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渻子为周宣王养鸡,十曰而问:“鸡可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己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
这一段同我们人的修养关系很大。纪消子为周宣王养鸡。鸡啊,现在很少看见,恐怕乡下还有。从上古至今,人的玩乐有所谓吃、喝、玩、乐,这是人类的恶习。爱吃东西的人也会吃穷,爱喝酒的人也会喝穷,都喜欢走这条道路,所以唱歌跳舞啊,人类认为是找快乐。玩乐也包括很多种类,在古代,踢球、斗鸡、斗狗、斗蟋蟀都是有名的,中国人最会玩了。
关于养斗鸡,养到能够斗的时候,太不容易了。才养了十天,周宣王就问他,这个鸡可以去比赛了吗?可以了吗?“曰:未也”,纪渻子说还没有,他说这个鸡啊,“方虚骄而恃气”,注意这一句话,刚刚养得看起来很勇猛,实际是假的。我们自己都要反省,很多人学道、学佛都在这个境界,乃至听呼吸,尤其是修止观、走六妙门数息路线的人更要注意,都是内心不充实,没有真东西,就很骄傲,智慧不够,假的。有人还认为自己了不起,好像佛都不如他。讲一点给他听,帮他一点,他则说“我另有道理”,反正学了两天他就比菩萨都高明,这是“虚骄而恃气”,一点用都没有。
“十日又问,曰:未也”,又过了十天,皇帝再问,回答还不可以,比较进步了,不过,“犹应影响”,仍受外面环境影响,听到响声,心就跑了,“影”是眼睛所看的,“响”是耳朵所听的,就被牵动了。练武功也是一样,这一段对于练武功、学佛修道的人,都是同一道理,所以纪糟子说这时候还不行。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再过了十天,还不行,它看到别的鸡,“疾视”,有一种仇恨敌对的心理。就像那些学武功一年两年的,光想打人,一看就晓得他粗暴。有些研究学问或学佛的人,刚懂一点,就自认很高明了。“盛气”,自己觉得气很大,那个斗鸡一看到公鸡来了,毛都立起来,气都鼓胀了。这已经一个月了,还没有训练好。
“十日又问,曰:几矣”,再过十天,四十天了,周宣王问他,他说差不多了,“鸡虽有鸣者,己无变矣”,看到敌人时,它不动心了,看到任何人,心都不动摇。如果修养到这个境界,就差不多了,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望之似木鸡,其德全矣”,外表看起来像是个木头鸡,站在那里入定了。中国文化讲武功的修养、修道的修养,一看就知,如果脸上还有修道的道气,已经不是了。如果看起来像木头鸡一样,这就很厉害了,这个鸡可以去斗了。这个鸡上场的时候,就在那里像太极起式一样的一站,“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那些其他的鸡一看不敢动了,都不敢向前面靠拢接招,反而逃跑了。
道家及禅宗祖师们所作的诗偈,经常提到“木鸡”这个公案,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我们以前学武功、学拳术,在武功学到最高处时,都是看起来没有武功的样子。开始先练到很粗很粗,最后练到很柔软,风都吹得倒那个样子。以前学武功,看到对象是这一类的人特别小心,反而不敢打,因为他可能出手就很高,其实他用不着出手。
我们假使读了《史记•刺客列传》司马迁写荆轲的那一段,就晓得荆轲一定会失败。因为荆轲的剑术虽然很高,但是有一个人比他还要高,就是盖聂。当荆轲要跟他斗以测验自己功夫时,盖聂叫荆轲,来吧!盖聂看起来是乡下人一样,站在那里只用眼睛看荆轲一眼,荆轲这个剑就抽不出来了,就走了。盖聂就讲荆轲还不行,气功练到了,可是没有到达神的境界。所以盖聂由荆轲武功的角度来讲,荆轲要刺秦王啊,一定刺杀不了。荆轲是有一股盛气,等于斗鸡所谓“疾视而盛气”,只到这个阶段。
这个故事在佛、道两家修道方面经常用到。尤其是修数息止观的,很值得参考,讲的都是实际的工夫。譬如第一步“虚骄而恃气”,那是最初步的,里面还是虚的,没有真正的内容,只靠呼吸这一点气,还不行。到了第二步是“犹应影响”,会受外界影响,还不行。第三步“疾视而盛气”,气充满的境界,也不行。要养到如木鸡一样,外形跟内心完全达到定、止的境界,那才可以。这是讲武功方面,同修道方面一样,都是实际的工夫,不是空洞的理论。这一段不是随便说一个故事,而是说修养的境界,做人做事也是一样。
这个故事,在我们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很多地方都呈现出来。如郭子仪、诸葛亮,修养都达到木鸡的境界,不到这个境界,不能指挥若定。所以一个人在社会上,动辄就脸红,跟人吵架,嘴巴争胜,那就是还没有修养过的鸡,一碰就咯咯叫的,那个不是斗鸡,是菜鸡,做菜吃的。人生的境界本来就在斗,奋斗,要站得起来,就要养成木鸡一样,只要到那里一站,其他的人就都失败下去了。可是他并没有动作啊,既没有瞪起眼睛,也没有拿什么扁钻出来,都没有,这其中就有很多的道理。下面是另一个故事。
惠盎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歎,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弗敢击。夫弗敢,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夫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驩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
“惠盎见宋康王”,惠盎就是惠子,春秋战国时候的名家,就是哲学家,现在来讲是政治思想家、政论家,很会辩。惠盎游说诸侯,来见宋康王,“康王蹀足謦欸”,康王两腿交晓起来,“謦欸”,一声“嗯!”很没有礼貌,看不起他。“疾言曰”,很快地说,“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这个“说”字读“悦”,相当于《论语》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悦”。他说我所喜欢的是斗士,会打仗的,武功高、有勇气、不怕死的。“不说为仁义者也”,不喜欢讲什么仁义啊、宽大啊、救世啊、救人啊,这一套不要来。“客将何以教寡人”,口气客气一点了,请问你这位先生,外国来的,对我有些什么建议?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所谓的说客,专门向各国领袖出谋划策,贡献好计划的。
“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这个就是说客的作风了,宋康王对他那么没有礼貌,比梁惠王见孟子时的礼貌还不如。可是古代这些说客可不在乎,他是有目的才来的,他的作风有一套,他不理你的礼貌。就像你们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那个可怜兮兮的样子,就是一个菜鸡,不是木鸡。可是当你面对董事长、经理,你的目的是找工作呀,就要把人家说服才是,不要管人家什么态度。这个惠子跟宋康王讲,我有一套办法,“使人虽勇,刺之不入”,使对方武功虽高却刺不进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对方力量虽大,他的拳头却没有办法打到你。他说我有这一套功夫,大王啊,你要不要知道?宋康王一听,精神就来了,“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好!这一套我很需要,愿意听。宋康王马上就上当了。这个就是心理学。
这就是说客的本事,以三寸不烂之舌能够说动人主,那不容易哦!我经常叫你们多读这些书,你们只会吵架,不会做说客。做说客的工夫学问,第一要会吹,吹牛的本钱是学问渊博,而且要找到对象,世界上找一个会听吹牛的对象,今天这一种人还不容易哦!
宋康王的态度变了,他说我愿意听啊!“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犹辱也”,惠盎进一步又说,刀刺不进来,拳打不到你,还不是最高,这些仍是丢脸的事,至少对方出了拳,抽出了刀。“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他说我还有一套道理,使对方虽有勇气但刀剑不敢拿出来。“虽有力,弗敢击”,虽然他有力量,这个拳头不敢动,指头都不敢弯,但是这还不好。“夫弗敢,非无其志也”,敌人剑不敢拔,枪不敢打,拳不敢出,不过是不敢而已,心里还是有杀你的意思。他说我还有一套本事,“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这第三步是使对方没有想侵略你、攻击你的企图了。那当然最高了!
“夫无其志也”,他说敌人没有侵略你的念头,“未有爱利之心也”,因为知道攻击你、消灭你对他没有好处。“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驩然皆欲爱利之”,他说我现在有一个办法是,使天下的大丈夫和女性都喜欢,使他们都认为对自己有利,所以大家都要。“此其贤于勇有力也”,这个办法比你找一个武功高会打仗的不是好得多吗?大家喜欢这个,超过“四累之上也”,所谓四累就是卿、大夫、士、民。他一步一步诱导宋康王。
在这一段里头,他每讲一句话都是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可见一般人心态之可悲、好胜,一步一步都想胜过别人,都想侵略占有别人。人类本来是靠侵略别人而活着的,说我爱、我喜欢,都是自私的心理,他把人类自私的心理都指了出来。
宋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也。”惠盎对曰:“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鐘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竟之内皆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盎趋而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
“宋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也”,好啊!宋康王越听越高兴了,如果演成电影,这个宋王听得嘴巴都张开了,听入迷了。这一套好啊,这个是我需要的,我需要。“惠盎对曰:孔墨是已”,他说这个功夫就是儒家、墨家的这些道理,你看世界上最厉害的就是孔子、墨子的学问。他说了半天,还是讲仁义之道。“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他俩一块土地也没有,但是领导了天下。孔子称素王,这个王不是一般帝王,后世到处给他盖庙子,给他烧香,“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他不必派官来管理人,但是他使一切人都把脖子伸长来看,脚跟跑起来看,“而愿安利之”。在大龙峒纪念孔子诞辰的时候,外面看不到的都踮起脚来。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说孔子是骗人的。但是天下知识分子越聪明越愿意受他的骗呀!他这个本事才大啊!
惠盎对宋康王说,你现在当一个诸侯国的君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再没有人比你高,假使你接受了孔子或者墨家的思想,“诚有其志,则四竟之内皆得其利矣”,你诚心接受这个文化,整个的天下社会人民都蒙受你的利益。假使你能够做到孔墨的理想,政治达到那一种社会的话,“其贤于孔墨也远矣”,那就比孔子墨子都要高明了,人家的刀也拿不出来,打也不敢打,这样就太平了,好不好?宋王听了,原来还是这一套仁义的膏药,可是这一贴膏药把他的嘴封住了,“宋王无以应”,宋王一声都不响,没有办法答复了。惠盎讲到这里,看宋王也不是一个识货的领袖,也就不愿意再讲了,“趋而出”,向他行个礼回头就走了。宋国的康王呆在那里,看到他走了,回头看看自己旁边的人,“谓左右曰:辩矣”,说他真会讲话,真是一个辩士、说客,“客之以说服寡人也”,他这样说让我动了心,使我无话可回答。
所以,说客辩士很不容易呀!善于说话的能力,的确与严格的训练有关。前几天有一个学外交的教授来,他一开口,我就觉得这个人可以教书,但没有办法做外交官;因为他不会讲话,没有言语的风度,而且提的问题幼稚。假使他做外交官代表国家,会给人家看不起,让人觉得你国内没有人才,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所以你们这些青年人,学外交的,态度言谈要懂得“应对进退”,进退之间,察言观色,都要看得清楚,才是说客的基本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