漏,不来亦不去”?这个时候,同修安那般那,呼吸停了,没有呼吸了,等于我们做有为功夫的在教你修瑜伽密宗,到了宝瓶气,鼻子呼吸已经不出不入,但是鼻子呼吸真的不出不入就死亡了,普通人。得定的时候,一定是不出不入,很长一个阶段,并不死。我们普通的呼吸来往,每一秒钟有多少次,有一定,我有一本书上讲了,大家恐怕也报不出来,我在哪本书上讲过每天呼吸多少次?呵呵,心跳多少次?啊?

答:《静坐与修道》。

南师:啊哈,你没有、没有注意吧,也不知道数字吧,呆定的呼吸来,道家也知道,佛家也知道。这是后天的,《达摩禅经》所谓是长养气,这是风大,不是气,修安那般那修是修息,来去的息,住了。但是来去的息住了以后是,香味、香臭都不、没有关系了,此时,分别心一定停了,意念一念当下清净,所以都在这两句话,真功夫配上真理念,“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开发本有啊,明白了,原来“非断非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得无漏果,六根都不动。所以你们看了经典,到处给你传法修持,要真正体会,就是有为法。有为,所以叫天风读栯堂的诗,“千丈岩前倚杖黎啊,有为须极到无为”,就到了。“发明无漏”是“有为须极到无为”,意销了,此其一。

那么因此,他报告,所以佛给他取个法号,印证他,叫香严童子。你在别的经典上,大藏经看了,《大积经》里头有,也告诉香严童子,你他生来世、过多少劫在哪个地方成佛,还要修持的,见道以后修道。那么,所以,他这里把当时的修持的境界也告诉你,刚才法师也讲,“尘气倏灭”,就是顿悟,“倏”,“咔嗒”一下切断了,不入、不出也不入,气味一切停了。啊,色身证入一个不出不入、呼吸的静止状态,后世的道家叫做“气住脉停”,是到这个境界了,所以“尘气倏灭。妙香密圆”,同香气没有关系啦,香臭同他没有关系,自性的秘密,啊,定慧的空相现前,所以他的报告,我的经验,我从香严,这两个字,写得是中文简化,换一句话,我由于闻到香气的庄严美妙入手,碰上这个境界,我当时悟道了,得阿罗汉,啊。所以佛今天叫我起来做现场证明修行,“佛问圆通”,如何证入明心见性,知道自性法门,刚才法师常用,啊,真如,也可以,都是代号,真如也好,涅槃也好,啊,证入这个圆通境界,以我个人所修证到的“香严最上”,啊,是这个道理,始终有真实的功夫、有真实的理念,要注意的,尤其是关于“由是意销”,注意,怎么样是“发明无漏”?怎么“尘气倏灭,妙圆”、“妙香密圆”?这四句话,啊,特别注意!给你补充。有问题没有?有人有修持的经验,提出来讨论。

天风师:老师,那个,那个晦堂禅师给黄山谷所说的那个,啊,那个,就是“闻木樨香”,那个也算是跟这个一样?

南师:好,你问得好,不一样。

天风师:啊不算一样。

南师:黄山谷跟到晦堂后面,这个故事,黄山谷当然四书五经这些古文儒家的通透得不得了了,他问晦堂法师,佛法的精要,“祖师西来意”,就是重心在哪里?呵,晦堂就说,“你,应该读过《论语》吧”,啊,四书五经,当然读过,这句话对黄山谷是个很幽默的话,以黄山谷的学问,师父不应该问这一句话。当然从童子开始,像我们背来的,呵,师父这一问有点看不起的样子啊。你要知道这个禅宗参究,黄山谷是那、那当然是知道。那,晦堂禅师说,“孔子有一句话,二三子吾无隐乎尔”,《论语》上一句话,教育的,就告诉学生们,兄弟们、同学们,二三子等于这样啊,你们这几个啊,就是道没有秘密,我也没有保留,也没有秘密,也没有…统统已经给你们都讲清楚了,你们自己不懂,“我无隐乎尔”,我没有秘密,他说,“你读过吗?”黄山谷当时说,“这个当然。”他说,“那讲完了嘛,那还问什么佛法?”等于说,当然中间,这个这两句,我给他加上。黄山谷“我当然读过啊”,呵,可是黄山谷不懂,道在哪里啊?孔子说“我无隐”,没有秘密啊,你都知道,因此晦堂就站起来,等于这个和尚一样,胡子一抹,两手一甩,呵,去山门外面,就走了。黄山谷对于晦堂师父很恭敬,就跟在后面走,正好碰到秋天桂花盛开,那个香味很大。你们到秋天到体悟那里,浙江大香林寺,那个桂花会把你熏醉了,那个味道。正好碰到这个境界,晦堂就抓机会了,“闻木樨香乎?”古书上一句,这有名是,“闻”,鼻子闻到了,木樨、木樨是桂花的一种。

天风师:岩桂。

南师:统统讲起来都叫做桂花,对,木樨是岩桂。他“你闻木樨香乎?”呃,黄山谷当时就答复,两个都很严肃啊,因为黄山谷心里有问题嘛,他说“我无隐乎、隐乎尔”,很普通一句话,这佛法已经到底了,他心中正有疑问,大概我们要演这个剧本啊。晦堂是悠哉游哉,前面走,黄山谷又在头低到、还在沉思啊。啊,看到木樨,“汝闻木樨香乎?”他说闻啊。晦堂马上说,“二三子我无隐乎尔。”喏,刚才天风师提得好,那黄山谷也同香严童子一样,闻了,可是呢,定的功夫到了没有?没有,等于香严童子前一段,耶,“宴晦清斋”,他是,问的大有道理,理念上进去了,还要修持的,同香严童子不同,啊。

天风师:就是“尘气没有倏灭”。

南师:对,啊。那个功夫,刚才实际功夫,《楞严经》没有记载,我刚才给你们讲明了,啊,气住脉停了,意销了,啊,身心内外都转变了。还有问题没有?(答:没有。)没有啦,那下一段,法师再来,再消文。

天风师:那下一段,下一段就是,这个第四圆通,这个药王药上菩萨这个这一段。接下来就是,刚才我们已经讲过的这个香严童子,这个不用报篇目了。接下来就是,【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天风师:那么这两位,称为菩萨的,被佛认证成菩萨的两位就是药王药上、也是兄弟俩,这个经文里讲这个“昆季”,这里面就指我们兄弟,就先说一下。“二法王子”呢,这个等于说在佛教这个传承当中呢,能够作为像文殊菩萨,啊,这个,就是观音菩萨,还有大势至菩萨等等这些大菩萨们,实质等于已经这个啊,修持的次第很高了,有的是就是已经可以在、到必要的时候可以接佛的班了,相当于这样,继佛的位置了,或者是那种可以作为补处菩萨的,可以替补佛的位置的这样的,能称为法王子,就等于说像世俗间的比喻,像太子啊,什么就可以有可以继位的这样的称呼。“并在会中五百梵天”,那么这个梵天呢,是这个佛教所讲的这些诸天当中的一个、一个天界的,就应该是色界天的这样的一个。

南师:色界天最低层,比欲界天高一点,清净为之梵,梵字就代表这个清净。

天风师:对,刚出欲界。那这印度这个梵,是我们一般用这个清净来翻译、来解释,说还有五百、五百个天人,啊,在这个属于色界天的这个性质,这个很清净的天人。这个在这个,因为他们跟这个法王子、药王药上菩萨们这两位菩萨原来也是兄弟,跟他们,等于是隶属、属于他们的眷属。“即从座起”,也是从他们的座位上起来对佛表示恭敬、崇敬,然后顶礼佛足、拜佛,之后来跟佛汇报他们的修证的过程。说“我无始劫,为世良医”,那么在过去的无量无边的这个劫数当中呢,他们都是在世间作为,这个良医应该理解成是很好的医生,不是那庸医啦,也不是说那那,这个一般的医生,就是很好的医生,也是等于说从这个前提来说呢,已经是积累了非常、非常深厚、非常大的功德和福报因缘都具足啦,这你看他们成菩萨都是有前因的,就是这个“无始劫为世良医”,那么就是这个概括。

南师:不是庸医啊。呵,呵呵呵。

天风师:对,不是。说“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那就等于说象我们中国的这个神农尝百草、神农氏、神农皇帝。(南师:对。)这是中国早先的、原始的皇帝、原始社会的皇帝。那么,他在这个、这个药王药上菩萨呢,在这个娑婆世界当中,这个,你看这个有概括性的“草木金石”吧,那么医药也就是这些类别,当然他这里面没有提到还有些,就是概括“草木金石”,“名数”啊,就是从数量、名称来说这些,那么“十万八千”种啊,这里这个“十万八千”在印度的很多的数量词当中呢,都是当作形容词来用,你不能理解成有,他是尝过“十万八千”个这个“草木金石”,这样理解就错解了经义,这“十万八千”表示非常非常的多,这就基本上这世界上能吃能用的、能够治病的,或者是说世界万物,他都尝过了、都尝试过了。那么,就像这个当时这个善财童子也有这样的,《五十三参》当中文殊菩萨有曾经、有问他,要他去采些药来,最后他就没有采,没有采,那你为什么没有、采的药呢?

南师:嗯,采了,到门口拿一根草就进来。

天风师:那是,那是第二回,返回来就采了。他说,我在这个世上看了一下,没有不是药的,天上地下到处什么都是药,这个人家以为要扔掉的垃圾啊,包括大小便啊,是吧,排泄物啊,说起来这太多了,就是说都是药,都有它治病的用处。比方说这个中药的这个尿呢,就叫人中白,很好,那个蝙蝠的,蝙蝠的粪便就叫夜明砂,到药店里看一看,都很有意思的,就我们厨房里的药,就是那个醋,在中医中药里叫苦酒,那苦酒就是醋,都是药,特别多。这玻璃,我们喝水的玻璃,玻璃也是药。啊,这个金银铜铁啊,都是药。石头啊,木头啊,等等等等都是药。啊,这就大体、大家不要局限于这个数、数量词,也不要局限于药库里的才是药。在这里面所讲究竟的法中呢,这个世间万物,无所不包,全都是药。那好吧,就有这么多药,有这么多名称,呃,尝过了,这个菩萨,这个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兄弟两个都尝试了。那么,这里还有一点,这尝药不一定完全是用嘴和用鼻子,因为,如果说作为尝试和研究角度,把手摸也算,这个就是要打开这个思路,不要理解成拿舌头舔才叫尝。“如是悉知苦酢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那么,因为做了这么多功夫,做过这么多实践、研究,这才成为良医,才尝遍了世间万物的药性,直到他们的“悉知”就是熟悉,透彻地了知了这个苦和这个作用,苦的味道从哪里来。醋的味道,这它也代表酸的意思。咸就是,是这个盐味的,盐类不等于说食盐是咸的,有很多种药是咸的,它属于咸的性质吧。淡的,淡的就是说,没有很明显味道的称为淡的。甘,代表甜,辛代表是辣,热性的啊。“等味”,这里是指这些例子啦,咱们中医比他这个讲的还要透彻,说性味归经,啊,比这个,等等等等,什么味道对哪个经络、对哪个器脏,他会讲得更加的详细,那么,这里面就不做多发挥啊。“并诸和合俱生变异”啊,这也是跟上句有直接连贯的,每一种药、不同的药,它组合在一起,象配方一样,它都会产生变化和迁变的作用。

南师:药物变化,化学作用。

天风师:对,药物的变化,性质的变化。这和合是一个方法作用啊,你把甲乙丙三种药放在一起,它原来有寒的、有热的,它经过和合的组合在一起,煎煮一下以后呢,它可能就没有这个寒性了,也可能就没有这个热性了,变成温性了,等等,就这个以后它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变化。说“俱生变异”,它在不同的状态下,等于说是和合物嘛,组合起来,啊,就是互相发生影响,叫“俱生变异”。那么,下面是“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那么就等于这个中医,这里面都是概括的,拿中医解释这个会更具体,那么它就是阴阳啊、表里啊、寒热啊,等等的,它就可以,虚实都可以在这里面反应出来,那么弄清楚它的本性,才能够驾驭它、使用它,那么是,这里面就用一个冷和热,这两个极端来表示,那么还是有毒还是无毒,有毒的时候怎么用它来治病,以毒攻毒啊,怎么怎么样,啊,也是清热解毒的药也可以有点小毒啦,包括无毒的病,最好是无毒的治病。那么就把这个药性,药的性味归结它的本体的东西,还有作用的东西都摸清啦。这一段经文,走下来是在说明这个意思。“悉能遍知”,啊,都能透彻地了知,这样才算是良医嘛,要不然就是还闹不清楚药性,无法就是使用这个、发挥药的作用。那么,下面是“承事如来”,这四个字非常重要,“承事”是非常重要,“承”呢,就是承接、继承、承受这样的含义,那么“事”呢,在古代里说,是师,说跟着老师、照顾老师,说啊,是君,那么跟着皇帝,这等于是跟从,说“承事”,就尊承、继承了佛的教导,跟从着佛来学习,来侍奉这个佛陀,啊,这样的,就“承事如来”,这个“是”呢,四个字代表很多含义,要把它理解清楚,上下文就都对了,因为他主要说是,“承”等于说接受了佛陀的教诲,接受了佛陀的这个啊是指导和这个点化等等等等,这样的亲近佛陀所产生的这样的一些受益,这“承事如来”。“了知味性”,啊,因为他不光光是学医、尝十万八千种药,而是又受到了佛陀的教化,又跟随着佛,跟从着佛,等于在行、行持佛陀的事业,在座可以这样理解,“承是如来”。那么,因为懂得了佛法的奥妙,他更加地知道了这个味性,刚才所讲的,他尝变了十万八千种味,啊,这个,那都是一切实证的功夫和过程。

那么这个“了知味性”,等于说是更加深了含义。“了知味性”是什么呢?“非空非有”,“非即身心”,又“非离身心”,啊,那么,这三句就是,非空非有,它这个味道,它既不是空、虚无啊、空寂虚无的,也不是那么实实在在的,你不能把它确定是没有的,也不能把它确定就是这样的一个固定的,确立的东西,因为它的本性也可能是空性的,那你说它是有,就产生了一个执着。就象这个药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在不同的人身上用,它的效用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确定它就是这样的,所以是空的,因为这个方法也没有自性、也是组合来的和合物,但是呢,他这虽然是个组合物,但是有的时候还会产生在使用好、恰当的前提下呢,会产生非常好的作用,这“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它不是,它也不能说它就是身体和心理、物质和心理的两方面的作用,也不能说它那么具体,但是呢,又不能离开这个身体和这个心理的作用,就是这个意识和相当于六根当中的前五根,是吧,和第六意识,包括第七意识第八意识。说“非”,它也不能说这些东西呢,这个味道就是跟身心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它又,它不是一体的,但是也不能说不是一体的。就像那个四句偈所讲的,“空有”啊,“不空不有,即空即有”,就是等于这里面有什么样的含义,等于他通过这个尝药性的味道,了悟了这个佛法的实相,是这样的一个,就达到了菩萨的心地法门,在佛法当中达到了更高的境地,所以说他才会称为菩萨。

天风师:“非离身心”,那么“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这个“分别”当然就不能单纯地理解是这个分别妄想,那个“分别”,他等于是他已经具备了判断这个味道的这些奥妙,是吧,“味因”嘛,或者说按照唯识所讲的,是妙观察智,达到这样的理解水平啦,有这样的高的这个智慧的起用啊,“分别味因”不能理解成说啊,说菩萨是用分别心来找到味道,不是这样的,也有这个讲法,叫分别智,啊,一般理解成是妙观察智比较好。“从是开悟”,因为这样的道理,啊,他这样的修行观照,“了知味性”的这些因缘,他通过这个味道,这样的一个因缘次第,这样的一个起因,这样一个一门深入,一个熏修的过程,他从这里开悟了,从这里明心见性了。所以说,那么,承蒙佛的慈悲,啊,“蒙佛如来”,也赞叹佛的功德,佛认证我这样修行就对了。那么,他认证我“昆季”就兄弟啦,啊,我们兄弟俩,就是给我们俩都起了一个法号,老大叫“药王菩萨”,老二呢“药上菩萨”,这两位菩萨的这个名称是这么来的。“今于会中为法王子”,这就不同啦,在这个会当中,在法会当中,啊,在这祇陀精舍这个道场上,就不是一般的那个那些这个初学者啦,也不是一般的声闻乘的那个小弟子,他就是大弟子啦,是法王子,可以接佛的班的,可以替佛去出外弘法利生的,解救民间疾苦啊,是这样的。那么“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他们是因为通过味觉的这样的一门深入的这个功夫,当然这个味觉跟舌根有直接的关系,或者是啊就是舌根的根尘两个方面和作用,明心见性,啊,“因味觉明”,闹明白了,见性了,这个“位登菩萨”,那这样就有效果了,这地位就高了,这个人具备根基大,是吧,福报大,也是“位登菩萨”。那么,“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那么,佛现在问弟子们,我们这个修行的一门深入的功夫和方法,每个人的因缘次第,如果按照我所证实的功夫的境界、我修证到的地步来说,啊,这个味觉的,这个作用,这个法门是最好的,对我来说,就这样的一个理解。

南师:好。

薛虎:老师啊,时间到了。

南师:好,时间到了,可是这一段没有讨论完啊。

天风师:太重要了。

南师:向你再借一点时间啊,嗯,“小老虎”。啊,刚才这一段,大家有没有问题啊?法师依文解义,讲得特别好,很清楚,嗯,比一般在当年在外面听别的法师们讲经,讲得清楚得多了。第一点,你们没有问题,我给你提问题啊。研究这是圆通法门讲真实功夫修证的,好好体会,尤其是天风师,你是世代名医啊,你自己也是医生。从第一位开始起,憍陈那起,现在讲的这几位圆通菩萨的报告,是走的什么?色、声、香、味、触,这个来的啊,这是第一点,要知道。第二点,这些都不是空洞的理论,到了这里药王、药上二法王子,不是释迦牟尼佛这里,他来参与这个法会的,他是琉璃光佛、东方药师佛的法王子,啊,来参与的,大菩萨来听楞严法会的来的。所以这里,前面三四位到他手里大菩萨的位置,前面两、三位都大阿罗汉,这是菩萨位起来报告。菩萨,后世所谓佛学讲,菩萨先学五明,医方明最重要。所以我,二十多年前像宏忍师啊他们,都送他到大学里学医,先学会扎针吧。一针在手,走遍天下不求人,不要化缘了,不要靠供养,做人做事自己也可以吃饭。学佛先行功德,学医随时可以做功德,所以这里提出来报告是有道理的。啊,所以药王、药上两位是东方药师如来的弟子,我们在琉璃光经典里也可以看出来的。他提的尝一切的法性味,刚才法师也讲过尝,他的医药的经验,重点是说明味性,万物的味性空的、无自性。一切草木、药不外是草本,中医呢,草本、木本,矿物质,他叫金石,道家,中国的道家几千年文化炼丹都修的金石部分,最重要,金石为主。现在西医拼命批驳金石的药,譬如我们药里头有很多有水银的成份,啊,有硫磺的成份,是有,救人救世的,现在外国的西医,尤其一般中国人学了西医,打击中药,就是,“哎呦!这个里头有水银,这个里头有硫磺,有毒的啊。”笨蛋,毒是因毒才能治病,没有毒,万物无自性。这里已经给你点题了,他叫“草木昆虫”,但是必须要自己亲尝。一个好医师,尤其天风师,啊,天风师对于这个医啊,自己很自负的啊,我经常打击他,因为他是师父,我就,耶,昨天我给你药吃了你成果如何啊?

天风师:已经好了。

南师:好多了吧?

天风师:对。

南师:那可见我的医啊还……

天风师:对,没得讲的。

南师:呵呵,不是,呵呵,偶然碰上啊,你自己没有想到,呃,这是顺便讲过来笑话啊。药无自性,这里注意,啊,主要的无自性,等于我们饮食也无自性啊,这个无自性,这个性是,是代表个体的性质的性啊,不是明心见性总体那个性啊,中国文字是借用的,这个意思听懂了啊。第二,他讲药物治好人的病,可以使你长生不死,转变了,啊。这里头有个重点,药物,我们吃了药,病治好了,注意喔!真懂得修行的人,你看佛常常吃药,啊,而且佛的医也很高,佛的旁边,释迦牟尼佛旁边是耆婆菩萨,当时跟佛同时的,医药很高,佛有时候生病叫耆婆菩萨,“你来给我开点药,抓点药给我吃啊。”吃完了,耆婆很忙耶,国人都叫他看病,看病。有一天佛吃完了,耆婆菩萨回来问佛,“世尊啊,吃下去怎么样?”好了。“你差一味药,哎呀!”耆婆菩萨,“世尊啊,你真高明,我忘记了放酥油啊。”啊哈,匆匆忙忙,呵,没有放酥油,啊哈,奶酪没有放,他说“你差了一味药啊”,佛都懂,所谓佛为大医王。这里注意喔!人的生命专靠药,行吗?(答:不行)药,你治病,注意两句话,“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所以我常说进医院一定好多了,一般众生现在人不肯休息啊,一进医院躺在那里睡,休息了,吊盐水是假的,盐水有屁用啊,现在进去吊盐水,这是毫无道理,可是你吊上盐水,在那里休息了,自己身心休息恢复了,可以说。药物的作用,“非即身心。非离身心”,这个天风早就知道了,啊,呵,所以他也正在拿药了,啊。所以先提出来,菩萨学五明,医啊,药方明、医药明最重要,好做功德,啊。这里讲药物的味道,以味性来是这个重点,啊,所以讲我,也可以说从小十二岁起读医书,一辈子也不敢给人家医,除了天风,就给他拿药吃,因为他医很高明,把他毒死了也没有关系,呵呵,(众笑),他会自己有解药,啊。呃,所以这一段,要这样注意,啊,那么,我补充完了,就好了,啊,所以,那么还有,修行你想做功夫,离不开医药,啊,所以密宗、道家非常注重医药,有关系。你不靠它帮助还不行,但是药真的使你成道吗?做不到。“非即身心。非离身心”,重点在这里,要注意,啊,就是心物一元的道理啊,这一段。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