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天风师:昨天,我们讲过了这个毕陵伽婆蹉,还有这个须菩提尊者,已经报告了第十一位修证圆通的成就者。今天进行到的是舍利弗,第十二位报告圆通的。在金陵刻经处这个版本是卷五第十一页第一行,那刚才老师也给我们提示,啊这个,讲经的方式呢,随着这个《楞严经》的进行也在改进,也在变化,也在随顺着这个方便。那么,在之前我们讲过很多过程的话,很多重复的经,我们再去重复一遍,甚至有的已经重复了几十遍,就没有必要了,一些讲过的名相,包括讲过三四次以上的,也不作深入的解释,如果有哪一位没有听清,或者是缺课没有听到,可以提出来,是吧,大家同学之间啊,或者请教老师,都可以提出来。
那么,今天这个舍利弗尊者呢,这个舍利弗也是这个有几重含义,其中一种含义就是他的、他的母亲是,因为他的母亲而得到这个名字,就是因为他母亲是当时印度的非常有名的、非常非常有名的一个美女吧,就是,那就是号称是这个象我们中国人讲这个丹凤眼,是凤凰那个眼。那么,印度的一种鸟叫鹙子,秋天的秋,底下一个鸟字,就这种鸟的眼睛也是非常漂亮,所以说呢,叫鹙鸟。那么,当然啦,这个舍利弗是这个、这个美女的儿子,那么他也就是、就相当于是这个美女的儿子的意思,所以叫鹙子,也就是因他的母亲而得到这个名字。那另一层含义呢,就是他本身呢也是因为有宿世的因缘,他是很具有天赋,非常有智慧,也是后文会讲到累生累劫的都不迷,也像那个前文讲的须菩提一样,有累世之赋,有这样的宿因,因为他也是称为佛的智慧第一的弟子。啊,这样呢是无比寻常的这个舍利弗,这么一个大概的含义。
“舍利弗。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心见清净。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这个经文不长,但是这个又有新的含义在里面。那么这个舍利弗这个汇报的这样的圆通,就是啊也是叙述一下他的宿因,就是他也是在旷劫以来,这个劫,我们已经讲过多次了,就不再重复了,旷劫以来、无量世以来,“心见清明”,啊“心见清净”,就是他的心地啊和见地,就是都很清净的,啊,清净呢当然是相对于那些尘劳烦恼而言吧,相对清,相对来说是清净的,比较不受尘染的。“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间种种变化。一见则通。获无障碍。”那么,他也是有这样的因缘,跟前文讲的须菩提一样,在他这个分段生死,因为这个无量劫以来很多世,很多世,这一世就是相当于我们讲的一生、人的一生,那么他这么多次、像数不过来这么多累生累世的过程当中,他对于这个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种种变化,不管是世间的有为法,还是出世间的无为法,修行方面的啊、智慧方面的,说这个“种种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这些相上的、用上的变化,本体是不变的嘛。这种种的变化,不管是变出什么花样,说“一见则通。获无障碍”,就是他只要看一眼,就明白了,就通达的,就可以想起来,所以呢,他也是能够获得了这样的一种智慧。“获无障碍”,那么就是他的,当然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比较称心如意啊,相对来说就是缺少这样的阻碍,那么就是智慧和福报的因缘都比较具足这个含义啦。
那么,他另外一个因缘就是,“我于路中。逢迦叶波兄弟相逐。宣说因缘。悟心无际。从佛出家。见觉明圆。得大无畏。成阿罗汉。为佛长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那么,他这一个因缘就比较特殊,说他在路、在路途当中呢,“逢”就是遇到了啊,相逢嘛,大家遇到一起了,耶,他就是遇到了这个,这里面有个迦叶三兄弟,这个和那个大迦叶尊者,这个名字看起来很接近,但是不一样。啊,他这三兄弟也都是有修行的人,这个在另外的时候再讲他,因为这一讲起来就跟他关系不是特别大,这里只是借助他们兄弟三个在探讨、讨论这个因缘所生法这个事情的时候,探讨佛的这些因缘观。那么,被这个舍利弗尊者给听到了,他本身呢就是具有“一见则通”这样的一种领悟能力和智慧能力。就是在路、路途当中就听到了这个迦叶波三兄弟,这三个兄弟都挺有本事的,后来也当然都是跟着佛出家了,他们这个“相逐”并不是说这个跑的意思,这里面是讲探讨、探讨佛法、探讨因缘观,他们三兄弟正巧在边走路边探讨、讨论,啊,怎么样说这个因佛原来有个偈子这样的,“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有这样说的,也有说,就是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都是这个因缘的所生法的一种说法,那翻译的不同,还有这个传承的弟子的不同,总而言之是在探讨这个、这个因缘所生法的这个佛法上的这样的一个见地的问题。那么,就被这个舍利弗尊者给听到了,说他们在“宣说因缘”啦,这个“因缘”,这里面就包括这些东西,因为佛用这个因缘观来破这个当时的印度的外道和这个有主宰的一些宗教,啊,这个自然观的宗教,说这些东西天生就是这样的,啊,就是自然观,或者是这是被一个什么什么神主宰的,或者被上帝主宰的、被真主主宰的,那么这样的话就是有常见的,那么佛是用这个因缘观来破除这个常见,“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那是,缘起法则,“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不是哪一个人造的世界,也不是哪一个天主主宰的世界。那么,就是在讲这个因缘观,这个三兄弟就在探讨和讨论这个因缘观,就是“宣说因缘”就这么来说的。因为舍利弗因为有这样的宿世累劫的智慧福报因缘,他一听,一下子就明白了。然后就“从佛出家”,他就当时就是说,耶,就请问这个三位修行人,他说,这个,你们说这个道理是谁告诉你们的?后来他们就跟那个舍利弗说,这是这个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这个释迦族的圣人,是他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我们大家也是在参悟啊,这个道理,很多人因此而悟道得解脱。所以说呢,这个舍利弗就,他也这个非常的欢喜,对,这个人是了不起的圣人,这样就让他们去了,带他去找这个,跟、跟随着佛陀,啊,因缘到了,他也就跟着佛出家,出家的这个等于,这、这段叙述到这。然后是,“见觉明圆。得大无畏”,那么,在出家以后呢,当然是已经听到了这个因缘的奥妙,这个因缘所生法的道理、缘起性空的道理,他都明了了。那么就是等于说,从见地上,从觉性上,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就破了这个一些还有那么的一丝疑惑,或者是一丝对法的执着,他就讲,那是从法的意义上说的,“见觉明圆”,说他用这个观照的方法,就是“见”嘛,能、能见的、所见的啊,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眼来观照,说,耶,以此看到了这个自性正觉的光明,他的圆满无碍的本体,啊,这个圆明广大也好,这个妙明真心也好,他的见地和觉悟都达到了这样的境地,因此得到了大无畏。那这个无畏呢,这个,也是那我们《心经》里都知道啊,“以无所”,这个“无所”,无所恐怖,啊,“无有恐怖,无有颠倒”啊,等等这个,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无畏也是一种功德,是吧,说你有畏惧,当然就有,是因为有疑惑才会有畏惧,有疑惑那就还没有破除那障碍,所以这里面,用了一个“得大无畏”,也是等于说以智慧观照破除这些疑惑、畏惧、障碍,这用一个“大无畏”。那么,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嘛,所以说在智慧的观照下,也就法眼清净、法身无暇。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也是“为佛长子”,这是对佛认为是得法的、第一个得法的或者是最早得法的这样的弟子,那就是“为佛长子”他并不是按血统来说,概念上理解的他儿子啊、太子啊这个,那是血统的理念,那这个里面的“为佛长子”是指的是法子,就是得到了佛的心法,真正能够承继法统、能够得到佛的,能够传承和沿续并且受用了这一切佛法的这样的一个状况,这样的弟子才能称为得法弟子。
那么从“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因为他当然他也是属于在一世来说也算是声闻,他是虽然是这个原先的宿世当中智慧这么高、定力也很高、福报也很大,那么他今生今世是因为听到了佛的这个三个弟子在谈因缘,也是佛的、佛的方法、佛的教化当中,“从佛口生”,等于说这也是亲承、亲耳听到的佛所讲的法,从佛口中生出的法,那就可以看到这个“佛口”的概念就是身口意,身语意,这个口,这个口不但能造恶业,也能做善业,是吧。那这个“佛口”就生出这么大的功德,能让一个人悟道。然后,“从法化生”,当然啦,口里面说出来的正法,能够让人发明心地、这个明心见性,就是等于说了脱生死,所以叫“化生”嘛,就已经超凡脱俗吧、转凡成圣,“从法化生”是从这个理念上说的。“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现在佛要弟子们汇报一门深入、这个一门用功办道这样的一通百通、一通俱通的这样的法门,说以我所修学证得的,那就是这个以心地法门,这个“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所以这个心地法门的这个知见啊、正知正见啊、包括这个明心见性的这样的一些功德,就是比喻说,他这个当他发明心地了以后,就产生了自性之光,这个自性之光达到了极致,这个就达到了更高的境地,就是这个解脱知见的境地,因为这个佛法的成就、修行来说,一般是除了三无漏学以外,就是解脱和解脱知见,也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个方面,当然是达到了解脱知见,是终极的成就,所以说“心地发光,光极知见”,达到了这个解脱知见的这样的一个境界。所以说,他认为这个法门是最殊胜的,也是他最有受用的,这样可以向大家作了汇报。
南师:好啊,呃,胡子啊,你明天做三根签啊,大家哪个抽到都要讲。
天风师:有,是。
南师:三根,一根是画个红的,一根是抽中了,那两根没有红的,都一样,啊。
天风师:那做十个吧。(众笑)
南师:三个就行了,啊哈,啊哈,十个,啊。
古道师:真的啊?我以为你说说呢。
南师:真的啊,不是说说的,大家要练习,不然。
古道师:我那有一根,我那有五根,不是一下子……呵呵。
南师:这是第一件事啊,呃,第二件事,这个,你说三支签太少,做六支吧,给你们机会,躲过去机会多一点吧。
古道师:那也十多个人。
天风师:打击面,打击面也大一点嘛,呵呵。
南师:那不管那么多的,嗯,六、六支啊,两个,事不过三,六支是双倍了啊。第二点,这个,我们研究《楞严经》同外面一般不同、不做学术的啊,要修持配合学理,这个说法,宗也通,啊,教也通,走这个路线的,大家要练习。一般现在人,佛教里头讲经说法的法师兼具是没有了,佛学院那些是上课的老师都是鸦鸦乌的、乌鸦鸦的啊哈,那够不上,没有个真正的法师。过去所谓称法师,六七十年之间是会通一经一论,现在有一个人么,也说是法师存在的,只有一个梦参老和尚还在五台山讲《华严》,嗯。那么,其他的真正学教出身,天台宗、华严宗都没有人了。嗯,梦参老和尚也比我年纪还大,他是讲《华严》的,啊,也不是原来学宗出来的、修行打坐,也不是学教的,现在讲教,了不起老和尚,啊。所以现在没有和尚,佛学院这些老师都是剃了光头又出家,大概也学校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的很少了,高中毕业、大学毕业不会看佛经就上去讲课了,是这个程度,什么都没有的,在佛学院是很糟糕、很糟糕的一个、一个佛教教育的团体,所有的佛学院都是如此。你们将来要弘法,学会讲经,古代的法师榜样,你们,讲经法师榜样没有看到过,自己先创始吧、练习,所以要抽签,就要练习会啊。
第二点讲到《楞严经》的讲法,我们在这里研究不同了,见地、功夫、修行配在一起的啊,嗯,同一般的讲经更不同,所以更难。那么,现在讲二十五位圆通到十一位、十二位,注意十一位是昨天,须菩提尊者开始是吧,现在十二位舍利子的,由小乘转到大乘,注意喔!二十五位圆通由须菩提以前这些大阿罗汉,虽然是小乘道的大阿罗汉,也是大菩萨,他们都、都是回心向大,啊,证得罗汉果以后,知见打开了,证入大乘道的菩萨境界,所以大阿罗汉也就是大菩萨,也是佛道。那么,如果严格讲阿罗汉这个名称呢,我们这一代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大阿罗汉,其他的都算是阿罗汉,不算是大阿罗汉,只有一位,所以佛就是大阿罗汉,大小乘统吃的啊,统概括的。那么,我们研究《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你们注意!第十位以前,须菩提以前,都走小乘道有为法,离不开色身、身体,配上心地的修持而证入的。到第十一位,完全走成大乘,不管身体了,啊,不是不管,兼带一点,都直接走心地法门、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的路线。不晓得你们注意到没有,所以叫你们,我都吩咐你们下去要研究喔、要开讲喔,你们都白听,等于古道说,我以为老师说笑是,我说笑都是真的,真的也在说笑,我一辈子做工夫,不希望摆那个死面孔,可是你要当真话听,不然你耽误了自己,因为我去这个时代不同,不好严肃了,啊,有时候很轻松,玩笑之间,嬉笑怒骂皆是文章,那你可以跟我学了,呵。我有时候发脾气也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笑也、说黄色的也是这个东西,你不懂,你们就轻松放过了。就明天起要抽签了啊,抽不出来的,耶,不会讲的怎么处理啊?罚金,是啊?
古道师:罚款。
南师:罚款,多少钱?
古道师:一次一百块。
南师:一次一百块啊,准备喔,好,这个罚了以后,我们买点心啊,或者加什么的啊。
古道师:改善伙食。
南师:啊?
古道师:改善伙食。
南师:啊,伙食差不多,呵,改善啊。
某人:烧的伙食不满吧,呵呵。
南师:啊?好,好吧,你们准备常讲不出来,就多准备钱,就是太贵了吧?
古道师:太贵了啊。
南师:啊,要不要打个折扣啊,你们诸位讨论喔,我刚才讲过不是笑话喔。啊,有人提出意见一百块,要不要减点啊?
天风师:好像没有意义。
南师:好,没有意义,好,那就一百块,好。那么,注意啊!第二点,你看须菩提开始,这个同舍利子开始,都讲自己旷劫以来,多生累世就是修行人,但是须菩提的旷劫以来同舍利弗的旷劫以来什么差别啊?
天风师:而是“心见清净”,他是“心得无碍”。
南师:对,谁“心得无碍”?须菩提“心得无碍”,从心地法门入手,这四个字,你去认识、体会、研究,一定悟道了,特别注意!所以你们念《心经》,念到《心经》怎么证菩提啊?呃,“依般若波罗密”,有个“心无挂碍”,就是“心无挂碍”了,须菩提,“无挂碍故”什么啊?(答:“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是这个路啊。那么,所以须菩提是解性空第一,是真正的特别的大弟子。舍利弗所谓的“从佛口生”,成为佛子,“心得清净”。“心得清净”同“心无挂碍”有差别,大有差别,这要注意!因为“心得清净”,他所谓世、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怎么通的?什么变化啊?(答:“一见则通”。)啊?(答:“一见则通”。)世出世间,(答:“种种变化,一见则通”。)什么道理啊?请问?问你们,请问,我是客气啊。(天风师:智慧,智慧观照。)不是啊你,当然这是文字解释文字。世间一切学问、种种变化,他一见就会,因为此生素来清净。譬如说,现在我们中国人一百年,西方文化过来,政治也好、经济也好、人文也好、科学同中国的都不同,其实原理是一个,他一切变化,一切皆会,变化是这里。你刚才胡子法师讲的四个字,这是在学校上课的方法,什么字啊?
天风师:智慧观照。
南师:啊嘞嘞,一下就过去了,呃,下面听了,白听的,这不是我们要讲,我们宗也通、教也要通,就是把它说明,即使任何的学问都是一个原理,言语文化、地区时代不同有各种变化。譬如我们中国字,讲乃至佛法、乃至我,一切文章、一切出那么多书也都是抄书来的,也都是佛说的、前人说的,不过变一变,“天下千古文章一大抄”,没有真正自己著作,除了上古以外,佛经,譬如我们《五经》,创作,啊,上古没有、没有见到(这些)书的人。佛也没有说一句话,佛的弟子们整理了佛经,算是佛的创作,以后我们讲的这些都是佛的话,没有一个是自己的,世界任何一种学问,科学也好,宗教也好,都是这个变化来。他说,所以他“心得清净”,要这样讲进去,理解,不是故意那么讲,你要自己理会进去,自己没有理会,也只好抄书了,又把别人的著作变成你的搬过来注解这个。满嘴都是学问,都没有用,我们要走的路线不同,精神在这里。所以舍利子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所以叫“为佛长子”,这个“长子”是什么?智,十大弟子里智慧第一,智慧,成佛,就是智慧的成就,所以龙树菩萨著一本论,第一部大论,就是《大智度论》,成佛,成佛是智慧,不是功夫,不是你打坐坐得好、气功练好、身体练好,都是外道,同佛法没有关系,这个特别要注意!所以第十一位从须菩提起到舍利弗,正式佛法出场了,啊,明心见性,直走一路,出来了。所谓“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心光透过一切所知、所见,无一不明白,所以舍利弗的著作呢,他的说法有经典留下来,《大藏经》里有,目连尊者教弟子,这都有经典留下来很多很多,那么厚,一时看不完,啊。因为他在见佛以前已经做大师了,他的学问很好,而且也不是修外道,接近于佛法,啊,他跟目连尊者两个人都有对弟子们说法的著作,现在《大藏经》里都有。他所以见到佛以后,碰到,路上碰到迦叶波三兄弟以后,由因缘说法再深入进去了,彻底地明心见性,证入佛的大智、智慧成就的成佛知见,他都到了,所以他智慧第一,说法也第一,啊。所以你看《心经》上提的舍利子就是他,这个《心经》这一段是《般若经》里头的中心的中心,摘出来这一段,为什么他“观自在菩萨,舍利子”就完了?上面没有讲,是大会上、般若会上,舍利子请问般若的心法,更浓缩、简单明了,啊,明心见性的道理,佛说,那你问观自在菩萨吧,所以观自在菩萨一来,所以《心经》开始观自在菩萨这一段,把上文很长很长,只写一句观自在菩萨答复舍利子的问题,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舍利子舍利子,提了几次,叫他名字,这是这一段。那么,这是一,第二,要了解的。第三,刚才说迦叶波三兄弟路上相逐,不是奔跑,他们很讲礼貌,三兄弟讲次序,老大前面,老二中间,老三跟在后面,叫“相逐”,一个个排队,走路是讨论这个问题啊。呃,那么这个道理呢,已经有了,我们把要点点了,现在都是大乘的出场了,都是心地法门最重要的地方啊。现在开始大菩萨出场了啊,再来,再来这一次还是你来啊?不抽签啊?还是哪个?还是天成吗?还是古道?耶,你们没有钱的赶快借钱准备啊,讲不出来也就是,出钱也是真的出钱啊,嗯。
天成师:还是天风。
天风师:下一个就是普贤大菩萨,这个普贤菩萨,大家都知道,是这个号称四大菩萨当中的一位,就是这个。
南师:“顶礼佛足”这些都不管了啊,都简化过去。
天风师:“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啊,“行”一般都念行(Xing)啊,南方呢喜欢念(heng)。“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这位普贤菩萨就是一般学佛的常识都应该知道,那就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代表行愿的普贤菩萨,代表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代表愿力的这个地藏王菩萨。那么这个经文里就有讲了,普贤菩萨本身也是,包括观音菩萨都是这个这个,还有文殊菩萨都是在贤劫以前都已经成佛的。这个像观音菩萨叫正法明如来,普贤菩萨就叫普贤王如来,在密宗的这个菩提萨埵也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普贤王如来。那么,他就自述他的因缘,就是“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就是普贤菩萨等于,这个“曾”就是曾经嘛,“与”就是啊,亲近啊、一直啊、和他在一起的意思,说他,我已经和像恒河里沙子那么多的佛、过去世的佛、前劫的佛,等于说都数不清有多少位佛,在他的座下作为法王子,就是啊。
南师:就是佛的弟子,你就简单,不要用、不要用文句讲了,用白话,这里要补充,我来给你讲。
天风师:好。
南师:这位普贤菩萨为什么说“与恒沙劫中与佛子修定”?真正以佛的教理讲,一个人成佛修行三大阿僧祇劫,不是一生一世,或者修七生、一百生成佛,做不到的,都是多生累劫修来的,所以禅宗讲顿悟,讲教理人学唯识的或者讲其他经教的人,啊,义学沙门讲教理的人,不承认,不可能,都是渐修来的。这个问题离本经讨论最严重的就是《楞伽经》了,我们还没有给动手开始啊,《楞严经》他、所以他多生累劫是普贤菩萨,你要讲出来,他这一生,佛来成佛,这几大菩萨都是比释迦牟尼佛早,都成佛,所以也称普贤如来。因这个世界,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出来做教主了,诸大菩萨摇身一变来做大乘道的首座弟子,捧场的,等于学院的大教授,啊,释迦牟尼佛就是校长,他们来做,都来担任头牌的大教授,这叫普贤菩萨。这里翻译是普贤,贤人圣贤的贤,有些经典翻译现在的现,普现,现在现身来,他是过去的佛化身来的,代表,这几大菩萨普贤菩萨代表愿力,讲大乘。所以小乘大乘我们讲学佛先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代表就是愿力,所以真正学佛教、要修行,发什么菩提心觉悟?就是我要成佛,这一次这一生要出家不出家,要学佛法,心是、目标是我要成佛,发菩提心,发这个愿力,成佛干什么?救世救人,简单话度一切众生,没有这个愿力,不算学佛,那是叫依靠、逃避,世法上失意了,或者恋爱失意、做生意倒霉、做官失落了,走到躲到佛门,躲到禅门去,叫逃佛、逃禅,不算数。真的发愿,学佛真的佛法是愿力来,修持发菩提心,先修愿力,所以修菩萨心叫大乘,第一学会,第一个学会普贤菩萨的愿力。那么,在我们中国显教里头抽出来的,大家我们,提、提倡了几十年,我有一本书叫做有一个什么啊?
众答:《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南师:啊,你们都看过的。呃,这第一个,先要发愿,这个《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我这个标题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学佛先学普贤。那么,大菩萨的行愿只有普贤菩萨吗?十大愿?不是的,文殊菩萨十二大愿,不过一般不大采用。譬如阿弥陀佛四十八个大愿,呃,地藏菩萨有地藏菩萨的愿,我们简单的流行的一句话,说地藏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是地藏王菩萨发愿的总结。每个菩萨有他的发愿的一套,愿力、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我们普通讲读书修行,我们中国人讲孩子为什么做立志,要立志做个什么人,求个什么学,立志,人没有立志去做事情…呃,就是研究图表也要立志,我今天要去研究图表去了,也是立志、动机啊,有这个动机,才讲学佛,所以修普贤愿是动机第一。这里所以特别由须菩提起,到舍利子,走成大乘路,普贤菩萨出来,学佛第一步,这是大乘路子。十二位圆通,第十一位开始就来了,啊,两位大阿罗汉修菩萨道的代表,第一位须菩提,见空性第一,第二个智慧成就,啊,舍利弗,真正大菩萨普贤菩萨第一个出场,最后是观世音菩萨做结论,二十五圆通的组织是这样。
南师:他说,“修普贤行”,呃,“从我立名”,“修普贤行”,一切都要修普贤行,很普通的,现实主义,学佛也很现实嘛,也在做生意,一个人我要做到干什么?你要升官发财,也不过是个小目标嘛,成佛比那个厉害,都从普贤行来的,普贤行为来,啊。他,这个,所以这一段,没有办法解释文字,他是成就的佛,只要发愿,走普贤菩萨这个心愿的力、成佛之路,用不着你讲话,你念头一动,我已经知道了,“我以心闻”,不是耳朵听的。那么,这个里头问题大了,我们学禅宗或者学佛啊,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人有没有这个功夫?一定会,就是他心通,佛的他心通,他有闻力,提到“闻”,这个“闻”是留给观世音菩萨用了,最后来作结论。啊,当然有说明,大阿罗汉都五通,无漏,既得无漏,六通已经具足了,啊。他说,“我以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的知见”,注意这句话,一切众生心里所想的,不止我们人,任何众生心里所想,他都知道,这是“心闻”的功能,这是悟道以后的功能,菩萨境界,还不是罗汉境界,心,罗汉跟菩萨的差别,心的量,广大、分类…这个心很大,所以菩萨又中国文字称为“大心众生”,也是众生之一,菩萨,是大心的,就是这个道理。呃,所以他用心的分别众生,说,你心之所念,他已经知道了。但是我们想,他知道,我们不知道,他里头有话给你交待啊,所以“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你注意!“拥护安慰”,呃,“令其成就”。他神通那么广大,你说他,我们心中之念,他都知道,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呢?等于太阳永远照到世界一切众生、一切草木,太阳普照没有分别,你见不到,你自己盖房子,你自己戴帽子,你自己用什么自己障碍住。他是随时,诸佛菩萨没有这个愿力,不要成佛了,也不要悟道了。说我悟道不想,我这个人世间太苦了,我只是了生死,永远不再来,这是小乘,小乘有外道的说法,不是佛法,没有诸佛舍弃一个众生,这叫做佛法。啊,受最大的打击痛苦、最难,他没有放弃,不然不叫做愿力。所以他告诉你,一切众生心里发这个愿修普贤行,我完全知道,我完全是…我也来给他加持,他自己不知道的,不知道是你业力的、业报、自己的障碍遮住了,那是真的。所以我极力提倡,所以,因此把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一品抽出来,现在普遍地流行,啊,当时我学佛第一个是走这个路线。这个是谁教我的?嘿,普钦大和尚,法师提醒我注意,他说,“我告诉你啊,你学佛,你每天念一节普贤行愿品。”我说,那个干什么的?“嘿嘿”,他说,“我有本,送给你去看吧。”耶,我看了,哎呦,我就每天读完,啊,而且每天拜,我还是很忙的时候,都是夜里自己用功的,别人不知道,啊,发这个愿。所以呢,他有没有感应?有感应,所以大乘讲到这里很秘密了,这就叫做秘法了。你不知道理,你没有这个信心,不会去修。这就是完全靠信心了,呃,他说我是暗中给你摩顶,啊,“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所以“佛问圆通”呢,“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明心见性以后修不修?修,一切菩萨皆在修,所以菩萨修行分十地,实际上分五十多地耶。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然后成佛以后,十地以后,由等觉、妙觉最后叫成就,十三位成佛,那么密宗讲十六位也对。呃,释迦牟尼佛一样成佛,真不来了?他还再来,没有不来的佛,没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呃,不然不叫大慈大悲了。这个道理要懂了,才可以去学佛,呃,所谓佛说,“佛问圆通,我说本因”,从我这里开始。啊,“心闻发明”,心里对一切众生,修到他心通,啊,你心里的意念一动,动力就有声音,这是大科学了,念头一动,已经发声了,所以讲“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念力一动,已经有声,也有光了,这是大科学了,很难琢磨了,呃,念动这个光与声是唯心的,一般凡夫众生、小乘罗汉都不能知道,不是不能知道,他懂不了,程度还不够,为什么不够?愿力没有那么大,心量也没有那么大,接受不到的,是心量的问题,所以学佛的人,先要真正学佛,先要打开自己做人的心量,我们这个凡夫学佛的心量都是狭小,都是。一切凡夫都犯一个毛病,现在医学名字,心、“狭心症”。啊,我的发声,口音对不对啊?狭(ha)心啊,闽南话,这个啊。
古道师:狭(xia),狭(xia)。
南师:“狭心症”,只有,心量只有那么小,说什么事啊。这第一要注意!所以,像你们也听过佛学,像我们十方同学跟我学的,这本书都有,只有念而已,心里没有体会进去,啊。那么,其实你看了,如果有人编剧,把普贤菩萨的行愿、文殊菩萨的行愿、地藏行愿、佛的行愿,每一个把他收拢来,你看他们大菩萨的愿力是怎么样?药师佛有药师佛十二大愿,啊,所以我也讲过药师佛的琉璃光经,都有愿力的。呃,那么,我们想学佛、听经,愿力是什么啊?呵,不过保佑我自己,或者保佑我爸爸妈妈,啊,那么小的又小,呵,再不然保佑我发财、股票卖钱啊,啊,那什么,这是“狭心症”。这个地方注意!“心闻发明”,然后到达“分别自在”,你看这里讲,分别心是错吗?分别没有错,心量广大了、分别广大、愿力广大是分别心来的。这个里头就参究啰,分别有错吗?呃,分别也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分别也空,分别得自在呢?这悟道以后的事,没有悟道、分别都是妄想,悟道以后,妄想分别都是大慈悲愿。“分别自在,斯为第一”,这是普贤菩萨,现在都大菩萨出场了,后面还大菩萨配合前面的有为法的功夫,现在一步一步出来了,啊,要特别特别注意!
南师:呃,刚才讲,我想一想,我一边讲,我在一边给你们讲,心里还在分别,罚款的问题,一千一百块太多了,一百块,一百块,啊,嗯,嗯,(众笑),呵呵,我怕你们银行借不出款来,啊,讲不出来罚金一百块,嗯。好,明天赶快去做好,胡子。
天风师:知道。
南师:嗯。
某人:老师,讲错的罚啊。
南师:啊?
天风师:讲错一个地方会罚款。
南师:啊,讲错没有关系,只要会讲,讲错没有关系的,重新修改。
天风师:敢、敢讲就行。
南师:我们,我们讨论,求进步嘛,嗯,不是比赛,啊,你们大家如果觉得是比赛,觉得是什么,这个观念完全错了,不是比赛,也不是什么,就要你们,逼你们上路、深入,不然光听,啊,你们永远进步不了,不会上路的,嗯,讲错有什么关系,讲错了以后,我常常说,呃,怕老师挨骂,我说你不是叫我老师嘛,既然是学生,一定错的嘛,对不对?
众答:是。
南师:还怕什么挨骂呢,不然我做老师,你下来,我上来嘛,这个简单嘛,呵呵,我就让位,你就上来讲嘛,就好了嘛,好不好?
众答:好。
南师:好,就这样啊。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