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十、经史合参研读班前言(02)


4、观今宜鉴古

中国的历史,比较详细的记载是从周朝开始。《礼记》上告诉我们,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很特别,从上古黄帝一直到周朝,史官的职位是帝王封的,但是封成史官以后,帝王不能干涉。所谓“左史纪言,右史纪事”等,在帝王旁边的史官,左史纪言,皇帝及臣子们所说的建议语言,都要真实的记录;右史纪事,帝王做了国家大事,或是亲近女色,做了什么事,都如实记下。中国古代史官的权力有这样大,这种体制也是全世界独有的。所以我们研究历史,要“经史合参”。

再说西方文化,罗马兴起时,正是我们汉朝鼎盛时期,那时哪里有美国啊!就连德国、法国都还未成形。这个时候的印度,是阿育王之后的时期。我看这个历史真有趣,太阳东边出来,西边下去,讲到人类文化,以每一百年为单位,东方发生什么现象,西方也发生什么现象,很奇怪。我从小十二岁一个人在山上庙子里读书,不是读《资治通鉴》,是读《纲鉴易知录》,一年两个月当中已经读了三遍,基础打稳了,所以对历史比较有兴趣也比较注意,而历史与文化是整体的。

我们现在研究历史,你们许多人在大学里也读历史,你问要看哪一个教授写的,我不加意见。有些人看中国经济史、中国教育史、中国文学史……我就笑了,看这些书等于钻牛角尖,没有全盘了解。因为这是一般读书人在读了历史以后,站在某个立场观点写的。真要写的话,我刚刚给你们讲的那些话,内容很多,已经有一百个博士论文的题目,又可著书变成学者了。

我们的历史,单讲正史,留下来的有二十五史,每一代的历史都有详细的记载。如果加上这一百年,成了二十六史了。满清三百年的历史,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写成啊。譬如你们现在研究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我当年在台湾,有些文官武将在我家里听课,我住的地方一到晚上,门口两边都站满了宪兵。我鼓励他们读《资治通鉴》,但是司马光《资治通鉴》只写到唐末五代为止,因他是宋朝人,他本朝的人都还活着,没有办法写。另有一部《续资治通鉴》,是清朝毕沅(号秋帆)作的,他是太仓人,乾隆时状元,学问非常好,曾做过河南巡抚、湖广总督,他邀请一班大学者,历时二十年,编了《续资治通鉴》,从宋朝以后继续写下来,很有见解。

为什么这一些大官都要注重历史?不注重历史你就不懂政治,不懂经济,也不懂商业;这些学问经验历史上都有。有人问我,我们推翻满清到现在是九十九年,再一年就一百年了,一百年以后你看中国的前途怎么样?我说要想了解现在这个时代,你去读历史,古书上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想知道未来,要知道过去,不懂得历史你怎么晓得未来?更别谈想懂人类社会文化是怎么演变的。这是告诉大家历史的大要。

5、治史要通才

现在再回过来讲,刚才讲到我在台湾让这些文武将领读《资治通鉴》,就像现在你们一样分组。因为这一班人都很熟了,是少将以上,还有三星上将、海陆空的总司令等等。后来我还开他们玩笑,我说你们上当了,研究《资治通鉴》干什么?他们说:“老师,你叫我们分组研究的,你怎么又讲这个话?”我说对呀,你晓得这书名是什么?《资治通鉴》,司马光写这一部历史,是教育皇帝的,怎么样做一个好皇帝,怎么样做个好领袖,“资治”,这个资料找来,帮你治国平天下。“通鉴”,古今历史的重点给你拿出来。我说你们都有官职,读了《资治通鉴》,如果碰到一个嫉才的帝王,就把你宰了。大家都笑了,老师你这个话怎么讲?我说因为你们想做皇帝啊!读了《资治通鉴》嘛,懂得如何做领袖了嘛。司马光当时编这个书,是因为史学家们,认为当今做领袖的没有资格做领袖,换句话司马光也认为宋朝的皇帝,赵家的天子没有几个真象样的,要他们读书,所以编了《资治通鉴》。司马家专门管历史的,有司马迁、司马光;司马还有做皇帝的,晋朝的皇帝是司马氏,这个里头也是历史研究的一个要点。我现在都是长话短说,切断再切断,像豆腐干一样,一片一片切断来讲,因为时间来不及。

研究中国历史,不是光研究历史而已哦!过去几十年都在学西方的哲学,我们童年的时候,英美留学回来的学者说中国没有哲学。我就笑,说我是乡下人,喝中国水沟的水长大的,你们喝洋水的,把洋水带回来,我也尝到一点点。中国怎么没有哲学?中国的哲学在诗词歌赋里头啊,不像欧美的哲学是专门的,所以中国讲历史是文哲不分,文学跟哲学分不开的。同时文史不分,你看每一个写历史的人都是大文豪,也都是诗词歌赋非常好的人。史学家都是大文学家。还有呢?文政不分,司马光是宋朝的宰相,历代写历史的人都是翰林大学士,都是大官呀,所以文政不分,自己政治有经验。还有文艺不分,除了诗词歌赋以外,音乐、舞蹈,民间好的坏的风俗,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通才之学。所以学了历史有这样的伟大。

6、六经皆史

我们今天缩短时间讲两千多年的历史,历史是什么?刚才说到毕沅,他当时的幕宾(师爷)是章学诚这一班人。章学诚是乾隆时有名的进士,也就是当时的名士,学问很好。他讲过一句名言,“六经皆史也”,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四书五经”都是历史。譬如讲历史,你先要懂《易经》,不是要你懂八卦,那太难了,你要先看孔子研究《易经》的报告,叫《系传》。我曾讲过,外面已有流通,你要仔细读,他把宇宙社会的演变程序,很科学的告诉你了。还有像家庭及个人的一生、生命的旅程和价值,也都告诉你了。所以六经皆是历史。

大家都讲儒家的代表是孔子,我们晓得,在孔子手里,把中古到上古渊博的文化浓缩下来,以唐尧为标准。你看孔子嘴里的话,随时口称尧舜,但是不大提大禹,只提了一两次,“禹,吾无间然矣”,对于禹,他说我没有话讲,因为他对中国人功劳太大了,把洪水大患整治成了水利,奠定了几千年农业立国的基础。到我们今天住在庙港,弄个大学堂,这个都是烂泥巴的地方还盖得起来,也是大禹的功劳。孔子说对于大禹我没有话讲,不敢批评。可是孔子却只称尧舜。他对于汤武革命也有意见,并没有明说,大家看不出来。这就是历史的眼,“史眼”。

7、孔子著春秋

孔子一辈子真正的学问,不是《大学》《中庸》哦,《大学》是他的学生曾子着的,传授孔门心法。《中庸》是他的孙子子思作的,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孔子的讲学对话纪录是《论语》,是他的学生们编集的。那么孔子有没有真正的著作?有,《春秋》,还有《易经》的《系传》等十翼。孔子为什么把他编着的历史叫做《春秋》,不叫冬夏呢?我在书上也提到过,这是根据天文来的,每年春分与秋分这个阶段,气候温和,不寒不冷,昼夜均长,所以春秋的意思就是平衡,秤一样的公平,这是孔子着《春秋》的深义。

《春秋》他是只写纲要哦,没有写内容,等于是左史纪事,没有纪言;中间的历史内容是他的学生传承编辑的。《春秋》有三传,《左传》《公羊传》《谷粱传》,把内涵加进去补充说明,三家各有不同观点。《春秋》的目的是讲什么呢?这是大问题了,我们时间来不及一路讲下去。孔子的一生学问好,着了《春秋》以后,他认为别人不一定了解他的历史哲学观,因此讲了两句话,“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他说将来后世的人如要骂我,是因为我着了《春秋》;真正懂我的人,知道我讲中国文化精神在哪里的,也是因为《春秋》,所以说《春秋》有微言大义。有没有人骂孔子?有。像我们小的时候读书,有些古板的老师不准我们读《春秋》、《左传》,也不准我们看《三国演义》,更不可以看《红楼梦》、《水浒传》。他们说《红楼梦》是淫书,黄得不得了,看了就会学坏了;看《春秋》、《左传》、《三国演义》,你将来会变奸臣了,喜欢用权术智谋。

那么《春秋》记载什么呢?记载“唯时史观”。魏承思老师有一天跟我讨论,他说西方讲唯物史观。我说不对,那是十九世纪的东西,不谈了,世界上的宇宙万有不完全是唯物的。那么唯心史观对不对呢?也不对了。魏老师说那中国的历史是什么?我说是“唯时史观”。你看我们的史书上,不把帝王当主体,他的纪年先讲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以时间来推算的,这个时间怎么编呢?一个花甲六十年。这唯时的学问很深,你们现在都不懂,暂时不谈。

《春秋》记载了周朝后期二百九十多年的历史,当时中央天子虽没有垮台,但诸侯之间互相吞并,道德沦丧,整个的社会国家都乱了,其间“弒君三十六”,臣子弒侯王的有三十六起;“亡国五十二”,周朝初期分封的八百诸侯,相互兼并,到春秋时期所剩无几,到战国后期更只剩下七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当时社会呈现这么一个乱象,文化道德丧失到这种程度,《春秋》记录的便是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