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中)第43讲


刚才讲到周穆王时代所造的机器人,周穆王再做了测验,“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就叫偃师,你把这个人心脏拿掉看看,结果心一拿掉,嘴巴就不能讲话了。“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再把他的肝拿掉,眼睛看不见了,所以眼睛不好同肝脏有关。“废其肾,则足不能步”,把肾脏拿掉,这个人走不了路。内脏的机能抽掉一个,就出一个现象,同中国的医学完全有关的。

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周穆王看了很高兴又赞叹,人类的智慧可以同上帝、天地、宇宙的力量一样。“诏贰车载之以归”,因此周穆王下个命令,派另一部车送他回去。

这就要注意了,我们人是这样,大家觉得连考学校都很痛苦,就是人的智慧巧妙没有发挥出来。我刚刚上来讲课以前,有两个参加考试的同学告诉我,一个非常用功,夜里都读到两三点。我是不大赞成,这样死读书的人不一定考得好。我就说考试要有考运的,我一辈子不大相信考试,但是我也参加过考试,自己也考过人家,反正我考试都吊儿郎当的,所以临阵磨枪的事情我绝不爱干。考试以前我一定大睡觉,那个脑子才清明嘛,要读就平常读好,临考夜里还在用功,第二天头昏昏的,反而没有考好,那个马马虎虎的倒考好了。所以天下事不一定,要巧,巧就是妙,人的头脑生命功能可以与造化同工,所以将来人造人是可能的,造机器人更是不在话下。不过要注意,这个故事所讲的,我们人也是机器人之一,不要忘记了。下面又接另一个历史故事。

外人眼中的中国古老科技

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釐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在中国科学及工业艺术发展史上有一个人,就是《孟子》里也提到过的公输班,这里叫班输,也就是我们一般木工所拜的祖师爷鲁班。他是战国时的人,他的军事武器发展到最高,发明了“云梯”。

战国时候的墨子曾经造过飞机,在历史的记载中叫飞鸢,木造的,在空中飞了不少时间,落在原地,不过后来没有再发展。这种科学技术发展,南北朝的时候也有一次,是一个和尚造的飞鸢,也在空中飞过一段时间。

这些在古书里只有记载,没有发展,这是中国文化一个大问题。至于为什么不发展科学思想,有它的道理,恐怕要几百年以后才能证明对不对。实际上从东汉开始,尤其到魏晋时代,认为科技是“奇技淫巧”,奇怪的技术,过分的巧妙,所以科学发展就被禁止了。

近年以来,英国人李约瑟出了一套《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写的,引用的书都是中文注解。当年出版后,我叫国外的同学想尽办法买到一套。我一看,难过了,恐怕我们中国人连其中引用的书名都没有看过,不要说书的内容了!幸好这些书名我都晓得。差不多八九年前,有人把李约瑟的这套书翻成中文,中间有两篇,审查委员会送到我这边审查。其中一篇科学方面的我交给朱博士审查,把英文跟中文对照,错的地方还是很多,可是已经了不起了。最近我有朋友从海外回来,又送我一套,好像在别的方面也整理过了,还加上中国的东西。我看了非常的感叹,你们青年一代不要茫然,坐在这里认识几个中国字,读几本《大学》、《中庸》……以为懂得中国文化,没有人真懂呀!像《列子》中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大家要特别注意。

譬如刚才讲当时发明的飞鸾,《神仙传》里记载得更多,当然没有发展到像现在这样的飞机。宋元以后,道家相传有剪纸为鸟,然后画个符念个咒,人骑在鸟上就飞出去;那是无法考证的事,不去管它。但是要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由幻想来的,所以不要轻视人的幻想,年轻人的幻想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是科技的前奏,这是讲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史。这几段看起来都是历史上的故事,有些资料,还靠李约瑟这个外国人写进他的著作,让大家知道。

这里由科学归到哲学来了。鲁班是工业的祖师爷,曾造了云梯,这个云梯现在看起来很简单,但古人发明起来也很难。这个云梯一节一节可以叠拢来,不管多高的山,一按钮就一节一节升上去,古代属于战争的工具,要攻击高城就放云梯,可以上到城上。墨翟是造飞鸾,自己认为技术已经发展到极点了,“弟子东门贾、禽滑釐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但是公输班的学生东门贾、墨翟的学生禽滑釐,他们两个听了这个机器人的故事,回来向老师报告。“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公输班和墨翟二人听到了有人更高明,一辈子不敢再谈工艺,不敢用巧,只是规规矩矩,走老实的路子。

奇妙的射击学习法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狐,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甘蝇是古代拉弓射箭的第一高手,“彀弓而兽伏鸟下”,他那个弓一拉一扣,百发百中,飞鸟一箭就射下来。世界上是有这一种人,我在几十年前,亲眼看到一个当兵的,两只手可以同时打枪,装子弹的时候,牙齿咬住枪就装上了,当场叫他表演,看一下空中的飞鸟,眼睛看另一边,手枪这么一打,鸟就掉下来。这个人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他两手射击的技术却这样高。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甘蝇的一个学生名叫飞卫,他的技术比老师甘蝇还要高。“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另外有一个叫纪昌的,又来跟飞卫学射箭。“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飞卫告诉他,你首先要练眼睛不眨,才可以学射箭——我们小的时候学武功,这些是要练的,前面挂了很多竹帘子摇动,一条一条,眼睛不能眨。然后眼睛瞪住,用扫把在前面摇动,就快要碰到眼睛了,也不准动。最后眼睛瞪住,拿水来泼眼睛,眼睛仍不动。要练到这个样子,还是最初步。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徒弟纪昌听了这个话,怎么练呢?天天躺在太太织布的机器下面练。太太织布,两只脚像踏车一样踏动,那个织布机一上一下,很快的,等于现在工厂织布机一样,他就眼睛看那个丝一条一条地动,眼睛不眨。“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这样练了两年之后,就是那个钻子、刀剑到眼睛前面来,碰到眼皮了,眼睛都不会吓得闭起来。不像我们女同学们,只要苍蝇、蟑螂跑过来,吓得眼睛不敢看,哟……一声尖叫,吓死人的。

他练好了,“以告飞卫”,就向老师报告,“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亚就是其次。飞卫说,还早呢!听他这样用功,练到这个程度还没有成功,第二步要练眼睛看了。先把眼珠子瞪着不动,有些人学打坐的,也有练这个工夫的,尤其学催眠术、瑜珈术。但各位不要乱搞,我是随便讲的,眼睛练瞎我不负责,这不是开玩笑,那是有一套方法的。怎么视啊?“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他说眼睛练到小的东西看起来变成大的,看不清楚的地方能很明显看到了,你练到这一步工夫再说。

这是古代教人的方式,是真的,我们小时候学东西碰到的都是这一套,当时我们很反感,过后都非常感激当年那些老师。这是启发式的,等于说把你闷在里头,看你怎么出来,要启发你的智慧出来。

古代一个禅师讲小偷的故事,也是启发式的,你们都听过的。小偷的本事,就是要自己动脑筋,晓得怎么逃出来就毕业了。禅宗也是这样学的,禅宗的教育法就是孔子讲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是自己教育自己,每人脑子都是一样聪明的,只要肯用心,智慧透出来才行;不肯用心的,学死了都没有用。现在你看这个教射箭的也是这样,我常常用这个方法教学生,可是学生没得办法,他宁可闷死在里头。

所以他说你练到眼睛能够看小变大,看不见的能够看得见,你再来告诉我。“昌以牦悬虱于牖”,这个学生想了一个很好的方法,练武功的年轻人都用的。这个方法是用一根牛毛吊一只虱子,不过现在大家很卫生,都没有虱子了。

急中生智 乱世求生

讲到虱子又有一个故事,我顺便插进来讲给诸位听,我现在不是说笑话哦,也在教育你们哦!老辈子教人要自己想办法,人贵自立,一定要自己站起来。讲到这个虱子,恐怕你们太干净了,虱子都没有生过,你们这一代青年没得出息(众笑)。一九四九年,很多人到了香港,一时没有饭吃,有一个人混不下去,衣衫褴褛长了一身虱子,想要投海自杀。有一天他捡到一份报纸,看到有个外国人要收买臭虫一类的东西做研究,很小的一个广告。他动个脑筋,就把自己身上的虱子抓下来,装一个小瓶子,那个外国人就收买了,并说每天送一万只来都要。因此他就赶快培养虱子,卖虱子大发财。天下事就是这样,这是一个真的故事。

还有啊,本来我留着要给自己写小说做版权的,现在都给你们吧,著作权我都不要了。这件事也是真的。四个朋友逃难到香港,人的脑筋被环境逼得都刺激出来办法了。一般人喜欢学密宗,他们有三个人剃光头演和尚,扮西藏出来的活佛、喇嘛,两腿学会盘坐,有人来拜喇嘛求佛法,就吱吱哑哑讲几句,然后一个人来翻译传法。这样就搞起来了。坐在那里三个月,钱也有了,后来有一个人不干了,就说活佛涅槃了。天底下的怪事什么都有,这可是那个时代真的事情,我都不讲人的名字,都是熟人嘛!

但是笑话归笑话,转回来,告诉你们年轻人,人的头脑不要有依赖性,我看你们这一代啊,在这个环境里长大,一切都不能独立,这是时代的悲哀。我们马上要移交给你们了,你们这一代不能站起来,那不行。你看人家怎么站起来,他就用牛毛绑住虱子,挂在窗子上,“南面而望之”,注意这一句话,南面有阳光,在南面的窗子上挂一个虱子,然后天天站在那里看。当然或者打坐啦,或者是练催眠术、瑜珈术,练马步,把一个马步站好,对着这个虱子看,那很痛苦哦!这种工夫我们小的时候练过,练到眼睛发红发痛。

我还有一个朋友在宜兰,现在过世了,他练看太阳,修道,这个故事也很奇怪,有一套方法练的,他来找我,说是看道书学的,叫做盲修瞎练。后来,到关公庙上丢茭杯,说关公叫他这样练的,练到眼白凸出来,眼珠子向内缩了,他吓死了,又到关公前面掷茭,关公说不要停止,再练下去,过了一段时间就恢复了。后来他又掷茭,关公告诉他去找一个老师,会做梦告诉他。之后他在基隆一看到我,他说就是你,来势汹汹,我还以为他错认我犯了小偷罪,被他抓住了,哪知他讲完了就跪下来,说是关公叫他来找我。我听了哈哈大笑,他接着就告诉我,这是真实的。所以练眼睛是有一套方法,近视眼是可以修得回来的,我当年一发现自己近视就赶快训练,把视力恢复了。

所以有个经验告诉你,看小东西,“旬日之间,浸大也”,十天练下来,很危险哦,要配合眼药,还有各种方法配合起来。“三年之后,如车轮焉”,这个纪昌三年练下来,看到那个虱子变大了,很小的虱子看起来有汽车轮胎那么大。你说这样打枪怎么不准啊,那当然很准。“以睹余物,皆丘山也”,然后再看别的东西时,每个东西都看起来变成像山丘一样。这时才开始练射箭,因为目标大了。“乃以燕角之弧”,用北方燕国的牛角做的弓,“朔蓬之繂”,用北方一种专门做箭杆用的植物做成箭杆。“射之”,拿那么大的一个弓箭,来射这个牛毛上挂的虱子,“贯虱之心,而悬不绝”,这个箭直射到虱子的中心去了,而那根牛毛没有掉下来。真是轻功第一流,这个轻功练到把很重的东西拿在手里,投出去像一张纸一样飞,技术精准到这个程度。“以告飞卫”,向老师飞卫报告。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飞卫高兴得跳起来,拍着胸口说,你成功了。你看他的教育法,没有教纪昌怎么练,只告诉他一个原则,要他自己想办法,他练成了。

恩将仇报 幻化人性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接着人性的问题就来了。纪昌的武功练到了这个程度,心想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比自己高明,就是他的老师飞卫。“乃谋杀飞卫”,就想把他这个老师杀掉,这个后世武侠小说中都有,他要欺师灭祖了。

这一件事别的子书里也提到过,《列子》这里重复这个故事。纪昌这个时候就想办法要把老师杀掉,“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有一天跟老师在路上相遇,他要杀这个老师,拉弓射箭,就射过来,飞卫早有准备了。两个人弓对弓、箭对箭射来,两箭在中路相碰掉在地上,本事都一样。这两只箭在空中那么大的力量,掉在地上好像棉花落地一样,连灰尘都激不起一点。这个练过武功的人才知道,两边那么重的力量射过来,碰到要爆炸的。一个机械的东西,加上人的工夫的控制、精神的控制,做到那样,这个工夫到家了。

飞卫之矢先穷”,但是这位老师飞卫的箭射光了,“纪昌遗一矢”,这个徒弟纪昌还有一支箭,“既发”,最后射出来,心想可以把这个老师射死。飞卫没有办法,“以棘刺之端扞之”,旁边有荆棘,他抓起来抵挡一下,“而无差焉”,使对方的箭射不到自己,也就是随便拿一个东西就挡住了,这就是飞花摘叶这个工夫了。这个徒弟纪昌想想,他也杀不了这个老师;老师虽然知道这个徒弟很坏,但是他爱才,技术练到这个程度啊,太可爱了。“于是二子泣而投弓”,两个人都哭了,“相拜于涂,请为父子”,最后由师徒变成父子。“剋臂以誓”,两个人割出膀子上的血,喝了,就发誓,“不得告术于人”,不要把这个技巧再传给他人。不过《列子》不晓得哪里偷来的,都写了,都传了,原来技巧没有什么,技巧就是苦练出来的。

这个故事里头有两层意义,我们可以深深地知道,刚刚我特别插进来许多笑话,年轻的同学不要当笑话看,人生要想成就一个事业,或者成就学问、学一样东西,不自己用脑筋,不自己专心去搞,不会成就的。哪怕你学打坐,学禅更严重,那不是光听话的。我发现现在的教育,一般大学的学生都很乖,乖得没有生气,所以我不肯去教大学,就是因为没有味道,问他们有没有问题、懂不懂?不响。我夹了皮包就走了,不教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可是我教得很痛苦,就不教了。我们也是从年轻人过来,像我们当年受教育做学生可不是这样,非常规矩也非常调皮,处处是问题。这一篇处处都是问题,有好多问题,大家不要光听故事,人贵自立啊!

第二个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能够自立、有所成就时,人与人之间就有嫉妒的心理,这是人类的悲哀。这个嫉妒的心理,一发出来就六亲不认,人世间的战争祸乱都是由这一种心理出发。所以《列子》所讲的这许多故事都不作结论,只告诉我们一个一个故事,这就是《列子》的哲学,道家的哲学,他不给你作结论,这个结论由什么人作呢?就是我们自己。这就是智慧的启发,今天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