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研究》第03讲


楞伽百问

今天我们继续上一个礼拜五,是不是?上一个礼拜四的课。这个我们上一个礼拜四正式讲到,这个生命科学的许多问题,那么连带,就是跟到说到,释迦牟尼对于生命科学这个真理的追求所经过的一切。

我们继续这个题目的研究,首先要了解一切的宗教、哲学,甚至于科学,所有的包含的问题,自从有人类有知识以来,不是人类知识,这句话讲错了,自从人类以来,任何的时代,任何的环境,不管是一个受过教育,有知识没有知识,有没有受过教育,人都是在思想观感的领域里头都发现过这个问题。只是一般人在年轻或者少年的时候,想一下都把它过去了,因为到了成长以后,被人世间社会上许多的事物困住了。譬如人究竟从哪里来生的?每一个人都问过的,问过自己,全世界人有知识没有知识一样的。

我记得像我们小的时候,像我个人来做代表,小的时候很奇怪,怕睡觉,眼睛一闭了前面都黑了,很害怕。曾经很小的时候也问过妈妈,我究竟是怎么来?这个像我妈妈当年我小的时侯就骗我们,你从外面捡来的。我也信以为真,就拚命追问,我从哪里捡来?后来问问问问得没有办法,她说我生的啊。妈妈你从哪里生的?妈妈憋得没有办法,这里生的,这里生的。那我们就拚命把这个地方掰开,这里怎么会生出来?不知道。人从哪里来?尤其对死亡以后,究竟有没有一个东西?有没有个天?上天,谁看见了?地狱有谁看见了?这些问题只要是人类,一有思想,不管他聪明与笨人,多多少少在心理上都是追问过的。倒是长大了以后,或者信一个宗教啊,或者找一个东西,盖住了这一切,替代了,不大会追问,不大追问自己了。可是有一点也会经常会浮起来,不过大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譬如生命活到为什么那么苦?时代为什么变乱?生命活得为什么那么痛苦?为什么有生来又老了要死掉?甚至于当了皇帝或者做一个普通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所有的东西,所有的财富、权位、名誉,包括自己的肉体都不属于我的。借用一个现在法律的名称来讲,包括自己的身体的寿命,都是你只有使用权,使用完了就没有了,不属于我的,真的到死亡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你说假设这个生命有一个主宰,哪个人制造的?这个人很多余了,既然制造了这个生命,譬如有了白天为什么一定要夜里?有了光明为什么一定要黑暗?有了生命为什么一定要死亡?而且每个人命运遭遇的不可知的事情太多了,究竟是怎么来?这些问题等等,就是我们第一次所提出来的。

我们现在不谈宗教、也不谈哲学、也不谈科学,这是一个大的科学。不谈自然科学,是大的生命的科学,究竟怎么来?这是我们重复自己开始提出来的问题。

那么我们知道这些问题在人类的东西方文化,不管是宗教哲学科学的,我们晓得是到现在为止人类没有得到答案的,没有得到答案,只有归到一个盲目的相信,盲目的相信不管你是宗教信仰、哲学信仰,或者是信仰科学,如果我们严格加研究,只有四个字做结论:聊以自慰,呵、姑且骗骗自己做个安慰。

所以在古人在明代有一位文人就说过这个话,我们也经常,因为对人生这一切问题的无可奈何,归结了他三句,三个要点。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一辈子活到,只做了三件事走路,哪三件事?一、自欺,骗自己;二、欺人,骗人家;三、被人家骗,被人家欺;自欺,欺人,被人家欺。看起来这是很幽默的文学化的三个,一句话,就是三个要点,如果我们从幽默的立场、超越的立场,拿三句话来看,一切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没有逃开这三句话的范围,也是自欺、欺人、被人家欺。

所以这些问题,生命,全体的生命就包括宇宙生命同个人活到,到今天还是个迷。我们知道,到上一次为止,释迦牟尼佛为了追求这个,解决这个谜,追求这个真理,所以他抛弃了王位,去出家追求。他真的找到了,所以才讲出严重一个问题。但是同样道理,一般人学佛,现在佛法他是找的是一个科学生命的大真理,可是拿现在也把他归到宗教了。如果我们拿真理这个立场来看,这不是释迦牟尼的本意,等于释迦牟尼、老子、孔子,这些人他并不是要当教主,他是个教育家领导一个社会,领导一个人类走向一个东西。教主是后来人家把他捧起来,构成了这个东西。换句话,反是把他的真理盖住了。在这句话就包括提起大家注意,譬如大家都在研究佛学,现在社会上你们说学佛也好、学道也好、学气功也好,老实讲是盲目的在追求,也不过是聊胜于无,刚才讲四个字。换句话也在自欺、欺人、被人家欺的阶段,究竟还是没有找到。

所以从这个道理,佛学留下来,佛一部很重要的大乘经典,我们经常提到《楞伽经》。我们晓得《楞伽经》,释迦牟尼佛开始讲的话,现在人家把他当成宗教来崇拜,实际上他是个科学。这个《楞伽经》一开始,由大慧菩萨来问佛,提出来一百多个问题,一切的经典,我们现在把经典当成另一种观念,宗教的,在宗教的情绪之下,拿到经典、马上产生了一个宗教的那个意识形态,同我们现在所研究了解的这个意思完全两样。如果我们把佛法当真理,拿到他的经典一看,我们知道他是个讨论集,是个对话录,许多的问题都是这些菩萨们、弟子们所提出来问他,他来对答。

譬如《楞伽经》开始就提出一百零八个问题,大慧菩萨先提出很多问题,所谓一百零八个问题还不止,大慧菩萨所提的很多。可是一般同学们,或者今天我们看现代化研究佛学的人,没有把《楞伽经》……大家也在研究,就把首先提的问题分析归类,到我今天为止没有看到一个人有决心做了这个工作。哪些问题属于心理的,哪些问题属于物理的,哪些问题属于宗教的,哪些问题属于科学的,都没有归类。

等到我一讲,大家说哎呀我早想到了,嘿嘿、都是事后诸葛亮,比诸葛暗还暗,所以我常常问你们都看了吗?看了,包括这些老同学们谁都没有问题,你问他问题没有?笑一笑,他说老师、没有什么问题,好像没有问题已经大彻大悟了,呵。实际上是,大菜大雾,大菜就是菜、面有菜色,大雾就是香港的二月间的天气,前面都看不见了,大雾。

那么他提了以后,大慧菩萨提的问题以后,释迦牟尼佛答复了没有?没有,没有正面答复他的一个一个问题。可是所有别的经上,别的经典上,几乎你可以找出来,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可是散见在别的经典上。所以我们讲佛学是浩如烟海,它太多了,包含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

那么当然如果讲学术研究也没有一个人,譬如说拿《楞严经》来做基本,把其它佛经每一个问题的答案找拢来、集中来,这是个科学整理。过去佛教没有,今天也没有,大家没有做这个工作。

在这个以大慧菩萨提出一百零八句的问题以后,所以在经典上叫一百零八句,这个句子的句,句,一句话两句话,这个句。大家要知道佛经所讲的这个“句”,就是现在用古文,现在的文字就是说,每一个问题,这一句话是个问题,就是一百零八个问题。他提完了以后,释迦牟尼佛自己没有答复他,不在《楞伽经》方面给他一个一个问题答复。佛又自动的提出了许多问题,再提了一百零八个问题,这是释迦牟尼佛提的。譬如说“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这些等等,“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剎那句、非剎那句”,我们随便提一下,他有一百零八个。这就是最高的逻辑辩证了,这是佛法的因明逻辑辩证。这几句这样的开始,佛提的问题,自己提。刚才大家注意,上面是大慧菩萨提,后面是自己提,“生句、不生句”,圈一圈句点这个,(不是,“生句”是点,你对的,这是一句嘛)“生句、不生句”,“常句、无常句”,这是标点,要搞清楚了。那么这是古文的翻译啊,所以佛经的翻译为什么在中国文化占了那么重要?他唐宋时代的翻译,而且是唐以前的翻译,浓缩简单。刚才我们讲河南人讲话是中原文化,一个字代表了好多意义,不是现在白话,现在白话接近于西方文化,好几个字是代表了一个意义,中国古代文化一个字代表了好多含义。

“生句、不生句”,这个生命从哪里来?这是“生句”,生,这个问题,生命的问题。为什么佛说一切无生?生命生出来,没有生过。譬如这个草木,譬如几千年的历史,多少人生过了,这个世界上来过,也多少人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来过又去掉了,没有了。能生来这个是什么功能?现在“生句、不生句”,结果为什么生来又会没有了?

所谓“不生句、生句”,“不生句”是第一句话,不是“生句、不生句”,刚才我讲错了,你手边也没有准备,没有。

“不生句、生句”,佛法先提出来“诸法无生,生而不生”,等于这个宇宙间的生物一样。像这一类,我只是随便讲一句啊,现在不是讲这个问题,只是提出来,佛也提过,又重复的提了一百零八个问题。不过你看《楞伽经》佛自己提的问题非常有趣,比大慧提的问题很不同。大慧提的问题,佛没有答复他,他又自己提,而且他每一个问题用逻辑的方法,自己提出来自己把它否定,一切都否定。那么肯定的、确定在哪里?他没有告诉你。然后才开始“楞伽”,这个重点。那么这个都是《楞伽经》最重要的开头,像我翻译成白话的时候,这几个问题,这两段等于也大概用白话说明一下,没有那么提出来过,这是个大重点。我们了解了这个,不是了解,提出这个大家注意的,现在等于我们也没有给他做结论。

注:本书根据南师1994年香港演讲录音整理