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83 卷五

十身 毕陵伽婆蹉 十一意 须菩提

毕陵伽婆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刺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得亲印记。发明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

天风师:昨天,我们讲过了第九个报告圆通的这个憍梵钵提尊者。今天,应该讲的是这个到第十个报告圆通的,毕陵伽婆蹉这个尊者。

南师:那重点要报告昨天讲的关于什么法门、同什么六根六尘那个有关的。

天风师:对。

南师:这个要注意报告,再说一道。

天风师:好,昨天这个憍梵钵提尊者呢,也是这个佛的大成就弟子之一,他报告的这就是圆通法门是他修成正果的原由是“观味之知”,然后呢,这个,通过对这个味觉、味道,这个能、能知的味道的和所知味道的这些,里面的生灭、变幻,从中证得了空性。

南师:不要听人家的,大家自己听了,自己要体会啊,不然白听了这个经典,自己本身每个人要反转来,自己体会,等于跟每一个师父罗汉们学一学,菩萨们,嗯。

天风师:所以这个憍梵钵提尊者,他的就是通过这叫“还味旋知”,证得了空性,然后成就了阿罗汉果,达到无学位。今天我们报告的这第十位,啊,报告圆通的叫毕陵伽(jia)婆蹉。

南师:“伽”(qie)这个字不念(jia)。

天风师:那念伽(qie)啦。

南师:人字旁念伽(qie),走字旁念(jia)。

天风师:毕陵伽婆蹉,毕陵伽婆蹉。这位尊者呢,他是因为这个也是一些宿世累劫的因缘,他这个比较,习气比较重,所以说这个他的名字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余习”,就是剩下的、没有断掉的习气叫“余习”,“余习尚存”这个意思,啊,余习。毕陵伽婆蹉这位尊者呢,“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里也就是一个过程,表示对佛的恭敬,然后那个开始汇报。就是呢等于,“我初发心从佛入道。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门。不觉路中毒剌伤足。举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这就是说他报告的这里这么一段,等于说呢。

南师:“成阿罗汉,得亲印记”。

天风师:哦,那个后面也是一个过门话,我说先把这个前面这个过程讲一讲。说他当初呢,“我初发心从佛入道”,这都是一般的规则,啊,这个发菩提心,然后跟着佛出家,这里的“入道”,对出家人来说就是出家,没出家人“入道”不叫出家,他因为他是出家人。说,“数闻如来说诸世间不可乐事”,实际上呢也是他这个都很多次,这“数闻”嘛,这数是一个表示复数、重复的意思,就是多次。闻呢,就是听闻,多次听到佛来讲法,讲什么呢?就讲这个“世间不可乐事”,因为这个“诸世间”就是所有的世间啦,所谓的“不可乐事”呢也就是诸受皆苦啊、一切皆苦、纯苦无乐,就是要看开这些东西,实质上也就是当初讲的那个初转法轮、那个四谛法门,苦集灭道的那个苦,他没有说“闻苦”,他说了一个“不可乐事”,因为这个从究……

南师:世间没有可爱的、没有快乐的。

天风师:从这个究竟意义上说,世间上就没有什么真正能够快乐到底的事情,从这个本性上说,都是诸受皆苦。这是一段,啊,从这个,从他闻法的交待,那下面呢,就讲他一个悟道因缘。就是等于说,“乞食城中,心思法门”,因为他这个出家人,他依印度、古印度的规则的话,就是托钵、乞食,这比丘也就是乞士的含义嘛,这出家人受了三坛大戒叫比丘。那么就是要这个上乞佛道、下化众生,所以说这个不、不蓄财产啊,也就是由乞食为生,有这个“着衣持钵”嘛,当初阿难也是,他也是这个乞食托钵遇到的这个摩登伽女。所以他这里也就是也是在这个城中乞食,端正威仪啊,是吧,就是这样来的乞食。那么去托钵乞食的过程当中呢,又在这个参悟佛讲的这些修行的方法、佛法,从智慧上、从用功上把这“心思法门”,其实这个“心思”就是咱们现在讲的“参”啊,这就比较好懂。说边去托钵乞食,在城里这么走动,边参悟一些佛法,这样的话就是好像就比较专心的样子。

“不觉路中毒剌伤足”,因为这个比较专注于一念,这走路的时候呢就忘了自己在走路,又没有看,那么注意地看那个路面的状况,就是不知不觉当中呢,脚就被一个毒刺扎伤了。因为印度呢,现在都是很多修行人,还有这个一般的老百姓,他都是喜欢光脚,比较热,不象我们中国人就比较讲究,穿袜穿鞋,他是光脚的特别多,就这个,脚也容易受伤,这就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也不足为怪,经常是也都有人被、被东西伤到脚。那么,伤到了脚就是毒刺,就是毒,它就会发作,会连贯这个经络啊、血液啊。这“举身疼痛”啊,他这一痛起来就不得了啊,不但是脚痛啊,全身都痛,很痛苦,从生理也觉得痛,从心理上也觉得痛,这举身疼痛。

我念有知”,那么他这个时候呢,他还是有一个正念在,因为他一直在参学、在参悟这个境界里面,包括在托钵的时候都在参,所以说他这个时候这个念头还在。那么,他就知道他的心念当中,他就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能知之性还在,还有这个知觉,有这样观照的能力,啊。叫“知此深痛。虽觉觉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那么,他这个能知的东西是这个觉性、能知之性,所知道的疼痛,那么,他就这个能知的作用呢,这个功能呢,就知道这个,这“深痛”就指的是非常痛、剧痛,他能知这个作用、知道这个疼痛,也能够觉知到这个疼痛的感觉。这“虽觉觉痛”,就是能够知道这个痛的,虽然是这个能知之性的作用啊,第一个“觉”是能知、觉知的觉,第二个“觉”是感觉的觉,能知道他这个疼痛,是在背后这样呢,俗话说背后啦,能够感受到他的疼痛是一个疼痛,那么,这个“觉清净心”,但是这个能知道的作用还是很清净的。“无痛痛觉”,也没有痛,也没有疼痛,也没有疼痛的感觉,就是说这后面的八个字,指的是另一层含义,说能、能知道痛的作用和功能,他并没有痛,就叫“觉清净心,无痛痛觉”,前面这八个字是“知此身痛。虽觉觉痛”,这能知道这个剧痛的、脚也痛、全身也痛的,虽然是能够感觉到、觉知到这个疼痛的作用,能感受到疼痛,但是这个能知的作用是清净的,是没有疼痛的感觉。看起来比较复杂,事实上就这个含义。

下面,重要在下面,“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宁有双觉。摄念未久。身心忽空。”那么,他又往深层去参,参进去了以后,耶,他就参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这身体是一个人,我又是一个人,一个人的一个身体,怎么会有两个感觉呢?有一个能知道痛的,还有一个知道痛的,还有一个在疼痛的,这个啊,有一些微妙的联系和相互的作用的关系,这是个怎么回事呢?所以他就在思惟。那么,就“摄念未久,身心忽空”,就是以上面这样的一个念沿续下来,“摄”是收摄,“念”就是个心念,等于说他“摄念”,相当于说是收摄身心、专注于这样一个参学的境界里,所以叫“摄念”,是上文这个关系来说的,接下来说的“摄念”。“摄念未久”呢,就是时间并不是很长啊,就在这专一地去思惟、去参这里面的奥妙的这、这么短时间里,啊,感受到身心忽然空掉了。那么就是,其实身心嘛,两方面,一个生理、一个心理,这个能够疼痛的、疼痛的那个是身了,能够知道疼痛的那是最后的心的作用,所以说就是等于是能知和所知两方面,包括生理的、心理的、身心两块,忽然间就化空了。

那么,“三七日中,诸漏虚尽,成阿罗汉。”所以这三七二十一啦,就是说相当于二十一天当中,在这样的一个心念的收摄状态当中。“诸漏虚尽”,那么这个“漏”,我们以前有多次讲过,这个阿罗汉就证得了漏尽通、就无漏嘛,他是等于说在这之前是有漏的,是吧,而且是诸漏,很多漏,他也体会到,在这种境界里体会到所有的漏,就是诸漏,也是虚妄,也是没有自性的,最后达到了灭尽,“虚”就虚无、虚妄,无自性,说这个漏、漏习也好,这些有为的、生灭的东西都叫漏,那么,它都是虚妄、都是没有自性的,最后都归于空性,在空性当中荡然无存,所以叫灭尽定,没有受想了,没有这些觉受,因此呢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啊,得亲印证,啊“得亲印记。发明无学”,所以当然得到了佛的亲自的认可和授记,他自己呢就开这个、开发这个智慧,明心见性,达到了无学位,在这个佛法的修行上用功这个原理上都已经通达无碍了。以此而说呢,佛要是问大家这个一门深入、一通俱通的这样一个修行的法门,啊,“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以我自己所亲身证得的这样的果位,那么,这个修行的经验来说,叫“纯觉遗身”啊,这个“纯”就是纯粹、专一、无染啊,都可以这样理解,那么,他是由这个见闻觉知这个觉,这个觉的作用,能觉的、所觉的,然而对毒刺扎到脚,他感觉到疼痛,这个觉,这也跟触法有关啦。“纯觉遗身”,实质上这个觉又升华出来了,他纯粹、专一安住在这个能知之性上,这个觉就与刚才那个痛觉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状态下,进入了无我的“诸漏虚尽”的境界,然后,证悟了空性。所以说呢,“遗身”嘛,就是,其实是遗忘的遗,当然这里有等、相当于讲就可以达到了空掉的境界。“纯觉遗身。斯为第一”,以这个能知之性去感悟到身体四大的、包括这些诸漏虚习气的都是和合、和合物也好,还是无自性的,也是生灭,瞬间刹那吧,都不是真实的,所以说他以这样的因缘证得了无学位的果位、阿罗汉的果位。那么,这就是他认为,他最殊胜的、最适合他的、最好的修行的方法,也是证得了圆通的这么一个过程。

南师:好啊,法师讲完,你们诸位,哪个再、再再补充一下?呃,大家不要光听啊。

李素美:我、我觉得,我觉得这里这位大阿罗汉证得这个方法,很实际,因为每个人都有痛觉。

南师:对。

李素美:人很不舒服,这个很实际的,每个人都随时或自己检验一下都可以拿到痛点,就觉得这个法门,我自己也用了很多,我觉得,觉得很贴切。好,那么,譬如说,就算一个比喻好了,当我们静坐的时候,一开始,由不通的地方开始不舒服,或是你脚疼的时候,那么你就开始,你用这个法门,你去看中间有一个那个能知道它们的痛与不痛,或者说你就定在那里,然后你做几个深呼吸也好,或是你就静静看着它。那么,很快地,大家也许可以去试一下,那么这个痛的这个感受就跟你这个觉,你就可以慢慢知道有一个痛、有一个不痛的,再看一下呢,痛也不是痛,能痛也是不痛的,它本来也就是没有这个东西。这是一个,我自己也试验过了这样的方法,所以我觉得提供给大家,是不是也可以试用这个方法去证明一下。

南师:好,还有没有?

沈女士: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他这里啊,最后说是那个“得亲印记,发明无学”,这个“无学”啊,从那个憍梵,还有前面一个周利啊,他都是叫“印得”或者是“印记”,这个是“发明无学”,这个“无学”跟无漏有什么不同?请教。

南师:嗯,无漏是成阿罗汉六根如如不动、得圆满了,圆明清净的、圆满的,我们众生皆在漏,六根皆在漏,身心都在漏,漏就是有渗漏、有漏洞、不圆满,这是功夫境界啊。无学是位、学位,在佛的出家比丘里头到了最高处了,不需要那么在,初步大家学佛一下,钻也钻不进去,都还在求学中,这是无学位,这是位置啊。清楚了吗?

沈女士:清楚了。

南师:好。现在我问的还不是这个啊,你们听经,听《楞严经》讲了,现在代表你们讲法的首先是天风法师讲法,天风法师讲法,还是走学术教理讲法,我希望他有时候讲的,希望他将来再进步,讲经说法,一刀就杀进去啊,给人有心得啊。所以问你们,不要认为说,我们这里现在晚上都是天风师讲,你们有听了觉到天风师讲的没有到家的、没有到位的,想讲也不敢讲,要讲也不肯讲,这样不三不四的,不好啊,呵,所以我问,还有讲。刚才,讲这个法门,尤其你们诸位还是冒充假装也在用功嘛,这里有个禅堂,偶然也去打打坐,假装修行样子,随时有。这里也提到人生都是苦嘛,他告诉他,他跟佛出家,佛叫世间一切皆苦的,我们就在苦,啊,每天不是伤风感冒,每天都是生病中,你身心哪一天有安乐过啊?初步所谓得禅定,身心轻安、安乐都做不到。

这个里头我们教你们打坐、禅定时候,我上课也讲了很,就至少到庙港来也讲了一两年了,随时提到,你们注意,这个打坐,哪里痛觉,有两个东西,一个知觉,一个感觉,我不是常讲吗?对不对?(答:是。)所有感觉都在痛。所以我说,你像这个这个魏晋阶段,三国以后,佛经的翻译教做功夫《修行地道经》,他翻译觉受,不叫受阴,叫痛。当时我们看经看到,觉得,哎呦,原始的翻译太粗了,啊,色受想行,这个受怎么翻译成痛?到了几十年以后,我再看这些经,啊呀,他当时翻的是对的。后来,也等于我们法师天风师父变成文学化了,把他痛变成受了,我想他当时翻译,外国师父在这里要传法给我们,翻译,他也不懂中文,一定在旁边问,“什么?讲的那个受阴,这个,这个,中文叫什么?”中国人也搞不清楚,然后还打他一记,踩他一下,“喔唷,这个痛,痛,痛。”“哦,这个叫痛。”感受就是痛,这个痛还有个乐受呢,快感的时候呢?吃了舒服的时候,呃,喝酒喝得痛快,哈哈大笑的,乐受也是痛,都包括痛在内,世间一切,所以你们用功注意。他讲的很实际,刚才李总李素美也提出过,她是有、她随时跟到我旁边,随时会问的,啊,是,她的痛苦特别多,身体也不好,所以她,我常常告诉她,你不要注意这个痛啰,注意那个知痛的,知性不痛,能知之性不痛,你就可以直接到佛法最高路线。她这一方面走的多,她刚才提出来。

所以他现在报告的就是这一段,出去化缘,心里想一切皆痛,啊,人生一切皆苦,就是基础的是,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啊,念心无常,他参究。刚才法师也讲过,印度人喜欢光脚走路。他这里说“乞食城中。心思法门”,非常专一,忘记了路,忘记了走,也不注意路上,一下给毒刺,它不是普通的刺啊,有毒的,一身发肿,全身的“举身疼痛”,中文用举身,全身内外都在痛,谁都受得了?啊,现在人赶快进医院了,啊,赶快打止痛针啊赶,他没有啊,当时没有,几千年前。他就真的在用功,他忽然会、痛、痛苦的时候,他没有忘记了参究这个知性,我里头,耶,知道了,“知此深痛”,啊,知道了,现在我这个想,知性给感觉的痛觉拉走了。所以是《大学》“知止而后有定”,一个呢念头,譬如读书专一的时候,给书拉走了;画画时,给画拉走了,自己那个意境;唱歌时,给歌声拉走了。这个时候,知,能知之性,“知此深痛”,只有痛,这个时候只有痛,没有别的,但是他不同,他在真用功,在痛苦要死的时候也参究,耶,我现在这个知性是给、就是他妈的这个这个痛苦拉走、拉走。“虽觉觉痛”,耶,但是他在参究啊,这就是般若智慧、修行了,对吧?我们自己想想变成他,痛得厉害,给痛拉走了,你那个知道痛,“哎呦”叫,“我好痛啊”,那个知性并、那个知觉之性虽然觉到现在是全身痛,“觉清净心。无痛痛觉”啊,耶,我那个旁边有个知性知道痛的,“哎呦”在,“哎呦啊,这个时候,古道啊,你来一下,古道又出门去了,哎呦,天成啊,我旁边没有人帮忙,很痛苦啊。”叫我,清净心,那个知道要人来帮忙,无、那个东西知性无痛,那个知性无痛喔,痛是另外一个作用的,也是本性起的一层作用。“无痛痛觉”,那个知性上无痛,知性也没有觉到痛。所以这个痛的,受这个痛,是心起了一个作用,那个知性站在旁边,等于两个,一个在看到。其实要死的时候也是一样,要死了,“哎呀,我要死了,人家来看我,也掉眼泪了,哎呦,我走了”,其实他不知道,你那个要走的,知道要走那个没有动过,呃,“无痛痛觉”。那么,在这个时候,他讲用功的参究很清楚啊,就在同时,“我又思惟”,正思惟念头,一边一边在痛,一边在参究这个觉性,在问自己“如是一身。宁有双觉。”,呃嘿,痛啊,哎呦,哎呦,哎呦,可是我那个叫哎呦知性不痛,那个知性下面也没有刺痛了。耶,我生命就是这个身体,有两个觉性,一个感觉到痛的,一个也知道不痛的,不是两个了吗?“宁有双觉”,宁、中文叫做宁,古文常用这个字,啊,“宁有如何如何”,宁字就是现在白话文叫哪里,一个问号,一个字是问号,不要看成安宁的宁。在古文里是,这里是问,“宁有双觉”,哪里还有一个生命上两个、一个觉到痛、一个又知道痛的那个不痛?注意注意这个事!他这个,我仔细一想,当时自己很痛苦,可是有一个知道痛的那个没有痛,耶……我这个生命中、这一身有两个东西。一个知觉,一个感觉,我常常告诉你。

然后,注意这个,“摄念未久”,管它呢,痛、痛死去吧,让你准备死吧,我把念头归到那个专注意“摄念”、抓拢来,专一、抓拢来归到那个知性、知道痛而本身不痛的那个知性上面去了。“摄念”,又把念,这是把感觉痛这一边拉回来,“摄”,提手旁三个耳朵把它抓回来,“摄”是抓回来,抓到那个知性这一面,让你这个身体痛死去了。像我常常生病的时候,就准备死吧,你走吧,痛死去吧,好了,算了,那打坐坐到这里的时候,就是坐到这儿痛死了也好嘛,然后人家说,“喔唷,他得道了,你看双盘,还坐到”,实际上双盘痛死了,呵呵,啊。如果这样也好啊,后人给你建庙子崇拜啦,那烧香大把大把的,香炉也可以超过了。这个“摄念”重要,这个“摄念”以后啊,注意“未久”,开始很难喏,这两个分开,痛还在痛,痛得要命啊,归到清净这一面、“摄念”,定在这个上。好,这一定以后,力量分开,这叫“解脱”,所以出家修行叫解脱,解开了、脱开了,“脱粘内伏”,啊,“随拔一根,脱粘内伏”,是吧?(答:是。)怎么样,下面?

众答:“伏归元真,发本明耀”。

南师:哦……对,这是,这个来了。所以,“摄念未久”,身心“咵嗒”!身体空了,痛也没有,不痛了,不管了,没有理这个痛,心念头也空了。这一空,一定三七二十一天,啊。他说,“身心皆空”,啊,慢慢三七二十一天,这一定、一切无漏了。“随拔一根”,啊,上面讲的吧,你问这一下怎么诸漏尽了?“随拔一根”什么啊?

众答:“脱粘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

南师:啊,然后呢?

众答:“耀发明性。诸余五粘”。

南师:还有一根什么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就是得六根无漏,有,还有人记得吗?啊,记不得啦,我不念,你也记不得,呵,我念,你说我也记得,呵,啊。“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啊,就是诸漏、六根都清净了,得阿罗汉。所以,这个是真正痛苦的用功,亲身的经历,所以,因此这里提到佛亲自给他印记,“好啊,你真了不起”,他没有靠吃药,也没有找医生,呃,当然那个毒性在他身上。这个时候你说,假使再问一层,身上那个毒怎么排出来?因为生理上气脉变化,他不理嘛,不理身体的觉受,觉受的自己有个法则在转动,排掉了,必然的。所以你打起坐来,有时候得乐感也好,得痛感,他本身内部有个法则在转动,这就是气脉问题了,气脉自己转动,不过我不理这个气脉,同我没有关系了,那是四大身体的问题,他不理这个,才可以解脱。所以得,佛很赞叹,亲自给他授记,印证授记。说他真的发明、明心见性了,啊,到无学位,到家了,学佛到这里。所以佛今天叫大家报告修持的经验呢,“如我所证”,以我个人的经验,注意了,“纯觉遗身”,专注于知性,能知之性上面去参究,这个四大身体、感受、受阴赶快解脱。啊,所以我常常讲你们讲念《心经》,《心经》,鸠摩罗什法师,心,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你实际上苦乐来的时候,你忘记了念“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耶。呃,妄想同你,“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耶。你在这里一念参究过去,“纯觉”,知性,坐在那,“遗身”,身体不管。这是讲第一步入门的功夫,证入圆通的这一步,“纯觉遗身”,不要给四大觉受拉走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不住。他是,这是第一法门,这一段。啊,不要仅在文字上去绕,啊,文字上绕做、做讲经法师讲了半天,耶,使众生听者、听者得义。好了,现在,再来一个可以吧?第几位啦?

众答:第十位。

南师:啊?

答:第十位刚讲完,该讲十一位。

南师:以什么、以什么解脱啊?

答:“纯觉遗身”,以觉。

南师:痛觉,呵,但是包括乐受喔,啊,可是你说,痛觉有人还受得了,乐觉啊,使你堕进去、不知不觉,没有人是,这个时候是“我还知性知道乐,我不要乐,只管知性”,谁干啊?!那才不得了。掉在乐境、乐觉里头堕落是千千万万,掉在痛觉里头跳出来,偶或有之,偶然还有;掉在乐、舒服快感里头堕下去是万修万人去啊,哼,都跟到这个走了,啊。好啊,再来一位吧。

天风师:是。接下来第十一位报告圆通的是须菩提。

南师:啊,这个大家都认识,啊,孙悟空的师父。

天风师:这个须菩提也就是解空的意思,就是也经佛给他,说他是证悟空性当中最彻底的,所以说呢也就号称为佛弟子当中解空第一。那么,“须菩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个也是这么一段过程,表示对佛的恭敬,向佛汇报,这个我们就已经讲过有十几二十次,就不再重复解释了。“我旷劫来。心得无碍。自忆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印成无学。解脱性空。我为无上。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这就是这位须菩提。

南师:最了不起的,嗯,般若空性。

天风师:啊,了不起。须菩提报告的圆通,那么,他就说呢,他自己在无量的旷劫啊,这“旷”其实是一个形容词,就是空旷无边的意思,空空荡荡,实质上也表示无量无边。这个“劫”呢,咱也不用多讲了,这也是一个佛学概念,小劫、大劫、中劫,一个劫数都很多年,那么这个大家都有这样的佛学基础,这讲起来,原来讲好多啊,成住坏空,这个地水火风空,每一个劫讲起来不得了,这个劫大家要知道。我在无始劫以来吧,很多很多的多生多世以来,说“心得无碍”,他就已经就和一般人不同了,就是无碍,本身已经达到了这个没有障碍这样的一个空境,无所牵挂、无所妨碍这样的一个境界。所以说他就能知道他自己的累生累世的这些因缘,用我们现代话讲,等于有宿命通啊。“自忆受生如恒河沙”,这他自己就能记忆、回忆起来,或者说很清楚地记得。这个“受生”一般来说就叫分段生死,他的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一段生死,不是究竟的生死、不生不灭吧,从本体上说。他就是“受生”相当于就是分段的生死,在不同的轮回啊,这个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当中由于这个宿业所感吧,在唯识是叫种子生现行,他就会产生不同的果报,有不同的生灭现象。说也可能是做当过、这一生是当官的,下一生是没准就不是人了,再以后呢,有可能是男人,可能是女人,有可能富贵的,也可能是贫穷等等啦,这他都知道。那么,他自己能知道他自己的这些宿世的受生经过,每一生每一世的原由。“如恒河沙”啊,就像这个恒河当中的沙子那么多,他都记得清楚。这里面呢,发挥起来也很多,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啊、恩冤情仇啊,都在这里面都能反应出来。

所以说“初在母胎。即知空寂”,那当初他在这一世,或者在其他世,这里面指呢,指他今生为人嘛,说当初在,啊,作为怀胎的时候,他就已经都明明了了的,所以这等于说是入胎不迷,连住胎也没有迷嘛,“在”就是住,这等于说他都已经不是象一般的那种迷惑啊,而是很高的定力,“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已经能达到入胎不迷的这样的程度。在胎中、在母胎中就能够了知这个空性、寂灭这些佛法的至高的道理、空性的道理都知道。“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众生证得空性”,就象这样的话,不但在母胎里,包括在这个广大这个十方,十方就是东南西北、包括四个夹角、还有上下,那么这是印度的一个确定空间的方法,其实也十方也、十方并不代表十方,代表一个空间概念,很大的空间概念,也可以说从哲学上代表空间这一方面,那一方面时间嘛。所以说他能够“如是乃至十方成空”啊,也能帮助其他的众生去证悟这个空性、领悟这个空性的道理,所以说须菩提等于说就在母胎中就不迷,按道理来说,这等于说是八地菩萨阿罗汉之下的果位,连入胎都可以迷,这就可见他这个证量了、功夫已经是很不一般啦,而且还能帮助其他众生证得空性。

那么,这样的话,“蒙如来发性觉真空。空性圆明。得阿罗汉”,后来呢,又承蒙啊,这个“蒙”是蒙受、承蒙的含义,等于接受啊,这个蒙受了恩惠和教导的含义,就是受到了、接受了佛的点化和启发,这个“发”当启发了,不当发财的发。说受到了如来的启发和指点啊,受到了佛的教化。那么,又更深一步地领悟了“性觉真空。空性圆明”,这个本体自性的这样的妙觉、妙真如性,他是就是说这个“真空”啊,区别于一般的物理的空,是般若的空,说真空妙有啊,是吧。这个空,空能生一切法,空也能灭一切法,所以说这个,但是这个空又不是物理的、物质的空,说就等于空不是没有,也不是断灭,这个空,所以说“性觉真空”,这个真正的空,般若真知,般若真空。“空性圆明”,那么就证到了这个,证悟啊,不是解、理解啊,理解叫解悟,这就从实质上证得了这个诸法实相的空性,并且能够了知到这个空性的圆明广大、妙明不可言说的这样的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境界,以此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

“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同佛知见”,这个“顿”就是顿悟,渐修、顿悟,最后啊,是吧,这个累世累劫的这样的一些修行机缘,一下就顿入这个佛法这个大海啊,那么这个大海形容起来,就是宝啊,那就不用说了,这个世间的,器世间的人把这、把宝当作宝贝宝贵,这个最值钱的东西,珍贵的东西。最后,佛,对佛法来说,对佛来说,对这个明心见性的含义来说,那么这个“空海”这也是一个比喻,这个“宝明空海”,就这样的一个真空妙明的境界。然后在知见上达到了和佛一样,就是我们禅宗祖师经常讲的“与诸佛菩萨、与祖师的心无二无别”,这指的是从见地上说的,就刚才那个咱们沈居士说的无学,这个无学是从见地、知见上说的,见地确立了正确,跟佛一样,这个还有什么好学的呢,这个含义,在慧观上的成就,就和佛是一样的,“同佛知见”。因此,佛认证他达到无学的学位、无学位,等于说都明白了修行的道理,明白了用功的道理,也明白了佛法的真实的、究竟的、毕竟的含义,那这个真理就是这样的,这真理来说就没有什么好学的,不是世间的学问的积累,而是这个一个了悟的这样的一个境界来说的,叫无学位。

“解脱性空。我为无上。”那么,这个“解脱”就是所谓我们这个了生脱死的解脱法门、解脱世间、解脱三有啊,解脱也就是究竟解脱的话,就是一切解脱了。那么,修行来说的,究竟终结的目的就是求解脱。在解脱这个修行的、解脱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够证得这样的自性本空的、这样的真空妙有的、这样的空性的境界,“我为无上”,那么就是,佛认证他在这方面是在弟子们当中是能排到第一的,没有比他,都没有能超过他的。“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现在佛要大家来汇报这一门深入、一通俱通的、这个圆通指的是一通俱通的修行法门。像我所亲自证得的经验来看,我得到了受用,见地来说叫“诸相入非,非所非尽”,那么就等于说诸相入相,啊“诸相入非”啊,等于说呢,象《金刚经》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其实就是诸相就是所有相,啊“入非”,都入空了,入到虚无了,都是从见地上、从证量上,把它看空了、观空了,所以“诸相入非”,都把它在这个皆是虚妄的这样的一个看待。“非所非尽”,那么这个第一个“非”是一个否定,第二个是“所非”,是否定的否定,那就是这个“非”能、是能否定的、能非的,和下面这个“所非”的,也就是能所双亡,能否定的、所否定的都归于虚无了,都被破掉了,就是这个后面这个“尽”,“非所非尽”,“非”是一个概念,“所非”又是一个概念,都销亡了。“旋法归无”啊,最后反转来说呢,这个大家所修的这个法门,就连这个法最后也都是归于空了,说一切法皆空,最后空也空了。那么这样的一个圆通修行的次第,我认为它是最好的,是第一好的。这是须菩提的一个报告过程。

南师:嗯,好啊。须菩提,大家都很熟的,《金刚经》尤其是主角,须菩提解空性第一,他自己的报告,你们都很清楚,不需要多讨论了,啊,同刚才上面的觉受来的,同一意义,不过是他一门深入直接走入空性,但是不简单,他是旷劫以来生来、无始劫来修空的,他一路空到底。他也有宿命通,知道自己出、投生,生生世世多少次,生生世世都修空法,所以这一生,在释迦牟尼佛这个阶段,他母亲怀胎的时候,家里什么都空的,连米缸的米都没有了,呵。他家里蛮富有的,母亲怀了他时,变成什么都没有,空了。不是穷了没有米了没有吃饭了,要吃,要回来的啊,是这样空的境界。所以他同舍利子两个不同,舍利子是智慧第一,他是证空第一啊,性空第一,刚才自己都报告了。等他母亲生完他在家里,财富一样,没有少了一样,啊。舍利弗是,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他母亲怀胎的时候,下一次明天就会讲到舍利弗了,现在先讲了,他母亲一下通三十几国语文,啊,等到生了舍利弗以后,呵,连自己的文字都搞不清楚,呵,啊,他有这样。这个空性,讲起来很容易,这是五蕴得解脱,上面到“参考”、到“所非”这一节来一切皆空,“诸相入非,非所非尽”,能所双亡,皆空,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所以这一段,你们都很熟,不要多讨论了。至于如何用到自己的用功心地上来,我也说不清楚,就靠你们自己了,啊,谁也帮不了,佛也帮不了大家的忙,就靠自己,能够抓住知性,证入空性,其实知性、空性是一个喔,不是两个,啊,深一层,深一层就是空性了,啊。目前来讲是知性,从这个入门,知性空,知性的性空。这做一个交待,是到时间了,是啊?

薛虎:到时间了。

南师:哦,好啊。今天,这几位大、大阿罗汉、大菩萨就没有话讲了,啊,研究到十一位啦?

某人:到十一位。

南师:二十五圆通到了一半了,不晓得诸位圆通到哪里去了。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