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91 卷五

廿一风大种性 琉璃光法 王子

天风师:昨天我们讲过了这个第二十位报告圆通的菩萨,月光童子菩萨,今天进行到二十一位报告圆通的菩萨叫琉璃光法王子。这个琉璃光法王子呢,等于是药师佛的眷属,简单地说一下,就是东方琉璃光如来药师佛,那么他和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那里有观音菩萨,有这个大势至菩萨。那么,琉璃光菩萨,琉璃光这个药师佛,东方药师佛这边呢,有日光遍照菩萨和月光遍照菩萨,那他那个密宗的唐卡上只要药师佛,他那唐卡的这个左右两个上角上有一个月轮、有一个日轮,那就代表月光遍照菩萨和日光遍照菩萨,那个日光遍照菩萨在左边,右边是月光遍照菩萨。那么这里的,他没有特指是谁,就是琉璃光法王子,也就是药师佛的眷属,相当于他左右的菩萨、助手。

南师:法子。

天风师:啊,法子。

南师:继位的。

天风师:对,就是说能继承他的法位的这样的,学位、地位很高的,法王就是这个人世间的国王啊、是人王、是诸法之王,是法王的弟子。

南师:法王就是佛。

天风师:对,也叫空王啊、觉王啊是佛。那么这个,他是“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说“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这里等于说他在这样的久远的岁月当中,这“恒沙劫”就是非常久远的时空观念,这个时间非常久远。那么当时有一位住世弘化的佛,他的称的名号叫做“无量声”。

南师:佛。

天风师:那么这个,其实呢,这个“声”呢,为什么他这里用“声”呢?等于说声就是音声嘛,声音。也这个,我们前文有讲过,这个“风金相摩”啊,那么其实这个声音也是有风这样的作用,风和金,风大的种性和地大的种性的摩擦产生的声音,所以说这个,都跟这个,这一段讲的有关,下面会有详细的讲述。只是要我们知道在久远劫之前,这位法王子就亲近过这个无量声佛,在他的教法里面受益。所以说那么这位无量声佛,他这个住世弘化众生的方法呢,就是“开示菩萨本觉妙明”。他就直接地用这样的明心见性的心地法门的方法来教化众生,那么这个,教化众生的这属于直接就是以大乘根基的,就是以菩萨心地法门的方式。那么他的理念就是“本觉妙明”,这我们在前文有多次涉及到这个概念,说一切众生本来具足的这妙真如性,一切现成,人人具有,不从他得。这以此来这个证入空性、证得菩提、明心见性,一切都是本如来藏妙明真心中物,这个内外无二无别,这个啊,这样的一个弘化的、他的这个理念,就象同样的把就是释迦牟尼佛就是以这个四谛法门、十二因缘观啊,这样的一些法门来早期教化弟子。在这个世间、娑婆世界转法轮,那后来呢,当然有判教的理念不同,也分成五时八教啊等等。那么这位佛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教化众生,在世间弘化。那么他也教这些声闻弟子们,就当时这个琉璃光法王子呢,就有他的这样的一个经历,下面就是叙述这个经历。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那么他去做微细的观察、观照,这个世间,这个世界啦,以及这个众生,这个世界是一个概念、众生是一个概念,还有众生身,那这个身,就已经落实到这个色身,这个四大和合的色身,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涵盖一切万法。那么“皆是妄缘风力所转”,这一切的东西都是妄想颠倒、也是这个“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原理,由于这个,啊那么这个“风力所转”,在这里这个风,不仅仅说是我们理解的刮风下雨这个风,按照中国的文字,在《说文解字》来说、来注这个风,这个风“八风也”,其实就是指八个方位的风,实质上也没有这个空间的概念,也有这个内涵,蕴藏能量的概念,中国人俗话讲“十面八方”,这个八方就是东南西北加上四个夹角。所以这个风的含义,就是八方的风、八个方位的风,也就是能量遍布,这样的含义。那么这个,这个世间的、器世间的世界,还有众生、有形,包括我们自己所具有的这个色身,都是这样的“妄缘风力所转”,转就是转动和转移这样的含义,实质上也有迁变的含义。

那么琉璃光法王子呢,他就是有这样的感悟:【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这是一个、一段完整的一个句子。那么,他就讲他在那个时候,“我于尔时”,就是说我在那个时候。那么,这里面也有四句连贯的用“观”字起首的文字,“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那么,第一个是“观界安立”,我们注意看这个每一个观的下面,第一个观是观界,第二个观是观世,第三个观是观身,第四个观是观心。你单看一个观句就糊涂了,你看了“观界、观世、观身、观心”,实质上就是一个身心世界,或者叫世界身心。那么,先说这个“界”,我们前文在《楞严经》的前面有讲过,这个世界相续的理念。那么,现在去“观界安立”,“界”在《楞严经》,咱们讲本经的含义,或者是说佛学的、佛教的理解这个“界”呢,就是一个方位的概念,或者是一个空间的概念。那么,去观这个“界”、观这个方位,观这个界缘,边缘的缘,不是缘份的缘。那么,这个“安立”是说,它是何以安立呢?指在哪里能够、怎么样能够成立呢?或者是说它们是以什么为中心的呢?说“观界安立”,同时呢,“观世动时”,再去观这个“世”呢,我们前文同时讲过这个世界的概念,他这样反过来写,也有他的道理。那么,这个“世”特指时间的概念,时间有它的迁变性和流动性,那么这个流动跟风大、水大的不一样,它是就象我们这个孔夫子有这个,在他当官的那个,就山东的汶上,做这个中书宰嘛,那时候,啊,他在那个汶川河嘛,那个汶上,今天还有这个县,叫汶上县,那个标准话念汶(音问),三点水加一个文化的文,就跟汶川地震那个汶字是一样的,念汶(音问)。这个山东现在有个汶上县,上下的上,说当时孔子呢,在这儿做中书宰,做这个做了一个小县官,相当于。那么他在这汶河边上,就是有这样一个感叹,实质上是他的弟子记载的了,就说“子在川上云,逝者如斯夫,昼夜不舍”,就是这个昼夜,把这个时间,就看着这个河、河水一直地流淌、逝去,啊,消逝,消失在远方,这样的流动,就象时间一样是昼夜不舍,它不分昼夜、分秒不舍地这样的一直在流淌、在消逝。那么,你看他这里就用了一个“观世动时”,这个动就是一个动向、一个变化、一个过程。那么就从空间上到时间上,第三个观是“观身动止”。这个“身”,我们大家都这个参学佛法多年,就知道这个“身”一般是我们在修行这个角度上说,特指的是四大和合之身,地水火风这样的一个和合色身。那么,如果再进一步从修行的角度上说呢,这里面就要分气啊、脉啊、明点啊,就这四大和合之身,用这个色身作为这个修法的法器,在这个有为法阶段呢,包括这个培福报的阶段呢,生起次第的阶段,资粮位的阶段,都需要,乃至于更高的学位的阶段,都需要用这个身来作为修法的工具,没有这个身呢就无从起修。所以说这个“动止”呢,也是讲这个身体的两个状况的两个方面,说“动”指的是,啊,在这个,和这个“止”是相对的,其实这个“止”也是相对的。那么,说这个“动”包括气脉的动、血脉的动,身体内四大的温度的变化,包括物质的变化、体位的变化,等等等等的,这是“观身动止”啊,所以说这个包括这个酸、麻、痒、胀啊、冷热寒暑,啊这个在色身上的反应都可以归纳到这里这个动的方面,所以说这是从色身上看的这“观身动止”。“观心动念”,到第四个观就是观心,观这个心意识的起灭、生灭,这个“动念”就是这个心念的生灭。

这个“诸动无二”,那么这个世界的方位的,方位究竟在哪里?难道说,然而这个西方人说我们这是东方,那么我们这里还有比这还东的地方吗?就象说我们如果是以这个太湖大学堂为中心,那就是香港就算南面啦,北京就算北面啦,如果是以北京为中心呢,这太湖大学堂就不是中心了,太湖大学堂就属于南方啦。所以说这个方位的中心,说“观界安立”,你去说这个世界的空间、方位有一个定位,也是不成立的,也是空性,不实在的。说这个,所以说去观察这个世界的方位、方向性是怎么会、如何成立的呢?包括这个时间的变化,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托空,皆不实际。你再看这个身体的动止变化,最后归于这个灰身灭智,也都是空性的,也都是没有自性的。再看这个心念的生生灭灭,所以这四个观——“界、世、身、心”,等于说要从唯识的角度说,也就是从相分到见分,整个这些变化,从生理的、物理的,乃至到心理的,你看这世界这属于物理方面的含义,这身体属于生理方面的含义,观心动念属于心理方面的含义。这所有的方面都代表一切,等于代表世间诸法、一切万法,基本上都包括在里面,全都是在里面,它所有的这些动态都是无二无别的,都是生灭法,都是没有自性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诸动无二。等无差别”,就是在它的本体上说,它有这样的共性,“等无差别”。

因此呢,琉璃光法王子就有了下文的感悟,这个他自己的感悟,“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那么,说我在这个时候呢,当下,“觉了”就是等于说是明白了,或者是说觉悟了。那么这样的,当然这个觉悟的程度,我们现在还不去探讨,就是经文上说我们说,他已经认为他领悟到了里面的奥妙和道理,因为这个,他的这个究竟是什么境界的定位,后文会有说,我们先说这一段。“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此,这是代词了,他讲刚才他所做的观照,这个四个方面,概括地说是三个方面,“世界和身心”两个方面,这个空间、时间,啊生理的身体,心,心理的心念。这个“群动性”,说它一切的状态,这个群,群体的群啊,代表它整体的。这一切诸法,它所有的动性、动态,这个能量,因为这一切动,都是依据一个能量而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它是从哪里来的?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所在,无所,所是所在,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位置、具体的地方,或者从北京来的,还是从香港来的,都不是,“来无所从”,它没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产生。“去无所至”,它也没有一个地方消失掉,它消失了以后去哪里呢?也没有。说这个“风”在这里面,讲的是这样好象很抽象,不可触摸,实质上是也能感受到风,也能感受到这个能量,但是它又不拘于这个色相,因为你看不见这个风,你看不见这个能量。

那么,这往下,他就引申去说了:【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这是他更深一层地来观照这个世间的、世间的这个一些尘相,说这个尘劳妄想这些。他又比喻了,说,你再去看这个器世间,这个十方,我们都讲过多次了,这是印度的空间理念,这个四面八方,这个八方加上上下就是十方,也是代表一个整体空间的概念。说这个十方世界的微尘啊,象微尘那么多、数不尽的颠倒众生,包括这个物质世界的,包括这个器世间的世间的、有情世界的世界的众生。“同一虚妄”啊,都是一样的、象这样的被这个无明的力量、这个行阴的力量,这样一种妄念、不真实的妄念所起的作用,而,啊,就是风力所转,被这个能量,去流转。“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这也是比上文的又是一个相当于是并列的语句,这也是还是包括这个概念、理念。都象什么呢?都象“如一器中。贮百蚊蚋。啾啾乱鸣”啊,就象这个,在一个容器当中,比方说一个玻璃罐啊,那么,放上,里面关进去很多这个蚊虫啊,这“贮百蚊蚋”,就等于说放进很多蚊虫,并不是一百个了,放很多了。它在里面呢,这个象俗话说无头的苍蝇,“啾啾乱鸣”,这个“啾啾”是个象声词,表示它们正在里面无所适从,这个在那里“哗哗”乱飞、乱叫。实质上这个蚊虫的叫声呢,它是它的震动产生的,并不是它真的有嘴会叫,它是这个翅膀的震动,有了声频产生的作用,我们听到的声音。所以说它在这个容器当中、在这个玻璃罐中,这样的乱飞、乱叫。“于分寸中。鼓发狂闹”,这个“分寸”呢,在古代一般是一尺为十分,啊,还有一分,啊一尺为十寸,一尺为多少分,它有一个这个这是一个度量的概念,这个尺度的概念。那么,这个“分寸”特指我们指的是一般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这个“分寸”指的是心胸,啊,心胸,这个心脏、心脏这么大一个,胸口那么大一个地方,所以说分寸之中啊、分寸间。那么,现在的搞雕、搞篆刻的人,是把那个篆刻的印章叫作方寸。所以这个“分寸”一般是特指这个人的心胸、或者心脏那么大的一个地方。说在这么小的一个地方里“鼓发狂闹”,鼓呢,就是也是这个,你看那鼓和发都是这个能量所产生的作用,这鼓呢,是鼓动,发呢,是发生、生发,这样的颠狂、喧闹。这里面很好理解啦,就是我们用他这个经文当中的比喻,这个罐子中装了一大群蚊子、蚊虫,在里面乱飞、乱叫,这就是他对世间众生不能明心见性的、被尘劳妄想所转的,这么一个众生的状态,一个描述,象这个很好理解。那么,诶,他这个,在这个观照状态当中,他意识到了里面的这样的一个真相。

“逢佛未几。得无生忍”,他去,去亲近这个无量寿、无量声佛,那么说“逢佛未机”,这个“未机”也是一个时间概念,说他去逢遇,这个时候遇到这个佛出世弘化,他闻法,他去观察、观照这个起心动念、器世间的、包括身心的变化,他领悟了这个里面的真谛,所以“逢佛未机”,又遇到这个佛,听到这样的教化,然后又去用这个实际的功夫,这“未机”就是他并没有用太多时间,因为他在无量劫当中,这个已经有了这样的福报因缘,所以说遇到这位佛的时候,他的因缘成熟了。“逢佛未几。得无生忍”,等于说他很快就在这位佛的座下,因为闻法和这样修行、观照的结果,获得了这样的一个成就,就“得无生忍”。说这也是佛学的一个名相,获得了正果,得无生法忍。这个无生法忍就是简单的说,而不作更多的一些说法,就是心不生一切法,叫作无生法忍,也就是心境已经达到了清净无为、没有是非、没有生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这样的一个境界,得无生法忍。“尔时心开”啊,那么得无生法忍,当然就心开意解啊,明心见性。这就是说他实际上的受用。

“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他因为明心见性了,就能够证入这个空性的境界,所以说就能够看到一些凡夫肉眼看不见的东西。那么是什么呢?就是说,“乃见”,这就是看到了、就看到了,说东方不动佛国。那么,我们一般来讲这个东方不动佛国,是特指东方有个阿閦佛,这是他的东方不动佛国。但是呢,如果按照我们现在这个《楞严经》的经义去理解呢,实际上呢,不能简单地看到他是一个名相,他有他的含义,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中国的这个文化传承当中呢,说东方甲乙木,东方是一个生发之位,等于说它是生生不息的,它恰恰是能量最强的。说在颜色,它属于青色,在卦位,它属于震位,就震卦的含义就是卦辞就是动点,就是动,啊,动力的动,也是一种能量的含义。那么说,他悟到了无生法忍,他已经不被世尘所染了,那么东方又是一个这样的生发之位,生生不息的,或者是说他一直在动的地方,他就是在一直都动的地方,去领悟到了不动的奥妙,就真如自性、本如来藏性、妙真如性,它是不生不灭的。也就不动不止的,这个话是我自己说的,不负责任的说啊。总而言之就是他这个时候达到了心开意解的境界,那么他才能够看到这个东方有一个不动的佛国,而这个不动的佛国恰恰是在一个最动的地方。这里面就应该是有值得参究的味道,和含义在里面,这我个人的理解啊。说他在这个东方不动佛国这里面做法王子,也是做这个佛的,啊这个,本说是座下的,也是菩萨位的,佛,法王就是特指佛了,做佛子。来干什么呢?

“事十方佛”,那么“事”呢,这里的“事”当动词用,不是说办事情的事,那是名词,这个“事”应该有恭敬承事的含义。“事十方佛”就等于说,他在恭敬、恭恭敬敬地在侍奉十方诸佛,或者是说在承担十方诸佛的事业,行事佛陀的事业,都可以这样理解,等于说这个恭敬承事十方诸佛。这也是他在菩萨,这个愿力啊,这个作为,这个等于说我们《楞严经》讲诸菩萨万行吧,这个就是“事十方佛”就应该是诸菩萨万行的正业,这是应该做的事情。

“身心发光。洞彻无碍”,那当然啦,要达到这个境界的话,那不得了,那就是已经是,你看这“身心发光”,也就是等于说,这个身一般指的咱们说这个报身,从修行的角度说,这个报身圆满了,或者是说相对圆满,才能够有这样的,这个发光是报身的作用。这心发光呢,就等于心开意解、自性之光。所以说生理上、心理上,这身心两方面,啊,心物一元,统统都达到了这样的一个很高的境界。“身心发光”,这里面有,啊,再重复一遍,有这个报身的、修证的、果位上的、功德的光芒,也有自性,这个本自具足的妙明真心所能够产生的这个自性的光芒、智慧的光芒,简称叫“身心发光”。“洞彻无碍”,这个就是这个“洞”在中国文化当中叫洞明,就是说在山洞里打一个火把,一下子照亮了,那么放及世界的概念,就是一下子把全部法界都能照亮。彻,就是彻头彻尾,没有任何妨碍,没有任何这个残留的,“洞彻无碍”,一切都已经达到了通达无碍这样的身心两方面的境界,所以说“身心发光。洞彻无碍”,这样联系起来看,就对了。

佛现在要问在座与会的这个弟子菩萨们修证圆通、一门深入、一通俱通的这样的一个方法,那“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佛现在问这样的一个问题的话,我就是以观察这个“风力无依”啊,因为刚才,这个“风力无依”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他是在总结和概括前文他所讲的一切。对我们今天开课以来,今天所讲的这一些都是他在观察风力,“观界安立”啊,“观世动时”啊,“观身动止”啊,“观心动念”啊,他的后面都有一个内涵,就是这一切的动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这个风大的作用来的,当然这里的风大,并不是说仅仅是讲我们刮风的风,啊,那刚才也简单地说了一下,那么这个风呢,是,这里的特别指的是,因为这位法王子是用,因为风去领悟观察,这个风,从观察风和体会这个风大来证入空性的,包括那个风的动性、风的能量,这里面蕴含了生命的奥妙、物理世界的奥妙,还有这个生生灭灭的这些真相。他因此他领悟了空性,证入了空性,证入了菩提,并不是就风而说风,他是依风大的这样的方法,来证悟了这个妙明真心、这个明心见性。就是说这个这是他的一个入手的方法,并不是我们为了说风而说风啊。这个风,是他的一个修法,就象上文所讲的月光童子,他是这水大的修法,最后他是通过水来悟入了这个菩提大道。那么,这位琉璃光法王子是通过风大,这个最后风大,这里面的奥妙和它的本体的能量的作用,它的“来无所从。去无所至”。那么,结果他修成了圆满,领悟了佛法,然后进入了三摩地。那么,“入三摩地”就是他领悟了这些之后,就达到了身心无碍,这人无我、法无我,就应该达到这个境界了。那么入了三摩地,这三摩地,我们都讲过多次了,就是正觉、正受的含义,是一种正禅定,是正受的,是禅定的很高的境界。那么,“合十方佛传一妙心”,就是他能领悟这个道理,他证悟这个道理,和三世十方诸佛是无二无别的,和这些修成正觉的佛、菩萨是相契相合的,是没有分别的,不管东南西北哪一方的佛,过去劫的、现在劫的、未来劫的佛都是要入这个正受,来达到这个正觉的,得正定而正觉,这是必然的过程,这个没有区别,所以说他说“合十方佛”,就契合了、吻合了所有佛的这样的证悟,没有区别。也和我们中国禅宗的祖师讲的,当你明心见性以后,你此时候,你的心就和佛、三世十方诸佛、和这个菩萨、和祖师,这些心无二无别。“合十方佛传一妙心”,就这个心,这个心当然不是所谓我们的肉团心啦,这是妙明真心的心。那么,所有的佛最后,传承下来的、要去弘化世间的、你要让众生获得正觉的,它就是这样的一个妙心,就是这一个,没有第二个,就是所谓的不二法门。那么,这里有个含义就是“念诸法实相,唯佛与佛方能相知究竟”,所以说我们又不能去猜测佛是怎么想的,佛心到底是什么,我们只能去理解,认为琉璃光法王子,他证悟了这个菩提,他入了这个三摩地,他的证悟的境界和三世十方诸佛是无二无别的,他就觉得这样的,他通过观察风,啊“风力无依”,这个能量也是没有自性的,“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这样的话,他证得了菩提大道,这是他的这样的认为,这个方法就是最好的,也是他自己经验过的、实践过的。他就给在座的佛、佛和佛弟子作了这样的一个报告,下面就有什么不足的请老师来指教。

南师:啊?哎呀,诸位还有什么讲的啊?听完了,这也你们,听你们。刚才听天风法师讲了的,你们有什么补充、感想?先说,哪一位?有没有?没有。没有是不懂的没有?还是懂了的没有?都不知道,呵。好啊!呃,我们这一卷停留很久,天风师,给他休息了很久,啊!讲了半天,他佛法越来越多了,听得醉了,佛法越来越多,还是研究学理,我们这次研究,再三强调要配合真修实证。在这一方面,他表达的比较少,有一点挨到的,啊。你们大家听了以后,自己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者心得,并不是对他,不是对天风师没有关系,对《楞严经》也没有关系,你们有什么心得,拿这个来印证自己的说一下,所以问大家。不要过后单独又、又想问又不敢问,这样的学人,学禅学佛是很麻烦的,那古代大德祖师们是不理会、不答复你的,嗯,啊。

魏承思:老师,我的问题是,这个是不是整个讲的是一个观风的法门?

南师:是。

魏承思:然后他这个问题在这个上面,就是“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其实他是从“观界安立”当中是要看出这个不动当中的动,然后下面三个连着这个观“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是从动的当中看出不动,然后才是一个“诸动无二”。

南师:是。

魏承思:但是这个真正这个观风法门,到底具体的修持应该怎么样?但这个是不很清楚。

南师:好,好吧,你问也对了,提出。我们研究《楞严经》啊,二十五圆通,我问大家,你们好象都很认真听。修观风的法门,这里起啊,二十五圆通到十七位以后,十七啊十六啊?你们提醒我注意一下。走,开始修啊,都走什么路线呢?色、声、香、味、触、法啊,(某男:六尘)对眼、耳、鼻、舌、身、意,然后到现在转过来,这里地、水、火、风、空、觉、识,这样配合的,换一句话六根六尘合起来十八界配合七大。这个先说一句话啊,大家应该有这个理解,所以要研究经文。那么,在几位菩萨报告以后,有关于风,风就是气喔。有关于譬如象安那般那的,有几位讲过啦?(众答:三位。)三位,哪三位?请说一下。

众答:香严童子,周利槃特迦,孙陀罗难陀。

南师:对,你们都要把他连起来。前面从眼耳鼻,都从鼻,从呼吸讲起的,到琉璃光法王子走大乘的路线,所谓呼吸法门,我们人、生命是呼吸,一口气不来就没有,这是风大,地水火风的风大。他走的也是,刚才魏老师提出来问的,也就是说安那般那的修法的,最高的扩大,走大乘道的,啊,所以讲风大了。所以大乘道用琉璃光法王子,法王子就是等于我们普通的世间做皇帝的太子,正式修灌顶以后,将来传法,譬如说琉璃光佛逝世以后,他继承琉璃光,等于西方极乐世界每个法王子是这个意思啊,啊,王子。他所报告的,就是刚才问啊,魏老师也提出来过,你们注意!前面的文字,我们简单地都过去了啊。他说,他久远劫以来,开始修,走大乘的路线的,有一点注意啊!一提到大乘菩萨,他报告自己历史,都不是这一生这一世。把佛前面的小乘的弟子这一生这一世,碰到释迦牟尼佛,听了佛法怎么去修的。大乘的菩萨这些弟子从久远世、都是多生多世修过来的,原来也是小乘,啊,慢慢慢慢一步一步证,也都是从幼稚园读到大学,到了这里读博士班以上,大乘菩萨,比方是这样。

那么,他说久远劫来碰到无量声佛,观,“观此世界及诸众生”,第一句话注意!观此,大乘的修法,我们普通修安那般那呼吸法门,鼻子呼吸,叫你注意啊。一般修的是做功夫,修止,心念怎么数息啊、随息啊、止息啊,从心念观到这个呼吸,小的风,个人身体上的风。大乘菩萨呢,不修,不走止的路线,观已经包括了止,止观两个字重要在观,在智慧的真正深入观察已经得止了。“观此世界及众生(的)身”,这句话注意!同我们修安那般那有关的啊。观这个世界同众生的身体,“统统是妄缘风力所转”一句话,彻底,开头就给你讲了,就是一股气。啊,天风师讲风,他给风,啊,一直在风上转,你不要给天风师话骗住了,他给《楞严经》的风骗住了,哈。那风就是气,他如果,象我这样讲法,用不着讲文学、文字来解释了,风就是气,风力所转。换一句话了,整个的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就是这个风力,这个生命转动是风。所以讲,常常,现在还没有讲唯识,唯识讲生命来源是习气,第七末那识,带第八阿赖耶识种子的习气来,叫作根本依,有个名称叫根本依,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生命都是这股气,注意这一句话啊!一切是,这个气呢,他又点出来,空的。那么,你加上学理“缘起性空”啊什么,一大堆的注解,以后要讲真的东西,不要讲学理,把自己知道的一大堆注解出来,下面就越听越糊涂了。你要单刀直入告诉他,大家有得益,都是这个气作用风力所转。那么,就刚才问到,魏老师提到,因此,他观,智慧的观察,在修定的时候,安那般那由风力修证入,观察空间,啊,界是空间嘛,这个过去都讨论过,我们一讲到,不要重复讲。你不要,提过去已经讲过,不过我还是讲一道,“这我过去已经讲过,我还是讲一道”,那多余了,啊还是呢。在这个空间,世就是时间,观察一切时间、空间之所建立,有一个东西是动力来的,这个动啊。这个动,什么在动?物理世界一切的动,心理世界一切的动,第一个根本依就是风力动、气动,啊,所以“观界安立”,刚才魏老师也问,“观世动”是时间,再是空间,“观身动止”,反转来看我们这个身体。现在我在讲话,你们听声音,你觉得坐在这,我在听课,没有动,耳朵已经在听了嘛,在动了。这一切动的作用,乃至观心动的念头、内在这个思想,自己不知道怎么思想会出来,都是风力动、气动。这四个方向要点已经给,刚才魏承思提出来的,啊,在空间、时间、身体、身心,就是四个方向。他是归纳性的,还没有发挥,别的经典上发挥很多了,抓到一点再来发挥,那个别的经典同天风师一样的,抓到一点,他就发挥的很多,并不是不对喔,没有说天风师那个讲的不对,就是叫他对某一个时间、某一句去讲,有时候要单刀直入,有时候要挥发出来。

那么,这里告诉你说,“观界安立”,时间、空间、一切身心的动力,生命的动力在哪里?一句话,“诸动无二”,只有一个东西。这个动力从哪里来?风力动,气的关系,气的关系。当然,你还要考一个问题,气为什么会动?后面还有个动力没有?有,那是心的关系。心,再继续去问,那心动了气动,心为什么会动?诶,本体自性的关系,自性怎么动?诶,一动,就三样连起来。世界万有这个动力这样来,好,我们暂时到这里停一下啊。

现在朱校长在这里,爱因斯坦后来追寻时间怎么这是,以时间为主啊什么,这里通不过去了,现在的科学,啊,但是有关系的。这里要身心来参究,所以连带讲科学,因为校长在这里啊,随便提一下,要深入研究。

那么,琉璃光菩萨的讲法呢,他当时修这个法门证入,以智慧观察,不象我们现在教你走达摩,安那般那《达摩禅经》是,先要功夫的把心收拢来,一步一步来的。他直接从般若智慧观察来,直接证入,这是大路,这叫大乘了,他说我当时就觉悟了。喏,还有一句话,“我时觉了”,我当时悟到了“此群动性”。刚才问,动,第一个动怎么来?没有理由的,“缘起性空”,啊,所以“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动,没有一个东西。一动,风就动了,风动是什么动啊?啊,风动是,风力动了,这个风的功能后面我们给它的名字叫做动力,它是这样来,再来后面不要追寻。所以动力同风大的本身,如果用本体两个字啊,大家又联想到哲学的本体论。它的本身不用本体,而“来无所从。去无所至”,空的,就是“缘起性空”。所以他讲,因此悟到了“十方微尘颠倒众生”,这微尘两个字,现在我同天风师一样,呵,用文字解释啊。颠倒众生很多,颠倒是众生没有悟道的,我们凡夫众生都是颠倒众生,微尘是代表很多的众生,十方微尘的颠倒众生,都是乱搞、乱动,不知动源,所以不能见道、不能明心见性,找不出动源,生命怎么投胎的,怎么生也是一动,啊,现在念头也是一动,怎么睡着,怎么醒来都是一动,啊,同是一个虚妄,性空,没有看到。随时,象这样,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以内所有的众生,这是形容了,这个生命啊,是一个筒子里关了一大、关了一大堆的苍蝇。刚才法师比方一个玻璃瓶里关了很多,在那里“啾啾”乱叫,都在乱动、乱闹,造成了人类世界几千万年历史,就是这一切生命众生在那里“啾啾”乱闹,还是然后还有大学,还盖了太湖大学堂,一个老头子坐在那里吹牛讲《楞严经》,也在“啾啾”乱叫。啊,你们大家在听了以后辩论,也在“啾啾”乱叫。啊,为什么?一股风力在动,动力,啊。他说这他悟到了,他是前面报告,当时悟到了,智慧悟到了,由风力一入手,就证入这个境界。

那么,所以碰这个佛,没有多久时候,他就是等于念下顿悟,走这个法门,一观风力,一下就悟到了,“逢佛未几”就得到无生法忍,一念不生,啊,不给这些动力因缘牵动了。所以当时得到无生法忍是菩萨修行一个,就是“一念不生全体现”,看到了,心开了,明心了,等于明心见性。好,这一个心开了以后,心眼打开了,心有眼吗?呵,我们现在只好用肉眼看。你明心见性证入那个智慧境界,心眼就打开了,不是肉眼看到,这个就是心眼、慧眼、法眼。“乃见东方不动佛国”,阿閦佛国是东方不动佛的一个代表这样,代表的,啊。东方有不动佛国,那请问西方的佛国是动的吗?十方都是不动佛国,特别强调形容东方不动佛国,因为琉璃光法王子代表东方佛,所以修佛法、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要修东方长寿佛的世界、琉璃世界,同修的,都是不动佛国。过去拿东方人,也许说我们东方人到西方去,讲了半天,我们中国人跟你西方两个不同,有这个习惯嘛,东方佛国为法王子。呃,因此呢,他成了、功夫到了这里,修证到这里,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现在大家修净土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真到那里,见到以后啊,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十方,天天随时到十方去,侍奉一切佛,侍候就是请教、学习,学佛是绝对谦虚的无量法门。他也说,因此“事十方佛”,这是正修了,明心见性了,悟后起修,更进步了,身心自然就进步了,“身心发光”,变成透明体,所以塑药师佛,塑造药师佛是琉璃光,透明体,身心内外透明,啊,由悟到达也是如此,“身心发光。洞彻无碍”,本身就是个琉璃光体。所以东方琉璃光佛就是药师佛,身心完全是发光、透明,啊,比水晶玻璃还要透明,啊,身心无碍了,但是还有没有身心呢?有身心,还有个轮廓,还有个影像。

所以他讲佛要大家报告自己的经验心得,如何修行成佛呢?他说我修安那般那、修风力来,观察风,地、水、火、风、空这是五大,所以我常告诉你修安那般那,风大跟空大连着一组的、连在一起,它的后面就是空,空的一动就是风,啊。地跟水两个一组的,火大跟风力也要配的。这五大都是性空的,这个物理作用,这个物理作用所以说要了解佛法所讲了,这心、性是不生不灭,物理的本身,四大性离,五大性归,都归于空,它也是不生不灭。所以起的作用配合生命,我们生命一来就配合风,啊,起的这个动力起的作用。

“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这个呼吸同风没有根据的,没有一个固定,它是性空的,起来就动,十方世界,岂止八方面的风、十方的风啊,风有万变。所以我们中医,读中医,读《黄帝内经》,我不是给大家讲中医,我说,你们都读了,没有注意,“万病以风为首”、气为首。伤风了什么,万病,我们生的病以风为首,主风,啊,什么?

宏忍师:“善行而数变。”

南师:对了,《黄帝内经》,善行,它动得很快,很快,而变化很大。《黄帝内经》原文告诉你,嗯,我们老祖宗,学医的第一个要了解,“万病以风为首”,“风善行而数变”,变化得非常快,无定位的。现在告诉你这里“风力无依”同《黄帝内经》讲,它没有定位的,它是空性的。风力是空性的,我们生命,所以你们对于身体健康不健康,修安那般那,自己观察里头的风力、动力,这个动向,动到哪里,你身体是酸痛胀麻胀,你的风力在那里不通,里头的风力不通,就酸了、痛了、胀了、昏沉了、生病了,啊,以这个为主。他说,因此啊,“风力无依”,本来空的嘛。啊,《黄帝内经》是四个字,“风善行”,跑得非常快,没有方位的,变化是很大,呵,它宁静下来是空性。所以你修安那般那,自己真修到身心皆空,以后是怎么样?就是琉璃光“身心发光”,自性光明出来了。啊,所以因此悟到菩提心,大彻大悟了,证入三摩地那个境界,成佛的境界。三摩地,一般讲经学佛的都把它当成定,错误了,境界,包括定慧,啊,三摩地最高境界。三摩地翻译就是正受,受用的境界,啊,不在那个什么定不定,包括了定慧啊,悟到菩提。因此,他的修持,他的同十方佛最后都传授明心见性,传一个此心妙不可言、不可思议,这是第一个法门。第一法门是什么?修风力证入,修安那般那,修身心起手修,他说这个是最好的。那么,这一段是这样的,啊,补充。

薛虎:老师,时间到了。

南师:好,好。他一动,薛虎风一动,我就要停止,他风力来了,嗯,好吧,呵呵,时间到了,嗯。好,那么,今天到这里,这一段,你看看啊,《楞严经》二十五位圆通,有几位,到琉璃光法王子为止,讲风大修的啊,有关于安那般那的,你最好把它集中起来一讨论,由小乘到大乘,都知道了,修安那般那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啊,好吧。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