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下)第80讲


冲和气 中气

先向诸位报告一下,本院从今天起进入寒假进修的阶段,所以课程非常紧密,因此《列子》的课就暂停了。对不起得很,下次上课,再行通知。也许把《列子》补充完了以后,会转入《参同契》的研究,但必须对《易经》有些基础,才比较方便。现在回到《列子》原文。

冲和气者为人”,地球这个生命里又有个中气,冲和气就是中气,在阴阳气候上用的叫中气,我们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十二个是中气,有十二个叫节。我们人体里有各种的气,集合阴阳、动静,混合中和了各种的气,构成的这个生命就是人。在道家看来,宇宙是万气同根,所以我们年轻时看《红楼梦》,上面说林黛玉得天地灵气而生,同学吵架骂人时,就说你得阴阳怪气而生。宇宙万气不是空气的气,不过讲空气的气也对,空气一层一层不同,爬过高山的人就会感觉到,多走几步路,多上几层,呼吸感觉就不一样。

记得大概十六七年前,我到香港,那个地方真难受。后来到大屿山,一到那里就舒服了,因为那里当时还是乡下一样。到了那个山巅,泥土、草的气味一过来,我说十几年了,这下总算闻到大陆边缘那个泥土的气息了。这就是说,每个地方泥土的气息都不同。所以,气当然是大自然化合的作用,同样的草木泥土,气息都不同。道家所讲的万气本根,中间有一种特别的气叫“冲和气”。修密宗的人要打通中脉等的说法,就是练冲和之气。《列子》里写这个“”字,医书里写成“”,密宗叫中脉,中国的医书叫“”脉,后人简写也写这个“”。冲和之气是所谓中央之气,用现在观念说,冲和是中和了一切的气,这个叫做冲和之气。

人是得冲和之气而有这个生命,人身体里有各种气,修道修成功了,全身都是清气,所以儒家讲学问是变化气质。变化气质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是实际的状况,所以学问修到家,整个身体都会变化的,健康长寿,袪病延年,那是一个事实。所谓气质改变,质是有形的,像骨头等,但是由什么力量来变呢?就是这个冲和之气,是冲气。人的生命中有天地的冲和之气,所以中国文化称天地人为三才。“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所以天地间气跟质的变化有个精,等于鸡蛋变成鸡一样,又变出一个生命来,中间有这个精的作用,精是气跟质两种交流的变化所生的。等于说由形而上变成万有,构成我们人类和天地万物。当然你不要把它看成男女交媾的精,那个精是有形的、后天的。这个先天之精也是无形象的,这个要做交代。

不完美的人和事

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

这是由物理的、科学性的又变成哲学思想的引申。“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这是个原则。佛学看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是个有缺陷的世界;道家不承认缺陷不缺陷,而是各有一偏,所以“天地无全功”,这个天地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些宗教家讲上帝是万能的,东方哲学不承认,因为佛有三不能!第一不能度无缘之人,第二不能转定业,第三不能度尽众生。如果上帝全能,为什么还有魔鬼跟上帝对立呢?连一个魔鬼都除不掉,算什么全能呢?所以道家思想就说,没有什么是万能的,白天你不能使它马上黑夜,必须十二个钟头以后才行。“万物无全用”,你看电最伟大,还有些东西不通电;原子弹那么厉害,防原子的东西也有啊!这就是“万物无全用”。

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这就是中国文化最高的哲学道理。我们抬头看到这个天文天体的天,像一个锅盖一样,在台北看不见,假使到海洋上,大陆中原或西南一带,晚上躺在草地上看天,那真舒服啊!像一个蓝的锅盖一样盖下来。所以天只是盖覆,而这个地球呢?它的任务是承载万物,地球像虚空中的一条船,载重万物。至于人,得了道的圣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任务是教育、教化。佛教出家人讲弘法,就是教化,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物职所宜”,宇宙万物的职责,像萝卜吧,生出来是给人吃的,天地生这些万物,就是给人吃给人用的。

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虽然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比如天,表面上看起来是盖住,但是现在宇宙飞船都冲出去了,所以它是个空的。地就很难办了,你不要认为科学很伟大,我们自己对这个地球还是没有搞清楚,北极跟南极都还在探测。所以你不要看不起这个大地,“地有所长”,它具有无比的功能。

圣有所否”,佛也好,上帝也好,得了道的圣人有些事情还是做不到的。你不要说有神通,本事再大有些还是做不到的,就像上帝对付不了魔鬼一样。“物有所通”,宇宙万有这个物啊,各有各的长处,都可以变化通融。“何则”,什么理由呢?“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那个天只能在上面像锅盖一样盖住,它无法把万物倒过来,像大地一样承载万物,做不到。大地是很伟大,承载了万物,但是不能教化众生。教育的功能靠人,但是只能有限度地教育,不能超越本位,你恨铁不成钢,但铁就是铁,很难炼成钢。所以“教化者不能违所宜”,万物有一定的范围,“宜定者不出所位”,各有各的本位,没有办法超过这个本位。这是中国的人生哲学、物理哲学,讲得很透彻。

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所以说天地之道,这个道不是形而上的道,是形而下的原则、法则、定理。所以天地的定律、法则,不属于阴就属于阳,不是光明就是黑暗,两个是相对的。圣人的教化,不是仁就是义。外国换个名称,叫博爱啦、人道啦、自由民主啦,也就是一切推己及人,就是仁义之道。万物相宜的道理呢?不是柔就是刚,换一个名称,刚就是阳,柔就是阴。所以我在讲《易经》的时候,告诉大家阴阳是一对抽象的名词,不是呆定的,物理世界把阴阳叫做刚柔。“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这是根据万物的本位所定的名称,所以万物各有一个范围,不出所位,各有各的范围。手表只管钟点,它不能泡茶;茶壶可以烧水,它不管时间,各有各的范围。

无始无终 为而无为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

他接着说,“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这些字句在中国文学里叫做叠字,是文字的借用。“生生”,上面这个生代表功能,是动词;下面这个生代表生命,是名词。“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所以宇宙生万物,有一个能生万物的力量。“有形者”,有形的东西,是指有肉体的生命。“有形形者”,有能形成我们这个生命的,就是另外一个力量。“有声声者”,我们讲话有声音,上面这个声字,是有使你发声的这个功能。形、声、色、味都是现象,这些现象的后面有个本能,所以下面几句话的道理都是一样。

像中国的历史,少说有五千年,历代生了多少人啊!一代一代,什么西施啊、杨玉环啊,这些人都生过了,都没有了。生命所生出来的各种现象,每天吃的青菜、萝卜,过几天又长出来,吃完了到哪里去了?所以“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能生青菜、萝卜,能生万物的那个功能,它无始也无终,它没有动过。我们大家所谓学佛参禅、修道,也是一样的。

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能生形象的固然形成了万物,形成之后,它自己本身不变,看不见,我们觉得它不存在,它却是无穷尽地存在。

声之所声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我们耳朵听到声音,阿弥陀佛也好,上帝也好,你所听到的声音,听到时已经空掉,“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那个能使你听到声音的,那个能所双亡的闻性,动都没有动过,它本来在这里;观音菩萨的法门,就在你那里,用不着去找。这两句话把观音法门就讲完了,很高明。

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眼睛看到形态、颜色,一刹那已经过去了。眼睛眨一下,再看一下,看一下又过去了,又没有了,连续不断的,非空非有,能使眼睛看的那个没有动过。

嘴巴吃东西也是一样,“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当你感到甜,甜已经没有了,过去了,知道味道的那个本能,它没有显现过,它永远是淡的。“皆无为之职也”,这就是道,所以佛家后来讲成佛,证了道,得了涅槃,唯识学也叫无为,修道是修无为法,不是有为法。

下面差不多是同一个道理,“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膻能香。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宇宙这些相对的现象,都在色声香味触法的范围,都是现象,都是本体道体的功用。可是,能发生这一切功用的这个本体、这个道,它为而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