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85 卷五

十四鼻识界 孙陀罗难陀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南师:那这样啊,今天没有抽到,呃,大家都要准备,这是,不是,一定要准备啊,抽到一定要,讲不出来就马上交钱。(众笑)然后啊,今天,那还是照旧,正好讲到律宗,明天就请那个女众的,今天请男众出家的法师,还是、还是。

古道师:天风师。

南师:天风啊,啊,还是天风啦。

古道师:对。

南师:明天就女众,请那个讲戒律的吧,明天戒律的吧,还是今天,等一下就有戒律的啦。

天风师:对,今天已经涉及到戒律。

南师:讲到律就请那个,呃,那个,那个。

某人:优波离尊者。

某女:体悟师。

南师:体悟师,好,就先这样啊,讲到律,她就来,啊,看她讲讲看。

古道师:先,先预约好了。

南师:啊,好啊,那你就开始报一下吧。

天风师:我们《楞严经》进行到这个二十五圆通就在卷五的第十一页背面。

古道师:倒数第四行。

天风师:我们昨天讲过的是第十三位报告圆通的普贤菩萨,第十四位是孙陀罗难陀,这也是佛的亲戚,有的说是佛的堂弟,有的说是佛的就是亲弟弟,就是这个亲戚吧。他这个音译的含义里有好爱、欢喜的含义,也有直接翻译成艳喜的,啊,我们知道这个意思就好了。孙陀罗难陀,这第十四位报告圆通法门的,佛的大成就弟子之一。

南师:这几句老话念过去。

天风师:然后,“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

南师:“虚火”,“遍成虚火”吧?

天风师:“遍成虚净”。

南师:惊觉的惊。

众答:干净的净,净。

南师:哦,净,净,哦,嗯。

天风师:“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那么,这位孙陀罗难陀尊者呢,他报告了,就是说当他、他当初出家的时候呢,是跟着佛来学,学修行,学佛法,就是“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

南师:你讲白话的啊,不要…

天风师:对。那么,实际上说呢,他自己的理解呢,从这个戒行上说、从戒相上说,啊,从这个戒定慧三无漏学嘛,从这个戒律上说,他还是很精严的。“具”就是具足啦、具备啦,这个戒法呢非常复杂的,这个简单讲、讲不那么清楚,大家知道这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戒具备了,那么他自己的领悟呢,就是虽然他已经能很好地守戒、很好地持戒,但是呢,对于这个“三摩地”,就是这个正定、正受,对于修这个禅定的…

南师:古道,你常喜欢低头,这不行,容易昏沉。

天风师:对这个啊,修持禅定的功力,啊,这个…

南师:你还是低。

天风师:作为菩萨的心地法门来说呢,他还觉得没有到家。

南师:不是挺胸啊。

天风师:那就等于说“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这个“漏”,我们之前也讲过多次,这有,今天有一些新来的同学们啊,没有听到,这个“漏”,我们讲了很多,这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处处都有漏,一念心动也是漏,这个一念妄想,统统都是漏,一种执着、一种尘劳烦恼,这些东西都会牵引啊,牵引六根六尘的动作,所以统统都是漏,这个漏就非常多,虽然是因为讲戒律,还有更多的,是在身口意三方面还有更多的注重于在身的方面、在口的方面。那么,这个意识,意上的、意根上的,在有些戒律上就是,等于说是菩萨戒才注重在意根上,一般比丘戒都注重在身口方面,当然也涉及到意根方面,主要是在这个威仪上,这个行住坐卧为主的。所以说呢,他虽然已经很好的能够持戒了,那么,但是在禅定的功夫上,在这个心地法门上,还是没有到家,“心常散动”散乱、妄动,“未获无漏”,刚才“漏”,我们也解说、解说过这个漏。那么,针对这样的状况,所以说“世尊教我,及拘絺罗”,宏忍师说那字念什么?

宏忍师:絺(chi)。

天风师:念(chi)不念(xi)啊。

宏忍师:拘絺(chi)罗。

天风师:拘絺(chi)罗,那么,这个拘絺罗呢,据说是这个舍利弗的一个舅舅。那么,他的,原先也是修这个,这个,也是有修行的人,等于说这个他的另一个名称叫长爪梵志,就是他这个婆罗门教、印度教早先那些外道,他留了长指甲,所以说他就长爪,手指头也比较长,再加上留那指甲,梵志呢是印度的梵,梵代表清净的含义。那么,他也有个名字叫大膝,他就是大膝族氏的嘛,他就是那个一个印度的部落、一个种性,大膝,膝盖的膝。这都是些他的一些基本情况,我们知道就好了。所以说这个等于说佛在教这个孙陀罗难陀,和这个拘絺罗,等于说是舍利弗的舅舅,教他们俩,“观鼻端白”,这是一种修法,以鼻,以眼观鼻,鼻观心,鼻观口,以口观心,也有这么个说法,实质上这也是一个共法,道家也有这个修法。

南师:不对,你这个。“观鼻端白”,修安那般那,啊,不是看鼻子上白,好,这个等一下说明吧。

天风师:好。这个,因为这个“观鼻端白”是一个专门的修法,这个有,老师这个有,等下会给我们专门的开示。

南师:好啊。

天风师:那我就先略过去,啊,就这样一个修法。所以“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那这一段呢不好间断,这是一句话下来的。就是当初、刚开始去修这个法,说“谛观”就是等于说去观照,从这个心性啊、从这些出入啊、从有为的境相上去观察、观照这样的修法。说“经三七日”,三七二十一这是一个表示这个“谛观”的周期啦。说“见鼻中气。出入如烟”,因为他开始是一个粗大的相的时候,这个可以看到这个烟相,这个颜色比较重,说这个风喘气息啊,早先还是比较粗大的状态,是如烟的,像烟雾一样看得到,逐渐呢,就是内心,呃,“身心内明”,就能够进入到一个相对清明这样的一个境界,身心两方面,从生理到心理,能够这样的清明,清净下来,能够这个明明了了。然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再进一步呢,就能够可以达到一个相对更、更豁达的一个境界,啊,圆明广大啊,洞然豁朗这样的一个境界,这个世界其实也是一个境界的含义,并不是一个真的什么的这个有为世界、这个世界那个世界,它表示一个境界。再往下一步呢,就“遍成虚净”,功夫逐渐深入,就这个“遍”是周遍啊,“成”是成就,就达到了这个普遍、周遍起来看,啊,周遍虚空,都是这样的纯净、清净。啊,下一句就是这个比喻,“犹如琉璃”,就像这个,就是这个琉璃光,他并不是说真的像那个玻璃,这是比喻嘛,“犹如琉璃”,可能是空间、时间的这样一种境界的感受,“犹如琉璃”。“烟相渐消”,这个时候呢,再进一步,这个烟是代表这个出入息这个粗大的相,就是消失了。那么,“鼻息成白”,但是这个“白”,我们并不理解成是白色的白,应该是现在我们现在说很透明的含义,这个玻璃是什么颜色?一般的俗称、俗话说就是白的,实质上玻璃是透明的,它的一般的就叫白玻璃,它并不真的是白色,它白玻璃和白纸不是一回事,有这个相对来说是一个相对透明的境界,就跟前文讲的琉璃,这应该是比较接近。再进一步的觉受就是“心开漏尽”,这时候,心地发明,明心见性的感觉就有了,这个,刚才我们讲过这个,那个漏,说这个漏啊,这种散乱、这种失念的状态都消失了,“漏尽”,这个漏已经消失得很干净了。那么,再进一步的状态,状态就是“诸出入息。化为光明”,这刚才是有烟相,最后还有息相,还有这个白相,还有这个漏尽相,那么,再进一步“化为光明”,已经和虚空的光明融为一体了,等于说达到了很纯净,能够化光、化虚,和虚空融为一体,从有为的东西变的,到了极点,就是这个光明。但是下文就有解释,这时候的光明不等于说是究竟圆满的,这“化为光明”还是有相的。“照十方界。得阿罗汉”,那么这个光明已经融入十方虚空,甚至可以光照十方虚空,与十方虚空的光明无二无别、融为一体,因此证得了这个阿罗汉的果位。说当时“世尊记我。当得菩提”,等于说是佛给他一个授记,说他以后会终成正觉,但不等于说是现在就成佛了,授记就表示他还没有…,当得成佛,他这样修下去,以这样的境界,说他成佛是绝对没有问题了,“当得菩提”,获得这个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问题了。所以现在佛问大家,要大家汇报这个一门深入、一通俱通的圆通次第、圆通法门,是如何修证的。“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那么以我自己的修证经验和这个实证的果位,这些经过来看,以这个修这个出入息,啊,这观鼻端白,这里用这个名相。那么,就最后达到了,啊这个,进入了“销息”,这个“销”是销陨呐,说我学了这个安那般那呢,按照这个,十六特胜里所讲的观出、观出散啊、观无常啊、最后观灭尽,最后可能是观息化空吧,这样的一个境界。“息久发明”,那么在这样的境界里长住下来,这个“久”是一个持续的概念,就发明了心、发明心地,然后明心见性,最后由于这个明心见性的这样子这个功德或者这样的果位,证得了这样的实相,圆明广大,同时也灭尽了诸漏,啊,这样的话证得了阿罗汉,这个果位获得佛的授记。那么,他自己这个孙陀罗难陀尊者就认为这个对他来说就是最适合的、也是最好的修证圆通的法门。这是第十四位报告圆通的佛弟子,下面请老师开示。

南师:呃,你们是,大家这一段,刚才听了这一节,第几位的报告?

天风师:十四位。

南师:第十四位的啊。昨天,讲到发愿啊,很重要,那个是走正统佛法的修持法门,大乘道第一步,这要反省自己啊,昨天严重地讲过,不要白听了。今天讲的更重要,修持做工夫与心地法门连在一起的,安那般那的修法,在我们研究二十五圆通,有没有前面有人提过吗?

众答:有。

南师:哪一位?

众答:周利槃陀迦。

另人:香严童子。

南师:啊。

某女:还有周利槃陀迦。

南师:几个了?

众答:三个,两个,前面两个。

南师:啊,到这里三个啊。

答:是。

南师:都非常注重安那般那的修法,这一段,大家,你们怕今天抽签,抽签到的要讲的,一定,大致也看了一下,那么,你们都没有抽到,白看了,好像哈。(众笑)

天风师:虚惊一场。

南师:啊呵呵,那么实际上你们平常有修的经验,刚才对于法师报告消文的,你们讲意见,有什么经验报告来对照一下,提个意见,不要抽签了,自动地、自发地讲,哪一位?随便哪,讲错了没有关系的。

某人:体悟师。

南师:体悟师,怎么老是找到她呢?

某人:对啊,她要讲。

南师:哦。

体悟师:我人缘好吧。

南师:哦哦哦,你人缘好,嗯呵。

体悟师:我在看,就是刚才讲的这一段呢,就是对这个观鼻端白这一点的话,也就是讲的是制心一处,制心一处他指的也就是观鼻子这一段,他是观那个出入息,那么,自己的这个、有一点点的就是,呃,修安般的这一点点的体会,也可以说是供养大家吧。当自己,观过,呃,通过几天的这样的学习下来呢,呃,也有一个体会,老师讲课时曾经说过,佛在世的时候,就说是,安般法、白骨观还有不净观是二甘露法门,确实是,你这样看下来成就的香严童子、这个周利槃陀迦、然后还有这位孙陀罗难陀,这都是走这个安般法成就。那么,前面的那个优波尼沙陀,那就是走的是白骨观这一条或者是不净观这个而得成就的。确实是也是佛言不虚,那么,老师的说的也是真实的,自己一点点的感受。呃,那么在做白骨观的时候,就白骨观配合安般法,我觉得是特别快。因为你把自己、自身观成白骨以后,这个时候一看自己的呼吸就特别的细,这个时候你根本没有,息,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它有四种名相,这个时候就没有喘和气,这两种相就不会有,那个身心的特别的宁静,那么,你这个时候就是有那个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的,反而知、知息遍身,这个时候就觉得有这种遍身,乃至是遍整个法界的、整个宇宙的就是那种感觉,因为这个时候,你白骨化光的时候呢,就是身体的这个界限,已经打破了,身体的界限一没有了的话,那么身见也就随着消、消失了,也就是消减多了吧,就是说,那么本身的这个自身的这个息就会和自然界的这个息,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它真的是息息相通,也可以说你自身的那个息和就是整个的自然界的这个息,它是无二无别的。

南师:嗯。

体悟师:也、也就是说,那你自然界的这个呼吸,它已经把自己、本身自己的这个呼吸,它已经代替了,你就觉得那个时候,我也不知道说对说错的话,是不是就是说也就是这个天地合一的那个息。

南师:嗯。

体悟师:一点点了,报告。

南师:好,你报告好啦?好,啊,那么,体悟师是把自己修安那般那法门出入息与白骨观配合,配合起来,自己的经验,做一个报告。那么,她的修持的时候,修白骨观的,常常会写文字报告给我,传过来看,都是随时看到她耶,一点一点的进步啊。现在她报告初步这一点,很重要,你们诸位还有很多有经验的应该说一下看,我再给你们做结论啊。

天成师:老师,我有报告。

天风师:天成师有报告。

南师:好。难得“夫人不言”。

天风师:言必有中。

天成师:就是这一段的,就是鼻观、观鼻端的时候,出入息的时候,就是以前我就是有点是好玩,但是,说这是我个人就是有这么一个体验,给大家作一个参考。

南师:你你,他讲话的声音,你们诸位听到吧?

众答:听得到。

天风师:讲得很好听。

天成师:就是我以前住山的时候,在山洞里面,有一次走的时候,行香行累的时候,有的时候,一下子站在那里,当站在那里的时候当时,有阳光,洞里有阳光的时候,我背对着阳光,当时候也就当时观前面大概是三五步远的时候,看是饭蒸开的时候,这个时候,观这个,这个念头,观这个出入息的时候,在一刹那间的时候,随你一念清净下来的时候,那你边上这个阳光边上这些现象就都是如烟这种状态出现。当这个时候,你如果是说观、注意在呼吸上面,你这个观这个呼吸进出的时候,慢慢的就是说你身体就是说你心越清净,就是清明这个,外界的光或者内心光容易一刹那间的话,往往就会得止,但是只是觉得一刹那,有的时候也会止是我个人那个十几,十几分钟左右吧。这样的一个体验,报告完毕。

南师:啊,好。呃,我怕他讲话口音,你们听,他是我老乡,他的国语比我高明一点啊,我跟他,好,也差不多啊,怕你们听…他常住茅棚山洞,他是讲山上住洞的时候,修这个安那般那修法,讲的很实际,这个经验啊,尤其在洞里头太阳光的反应,受这个配合,外面物理世界的形象跟这个配合啊。呃,你们大家还有没有?修安那般那,在家居士也有啊。

某女:有,有,有。

南师:有,一个一个来说,好,太好了,试试看,那都是永嘉大师家乡人,会修行啊。

刘宇瑞:我向大家报告一下,就是,这个,安般,就是修出入息的,风、喘、气、息,那么是这个出入有声的叫做风,所以平时的话大概就是我们呼吸,我觉得自己大部分在这个境界上面,这个,我自己是想就是这个呼吸的话初步的其实也就是长养息的一种。出入有意的叫做喘,那么有时候就是这个这个这个,动的很厉害,那么这个呢就是结滞的叫做风,结滞的叫做气,结滞,这个我、我自己觉得对这个体会比较多一点。其实把自己放掉,静下来的时候,这个身体里面,统统是结滞的。这个不流通,结在里面,这个里面就是特别多的是头这一部,整个东西都是结滞的。

南师:打结的结啊,他的口音。

刘宇瑞:对,打结的结,就是三点水一个带字。那么,我想这个结滞的话。

南师:你要帮他写一写。

宏忍师:写了,写了。

南师:结滞,啊。

刘宇瑞:结滞,对,我自己是想这个结滞的话,应该是属于这个,报息的一部分,就身体里面的这个气息,也有点动起来了,所以说那个息,绵绵不绝的叫做息,这个境界,我就体会到很少。所以就是我自己来说,修这个安那般那法,自己体会,对这个息起来起得的非常少,就这样。

南师:好啊,讲完啦?

某人:讲完了。

南师:好,都很好,老实话,还有没有?

天风师:呃,老师,大家都报告这个修出入息,我也报告一下。因为大家这样一说,对我很大的启发。就是我现在呢应该算时间是2003年六月份,现在正好过了六年多,当时我这么一行人,还有包括古道师,去这个攀登这个卡瓦博格雪山,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修这个。

南师:嗯,雪山在印度啊?

天风师:2003年,在藏地,滇藏。

南师:哦,滇藏。

天风师:云南那边,那么,当时呢,我是在书上看了一知半解,没有看过《达摩禅经》,就是说不知道这个出入息怎么修,也不知道出息、入息、还是这个息,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以我这个笨人有个笨的理解,是吧,我就,既然是用鼻子修,那就不能用嘴,所以这六年多来,我守住了一个法门,就是只用鼻子呼吸。当然去观、去注意,把握或者是留、留心这个呼吸。那么,实质上这个方法、目的是对的,但当时没有看过《达摩禅经》,也没有看过这方面的专著。那么,这是,我觉得这个既然是佛教他儿子罗睺罗的一个方法,还有其他的大弟子,那么这个方法肯定不会错。所以以我笨的琢磨,所以说我自己的受益,我觉得这六年多来,不用嘴呼吸,包括我们现在讲话、讲经,你们不知道注意到没有,只是用嘴来出气,而不是用它来呼吸,或者说只用它说话,包括喝汤都是咽下去的,不是连气进去的。那么这样的话,不管在什么时候,二六时中,啊,那除了昏沉睡觉不算,只要你有念在的时候,你都有这个作意在观照这个出、入、还是息。那么,逐渐逐渐久了,实质上我也不知道究竟修它能修到哪里,没有人告诉我这个安那般那修到最后是什么样子,或者应该继续往下怎么修,但实质上,这里就有受用了,你就知道这些微妙的,这里就已经早就超越了这个风、喘。所以说,包括爬山的时候,包括游泳的时候,包括吃东西、喝东西的时候,你都在观这个出、入息,这个时候呢,就有受用了。那么,以前,比方说你讲话,讲一个小时,就会很累、很头晕。那么,包括饥饿的时候,包括疲倦的时候,包括困倦了、要睡觉,这些特异的状态下,你只要以摄念在这个鼻端这个出入息上,实质上他就得到了收摄,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能够有受用,你就知道这个尘劳烦恼、包括饮食男女、睡眠、困倦、食物的好与不好酸甜苦辣都是虚妄的。这,你只要正念在这一息尚存当中,你不用说他就已经安定了,这个时候,就能在、首先在身体上达到一个净化的程度,那自然的你不用嘴呼吸,你就缺少了口腔的感染。所以说我以前有口腔溃疡,有时刷牙会出血,这、这几年也都没有了,不药而愈。这是从色身上的,包括你其他身体方面的,从这个就是说,从这个知息遍身上说,很多人他都是从理上说的,没有真的受用,什么叫知息遍身,这老师给我们多次讲过。这个知息遍身有很多细微的东西,包括酸、痒、跳、滑、麻、木等等的一些触、触受,这些火大的作用、风大的作用,都能体现到了,这才算你真的知道了知息遍身,否则都是说着玩的。说,“啊,我知息遍身了。”那息是什么呢?啊,你连这个知都不知道,你说你知道,你给我描述一下。

所以说在这个阶段是有为法,那么,“有为须极到无为”,没有超越这个有为法的时候,谈无所、无为法,还是有点高,没有会爬,就要跑,那显然是不成立的,连走都没有过去呢。所以说这就是修安那般那,到后来呢,有这个机缘,有这个都看到了老师,有这个赐的一本这个生命、《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这本书,就讲到了十六特胜,讲到了一些具体的修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很多很多细节,这是过来人有受用的人,才能够具有的,才能说出这一些话来,才能给你提供这样的开示,提供这样的实相上的教诲和指导。再后来呢,有机、有机缘来老师这里,一位大菩萨就结缘一本这个《达摩多罗禅经》,然后我就拿了这本《禅经》回到终南山,就看了一个月,就这个月是就是后来逐渐地断食,摄心在、摄心一念在这个《禅经》的这个义理上来,就是义理是不可以不知道啊,所以说看着看着就会有很多的感触,你以前遇到的问题,这里酸、那里痒、那里麻,最后全身都在跳动,这是什么?这叫火。那么,你这个时候,自然地可以断饮食、可以断睡眠、可以产生良好的这个体力,包括耐力、包括这个在某种意义上也能开发一些心性的作用,这个时候就是从身体开始向心理方面转移,也就是从前五大,这个开始往,或者说前六识,前五识开始往第六识,往更深层的微细处转移,这是一个微妙的过程,这时候才可以谈得到息,这才是息的奥妙和作用、受用的境界。那么,这个息当然啦,就是说,它可以从结合密宗的三脉七轮说,它有很多的解说方法和次第。从中医的十二经脉来说,它有更加不同的一个体系、不同的一个教理上去说,它有另一层的觉受。当然啦,一个人的身体,一切万法都在这个身体上体现,不管从哪一个门、从哪一个门进、从哪一个教理上去说,这个身体是不二的,你的觉受也是不二的,人性也是不二的,还有是就等于他是一个共法。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出和入,最后达到这个息,它才真正的有意义,才能把这个息从生理境界转化为心理境界,最后达到身心不二的境界。那么,你在这个身心不二的境界里,当然,我们没有达到漏尽,但是可以漏得比较少,起码来说,原来有八个口子,是吧,现在可能封住了六个,封住了七个,还是有漏的,那么,但总是会少一些,那么,这才是真正的受用。后来,来到这个大学堂,老师又给我、我们这个讲开示的时候,也讲到过一些更细一步的包括细到就是一弹指间有六十个刹那,一刹那有九百六十个念头,这每一个念头都跟每一个息,息息相关。说这里面的甚深的密义或者是觉受,那是、不是过来人不是体会到的,不是体悟到的,这也是无从说起。那么,他究竟能来说呢,他就会从身心两方面受益,受益到最后,他就会有这个理学家或者是儒家所讲的气质上的变化、心性上的变化、生理结构上的变化,等等的变化,当然这肯定是向好的变化,虽然还在有为法阶段变化,但是这个也是人活着所需要。大概讲这么多,老师。

南师:好,还有呢,都很实在、很精彩。

魏承思:老师,我这提这个问题,有一个。

南师:好。

魏承思:没有,没了体会,应该是个这些……

南师:啊,慢一点,慢一点,你那边声音传过来细了。

魏承思:这个体会没有,问题倒有一个,就是同样修安那般那,那个前面讲的这个周利槃特迦跟难陀有什么不同?那么,从这个经文上面看,应该是有不同。

南师:是不同。

魏承思:佛问他们,这个圆通的时候,这个周利槃特迦他、他是“反息”,而这个难陀是讲他是,对,他是这个。

南师:周利槃特迦最后结论是“反息循空”,开始怎么修的?你还记得吗?

魏承思:对,开始是调息。

南师:调息,对了。后来,最后讲要到修安那般那成就是“反息循空”最高。

魏承思:对,难陀是“销息”嘛,这个有什么不同?

南师:一样,差不多,“销息,反息”。

魏承思:是进入的不一样。

南师:空境,耶,证入的不同,这一点先答复了,有问题没有?“销息”同“反息循空”啊,最后都见到空,空性的空,啊,这个有问题没有?说了,承思啊,我答复完了,有问题没有?还有问题再问。

魏承思:他前面那个是“反息循空”。

南师:他是最后,开始不是,最后的结论是“反息循空”,对不对?你翻。

魏承思:对,对。但是,难陀是“销息”,然后。

南师:对,“销息”跟“反息循空”都见到空性了,等于说“反息”,不管息了,回转来见到空性了,息已经是没有关系了,跟空两个合一了。这个“销息”也是一样,销除了息念了,证入无漏,一样道理,两个报告的不同。你问题,问的这个,这个是吧?

魏承思:是。

南师:好。

刘宇瑞:老师,这里这个孙陀罗难陀是不是就是阿难陀啊?就那个《入胎经》的。

南师:不是。

宏忍师:是。

南师:是吗?

宏忍师:是的,孙陀罗是他太太的名字,他的名字,他的名字叫艳喜。

南师:哦,对对对,好好好,很对。就是那个点在一个,口红点在额头上那一位。

宏忍师:老师,我来那个对于这个周利槃特迦,还有孙陀罗难陀的这一个比较。今天我们也讲过这个问题。

南师:好啊,快。

宏忍师:因为周利槃特迦,他说佛教他,他因为他的记性不好,然后一个偈颂背一百天,丢前落后的,还背不下来,最后,佛就教他,就是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教他念“扫帚”,他这里讲到的是说他调出入息,教他安居、调出入息。那么,他调出入息,直接做的工夫,因为他这个是报告的部分是在鼻根的,鼻根的部分,因为他观察这个鼻根,然后看这个出入息。

南师:对。

宏忍师:出入息是“生住异灭”,然后悟到“诸行无常”,“诸行刹那”的变化,然后“循息反空”,直接证入这个空性。那么,孙陀罗难陀呢,他是,因为我的分析、我的感觉啊,因为在刚刚也讲到这个《入胎经》,讲到《入胎经》是因为他的因缘,讲出这部经。那么这个,我判断啊,他的这个色身的那种业报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佛特别让他,就是可能他的身心的这种气,可能也比较强盛、或者是欲望比较重。那么,佛所以一点一点教他要关注到这个鼻端白,特别是,因为他这个是在这个鼻识的部分。那么,识是什么?识是了知一切法,识,识别一切法。那么让他从这个现象上、出入息的现象,鼻端,那你只要稍微,现在坐在这里,稍微一宁静,你稍微关注着这个鼻端的出入,尤其刚刚天成师也报告了,就是特别在太阳光底下,然后这个呼吸的进出,十方虚空当中有这种烟相、这种灰尘这种相,然后加上阳光,你就会发现这个出入息的变化,慢慢你不循着这个出入息的变化,耶,你观察下来就有这种白光的现象、有这种烟雾的感觉,然后慢慢自己身心宁定下来。那么,佛指导孙陀罗难陀,他让他,因为事事了知的,先从自己的身心感觉开始,然后由这个入手转化。所以这一差别,我认为是在这里,所以他这里就是直接“销”,就是把自己这个身心慢慢宁静以后,这个自然这个息越来越宁静了,也能够照射到自己身心内、内外都很明澈,像琉璃体一样。所以象我们准提法的仪轨也是观自身如琉璃体一样。那么最后,他“销息息久”,发明自己心性,这种清净圆满,这种明照的这种,这种自性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报告完毕。

南师:嗯,还有?好啊,今天特别好,这样才好嘛。还有呢?

刘宇瑞:这个“拘絺罗”是不是就是那个教白观骨的那个《禅秘要法》里面的?

某人:是。

南师:啊?

刘宇瑞:这个,这里写的那“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也说出了那个……。

南师:拘絺罗,刚才叫长爪梵志,啊。

宏忍师:长爪梵志,他答问第一。

南师:白骨观里也有提到啦。

刘宇瑞:我看起来白骨观里就有提到拘絺罗。

南师:除了这些还有吗?还有别人经验?赶快提喔,还没有给你们大家做总结啊,先听啊,可见大家都还在假装修行,还真实在用功,嘿,啊。

天风师:这个,老师,我就看了这个段,今天这段经文,我有,还有一个感想。就是他这个“观鼻端白”呢,还是一个比较前级的、初级的方法,实际上呢,没有那么多杂念的时候,你去观这个鼻端白也是一个很大的妄想吧?

南师:呃,好。

天风师:这可以跨越它,就是如果是需要,就跟数息一样。

南师:不是不是,不是这个道理,不是这个道理。好,等一下,你的,你记住,再不要给鼻端的白困住了啊,很重要。还有没有?你们讲修安那般那的还有没有?你们都没有在修行啊?打坐,进禅堂自己打坐的,有没有?都没有在修,是啊?

古道师:没这么简单…

南师:啊?呵,不是啊,连鼻子呼吸都没有调好,对不对?大家是不是这样啊?

众答:是。

南师:呵,不然就罚钱嘛,没有修就交钱吧。啊?你看,呵,都没有反应,我,我觉得我很浪费耶,每天晚上陪你们玩,你们吃饱了,在这里瞎坐乱听,自己也没有修持,讲下去没有道理啊。所以问你们啊,诸位再讲啊,报告了,再给你总结,呵,耶,请问你们都是找老师学这一套的,是不是啊?

古道师:是。

南师:啊?

答:是。

南师:都没有真实在修持啊?那后面,你们这个圆桌子后面,那几个桌子上的啊?

登琨艳:我都靠在一起。

南师:对啊。很严重,我这个话讲得够难听啦。

某人:好像是。

南师:有没有听到啊?

南师:啊?

登琨艳:老师讲说浪费,那我觉得很惭愧、很不好意思,所以只好这个报告一下我这个这个经验。那么,后面有提到这个“销息”。

南师:耶,“销息、反息循空、销息无漏”,这都是最后的成就,你们讲前头的吧。

登琨艳:那个,我一直以来好像是很用功,一直在试着学习这个安那般那,结果一直就因为太用功,就造成一直在看着经书上面一直在学习。但有一天,我突然说算了,我不要这样搞,还是照我的办法,然后这个我记得,我刚才在说,老师,老师说我的这个声音有问题,那么,请宏忍师教我这个“阿”,我专心…算了这个鼻子不管它了,我还找我的“阿”,可是呢,我嘴巴闭起来怎么“阿”,突然间有一天就出来这个“阿”,我很奇怪,我完全都不去管他鼻子,但是又,就是觉得这个气怎么会一直沉沉沉,沉到最后结果,好像没有了,突然间好像定境一样,好像身上有一股奇怪的状态,整个人好像凝固了、凝结掉了,所有的气好像没有了,就觉得身上好像饱饱满满的。那么,接着奇怪,没、从未看见自己,好象一个死人一样,是一个没有身体存在的一个人,那过了好久,突然间发现,欧嚯嘿,很奇怪的,这个会呼吸的地方是好像是跑到头顶上面来,那个头顶突然间呼吸了一下。我又好玩的说:好吧 ,我跟你一样,这个“阿,呜”啊这些,我又再来一次,最后,我就、就这样迎上这样子的一种状态,到最后结果发生了这个“息”,呼吸在那就是停了,停掉,停在那里,不知道,到底停在那里?这个气,沉沉沉沉,沉到最后结果,沉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那么,整个人就好像没有呼吸,也以前开始时候感觉到心脏在跳,看着觉得很奇怪,好像身上停止了运作,整个身体的机能是停止了运作,也没有呼吸,也没有再可以…也不管它鼻子,也不管它哪里哪里就不管了。那么,老是觉得这个奇怪,因为老是会,最后的结果,停了后,总是呢,总是从头顶上面来,呼吸在这头顶上呢?这可能…,开始的时候,我是故意要很努力地要学习这个呼吸,到最后这个我不想理它了,老是用嘴巴来呼吸,这不是那个呼吸系统,“阿”在呼。

南师:你用嘴巴呼,不是吸嘛。

登琨艳:嘴巴没有张开。

南师:啊?

登琨艳:嘴巴没有张开。

南师:是啊,用嘴巴念“阿”,呼嘛,我教你的,不是吸。

登琨艳:对,“阿”是呼,不是吸。

南师:对了,你刚才说用嘴巴呼吸,这个是,这个分清啊。

登琨艳:“阿”是出去的。

南师:是啊,是啊,我。

登琨艳:气一进来,一直是下去的,不是出去的,是往下。

南师:我怕人家听错了,你说用嘴巴呼吸,人家也这个跟到你吸进来,说这个。

登琨艳:嘴巴就“阿、阿”到最后,这个气一下就下去,感觉有一种东西到最后就没有了,所以说我发现凝固掉了。报告完毕。

南师:好,还有没有?

古道师:我来,我来说两句,是吧。

南师:嗯,好啊。搞了半天。

古道师:我,我觉得这段经文呢,啊,是整个关于这个出入息,也就是数息观的一个最梗概的把那个脉络这样说出来。但实际上真正修安那般那,我们看这个经文的时候呢,有一个就是不理解的地方呢,就是观鼻端白。因为我们在老师给我们讲说《达摩禅经》的时候,《达摩禅经》中有两句就是后人补充的,他说三根,啊,这个利、利根之人能看到这个出入息,那钝根之人不见,是看不到这个出入息的。那我自己就是结合起来自己看的时候,就是我一直就很多年来就一直喜欢这个从天台止观呐等等开始,喜欢这个法门,我觉得这是比较就是确实可行的,因为别的法门呢比较,就是呃,像禅宗啊,有的时候更摸不着边际,等等。所以我觉得当时开始看到《童蒙止观》的话,觉得这个法门呢比较确实可行,有入手处,有调息的方法,一步一步,实践禅定来,达到宁静,达到空性,这样子我看见这么个这么个立场。但是这个我是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出入息,看不到的,只能说从鼻根上体会到他的出入息,还是凉的、冷的,或者急啊、慢啊、缓急等等,这个是可以体验到,然后非常缓慢,然后呢甚至就是说,它不住,感觉到就是打坐中呈现给我那么一段,或者打坐中感觉着呼吸,这已经不是说从鼻息的这种关系了,就可以达到自己身心、身心好像和虚空合一、呼吸来往天地的那种感受,这是也体验过啊。但是,这里面呢等于说“白息”,“鼻端白”,以及后来说“鼻息成白”,关于这个“白”的有的时候就是搞不清楚,这个呢,希望老师能给我们再讲一下,因为在《达摩禅经》中呢,在他的那个修行的这个境界中,那种,他说有呈现出那种流光啊、那种白光流溢,然后呢这样遍十方界,然后又回转来怎么样,重反他这个这个上方世界怎么样怎么样,然后这个境界非常神秘,这种曼达拉也就是那种产生那种坛城修行中的实际的境界,是非常神秘的,但是我们就是,像我的话就是就是没有体验到啊那种的很神秘,但这里面的这个“白”是这个“观鼻端白”,以及“鼻息成白”,你说“烟相渐销”,这个咱们就可以理解,慢慢地粗的出入息,慢慢宁静下来,慢慢修得气息也没有,但是怎么变成“白”这个,是不是跟《达摩禅经》所说的那种白光流溢那种?是不是同样的境界?这有点不明白,老师,给我们再解释一下,谢谢老师。

南师:还有没有?刚才很好啊,讨论这一段,大家比较讲出来啊,不然都在盲修瞎练,也没有人真正问过我,听尽管听啊。修出入息,我们知道这一段,《楞严经》的经文是二十五位证入圆通的报告,后世把他归纳二十五位圆通的菩萨,等于这个圆桌面找一个中心,大家都向每条线,二十五条线,都这个到达这个中心点。那每一个人开始报告,讲自己,我用什么方法从哪一条线进到这个中心,是这样二十五圆通,对不对?(答:对。)那么,修到安那般那呼吸出息法,现在提过两个,附带一个香严童子,等于三个啊,只有一两个,还没有到,后面还有。平常我告诉大家,佛,释迦牟尼佛真、亲自教弟子们修的两个甘露门,一个是安那般那,一个白骨观,包括不净观。后来演变成密宗、禅宗各种宗派,离不开这个入手修的法门。讲到安那般那,问题很多很多,这次人家要求禅修、从打坐教起,还是这里来的,我们还是会从这里来,这是基本,同我们现实人生的生活连在一起的。我们活到有呼吸,我平常都讲过,给你们讲《禅经》的时候讲过,平常讲课也讲过,有本书也出来,修禅的什么也讲过,很多。呼吸两个系统,三个系统,这个生命最重要是鼻子,鼻子是呼吸,第二个是嘴巴,第三个呢?身体的五根,包括全身十万八千毛孔都在呼吸,这三个系统,粗的啊,细的更多了。

所以刚才譬如说,谁的报告?我们第一位是体悟师报告啦,啊,后来是天成师,后来是天风师,后来是刘宇瑞,中间呢还有岔过来,魏老师提一个中间的问题,最后登琨艳,都讲了啊,后来还有那个宏忍师啊,都各说一端,都说一面的经验,都说了,没有综合,也没有圆通啊,这一门的圆通还没有,不要说《楞严经》的圆通,可是都真了不起了,有这点体会,我听了都很高兴,你们初步啊,还有一点点消息,总还在摸这个东西,不是白讲的。呼吸系统,尤其天风师讲的,嗯,同登琨艳刚才,我教他,因为喉咙关系,教他修“阿”字法门,“阿、阿、阿”,注意!譬如那个古道走的是天台宗,啊,《童蒙止观》、《六妙门》这个里头进来的,嗯,开始,注意啊!譬如天台宗六个字呼,都是呼嘴里的呼,都是嘴,同鼻子关连不多,大家搞不清楚,同安那,以为同鼻子配合的,呵、嘘、呼、吹、嘻、呬,嘴的。我们嘴,中国做功夫有道家练武功四个字,你就懂了,“吐故纳新”,“吐故纳新”四个字都会吧?(答:是。)

《达摩禅经》告诉你,同《佛说入胎经》,我也都给你们讲过,叫你们注意修呼吸。尤其在座的女性,当然没有几位,有老太太几位在这里,没有,一位啊,两位,生过孩子的人知道,应该知道,但是也不知道。做医生的啊,这里还有个专门造人的医生也不清楚。胎儿生下来,脐带一剪断,那个护士、医生把嘴里脏的东西挖出来,脐带剪断,嘴里挖出来。所以《达摩禅经》讨论,呼吸,人生的呼吸,先进来还是先出去?这是个争论。我告诉你们记录的,先吐后入,“阿”字,小孩一开口,脐带,本来呼吸在娘体是脐带呼吸,一剪断了以后,脐带,嘴里那个胎毒,那比烟灰一样的脏,所以这个孩子一开口,不挖干净,所以我们身体有许多,叫做胎毒带来,所以出麻疹、出天花,乃至,我甚至,乃至我怀疑癌症,都是胎毒带来,嘴里生的时候没有挖干净。一开口,“阿……”,声音一出,那个咽下去,这叫胎毒。现在中医不懂,西医也更不讨论这个,尤其现在生孩子到医院生,剖腹肚子了,开一刀生,或者自己生,有没有注意孩子挖清楚,你根本旁边人也不懂,不象古代,古代时有婆婆啊、祖母啊、接生婆啊一班人围在旁边,还有人注意,现在没有,很可怜,现在人的生命。所以开口,小孩子一开口以后,嘴里一开了,脐带剪断,呼吸没有了嘛,本来脐带跟母亲连到呼吸,一剪断,这里,“阿……”,你以为孩子哭了,是叫,先出气,“吐故”,鼻子,“阿”进来了,然后开始呼吸。这两个系统,你懂吧?所以平常也是“吐故纳新”,嘴里吐的是旧的,瓦斯。吸,呼吸气进来,譬如我们鼻子吸进来,为什么要出去?我叫你们参悟,这是很科学的,我们气吸进来是氧气,到肚子、到身体内部,二氧就化碳了,化碳,气就有毒,必须要呼掉的,所以呼吸呼吸,永远在呼吸,你不呼吸就不行了,啊。至于功夫做到了不呼不吸是另外一件事了,那恢复那个胎儿的呼吸一样了。这都给你们讲过的,你们自己用功没有去体会。所以嘴巴的呼吸是一个系统,吐故,纳新,进来。所以你看我们爬山,爬得吃力,“哎呦喂”,很轻松一点吧?(答:是。)因为吐故,不要呼吸,鼻子已经纳新了。人到烦恼的时候,坐下来,“哎呀,他妈的,气死了”,舒服一点吧?(答:是。)因为吐故,气的吐故纳新,所以嘴是一回事,吐。鼻子的呼吸进出啊,也在吐故纳新,系统两样,换一句话,鼻子的呼吸进去是督脉神经,中枢神经的呼吸重要。通这个五脏六腑的,自律神经前面,五脏六腑这个系统下来,嘴的重要,靠舌头这里重要,这两个系统。所以、我怎么会给你们讲出来,因为做功夫晓得,你们为什么,我也没有去解剖过,但是我也看解剖书耶,求证这些学问,古今中国与外国都要找来看,“喔唷,是这样”。有时,自己做功夫了,跟书上、跟外国书中国书来印证你这个讲对了,有时候别的书拿来作参考,是不是这样?自己要体会过啊。所以学佛学问,要这样全面来。呃,这是真修行,你们讲修行,我都,平常看不…轻视你们,都在玩的,没有真在搞修行,搞修行是,就是儒家讲的“一事、一事不知啊,儒者之耻”,一点事情不知道是修行人的羞耻,都要印证过,啊,这是呼吸是这样一个事。

修安那般那,是这样修法,啊,那么佛经上,耶,我们现在归纳起来啊,讲到,给你们每一个答复都有问题,你们这几个五六位讲了的问题,自己都没有真正体会、没有融会。至于“观鼻端白”,你查小乘的佛经,《四阿含经》,乃至很多修行都提到“观鼻端白”,好几处提到,但是不是全体。譬如《阿含经》上佛教大弟子们修,讲的很简单,“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知息短,知息冷暖”,就好了,不多提了,古人好像智慧高,一听就明白了,后人搞得不懂。《达摩禅经》变成“十六特胜”,是把禅定跟这个修持兜拢来。“观鼻端白”同眼睛有关系,佛不是教你七支坐法,两眼轻轻地微闭。我现在教人家打坐时闭眼睛,因为这个时代,我那个最初出来、几十年出了一本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你们说看过,也没有看,我里头都讲过,我说现在人不可以半开半闭,用眼太多了,而且眼睛用惯了,喜欢注视外面,已经错了。他真七支坐法,你看塑的佛像、标准的菩萨像,道家、中国道家这个眼睛叫垂帘,这个窗帘拉上去、放下来,三分之二,留一条缝透光,那个眼睛这样留一条缝。所以呢,佛经上告诉你,你们也没有真正学佛经,尽管出家学佛,也没有真干的。大阿罗汉这个眼睛垂帘,打起坐来,看前面是三步,距离大概大步走三步,啊,等于,呃,五六尺吧,三四尺,走个三步路,眼睛头要看到这个程度,闭到这个程度,不是全闭,所以大乘修持看前面五步,这个没有关系,是看各人的习惯了。耶,一定是,这是小乘修法,觉得,这个又给后人骗了,给书本、给经本上骗了,偶然的记载,看成…这样微闭到,慢慢眼睛看而不看,你看看,你们现在坐在这儿,自然看到鼻子有一点亮光,“鼻端白”嘛,就这个道理。“鼻端白”干什么呢?这个不是随便讲的观“鼻端白”形象,教你“观鼻端白”,你心里,眼睛不外看了嘛,似闭非闭,乃至你打坐闭到眼睛,坐得好的人,真正坐好了,眼睛自己会张开来,微微的有一点,有没有这个经验?大家?

答:有,是。

古道师:能看见鼻端上的那个白色。

南师:啊?只听见你们这几个讲,其他人都没有答复耶,都没有经验,是啊?(答:是。)喔唷,你看看,耶,唱戏么也要给人鼓掌吧,哈,呵,问到问题都不答复的,你说是,我给谁来讲话啊?呵,如果古代的祖师说,“我给方匣子的人在讲话”,方匣子是什么人啊?(答:死人。)死人,哼,古代禅师是那么骂法,啊,又不对话,所以我问你、叫你们,也提醒你们注意。假使不走佛安那般那的路线,普通打坐,坐好了,眼睛闭到,到某一个好的阶段,他微张开的,看到“鼻端白”,白是个反应一点亮光,等于说两个珠子形成三角的,这个很自然,所以叫“观鼻端白”。嗯,就是这样子,收心,收拢来的心的散乱心的一个初步的方法,“观鼻端白”。那有些人喏,那你如果要观鼻端白,那唱京戏,看过吗?如果扮小丑的鼻子上抹的白的嘛,那你抹的鼻端白,也不是修安那般那了。耶,那么你看京戏的脸谱,你看京戏那个奸臣、小丑,特别聪明出来的,鼻子上一定抹白的,为什么?代表这个人特别聪明,这就是脸谱,脸谱是代表聪明喔那个白,不是小丑喔,呃,你看那曹操那,这里一定白的,那是绝顶聪明人,而且讲气色,这个人,一路下来这里亮光了,运气很好,不是晦气的,呃,所以“鼻端白”。鼻端不白的人,鼻头不白,眼睛这里不白,这里有黑点要死,快要死了,不到二十一天会死人,所以学医的看到这里黑了、这里黑了、这里黑了,不开方子啦,准备后事吧。鼻端白是很清净,健康人。所以“观鼻端白”是这么一个道理,要懂,就是教你心收到这里。然后你观气了,观气不是眼睛一定看得到,在喜马拉雅山,在峨眉山,在五台山,在冷的地方,冬天修,容易看到白气。

答:是。

南师:你在南方修行吗?在东南亚修行吗?看不到,天气热啊,散掉了,白气是汽、水汽,身上地水火风,水汽排出来的。

天风师:对。

南师:碰到冷空气是变成白气了,那鼻端真白啊,啊,还看到,冬天,像我们在峨眉山打坐,就看到两股白光一直在进出啊,是看得见的,但是,我们懂得,因为有科学的常识,懂这个原理,根本不受这个骗嘛,呃,知道自己看到了,嗯,晓得我心是,这个心没有散乱,还专一,知息入,知息出了嘛,这是这么一个道理。这一点懂了没有?

众答:明白了。

南师:所以看佛经看不懂,在那里是,那你最好打起坐来,这里抹一点白灰,“观鼻端白”,你不疯啦,快要送精神病院了,哈,管这个干嘛。好,这是看鼻。至于观呼吸,晓得呼吸往来,知息入、知息出,感觉配上知觉。你那个呼吸来,进来,有感觉,你才晓得是息嘛,这个息,感觉里头,它作双层的嘛,一个是会知道嘛,就是念头嘛,念头就包括了有感觉、有知觉、双层的,是三明治、夹层糕,呵,这样听懂了吧?(众答:听懂了。)我们的思想念头,呃,觉得呼吸来往,那这个观是心观,不是眼睛去看了,此其一。但是你修到最后,真到止息、知息遍身以后,气脉转了,像天风那个报告,身体还没有转,象登琨艳这些和这些天成虽然有,身体内部没有转,转了以后,真有光明,告诉你。就是一呼吸,全体光明了、六根,这个自性起的光明,不是太阳光,不是月亮光,不是电灯光,不是蜡烛光,你把握了这个光一来,心净了,这是心光。《楞严经》我叫你们背的什么啊?“随拔一根”什么啊?

众答:“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发明性。

南师:对了,心光发现了,真是光明喔,这个光明是性光,不是太阳,不是月亮,不是蜡烛,不是灯光,等等。你心光一发现了以后,你这一生没有修成,这个身体坏了,中阴走了以后,这个光,哎,西方也好,东方也好,天上也好,地上,任意寄居,一切自在,你可以定住光中,不会堕落了,心光嘛,所以《楞严经》每一个报告讲二十五位常常告诉你提到心光,啊。那么,这里头说,“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三七二十一天,看到鼻中出入如烟,真的喔。刚才我给你讲,在冷地方看到那个烟还是假的。你真的到内心气通了,是看到有、有个东西,因为气是什么啊?风大嘛,风大是无相、看不见的,怎么如烟呢?因为配合水大,就看到了,有云雾一样,啊。那个时候看到如烟,并不是认为高兴啊,由这个再进步是“身心内明”,身体,遍身了,心也明白了,啊。这个,“圆洞世界,遍成虚净”,晓得是空的,啊,出入如烟,并不是抓住烟空走。由“出入如烟”到“身心内明”,注意这个,你怎么明了?身体观念没有了,啊,感觉也空了。说,不是这里气脉通,当然开始是酸痛胀麻痒,过去了酸痛胀麻痒以后是没有感觉,身体空了,还不算内明,“身心内明”,明白了,有光明起来,“圆洞世界是。遍成虚净”,一切皆空。呃,那么,他告诉“犹如琉璃”,比方,他明明告诉“犹如”嘛,不是真的琉璃体啊,呵,自己内外,这个身体感觉到活在世界上是个虚架子,透明的一个架子,啊。那么,这个外面“烟相渐消。鼻息成白”,一切都是光,光明,白色的。这个现象是真的,所谓白,透明嘛,明白了。“心开漏尽”,好,这个时候,心境打开了,妄念也、不要知觉注意它,自然心开了,“漏尽”,无漏,起心动念,每个念…什么叫“漏尽”呢?念来即有,过去不留,随时在空的境界,在平静空的境界,没有喜怒哀乐,有没有,喜怒哀乐有啊,来的烟销云散,过一下就没有了,就烟销云散漏尽了。所有的出入息啊,不是息了,只有光明自在了,所以这样的证得阿罗汉境界。啊,但是不能说明心见性啊,再进一步再明心见性。所以“世尊记我”,佛告诉我,我向他报告,佛说到这个程度,佛也看到了,你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给他授记,你应该会,努力一点,大彻大悟,证得菩提成佛,就是这个话,啊。“佛问圆通,我以销息”,“销息”以后呢?“息久”嘛,定住了,“息”,什么叫息呢?不呼不吸了,那个止,真息了。“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在后面一句,销息以后,重点干什么?就是气住脉停了,到这个境界。刚才你们五六位的问题,我这样笼统答复,有没有一个漏掉没有?

众答:没有,听明白了。

南师:五六、你们五六个不同的路线来的嘛,我现在总的答复,有没有五六个路线都解决了?

天风师:一处都没有漏,我们有漏。

南师:啊哈,呵呵,呵呵。(众笑)这个是,这样大概明白啦,还不是详细的喔,今天讲的还不是详细讲出入息,后面还有喔,这是一个报告,后面还有更严重的来喔,就是大乘的呼吸系列。你要注意这一段,都是牵涉的修行。至于你们现在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今天“白”,不要给什么鼻子白啊,唱京戏鼻子上抹点白,不要去抹了啊。

古道师:差一点抹。

南师:哈哈,对啊,唱京戏,鼻子上抹点白,喏,尤其是做贪官的,戴两个圆圆的帽,那是表示两个钱,只要钱,鼻子上是白,绝顶聪明的人,嗯啊,这里白的,哈,啊,这里是白的,这里是黑的,啊,两边是良心不大好,聪明是绝顶的,嗯,是这样的,啊,你看张飞,是黑脸的,这里一层白,张飞智慧比关公、比刘备都高,诸葛亮最佩服的人,所以他这个白光是代表他的智慧,啊,聪明,是这样的啊。白光也代表气色,啊,不要说我要看到白,你鼻子白,你哪里看不到,你们大家眼睛看看自己,你有些,扁鼻子的人更看不到鼻头的白了,高鼻子人还可以看到一点,呵,啊,还有问题吗?

古道师:啊,这一点没有了,是因为修行不到,也提不出再高深的问题。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