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讲习录》099 卷六

文殊菩萨总结二十五圆通偈4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南师:这是讲第几位了啊?

天风师:这是讲到第,应该是第五了吧。

天成师:第五讲完了。

南师:那个谁啊?

天风师:第五是这个,是脚扎了毒刺这个,触法。

天风师:对,其他讲过了。

南师:呵呵,对。

天风师:那讲到,啊。

南师:“法”,最难理解了啊。六根、六尘、十八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眼、耳、鼻、舌、身、意,法跟意相对的。所以法、普通称为法尘,红尘这个尘是连在一起。所谓法,一切事、一切理,这是有讲过的。佛学里头所讲“法”,不是法律的法,也不是讲用外道神通那个法术的法,这个观念都要搞清楚,佛学所讲“法”,事理不二,事跟理合在一起的,一个东西。就是心里面,我们心意识当中的思维、思想的法则,思想跟情绪,一切都是法,乃至我们现在在学、学佛法,也是法。佛法讲的都是理,当然这个理是配合修证的功夫,是事,佛学叫做事,我们土话叫做功夫,事事去求证。所以法,注意心理意识,我们打坐修行、念佛、拜佛,都在修法,这是心意识在动,心念的中心、根根,也就是法。因此文殊菩萨的结论,“法称为内尘”,我们尘劳烦恼、一切众生的烦恼依他起,因外界的环境、一切物理世界引动我们的心意识的思维、思想、感觉等等属于法,有法起来,就是有念头了、有思维,是内尘。我们一个桌面、一个大玻璃镜子脏了是灰尘脏了,内心上的灰尘,我们自己检查不出来。所以“法称为内尘”,这句话这样交待清楚了吧?(众答:清楚。)“凭尘必有所”,说内心这个烦恼思想、感觉、知觉,这是法。

某人:“凭尘”。

南师:啊,“凭尘必有所”。那么,起来的时候呢,也不是完全、全空的,必然有它的所以然,有个来因。譬如我们人,象今天的天气,大部分我们问了旁边的相关的朋友,总之今天非常难过,这个难过就是感觉方面、触受方面引发了心意识的思想,反应知、感觉、知觉的反应。这就是内尘起了作用,它有所以然,因为气候影响了,气候是物理世界色尘关系,在佛法属于色尘,空跟色,那个色,气候是色尘变化,影响我们身体内部的色法,肝不舒服,心肝脾胃、神经反应,包括。所以“凭尘必有所”,必然有它所然、所以然,有这个作用。喔唷,气侯好了,马上觉得很舒服、畅快,那个畅快也是法尘,法尘啊,因为气候好了,影响身体健康,五脏六腑也没有病态,所以觉得舒服,“凭尘必有所”。在这个里头要参究,这是讲那位菩萨,(毕陵伽婆蹉),好像脚踏到这个刺痛得不得了,最后他忘掉身,把身体观念、感觉,同身体观念完全丢掉,这个勇气很大,马上不痛了,因此悟到心地的法门。

所以这里文殊菩萨的总论,“凭尘必有所”,所起的苦受、痛苦,或者乐受,或者没有苦也没有乐,闷闷的不知道,是个无记受,无苦无乐的受。能受、能知道苦、乐,能知道无记,能知之自性,知道所起的感受,来源,空与有,把它解脱了。可是,怎么解脱啊?这位菩萨讲,脚给刺扎进去,非常痛苦,一身毒刺,他最后用,心意识的念力很强,忘记了这个痛苦,把它丢开了,要死你就死吧,我那能知之性不在痛苦上,他解脱了,因此悟道。文殊菩萨在这里提醒我们后人注意,这是一个修道的法门,他是与法尘与意识之间的解脱。能知,能解脱与所解脱的,这两个对立,“非遍涉”,不是混淆充满的,啊。能所两个,能知的是自心之性,所知的是现象,在现象上得解脱,能知之性自然、本来就清净,所以现象一起来,能知之性清净的,就给苦、乐、无记感受拉走了,它两个互相对立的,抓住自心能知之能,所知可以忘掉。我们跟到所知感受而转,能知就迷糊了,永远就困在生死轮回中。所以“能所”两个,分清楚能知、所知、能受、所受的、能感觉与所感觉,从理上透进去,道理透进去就是功夫到,事理不二,所以《华严经》告诉你“事理不二”。能所两个,虽然讲不二,在作用上不遍涉,所以就插进来,不是普遍。

“云何获圆通”,如果你走这个法门的修法,一定成道。可是你不要认为……盲修瞎炼不行,都要加智慧参究。所以《楞严经》的二十五位圆通,文殊菩萨的结论,一个一个的讲,给我们分析,每一个都是话头。“云何”,你怎么样在里头悟道?证入圆通、圆满通达。所以这也是一个话头,心意跟法尘,心跟法尘,是个话头。我们现在禅宗流行,譬如大家喜欢念佛,现在禅宗之流的话头,“念佛是谁?”能念佛的与所念佛的这个关系。其实二十五圆通里头,文殊菩萨给我们留下来的,使我们学佛知道,每一个都是话头,不是盲目的迷信,是智慧的解脱。所以是你修这个法门的话,你要注意,他的理念同工夫的配搭,来明心的。“云何”,怎么样,这是,啊,修法的是谁?这法尘,“云何”,怎么样获得圆通?我再三告诉大家,文殊菩萨讲“云何”,过去有些人把它当成都是否定,每个法门都不行,好像只有观音法门行,不是这个道理,你完全不懂了,嗯。他是给你点出来,参这个话头。心法、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有两句话,有一句话叫,上一句记得吗?“心法双亡性即真”啊,上一句是什么啊?

答:心是根,法是尘。

南师:法是尘,嗯,呵,就是这个道理,“心法双亡性即真”,是这个道理。

南师:好,下面这一位是哪一位圆通的?

天成师:阿那律陀。

南师:啊,啊?

天成师:阿那律陀,天眼第一。

南师:啊?

天成师:阿那律陀。

南师:啊,“见性虽洞然”,能见之性啊,“明前不明后”,眼睛,这个见是讲眼睛的见,见性修法。我们现在中国的佛法,除了净土、禅宗、密宗以外,其他的宗教没有了,八万四千法门,所以出家学佛很困难。好的明师,明师是明白了的,他悟了,见道很难得。阿那律陀因为眼睛瞎了,佛告诉他修一个什么啊?

刘宇瑞:乐见金刚三昧。

南师:哦,对,你看,刘宇瑞答出来了。佛教他修一个乐见金刚三昧,不靠这个眼,眼睛瞎了是肉眼瞎了,等于我们白内障啊,或者青光眼啊,或者有病,眼睛瞎了,这个肉眼看不到。看不到是肉眼,自性的那个慧眼,乃至法眼、天眼,并没有瞎,啊,乃至佛眼,《金刚经》上五眼,他是肉眼瞎了,肉眼瞎了。

那么我们晓得,留下来人世间修法,譬如,修密宗的,有个“(彻)却(托)嘎”,藏文,托嘎,看光的法门,眼睛肉眼对这个光色而入定,最后慢慢达到明心见性、圆满成就。肉眼这个见,能见,也是心眼的慧眼、法眼,自性的作用。其实我们众生,像我们用这个肉眼用惯了,堕落了,迷糊了,只以为肉眼能够看见,不晓得天眼、法眼,自性的没有见到,所以那个发不起来,见到自性,五眼俱全。现在他讲眼睛的能见之性,虽然洞然,形容词“洞然”,我们用肉眼,眼睛好,张开眼睛看前面东西,很明白,“洞”就是形容空空洞洞什么都看见,眼睛前不挡住,什么都看见。但是眼睛有缺点,佛也说过,看到前面三分之一,啊,“明前不明后”。用眼睛修持的方法,譬如我们,大家不晓得的,你们没有学过密宗,也没有学过看光修定。还有,密宗譬如修空观,在高山,喜马拉雅山。耶,古道又出门啦?(答:送老婆、孩子。)哦,那个“明前不明后”啊,看到前面。那么,这个眼睛啊,只看到这样多,“四维亏一半”,眼睛不能四面八方,看不见,只看到前面,左右两方也是有亏损,不是完全的,啊。

所以,观空入定,是有为的法门喔,有方法的啊,这些法门都没有教过你们,也没有学过,因为我也没有教这个密宗这一方面,很着相的,你们越修,我认为越修越着相,啊。但是智慧高的人,不怕着相,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因眼睛见修,眼光观空,或者是观明,看光入定,眼睛作用,四面、四维东南西北,是前后、左右、上下,其实六方“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他不是说不可能的,啊,修光,用利用眼睛来修,修的方法,很快进入一个定境。但是,定了以后,不是定就是佛法,戒、定是为了发慧的,慧发起来可以明心见性,自己见到本心本性成佛。因此文殊菩萨的评论,你修这个眼、观,眼观的方法,不是密宗另外讲观想,观想是第六意识的事,加个想。这个现观,修眼法的看光的定,很厉害的,但是你要注意,彻底透过光明以外,如何明心见性?所以“云何获圆通”。

再下一位,又是谁啊?嘿。(答:周利槃特迦。)好,这是讲那个修安那般那呼吸法,文殊菩萨的评论,我们修安那般那一呼一吸。譬如中国流行的,现在在日本、南传小乘佛教、印度、泰国、喜玛拉雅,多得很,利用安那般那修法,包括YOGA,我们练YOGA是一口气“呼”、“吸”。这个,他的总论,你注意这句话。练安那般那的人,都利用鼻子的呼吸,一呼一“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吸,初步喔,其实真正的“呼”,不是气了,真正的呼吸到后面不是气,很高深的,安那般那。他把目前入手的法门,原理都讲了,气、鼻息,鼻子里头呼吸,风大,风、气、息。息,到了息的后面,不是呼吸了,那叫根本息了,所以息是休息。等于这个人修行到了最后,修安那般那,已经是入定在那里,好像没有呼吸,那个是真呼吸来了。现在讲现象,鼻子的呼吸,出入通达,这是讲大原则。其实我们一般修安那般那,没有一个人鼻子的气息,真达到通达的还没有,真达到通达,已经不是在鼻子这两个管子,是脑同全身了。呼吸来往,你认为是气的作用吗?不是,“现前无交气”,文殊菩萨都给你讲明。我们现量境,人生命现前,鼻子前面空气,空气无所不在,也无所在,没有东西,并没有空气,它在虚空中并没有一呼一吸,也没有一阴一阳,也没有一来一去,也没有一前一后,他没有说先进来、后出去,没有啊,气就是气,无所不在的,空的。

“现前”,在你生命的前面,在“現前无交气”。所以达摩祖师,《达摩禅经》的那个祖师的师父,印度叫什么啊?般若?(答:佛陀跋陀罗。)啊?(答:佛陀跋陀罗。)啊,对,他不是禅宗大祖师达摩祖师的师父,达摩祖师悟道了,他死后……跟到师父六十年,师父走了以后,他才到中国来,已经一百多了。(注:禅宗27祖般若多罗传佛大先与达摩,佛大先传佛驮跋陀罗,此处故事是般若多罗的)三藏法师问这位般若多罗师父,这些和尚出家人每天都念经,念经修行很用功,你好像吊儿郎当什么都不会,呵,啊,你是祖师爷,佛法、说你是当家的,其他人不过都很用功啊,就你……转经这是西藏人,啊,手上拿一个转经轮,拿来动手里摇啊摇转,“嗡嘛呢呗咪吽,嗡嘛呢呗咪吽……”,把那个经轮都转动,好像我念一句“嗡嘛呢呗咪吽”,把法界宇宙里头一切众生声音都在念咒,这看到别人很用功,他什么都不干,呵。那么,人家问,“你做什么?”他说,“我啊,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阴界。”五阴嘛,不留。“我天天在转经,每一分秒都在转这个经啊。”大家不懂,他讲的,是真修行,真做功夫,他是明白出息、“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没有内外,没有呼吸。

呵,所以我常笑,一般练YOGA、练气功的问,气吸进来放在丹田,呵,我说哪有这回事啊,那个汽车大轮胎,把一个气打进去,是留在轮胎的中间空的那个地方,你留得住吗?啊?(答:留不住。)这当然。内在也无交气,不但现前,你内心也没有交气,也没有留的啊。内心听到里面,打坐坐得好,听到肠子“咕噜咕噜”响,是不是啊?里头有股气动,这已经是不通了。这个是呼吸不通,肠子“咕噜咕噜”有水大障碍了,气息不通,你譬如说把气、把它、把风大把它吹开了,排通了,你不要认为这个是气喔,喔,这是功夫喔,啊,等于说地大的障碍,骨头一身动起来“咔啦咔啦”响,你看这个武功多高啊,实际是地大不清净,啊,有障碍,没有障碍,就是空的了,空了,才空灵嘛。

所以他说修,哪位祖师,谁啊?修这个气的、息的,现在讲,周利槃陀,“现前无交气”,你要注意这个。“支离匪涉入”,“支离”,这个气,“支离”两个字,破碎的,我们中国文学“支离破碎”,啊,支解分离,这个气啊,空气你看是没有东西,无形无相看不见,它有万种气。

譬如这两天气候难过,不是湿气了,啊,现在是三伏天最后了,秋天了,燥气,火字旁边曹操那个操,燥、燥气很难过的,过两天,过了燥气以后,金气,秋天来了,秋气,春气、秋气、夏气,这是四季,四季里头每一天、每一秒,气、变化太大,啊。“善行”,我们中国医师黄帝讲的《内经》,气、风、风大,多行善变。“支离”两个字就把风大、气形容多行,啊,啊,善行,跑得很快,而善变,每一步都在变化,这个气。“匪”,否定,这个匪、土匪的匪,在这里用作否定,做否定词。支离,它是支离破碎、变化多端,匪涉、并不是进到你身体里头,这个气会留在里头,你身体里好像有个袋子装气的,你就完全错了,如果这样修安那般那,你还不如去练气功,它练出来没有用,修道不相干的。由呼吸参与,证入、参究到空了,把身体的受阴障碍、感觉、四大都转变了,使身体没有障碍,所以气修得好,身体是、啊,轻安、轻灵,内在平安,啊,呼吸修得好是百病不生啦,这个气。

所以气这个作用,“支离匪涉入”,它并没有一个东西进来住在你身体里头,或者住在你念头。用这个方法,你要参究啊,所以说,他说,你不懂呢,你要懂、要参究,“云何”,你参究,这怎么样利用安那般那呼吸修法、方便法门、很快证入成功的?怎么样达到圆满通达、证得菩提?啊,文殊菩萨一个一个都在点化,所以他,这些佛菩萨慈悲、大慈悲,任何一个问题都给你点化清楚,叫你参究,尤其文殊菩萨在上面,当到这些大菩萨,从哪个法门证入、修证圆通,这些菩萨们报告是报告自己,我用这个法门,所以悟道了、证得这个果位,只报告到这里,对不对?(答:是。)他没有讲内容,文殊菩萨一个一个把它解剖,当到他们,就在当面给他下不去一样,呵,都给他分析了,啊。好了,这是讲安那般那、修出入息的法门,他的评论。

南师:下一个菩萨用舌头的了,又是哪一位啊?

宏忍师:憍梵砵提。

南师:啊?

宏忍师:憍梵砵提。

南师:啊,啊,啊?

宏忍师:牛呞。

南师:哦,对,对。“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牛呞比丘,这位大菩萨,他多生累世为国王,恶口骂人,搞惯了,啊,嗯呵,后来他也因这个舌啊是证入变成大菩萨、悟道,嗯。讲舌头,这是连带嘴巴,我们讲话,我们现在讲话,重要的靠舌头,带动声带,带动气,带动甲状腺,啊,带动这个、这个淋巴腺这些发生作用,啊。

舌头,啊,“舌非入无端”,舌头发出来声音,乃至尝味道,我们知道味道,它是莫名其妙的,它是因缘凑合,因为咸甜苦辣酸,“因味生觉了”,才感觉到好吃、不好吃、咸甜苦辣酸,乃至我们讲话,自己把舌头一卷一卷、一动一动,自己耳朵还在听,喔唷,我这一句讲不对了,这个事又来修正过,同一道理。舌头这个东西啊,它是个机械性的,“非入无端”,没有理由的,它不是一个,这是生命现象发起一个机械,能够发声音,能够吃东西、识味道。吃东西么,因味生出来感觉,觉了。

“味亡了无有”,这个舌头这个东西,到了舌根知道有味觉的作用,我们现在医学都晓得,舌头有味觉神经,所以能够分别咸甜苦辣酸,前面没有摆的,嘴巴里没有咸甜苦辣酸的东西,“亡”就是没有,舌头自性“恬淡”的,它也不是咸,也不是甜,无味之味,所以叫恬然无味。“了无有”,它什么都没有,空的。所以用舌来修法,他可以证入、悟道,我们也学他,采用舌根来修,你“云何”,你如何、怎么样用这个方法证得明心见性、悟道?你要去参究了,啊。那么,这是讲舌根的修法啊,舌与味的修法。第几个啦?(答:第九个。)

南师:喔唷,那么早啊,还有,身了,哪一位啊?

宏忍师:毕陵伽婆蹉。

南师:啊?

宏忍师:毕陵伽婆蹉,就是那个被刺刺到的。

南师:对,啊,“身与所触同”,呵,被刺刺到了,刚才宏忍师讲,报告的,你们看了,还记得啊,然后他忘刺,大问题。其实他说,我们活到这个身体啊,一天就是那个刺,刺自己,我们身体活到,没有一天舒服过耶,尤其今天、昨天,夜里到今天这个天气变化,难过极了。“身与所触同”,身体其实天天在难受中,啊。

各非圆觉观”,这个身体之障碍之大,对心性自性来讲,所以,老子也说,道家老子讲,我之所以为我累者,生命活到,最受拖累的东西就是因我有身,说这个身体对我拖累太大,嗯。这句话,“身与所触同”,这个身体就是个毒刺,我们不能够马上明心见性、证得菩提,其实啊,修三大阿僧衹劫,天天都在身体上打交道。

身与所触同。各非圆觉观”,所以有些人,拼命,佛说的外道,外道专在练身体,专在搞身体,每天把身体搞舒服了,就痛快,啊,这是外道,不能心内求法。所以这个身体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它是触受来的,空气同我们影响,一切同我们影响,环境、人物,甚至我们听一句话,听了朋友骂我们,不舒服、生气,也有因为身体,身体因为有耳朵嘛,耳朵有个耳根,听见了,意识起分别,都是身体的关系。“各非”,它是各种各样,身体上每一个细胞,太多了,说各种各样,障碍我们圆觉观,圆、圆满,知觉,智慧的观觉、观看,智慧的自在观不清楚,身体障碍了。

再到,“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而且身体啊,这个根重点就是触受,这个感觉方面太讨厌了,呵,不过文殊菩萨没有讲讨厌,我的讲话不对,加上讨厌两个字,因为身体,我们没有修到,身求即苦,修到了的人,转变了这个身体,转成圆满报身,就不会苦了,是喜乐。所以这个触受,这个身体的感觉之难受啊,“无涯”,无量无边的,没有涯际的,没有边际的,太多了。“不冥会”,你找不出来这个觉受,这个本体从哪里来?实际上身体的触受也是心念挂上,你把心念真正有勇气、有智慧看通,切断拿、拿开了以后,它的觉受起不了作用。

所以是观身,所以佛的修行十念法,啊,念身,所以有不净法、白骨观等等,都是破除你身见的。这种修法都是对身体的触受来的,这个触受是“涯量”、无涯,没有边际的,也没有量,量是科学度量、多大多小,无量无边的。“不冥会”,“冥”,完全清净下来,眼睛一闭睡觉了,昏沉了,昏迷过去了,“冥”,完全不知道,那个是冥然。可是又完全不知道了,身体感觉触受没有了,你说那我解决了身体痛苦了,睡觉还是在痛苦。人为什么要睡觉呢?因为触受的关系,身体的生命活到,它定量定时,到某个时候你习惯,它就要睡觉,不睡觉它就撑不住,你身体的感受更痛苦,所以不能“冥会”,你说完全不管,冥然无知,忘掉身体,并没有忘掉,你没有转化它,啊,所以修身很难,啊。

我们中国文化《大学》之道,从小背来,“知止而后定,定而……,啊,诚意,正心”,修身,这个修身的功夫非常难,啊。“云何获圆通”,所以你对身体触受的关系,你怎么样参究、把它搞通、离开触受?啊,达到身、身空无碍,不是心空无碍。

薛虎:老师啊,时间差不多了。

南师:哦,好,那今天先到这里了,先大家回去睡个觉,把它身空无碍,冥会一下,好吧。

注:本文为太湖大学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