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本书又有个重点,是批评中国三千年的帝王朝代,以及现代人讲的民主自由问题。我还提出来,中国文化得以保持三千年,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女性,这个很重要了。
大家没有好好看我这本书,一个家庭有个好主妇、有个好妈妈,才可以讲齐家之道。男人是英雄,征服了天下就做皇帝,但把这些皇帝的账算一算,除了周朝的天子,周文王一家,没有几个好皇帝好家庭的。秦以后,汉、唐、宋、元、明、清,大家可以翻开历史来对证看看。不过中国历代都有好的主妇,所以讲到中国的教育,齐家之道,母教最重要,有个好的女性很重要。像影响我很大的是我的祖母和我的妈妈,当然父亲影响也大,但是不及我的祖母跟母亲。现代女性教育很普及,可是女性反而很难做好贤妻良母,将来就更难了。所以我在《原本大学微言》中,把历史上这些王朝以及家庭,大概拿来批判一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母教的重要,女性的重要。
大家学佛,虽然读书不多,但念过《金刚经》吧?佛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就是治世的帝王,所以释迦牟尼佛生下来,算命看相的说,这个孩子将来长大应该做转轮圣王,统治全天下,则天下太平;如果不做转轮圣王就要成佛。成佛是干什么呢?走教育、教化这一条路线,也就是师道。
中国文化三个道路,一个是师道,做老师教化、教育,超然的;一个是君道,做治世的转轮圣王,那是好的帝王,不是普通的领袖;再一个臣道,做个好的宰相,辅助圣君使天下太平。君道的转轮圣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个好太太;转轮圣王有七宝,第一宝就是女宝,好的夫人,这太难了。所以我写《原本大学微言》提出来,中国这么多皇后,算是好皇后的,第一是朱元璋的太太马皇后,第二是刘秀的太太阴丽华,当然唐太宗的皇后也不错。所以齐家之道是最主要的,要有好的教育。但要做到齐家是非常难的,我预言过,二十一世纪起,不止中国,整个世界都没有婚姻制度了,将来都是拍拖一下就好了,没有家庭了。
齐家之道在女性,因此一个家庭要有一个女性主持。不止中国,你看十九世纪以前,西方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还有美国、英国等等也都有好主妇啊,可是儒释道三家,以及天主教、基督教都是重男轻女的,包括佛教在内。佛教说女人不能成佛,我不认同,佛经上明明说过有女人成佛的啊!又说女人不能出家,我也不认同;即使释迦牟尼佛现在再来,我还可以跟他讲,这个怎么搞的?你可以方便说,但不要搞错了。诸位,现在整个人类社会已经在变了,时代女性受了教育以后,所谓“男主外,女主内”做不到了,贤妻良母也做不到了。未来没有家,也没有夫妻制度,生活都乱了。所以讲女性的教育,与带孩子的关系问题,实在太严重了。
大家都希望对后代好,崇尚西方文化讲求爱的教育,可是对孩子不一定是爱才好哦!大家也晓得读经,《三字经》读过吧?“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养孩子不晓得教育,是父母的过错,罪过,所以“养不教,父之过”是针对父母,尤其针对母亲;“教不严,师之惰”,教育不严格,是讲老师的问题。
现在西方文化拚命讲爱的教育,什么是爱啊?大家现在太爱孩子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说明没有懂得儒家的道理。《大学》上告诉我们,“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一个人不晓得自己儿女的坏处,更不晓得自己儿女的缺点,因为自己被爱心蒙蔽了;一个种田的农夫,虽然自己种的稻子天天在长大,但他也看不出来。所以爱心太过,反而会害了孩子。其实孩子的缺点就是我们的缺点,这是基因的遗传来的。教育要靠自己的智慧,想要孩子好,不是光有爱心,一味的偏爱,光知道原谅孩子:孩子发表意见,可以有他的自由思想,但不是完全绝对自由。因此教育的问题不要完全寄望于老师或学校,而是要寄望在自己身上,寄望在自己的家庭。
中国的教育从胎教开始,这已经给大家讲过了,佛家同儒家讲得一样,一个孩子在娘胎里就要开始教育。《礼记》里早有记载,依照中国上古的道理,女性一怀胎,习惯就要改,看的书也不同了。其实胎儿在娘胎里三个月,已经知道了,五六个月以后,父母吵架等种种行为,好事、坏事,他都清楚知道,这是知性,意识已经成长,不过他出生就忘记了,可是那个影响染污得很深。所以中国文化教育是从胎教开始,父母两个的意见,一切言谈、行为,不断地影响孩子,这种影响就是教育,就是我讲《大学》的齐家之道,是要靠我们自己,靠自我内圣的修养来完成。
顺便讲二三十年前我在台湾遇到的一件事。我的一个学生从师范大学毕业,去做老师了。有一天他回来跟我讲教育的困难,他说亲自看到有个孩子在学校里爱骂人,国骂。所谓国骂,台湾当时术语叫三字经,“他妈的”三个字,连对老师说话也是“他妈的”,对校长讲话也是“他妈的”。这个老师受不了啦,跑去访问他父母。他父亲出来,刚开始还非常客气,一坐下来就把大腿裤子一拉,袜子一脱,一边抠脚一边说,老师啊,对不起,他妈的我儿子实在不好,我对儿子说:他妈的,你是不是在学校骂人啊?儿子对父亲说:他妈的我没有骂人啊;他妈的现在就骂人了;他妈的我现在没有骂啊。这个老师赶快拔腿就跑了。原来他家里就是这样,父子两个,你一句他妈的,我一句他妈的,都觉得没有骂人啊!这就是教育。所以大家寄望学校来改进教育影响孩子,很难。
教育从胎教开始,孩子的生活行为与父母家庭的教育关系太大了。譬如一对父母都忧郁内向的,那个孩子在旁边长大很难受啊。后来我告诉我的学生说,我有经验,我父母都非常好,是了不起的父母,可是有一次我在书房里看书,我父亲跟母亲不晓得什么事吵架了。我难得听到他们两个人吵架,那时候我还很小,记得很清楚,他们吵得很厉害,我正在看书看得痛快的时候,看到父母两个吵架,一下子火来了。我往吵架的父母两个中间一站,说:不要吵了,你们两个人吵什么东西!当时是莫名其妙,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发了这个坏脾气,就站在中间两手一拦,对父母好像对普通人,吵什么,我父亲是非常严厉的人,非常威严,我这样一吼,他真愣住了,瞪着眼睛看我,讲不出话来。我母亲也不敢讲了,把背转过去,两人就不吵了。当天晚上,我父亲告诉我:你长大了,现在你犯错误什么的,我不会打你了,只给你讲道理。他后来对我讲话态度非常慈悲,也非常庄严。听了他这样讲,我眼泪也掉了下来。(师讲到此处,音声哽咽)现在我讲到这一件事,好像回到当年与父母相处的情景。当时我眼泪掉下来,不晓得为什么,觉得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心里讲不出一个道理来。我的父亲看见我掉眼泪,他笑了,过来帮我把眼泪擦了,说:去读书,奸好看书去,没有事。我这个话就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
西方教育方法讲爱,但教孩子不能完全单纯靠爱心哦!我们的古书里有一句话要记得,四个字,“恩里生害”,父母的恩情就是爱,过分的恩情、过分的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该严厉的时候严严厉,不严严厉的时候用爱,这是讲齐家的道理,有诚意、有正心。我想告诉诸位,不管是做家长还是做老师的,都不要过度偏向于爱的教育,也不要偏向严厉,而是要先检点自己,反省自己,这个就是大学之道,“致知在格物”。
下午郭校长过来说,太老师啊,我原来认为《大学》“致知在格物”的格物,是对于物理这个东西要把它弄清楚,我昨天听了您讲,才晓得错了。我说,你这个思想同王阳明当年读书时一样,王阳明那么了不起的一个大儒家、大哲学家,年轻时对于《大学》的“致知在格物”,也是你这个观念。你看王阳明的传记,他为了这个“致知在格物”,怎么格啊?他是浙江虞姚人,拿个竹子放在前面,对着竹子研究格物。格了很长时间,非常用心,研究得吐血了,他才晓得错了,格物不是这样的道理。
格物之道是什么呢?除了佛法,我们儒家传统的这个东西真的很了不起,但是五四运动,大家推翻了传统。其实几千年前,佛学过来以前,儒家就搞得很清楚,“致知在格物”就是《楞严经》上讲,“心能转物,即同如来”一样的道理。
修行上,“致知在格物”是什么呢?就是达摩祖师告诉我们,禅修的时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注意这四句话,“外息诸缘”,把外面物质世界的一切引诱、一切情绪都潇洒的放下,就是格物了,不被引诱。“内心无喘”,不是不喘气的意思,是心念知止而后有定,到诚意就是无喘了,呼吸也跟着自然静止。“心如墙壁”,到此时,好像内外分离,外物影响不了内心了,就是初步的格物。“可以人道”,如此打坐修行,慢慢深入进步,就可以人道了。
此前大家问李素美老师念佛、念咒子的问题,关键在诚意、致知。如果念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把其他杂念妄想都清净了,就是初步的致知格物,念咒子也是同一个道理。
先休息一下,明天有时问我再给诸位做报告,希望大家先把《大学》这一篇好好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