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南师:今天我来吧。现在最后两位菩萨、大乘菩萨的报告,二十五圆通第几页、第几行?
天风师:金陵刻经处这个版本的卷五第十七页背面第二行这是,大势至法王子这里。
南师:好,提到大势至法王子、大势至菩萨,先做一个介绍啊。佛教到中国来以后,整个的佛教,包括了佛学、佛法,在中国影响最大,普及到整个的民间,民间的普通农村社会,大家都晓得“阿弥陀佛”这一句。呃,所以“阿弥陀佛”给中国变成一句俗话,非常有意思。在中国文化,从南北朝以后,一千多年,变成俗话了。不管他信佛教、不信佛教,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阿弥陀佛”四个字,这一句话。譬如人恭维人家,“喔唷,恭喜你,阿弥陀佛”;骂人家,这个倒霉了,“阿弥陀佛”,呵;恨人家,也“阿弥陀佛”,呵;欢喜人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么?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在中国文化普及性的。实际上“阿弥陀佛”这个佛号,现在民间提到佛教,就会联想到“阿弥陀佛”。佛是个什么,也搞不清楚;什么叫成佛,也搞不清楚。
这是佛教传来中国以后,魏晋以后,讲魏晋,大家怕历史不熟了,就是你们看的《三国演义》以后,曹操、刘备、孙权,魏晋这个阶段,佛教开始大流行,进来。这个时候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民族,从上古到魏晋南北朝时,一个民族国家,自然都有哲学思想,有宗教思想。一个人,任何一个人,乡下人,没有知识,一个文字不认识,你不要看…我看了,都是哲学家。每一个人生来,生来都有个怀疑,怎么人会死掉?生与死怎么来的?中国人尤其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是几千年存在的,普遍的。不管有知识没有,等于生死在怀疑,对于生命存在的痛苦,烦恼起来,就怀疑这个命运的,都有这种情绪。
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这个阶段呢,中国人在修什么啊?仙道。由汉朝四百年政权,到了“三国演义”这个时候是最末期了,四百年。跟到是曹操父子,取了政权,叫做魏。马上没有几年,十几年,就给司马氏家里抢走了,叫作晋。魏晋南北朝这个阶段,中国的政治体系非常乱。帝王的政权也乱。啊。那么,晋朝又分成南北两边了,后来。这个历史说给你们介绍,因为你们对于历史不大熟,大概提一下。
这个时候佛教进来,大家对于生命的追寻,认为有神仙,修这个道。道家也在这个时候在流行。那么佛教进入以后,跟中国神仙之道、中国文化是有冲突的。开始有冲突的。啊。中国文化讲神仙之道,可以人修到长生不死,最后还可以升天。天是什么东西,不管。超,变成超人。佛教进来以后,讲印度文化有个佛。中国人看成跟仙道差不多,仙佛同称。但是佛家讲寂灭,另有个生命不生不死的,比长生不死还厉害。这个时候文化的冲突啊,同我们现在,东方中国跟西方科学文明冲突一样,斗争得很厉害。中国人反抗,这是印度文化、外国文化,知识分子反抗,同时也在接受。他讲的理论非常高。可是不管世界上任何一种学问,我经常讲到文化哲学的问题,我下一个定论,世界上不管宗教也好、哲学也好、科学也好,一个学问对于身、心、性命没有关系的,这个学问不会存在。不管是宗教、哲学、科学,哪怕是算命、医学,什么特异功能啊,都同身心性命有关系的,才会存在,不然自然会淘汰了,不要你打击它。所以这个时候对于生命科学,时代在痛苦,人类这个痛苦当中要求更高。这个时候啊,佛教进来了。佛教进来,新开始的翻译,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实、不满当时的政权。譬如陶渊明,我们大家都晓得陶渊明,有个《桃花源记》,中国人都读过的。现在共产党的教育里头恐怕也存在吧,嗯。《桃花源记》陶渊明写的,这一篇记大家都读过,我不要介绍了,也许你们有些还没有读过,这篇所以,说中国的孩子们从小都会读。就描写有个桃花源、有个山洞,进去了世外桃源,避开了一切现实,永远存在的。这是陶渊明写的,陶渊明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反对现实,对司马氏的政权,不同意,他辞官不做,回到江西,嗯,在庐山的南面归隐了。所以有两篇重要的文章影响中国文化很大,一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啊,一篇是《归去来兮辞》,啊,都是很有名的。这叫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史、哲学史、政治史演变的重要东西。再讲,我举出陶渊明,提出来陶渊明这个人,代表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看不起现实,看不起当时的政权,啊。知识分子没有起来造反,脱开走一路,当时,文化的中心,在关中。我们现在叫关中啊,说山西、陕西这一带,我们这里,苏州、江浙、南方到两广都还没有文化,文化落后地方。鼎盛都在关中。所以有关中又分关东、关西,到河南,是中国文化中心了,素来是中心,到山西一带,这一带的学者很多。譬如后来,这个阶段,从印度请回来翻译经典鸠摩罗什都在关中,现在到西安都找到很多很多的古迹,现在还存在,嗯。这个时候看,我们中原河南长江以南的,看不上啦,没有文化,比较文化低落的地区。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反对现实、反对政权,同陶渊明一样,有许多走了,走开了。
南师:中间就提到一个人,慧远法师,俗家姓什么?我一下记不起来,你们哪个记起来吧?
古道师:陈吧,陈留人。
南师:不是陈留人,山西人。那么,慧远法师后来出家了,就是跟的道生法师,鸠摩罗什法师阶段,学问很好,出家了,这个时候叫做南北朝,离开了西北,就向落后地区走,到南方来,到江西庐山,在这里出了家。他是,他不是鸠摩罗什的弟子,跟鸠摩罗什中国一个和尚,叫道生法师,学问很好,有名的啊。在庐山呢,修神仙之道,实际上都是逃避现实,看不起当时的帝王政权,同陶渊明一样,这些人很多,学问好得很,都。所以那个时候中国的文化,本身偏重叫三玄之学。你们都外行,譬如吕松涛这里有人学历史的、学哲学的,也搞不清楚。三玄,玄、就是形而上的道,那是西方哲学说的。《易经》《老子》、《庄子》叫三玄,玄学,抗拒印度来的佛教的文化。其实,三玄学同佛教很好,虽然抗拒了,慢慢融会了,它的思想差不多一样,仙道跟佛道搭在一起了,非常奇妙的,这一来,几百年当中闹的,等于我们现在中国人土鳖跟海归俩抗拒,啊哈,啊,等于西方文化到中国,这些又是个南北朝的乱。将来科学怎么融会中国文化,到未来时代,很奇妙了,希望你们活五百岁,就会看清楚,非常奇怪的一个阶段,太闹热了。
那么,慧远法师在这个阶段,陶渊明在江西,庐山就是江西了。他修神仙,修到长生不老,太难。发现,翻一部佛经,叫《阿弥陀经》,阿弥陀佛,不需要那么用功在身体上做功夫,只要思想念头相信阿弥陀佛,好好修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可以离开现实世界。佛介绍的,这个现实世界,没有什么留恋,没有什么好处,是苦集灭道。这个物理世界太烦恼。这个太空里头,向西方的,以中国文化标准,向西方去,无数无数的路途,很远很远,有个国土,阿弥陀佛的国土。阿弥陀佛有四十八个大愿力,这个太美妙,叫极乐世界,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也没有饮食问题,也没有男女问题,一切圆满。生在那里,永远不死,也可以成佛。他看了这个经,叫《阿弥陀经》。现在注意,他就创立了一个宗派的路,叫净土宗,极乐世界,佛说是世界是最干净的一个国土。这个土字么,古人念成度,程度的度,就是量,有量,呵,呵呵,同量子力学这个量啊。所以古人写净土这个土是上面多加一点,这一点本来没有用,是发音用的,不念成土,度,啊,阿弥陀佛的国度,他的范围,度的意思是范围。所以有些学佛的人不懂这个文字学,念这个,不念国土,念成度,上面要多加一点,好象创一个字,不是的,那一点是点上发音用,不念土,念度。其实我们干脆直接就用那个程度的度,就行了,阿弥陀佛的国度。所以他在庐山上创立修净土宗,中国,佛教传到中国,第一个创宗是他,第一宗。禅宗还没有开始。
那么,他邀庐山,把中国这些知名大学问家邀留下来,好几个人,好几个,七八个人,同时也认识陶渊明,希望陶渊明也来参与,所以叫白莲社,庐山上,庐山上江西庐山白莲社,创始了这个净土宗。邀请陶渊明来参加,唯一陶渊明跟他是朋友,不肯来参加,同意你们是这样,但是他不学,他自己等于我本身就有净土,不需要。你们读了他的《归去来兮辞》,有一句话,“聊”,“乘化以归尽”,聊,无聊的聊,大乘的乘,化学的化,“聊乘化以归尽”,给你们讲讲国文,看懂吧?“聊乘化以”,耶,注意词汇,没有写错吧?我没有问,背面我没有眼睛。
宏忍师:哪个,哪个乘呢?
南师:“以归尽”,啊?
宏忍师:乘是哪个乘?
南师:大乘、小乘的乘,化学的化。
宏忍师:哦,“聊乘化。”
南师:“以。”
宏忍师:“以归尽。”
南师:以归,归是回去、回归的归,尽,尽忠报国的尽,听懂吧?
宏忍师:听懂,对。
某人:尽快的尽。
南师:“乐乎”,乐,快乐的乐,之乎也者的乎,“乐乎天命复奚疑”,复,复兴中华民国的复,奚,就是山、山上溪水那个溪字三点没有那个奚,“复奚疑”,怀疑的疑。你写好啦?那两句话念给我听。
天风师:之乎者也的乎,乐乎。
南师:“乐乎天命”,喔唷,我觉得我讲得很慢啊,“乐乎天命复奚疑”,你们帮…
宏忍师:老师,这个是“聊乘化”,是无聊那个聊。
南师:嗯。那么譬如说沙弥,我们这里小孩子,这两篇文章都要读的啊,其实背了。“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里头有这两句话。换一句话说,人,他已经悟道了,中国道家之道。生命是无常、变化的,生死问题不是问题,生命无常的,本来是变化,会死的。死了不会死,有个天命,有个不死的东西是天命,中国文化道家、儒家。“聊”,“聊”这是,等于说古文里头“哎呀,呜兮”,就这个意思,这个字代表。“乘化”,生命是无常的,随时变化,生跟死,这是生命一个变化,就是白天同晚上一样,没有什么了不起,生死没有什么可怕。你说无常、苦、空啊,佛教说的,生老病死啊,成住坏空,这个不要搞这些,没有什么可怕的,中国文化很伟大的喔,传统的啊,没有佛家。“聊乘化以归尽”,我现在活到生命,等到死亡那一天,回去了,回到天性那一边,自然去了,“聊乘化以归尽”,死了就死了,死不过是一个化学的过程而已。朱校长专门化学博士,大院士啊,这个是化学的过程,“聊乘化”。“乐乎天”,这很高兴啊,生有什么可爱?死有什么可悲呢?没有啊,“乐乎天命”,所以人生活到,痛苦也是快乐,活在痛苦中,心境不被痛苦转,很快乐嘛。“乐乎天命”,晓得有个生命是不生不死的呀,上天生来就是这样。“乐乎天命”,这个没有什么怀疑的,我活得很痛快,换一句话,死得也很痛快啊。生命有个不生不死,本来存在,生死变化都是现象,我给现象骗了干嘛,啊。譬如《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啊……复奚疑……”,(师吟诵),没有什么怀疑的。这是陶渊明的文章,我们小的时候朗声读,就是我这样读法,朗诵,都记得,背来的。
所以陶渊明不听,跟慧远法师两个好朋友,他回到庐山,参与这个。(对不起啊、师咳嗽),他不到庐山参与白莲社,也不参与净土宗,但是他非常赞成。所以这里头,历史上有个故事,他的故事是什么?偶然,这些外面人到庐山,找慧远法师,慧远法师啊,到了庐山,创立这个净土宗白莲社以后,送客,下山送客,不过虎溪。有个老虎,就是庐山这个老虎皈依了这个慧远法师,发誓…
天风师:吃点这个吧。
南师:永远…(没有用的,这个时候没有用,吃梨子,喉什么都没有用,不是医药了,呵。)那,所以他一送客,到了溪边,象陶渊明这些来往,看他,送他走的时候,呵。有时候,慧远法师跟陶渊明这些朋友谈得高兴,忘记了自己的契约,哈,约定,不超过虎溪这个桥,他慢慢向桥上走了。很美妙的故事啊。慧远法师要超过桥,违背了他的誓愿,超过了,那个老虎“吼……”,就叫了。“喔”,他一听老虎叫,对不起,赶快就回来了。所以叫,那很多人会画画的,叫“虎溪三啸”,啊,是陶渊明、庐山慧远法师这些故事。
你看古人的结社,他的党派,换一句话是党派,呵,反对现实政府的党派,反对党,但是不搞现实政权。你们也不懂,你们、你研究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他不是反对党,就是不同意,呵,所以在西方政治学里头,我保持一票是不同意的票,我也不投,呵,也不反对,呵,或在西方政治里头有这种东西,其实中国就有。所以你要研究政治思想,我也不反对你,这个现实好不好,实在很不满意,但是绝不起来反抗,也不造反,可是我也不同意,躲开了。中国有隐士派,中国文化的,所以中国的隐士与高人叫高士、处士。这个文化很特别的,要研究政治思想史、社会演变史,你们读书不多,对不起啊,今天讲你们,所以要你们读历史啊、读古书啊,渊博就懂了,要读得渊博啊,这是介绍净土宗。
那么,这一宗的人以念佛为主。其实念佛是佛教一个法门喔。这里头又岔过来给你讲,你们讲修行,我说佛有、佛法基本上有十种念法,(你注意要写得快啊),念佛、念法、念僧,啊,佛法中三宝,啊;念戒、念布施、念天,六种了,这每一个都是修法,里头有修行的方法;再过来是念安那般那呼吸法,再过来是念休息法,一切放下,完全休息;再过来是念身,身体的身,譬如说不净观、白骨观是念身;再过来念死。所以你晓得修净土宗,我们现代,说日本人打仗,一来,他还活到在这里灵岩山,这个叫印光法师,所以印光法师修净土,他房间里庙子上没有佛像,一个很大的字“死”,念死,随时要。念死是第十种修持的方法,这叫十念法,这是岔过来给你们介绍。
净土宗呢,念阿弥陀佛,刚才提到一本经典叫《阿弥陀经》,这个在净土经叫《小品弥陀经》,但只有一卷。你们出家的早晚课,是晚课里头念的,对不对?(答:是。)全卷都会背,这叫“小品弥陀”。真的净土呢,三经,三部经一论,可以说三经二论,我加上的,过去讲三经一论,我说不对,三经二论。哪三经呢?《无量寿经》第一部,无量寿就是阿弥陀;第二部是《观无量寿经》,有止观的法门,很多;小品的经呢,现在流行净土宗是《阿弥陀经》;这三经。一论呢?就是我们现在要讲大势至菩萨这一篇,算一论,重要的是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三经一论是净土宗的根本,超越了神仙之道,尤其是《阿弥陀经》是,就是世界上不信佛的人,最坏的坏人,最烂的恶人,杀人放火啊,做土匪,最坏最坏的人,只要临死一口气不断,心里想到,我忏悔念一声“阿弥陀佛”,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看这个高速又快档,方便得很,连大坏人都不会丢掉,只要专心一致,一口气没有断以前,临命之时念一声,“南无”,“南无”都不要,“阿弥陀佛”,乃至“阿弥陀”念不出来,只一声“佛”,死了就可以往生了。这个生意划得来耶,太便当了。
所以慧远大师极力提倡净土,学佛法,十念法,修四禅八定,要无量的时间去修,得不得定、证不证阿罗汉、证不证菩萨,不知道,啊?只要一念念佛信心够,这是念佛法门,也等于念佛、念法、念僧,啊。念,假定要死,到那里,一念清净往生西方世界,就是大菩萨,变成大菩萨,永远不退转,在那个世界,哎呀!那个《阿弥陀经》上形容之美啊,那个山,那个极乐世界是没有高山,没有沟壑,走路也跌不倒的,那个地下是玻璃,地永远是平地,永远是平的,没有一点坡坎的。而且是在那里也没有男的,也没有女的,不会生孩子,不为女儿不为儿子,那么痛苦地跑外国啊,还照顾啊,都没有,因为没有男女关系。而且思衣得思,呃,要想到穿什么,耶身上就会变成什么,要想到什么吃的,已经饱了啊。哎呦!那个哇……,好美好美。不过我现在看来,还没有现在科技设备的美,极乐的,你对对《阿弥陀经》看,现在科技的到处发展,我看比极乐世界还要漂亮,我是岔了一句啊,这样。
所以,只要提倡念一句,“南无”,“南无”是皈依,“阿弥陀佛”,这皈依无量寿佛,这个佛是不生不死,无量是不晓得活得多长。所以后来中国开始跟到佛教创立了道教,道家道士们念的什么?还是这个,所以道士们彼此见面,“无量寿佛”,这个就是阿弥陀佛,你不要给道家骗了,道家也别给佛骗了,谁骗谁,不知道,道家念的是“无量寿佛”啊,其实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说,往生西方世界有十六种修观的法门,这《观无量寿经》,里头故事很多,这是中国有净土宗。
可是我常常笑他们净土宗,我是开玩笑啊,并不是真笑他。哎呀!你们光晓得念阿弥陀佛,哎呀!你们学佛的真是耶,太便宜,忘了本。这个中国人讨老婆,新娘一进门,就忘记了做媒的人。你怎么有个阿弥陀佛?你怎么知道?释迦牟尼佛介绍出来的。呵,这三本经都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法。你们光晓得念阿弥陀佛,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呢?哎呦,新娘一进门,就忘记了介绍人,那你们太势利了,呵。
佛为什么介绍这个法门?这净土宗,从这个以后,影响中国到现在,“阿弥陀佛”是变成一种普通话,无所不知,啊,几乎是无所不知。但是阿弥陀佛是什么呢?真正的解释阿弥陀,阿是大,发音,无量无边的大,“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样的大。阿。弥、是寿命,阿弥是无量的寿命,叫无量寿嘛,陀是光明,阿弥陀佛,净土宗,无量光无量寿。这就光寿无量,寿命与光,性光清净无量,就是前天讲过定光佛,哪一位跟定光佛结缘啊?(答:虚空藏。)啊,虚空藏菩萨,对了,你就懂了阿弥陀佛,变成中国文化的主体,现在变成世界文化的主体这一句话,释迦牟尼佛是介绍。
第二点要了解,释迦牟尼佛介绍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这个佛,阿弥陀佛,他的画像,永远不像其他佛这样打坐的,永远是站到,站到是代表在等人,要度一切众生,自己没有休息的时候,所以画像,一只手在说法,一只手在拉人,“过来吧,世界太痛苦,孩子啊,快回来吧”,看摆的姿势,永远是站到。旁边两位法王子,继承人,阿弥陀佛,到时间也要涅槃啦,一切佛到时间,就位够了,事情做完了,他要走了,继承人什么啊?左边,耶,我们对面,左右两边画的,一面是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是涅槃了以后,观世音菩萨来了,代表他,那不叫观世音,也叫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涅槃,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涅槃以后呢,大势至菩萨来了,还是阿弥陀佛。左有观音,右有大势,是大势至菩萨,其实也是阿弥陀佛,只有一个佛号,不管哪一个菩萨来。譬如我们这个世界呢,在过去哪尊佛、哪尊佛,到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是弥勒佛。呃,一尊佛一个名号,等于我们中国的文化,汉朝、唐朝、宋朝不同,他不是,只有一个名号“阿弥陀佛”。重要的继承人,观音、大势至。尤其你知道,我常常说,嘿,了不起是大势至吧,你要听这个名号,大势至,那个力量一来,你谁都挡不住,天也挡不住,地也挡不住,阎王也挡不住。啊,你看我们中国,“文化大革命”以后,这个大势至来了,呵,我说,我在台湾,哎呀!我说这些上帝啊、耶稣啊、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你不是…这些天神天将、护法韦陀菩萨,你们到哪里去啦?这样大一个灾难,谁都没有出来过啊,因为大势至来了。你要悟进去这个道理,大势至来了,谁也挡不住。我们要死的时候,这个菩萨大势至来接引你,你挡不住,你天风的药酒,屁的酒都没有用,全部都没有了,大势至来。要懂这个道理,我大概给你们介绍一下中国文化的净土宗是这样。
好,现在看大势至菩萨怎么讲法,嗯,大势至菩萨告诉你是怎么念佛。那么,你看原文啊。“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位菩萨”,注意!他的同参道友、师兄弟有五十二个,怎么没有五十一、五十三呢?为什么五十二位菩萨?这是一个秘密,以佛教来解释呢,你看《楞严经》后面,一个凡夫到成佛,有五十三到五十五,密宗叫五十六位,都对,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二觉,最后成佛,五十三个阶段。啊,说“五十与其同伦”,同等的是,“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个不谈了,都知道了啊,都知道了吧?(众答:知道。)好。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阿弥陀佛来了,那个佛就叫无量寿光,“名无量光”,啊。“十二如来”,怎么只有十二,又不是十一,不是十三?十二因缘,代表六根、六尘,一样道理。“相继一劫”,他回忆发心,当时,这个十二个如来相继,都叫做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一个一个过来以后,另外继位来的也是无量寿,经个一个大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他的本名叫超日月光,无量寿光、自性的光明。不是太阳,不是月亮,不是一般光明,什么真明心见性了,自己看到自身的光明,不是普通这个光明,你把佛的光明、智慧光明当成普通的光明啊,是被色困住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光不是那个光,这个要懂进去。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这样,这个所谓,你们真学净土,什么叫念佛?净土讲念佛,什么叫念佛?啊,他这个,他念佛怎么念呢?“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先讲到这一段,姑且切断。他说念佛怎么念,你懂到念佛三昧这个念,他作了一个比方。譬如一个人,专门想一个人,或者妈妈想孩子、孩子想妈妈,是真想的啊,有些妈妈并不想孩子,有些孩子也并不想妈妈。呃,两个人相爱,爱的时候才想,不爱的时候,恨死你,也不会想呢,恨不得把你赶快丢掉。这是讲有一个人专门为忆念一个人,可是,你的对方有一个人,你想他,他不想你,没有用,专门忘记。他作了这个比方,有两个人,或者是爱人,或者是父母,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姐妺,或者是朋友,一个人专门念他,一个人偏不念他,如是两个人,不管碰到不碰到,看见在目前、不在目前。两个人如果永远你想我、我想你,这是叫念佛的念念,念就是爱想,观想,想念你那个,世俗的,想念那个心情。
“二忆念深”,这两个人,你想我,我想你,这个念头很深的,永远不会忘记,念念不忘,“如是乃至从生”,活到,啊,从这一生到来生,再到来生。中国人不是有许多说是七世夫妻,三世夫妻,三世兄弟,中国笔记小说多得很啊这是,啊,几生都为父子的,他就是两个人感情,这完全是个感情,忆念就是感情,永远想在一起。“从生至生。同于形影”,比方,我们有个身体,站到光明里头就有个影子,影子离不开身体,身体离不开影子,“不相乖异”,也不违背,这是,这是什么,这个比方。
因此你要了解,“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所以他说,不止阿弥陀佛,十方一切成佛的人,想度我们,“怜”,心里悲痛,念一切众生,都想他同自己一样成佛,好象母亲想儿子一样。可是母亲想儿子啊,儿子往往不想父母的,这是当然的。我们,象我这个人是讲自己不忠、不忠不孝,呵,我对不起父母,虽然想念,一生没有做到报答的。啊,“若子逃逝。虽忆何为。”,他说你白想,所以我母亲一百岁死的时候告诉我儿子,“我不想他了,啊,他不会回来,我也不等他了,我走了。”啊,等于这个话,他儿子不回来,我想他有什么用?如果这个儿子也爱母,回想母亲,“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永远生生世世互相为母子,因为他有感情打结了,结在一起,结得很深,情结所在。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念佛法门就是一个想念,就是观想,你心中有佛,随时有佛,深信不疑,想母亲,想儿子,想母,儿子想母亲,那么,定在那里,这就是得定了,“必定见佛”,去佛就不远啦,一定有一天见到佛。佛是个什么东西?佛不是有形有相,也是有形,他是无量寿、无量光,啊,当他无相的时候,无量寿、无量光。当他有相的时候,就是站在那里阿弥陀佛这个样子。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这个里头没有一个方法的,方便就是,假就是借,不需要借用任何一个方法,就是一个忆念。便、啊,“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你这样忆念,就有一天花开见佛,净土行了。心花打开了,就晓得无量寿光就在自心里,不是自身喔,自心里头。啊,“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等于一个做香料的人,他天天在做香料,念头也挂到这个香料,做久了,这个人,平常出来全身内外都是个香味。就是说你随时爱忆念佛,你就在佛的无量寿光中。
“我本因地”,他说我是开始修念佛法门,念佛就是这样念。“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因念佛而来,最后证得一念不生,无生法忍,悟了菩提,成了佛。“今于此界”,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摄念佛人”,我在教化,“摄”就是抓一把,这把抓在手里,摄同这界连起来,这个摄,摄,抓拢一切念佛的人跟我心心相印。“归于净土”,这个净土是什么?无量寿光。就是此心,你心中就是净土、就是极乐世界。
所以佛今天叫我起来报告,我讲我的修行念佛法门,下面是口诀了、秘密了。“我无选择”,我没有考虑别的方法,啊。“都摄”,念佛的法门来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两句话啊,“都”,拢总的,眼睛不向外看,心里头不看了,耳朵不听外面声音,不受影响,身体不受感觉的影响,啊,眼耳鼻舌身,嘴巴,念也好,不念也好,心中念佛,加上嘴巴念也可以,啊,呼吸往来都在念中,“都摄六根”只归到一个意念,想到佛,想,你念念念念,念到念而无念,连佛都没有了,“阿弥陀佛”你名号什么,呃,一片清净光明,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这就是一念不生的生,一念不生得无生法忍,生生不已。“净念”,没有念之念,“净念相继”,永远连下去。呃,“得三摩地”,达到佛的境界,定慧等持。这是第一个法门。
所以讲念佛,我常常在书上提到,引用宋朝的文人苏东坡的一句词,啊,“不思量,意难忘”,没有去想他,心中就有佛,这个就是念佛的心。“不思量,意难忘”,没有用分别心去思想,念念难忘,才叫念佛法门,什么念佛法门?大势至菩萨把秘密传给你了,只有两句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净念到了最后,念佛,“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都没有了,一片无量寿光之时,就开悟成佛,得三摩地。今天就交待了,第二十四位,所以最后的都是最高的法门。啊,包括了净土宗的修法,啊。
薛虎:老师,时间到了。
南师:哦,好吧,“净念相继”。发号,时间到了,好吧,好了,今天讲到这里,嗯。
朱校长:老师,念咒语,道理是不是一样?
南师:一样,同一的。
朱校长:一样啊,念咒那就是楞严菩萨…
南师:对,对,到了这。
朱校长:讲道理,你也讲了这些嘛。
南师:啊,“净念相继”一样。
朱校长:一样啊。
南师:不是这样散乱心念,不专一,所以初步教你念咒要先计数,计数等于是使你心慢慢收拢来。
朱校长:哦,那念佛,念来念呢念咒子,是不是要观想,那是什么东西?
南师:也可以,也不必要。
朱校长:对,它对于…
南师:不过念的时候,意念头会观想,譬如你想妈妈,譬如你想你的情人、想孩子,一想,意念头一定有个想、观想在里面,意念已经有止有观了。
朱校长:哦,我们念准提咒,光是念这个声音,那么现在是不是应该再观想啊?
南师:不要加上,你只要念,诚意一念就到了。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