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南师:我们这一次偶然的机会啊,大家在研究《楞严经》,有一点,大家头脑要清楚啊。在我们这里,叫大家讲经研究,不是解释文字思想,同外面、同过去都不同,配合自己真修实证用功,这样研究这个经典。如果照一般过去讲经法师讲的“依文解义”,四个字应该听懂吧?听懂吗?
众答:听懂。
南师:那是不算数的啊,“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如果照大学里头研究书本,讲学术的也够不上,这是在我的观点里头,理都不理的,谈不上学佛啊。这里要配合自己真修实证讨论这个经典。啊,你们晓得学佛,龙树菩萨提出来有“四不依”,知道吗?
众答:知道。
南师:大家背背看。
众答:“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经不依论。”
某人:“依智不依识”。
南师:哈哈,最后掉一句啊,“依智不依识”,对了,最重要。“依智不依识”,这个“智”是般若真修实证来的,这一点特别要注意啊。譬如到达昨天,讨论修安那般那,内容还很多很多,因为这里大家也讲修白骨观、修安那般那,嗯。我看来都是外道,练气功而已,心地法门没有摸进去,要补充给大家讲,内容还很多。第一,大家听了白听,自己没有到那个境界,没有到那个程度。第二,你们听了反而有妨碍,去幻想了,功夫没有到,去幻想,等于这次宏达、小戴他们到香港,小戴第一次去,没有见过的香港,再讲没有用,到那个本地的时候,告诉你这里好的、坏的、是的、非的,才有道理。这个话就吩咐你们注意,啊,你们都要提出来报告的,要抽到那个讲那个。啊,今天听说有人相关的有些报告,宏忍师提出来,有麦克风吗?(答:有。)也念一道,大家听一听,作个参考。有一位老同学,廖生民是谁?老同学要晓得介绍怎么样啊。你听懂了吧?
宏忍师:啊,听懂了。
南师:我说,你念人家这个报告之前,要介绍这个人是怎么怎么样。
宏忍师:是,是,好。
南师:嗯,好吧。
宏忍师:现在我念的这一份报告叫依能师的报告,依就依靠的依,能力的能。
南师:人在哪一边?
宏忍师:人在这边,在小邬这后面,他是我们在十方丛林的同学,同一期的,我们这一期的算是比较笨拙一点的同学,我们都是这一批的同学。所以,但是离开了十方以后,他呢很努力,到各地去参学,那么,也到过喜马拉雅山,就是尼泊尔那边上去,在山上经常,去了好几次,一次五个月,在山上刻苦地修行,这样子。但是刚刚老师说了,这些都是在山上做功夫,但是究竟他这种刻苦地修行,我想对大家的修持,这也是一个有为法,那么老师也告诉我们“有为须极到无为”。虽然不是究竟,但是透过这些功夫,可以让自己慢慢身心清净下来,然后可以进一步悟到佛法的究竟的这个实相的道理。
《参学报告》,受业依能,二零零九年八月八号。
近日研读《楞严经》二十五圆通的报告,涉及安般法门之处颇多(涉及安般法门的地方很多),如香严童子以嗅觉的修法契入,还有周利槃陀迦,以调出入息进入,而孙陀罗难陀则以“观鼻端白”而达到调息、调气。
(关于这个,等一下老师的这一个更正,我等一下再一起说明吧,我先念他的报告。)
而达到调息、调气,后文琉璃光王子从观风大种证入,各各不同,因而想到自己所学也是安般法门,但技巧上是有些不同。因不知有无偏差,故而拟提出书面报告,恳祈上师纠正。学生所学安般属于原始佛教系统,由喜马拉雅山的瑜伽士们流传下来,依五个方面调法次第而修(就是调身、调气、调心、调意、还有入神),因此禅修初段以吐纳瑜伽为重心,中后的阶段重心多半以禅修为主,中土(就是中国)的安般、六妙门等,在初学阶段,似乎强调避开风相(就是昨天讲的风喘气息的色相啊),风相、喘相等毛病,而学生所学的安般正反其道而行,他反而以风、喘、气、息四相作为根基。其原理在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中行”,以此转被动为主动。如此一来,反而不易堕入四相中,对于四相的修法,略述如下:
第一个是风相,吸气的时候,腹部刻意用力地膨胀,呼气的时候,腹部刻意用力地收缩,并且发出声音,数一,从一到十算一套,反复若干套。呼气吸气要越来越大声、越来越有力、越来越深沉。
第二个喘相,原则上与风相同,可是不再发出声音,也是反复若干套。
第三个气相,此时,气息放自然,腹部只是微微地膨胀与收缩,心境、气息渐渐调细、调柔,渐渐转入息相。
第四个息相,此时气息越调越柔、更细更微,若干套后转入随息、止息、还息,还然后是净,等六妙门。最初练习阶段会发起鼻根的作用,以及不观而观,没有丝毫作意,专注力自然而然住在鼻息之中,包括行住坐等,身心自然属于轻安的状态,久久身子会更往下沉,而眉间轮会自己翻转一下,这个时候眼界似乎变宽了,坐中可以持续五六个小时,身体始终保持一种微温的状态,有时甚至会忘记时间和空间。有时我们被训练在烈日下坐维持三个小时的静坐,有时被训练在风雨中作长时间静坐或者经行,山上(就是在,寺院在雪山上),山上辐射比平地高许多,如何从调息中降温,甚至与太阳融合,山上寒风冷雨会淋得全身起颤抖,只有更专注于鼻息,才能将一串串挡在身上的雨水由冷转温,心境气息一转,烈日、暴风雨均无法阻挡行者的专修,因为太阳、风雨、泥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本来就可同时存在。在山上,强风像利刃、像一把刀一样,慢步经行会经定境加深而越走越慢,有的时候,半小时都还没有移动半步,有的时候,一只脚站立时间很长,而强风又毫不客气地吹着,于是在劲风下练脚力、练定力。记得第一次学经行的时候,内心直叫这简直是在练气功,又惊又喜,等一两个小时走下来,站定的时候,全身汗流浃背之外,全身的电流均活跃起来,所有微细的血管均活蹦乱跳,这个时候必须站立调息,转入深念住状态,不可立刻回坐(不可立刻坐下),否则会导致胸闷、岔气、混身不舒服。刚开始走的人会不耐烦,或者妄念丛生,但一旦走入状况,可以连续走个十几个钟头不饿、不渴、也不用拉(大小便都没有),走完以后身心清明,而身体零负担(就没有负担,很轻松)。有时走着走着,感觉自身能量往外放射,能够将自己经行的这个大圆圈围住,同时,此时,若有旁人在圈附近(就是在这个圆、在这个范围里面经过),对方很快会从很粗糙(就是他粗糙,这个形容就是很迷糊、很燥动的这种状态下),然后,他从粗糙的这种状况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迅速被感染,而使其自自然然地回到缓慢之中。有时经行只是坐中定境的延伸,这个时候脚步超慢、超柔,举手投足真像个太空人,但始终亳无一点造作,因为此时全身仿佛被一股力量罩住,想来一个粗糙一点的动作都办不到。更好笑的是出家后都五十多岁了,才开始学游泳、学水中的瑜伽,如何从水中学会放松,如何从水中体会那断气、面临死亡的感觉,又如何拿掉恐惧感,又如何从不动念的状况下滚、入下水(在不动念的状况滚入水中)。两次因为学游泳险遭没顶的经验,旁边没有道友、也没有救生员,是吐纳的憋气及冷静的头脑引导自己脱离险境,事后检阅身心、心跳似乎一切正常,没有因为临危而感到恐惧、呼吸加快等的现象。此禅修另一特殊的地方,在于他强调出定要比入定来得重要,如何练习,如何将深沉的定境完整地带回现实的状况之中,来加强自己的慧观,又如何以升华的慧观再制造更深沉的定境。学生根器愚钝,所学也不及皮毛,尤其一次颈椎受伤后,禅修方面常常有些障碍。虽然学得不完整,但从中我打破了许多传统的框框,也打破了许多牢固的惯性。从登山中学会调呼吸,学会放松膝盖、大腿,学会在每一个脚步中去体会整体的存在,再着手边去体会整体如何演化为个别,而个别又如何位归整体,有时可以在一种个中融入整体。学生最近懈怠,退步了许多,总觉整天忙忙碌碌,自感惭愧,此中若有不当之处,恳请上师慈悲修正。受业依能。
报告完毕。
那么,对于这个报告,老师几点的批示,也许我讲得不完整。
就是第一点,就是刚刚讲到这个“观鼻端白”,昨天老师也讲了,这就是,老师昨天讲的,大家也听到了,就是说很多人因为修安般法门,就误在这个说“观鼻端白”,太着意在这个“鼻端白”,给大家出个引线啊。
然后第二点,就是关于这一个他说,他所学的这安般是属于原始佛教,由喜马拉雅山瑜伽士们传下来的。那么,对于这个说法呢,就是,这个是有问题的啊,因为这个传承还是中间可能也许演变、变化,还是不是那么直接的意思。那么,对于这个六妙门呢,天台宗智者大师对于这个六妙门的修法,他是转入了这种大乘般若的慧观,或智者大师早年引到那个方面去。所以老师对于这篇这一张的整篇的报告呢,他说很好,大致上都不错,不过呢,就是对于、对跟佛法这个求证菩提还相隔有十万八千里,对于这个佛法般若深义还必须要好好地参究。那么,象这一类的功夫相当于所谈这一类调气的啊或者是练身的等等这些功夫,都含在道家还有密宗的这种大圆满啊、这种各宗的各宗各派的这个修法、还有瑜伽,这个相传这个方法是很多很多的,但是都是着重在身上下工夫,对于真正的心地法门,大家还要多认真地,就是再研究。报告完毕。
南师:好,这位同学就坐在这里啊,他是最近正好有机会过来,偶然参与听到。你们这里很多现在是学瑜伽(YOGA)的啊,现在很时髦,所以美国人有一篇文章写的,(未来),现在的世界,被两个文化要吞没了,那有一个中国文化、一个印度文化,吞没全世界的文化是饮食,开馆子的,现在全世界有中国馆子,啊,西方人慢慢喜欢吃这个。第二个馆子呢,印度餐厅。所以东方文化吞没世界。第二个呢,全世界喜欢讲禅,禅是什么,也大概是,禅就是嘴巴馋嘛,呵。还有呢,喜欢讲YOGA瑜伽,就是修气。这个文化,他说会吞没了全世界、全人类,这是美国人一篇文章,看了蛮有趣的,可是也不是偶然,事实是这样。现在你们这里、我们这里很多搞、修瑜伽的,啊,练气功的,或者是中国的太极拳,还有很少注意到,算是达摩祖师所传的易筋经、洗髓经,那是真正是当年的YOGA,禅修的。可是现在呢,几乎有其名无其实,大家不知道,那是很高。总而言之,你们是为了练身体,啊,做呼吸法练身体对健康很有帮忙,可是你们要,学习、做瑜珈的、修瑜珈的,很多派耶,很多派系,大原则一样,啊,你们要互相参考。刚才这位同学所报告的,他也属于瑜珈之类,其一。可是你们互相地观摩参考就没有,因为一般人都很“我见”的,觉得自己的对、别人的不对,嗯,不晓得互相作参考的,这是告诉,他人还在这里。你们学瑜珈的也好、练身体,可以去作参考的。至于佛法,同佛法有关系,有没有关系求证菩提、修行证果,那刚才我也批评了,在他报告,在你们讲、研究经典,我都讲了,还差十万八千里,不过是弄到玩玩的啊。这个,我看这位同学的报告,啊,依能,报告,借他的机会,我给大家做了一个结论。
南师:现在,我们转到《楞严经》的二十五圆通,尤其二十五位圆通,实际上研究,法师们讲也好,照文字都白讲,真要做工夫来体会讲。每一个法门,二十五位圆通的法门,融入到西藏的密宗的红教、萨迦派的花教白教,乃至宗喀巴以下的,就是达赖、班禅、章嘉活佛这一派黄教,都融入进去了,啊,这是你们没有真的、真正学过的,都要注意!那么,今天这个抽签、今天不抽签,我会指定说。“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下面谁报告啊?富楼那过了是谁啊?
众答:优波离。
南师:那么,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这个,这一段由宏忍师作报告。
亲证师:没问题。
南师:优波离由体悟师作报告,由体悟讲,号称学戒出来的,嗯。那么,先不抽签,我指定来试试看,嗯,现在开始富楼那这一段是宏忍师,啊,下一段优波离是这个体悟师啊。
宏忍师:我有枪手,呵呵,我说我有枪手,有人替我准备好了。呵呵。
南师:啊?
宏忍师:我说我枪手,亲证师替我准备好了。
南师:哦,亲证师讲,是啊?(大家鼓掌)
体悟师:亲证师讲完,就是我。
宏忍师:她已经花很多功夫准备的。
南师:好,那也好,那开始吧。耶,你不要,你们也,不能对、不能叫那个薛虎一个人在劳动嘛,你们也可以站起来,阿俊啊,你们,那一个这个这个锦扬啊这些动动啊,啊,不要老化了,坐在那老化。因为薛虎在管这个事,蛮辛苦的,你看,大家帮个忙,这些都是学佛的行为的道理,修行不要我讲的,要自动自发的。好吧,开始了。
亲证师:好,昨天呢,因为听了老师讲的,女众们都听了觉得自己无地自容,所以呢,今天呢,就自己自告奋勇地说,我试着来说。因为呢,我本来是很不会表达的,而且今天能够来说“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这个说法第一的尊者,实在是感觉到很惭愧,但是呢,我只能试一试,还请老师多指教。
南师:应、应该说请大家多指教,嗯,你要说。
亲证师: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是第十五位以舌识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翻译成白话就是“满慈子”,他的父亲是净饭王的国师,是属于婆罗门种。那么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呢,他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有智慧的一个尊者,他能够了达一切的韦陀的诸论,就是讲婆罗门教里面的一些诸论,他从小就能悉白,就是通达的意思。因此当他长大以后呢,他对于世间呢,他就产生了一个厌离感,就很想求取解脱之道。于是呢,在悉达多太子出城的这个夜晚,他就跟他的朋友三十多个人就一起跟佛出家了,一起又去山里修苦行。最后呢,他也证得了四禅八定,五种神通,但是,虽然是如此,他还是自己感觉到也是不究竟的,所以当佛成道了之后呢,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者就到了鹿野苑里,请佛为他授出家的具足戒,这个时候才真正成为一个正式的一个比丘,在佛的教导、教化之下也证得了阿罗汉果。我们现在先从经文先念一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碍。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我于众中。微妙开示。得无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我发扬。我于佛前。助佛转轮。因师子吼。成阿罗汉。世尊印我。说法无上。佛问圆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那么这时候,他起立就自述说,我旷劫以来,我从亿劫久远以来呢,智慧通达,而且能说法辩才无碍。我现在只能依文解义。那么,“宣说苦空。深达实相。”他能够宣扬佛法的苦空无常,从小乘法的四谛苦空无常深入,然后到达实相的境界,能够深深地通达到了自性的实相。那么,自性的实相呢,也可以说实相是无相的。所以他这个时候,我自己个人认为是应该他已经证得了法身的清净。“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如是”可以说是从上面他的智慧无碍、辩才无碍、宣说的佛法的妙义、乃至于恒河沙的所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的如来的秘密的法门呢,他也都能够深达义理,所以呢,他能够在“众中”、大众当中能广说微妙的开示。因为这个说法的因缘呢,所以呢,他得到了大无畏的一切功德。所以世尊呢,“知我大辩才”,他知道他有这个辩才无碍,智慧通达的这个才能呢,就教以、他以音声来,这个“轮”呢,我把它想成是一个转法轮、宣扬佛法,来转法轮,宣扬佛法转法轮。那么,因为这样的因缘,佛就让他在他座下呢,就是旋转法轮,那么,以令到我们一切的众生呢,也能够脱离生死苦海,到达涅槃的彼岸。也因为他能够“狮子吼”,那么这个“狮子吼”呢,他也说是在百兽当中,他是能够降伏群兽,那么在这里呢,就比喻富楼那尊者他是说法无上的、他能够使众邪能够归化、能够领导一切的外道,所以世尊就印证我说法是无上的、是第一的。那么,佛问我说如何修行能够了达到圆满通达,我自己认为我是以这个音声的说法,来降伏一切的魔怨,销灭一切的烦恼、习漏。这是他的第一个,他认为自己是以这个是证得佛果、果地的第一个妙法。
那么,在我自己个人的修行当中呢,我对于这个苦空、无常呢,我自己有稍稍的一点体会,就是说当初我出家修行,也是对世间有所认知,然后厌离,甚至于了知到我的母亲过世以后呢,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人世间的一个苦。所以说在世的苦有八苦,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五蕴炽盛苦,那这个时候呢,我才真正的开始学佛入道。那么即使呢,我也是曾经有过很快乐的时光,但是呢,我自己还是感觉到一切都是虚幻的、不实的,也是幻化空花的,所以呢,我在台湾自己学佛六年,然后呢,一直在寻师入道,一直到了第六年的时候呢,我才遇到了老师,所以呢,我是觉得我很庆幸,在那时候,我真正能够才真正地体会到什么是学佛。因为我也听了很多法师讲经说法,然后也修了,也去学习了什么禅坐啊、什么止观六妙法门啊,都是学了一大堆的,后来,就真的遇到老师以后,我才觉得,我说“耶,我要的就是这个东西”。那么,我就开始就,才跟着老师在十方出家学习。
那么对实相的一种认知呢,我自己在修准提法的过程当中呢,我自己有一个体会,就是生起次第跟圆满次第,本来呢,我自己也没有说是很深入地去了解,一直在香港以后呢,我没有再共修,然后,逐渐地自己跟着大众共修。然后,也体会到一些“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为我起先刚刚出家的时候,对这句话,我始终不理解。那么,因为修了准提法之后,我对这个才有点认知。所以我自己认为学佛呢,就像老师讲的,我们都是要在菩萨的行愿当中去学习,《普贤行愿品》也告诉我们,我们知道求证菩提的话,必须要从大众当中来求得。如果不是因为大众的话呢,我们没有这个机会可以认知到一些佛法的义理。所以呢,我自己也感觉到说,我应该能够亲证到说佛法的一个究竟的一个义理。然后真的能够认知到了生脱死,然后也能够自利利他,然后以“一个善小而不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作为我自己的警惕,这个是我自己在修行上的一个原则。报告完毕,谢谢。
南师:很好。(大家鼓掌)呃,刚才报告的是老同学啊,十方的老同学叫亲证,父母亲的亲,证得的证,啊。今天很有趣啊,两位比丘尼,一个亲证,一个体悟啊,两个名字合起来很有意思。(众笑)呃,她讲的,我倒转来评论她讲的啊,我还第一次听到她讲,她有次序地讲,这是我听到的第一次,讲的很好,我倒转来讲,她做到。那么不晓得多少年,当年我们在台湾搞十方书院,就为了他们出家人办的,很多吧,有多少个,我也忘记了,随时结缘。她这个时候跑来,在我们那里披剃出家,嗯。我还劝她不要出家,她一定要出家,好,劝了她不要出家,她一定要出家。我就肯定她的发心了,让她出家,到现在有多少年啦?(宏忍师:二十几年。)二十几年。她一路走的是弘法的路线,她自己也是学会计出来,做生意,很有金融,做经理的才能,世间法做经理的才能,她放弃了。
亲证师:做出版的。
南师:做出版事业也做过,啊,她也放弃了。出来以后,她自己金融,手边有两个钱,帮助人家。那么,我到厦门南普陀寺打七,他们也都跟去的,她也在厦门买了房子,不是为她自己买房子,不是做房地产,她买来房子放在厦门,给大家来共修的,台湾也买。后来我到香港,她也跟到香港,后来时候我接手香港这个佛教图书馆,由她组织,由她、宏忍师这几个人搭手组织,她是一马当先挑起来,现在香港图书馆还是她附带到,她在那里努力地弘法,做事情很认真,影响很大。这是我听了她的这次报告,讲得很好。好,这是倒转来第一点。
现在回头过来,讲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你们要怎么去了解呢?二十五位圆通里头。前两天提到,真正要学佛,先要发愿,第一个要学菩提心,先发菩提心,什么菩提心?已经讲过了,不重复了。第二,发菩提心以后,还要发大愿,度众生,普贤行愿品,这是一般讲,照广东话念,普贤、普贤行(heng)愿品,啊,行(xing),行愿重要的很,我再三提起注意。像我现在做的都是普贤如来,密宗叫是最大的佛,金刚萨埵,就是普贤如来,啊。那我在峨眉山闭关,以前他是亲自现身,亲自现身,我跟他有约定,发愿,我也在发愿,他来证明,所以我到现在,哎呀,年纪大体能都不行了,不敢违背自己的愿力,这是普贤菩萨这个影响。这是你们一班,我们在座这里学佛的,不管出家、在家,真的发那么大愿的有几个?我看呢,呵,只好说我没有看到吧,呵。这是讲到普贤,那么因讲普贤菩萨,提出来富楼那,富楼那这一段,这一段的中心在哪里?弘法,这一段中心在弘法。富楼那,你再看看,大家看原文。他是无始劫来,辩才无碍,刚才亲证师由他父亲到他自己,他经常佛在世的时候,代表佛去说法,啊。比舍利弗、比这个须菩提不同,他弘法,而且他有修证、有神通、智慧也到家。所以这一次,我们二十五位圆通的根根还是在他身上,他在第四卷《楞严经》首先提出心跟物的关系,这个世界怎么生出来?等于学西方哲学讲,这个世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世界人生来,先有男的、还是先有女?譬如我们这个小吕,吕聪吕医师,叫“吕做人”,我给他起个名字,姓吕的,叫“吕做人”,(众笑)他一天到黑“做人”,啊。这个试管婴儿,呵,每天生出一个人来了哈,基因从哪里、最初的基因从哪里来?譬如昨天,他也提到干细胞,最初的干细胞哪里来?这个医学不知道,宗教也不知道,科学也不知、还在追寻。那么,富楼那,这个讲起是弘法第一是追寻这个东西,所以第四卷提出来问世界心跟物的关系怎么来,一路引下来,才有二十五圆通,这个线索不要忘记,才可以研究这些了,都可以最后达到,富楼那问题,已经佛答复了,富楼那退开站在边上,不再问了,阿难接上去,才有二十五位圆通出来,证明、说明这个事,现在二十五位圆通是说明我怎么样进来达到这个中心。
那么,轮到富楼那自己的报告,弘法要求是辩才无碍,讲圆通。实际上弘法是代佛宣化,啊,推广,啊,非常重要,同普贤行愿一样的重要,所以这一段到这里,由他起来报告,所以“以音声轮”说法、弘法什么,当然出去讲话,讲话具备两个,一个要知识渊博,知识渊博,辩才无碍,不是乱辩的,每一句话走到那个菩提道的中心去,引导到这里来,啊,都靠嘴巴音声说法的,啊,音声第一是这个意思,啊。等于说修安那般那是看鼻端白,看到鼻孔的尖尖,因为这里是气的…等于佛作个比方,为什么要以这里开始呢?我们思想、妄念,等于一群羊,等于一群猴子,啊,一群羊,在蒙古草原上,养一群马、养一群羊,有多少匹不知道啊,太多了,每天晚上有没有掉了,回屋来你要数,啊,数羊,牧羊的人、赶马的人要数,今天回来有多少只,少了没有,站在门口数。鼻子看到这里是看到鼻端白,鼻端尖上,看到鼻端尖还蛮好,他偏要写个“白”字,嚯,大家这里拼命想“我的鼻子不白啊”,呵,哪一天把鼻子弄白了。这是站在鼻子尖上,在这里看到羊进来,两只、两只,或者五只一数,才晓得进出,就是管这个呼吸。那么,这个句话就是说为什么讲到这里?“音声轮”不是讲声音出去弘法,必须智慧渊博,啊,降魔,破一切外道、邪见,提持正法,功德、修行最重要在这一段。补充刚才亲证师的报告,啊,首先目标在此。诸位还有问题讨论没有?这一段。没有啦?(答:没有。)啊?有?啊?(答:没有,没有。)你说“没有”,我听成“有”,哦,那耳朵,你就大声地“没有”,呃,“音声轮”啊,音声是第一重要。
某人:请问“辩才无碍”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才是辩才无碍?
南师:呃,不是的,不是的,没有这个话,呵,“辩才无碍”,“辩才无碍”是除了维摩居士、文殊菩萨以外,没有讲哪个菩萨,“辩才无碍”很少提,他是“辩才无碍”,嗯,不是八地啊,嗯。
某女:老师,那么,《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讲说,“无明实性即佛性”,然后“幻化空身即法身”,那么,在这说“幻化空身即法身”,这个怎么说呢?
南师:“幻化空身”就是我们现在,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幻化的,四大变出来,“空身”,本来靠不住的,无常嘛,是不是?
某女:是,但是我以为……
南师:这个就是法身,你悟道了、证得菩提以后,自己这个凡夫肉体之身也就是法身了,这个业报之身变成法身了。没有悟道以前,这个是业报之身,啊。
某女:是。
南师:好。
某人:老师,我有问题。
南师:好,啊?
某人:“音声轮,以音声轮”,这个“轮”是到底是什么?
南师:哦,这个“轮”啊,你问这个“轮”,你困惑在“轮”上啊。
某人:对。
南师:譬如象我们讲气脉是三脉四轮,对不对?
某人:对。
南师:还有你们看的地藏王菩萨经典是现在普通流行的,真正有一本经叫地藏王、《地藏菩萨十轮经》,这个“轮”是代表位置、定点的意思,啊,不是那个汽车的轮,也不是工厂的那个轮子的轮,这是个代号,定点、地位“音声轮”,这个是最重要的意思。我答复完了。
某人:是,是。
南师:哦,有问题没有?还有没有?我答复你完了,还有问题没有?
某人:已经听到。
南师:啊。好。还有没有?
阿俊:老师,我有问题。
南师:嗯,好。
阿俊:他这里讲到了“辩才无碍”,然后呢,“宣说苦空。深达实相。如是乃至恒沙如来秘密法门。”那么,这里讲到是“苦空”,那么从四念处来讲的话呢,是“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那他这里单讲是“苦”,讲的是苦的毕竟空,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四念处”当中我只要抓住任何一门,都能达到最后的毕竟空?
南师:没有错,你讲的对,对啊。
阿俊:好。
南师:好,由基础、最起初的,最初的达到最高的,你理解的对。
阿俊:是。
南师:嗯,还有没有?没有,第二个还有时间吗?
薛虎:没有时间了。
南师:啊?
薛虎:没有了。
南师:有时间,是啊?
天风师:再抽点时间嘛。
南师:啊?不是,有没有?
薛虎:没有时间了。
南师:哦,那是,优波离是明天啰。
薛虎:好。
南师:那放过体悟,今天放她一马了,是不是啊?又到啦?到了时间啦?
薛虎:到了,时间到了。
南师:那么快啊,好像刚开始一样啊。
天成师:还有十几分钟。
南师:啊?
天成师:还有十几分钟。
南师:嗯。
天风师:老师也没有讲多少话,再来一堂吧。
南师:嗯。
体悟师:是啊。
南师:啊?
体悟师:能不能给我一个时间让我报告完?
南师:好,你报告。
体悟师:我今天紧张一天了,我明天还是……(众笑)
南师:啊?啊?啊?
天风师:今天晚上不好过,呵呵。
体悟师:我说。
某人:她紧张一天了。
南师:好好好。
体悟师:(大家有时间是),我紧张了一天,明天还得紧张一天,太苦了,真的。你相信吧,现在我这两只手都是凉的。(众笑并鼓掌)真的真的。
南师:啊,对不起啊,好,你来。
某人:讲的太少了,应该,好好听听。
体悟师:呃,像这样子的讲经啊,我也从来没有过,每次也是在庙里出家这么多年了,然后带领就说大家,什么呢都是随便的,这样子也是没有过。那么,刚才老师讲着呢,我又吓了一身汗,他说呢,你要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实证的东西拿出来,可我又没有实证,但是呢,我又不想把这我一白过去,它就白白地扔出去。(众笑)所以我自己呢,我还是根据这个经文的这个什么吧,我还是觉得自己、不能说依文解义的这样的一件事情,大家报告一下。很希望我在讲的有一些,我现在说话,我还在抖。(众笑)讲的有的是可能也会语无伦次,讲的就是不、不对的地方啊,希望老师还有大家啊就是慈悲指正。
南师:好。
体悟师:下面呢,就是要报告的一位,二十五圆通里呢,那第十六位,也就是优波离尊者,他在二十五圆通里呢,是持戒、然后是执身修持的,然后最后达到是性戒遮戒,持戒心净,然后就达到那种无漏的,就是那种阿罗汉的那种果位,先介绍一下,优波离呢,他就是翻译成就是我们的法言,也就是近执,执就执持的意思,也就是佛为太子的时候,就是因为他亲近、执持,就是侍候佛吧,也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那么,他的出身呢是首陀罗种,我们也、大家也都知道,那么在印度啊,他是专门侍候别级的,有婆罗门、刹帝利,然后吠舍,再就是首陀罗,啊。那么,下面我们这个书里面呢,他也有一个,那么他就是为宫廷里的那个理发师,这是律部里面的记载。因为他这下面的又有一个是,说是佛的那个车匿,另外我们又再查了一下,也不知道是律部里面有什么五分十宗啊这些,哪个律里面记载的是比较准确的。那么我们查的这个车匿啊,他是,译为是欲作,也就是覆藏,他是六群比丘之一。那么,佛在世,他有六群比丘,那也就有六群比丘尼,是专门地就说制作这些,那么佛制了这么多的戒,就是因为他们在示现,才制的,他其中呢,就是这个六群比丘之一。他是净饭王的仆役,太子出家,就是出城的时候,是他驾御的那车,那么他呢是那个恶口,经常譬如说骂人的、发脾气啊这种性格,所以他的恶口的这种恶业的这个性格,他呢就是一直没有改,那么到佛灭度以后,他才开始悔悟。然后随那个阿难学道,最后证得阿罗汉果。这就是因为有书上的记载和对查阅的资料有一点的那个出入。这个介绍完以后吧,就是我也把这段经文就是也读一下。
“优波离。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亲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亲见如来降伏诸魔。制诸外道。解脱世间贪欲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成阿罗汉。我是如来众中纲纪。亲印我心。持戒修身。众推为上。佛问圆通。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
这篇的文字呢,我觉得是依文解义这样也好,或什么,非常的容易懂。那么前面呢,讲佛的六年的苦行啊,反正是十几年的这样的苦行,也都讲过。那么,天风师呢,每天也都在讲,那么讲这些诸漏啊,他们也这些也大概都讲完了,我也不在这里多作重复,本来就占用大家的时间。那我就主要就是把这个里面的有四句话,“三千威仪,八万微细性业遮业”,把这个还有“悉皆清净”就这几句的那个什么的话,也随着这个法相名词吧,我也做简单的就是一个、一个解释。那么,其实这个优波离尊者呢,那么他是在五百结集当中,他是在一夏九旬当中,分了八十次升座,然后诵出了律部,所以呢他又叫做《八十诵律》。也就是根本律,结集三藏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有经、律、论,律藏就是由优波离尊者诵出来的。一夏九旬的时候,就是因为佛制,出家人他有安居,那么这一个夏天呢,一夏就是九十天,所以说他在一夏九旬当中讲的这个。在这儿再提一下,那么《八十诵律》里面呢,那么后面又有一个《四分律》出来,为什么在这儿提一下《四分律》呢?因为我们中国的,依我自己所学的这点东西来、来讲的啊,中国的出家人呢,他是以《四分羯磨》而得的戒体,所以有《四分》。那么《四分律》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是昙无德尊者,就是从八十这诵律当中,也就是根本律当中,是搜括佛要、契同自己的知见,然后通过四次的传文和言说,而形成的一部律,所以它也就叫《四分律》,《四分律》它不完全是小乘的,它有“分通大乘”的一部分。那么,我也没有太多了,其它律里面也有涉及一点,他有的律部里面只是真正的小乘,就戒自己的身口七支,只要他不犯戒。那么,《四分律》里面呢,他不是的,“分通大乘”的那一部分,就是那个菩萨戒,一切按一念,因为自己那个心念,他就是这里有犯戒。那么,《四分律》里面就说,你头一念知道自己的这种念头是不对,那么你再追逐,第二念再追逐你第一念的时候,就要犯戒,所以说它只是有“分通大乘”的一部分,它也不完全都是大乘,也不完全都是小乘,就是稍微把这个《四分律》,那个稍微讲了一下。
那么下面呢,再讲讲这个什么是戒。戒啊,总的来说,它就是有两种的解释,第一个呢,就是禁止,那么第二个的意思呢,就是警策。那么禁止,就是警策之义就是让我们远离这些缘分,就是说不是正业的那种缘,杀盗淫妄的这些啊,总的来说它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戒呢,它有很多的名词,云奈耶也是它,毗尼也是,那么波罗提木叉也是,那么波罗提木叉呢,它也叫别解脱戒。那么,提到这个戒的时候,就有前文讲到这个“性业遮业”,其实也就是性戒和遮戒。那么性戒呢,它就是禁止、禁止的那种规范,就是无论佛,呃,也就是你一生继以来的、先天性的那个,比方贪嗔痴慢疑啊这些等等的,就说无论佛制与不制,那我们均循到这个自然法则,一定会有那种果报的。呃,那么这个遮戒呢,就是说可做、可不做,是我们人为、就说制订的这些也是规范我们自己身口意的一个、一个规范吧,这个时候要自己要知道,我什么时候可以遮、什么时候可以持。那么,戒制,解戒里面你最起码的要懂得开遮持犯,就是。那么譬如呢,你违犯了这个性戒,那譬如说杀、盗、或者是淫、或者是妄,这些是属于性戒的范围,这样的罪过,如果要是一、一旦有这样的意业发生的话,那么你的罪过就是双重的,只通过如法的忏悔,你只能除去遮业的这种业报的,而仍然有这个性罪,也就是性戒的本身的这种责任,那么它这里面包括了什么佛法啦、还有及其及契于就是三恶道的受果、果报。不是有一句话说这是,有一个偈吧,说什么“纵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那从这个来看呢,就是说,那么这个戒律它是建立在这个业论,也就是因果报应这种基础上开展的。那么后面的什么十习因呢、六交报啊,后面都有种种的这种说法,都有、都有很详细的说明,就是戒律和戒律的这个因果报应、轮回,这个基础呢,也是佛法的基础的一个存在,这也是它同其他的宗教也好,或者是世间的法律、道德规范不一样的地方,就在这里。那性戒、遮戒呢,也简单地给大家就是讲一下,也懂一些法教名词。那么后面呢,就讲到这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些呢,我们自己是没有很深的体会,因为粗的这些戒条,你都不能把它好好地这个这样去持守的话,怎么能体会这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那么这里面呢,提的这“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里边,当然这里边就有了“戒体、戒效、戒行、戒法”完全都包括在这里面。那简单地来说一下吧,那么就说,那么我们怎么样是得了这个“戒体”?就是纳法一体,我们通过三白羯磨做法,这样子的到这个,就是有一个、有一个东西啊,那么这个究竟戒体的,它是色法的还属于是心法的?那么这个“戒体”,它用现代的这个法律的、法律学的角度上来看呢,它又是一种约束、契约的行为,那么受戒的人呢,呃,像僧团就是隆重的承诺,我的一个也是一个发愿啦,就是“尽形寿”,我要接受这些戒律的这些,约束自己,或者是来这个警策自己。那么,有了这个,你遵守,你自己记得承诺了这些,那我们就对这个承受的这个戒律,你就有遵守的这个义务,那与我们共产党员宣誓也是一样的。那么这种契约的性质呢,它是极为自由的,它的性质呢,它只是一种宣誓,是纯粹的自律、自己律其一身嘛,这是个自律的过程。呃,完全是出于一种自己的这种选择,那么这点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得出啊,就是从舍戒的自由,这样的可、可以这个纯正的证明这一点。那么这里面嘛,我们说有受戒,那么就有舍戒,舍戒就说这一条,我自己我不愿意那么就可以舍,不是说,佛必须得你、必须得让你这样、那样去做的。
那么总体来说呢,那这个戒律的、它这个、那个基本的目的或者原理,它对我还是当在一个,呃,个人的解脱,那么在你、你对外的一种,让大家一看到你是出家人,外表上、仪相上就可以生起一种信心啦,然后这个僧团的一种维护,实际上的行使,那么也超不过就是,也不过就是止恶和行善。那么止恶这一点来讲的话,那谈到这个戒行方面,就是“三千威仪,八万细行”,我不要谈这些细行,那么这细行就是它指的你止恶这点,那就是自己内证清净的功夫了。那么你就是持戒修身,然后你自己先使自己的人格净化,然后从这点点滴滴开始入手,包括我们的吃饭、穿衣、行走、坐卧,乃至我们的一个眼神、一个背影,乃至到一个念头等等等等,你都会对另外一个人会起到一种蒙启的,这里面吧都是这个微细到那种程度。呃,“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里面讲起来就太多太多了,只是我们自己平常做不到。那么身口业,身口二业的这种清净,它是表现在你的行为上,那么我们从行为上,我们都可以看得到,这个问题,就是表现在,就是表现在这个上面。那么,我们要是开始能达到这个细行,直至达到从持深,然后到解脱的心的这种清净的话,那必须得从粗的这种戒条开始把持,然后最后一步一步地归之到那种意,也就是心里面,一点点滴滴地从身行开始净化,然后再由外,然后再到内,然后再达到这个心念的这种清净。
呃,那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我报告一点点的自己,就是说修持、学戒也所谓的六年吧,没有像,虽然没有像优波离尊者的最后达到,但是自己还是体悟了一点体行、身体力行上面的这些东西。世间修行自律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因为有很多的东西,比方说,呃,世间上的这些物欲,你不可以去贪,面临着那个的时候,我的心境是个什么样子,想要,因为自己已经宣誓过,我就不可以去违背,这个时候的那种痛苦。经历的是这么,一直都在是这个样子,呃,那么在带领大家的话是,因为佛制是比丘尼是六年结戒,那我每年就是,六年带着大众是每年结夏安居、“自恣”,就是很多很多吧,一直就像这样子,然后仍然也不知道这个戒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这我从哪一点开始就是体会出这个戒究竟是个什么,就是自己从一开始,跟着老师从零三年初,开始就是修准提法,然后老师也是教我们一开始的话也是念咒,我是从这个念诵开始,认得的这个戒,它是一个什么东西,就是说。念咒的话,我有一天的,就是每天持咒,我就是五千遍。那么,你学戒,三百四十八条,这也是有为,那有为,我也要修道,也要修,那么你念这个咒的一天五千遍,既是有为,那么肯定有一个东西,有一个数量的,每天就这样的执、执持它。刚才像宏忍师也在讲的吧,老师也在讲过的,就说“有为须极到无为”。那么这样子就是持咒,每天是五千遍的这样子的形式,在有天自己在念着念着吧,念着是自己“不念而念,念而不念”,是自己在念咒,还是咒念我自己,不念自念,自己找不着的那一下。后来老师就在我那个报告的后面有一个批示,他说,你一开始,你不是学戒的吗?他说,这就是你的戒体,戒体是无形无相无住的。这个时候呢,老师也在鼓励呢,当然是,那这个时候也就是说,你也就在发露忏悔,最后也无忏也无悔。这个时间,我忽然,不是说突然一下子自己就好像是什么心光发足,那个咱们达不到,一下子是明白了这个戒是个什么。每天就抱着这三百四十八条,可以说自己除这个身行的这个方面的,呃,清净方面,身行有执持这一点的话,这几年的功夫还是没有白费,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身,然后自己达到这个,我是觉得也不可能,啊,只有我的这种没智慧的人来讲的。呃,那么这是一个方面的认识到了以后,从那个时候的那种执着我的三百四十八条戒,那么到现在最后把这些东西都是放开,一开始学戒呢,都是自己把自己,我把它绑起来,你知道了这一点的话,我自己以后又一条一条的我再把它解开。那你自己不知道有的时候,怎么会知道松开的时候,那种心里面的那种解脱呢?
那譬如说这个安居,因为佛制就是比丘尼也好、比丘也好,每年必须要结夏安居的,那么安居当中的功、那个什么呢?出家人是“安一个居就得一岁”,比丘尼是十二个夏了以后,你才可以做尼和尚,那么比丘呢是十年,你就按照、遵照、遵照着这个佛戒,每年必定安居无疑。今年呢,我是,我是说自己是破例,没有过安居法,因为我那个时候的安居是什么样子?我每分钟数着我这九十天,或者是你假设闰月的话,那么像今年如果安居是一百二十天,我每天都要盼着这个天数的结束。那么这个安居的含义呢就是说,形心摄静就是安,约期住持就是居,比方说我们大家在这里,我们大家就是约定九十天不出大学堂这个门,这就是居的意思,啊,就是从这字意上来讲,原来的安居就是觉得我把这几十天住满就可以了,现在我不是,我自己的这种体会,就是说自己啊,那种体会,只要你自己身心安宁的时候,我一切时都在安居,我怎么非得有夏安居啊?我也可以不安居,说我一年二六时中,我都在安居。就体会到是这样子的话,就是把那个东西,如果没有一开始的能够紧紧地抓住,达到最后的现在的从这一点一点点的这种解脱,我觉得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抓得它是还是非常的紧。啊,就是说从这个方面,呃,就是从这样子的那个什么吧,有两点的就是说这种体会。
呃,那么从,呃,我自己感觉吧,那么在老师,也是跟着老师学习也有五、六年的时间了,我自己来讲的话,跟那个,到现在我才知道出家学佛是个学个什么东西。虽然一开始也发现,我出家的目的就是正本清源,究竟正本清源这几个字,当时呀我根本也不知道。老师一整天也一直在讲,你学佛就是向自己的身心、生命去求证的一个过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子的开示。那么,目前这二十五圆通一点一点的这样子那样,是,因为五蕴呐,还有这些什么六根呐,还有这些什么全部都在我们自己的身上,那么把这自己的一点一点弄清楚的话,那就是在慢慢地一步一步直至最后达到自己的,呃,就是心地开发,然后乃至证果,这才是开始真正的就是学佛。
那么,在跟老师这几年,我自己发觉呢,呃,就是在老师这个地方,呃,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我是觉得人在这儿成就也很快,我自己的见解啊,堕落也很快。为什么呢?我自己的理解,因为老师在这个地方,我觉得老师这里、那是上上乘的、而且那种大乘的那种染缸。我为什么自己这样的去理解呢?因为呢在老师这里吃的最好、住的最好、玩的最好,你说什么要在世间的这样的会有吗?没有。那我自己来讲呢,我每次我看到这个,利,就是说面对着这境界,我自己怎么样把握自己,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只能是自律。那么,还有另外一种呢,那你自己我真正达到这一点,我真正能得以解脱的时候,那我肯定必要了,那一开始先从自律,你自己再什么,因为我呢是没这个本事,那我只能从我的根根底底的我这样子起来,就是说来行持自己,来把握自己的那个心念,这样子我才可以能够坐稳一点,既然是你自己真正地掉到染缸里面,我也不上色。自己这个透过自己的觉,那个什么呢,不过有的人呢,每个人修持不一样,因为我是比较笨的人,我就觉从这样子的开始。那么那天呢,我就在那里看到,呃,不好意思啊,那个登大师,我要讲你一下了,在这里,因为那天我们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他吃了很大的那个一块的那个牛膀,呃,这是猪的猪的蹄膀,那是什么,一看,我就,我就在那里眼睛这样看着他,骨头,骨头,因为我也没有吃过肉,啊,他那样吃下去,(众笑)我就,我就在那里,因为老师也讲过嘛,你吃肉,你也是有为的嘛,对吧,啊。他能消受,等第二天,他再报告他自己,人家的身体里头什么障碍都没有,他很舒服,他能消受,他就去吃吧,我也没有什么觉得大惊小怪。那么,外面的师父也有人在打电话来,也有在问我,你们那里的出家人也好,跟着老师学的这些人也好,他们都在夜店、也不是也在吃肉吃鸡蛋吗?那么,师父在问我了,那你对这个,你是什么样子的看法和见解呢?我说我自己,因为我是这样子的理解,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不同,每个人的就说那修持的那种程度不同,有道没道,只有自己知道。也许人家就真正到了那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反正我是没有到。我也不是不是说这他吃那个肉不好,我就是在自己因为平时持这点,在看这点的时候,就从这个方面呢,是一点一点地就是说这样解脱开,然后由持戒的清净,然后再由这个戒发挥到这种定,你有了定,慢慢慢慢地开始发慧,那这个呢,我也不用一一地再去讲,那么自己就说在修持当中报告白骨观也好,那么自己的修持的那个安般法里面的一点点的那种小小的功夫证得也好,还有呢,就是自己,也不能说是“斩赤龙”也有五六年也好,如果没有前面的那种戒、戒行的话,我觉得达到这些,对我自己来讲,也是非常难的。那么,自然这对我,我就觉得自己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什么?你自己的色身的一分清净,你的心念就随着一分的清净,那么,反过来、来讲呢,你的心念上一分清净,你能、就能证得,呃,就说色身的一分的清净,我觉得这也就是,老师也经常讲的,《楞严经》的也经常讲的,也就是心物一元的这种道理。呃,就是点点滴滴的吧,也谈不上那个什么供养,那么最后,我是有一个总结吧。那么,这个戒,它不是最高的,它绝对是一个修法的一个基础,因为三无漏学,它是以戒为首的,五分法身,是以戒为依的,啊,每一个佛,他也有戒行的,每一个菩萨,他也修戒律的。那么,每一位,每一个经典里面也在赞戒法,每一位真正的修行的人、真正的证得的人,他也是言戒度的。那么这个戒呢,它就是一切善法的基础,我们就这样自己的奔着这个,呃,这种你像这样的去走,脚踏实地地去走,我也相信有一天,我自己的那个定和慧的花果,也会随着自己脚踏实地、实地地去行,也会随着它而出的。报告完毕。(大家鼓掌)
南师:好,体悟师讲得非常好啊。不过,体悟师讲得非常好,她是现身说法。那么,她的归纳,那就是优波离的报告持戒啊,我补充,替她补充几句话。持戒的结果在哪里啊?
宏忍师:“执身,身得自在,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
南师:对了,对了,对了。所谓是“我以执身”,身体行为,“执身”不是管、只管身体喔,这个身体是行为。身,嘴巴也在身上啊,身口意,意在身体里头,意,讲教理,当然身心内外,不过多半在身体里头起作用,所以以这个规范修戒是“身得自在”。然后,“次第执心”,仔细观心,“心得通达”,一样明心见性开悟,重点在后面,啊,这几句,守戒的重要在这里,“斯为第一”这是。第二点补充,给体悟师父的刚才讲的补充,讲戒律,有一点要知道啊,四个要点,啊。戒律,戒相,戒体、戒相、戒用,啊,三个要点。用,就刚才讲“执身”,然后呢,身正,就是《大学》所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有安”,“诚意、正身、修身”,这就是戒,儒家的《大学》这个就是戒的开始。“知止、诚意、正身”就是静身,身怎么静呢?非戒不可,所以我讲孔孟之道儒家是戒、是律宗,孔孟之道的儒家就是中国文化的律宗,中国文化老子、庄子之道是中国的文化的禅宗,啊,其他的诸子百家呢,是中国文化的教理,这是。那么,戒的道理啊,这里两个字注意啊,“性业遮业”,所以性戒就是体戒的体,是性,就是刚才体悟师报告,修准提法一念不生的时候,那性体来了,戒性来了,这是以个人来讲。什么是“性业”呢?换一句话,一切众生跟佛心性是不是一体的啊?(众答:是。)同体的吧?(众答:是。)一切众生对于杀盗淫共同认为是,是好不好呢?(众答:不好。)不但是人,任何众生都怕生命的残杀,是不是啊?(众答:是。)任何众生都怕我所有的,你把我拿走了,我要吃,你把我抓走了,杀盗淫,都怕你来冲杀我身体,对不对?(众答:是。)所以杀盗淫是性戒,不是只讲明心见性的性,一切众生共有之性,杀盗淫,基本是性戒,贪嗔痴内心的基本是性戒。这个在一念清净以后,这个性戒清净了,这一业,造的什么业呢?在其他所谓这一业呢,因时因地即是你的,时代不同,这个行为法律、规矩都可以变的,这个属于“遮业”,“遮业”为了为善去恶、是否适意。所以戒律这两个重点,“性业”是这个东西,戒性就是这个体,嗯,所有的戒律呢,都是遮戒,很多后面的什么比丘尼几百条、几百条戒,比丘是几百条,都属于戒,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改了,啊,都要改的。啊,你要讲,完全照印度的规矩啊,所以我们禅宗,佛法到中国,(没有)马祖、百丈改了这个戒律,根本不理印度的戒律了,不管你四分、五分,一切有部戒律一概不…,变成丛林制度,就是戒律,这是“遮业”改变。如果那个马祖、百丈改变这个制度,照规矩以后,当时马祖、百丈很可怜的啊,全中国的出家人骂他是“破戒比丘”啊,犯戒的,他们不管,呵,没有他,中国佛教,唐朝以后已经没有了,啊,靠他这个改变是,这都是遮戒的范围。所以戒有开、遮、持、犯四个法门,啊,有时候开戒,有时候是重要,守戒,就是持戒,那么行为错误了,犯戒,嗯,开戒,有时候开戒,就是说遮戒方面,有时候,不一定开。那么讲秘密无上的遮业开戒,就以后再谈了啊。今天补充体悟师,刚才两位比丘尼法师今天都讲得很好,呃,应该给奖励吧。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