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燋然肌色奸誨,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燋然肌色奸誨,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朕之过淫矣!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舍官寝,去直侍,彻钟悬,减厨膳,退而闲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黄帝打败蚩尤以后,做了皇帝,十五年以后,全天下拥护他,所以他很高兴。“养正命”,他对自己的生命也知道保养,“娱耳目”,好听好看的,尽量地享受,“供鼻口”,吃得好,闻的是香味。当了皇帝居万人之上,全国都是他的财产,享受过分了,“燋然肌色釺酶”,年纪也大了,皮肤发黑、发青,像焦了一样,感觉越来越衰弱。“昏然五情爽惑”,头脑一天到晚昏昏的,精神不够。大部分的人,尤其现在的青年上午头脑都不清,中午以后慢慢好,到夜里个个生龙活虎一般。大概我们在座诸位朋友都是这个情况,这是现代人的生活。这个生活不叫夜生活,是鬼生活,昼夜颠倒的。黄帝被喜怒哀乐等情绪弄得昏头昏脑。这是黄帝第一个十五年。
“又十有五年”,再过了十五年,就是当皇帝三十年了。“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燋然肌色釺酶,昏然五情爽惑”,因为担忧天下会不安定,所以就留心于政治,竭尽自己的聪明智慧,建立政治的制度,使老百姓生活能得到安定。这样勤劳地替国家服务,也做了十五年。但是越来越老,头脑渐趋昏聩。
但是我们这个老祖宗不同,智慧高,不要等人批评,“黄帝乃喟然赞曰”,这个赞是感叹,稍稍带一点自我安慰的味道;所以后世文学里有“赞叹”两个字,尤其在佛经的文学里经常合起来用,赞就是叹,叹就是赞,不过叹是消极的,赞是叹气中间还有一点点安慰。“朕之过淫矣”,古文这个“淫”字是太过分的意思,譬如水灾,古文叫做“淫水”,水满溢出来。黄帝感叹自己太过分放任了,拿佛学来讲,自己觉得不能得解脱,心空不掉。“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前十五年当皇帝,自己享受,以为能养生就了不起了,各种补药啊,吃得一塌糊涂,结果吃出毛病来,所以处处只为个人,想健康长寿又想权力富贵,结果还是没有办法。那么后十五年呢?他看通了,不能只顾自己,要为天下、为国家、为人类服务,结果劳苦了十五年,也不过如此,因为天下不能永远安定。一个社会,好日子过久了会出毛病的,越安定越要捣乱,“治万物其患如此”,所以只有艰苦,大家才能够站起来。
黄帝想想,两种人生他都过了,先是武力起来平定了战乱,统一天下,建立国家。当了皇帝前十五年尽量享受,享受太过了,生命还是要衰老、要死亡。后十五年为天下国家做事,万事都做过头了,治天下国家十五年,也不过如此,于是黄帝开始修道。
生命究竟是什么?是个问题。“于是放万机”,就是我们现在学佛的一句话,“万缘放下”,这个机代表动脑筋。脑筋一点都不动,万种机关,用心的事,他都关闭了。“舍官寝”,舍是拋弃,官就是眼、耳、鼻等,这个五官不用了,一天到晚闭目养神休息。“去直侍”,直就是值,下令当值侍候他的宫女不准亲近。“彻钟悬”,黄帝的时代已经创造了音乐,有一套生活的规律,现在都取消了。“减厨膳”,御厨房东西减少了,等于吃素。“退而闲居大庭之馆”,人闭关了,万事不问。大庭就是大殿,在大庭闭关了。
“斋心服形”,我们上次讲《庄子》的时候,提到庄子所讲的斋心,孔子教颜回斋心,颜回很穷啦,他说我早就持斋了,用不着吃素了,肉都买不起嘛!孔子说持斋不是吃素,是斋心,心里头什么思想、欲望都放下,才叫做斋心。这不仅是佛家的道理,中国文化早就有,古人说得简单,就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是斋心,就是什么思想都空掉。
“服形”,这个服就是伏,六根不动,眼睛不外看,把这个形体束缚起来,我们盘腿在那里打坐就是伏形。所以《楞严经》讲到“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就是“斋心服形”的注解。脱开一切黏住的,回到内心来,慢慢潜伏,归到生命那个本来。我们人的生活习惯,眼睛、耳朵等形体,和外界像胶一样黏住了,所以不得解脱。我们想看电视啊,想钞票啊,要人家看得起我啊、关心我啊,这些都是不得解脱。像我们打坐修定啊,不管是密宗显教、禅宗净土,都是“斋心服形”这个道理,只是方法不同,目的是一样的。
“三月不亲政事”,他闭关三个月不办公,都交给宰相他们去办。有一天“昼寝而梦”,昼寝是白天睡觉,做梦了,梦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是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黄帝梦游华胥国,就是道家的理想世界。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斫抵无伤痛,指撾无瘸痒。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雾不該其视,雷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这个台州不是浙江的台州,是古代历史上一个想象的地方,在北方。“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他是梦中去的,不晓得离我们有多少万里路,不是坐船乘车或走路可到的,“神游而已”,精神离开肉体才能够到。
“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这个国家没有统帅,没有哪一个是头子,大家都平等,绝对民主。“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他说那个地方的人,也没有嗜好,电视、电影,什么都没有,很清净,过得很自然。“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活着也无所谓,死了也无所谓。“故无夭殇”,所以那里没有年轻夭折死的,都活得很长寿。
“不知亲己,不知疏物”,他们没有自私的心理,也不会对别人差,都没有。“故无爱憎”,也没有喜欢谁、不喜欢谁,修养到了这个程度,就是“佛说原来怨是亲”,仇人就是亲人,怨亲平等,无爱僧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他说这个国家的人,也没有相反的意见,没有逆向,个个都很好,没有叛逆。既没有说我对你特别好,也没有什么对不对,因此他们人的心理都很健康,没有什么利害心这就是讲怎么样修道哦!你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就成功了,可是人就是做不到。
“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华胥国这个地区的人,没有什么这个属于我的,不肯给你,也没有怕这样那样,无所谓生,无所谓死,都无所谓。“入水不溺,入火不热”,掉到水里,也无所谓,淹不死,觉得是洗澡;跳到火里,也无所谓热,觉得是洗土耳其的三温暖,很享受。“斫挞无伤痛,指攄无痏痒”,斫挞,也无所谓痛,指撼,也无所谓痒。
这里活生生地描写出佛家所讲的空,不过那个时候佛学没有来,这是道家正统的思想。“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他们在虚空里玩,好像我们到新店郊游一番,虚空也觉得是实在的。“寝虚”,在虚空里睡觉,好像在床上一样“云雾不磙其视,雷霆不乱其听”,那个地方有没有云雾呢?有,但是同他们没有关系,云起来,雾起来,他们照样看得见东西,没有障碍。觉得打雷同打鼓唱歌一样,他们也没有觉得不对。
“美恶不滑其心”,因此好看的、不好看的,他们心里都没有变化,这是不动心了,念头空了。“山谷不踬其步,神行而已”,碰到高山深谷,他们只晓得走去,没有像我们说的,那么高那么深怎么办?他们要爬山就爬山。我们爬山那么可怜,还要买个登山鞋啊,买个背包啊,他们用不着,山谷就这样随便走去;不是两只脚在走路,是“神行”。神通就是这样,只要念头一动,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个国家,是黄帝梦到的,并没有亲自去。《山海经》里说,大禹治水的时候,走错了路,也到过这个地方。《山海经》记载那里有个泉水,喝了那个泉水都是长生不死的,而且有神通。大禹王在那里流连了大概个把月,才被放回来。从黄帝开始,大禹王去过,古书里好几个地方有记载。也许千古文章一大抄,是抄来的呢?还是真有其事呢?在我个人的立场,不敢随便下断语,因为我到底非古人啊,如果说古人是假话,有什么证据呢?但是真话也没有道理啊!所以就不知道了。但是现在书提出来,黄帝的华胥国是有名的中国文化的理想国。黄帝自己是皇帝,他觉得华胥国这样的世界,才是政治的目标。
黄帝既寤,悟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二百余年不极。
“黄帝既癖,悟然自得”,这个悟代表开悟了,黄帝梦醒以后,大彻大悟,得道了。“召天老”,召他的国师;“力牧”,地方诸侯;“太山稽”,管山林的,“告之曰”,对他们说,“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我闭关斋心修道,“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我研究怎么样找出来“养身”,就是你们年轻人学气脉怎么通,怎么得定,怎么样长生不老,永远年轻,永远不死。“治物”就不同哦,好像怎么样得神通,“弗获其术”,却永远做不到。
“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我疲劳睡觉时,梦中到了一个地方,这个梦启发了我,知道大道不可以人情意识、物质的欲望去求。真正的这个道,有没有?有,但不可以世俗的观念来求。“朕知之矣,朕得之矣”,他说现在我悟到了,我也懂了,“而不能以告若矣”,但我没有办法告诉你们。所以等他修成功了,骑一条龙上天,这些人只好抓住龙的尾巴跟上去。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黄帝得道之后,他的政治处理不同了,不是从前的办法,所以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与他梦中所到的那个国家一样。然后黄帝走了,“而帝登假”,“假”念“遐”,皇帝死了称登遐。遐就是很遥远的上天。“百姓号之,二百余年不綴”,老百姓都还怀念黄帝,悲伤了一二百年,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这一个故事是黄帝梦华胥国。那么讲修道的道理有没有呢?有。第二个故事又来了,这个故事《庄子》里头也有,所以我们简单地讲一下。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心如渊泉,形如处女;不很不爱,仙圣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急为之使;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而己无愆。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字育常时,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
庄子讲藐姑射之山,这里讲列姑射山,这是假想有这么一座山,在海上一个河洲里头。这座山上有个神仙,庄子说她永远像十几岁美丽的少女一样,几千万年永远那么美丽年轻。《列子》这里讲,“山上有神人焉,吸风饮露,不食五谷”,这个人不需要吃饭,吸的是西北风,喝的是天上的露,“心如渊泉”,她那个思想像寒潭止水,一清到底,水波不兴,心波不动,“形如处女”,她那个形态永远像个十几岁的女孩子,皮肤非常嫩。“不偎不爱”,古人解释为或隐或现,有时候你能看见,有时候你看不见的神仙境界,若存若亡。“仙圣为之臣”,因此一般得道的神仙、圣人,看到她就要跪下来。如果拿天主教来讲,她是我们的圣母;拿佛教来讲,这是我们的观音菩萨。“不畏不怒”,永远慈祥,使人看到的是无比可亲可爱,就如孔子的学生赞叹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看起来严肃、威猛,一亲近很温暖、很祥和。“愿悫为之使”,愿就是很老实、朴素耿直的,下面听她指挥的人都是这样。“不施不惠,而物自足”,她也不需要给人家什么恩惠,也不需要他们的供养。只要她在那个地方,大家都满足了,一切都有了。“不聚不敛”,也用不着收你供养的钱。“而己无愆”,你在她前面一站,自己心里就清净,也没有过错了。所以她在的那个地方,“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风调雨顺,没有坏的气候,没有大雨,没有台风,什么都没有。“字育常时,年谷常丰”,永远是农产丰盛。“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这片土地上没有刺人害人的植物,也没有短命的人,永远长寿,不会生病。“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没有瘟疫疾病,大家也没有病,也不需要念经念咒除灾,就是死了在那里做鬼,都要变成好鬼了,她就在这么一个世界。
《列子》、《庄子》都提到的,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你看比佛经里描写得还严重。所以圣人一到那里,耶稣也是,有些哑巴就会讲话了;列姑射之仙人,就有这么一个境界。这是上古中国文化,说明一个人可以修养变成超人,任何人都做得到,所讲长生不老之术,永远是少年,永远有那么大的功德,怎么做到的?我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