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天风师:今天该讲的是跋陀婆罗,第五位报告佛。
某人:第四位吧。
天风师:第五位。
南师:色、声、香、味,讲了。
天风师:对,讲过了,是。大家找到了吧?找到了就开始啊。“跋陀婆罗”呢,是,按照翻译成汉语的叫法呢,其实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叫“善守”,一个叫“善护”。
某女:贤。
天风师:善守的意思是。我还没讲到“贤首”,我就讲两层意思啊。这个善守的意思是对自己来讲的,啊,善于守住自己的心念,善护的意思呢是善于去帮助别人,所以他第一层意思是善守、善护。那么,还有一层意思因为他这个在这些贤人当中嘛、圣贤嘛,在贤人当中呢是位居前面的,所以说就称为“贤首”,圣贤的贤。就象我们天成师首座和尚,我们都要向他学习。这个“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呢,这同伴就是他的同修,和他这个相当于同学啊、师兄弟这样的啊。那么,这个“十六开士”,十六开士呢就是也叫这个佛经翻译当中叫开士、叫大士,其实都是菩士、菩萨的意思,还有这个《八大人觉经》,“大人”也是菩萨的意思。啊,“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那么,这段里“威音王佛”是一个早先的古佛,这是一个佛的称号,叫威音王佛。那么这个跋陀婆罗呢,就是恭敬礼佛,然后呢,就跟佛汇报,说他们的圆通修行方法,所以再讲他的宿因,就等于说早先呢、在过去世有这样的因缘,那么就在威音王佛,啊,这是一位古佛,在他的这个弘化期里面,他就已经闻到了佛法,出家为僧。
天风师:“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那么呢,出家人呢有出家人的规矩,就是这个按照这个佛制的这些戒律啊、规则啊。那么,这个出家人在印度的时候啊,就是按照说半个月洗一次澡这样的常规,但是也不是确定的啦,啊,有的时候,天气原因呐、工作原因呐、出坡呀,或者是特殊的因缘,在外面受到了,身体受到了染污,他们可以破例去洗,这就是不犯戒,啊。现在呢,天特别热,一天出一大身汗,那你不冲一下也不可以,所以说这个早先呢是按照半个月一次的,常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例入室”,那么,那就会有一个专门用来浴僧的洗澡的地方,大家呢在分批分期的来去,到这个浴室当中洗澡,这“例”也算是规则、规矩。那么,在这个洗澡的时候呢,突然间领悟了,啊这个因、因为洗澡用水嘛,因为用这个水,这个原因,那么个起因领悟了这个法的奥妙,这“忽悟”不是他明白了水的道理,而是通过水明白了法的道理,“忽悟水因”,啊,这个悟就是领悟了。“既不洗尘,亦不洗体”,那么,这个为什么说是叫触法呢?是因为用水来洗澡呢,就是要把身上的灰尘啊、污垢给洗下来。他在洗澡的时候呢,当然他一直在参学、在参悟这里面的奥妙和道理,因为有这样一个机缘,他领悟了,这个,用水来洗澡呢,其实你洗下来,为什么说“既不洗尘”呢?好像是把身上的灰尘洗下来,但是灰尘并没有改变,虽然离开你的身体,它并不等于说灰尘就改变了什么,啊,这、这灰尘是附在人体上的,把它冲下来等于是,还是灰尘,还是尘垢,就像拿一块石头抛到河里,你说改变了什么,也没有增加的,也没有减少的,啊,是一个现象的迁变,所以“既不洗尘,亦不洗体”啊。为什么说“亦不洗体”呢?耶,它把,你原来本来这个身体就是四大和合的、形成的这样的一个色身,能洗掉他什么呢?能洗掉一块肉吗?这就是等于没有改变身体什么,其实改变了个感受,改变了个触觉。那么,他在身体有这个污垢的时候呢,他显得、显现的是色相而已,你一摸就很不舒服,等他洗干净的时候呢,耶,一摸滑溜溜的,能显示出这个滑相来,那就是说他涩滑两方面的作用,其实都是虚妄,如果你不注意的时候,你也不会觉得他有这个涩滑的感觉。那么,涩了就觉得不舒服,脏了嘛,干净了,有这个滑相的时候,你觉得很光滑,打上香皂,清洗得很干净,你就觉得很舒服,觉得是一样的妄想的觉受啊,那么,它都是不真实的,所以说“亦不洗体”啊,“既不洗尘,亦不洗体”。那么,“中间安然。得无所有”,他就把这里,从中有了一个了悟,了悟到这里面不变的内容,从这个生灭法当中,领悟到它的实相,啊,是不生灭的。所以他的这个觉受都是瞬间的,他的洗干净了、舒服了是一种,啊,这个错觉的乐感,错乐,也是一个和合生发的,一个生灭的觉受,也是没有自性的。说“得无所有”啊,那他就了、了悟到了这个触受的虚妄,没有什么可得的,也没有这个实体。那么,这个“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但是呢,因为他里面早先有了个交待,他是跟随过威音王佛,闻法出家的,有这么一个前因,他也曾经有那么累世累劫的这样的,这里面还有一些故事,还有一些本身的这个故事就是说他也有轮回和一些包括这个业报的一些过程吧,这讲起来就比较多,就是他“宿习无忘”,但是不管怎么样的这个迁流啊、轮回啊、在六道中的变故啊,耶,但是他这个道心没有变,他还有这样坚定的道心。“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那么,当然说到了,时至今日呢,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他还有这个出家的因缘,还能去修行,而且这个跟随着佛去修学。这“令得无学”嘛,因为这个原因嘛,使得,才能够获得这个、达到了这个无学的果位。那么,当时,“彼佛”嘛,这“彼佛”就是指当时啦,不是现在啦,“此佛”就是现在啦,这“彼”“彼此”,它就有一个过去和现在的区分。当时佛就给他一个、赐一个法名,这名号叫跋陀婆罗,就刚才我们讲过有这个善守、善护的含义,也叫做贤首,圣贤的贤。
天风师:那么,他的悟道的因缘,就是说,啊,叫“妙触宣明,成佛子住”,因为他从洗澡用水的这个所产生的触觉,这个啊,“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这里面的这些奥妙和体会当中,他宣发了啊,就是这个自性的光明,啊,就是说等于明心见性了,所以说他就称为“妙触”,因为我们之前有称为“妙香”的,啊,这个妙光的,他就这里面,这是个“妙触”,他对这个色声香味触,这个触法的,这个因缘,啊,得以明心见性。“成佛子住”呢,这个“住”讲的就正好是和那个“成住坏空”,啊,这个意思,但是说,这里面的含义,显然不是“成住坏空”那么简单了,那这“住”,他就等于因为这样明心见性了,就成为佛子,这是一般说童子啊、法王子啊,这个佛子是另一个叫法。他就等于说修成证果了,成为佛的这个佛子吧。咱们说,儿子的子,子女的子,等于说他的继承人或者他的身边的亲传的、有血统关系啦,这可以说有法统关系啦,“成佛子住”。
天风师:“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佛现在来让大家来汇报这个一门深入修成证果的这样的一些法门和入手处,那么,以我自己的所证得的、所证实的经验、修行的方法,那么这个,“触因为上”,就是他认为他得成这个圆通的这个原因、根本原因、或者是方便、方法就是从触法上领悟的,所以他认为这个叫“触因为上”。这第五圆通基本上是这么个大义。
南师:好啊,呃,天风法师、师父越讲越好啊。
天风师:啊,惭愧。
南师:可见他,你们一组平常很有研究,研究这个《楞严经》二十五圆通,我听说你们这个早晚都在探讨,并且有准备,这是求学修行很重要的一步啊。那么讲到这里,啊,这个,跋陀婆罗啊,这个修法以触因来的,触因是身体重要啊。我们不要忘记了、刚才法师也提到过,二十五圆通怎么讲呢?就是根据一句话来的啊,很重要一句,佛讲修行之路,你这个生命从六根、六尘、十八界里头,啊,“随拔一根”,对不对?(众答:是。)“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妙发明性”,可以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成佛。上面讲到从音声,本来是声色两个字,人生第一步。那么,二十五圆通代表佛法的重要,释迦牟尼佛从倒转来,声色不是色声啦,先有五比丘耳根听佛讲法悟道,内容都不简单,我们大家也研究过。第二个修身色、色法,就是生理、物理、物质的,修不净观、白骨观而成功的,啊,这是在色法里。跟到是香严童子走鼻子,闻香而悟道,啊,我们前两天也讨论,到昨天为止讨论味因,重要了,前面三位是走小乘快速修成的,啊,小乘道大阿罗汉,证阿罗汉果,啊。到了第四位转成大乘道,是有药、药王法王子的这两位讲吃药、味道,这已经在开始点这个题目了。我们身体活到的变化,这是饮食最重要,啊,世间法就是饮食男女啦,男女这里还踢开了,属于世俗的欲的方面,有贪嗔痴,饮食包括有形的饮食,都是药,我们生命存在的,都是药物的变化,每天所吃的。那么,从味觉,变化身心,啊,而悟道的,走药师佛的法门,啊,是内部的,我们身体呢,其实我们整个的身体都是化合物,我们的身体生命、这个肉体生命是个化合物,现在名称、化学组合拢来的一个东西,叫化合物,啊,现在的名称。其实我们身体就是个化合物,可是要注重饮食的保养,啊,注重医药。我们普通的得病,这个化合、化学有问题,生命的化学内部有问题,就会生病,要注重这个道理,这个里头有修行的方法,所以佛法叫八万四千法门,不是随便说的,每一个小点上,一切事一切理都是障碍,也都可以悟道,也可以得道成功的。到了这一步是,身体外面,啊,第五位了,触受来,触就是感觉,感觉的部分。药王药上两位大菩萨,内在的触受,注意!啊,这味触重要,到这里是外触的触受来了,这个外在触受也包含了内在,这要真正体会过、修行过。所以讲《楞严经》是全部修行的重要方法,要点都有。
他讲洗澡来的啊,又是这个跋陀婆罗是菩萨,走大乘道,在家,在家的出家人,他先报告宿因,这十六位开士同参道友,十六个人,为什么只有十六个?要注意喔!不是十七个,也不是十五个,也不是十八个,那么这里头都有问题的。譬如佛为什么丈六金身?啊,这个数字里头都有很多的妙理、内涵,很重要,暂时不给你们讨论,研究起来很深了,就更长了。所以十六位大菩萨同样都走这个法门,他们起码有个宿命通,记忆力很强,说自己在什么佛前面,威音佛,威音佛是,在佛学里头是威音佛是什么啊?代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佛。空劫,这个世界一形成地,啊,成住坏空,由空劫时变成,成,这个成劫,然后变成住劫,有佛出世,第一个佛出世是威音王,威音王以前没有佛,空劫嘛,啊,这个是第一个佛那里,他在那里学法,很简单,就在那里第一个因缘学法。他是出家,跟威音王那个时候出家,应该说是出家。出家以后,随例的洗澡,刚才法师讲过,同我们后世的习惯,啊,我们丛林下、庙子里头规定什么时间洗澡。譬如在山上,五台,什么规矩,我不知道,五个庙子。像我在峨眉三年当中,冬天洗澡,没有半个月洗一次啦,两三个月烧一桶水,大家来抹一把,已经很了,冻得要命啊,叫洗澡,还懒得洗啊,哼,哈。
南师:他是随例去洗澡,在洗澡的时候,现在刚才法师也讲过,但是注意,水到身上来洗干净,这个水啊,“既不洗尘”,水洗了什么东西?洗了身上的汗渣子、灰尘,汗渣子、灰尘没有受妨碍,不过给水洗冲下来,还是,刚才法师也讲过,汗渣子还是汗渣子,灰尘还是灰尘。身体洗干净没有?没有什么啊,不过灰尘离开了,啊,灰尘离开了,身体还是这个身体。那么,洗了澡是舒服多了,这个水洗了澡,灰尘还是灰尘,身体还是身体,水还是水,水洗了你的脏的东西,水并没有损失一分,你丝毫没有损失,可是它把你洗了,啊。水还是水,身体还是身体。可是,感受不同,这就妙触的问题了,这个触受是这么一个东西,空的,自性空,悟进去就是在这个地方。
南师:那么,我们人洗澡是用水洗,那些牛马狗猫用什么洗啊?用沙子洗,用土地洗。(天风师:干搓。)耶,脸上,像猫那样,你看到舌头舔一舔啊,擦擦脸,狗就不同啰,口水紧,地下滚一滚。你看很多是,马也要打个滚,它在洗澡,用泥巴来洗,擦干,一样,同我们洗了一样的舒服,你看它们动物在地下滚一下,滚完了,像猫抖一下,嘿嘿,这舒服无比。
你要悟进这个道理,这几句话,触受,洗了澡,洗了脸,非常舒服,他悟道了,这个智慧很高。这个水性啊,既没有洗尘,又没有洗体,水性自己的清洁整洁依然不动。所以说,是洗了澡使你舒服吗?不是,不洗澡也有舒服,这个中间悟道。那么,悟到什么呢?我们打坐,我们的身体,你经常听我们讲过的,我们身体活到四大,七分是水,百分之七十都是水。所以我们今天提到个同学的报告,打起坐来,尤其道家密宗希望自己灌顶,从顶上口水下来,内部的洗澡,这个洗一样的道理,洗内在的体,五脏六腑,这叫甘露灌顶,这是真正的灌顶。所以打坐修定,口水这个道理不知道,或者口干、舌头燥,你赶快找天风师吃药吧、找宏忍师吃药吧。
天风师:找老师吃药。
南师:里头有问题,这也是内部的洗澡,触受。我们,所以讲学医,痛则不通,不通则痛,那里有障碍,身体内部不舒服,一定是不通了,必须要清洗。换一句话要调整风大,用风洗澡,用气来洗澡,所以三温暖也用水蒸汽来洗澡,啊,所以要注意。“中间安然。得无所有”,这个“中间”讲什么中间呢?脏的,灰尘、身体、水三个中间,在一起交乳,空的,没有东西,要注意这个话。他说,我现在,因为他们有这样一个体会,触受,很注意,这十六个同参道友,啊。其实,他没有讲清楚,跋陀罗算不算进去?算,不算进去,变成十七个了,算进去,连他自己十六个啊,大家这个账也要了解一下。
南师:重点在一句“宿习无忘”,爱清净、清洁,所以出家就离尘出世,可是我们后世的出家,有喜欢一辈子不洗澡,啊,修道的,一辈子,尤其道家,我碰到一个道家是一辈子不洗澡,“洗澡,那是把元气洗掉的”,他身上没有臭味,很干净,是内心的清澈。所以这里讲“宿习无忘”是爱清洁,内外清洁,所以这里现在从佛出家,得到无学位,啊。这个,“彼佛名我”,那这个讲从威音王出家,“彼佛名我”叫跋陀婆罗,内容是“妙触宣明”,我们讲过,这个触受是非常玄妙。譬如我们见到上师学密宗,佛菩萨给我们灌顶,头顶上一股清凉的这个下来,而清凉的会发光,自己内在也看到,头顶清凉一股光明下来,你说是水吗?风吗?地吗?光吗?都不是,这是“妙触宣明”,“成佛子住”。所以佛问修“随拔一根”,从身体外触受,爱清洁整齐,这个法门也可以成佛。“佛问圆通”,圆满通达成佛之道呢,如我们所证的不是说知道,亲证到,这里有个亲证师啊,亲证到,“触因为上”,知道触因也体、性、用三性空,也集体如交芦,这个触因是最重要,是触因重要,我们打坐一般人修行到现在不上路,内外的触受啊统统没有对到,所以《达摩禅经》再三告诉你,修禅定,没有触受,没有得禅定滋润,没有得到清净,没有得到清凉,没有得到乐感,你白修了,乐感、清凉、轻安都是触受。所以我们修行出家很多年,没有轻安之感,啊,身心不轻安,没有得法露,没有得圣露,都是问题,这是触因,是修行“随拔一根”里头,就可以达到最高的成功,此“触因为上”,补充一下。嗯,那么跟到。
魏老师:老师,我有问题。
南师:嗯。
魏老师:其实是两个问题啊,一个就是他那个,这里提到的音、色、香和触,他都用一个妙字来形容。
南师:对。
魏老师:唯独这个味,味字他就没有这个妙。
南师:化。
魏老师:是不是除了味,都有妙?
南师:妙,它是化的作用,就是没有放的这个妙字。
魏老师:对,他没有这个放进这个妙字,就这个味觉就可以了,所以就没有这个妙。
南师:这是化合,化合的作用,也应该有这个妙,嗯。
魏老师:还有就是,他前面那个音、色、香都是用密圆。
南师:对。
魏老师:他这边就是,呃,妙触就是宣明。
南师:是。
魏老师:这个密圆,这个宣明,为什么这个他这个形容用的词不一样?
南师:啊,不一样,以严格地讲,你提得很重要。
魏老师:然后,那个,那个味觉也是用、用的是觉明,觉明、宣明。
南师:对。
魏老师:这个前面都是密圆,这里面之间有什么不一样?
南师:一个是从功夫入的,从密圆,一个是从智慧入的用明,嗯。两个不同,是有不同,有差别。
魏老师:所以音、色和那个香都是用功夫啰。
南师:对。
魏老师:后面是要用智慧入啰。
南师:对。
魏老师:如果修那个,从味觉、还有从触觉修的话,一定要是用智慧入啰。
南师:啊,对。你啊,你提的太好了,嗯。“触因为上”,这要注意,魏老师刚才讲,你们记录这个,特别提醒。
天风师:就是说用这个身体的实证的功夫和这个智慧的观照。
南师:啊,每一个字都不能放松,好吧。
天风师:还有什么问题,大家往下继续。
南师:再按下去讲么,这是意根来了,这是摩诃、摩诃迦叶。
天风师:对,第六个报告圆通的就是摩诃迦叶,就是我们俗称的大迦叶尊者。他这个梵文翻译的一般叫做饮光,迦叶的指饮光,饮料的饮啊,饮食的饮,饮光的含义,这后面有详细的解释,他这个名称的由来。“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就是这么一个起因呢是,紫金光比丘尼呢早先呢在过去世是这个摩诃迦叶尊者的曾经是他的妻子。
南师:这一生也是他妻子。
天风师:啊,这一世也是他的同修,但是,现在等于是出家了嘛。说从这里面。
南师:嗯,嗯,两个人都是紫金色的身体,嗯。
天风师:那么这里面等于说和前文不同,第五个圆通报告的是十六开士,这里面是大迦叶尊者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呃,这里面还有其他,这个摩诃迦叶尊者的其他的眷属。那么,这紫金光比丘尼等,他不是说一个人,还有、还有其他人。说“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啊,这也是恭敬礼拜的一个礼数,然后就向佛汇报。“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那么,这一段就是,也是在讲他的一个宿因,说在这个、在这个世界当中,他也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于此界中。有佛出世”,那么,等于在往劫嘛,这个佛的名号叫做日月灯佛,所以呢“我得亲近”啊,他当时就,等于说象我们亲近老师一样,是吧,在这里修学,他就有这样的福报因缘,“闻法修学”,这个闻就是听闻啦,听闻佛法,闻思修这样的来修行。然后,“佛灭度后。供养舍利”,表示这个他对这个佛的信心和这个信念,然后恭敬,就在佛灭度以后呢,他就把佛的灵骨舍利作供养。然后,“燃灯续明”,这燃灯续明也是一种、既是一种修法、也是一种表法,他就是等于拿这个灯光啊代表这个智慧的光明,说“燃灯续明”,把这个佛法慧光延续下来,用这个灯来表法,同时呢,还用一个很好的金粉,叫紫金光,紫、紫光金啊,这样的金粉涂在佛像上,啊,这个,有功德很大的,涂佛相当于装金身啊、塑金身,这样的含义。所以他修的,等于说从相应法来说呢,这个,他就有这一个相应,啊,上师相应法,这个佛菩萨的相应法,又有这样的同步的功德和作用。“自尔以来”,从那么久远的时代,这个日月灯佛也是古佛,从那个时候开始,啊,“世世生生”,不管是怎样的转身啊,化现不同的报身啊,“身常圆满紫金光聚”,他都这个,法相庄严吧,简单说啊,简单说,这个报身显得是、会显现得很圆满,然后呢,还同时具有这个紫金这个光嘛,啊,所以说他这个后来叫饮光嘛,跟这有关,等于说他能够,他这个光可以遮蔽或者是让别的光都消失了,他这个光比较、比较有特征,比较有能量一样,啊,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他的妻子和他这个后来的同修,生生世世的眷属,因为这“比丘尼等”,还不光是他的这个紫金光比丘尼,还有他的其他的眷属,因为都共同修这个法的原因吧,这个都会有这样的功德。说他们在那个时候呢,一同发心,啊,发菩提心学佛、修证。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那么,他又讲他那个修行的圆通法门。说他呢,就是“我观世间”,啊,大迦叶就对佛说他这个观察,用他的意识、用他的智慧观照啊,去观察世间的,这世间就是有为世间啦。这个“六尘变坏”,六尘大家都知道了,从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那么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这个六尘的,啊,也是无自性的嘛,所以说它会迁变啊、坏灭,这是六尘的这样的迁变过程,啊,这成住坏空的这个过程。那么,“唯以空寂,修于灭尽”,首先要说这个“灭尽”呢,啊,灭尽就是四禅八定九次第定的这个灭尽定,这个就是指这个禅定的功夫啦。那么,他在这个六尘的迁变、变、迁灭变化的过程当中,耶,他认为“唯以空寂”啊,“修于灭尽”,他,就是说,就是从这个观空、寂照这样的一个法门来,因为他是用智慧的觉察观照的方法吧,所以说他就是不同于用舌头,啊,刚才上一节讲的用触法,还是那些用色法,啊,用这个闻香啊,这个,味、味它这个里的香味啊,和嗅觉的作用都不同,他是用他的意识来作用,就是等于说是一种方法。“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他的在这个禅定的灭尽定的境界里,那么,能够入灭尽定,当然是一切皆空啊,然后,在寂静无为的境界里修成的这个灭尽定,那么同时他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都能够消除。“身心乃能度百千劫”,这百千劫就非常长久的时间啦,这就是拿哪个数字也说不清的那么长时间,很长很长啦,说亿万年的时间也不能形容它,反正很长,这个,大家在佛学常识当中可以查到这个劫的含义,咱们就不去解说啦,啊,那么在这么长久的时光岁月当中“犹如弹指”啊,这是一弹指间就过了百千劫了,这么长的时光。这里面就是身心两方面,包括他的色身,啊,和这个心意识,啊,那就等于说这六根六尘都包括了,也包括六识了,“身心乃能度百千劫”,这个很好,说“犹如弹指”啊,有这么短的时间,弹指间,因为他没有觉受啦,啊,没有这个受想了嘛,灭受想吧,这灭尽定,所以他就不觉得痛苦、不觉得寂寞、也不觉得孤独,当然也不会觉得饿啊,也不会有这些生理的觉受,和心理的一些起灭、生灭的变化,就是一弹指间就能度过百千劫,啊,他是用这个观空入灭尽定、灭受想定,这样的功夫、实证的境界来达到这个一弹指间能过百千劫。
所以呢,往下文,他就说“我以空法”,这个空法当时应该是观空啊,这样子的一个方法、一个修法,“成阿罗汉”,修成一个阿罗汉这个果位。“世尊说我头陀为最”,那么,佛呢给他一个说法,就是说他这个,这佛,世尊也是佛的称号,啊,佛说我是头陀为最,我是这个修头陀行第一,啊,这个头陀呢是抖擞精神的含义,他是,这是一个音译词直接翻译成头陀,实质上他的含义就是有人说要困倦了、或者是要这个掉举了,说,提醒一下,或者是自己振奋一下精神,啊,抖擞精神,是这样的一个抖擞的含义,就表明他修的这个法,因为这个是头陀行有十二个方面,这个,大家也可以查资料看,这里就不展开了说,这个头陀行呢就是包括常坐不寤,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些特殊的要求。“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在佛弟子当中,修头陀行是老大、排在第一位的、最好的。那么,“妙法开明。销灭诸漏”,那刚才这个,咱们这个魏老师还提过,早先有这个妙触啊、妙乐啊、妙味啊,啊妙什么?啊,妙色,啊,没有妙味啊。这个上文还说过这个“妙触宣明”,这里又变了,叫“妙法开明”,哈哈,就是这个开啊、宣啊,它有一点相通的。那么,大迦叶尊者认为这些不可思议的妙法的方法来,能使他自己明心见性、开发心地。“销灭诸漏”,把这些有为的习气和有漏的法,身心两方面的,啊,那么都给他,不能说堵住了,也不能说不堵,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比喻了,这些有漏的东西,不管是哪一个方面,在六根上、六尘上、六识上的,可能有的都、都没有了,说“销灭诸漏”,可以说所有的都无漏了嘛,啊,就这个意思。“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那么,现在佛陀让大家汇报这个一门深入修成证果的一通俱通的这样的一个修行方法,依我所这个修行证得的这个经验来看呢、和这个受用来说呢,“法因为上”,就是这个色声香味触法,这个法是最好用的,我也是从中受益了,得了受用的。这个,第六圆通摩诃迦叶尊者,也是这样的一个报告,啊,请老师开示。
南师:啊,这是我补充啊。现在讲到的一位,佛法里头最重要的,尤其我们提到禅宗,所以禅宗除了佛以外,释迦牟尼佛以外,第一位祖师就是迦叶尊者,就是这一位,有三迦叶,摩诃迦叶是特别的,两夫妻生生世世都是同修,他的故事在佛教里头很特别,在戒律方面可以看出来他,找到。他,尤其是修禅宗更离不开他,啊,第一位祖师。他刚才讲了,他的修行是最难的,真的第一位出家弟子,所谓第一位不限于时间了,所有出家里头,他头陀行第一。头陀有头陀十二头陀十二三四条的戒律,啊,苦行的,也不住庙子里,呵,都是修行的。他戒律很精严,特别特别,不是一般比丘戒、比丘尼戒可以比拟的,当然包括了比丘戒、比丘尼戒。他的修法,过去生的功德不讲,就是生生世世的造佛像的功德、信佛的功德,他本身多生,开始的时候日月光佛,他是一个金师,好像是开金店的老板,自己有这个技术,所以夫妻发愿,啊,我们现在修的佛像都用金色光,就是他的成规来的,修他的功德,啊,学他的。
他这个里头讲他的观想是观心法门,就是参禅用的,参,止观也就是参,他观世间是六尘变灭,物理世界,物质、物理没有不变的东西。重点讲到唯心法门了,物理世界是物质的变化,因心而动,心为主,心物一元,心动了,物就连带起来作用,这就是第五卷由富楼那问到这里,本来清净的光明,为什么生起物理世界、物质世界?一个原因来的,这个连到上面了,最基本的。
所以他的参究、观想,不是观想啊,这个观字不是观想,观察,就是参究世间、有为法的世间啊、物理世界,“六尘变坏”,一定变去了,一定衰坏。这个六尘变了,唯有空,真的空,“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这个空,地水火风空,这五种属于尘世间的东西,地水火风空那个空是物理世界的虚空的空,这里所讲空,超物理世界,般若空,彻底把念头空了。所以,迦叶尊者的观法从意识、心意识观察走,开始,心意识的空,不是只观物理世界空间那个空。真空是寂灭的,什么都没有,灭尽是一切真空,所以灭尽呢,就是清净,这个灭,灭字不作断绝看,非断而非常,不是断了叫做灭,我们一看灭字啊,往往有个主观的观念,把我们引导错误了,寂灭、以为什么都没有了,这灭,就是一切文字无法形容,到这里都空掉了,那个灭,这很难了解它,“唯以空寂。修于灭尽”,一切皆空。因为一切皆空,中间这个生命存在,有没有作用呢?它是不生不灭,这个空是不生不灭。他是证得这个空性,我们后世佛学叫空性,明心见性是见这个空性,见到了这个空性以后,身、乃至这个肉身的色身是六尘所变的啊。心、意识思想,都还是空,知道这个空,“身心乃能度百千劫”,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影响,这很难了。不止物理世界,我们修行最重、最大的障碍,大家特别注意!下意识都给时间、空间困住了。譬如大家普通人打一个坐,“我坐了几分钟啦?”非常注意时间,乃至我坐了六个钟头,六个钟头有什么了不起呢?啊,拿时间来卖钱的,呵呵。他把时间、空间超越了,这个的空,“身心乃能度百千劫”,所以百千劫的时间,在他空的境界里一弹指之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就是当下,啊。
他说,我是直接观空,由第六,由第六意识不动分别,观意跟心法皆空,成阿罗汉。那么,他的行为更严肃,在佛的比丘戒、比丘里头,他是真正的比丘,所以叫头陀,守十二、守十二这个头陀行,啊,不住庙子了哈,常坐不卧等等,非常辛苦。刚才天风师讲过,普通叫抖擞精神,没有这个决心,没有这个心量,做不到,受不了,嗯。所以佛说他是头陀第一,只有他是头陀第一,所有出家的、在家的菩萨,他是头陀第一。因此,佛遗命给他,叫他拿到衣钵,现在还在鸡足山入定。当年释迦牟尼佛,“尔等弥勒菩萨再来成佛”,他交待了衣钵,然后自己再涅槃,他是奉命,所以留形住世。那么,一般佛教的相传在云南鸡足山,那个华首门,一块岩,有三块石头,其实多少年的,三块石头三把锁,多少年开一把,现在剩两把了,上面一把已经掉了,呵,啊。那么,很多人去朝拜过,那么,就是一般的佛教的传闻,在鸡足山,它是五百年,这个石头,门把它开一次,度有缘的人,有缘就会见到,见到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是居士相,还是出家相,老头子还是中年人,搞不清楚。很多传记、经典有人,好像是几十年前有人去朝拜印度灵山,耶,碰到一个老、老先生,讲了半天话,那个好像是中国人啊、还是什么人,我看了那个记录忘记了,呵,讲了半天话,等他回头一想,老先生你是什么人啊?才想到是迦叶尊者,已经看不见了。他当然一天到黑不会完全住在那个石头里头吧,哼,他也到处宣法度化人,啊。所以他讲“妙法开明”,心地法门打开,自己观心法门,换一句话心空,归念念空。所以我们经常叫人家用《金刚经》观心空,啊,“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把一切觉受、一切丢开了,这个三心里头的空档,当下即空,过去不可得,这个念头没有了,心空了,未来心还没有起来,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当下就空了,在这里直接观空。所以叫禅宗,也是般若宗,三心观空。啊,也是,后来有位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专讲这个,也叫达摩宗,这是佛法呢,这《楞伽经》叫是,禅宗是什么啊?心宗,佛法的心中之心,观心,他走这个路线,“妙法开明”。心念真的给彻底空了,“销灭诸漏”,啊,所以一切六根不动,如如不动。所以他说佛要我报告,如何证入明心见性圆通法门呢?以我们所证得的经验,直接走观心法门的路线,理上入。所以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留下来有四种,理入、事入、功夫到。道理是观心,不用别的方法,上面是观光啊、观色啊、观香啊,这些物理是都不用,直接从心念意识,一刀切进去,最彻底的是这个。“佛问圆通”,我所证得的是“法因为上”,法因就是心地法门。这个是,由他的报告。
薛虎:老师啊,时间到了。
南师:哦,时间到了,呵,“法因为上”,嗯。这个,这是他的前面是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到这里,迦叶尊者的报告是非常精彩的啊,说明的很清楚。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