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第二首的偈颂: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啊,讲生死问题,尤其是这首偈颂最重要的讲到宇宙万有的心物一元,生死问题。 第一句话“浩浩”两个字是形容词,这是根据《楞伽经》,佛说的《楞伽经》,他比方,他作什么比方啊?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心性的本体,象大海一样,大海洋一样,大海洋做比方,“浩浩”是非常伟大,三藏就是刚才讲过能藏,所藏,执藏。能,所,执,三个重点,能藏、所藏、执藏的功能,都在里头,包含了一切种子。种子也是形容词,拿植物来形容,所以“浩浩三藏不可穷”,研究起来,就是佛学的话“不可思议”,研究透彻很难,除了真正自己证得成佛,彻底了解,否则用世界的智慧去研究它,永远搞不透的,道理太深了。渊深、形容像海一样,像海底一样,有多深不知道,太深了。渊深七浪,他的心意识起的作用,像海水上起的波浪,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像大海水,这个《楞伽经》所提到的,第七识,海水的本身动起来,起的波浪,起的浪;第六识,波浪上面起的波;这个前五识,水花,波浪上面的水花,这样一个比方。这个比方,佛在《楞伽经》上所提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以引用“渊深七浪境为风”。
我常常引用,禅宗有个禅师,叫林酒仙,是江苏人,我们这个地方的,唐代的,他似出家又不像出家,像济颠和尚,一天疯来疯去,装疯卖傻,一天(到晚)喝酒。所以人家叫他的外号,姓林的在家人,在家姓林,出家出不出家的一个,一天(到晚)喝酒。林酒仙有一副偈子,很长的偈子,非常有名,做得很好,他常常形容这个心境界,因为是江南人,江苏一带人,所以,“江村烟雨濛濛”,你永远搞不清楚,“有不有空不空,笊篱捞取西北风”,这些东西抓不住,所以,“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濛濛”,我是随便记他中间的名句记起来,引用,他全篇的文章非常有名,“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濛濛”,就是这里的境界。所以最有意思的,还是这个东西啊,不是空,也不是有,“有不有空不空,笊篱捞取西北风”,唉,你抓不住,所以“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濛濛”,这些我们引用,把它随便,把林酒仙这一篇歌词,在《指月录》上、《五灯会元》有没有记载,我记不得了,《指月录》上很明显,这一篇很好的文章,他要走的时候,好像就在烟波渺瀚之间,告诉大家我要走了,弄个小船,吹个笛子,就在湖上就漂走了,不晓得到哪里去了。这么一个奇怪的人物,一个禅师。
这是我们讲到玄奘大师的阿赖耶识第二首偈子,渊深七浪境为风,波浪怎么,依他起的,讲无始以来,多生多世,因外境引起,所以说,究竟以物为主,唯物为主,还是唯心为主?心的动,因外境、因物引起的,也可以讲,物的形成,物理世界形成因心所引起的,这两个是相互为因果,很难说。不过他现在讲是,根据《楞伽经》说的,外境引起心念在动,所以叫“依他起”。譬如我们常常,大家现在一般习惯的应用,《六祖坛经》,禅宗六祖惠能,没有出来的时候,不是两个小和尚在争论,风动、幡动嘛,后来六祖听到就告诉两个小和尚,也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你的心动。心怎么动呢?大家听到觉到很好的话,其实呢,心为什么动?因为风动幡动而动嘛,依他起,风不动,幡不动,你不会提这个问题哈,风动幡动,然后再问究竟谁在动呢?仁者心动。啊,事实来讲是哪个在动啊?幡动,风吹幡动,没有幡,风吹来看不见动相,因为风无相无形,因为幡(动),才知道风在吹,风动、幡动。没有幡,你哪里知道风动。你说我感觉到,因为没有脸,没有身体,你不晓得有风,没有触受,你不知道有风,现在,我们空气的风,空气都在这里,他没有动,我们也没有感觉到他的动,两手自己这样一动(师用二手作扇风状),脸上身上才感到,风动了。是风动,还是你的感觉动,你说也不是感觉也不是风,我心动,三样都在动。换句话三样都没有动,随便一听,唉呀,风动幡动仁者心动,哦哟,千古拿来作名言,学禅的人不同意,三句话都不对,也可以说六祖的也没有说对啊,心动,这个心动,意识心动,你心不动,风也在动,幡也在动,同你心动不动有什么关系啊?是依境而起,依他起,才讨论,风动幡动,所以有心动,就是风幡都在动。依此心,三样各自独立,各自性离,这就是科学的讨论啦,所以讲禅宗有时候往往容易流入狂禅,笼统般若,颟顸佛性,这就是佛法了。唉呀,风动啊,幡动啊,不是啦,是心动。讲逻辑,讲科学,这个话不成立。风跟幡啦的确在动,再进一步逻辑来讲,科学来讲,风,随时风动,能动,风是所动的现象,能动的是什么东西?不是风。幡,是所动的一个现象,幡之所以动,是因为风动,或者是人力把它摇动,那么再追究你的心动,心是个什么能力在动,这就是要法相唯识了。所以只讲心动,风动,幡动,仁者心动,唉.....,好啊,好个屁。一点都不好,笼统真如,颟顸佛性,严重讲起来。
所以讲:渊深七浪境为风,但是你说这个比喻不对,佛也只好这样引用,这个道理很难讲清楚,只能讲现象了,这个大海茫茫,波浪水花怎么动起来?因为风吹动,佛的形容比方好不好?不好。现在科学家就讲:嗳嗳,佛讲法不对,海水潮涨潮落的动,因受月亮引力的影响,在动。好了,追寻了,月亮为什么这个引力,引起了海水的动,月亮本身的动能又在哪里?因为太阳系统的关系,那要追寻,太阳系统的动能在哪里?还不知道,整个的太阳、月亮,这一切万物都包括在阿赖耶识里头,阿赖耶识究竟能动的能量是心还是物?问题要这样,这是学佛,所以我说你们不要随便认为佛法是宗教,他不是宗教,是个大科学,太难了。所以佛也说,他不肯讲,所以“渊深七浪境为风”勉强可以作引用,这个形容啊,实际上在因明逻辑上,如果讲佛法的因明,他的引用犯一个错误的哦,不同类不能相比。因为心是看不见,无形无相,海水是有形有相,无形无相的东西拿有形有相作比喻,非其同类,不可以比的,这叫做因明,叫逻辑。只能够拿来做比方,可以,不能比的。
不能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学中国文学有一句话,诸葛亮说过一句话,你们读过前后《出师表》,有没有背过啊?大概没有,老一辈子还点个头,新的现在学古文,看都没有看到过,诸葛亮《出师表》,诸葛亮告诫他的干儿子阿斗,刘禅,叫他干爹啊,实际做皇帝,在他手里教育长大的,但是在政治关系上,诸葛亮要拜他,称后主,他是老板,小老板。在感情上,阿斗是他干儿子一样,他带大。所以他要出兵了,最怕阿斗糊涂,阿斗喜欢一天卡拉OK啊,打高尔夫啊,就是喜欢玩,声色犬马。然后阿斗很聪明的,何以见阿斗的聪明啊?诸葛亮在《出师表》上批评他“引喻失义”,很会辩论,常常用不同类的比方,他会讲出一番歪的道理来,“引喻”,引用一个比喻啊,把你说的开不了口。“失义”,可是那个道理是歪理的,我们乡下人讲,道理啊,正理只有一条,歪理有千条,阿斗可以说一千条歪理,所以诸葛亮是从小教育他的,诸葛亮最担心他这个事。“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希望我出兵了以后,你政府里头的,董事会的管理,同你家庭的待遇,家庭的,要平等,平等,公私要平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叫他不要“引喻失义”,不要玩你的聪明,乱讲话,讲了,下面的大臣对你都不敢辩论,虽然我诸葛老头子在家里你还可以马虎,我现在出兵了,不在家,就怕你闹事。我讲这个故事,《出师表》上一句话,四个字,我说“渊深七浪境为风”,佛对于阿赖耶识,这个心的功能本体没有办法,借用大海,大海的浪,大海是阿赖耶识,海上起的大浪,就是第七识。浪上起的波,水波,就是第六识。水波起的水花,就是前五识。只好借用,那么,是不是我们的本尊,佛啊,也引喻失义,非同类来做比?这是一个有形象的东西,心体是无形象的东西哦,但是,这是比喻,所以因明的逻辑不是三段论法,宗,因,喻,三个,宗是前提,前提,大前提有小前提,一个前提的定义是申诉理由,是怎么样来的?有时候一个逻辑上完全作论辩,讲一个问题讲不清楚,只好借用比喻,宗,因,喻,三个要点,这个逻辑,所以讲“渊深七浪境为风”。
好,这个阿赖耶识的功能,无始以来,心怎么起作用?我们在开始以前,引用了《楞伽经》,佛告诉大家,“不思议薰,不思议变”,是现识的因。现,就是呈现出来,心的功能,在父母未生以前,宇宙没有成立以前,为什么成立这个万有的宇宙?发生万有的宇宙?我们生命,没有生命以前,这个生命究竟怎么来的?自己怎么变化出来的?佛只能够答复一句话,他的逻辑是“不思议薰,不思议变”,是现识的因。呈现了这个八识的作用。
什么是分别事识因?第六意识能够思想思维作用,这个是怎么来的呢?佛说:取种种尘,我们的习惯,因外境,依他起,外面的境界一起来,譬如,教育一个婴儿,我们因从小受了现代的教育,其中呢自己抓得很牢,依他起,就遍计所执,自己就抓住主观,变成主观了。取种种尘,以及无始妄想薰,前生多生多世带来的习惯,思想的习惯带来,是“分别事识因”,就是第六意识的来源。啊,这是《楞伽经》上讲,原文要记得,是不思议薰,不思议变。
【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大慧。不思议薰。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薰。是分别事识因。】
你看,佛,这么了不起的佛,讲话,到了文字言语表达,最高的科学逻辑的道理,没有办法表达了。他都没有办法表达,何况我们?只好用一句不思议的薰,慢慢薰习来的,我们的习惯是慢慢累积起来,染污起来,薰习来的,像抽烟一样,很多人抽烟,两个指头拿烟拿了,舍不得,那个烟屁股都舍不得丢,那个指头都薰黄了,慢慢薰起来的,其间慢慢累积,不思议的薰。譬如像我们吃的猪肉,火腿腊肉,拿烟来薰出来的。不思议薰,不思议的变化,完全是个化学物理的,拿化学物理做个比方,就是那么一个变化,所以阿赖耶识受薰持种,一切善的、恶的、不善不恶的,一切的智慧,一切的善恶等等的功能,这个种子,他都是保持到着。注意三个字,根、身、器,我们的身,六根,眼、耳、鼻、舌、身,器是什么?物质世界物理世界,根、身是我们的身体,众生的生命;器,是物理世界,物质世界,整个是阿赖耶识变出来的。
“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我们生命来投胎的时候,是阿赖耶识先来;普通讲灵魂投胎,不是灵魂,就是这个作用,第八阿赖耶识作用,你也可以叫它是灵魂。这个要讲生死问题了,另一个题目我们要开始了。死的时候,最后离开身体,第八阿赖耶识最后离开,怎么样离开呢?要注意什么是识的作用?暖、寿、识,这个肉体死亡,气断了,整个的冷却完了,温度冷却的,平常的温度离开了,这个身体完全冷却了。这个冷却是相对讲的,其实冷却那个冷还是有温度,如果拿物理来讲另一个问题了,只好相对的讲,这个身体,跟我们平常活到温度两个对比来讲,完全冷却了,第八阿赖耶识,先死是第六意识先走的,昏迷了,前五识同阿赖耶识最后,都关闭作用了。先意识分离了,第七识我识,慢慢无我,已经身体对你都没有多大作用,没有感觉了,啊,“去后”。“来先”,投胎的时候,他这一部分功能是先来的,作主公,生命就是他在做主,先有我们的活到,这个身体生命他在作主公,是唯心创出来我们现有的身体。我一辈子已经讲过好几次,所以讲的很厌烦讲,不过还是要讲,这个下一个题目马上要开始了。先介绍了原文:“受薰持种根身器”,记住啊,阿赖耶识,去后、最后死亡,阿赖耶识最后离开身体,“去后来先作主公”。
那么也有人问我,很多年痛苦迷惑,那么这个肉体是不是阿赖耶识变的?对呀,也是他变的,肉体最后腐烂了,变成白骨,白骨化成灰尘,还归于大地,还是还回去,有变动没有,没有变动过,还是还归于那里去。不过肉体会烂,死亡变白骨,化成灰尘以前,你们人家很多问了,我们中国人,印度人,东方人,外国人也一样,喜欢死后给祖宗父母还念经回向,有没有用呢?这是个问题,所以有用,阿赖耶识还有影响,那么现在做科学的试验啰,有些人,当然这个例子还是刚开始做试验,投生来以后,现在好像有几个记录片,叫什么,我记不得,外国也有了,美国。在东南亚很多,人投生生来以后,讲出来我是哪一家的爸爸、妈妈(是谁),家里不相信,最后还有科学家还有医生带他去找,找到那一家,然后进了这个家,他说我的东西放在哪里,或者看到老太太,(说)她就是我的老婆,老太太一边哭一边不承认,你不要乱讲;你过来,耳朵边上讲那个,自己两个人秘密话讲出来了,老太太哇啦哇啦哭了,哈哈,这种纪录片有。啊,正在研究这个东西,现在人正在研究,过去口头相传的很多。那么究竟这个阿赖耶识变成那个灵魂,怎么样进入成胎的呢?这个佛经好几本讲的详细,我们第二个问题再说啊,“去后来先做主公”,第二个偈子介绍了,这一段必须要记住的。
第三个偈子:“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
最后讲十地菩萨以上,证到成佛的境界,就把第八阿赖耶识才转了,转成大圆镜智,佛的境界了。他说要把第八阿赖耶识的五遍行【周遍于一切心王心所而相应之五种心所也。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这种作用的功能,完全转变,要修持到菩萨第八地,不动地是第八地,前是第七地,第七地叫远行地,距离原来的习惯越来越远了,“不动地前”,第七地到第八地这个修行的程度,这都是功夫哦,智慧成就的境界,到这里才能够抛弃了执藏,所藏的作用,才了解到能藏的功能,抛弃了执藏,不执着了,抛弃了所藏的这些习气,都完了,过去的习气都完了,完全净化,所藏,执藏,才了解到能藏,到菩萨第八地前后,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心的这个体,明心见性那么容易(啊)?这个时候才了解心的体。
“金刚道后异熟空”,什么叫金刚道呢?我们念的《金刚经》也叫金刚,这个金刚是形容词,古代只好拿金刚来做(比喻),最坚固不动的意思,没有变化,最坚固不动的意思,所以引用金刚来做比方的。大家现在宗教里的学佛,中国人搞惯了,一提金刚道,什么金刚菩萨,就想到庙子前的那个凶神恶煞,瞪个大眼睛的,长个大恶口獠牙,那个叫金刚,错了,那是比喻啊。金刚是代表坚固不动的一个观念,所以《金刚经》称为《金刚经》,就是“能断”,金刚是很坚固的,你像水晶啊,玻璃啊,金刚一划,就把他断了,坚固不能断的意思,《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切断了一切,什么叫金刚道后异熟空?十地菩萨大成成佛,还是菩萨境界哦。超过十地,修持达到等妙二觉,等觉同妙觉,就是文殊、普贤,佛的左右腋,文殊、普贤菩萨的境界,等于是佛了,佛在中间哦,佛者,觉也,等觉妙觉到了,超过十地以上的菩萨,得“金刚喻定”。金刚喻,金刚是个比喻,永远不动的,不是打坐这个定唉,我们有相打坐,这个不算定,这是小乘的,尤其我们学的这个定是什么定啊?五趣杂居地的,叫做未到地定,中间定,近似定,初禅都没有得到的,不算。他说到这个时候,十地菩萨以上得金刚喻定,完全不动,如如不动了,才成佛。“金刚道后异熟空”,才不受轮回果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异熟是什么意思啊?是业报,异熟两个字,因缘会遇,变异,变化不同,【变异而熟,异时而熟】,而成熟那个因果的观念所以叫做异熟,所以,因果,异熟是因缘会遇果报的,异熟哦。并不是说这个因果报应,不是你打我一拳,我一定踢你一腿的哦,有时候这个因时间,因空间,因缘会遇,现象完全不同,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都在异熟的果报中。他说得金刚喻定以后,成佛以后,才把生死异熟果报了了。这个时候成佛了,这个阿赖耶识不是无明了,变成大明了,变成大圆镜,这还是比方,大圆无我,只有镜,没有染污,没有我、法了,完全纯净无垢,同时爆发,成佛以后。这个时候佛在哪里?普照十方尘沙中,所以一切世界,一切众生之中广度众生,第八阿赖耶识转化,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先告一个段落。
接下来的题目就麻烦了,生来死去的问题了。不过《八识规矩颂》只讲文字,大概讲了,下面第六意识最要紧包含的这些表,五十一种心所同认知科学密切关系,我们碰都没有碰哦,所以我只提出来,仅讲认知科学,这个表格,五十一种心所每样每样,心里的状态,旧的《百法明门论》同这些,都要注意,我们等于对这个第六意识,所起的认知,我们在这次在庙港,在太湖边上这次,还没有碰哦,来不及碰啊,内容一讲起来太多了,太啰嗦了,暂时先把大纲(讲了),跟到就讲生死问题啊,先休息一下,马上变成“去后来先作主公”啦。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2007年7月录音整理,定稿于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