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还有一首是宋代的词。诗以后演变为词,这些都可以唱的。我们当年读书不像你们现在这样,从书本上硬记下来,记了没有用,没有进去。我们小时候是用朗诵的,虽然意思不完全懂,背下来以后一辈子忘不了,随便到哪个时候碰到哪件事,读过的那些东西就从里头翻滚出来。所以自己办公也有好处,一个人坐在书房,鼻子里就哼出来了,这个朗诵有方法的。我这是劝你们金融界的朋友最好接触一下文学,不要再钻研科学或哲学了,再搞思考,脑子会崩溃的,走文学的路子可以调整自己的感情。
我们现在引用宋代刘克庄的词。词跟诗不一样,是用唱的,填词用的曲调叫词牌,每个词牌配哪首曲子有一定的规则。这个词牌名叫沁园春,一提到沁园春大家就会想到毛泽东,他做了一首沁园春,就是根据这个词牌做的。我们来看看刘克庄《沁园春》的下半阙:
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离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饮酣鼻息如雷”,他说自己晚上喝醉了睡觉打鼾,他描写自己的气魄,
打鼾的声音像打雷一样。这首词的上半阙讲了很多心里的烦恼痛苦,酒一喝醉,睡着了,打鼾打得很舒服,心里无忧无虑,把所有的烦恼丢开了,可是“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偏偏听到了鸡叫,醒了。
提到喝酒想到李白的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们这个思想情绪的烦恼、痛苦像流水一样,拿把刀想切断它,是做不到的;拿酒或安眠药来解决自己的烦恼,也是解决不了的。我岔过来引李白的两句诗来解释他的心境,回来再讲刘克庄的词。
“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早上的鸡叫,一下把我叫醒了,这一醒来以后呢?心里痛苦马上来了,“叹年光易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自己年纪大了,才刚刚坐上现在这个位子,可是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一辈子的学问抱负想要发展,好像没有机会了。“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这两句不仔细解释,是引用历史上的故事,说李广命运不好,没有碰到汉高祖,如果他年轻碰到这个机会,那起码做一番大事业。“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刘克庄这个时候不过五六十岁的人,心中那么多痛苦烦恼,要靠喝酒当安眠药来麻醉自己,麻醉完了醒过来以后呢?不行,还是烦恼。我看了社会上很多朋友,有钱的、做官的,早上起来也是这样,酒醒了、睡醒了,“披衣起”,衣服一穿,想想这些事,“慷慨生哀”。心头永远不痛快,永远是痛苦的。
我为什么引用这个呢?刚才前面提过,现在的时代,大家对国际的情势、整个社会环境、个人的前途以及手边的事业等,都很茫然。世上众人追求的往往只有两个东西,一是权力,一是金钱,也就是古人讲的名利跟权势。你们现在玩弄金钱,又兼带一点权力,在政治上则是玩弄权力兼带金钱,都是这两样。权力和金钱,就是这两个东西困住了自己。想建功立业,想探究这个人生的机会、前途究竟怎么走,都是大问题。
我们周立成先生要大家到这里来玩一天,找我这个老顽童开玩笑,我想大家要追寻的目标,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讲的“性”“情”,这是两个大题目。生命究竟哪里来?我们现在活着的这个思想情绪,究竟是由脑里头还是心里头来的?这个思想情绪如何去调整?如何配合思想情绪,跟着时代社会的演变,做一番有贡献的事业?就是这些问题。
我今天提到,希望大家搞金融的人回去多读书,最好学一点文学,文学中这一些诗词歌赋里头,有很多指导人生方向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可惜你们现在时间上没有办法读书了,一天被工作及应酬塞满,尤其应酬比工作还累,这样下来自己一点时问都没有,等到想抽一点时间,研究一下东西,那也同刘克庄的词一样,“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闹钟吵醒了”,时间又没有了。
现在我们在这个主题之下,研究性情的道理。人的思想从哪里来?情绪从哪里来?这也是科学哦,为了找出这个东西的究竟,有个新兴的科学叫认知科学,想要认识这个生命,找出知性从哪里来。我们现在不介绍西方,只介绍中国自己的文化,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把性跟情当作是教育的基础。
如果有人问中国文化的根本中心是什么?只有一个字,“道”,不是道家的道,这个道是中国原始的,五千年以前就有了。代表什么?宗教、哲学、科学,一切文化、艺术、政治、经济都包括在内,给它一个总体名称叫道。我们后来研究自己的历史,发现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演变,一开始是道的阶段,慢慢人口变多了,社会繁华了,但不能说社会进步了,因为所谓的“道”退步了,变成了“德”,道以后才有德。如果我们把几千年的历史画成一个表格,什么时间是道的阶段,什么时间是德的阶段,很难划分开来。德过了以后,社会的演变、人类的发展,对于性情的道理更找不到目标了,同我们现在一样,一路茫然下来,这个时候开始有仁义。儒家孔孟之道讲仁跟义,社会再接着发展下来,到后来仁义也不行了,就变成礼治,由礼而形成法治,也就是政治体制。社会的风气就是这样演变,礼法以后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中国曾是所谓的礼义之邦,如今没有了,讲求法治,但我们现在的法治究竟是哪里来的?是中国自己的,还是西方的?这个问题也太大了,我们不讨论,一讨论到这个,牵涉到的问题很多很多。总之这一些演变的结果,都是人的思想出来的。
再回过来讲性跟情的问题。我们中国文化讲性就是生命的根本,人性的根本追寻起来是个大问题了,生命究竟是从哪里来呢?人性天生是善的还是恶的?东西方到现在都还没有结论。
我们五六岁就开始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四句,我想大家就算没有背过,也应该都听过,这是根据中国儒家文化着的教材,给小孩子背的。
“人之初,性本善”,他说人的本性本来是善良的,这个人性就在我们本身身上,不是向外面去找的,“性相近”,本身就在我这里,一个孩子生下来一直到老,他的本性没有变过,“习相远”,可是后来受教育、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的影响所熏习,慢慢变成错误的行为,离开了善良的本性。
儒家也有一派荀子,认为人的天性是恶的,认为人性天生就爱斗争,都是自私自利的。另有一派叫告子,他认为人性非善非恶,善恶是后面加上的观念。另外还有墨子,他认为人性像一张白纸一样;为什么长大了知识越多,烦恼越深呢?因为这一张白纸上面染的颜色太多了,所以墨子主张人性是不善不恶的。西方文化则较少有类似的争论,基本上认为人性是善的,恶是后天的错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